為何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1)、「機緣喻」:機緣不容易。
第一個比喻,「高山垂線穿針」: 須彌山是最高的山,從山上垂一條線下來,山下放一個繡花針,線一掉下來剛好就穿進針孔。你們想想,這個機會有幾成?這是說得人身的機會這樣渺茫,我們是須彌山那條線,恰巧就穿進人道這個針孔,真不容易; 第二個比喻,「盲龜浮木伸頭」: 瞎眼的烏龜在大海里,大海里有個木板,木板當中有個洞,木板在大海里漂,瞎眼的烏龜頭一伸出來,剛好伸在木板洞里;這個機會太難得,機緣不容易。 佛說的話是聖言量,我們要相信,佛不會欺騙我們的。《金剛經》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妄語者、不誑語者」。我們一定要相信佛所說的,人身不容易得來。在六道里,神識投到人道確實不容易。 2)、「量數喻」:從數量上比喻。 「爪土及大地土」:釋迦牟尼佛當年在祇樹給孤獨園,祇園精舍蓋房子有建築工程,佛帶弟子們去看,佛在地上抓了一把土然後撒掉,指甲上還有一點。佛一個動作、一個表示,他的學生們都會問:老師您這是什幺意思?因為佛沒有戲論,不會開玩笑,一舉一動都是給人啟示的。佛反過來問學生:「我指甲上的土多,還是地上土多?」這還用得著問嗎?當然是地上的土多。佛說:「我們現在世的人,死了以後來生再得人身,數量就像我指甲上的土;死了以後不能得人身,像大地之土。」人身難得,一生嚴持五戒十善,來生才能保住人身。我們有沒有做到?五戒力量薄弱,來生得人身的機會就很渺茫,所以大多數的人,來生都到三惡道去。貪心重的到餓鬼道;瞋恚心重的到地獄道;愚痴重的,迷迷糊糊、是非黑白顛倒、邪正分不清的,到畜生道。貪瞋痴三毒煩惱是三惡道的業因,所以佛教導我們一定要斷貪瞋痴。為什幺?不墮三惡道。佛菩薩苦口婆心都是為我們好,我們沒法子報答,他也不需要我們報答。這是數量上的比喻,也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一個明眼人,真正有智慧的人,看到現前這些大眾,都看得清清楚楚;哪一個人往佛道上走,將來會成佛;哪一個人往地獄道走,將來會下地獄,現在雖然還沒去,已在地獄報名註冊了;哪一個人走餓鬼道,哪一個人走畜生道,清清楚楚。你是什幺樣的心、什幺樣的行為,將來會到那裡去。要從自己的心行去改,於一切法不貪,就不會墮餓鬼道;於一切逆境不瞋恚,就不墮地獄道;對於正法、邪法分得清清楚楚,一點不迷惑,就不墮畜生道。
「時間喻」:這是時間上的比喻。 天道、鬼道、地獄道壽命都很長,人的壽命短,人身難得而易失。 「七佛世仍蟻身」: 這個故事也是佛說的。在祇樹給孤獨園,佛看到一些螞蟻,就問弟子,弟子有許多證阿羅漢果的,都有宿命通,佛叫他們看螞蟻,七佛出世後仍然是蟻身。阿羅漢的天眼、宿命通觀察不到,阿羅漢只能看五百世,佛能看到五百世以前。佛從修行到成佛是三個阿僧祇劫,七佛是二十一個阿僧祇劫,它還是螞蟻。不是說螞蟻壽命有那幺長,是說它愚痴執著,認為那個身就是它,所以死了之後還是投胎作螞蟻,到七尊佛過後還是螞蟻身。佛看了之後很感嘆:畜生道不容易脫離!畜生愚痴、執著,所以不容易出離。 「得為大幸」:人身容易接近佛法、容易覺悟、容易修行證果。 人身難得,得為大幸,所以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把西方凈土修成。真正修凈土,三年的時間就足夠。《凈土聖賢錄》、《往生傳》里,三年修成的人非常多,我們三年必定也能修成。可是這裡頭有一個最重要的條件,就是萬緣要放下。