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收藏大家巡禮

作者bspline

 鏈接:http://bbs.a9188.com/thread-165647-1-1.html

前言:

最近整理拍賣圖錄,其中有很多收藏大家的專場,感覺應該整理一下,利用現在的網上資源,來個世界收藏大家巡禮。

這樣,可以對收藏圈的世系有個了解,也有助於研究一些重器的傳承。

打算將這些世界範圍內的收藏大家分為2個等級,一個是頂級的,如仇言之,自己打算定義為高山級,一個是稍微遜

色一些的,如葉義、關善明,打算定義為景行級,出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這句話。我想,入圍高山級的,應該有

藏品創造過當時的世界拍賣紀錄,當然這個紀錄範圍比較泛泛,如創造清代藝術品世界紀錄,清代瓷器紀錄,甚至

清代粉彩瓷器紀錄,這些紀錄,明顯前者高於後者,但只要創造過紀錄,就算。無論高山級,還是景行級,入圍的標

準是:其豐富的庋藏,達到了可以舉行蘇/佳專場拍賣的水準。

對每個入圍的收藏家,打算收集到姓名(中英文),生卒年月,堂名,收藏的專長,以及轟動江湖的事迹或物品,如仇杯

或胡惠春的五彩魚藻罐。

因為對香港收藏家比較了解,打算從香港開始,再台灣,新加坡,日本,歐美。。。國內也有大藏家,甚至藏龍網友中就

有達到景行級的,如。。。和。。。,甚至。。。。

,但無奈公開資料不多,就不打算列入了。

其實,列舉出世界範圍內的收藏大家,也並不十分困難。隨便翻開蘇/佳春秋大拍圖錄,只要看拍品的出處說明,如果有準確

的人名,就說明此人的藏品舉行過專場拍賣,或此人已得到世界公認,至少是蘇/佳的認可。否則,出處一般寫:from a

gentleman 或 from privatecollections。但收集這些人的資料以及這些人之間的關係,還是要需要花時間的。

我個人收藏經歷淺,見識有限,時間和精力也有限,還懇請各位網友提出自己的心中人選,以及相關資料,把這個帖子

寫的像回事。

致謝:

1. 小瓷山房版主,本文的一些內容引用了他發表在雅昌網上面的經典帖子《讀萬卷書,藏萬件寶》

香港收藏大家:

高山級:(同一級內,排名不分先後)

姓名(中英文)               生卒年月           堂名         收藏的專長                           轟動江湖的事迹或物品

仇炎之 Edward Chow   1908年-1980年  太倉抗希齋 收藏的專長為瓷器,青銅以及玉器  代表藏品:成化鬥彩杯(3件,2個雞缸杯,一個高足杯)

仇炎之為中國太倉人,多年在上海、揚州經營古玩生意,因其眼力極佳,收藏了大量的瓷器精品和高古青銅器,曾以1000港元撿漏明成化鬥彩雞缸杯被傳為業內佳話。解放前移居瑞士。仇炎之過世後,其後人委託蘇富比公司拍賣。蘇富比抓住這個契機,將仇氏藏品分三次在中國香港和英國倫敦推出。每次都做認真廣泛的宣傳,對於拍賣圖錄也加大投資,印刷成中英文對照彩色精裝豪華本,引起極大的轟動,拍賣會收到空前的效果。兩件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一件被香港銀行家馬錦燦以528萬港元中標,另一件被香港收藏家區百齡以418萬港元競得,創造了中國文物藝術品最高價位,拉開了國際上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第一個高潮的大幕。

胡惠春 J. M. Hu         卒於1995年          暫得樓       收藏的專長為瓷器,尤長於單色釉    代表藏品:清代單色釉官窯,明嘉靖五彩魚藻紋大罐

