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博談第十七期 影片《2012》中的科學元素_
|
影片《2012》中的科學元素
文/奇雲
影片中援引了美國宇航局(NASA)的種種「科學發現」,使虛擬的「末日災難」有了像模像樣的「科學依據」,事實上,這些「依據」聽上去很有「科學性」,其實不然。博文目錄
閱讀全文
博文目錄
中微子導致地球毀滅? |
|
《2012》讓「中微子」出馬毀滅地球,中微子比較神秘,它具有質量,以接近光速運動,不帶電荷,穿透能力非常強。可以這樣說,導演艾默里選擇一個最不可能毀滅地球的元素來毀滅地球。因為,中微子基本上不會和其他物質發生反應。而且,由於中微子的質量非常小,就算大量的中微子被地球捕獲,質量轉變成能量,對地球造成的影響也是微乎其微的。 |
超強太陽風暴奇襲地球? |
|
太陽風暴對人造衛星和通訊設備的影響最為明顯,但對人體(宇航員除外)的影響並不顯著,這應感謝地球完美的構造。雖然太陽風暴爆發時發生的紫外線和X射線的強度可以達到平靜時的數十倍甚至數百倍,並拋射出大量的高能帶電粒子,但幸運的是地球的大氣層保護了我們,吸收了大部分的紫外線和X射線;地球磁層很好地屏蔽掉了高能帶電粒子,使我們免受致命的輻射損傷。 |
大陸漂移在幾分鐘內發生? |
|
電影里描述的大陸漂移在幾分鐘內發生了,移動後的大陸板塊居然還保持著完好的外形。此情節雖然多多少少和科學沾了點邊,但不符合大陸板塊移動規律。因為,地殼板塊的運動速度相當緩慢,以至於我們通常難以覺察到板塊或大陸在移動。地震和海嘯由板塊運動引起倒是有科學根據,地殼運動使板塊邊緣聚集巨大的能量,但這些海嘯的浪高不超過幾十米。 |
地球南北磁極大倒轉? |
|
地球磁極倒轉是在比較長的時間尺度上發生的。在最近600萬年間發生了三次倒轉。其中最短的間隔是70萬年,而最長的則有150萬年。美國宇航局嚴重駁斥影片《2012》中短期內發生地球磁極倒轉的可能性,理由是:地球可能發生過這樣劇烈的磁場變化,但是這一過程是一個持續數百萬年的緩慢過程,如此緩慢以至於人類根本感覺不到這種變化。 |
閱讀全文
北京時間2009年11月13日零時,好萊塢災難大片《2012》在全球同步公映。影片定格於2012年:由於太陽風暴、地殼運動和環境變化的影響,使得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即將毀滅。除了震撼人心的世界末日劇情外,其逼真的災難場景讓每位觀眾感同身受。特別是片中引用瑪雅預言的說法稱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片中還描述末日到來時遭遇超級海嘯、地球南北兩極倒轉及行星撞地球的景象。影片中更是援引了美國宇航局(NASA)的種種「科學發現」,使虛擬的「末日災難」有了像模像樣的「科學依據」。雖然人們相信2012年不會是「世界末日」,但《2012》衝擊波仍然令許多觀眾驚愕:在這部影片的災難性場景中,到底有多少可以成真呢? |
中微子導致地球毀滅? |
|
《2012》設定的故事前提,是太陽活動突然加劇,釋放出大量的中微子。很快,地核被這些中微子加熱並熔化,大量熔岩溢出造成大陸板塊迅速移動,帶來了劇烈的地震和火山爆發,並引發超級大海嘯,人類生活的地表幾乎全部被淹。太陽怎麼會沒燒化地表,卻直接熔化了地核呢?電影製作者給出的理由是,太陽發出的中微子能夠穿過地表,和地核發生反應。 《2012》讓「中微子」出馬毀滅地球,聽上去很有「科學性」,其實不然。中微子和中子、質子、電子等一樣,是組成自然界物質的基本粒子之一。但中微子比較神秘,它具有質量,以接近光速運動,不帶電荷,穿透能力非常強。