你之所以修不成,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胡思亂想太多,這是大障礙,要把身心世界統統放下。像印光大師一樣,把「死」字貼在床頭,提醒自己:我快要死了!萬念俱灰,萬緣放下,一心一意念阿彌陀佛,這是正經事。不放下是累贅,不放下是大病,不放下是大苦大難,放下就自在。2、佛法難聞 聞到佛法是機緣,這個機緣非常難得。今天全世界四十多億人口,有幾個人在一生當中聽到佛法?很難!聞佛法的機緣實在不容易。
佛法是寶。寶的意思是有用,我們人要是得了財寶,物質生活就不缺乏,可以過很富裕舒適的生活,取這個意思。佛法能幫你「破迷啟悟、離苦得樂」。 佛法不容易遇到。我們現在遇到了嗎?未必。遇到的也許是假佛法,不是真佛法。遇到不是真的佛法,跟沒遇到沒有兩樣,不能成就,你跟他學,迷上加迷,苦上加苦,不能解決問題。遇到真正的佛法不明白、弄不懂,那也得不到利益。看懂了,又未必相信。有很多大學教授買《大藏經》在家裡看,研究參考,但他不相信,不信,也是枉然!能信,信了之後又不願意修行,那也不行。信了之後要發願,有願,又不肯行,或者肯行,行了又不努力,進進退退。這樣一層一層地淘汰,剩下來沒幾個人。聞了之後,又能理解、又相信、又發願、又努力地依教奉行,沒幾個人,而且還要傳承,才有希望成就。真正要覺悟的,機緣實在不容易,開經偈說「百千萬劫難遭遇」,何止百千萬劫。好不容易得到人身,又遇到正法的機會,這一生不能成就的話,怎幺能對得起自己?甚至對不起佛菩薩,對不起父母師長,對不起一切眾生。二、從佛經看「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經中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如《雜阿含經》中說:「如甲上土,如是生中國者亦爾;如大地土,如是生邊地者亦爾」。思惟人身難得,為顯密共許的觀修法。在密宗諸多經論中,觀修人身難得是契入實修的必要前行。本文依《菩提道次第略論》中所說的四個層面闡述如何觀修人身難得:一是明閑暇,二是明圓滿,三是思惟義大,四是思惟難得。1、明閑暇閑 暇即是有時間有精力。閑暇和無暇是相對的,若是為惡趣所困,為外緣所縛,即是無暇之身,不足以成辦學修之道業。《金光明最勝王經》中說:常願勿處於卑賤,不墮無暇八難中。生在有暇人中尊,恆得親承十方佛。八難即八無暇。《佛說八無暇有暇經》中,說到八種無暇。1)、地獄:銅柱鐵山眾苦逼,煻煨糞屎刺刀林,於地獄中受斯苦,此處豈能聞正法?地獄道中有八熱地獄、八寒地獄等共一百三十六地獄,如是眾多地獄中有無量眾生在受無量諸苦,沒有閑暇沒有因緣聽聞正法。2)、餓鬼:饑渴針咽苦逼身,雨注河流成猛火,於餓鬼中受斯苦,此處豈能聞正法?餓鬼道中如炬口餓鬼、針口餓鬼、臭口餓鬼等三十六種無量餓鬼,或住人中,或住餓鬼界中,或無食或不能食,或無財或少財,受無量諸苦,沒有閑暇沒有因緣聽聞正法。3)、傍生:更互恆懷怖害心,常欲展轉相食噉,於傍生中受斯苦,此處豈能聞正法?各類傍生,若空行、陸行、水行等無量畜生,更相殘害,為人驅馳,多被鞭撻,具受種種極重苦惱,沒有閑暇沒有因緣聽聞正法。4)、長壽天:若在天中有頂處,由先福力生於彼,長壽覺慧不分明,此處豈能聞正法?長壽天,即天人之長壽者。色界第四禪無想天之壽命,為五百大劫,是色界天中最長壽的。無色界中第四處非想非非想天為八萬劫,是三界之最長壽的。這些長壽天數劫處於無想中,最後到臨終時生起邪見,沒有閑暇沒有因緣聽聞正法。5)、邊地:生在邊方鄙惡處,耳不曾聞說法聲,無識恆居蔑戾車,此處豈能聞正法?邊地,指極樂凈土之邊地。以疑惑心修諸功德的人,應其機感,死後受生於凈土之邊地,五百歲中不得見聞三寶,沒有閑暇沒有因緣聽聞正法。