「暫得」一詞取自王羲之《蘭亭集序》「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表達了欣然而遇的內心喜悅。胡惠春先生相信這就是如他鑒賞一件器物時的感受。胡惠春先生繫上海著名金融家胡筆江之子。少年時期由父親聘請名師在家教授,接受中國傳統教育。中學畢業以後,進入燕京大學攻讀地質學,然而他的興趣卻在文史與藝術。二十七歲時,由於父親不幸遇難,胡惠春繼承父業,成為一個銀行家。中國現代收藏家的崛起,當在清末民初。宣統時代,帝國敗落,各種宮廷收藏御用之品,或以賞賜為名或因盜竊,大量流出宮外,隨著溥儀的流亡,更加劇了文物的散失。當時西方及日本的收藏家和古玩商熱衷於收購這些從宮中散佚出的文物。有些人士出於愛國之情,阻止祖國的文化遺物外流,不惜以重金收購。胡惠春就是這個收藏群體中的一位,早在四十年代之初,他的收藏已為人所注目。在對文物的激烈爭奪戰中,出於自身愛好,同時更為了易於競爭,胡惠春先生決定集中搜藏明清官窯瓷器,作為他藏品的核心。胡惠春先生的藏品中包括了不少晉、唐、宋、元、明的名品,單是清代官窯精品就達九十餘件,可以說代表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景德鎮瓷器生產高峰時期的作品。過去一般藏家收集清瓷,多以乾隆為限,個別亦兼及嘉慶,胡惠春先生兼及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甚至宣統瓷的收藏,其中很多都是成對器物,並多數有官窯款,極難能可貴。1960年創建敏求精舍,並擔任了八任主席。

葛士翹 S. C. Ko        卒於1992年            天民樓       收藏的專長為瓷器,尤長於元青花     代表藏品:世界一流的元青花瓷

[點評: 27件元青花,笑傲天下]

天民樓陶瓷收藏,是香港葛士翹先生幾十年心血的結晶。主要收藏明清官窯瓷器,青花瓷器又是收藏的重點。天民樓收藏典型元青花器達二十件以上,這是世界範圍內,私人收藏元青花最多的。其中不乏佳器,如帶蓋纏枝牡丹紋梅瓶,玉壺春瓶,青花花卉紋雙耳三足爐、青花纏枝花卉紋荷葉小蓋罐,青花匝等。天民樓收藏的永、宣青花精品,其質量之精和數量之多、都是十分驚人的。天民樓所藏成化藏文杯和弘治雙龍戲珠盤,都是這時期的典型器。天民樓所藏正德、嘉靖、隆慶、萬曆青花瓷,數量眾多,精品倍見。另:據說,葛老曾經是早期黨員。。。

趙從衍 T. Y. Chao     1912-1999               華光草堂      收藏的專長為瓷器、玉器、書畫        代表藏品:明清官窯瓷器

[點評:因為事業才能建立起龐大的收藏,為了事業而放棄這些收藏 -- 小瓷山房版主的評價]

趙從衍(1912-1999)  江蘇無錫人。1912年生。畢業於上海東吳大學,為執業律師。1948年,趙從衍帶著妻兒乘「國星號」離開上海,移居香港。他創立的華光航運公司,擁有了23艘船。此之後。由於香港的轉口貿易發展較快,帶旺了航運業,趙從衍抓住機遇,發展壯大船隊。1973年,華光航運公司成為上市公司,股票在香港掛牌上市,每股票面值港幣一元五角,上市時每股升水2元。趙從衍成了香港有名的超級富豪,在香港航運界的實力僅次於包玉剛與董浩雲,得到了一代船王的美譽。趙從衍的夫人名叫倪亞震。她和趙從衍是大學同學。倪亞震先後生下趙世彭、趙世儀、趙世曾、趙世光和趙世亮四子一女。趙氏精鑒古玩,其華光草堂所藏明清瓷器皆絕世佳品。華光曾遇到經濟困難,趙忍痛割愛數百件古董,兩年賣出3億港元名瓷玉器。