像地球這樣大的傢伙,中微子可以輕而易舉的穿透,大約100億個中微子,只有一個能夠被地球捕獲。它的特點就是很少能和其他粒子發生作用,所以很難被探測到。為了探測發自太陽的中微子,20世紀60年代晚期,在美國物理學家家弗雷德里希?萊因斯的領導下,美國在南達科他州一個深達1500米的金礦中建造了中微子探測器,裝了38萬升四氯乙烯溶液,用於測量太陽的中微子流量。因為只有中微子能輕而易舉地穿透地面,到達這樣的深度,其他的粒子則幾乎不能。後來,各種探測太陽中微子的設備基本上都處在深深的廢棄礦井中———就像電影《2012》的開頭裡,印度銅礦井下深處的研究中心那樣。 可以這樣說,導演艾默里選擇一個最不可能毀滅地球的元素來毀滅地球。因為,中微子基本上不會和其他物質發生反應。而且,由於中微子的質量非常小,就算大量的中微子被地球捕獲,質量轉變成能量,對地球造成的影響也是微乎其微的。地球每時每刻都在向外輻射出大量的熱量,短期內發生急劇升溫是不可能的。每100年升高0.1度的話,在科學家眼裡,已經是非常驚人的了。所以,中微子不可能加熱融化地核,電影中的災難不可能由中微子引發。 |
超強太陽風暴奇襲地球? |
|
在《2012》中,為地球帶來災難的還有2012年襲擊地球的超強太陽風暴。其實,在《2012》公映之前,關於2012年即將發生強烈太陽風暴的消息已經充斥媒體。 太陽風暴是指太陽黑子活動高峰階段的劇烈爆發活動。從科學上分類,太陽風暴主要是三種形式:電磁輻射、高能質子流和磁化等離子體雲。目前科學界公認:每隔大約11年就會進入一個太陽風暴活躍期;太陽活動在經歷很長時間的低谷後,會產生一次超大規模暴發的峰值。美國科學家據此推測,太陽風暴將在2012年走出持續11年的低谷,一次超強的太陽風暴發可能發生在2012年9月。 今年1月份,由美國宇航局提供研究資金,美國國家科學院發布的一份特別報告中指出, 2012年太陽活動將會異常猛烈,強烈的太陽風暴將會對所有依靠電力、電磁場工作的的電器和設備產生影響,造成嚴重的生命和財產損失。事實上,早在1859年9月,地球就曾經遭遇過一次「超級太陽風暴」的襲擊,導致當時的許多電報機都癱瘓。不過在1859年,世界主要還依靠蒸汽機和人畜勞力在運轉,所以當年的「超級太陽風暴」並沒有對人類帶來過於嚴重的災難。 太陽風暴對於地球的一個重要影響是導致磁暴的發生,從而對供電系統產生影響。1989年3月13日,太陽風暴期間的強磁暴致使加拿大魁北克供電系統癱瘓,600多萬人在無電的冬天度過了9個小時。不僅如此,強磁暴同時還燒毀了美國新澤西州的一座核電站的巨型變壓器。同時,大量的輸電線路、變壓器、靜止補償器等電網設備發生跳閘或損壞,部分電網不得不關閉。太陽風暴對人造衛星和通訊設備的影響最為明顯。2000年7月14日,日本的「宇宙學和天體物理高新衛星」在太陽風暴中失去能源,姿態失控,幾個月後便墜入了大氣層。2003年的萬聖節,太陽風暴導致全球範圍內的通訊受到干擾:海事衛星電話系統癱瘓,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的精度降低,美國宇航局的半數衛星出現故障,日本的一顆氣象衛星與地面失去了聯繫,國際空間站上的機械臂被關閉,兩名宇航員被迫緊急轉移至射線防護效果最好的生活艙。 太陽風暴對人體(宇航員除外)的影響並不顯著,這應感謝地球完美的構造。雖然太陽風暴爆發時發生的紫外線和X射線的強度可以達到平靜時的數十倍甚至數百倍,並拋射出大量的高能帶電粒子,但幸運的是地球的大氣層保護了我們,吸收了大部分的紫外線和X射線;地球磁層很好地屏蔽掉了高能帶電粒子,使我們免受致命的輻射損傷。不過,一旦太陽風暴的能量超過地球磁場和大氣的防護能力,必然引起地球附近空間環境發生強烈變化。