6)、諸根不全:由彼先身造惡業,聾盲喑啞缺諸根,痴鈍即是人身牛,此人豈能聞正法?有人雖然生在中國,但因為宿世惡業,得聾盲喑啞報,或於善於惡不能分別,此人則不具足學修佛法的條件。7)、邪見:若人不信於三寶,說無因果無尊親,如是邪見壞其心,此人豈能聞正法?有人雖然生在中國,也不聾盲喑啞,於善於惡,都能明了,但不信三寶,不信因果與輪迴,此人則遠離於正法。8)、無佛出世:諸佛大師不出現,亦無妙法流世間,若人生居暗世中,此時豈能聞正法?有人雖然生在中國,諸根具足,於善於惡,都能明了,也信三寶與因果,但是沒有人能為他導開出離之門,此人無緣得入正法。以上為《佛說八無暇有暇經》中所說。 2、明圓滿 圓滿即是諸緣具足。有自圓滿和他圓滿,各有五種,合稱十種圓滿。《瑜伽師地論》中說:自他圓滿善法欲,戒根律儀食知量,覺悟正知住善友,聞思無障舍莊嚴。這是說自他圓滿等是世間及出世間諸離欲道趣向之資糧。1)、自圓滿:五種自圓滿為善得人身、生於聖處、諸根無缺、勝處凈信、離諸業障。①善得人身:謂投生為人,或得丈夫身男根具足,或得女人身。因人身難得,所以說善。 ②生於聖處:謂生於中國,即有佛四眾弟子**教化的區域。③諸根無缺:謂非頑啞聾盲,具足肢節眼耳,能於善法精勤修集的人。④勝處凈信:謂於諸如來正覺所說法毗奈耶得凈信心,能除一切煩惱垢穢濁。勝處者,謂諸如來正覺所說法毗奈耶,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白凈法。
⑤離諸業障:謂能遠離五無間業,不自作,不教他作,也不見作隨喜。五無間業者,謂害母害父害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此五者屬於自身,為修法的順緣,故稱自圓滿。2)、他圓滿:五種他圓滿為諸佛出世、說正法教、法教久住、法住隨轉、他所哀愍。①諸佛出世:於因地中修習種種難行苦行,經三大阿僧祗劫,積集廣大福德智慧二種資糧,獲得最後上妙之身,現證無上正等菩提,名為諸佛出世。過去現在未來諸佛,也因此名為出世。②說正法教:謂諸佛世尊出現於世,因為哀愍一切聲聞眾,依四聖諦宣說真實苦集滅道無數法教,即所謂十二部。諸佛世尊及其聖弟子,一切正士都是乘此法教而得出離,然後為他宣說稱讚。③法教久住:謂既成佛,並說正法,乃至世尊壽量久住,及般涅槃之後,修行現證勝義法仍未壞滅。④法住隨轉:謂已證正法者,了知堪能證知如是正法之眾生,即如所證隨轉隨順教授教誡,令證入正法。⑤他所哀愍:他指施主,能於行者起哀愍心,惠施隨順凈命資具,所謂如法衣服、飲食、諸坐卧具及病緣醫藥等。以上為《瑜伽師地論》中所說。3、思惟義大 如今人身已得,佛法亦聞,具足暇滿,若不發起為究竟利樂而修清凈法之心,僅於現世未死之間,為除苦得樂而稍作精勤,而傍生中也有如此稍作精勤的,雖然具足暇滿人身,則與傍生無異。所以要善自思惟暇滿人身之義大。1)、其一思惟修大乘道者,必須要得暇滿人身《大智度論釋》中說:「知此人身無牢無強,為老病死所逐。雖復天身清凈、無老無病,耽著天樂,譬如醉人,不得修行道福、出家離欲。以是故,於此人身自忍修福,利益眾生」。《與弟子書》中說:欲成佛道度眾生,具大心力惟人能,天龍修羅金翅蟒,神仙余處皆不及。又如《佛說八無暇有暇經》中說:我已為說八無暇,皆願當生有暇中,苦生難處不聞經,汝等至心應善聽。這是說在六道眾生中,唯有暇滿之人身才能聞修佛法。即使有一類昔於人中修道習氣濃厚的欲天,雖然也能聽聞四諦法教,但因為多是無暇身,難趣無上正等菩提。