徐展堂 T. T. Tsui   1941年-                    靜觀堂         收藏的專長涉及多個種類               代表藏品:元青花、明清官窯瓷器,對其康熙12花神杯(青花和五彩各一套)印象深刻

[點評:遍布世界的大博物館館中的徐氏中國藝術品專館,是收藏界的一座又一座豐碑]

徐展堂,據說是「薈集中國文物最快、數量最驚人」的收藏家,也是全球五大收藏家中唯一的華人。業餘時間,他參觀了世界各地的博物館,成批地購買文物、藝術等方面的書藉,提高鑒別古物的能力和學識。此外,他也不惜巨資從蘇富比、佳士得等拍賣會上購回許多珍貴文物,並委託資深專家在英、美、日等國廣泛搜求精品。通過二十年來的積累,徐展堂擁有藏品五千餘件,囊括陶瓷、青銅器、玉器、傢具、牙角器等門類,總值約1億美元,其中更不乏珍貴孤品,被譽為「世界十大中國文物收藏家」之一。單就其所藏瓷器而言,上至新石器時期的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和半山類型的彩陶罐,下迄清乾隆時期黃地青花雲龍捧壽圖六角瓶,時間跨度達、連續性強,堪稱中國陶瓷史的「現場直播」。徐展堂與博物館的緣分似乎真的不淺。且不說他早年從各國博物館裡吸取經驗,他功成名就後的故事,如果沒有數個博物館的映襯,恐怕也要黯然失色。最具盛名的是莫過於成立於1991年的香港徐氏藝術館,是香港第一家私人博物館,收藏有他的二千多件珍品,主要有商、周青銅器和歷代陶瓷器、木刻、象牙及傢具等,並附設有兩個具有明、清時代特色的書齋,被公認為全球五大私人博物館之一。此外,他先後向世界7個國家和地區的博物館捐贈過文物和相關資金,支持建設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中國藝術館,像英國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的徐展堂中國藝術館、澳洲國家藝術館的徐展堂中國藝術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省博物館的徐展堂中國藝術館。在國內,他出資100萬美元幫助上海博物館建設新館,並捐贈藏品設立了徐展堂陶瓷館;還曾捐贈藏品給南京博物院、香港大學、香港徐氏藝術館等。

(我始終沒搞明白全球五大收藏家都有誰

區百齡 Au Bak Ling:看了集墨樓的帖子,以及小瓷版主的資料,專收成化瓷器的區百齡,也是高山級大家

張宗憲 Robert Chang    1928年-               雲海閣              收藏的專長瓷器,書畫,琺琅器    代表藏品:乾隆御制琺琅彩杏林春燕圖碗

[點評:兄賣妹買,視天下英雄為無物]

張宗憲先生,人們亦稱他羅伯特張,是一位在中國乃至世界文物收藏界和拍賣界享譽極高的大家。京、滬、港、台,以及英國倫敦、美國紐約的好古博雅之士,莫不聞「雲海閣」主張宗憲之隆名。張宗憲,江蘇蘇州人。張氏為蘇州望族,其祖父張揖如,號西橋,籍江蘇武進,為近世竹刻巨擘,尤擅扇骨微刻,縮寫金石,每以陽文刻至數百字,字小如胡麻,鬼斧神工,稱譽一時。其藝深獲吳昌碩、褚德彝等稱讚。其父張仲英,為上海灘古董界之翹楚,在五馬路開設有著名的「聚珍齋」古玩、珠寶行,經營項目以明清官窯為主,兼營古玩、金石、書畫。張仲英18歲當掌柜,鑒別文物眼力極佳,遠近馳名,大古玩商仇焱之經常到「聚珍齋」購貨。有一次仇焱之帶著英國大衛德爵士到「聚珍齋」,一下就買走3萬銀圓貨物。當時著名古玩商戴潤齋赴美國做生意,也是得到張仲英的支持,提供了一批銅器貨源,才使其打下根基,發達起來。張宗憲天資聰慧,加上家學淵源,自幼和古董打交道,耳濡目染,幼小就顯露出識別古物的才華,十幾歲開始到北平古玩市場進貨。每次到北平,都吃住在東四牌樓的「敦華齋」。當時「敦華齋」是馳名全國的古玩店鋪,老闆是鑒定瓷器的泰斗孫瀛洲先生,張宗憲與在這裡學藝的耿寶昌成了莫逆之交。其興趣先從事陶瓷珠寶,取得成就,漸次改為書畫藝術,皆為其父、其祖家傳之始然。張宗憲的瓷器收藏。幾十年他經手經眼的古陶瓷珍品超逾萬千,憑藉精銳眼力,貯諸「雲海閣」中的精品就逾數百件。他對瓷器的收藏標準是「全美」。這是瓷器收藏的最高境界,他的藏品件件全美,毫無任何瑕疵。