這就要淘汰一些不適應這種變化的物種,催生能夠適應這種變化的物種。當然,現在就對此感到恐慌完全沒有必要,因為短時間來說,人類還不會面臨如此嚴重的生存危機。 如果能提前預報太陽風暴的到來並加以警告,哪怕是提前一個鐘頭,我們受太陽風暴影響造成的損害就能減低到儘可能地小。從已經積累的太陽觀測資料來看,人類對於太陽活動的長期變化和太陽短期內的活躍程度高低還是能夠有效預測的。目前,研究人員在24小時到72小時的預報尺度上取得了比較大的進展,特別是24小時預報相對是比較可靠的。但是,中長期的預報還無法做到準確。原因是我們還只能依賴遙感方法間接測定太陽大氣中的諸多物理參數,這些間接測定的參數只能定性描述太陽大氣的物理狀態,因而無法給出相對精確的太陽活動預報。因此,未雨綢繆,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入研究劇烈太陽活動產生的物理機制,提高預測能力。另外,人們還需要分析研究高技術系統在太陽風暴中的脆弱因素,提高技術系統抵禦太陽風暴的能力。 對於2012年可能出現的超強太陽風暴,我們完全沒有必要驚慌,一則日益完善的空間天氣預報系統可以讓我們提前做好準備,避免嚴重的損失;二則對於太陽了解的不完善,這個警報可能是一次虛假警報。 |
大陸漂移在幾分鐘內發生? |
|
在洛杉磯,大地崩裂成一條條深不見底的溝壑,岩漿湧上街道,摩天大樓像多米諾骨牌一般傾覆;在黃石公園,最大的活火山爆發了,就像數十顆核彈頭爆發一樣;在里約熱內盧,海嘯吞噬了這座擁有1500萬人口的城市,聳立在城市制高點的巨大神像粉身碎骨;在喜馬拉雅山,留守的僧人還沒來得及敲響第三聲警鐘,洪水就攀上了這座「世界屋脊」,將一切都捲走……《2012》影片中這一連串驚心動魄災難場面的「背後黑手」,就是地殼板塊激烈移動和碰撞。1968年,法國地質學家勒皮雄將地殼劃分為六大板塊。在大板塊中,還分出若干次一級的小板塊。板塊之間的邊界是大洋中脊或海嶺、深海溝、轉換斷層和地縫合線。一般說來,在板塊內部,地殼相對比較穩定,而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則是地殼活動比較活躍的地帶。這裡,火山、地震活動以及斷裂、擠壓褶皺、岩漿上升、地殼俯衝等頻繁發生。例如,當兩個板塊相遇碰撞時就擠壓隆起形成山脈,喜馬拉雅山就是古印度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隆起而形成的。板塊構造理論認為,不同的板塊可以結合為一體,同一板塊也可以在分裂之後向不同方向移動,中間形成新的大洋,大西洋就是這樣形成的。 電影里有這麼一個情節,主人公傑克遜的飛機往西藏方向時(為了登上那兒建造的諾亞方舟),由於飛機燃油不夠,原本絕望地準備迫降海上,卻突然驚喜發現喜馬拉雅山脈已經跑到眼前。原來,地殼因地心過熱發生板塊移位,亞洲版塊向東漂移了1000多公里。這也就是主人公本來會降落到中國南海附近的,卻迫降到了西藏高原。電影里描述的大陸漂移在幾分鐘內發生了,移動後的大陸板塊居然還保持著完好的外形。此情節雖然多多少少和科學沾了點邊,但不符合大陸板塊移動規律。因為,地殼板塊的運動速度相當緩慢,以至於我們通常難以覺察到板塊或大陸在移動。打個比方, 一些板塊的移動速度大致相當於一個人手指甲的生長速度,即每年3.65厘米。運動速度較慢的板塊,其速度僅為手指甲生長速度的一半或三分之一。移動得特別快的板塊,如太平洋板塊,其速度約為手指甲生長速度的3倍。 地殼運動使板塊邊緣聚集巨大的能量,當這個能量超過岩石體系的能量容量時候,岩石就發生破裂。如果地震發生在海底,就造成海底的突然沉降或者隆起,從而使海水發生上下顛簸,形成了海嘯。