諸邊地眾生,也是這樣。2)、其二思惟得暇滿人身已,聞修正法之殊勝《三主要道》中說:不貪三有之安樂,為使暇滿身具義,勤依佛悅之正道,具緣者當喜諦聽!這是說在不貪著世樂的基礎上,為使暇滿難得的人身獲得實義,不空耗暇滿人生而日間不懈、夜間不眠地勤奮努力聞思修。《佛說八無暇有暇經》中又說:若人聞我說,識暇及無暇,是故應勤心,正修於梵行。我說明眼人,善護於諸惡,正念能防守,不隨諸有漏,一切隨眠斷,降伏大魔怨,永超生死流,得升於彼岸。常當思惟諸佛世尊因累劫修行,得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等種種不共功德,降伏魔怨,離諸苦惱,證無上正等菩提。又復念我等昔於眾多惡趣無暇處的險道上盤旋流轉,受無量諸苦,而今得如此賢妙之暇滿人身,亦當於正法所精勤修習,盡諸有漏,橫超生死,升於彼岸,逮得大利。
3)、其三思惟得暇滿人生已,不聞修正法之過患《雜阿含經》中說:「人身難得,無有餘計,唯有行義、行法、行福,於佛法教專心皈依」。《入行論》中說:得如是閑暇,而我不修善,是更有餘者,較此尤愚迷?又說:暇滿人身極難得,既得能辦人身利,倘若今生利未辦,後世怎得此圓滿?既具足外緣,有善知識,也具足內緣,已得暇滿故。今生若是不修,後多生輪迴中,暇滿難得。又今生時短,不知無常死亡何時到來,行者現時即應修持。《佛說八無暇有暇經》中說:若已獲人身,聞法行放逸,後當生惱悔,如商人失財。又說:若有聞正法,不能如說行,輪迴八難中,備受諸辛苦。今生若不能於正法所精勤修持,不為來世作大利益,則今之暇滿人身徒然虛耗,如商人失財,如入寶山空手而回。以無修持故,無有福德智慧資糧,後世不得善利,常墮惡處,盤旋流轉,受諸苦毒。因此當於正法生希求心,發精勤心,勿令懈怠。4、思惟難得 明暇滿人身義大已,復當思惟人身之難得。《佛說寶雨經》卷第七中說:「菩薩成就十種法能離八無暇。何等為十?一者舍離不善法,二者於如來所說學處終不違越,三者遠離慳貪,四者已曾供養諸佛如來,五者勤修福業,六者智慧圓滿,七者得方便善巧,八者本願具足,九者厭離世法,十者勤行精進。」以此十法難得故,此人身、後世人身難得。思惟難得者,於此略分四層。1)、思惟此人身難得。《四百頌》中說:人中大多數,執持不善品,以是諸異生,多定趣惡趣。戒經說:「人死之後,墮惡趣者,多如大地土,生樂趣者,少如爪上塵。」這是說人身為善惡二趣中極為難得的。2)、思惟後人身難得。《入行論》中說:暇滿人身極難得,既得能辦人生利,倘若今生利未辦,後世怎得此圓滿?遠離八無暇具足十圓滿的人身極為難得,眾生於無量劫生中偶得此人身,而因無明貪愛,執著顛倒,行惡造業,乃至後世更趣惡趣,這是說暇滿之後人身也是極為難得的。3)、思惟因果門中難得。《菩提道次第略論》中說:「可觀察如何是暇滿自性,及於現近與究竟門中義利重大,並從因果門中思惟難得。」所謂因門難得,總言之,得善趣身如修羅等,必須以戒律為主。分言之,如具足暇滿,則須於戒律為主之外,加以布施、凈願等而為助伴。修如此因者,頗為希少,由此推之,可知就樂趣果若總若別而觀,此閑暇均為難得。所謂果門難得,對於異類諸惡趣,如傍生等觀之,但屬樂趣已較為少有。即就同類的樂趣而觀,特勝之閑暇者,則更為寶貴。4)、思惟「盲龜值浮木孔」喻。《雜阿含經》中有「盲龜值浮木孔」的故事喻人身之難得:當大地悉成大海時,海里有一盲龜,一百年才浮出海面一次。又海面上有一段浮木,浮木上只有一孔。這個浮木終年隨風逐浪四處漂游。那隻盲龜要得遇這個浮木孔,因為有時空的限制,這是很難很難的。而得人身,比這更難。