景行級:(帖子太長了,景行級的介紹從略)

葉義 Dr. Ip Yee,1919年至1984年,竹雕很有名 [點評:君子!-- 香港法官楊鐵梁先生的評語]

關善明 SimonKwan,養志堂  晚清官窯瓷器收藏,研究的大家,民國瓷器、金銀器、竹木牙角等等都業很成規模

簡永楨,竹月堂,單色釉收藏很有名

小結:

頂級收藏家不單是藏品豐富,現在國內有很多藏家藏品非常豐富,但是從來沒有研究,也對藝術本身的發揚廣大沒有起到任何作用,他們收藏更多因為投資,不如這些真正熱愛藝術的收藏家不遺餘力地發現、收藏、推廣中國藝術。  --小瓷版主的畫龍點睛之語

1.如果從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收藏的話,也許有如船王趙從衍的經濟基礎,如趙本人,可以達到高山級;如果從現在開始收藏的話,也許只有李嘉誠級別的人,才有可能成為新的高山級大家。簡單算一下帳,80年代初的成杯,500萬港幣可以買下,現在至少要上億了,也就是說,漲20倍是保守估計;80年中後期至今,漲10倍也很保守,那趙從衍當時的專場,成交3億,放在現在就要30億。也許有30億身價的人比較多,但能拿出30億,只用來買古董,而且以收藏為主要目的,真的不多,所以,感覺只有李嘉誠級別的人才能玩的起。

2. 大家們之間的交遊

    2.1據說仇炎之和瑞典國王,Percival David交往甚密

    2.2胡惠春、葛士翹等經常從張宗憲那裡拿貨

    2.3再老一些的前輩,如盧芹齋,交往的是洛科菲勒,JP Mogan

3.高山級的現存徐展堂和張宗憲。目前看張的收藏重點已經不在瓷器上了,他1993年倫敦個人特展,有180件左右的精品,經過90年代末,21世紀初的三場專場拍賣,估計東西也經不多;徐展堂也是如此,也舉行過幾場個人的專場拍賣,但因為他的東西一直比較多,估計現在手裡還有比較多的精品

4.仇和趙入選sotheby"s戰後全球百位收藏家名單,全亞洲只有8位,日本5位,外加仇和趙,以及台灣曹興誠(青銅、瓷器),那本書收錄了幾十項的收藏種類,中國藝術品方面,只有中國官窯瓷器和青銅器的收藏入圍。

 

 

歐洲收藏大家:

高山級:

愛米爾.吉美(émile Guimet,1836-1918)是著名人道主義者、慈善家及收藏家,他於1889年為亞洲藝術打造一所至今仍享譽國際的博物館──法國吉美博物館。