影片中,當超級規模的地震在海底爆發時,超級海嘯隨之發生。浪高1500米的海嘯不僅吞沒了印度大陸,而且幾乎蓋過了喜馬拉雅山。毋庸置疑,這一切完全屬於藝術的誇大和虛構。儘管人類歷史上曾經多次遭遇大規模海嘯,但這些海嘯的浪高不超過幾十米。不過,地震和海嘯由板塊運動引起倒是有科學根據。例如,1896年6月15日,日本三陸外海的海底地震(7.6級),系由太平洋板塊向西俯衝所引發,地震引發的海嘯吞沒了27122人。1960年5月22日,智利奧索爾諾附近的智利海溝東側海底地震(9.5級),與太平洋東南部的納茲卡板塊向東俯衝有關。這次地震激起的海嘯,從太平洋東南邊緣橫跨整個太平洋,抵達西北緣的日本,導致萬里以外的日本112人喪生。當海嘯波傳至近岸,由於水深急劇變淺,特別是在港灣,河口內,能量集中,波高驟增至10米以上,構成一堵「水牆」,洶湧直撲海岸低地,造成觸目驚心的深重災難。 1883年8月27日印度尼西亞拉卡塔島喀拉喀托火山爆發並引發海嘯,海浪最高達37米,造成3萬6千餘人死亡。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大地震,規模9.3級,它是由印度洋板塊向緬甸微板塊底下俯衝過程中的逆斷層作用造成的,引發海嘯高達10餘米,波及範圍遠至波斯灣的阿曼、非洲東岸索馬利亞及模里西斯、留尼汪等國,地震及震後海嘯對東南亞及南亞地區造成30萬人傷亡。 威力無比的板塊活動,移動著大陸,撕開或關閉了大洋,升起了山脈,擴展著陸地。換句話說,板塊的活動可以造洋,造山,造陸;而海陸的變遷和山系的形成又會促使氣候以致生物環境發生變化。板塊活動實際上控制了整個地質,地貌,氣候和生物環境的演化,從而最終規定了當今世界的自然地理面貌。 面對滄海桑田的變遷,人類不能不為大自然的力量所折服。誰能知道,明天的地球將會是怎樣的呢? |
地球南北磁極大倒轉? |
|
《2012》中另一個場景可能讓很多人印象深刻。一名美國政府官員指著電腦上的地圖問:「現在威斯康星州是地球的北極?」回答是:「不,實際上是南極。因為地球的南北磁極互換了。」影片設計的這個場景同樣有著科學背景。地球是一個大磁體,它有兩個磁極,一個是南極,一個是北極。地球的磁場不斷變化,有時增強,有時變弱,而地球磁場的兩極也會移動,甚至倒轉方向,北極移向南方,南極跑到北方。由於岩芯中的礦物質保存著地球磁極倒轉的歷史紀錄,地球磁極倒轉現象最初是在岩石剩餘磁性測量中發現的。科學家通過不同地點、不同歷史時期的岩芯記錄進行比較就可以確定每次地球磁極倒轉所需要的時間。在過去的1億5000萬年間,地球磁場的南北兩磁極以不同頻率倒轉了數百次。 地球磁極倒轉是在比較長的時間尺度上發生的。在最近600萬年間發生了三次倒轉。其中最短的間隔是70萬年,而最長的則有150萬年。不過,在最近的78萬年內,都未曾發生過倒轉。法國地質學家高爾斯.胡羅特認為,地球磁極可能在近期內對調,理由是地球的磁場正在減弱。美國宇航局嚴重駁斥影片《2012》中短期內發生地球磁極倒轉的可能性,理由是:地球可能發生過這樣劇烈的磁場變化,但是這一過程是一個持續數百萬年的緩慢過程,如此緩慢以至於人類根本感覺不到這種變化。而磁場衰減則是倒轉過程中的一種現象。目前有些地區地磁場的強度確實有下降的趨勢。根據歷史變化規律,地磁衰減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磁極倒轉,但是目前地球的磁場會不會繼續衰減下去,還有待時間來檢驗。 地球磁極翻轉造成的後果相當嚴重,首先一些低軌道的衛星將完全暴露在太陽電磁風暴的「吹打」中,不用多久就會被摧毀,人類高科技通信技術將會遭遇毀滅性的癱瘓。