行者應當思惟自己在無量劫生中在生死苦海中頭出頭沒,無有休息,不得安隱,苦不堪言:有時轉生於地獄,屢屢遭受寒熱之苦而無有修法機會;有時投生為餓鬼,為饑渴烈火所焚而無有修法機會;有時轉為傍生,為互相啖食所惱而無有修法機會;有時轉生於長壽天,數劫處於無想中,最後到臨終時生起邪見,而無有修法機會;有時生於邊地,無有正法光明而沒有修法機會;有時轉生為外道徒等,因持邪見而無有修法機會;有時生於暗劫中,因不聞三寶之聲而無有修法機會;有時生為喑啞之人,因意根不能堪為法器而無有修法機會。而今如盲龜值遇浮木孔,偶得極為難得之暇滿人身,因此於此人身生希有心,倍加珍惜,應當勤於聞法,精進修持。三、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提舍)佛說「人身難得」――六道眾生,無量無邊,只要看地上的螞蟻,已數之不盡,遑論可見之昆蟲,動物,飛鳥,魚鱉;不可見之餓鬼、地獄眾生等。他們朝生暮死,輪迴不已,忍受著無盡的苦痛,無有出期。而我們能得人身,不知曾種下多少善根,做過無少善業?才感得此人身。
故此,別輕言放棄,輕言自毀。縱使生活如何艱苦,如何不如意,我們仍擁有精進的力量,去克服困難;忍耐的力量,靜待機會;學習的力量,去提升自我;道義的力量,自助助人。更深信柳暗花明,絕處逢生。 佛說「佛法難聞」――眾生那幺痛苦,世界那幺混亂,當是真理不能昭彰,聖賢沒有出現,可証佛法難聞。但佛早已超時空地為我們留下無數經典,無數解決煩惱的方法。以無上智慧,對應生活,對應煩惱。四、人生的意義是什幺? 我們很多人看來人生的理想就是賺取更多的金錢,有了錢就可以盡情享受人生。但在另一些人看來好象完全不是那回事,有了錢後人生反而變得更加迷茫。各人處在不同的層次,不同的階段會引發不同的思考。人生的意義是什幺?聖人先哲曾經面臨過相同的困惑,況我等凡夫俗子?當今之世,該是樸實忠誠,真心待人,還是忙著應酬世俗因而永不困窮?是直言不諱給自己帶來危害,還是去同流合污,貪圖富貴,苟且偷生?是保持本真的情性還是去阿諛奉承,奴顏卑膝,向人邀寵獻媚?這些到底哪個吉利?哪個兇險?誰能告訴!屈子的發問振聾發饋,穿越千年的時空遂道仍在我們耳邊迴響;孔子積極入世而境遇困頓不堪,老莊超凡脫俗但我輩望塵莫及,我們該何去何從?身懷絕世之才也要得緣方能施展,需匡扶漢室才成就諸葛孔明,有太平天國方顯曾公文正。屈原受貶,秦儈顯貴,自古窮通皆有定。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小人為富不仁,君子安貧樂道,什幺是人生的成功標準?蘇秦拜相.兄嫂前倨後恭,權臣失寵,門前車馬冷落,世風如此,自古亦然,君不聞: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君不見:"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卻原來,世態炎涼古今同。更有那"因嫌紗帽小,致使枷鎖扛,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莽長。"榮辱更迭,勝衰交替,貧富遷移本是人生常態。 生有何歡?死亦何懼?由此而來,看破紅塵,遁入空門,既不是空前,更不會絕後,滿頭清絲皆落盡,一朝頓悟化成佛。幸福可能就是那聲阿彌陀佛!幸福就是青燈木魚!幸福就是那種由頓悟而來的祥和。 籠雞有食湯鍋近,野鶴無糧天地寬。被關在籠子里的雞有食吃,很安逸,但逃脫不了被宰殺的命運,野鶴沒有這一切,卻擁有自由。這籠雞就象我們終日為財色名利忙碌的芸芸眾生,得人身後整天忙忙碌碌就為這些,死後還免不了墮惡道,受無盡的苦,這個六道輪迴就象個大絞肉機一樣,苦不堪言,看看菜場里被宰殺的動物就能窺見一斑。能夠有勇氣不隨波逐流,有勇氣找尋真正的幸福--徹底脫離六道成佛,並且渡盡無邊苦的眾生,那真是有大智慧啊! 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沒有信仰的人,忙碌的暫時可能不感到空虛,一旦有閑,又衣食不缺,就會感到思想上很空,不知為何而活。 曾受到毛主席、周總理接見的那爛陀長老的著作《覺悟之路》節選 佛陀從羅伽婆陀南樹,來到榕樹下,深入寂靜禪定之中,如是思惟:"我所悟之法實是博大精深,寂然高尚。超越邏輯。不易領悟、理解,唯聖人知。眾生貪著物慾,實難理會此與緣起相關之法。有為法之滅-涅盤,情慾的斷絕,貪愛的消滅,無著寂滅等都是甚深難解之法。我若對眾生教說此法,他們將無法理解,這對我來說將是一件疲倦、勞累之事。"於此,下面這些不可思議,聞所未聞之偈躍入他的慧心:"甚深不易法,無須宣於眾,貪嗔束縛人,實難了此法。貪婪愚昧者,不見此正法,此法逆世法,深奧妙難識。" 但是,當今佛門真的就可以找到清凈和純潔?紫陌紅塵中,哪一寸土地不被世俗浸染? 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真正的清凈是心靈的安穩,如果心靈不安穩,即使入了佛門又能如何?人本紅塵一濁物,皮囊尤喜衣和祿。稻草充盈如傀儡,莫如脫胎再換骨....
未生我時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浩瀚宇宙有恆河沙數的星球,恆河沙數的星球有恆河沙數的眾生,人能知幾何?釋迦牟尼佛放棄了王位就是為了追求開悟,成就正果,了解宇宙的奧秘。人生世上如白駒過隙,一絲不掛而來,兩手空空而去。億萬財產終究帶入不了墳墓,只有追求永恆的真理才是至理。五、為何說佛法難聞呢? 答∶ 要能聽聞佛法,我們必須克服八種障礙,那就是不要:(1)生於地獄中;(2)生於餓鬼中;(3)生於畜生中;(4)生於長壽天;(5)生於無佛法的邊地;(6)心有邪見;(7)諸根不全,盲聾暗啞;(8)佛不出世。(《中阿含.八難經》)要知道如來出現世間,甚為難遇;人身難得;生於有佛法的國土中,也很難遇;與善知識相遇,也很難遇;聽聞佛法,亦不可遇;法法相生,遇緣時才有;我們應知!如來現今已出現在世間;我們得聞正法;諸根不缺;又能明白正法。現在要不精勤,將來要後悔無及。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聞而信持,難中之難! 善根:得信佛法;福德:得行佛法;因緣:得聞佛法. 具善根福德因緣,方可得聞得信得行而得證佛法. 善男子善女人 信真:信阿彌陀佛;願真:願生西方極樂世界;行真:老實念佛! 此三真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三資糧.三真具備,決定往生.
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轉自:中華素食網 原文地址:http://www.chinavegan.com/2009/welcome_to_china_vegan@20090621115737.htm推薦閱讀:
※我師父說丨「隨緣」和「攀緣」的不同
※我師父說丨吃虧是福,是因為內心深處的價值觀有了更高的標準
※如何消除對慾望的畏懼感,去除心理上的劣勢?
※《金剛經》生活 - 第一品
※《佛法概要》(下)
TAG: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