此外,許多隨季節變化而移居的候鳥或動物———從燕子到羚羊,幾萬年來它們一直依賴先天性本能鑒別地球磁場南北極,秋移春返,到時它們的命運很難預測。 關鍵是在磁場兩極倒轉的過程中,賴以保護人類免受太陽強烈輻射的地球磁場將會完全消失,地球將整個暴露在各種致命的宇宙射線下,以人類為首的大量物種可能會因此滅絕。儘管聽起來頗有些危言聳聽,但這一理論恐怕也有待商榷。78萬年前地球也曾經歷過一次嚴重的磁場變化,南北磁極完全顛倒,但當時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的祖先直立人似乎並沒有被滅絕,反而繁衍出了今天的智慧人類。 地球磁場在兩極倒轉過程中磁場消失的時間共有多長,一直是科學家們爭議的焦點。一部分科學家認為,地球磁場消失的時間將持續幾千年。在這幾千年內,地球將完全暴露在太陽輻射的致命「燒烤」中。然而,另一些科學家則認為,地球磁場兩極倒轉導致的磁場消失,最多只會持續幾個星期。不過,根據對歷史上各年代地球岩石磁化方向的研究,科學家得出結論是地球曾經多次發生過地球磁極倒轉的現象。但這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每兩次之間需要經過幾十萬年到上百萬年的間隔,這樣的事件是無法在10年之內進行預測的。也就是說,現在預測2012年發生地球磁極大倒轉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其實,科幻災難片作為一種藝術創造,情節的設定更多是建立在想像的基礎上,並不需要嚴謹的科學論證。如果真要較真的話,看電影的樂趣也會大減。 |
學者旁白
沈冠軍(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
中微子會加熱地核嗎?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中微子基本上不會和其他物質發生反應。現在我們終於能看明白電影編劇變的「戲法」了:他把「只有在地下容易探測到中微子」偷換成「中微子可以繞過地表直接加熱地核」。
王華寧(中國科學院空間環境研究預報中心副主任、國家天文台太陽活動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目前的太陽爆發活動強度還不至於衝破地球大氣和磁場的保護,對地球上的現存物種構成致命威脅。但這並不意味著太陽爆發活動總是像現在這樣「溫和」。
金性春(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
球面帽蓋狀的板塊貼伏在地幔軟流圈上,沿著球面滑動,因而板塊運動可以運用球面幾何學的方法加以描繪。通過計算,已經定量獲得全球各板塊運動的速度值。板塊的運動速率相當緩慢,以至於我們通常難以覺察到板塊或大陸在移動。
顧左文(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從1900年至今的地磁觀測記錄看,地磁場的能量確實是在不斷減弱,目前已經減少了10%左右。但不能因此簡單推論今後地磁場會持續減弱至地磁倒轉,因為1900年至今地磁場能量減弱的過程並不是持續穩定的。磁極倒轉其實是漫長過程,地球磁場只會減弱不會消失,在地磁減弱的過程中,地球生物可能適應地磁變化。
推薦閱讀:
※「拔毛變猴」不是夢
※莫讓科研成為謠言溫床:科學家和科學記者的內在博弈
※對人類意識的科學探索
※科學家把宇宙文明分為7個等級,地球人幾級了?
※女博士身心俱疲選擇變性,隱瞞身份重做科研走向不可能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