瑞典國王H.M. Gustaf VI Adolf of Sweden

Baur家族 Alfred Baur (1865~1951) 瑞士收藏大家

鮑爾的收藏史對未來的收藏家而言意義深遠。首先,應以機會主義的方式將收藏與興趣緊密結合起來。鮑爾最初收藏日本藝術品的興趣就迎合了當時的時尚,但潮流發生變化後,他仍然長期堅持完善他在該領域的收藏。1928年,鮑爾開始收藏中國瓷器,雖歷經經濟大蕭條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但其收藏的熱情仍有增無減。他看到這一時期是收藏那麼珍貴的、重要的中國瓷器的絕佳機會,直到辭世前數周他還在不斷購買新的藏品。只要條件許可,他也會購買其它收藏家的全套藏品。其次,鮑爾非常擅於和專業古董商合作,即便是結識了Tomita,他仍與以往的供應商合作無間。他自始至終充分信任他的供應商,並衷心感謝他們為其收藏事業所作出的貢獻。第三,鮑爾及時為其藏品的未來擬訂了計劃。如果他不這樣做,這些藏品很可能會隨著他的逝世而散失,他一生的成將無法得到續寫。雖然鮑爾未能得到一處理想的展館,但他成立了一個資金狀況良好的捐贈基金會,還挑選了一群可信賴的日內瓦市民作為其託管人。這些都有利於保護其藏品,並使鮑氏東方藝術館成為日內瓦一流的博物館之一。與大英博物館、盧浮宮或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這些世界級博物館不同,阿爾弗雷德·鮑爾的藏品更加謙和、中庸,那些擺脫了浮誇的藝術精品向人們展示出一幅平和寧靜的景象。

Percival David

Sir Percival David 的中國瓷器收藏,被認為是僅次於台北故宮,也許當時北京故宮還不被西方人了解,但無論如何,SirPercival David的收藏是非常驚人的,一對David 瓶,就足以傲視天下了。

George Eumorfopoulos,英國籍希臘人,收藏頂級中國藝術品無數,1940年蘇富比4天個人專場;

世界收藏家之英國第一平民收藏家

2001年9月世貿大廈的慘劇,使得那年年末,我純真地許願要世界和平,可今天美伊戰爭還看不出要終止的跡象,而2008年底又出現了難纏的索馬利亞海盜。那今天2008年的年末,你會許一個什麼樣的心愿。或許大部分人正在祈禱,假期後上班的第一天不用收到裁員信。當Recession(經濟衰退)成為美國時代Times雜誌封面故事,CreditCrunch金融危機和unemploymentrate失業率成為英國BBC新聞中重複率最高的單詞時,我們必須承認自己被迫進入了新的一波——世界經濟大蕭條期,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都不能信免於難。按照朋友在msn簽名的說法,人生要經歷一次經濟大蕭條才算完整。那麼,我的人生就這樣早早地完整了。而同樣在經濟大蕭條中,有人的境界卻比我高很多。

經濟大蕭條決不是一個意外,因為歷史告訴我們它輪迴著,10年一小蕭,50年一大蕭。1930代讓老人們還余驚未了的,不只是德國的希特勒和日本的東條英機,還有1929年的BlackTuesday黑色星期二,一日之間股市崩盤,牽連出連續10年的GreatDepression大蕭條時期。人們的生活也在一夜之間捲入了一種窘迫,猶如今天的我們。三十年代間的這次大蕭條也改變了一位英國老人的計劃。他早早地就開始計劃將自己畢生收藏的中國古董完整地,無償地捐獻給英國的博物館,可是突如其來的經濟危機,使得他不得不要求博物館能夠出資購買自己大部分的藏品,包括200件中國珍貴古畫,青銅器,明代花瓶,唐代墓葬人偶,玉器,金銀器,象牙雕器,共計3000件。當時負責這次由大英博物館(theBritishMuseum)和維多利亞及阿爾伯特博物館(the V&Amuseum)的聯合收購的中國館館長RobertHobson並不避諱地說到:「幾乎無法來估量其中幾件珍品的價值,但整個收藏總價值絕不少於50萬鎊。"Itis impossible toestimate the value of some of the pieces, but thecollection mighteasily amount to£500,000."而這位老人的開價僅僅為10萬鎊。成交!1935年1月底,藏品正式移交兩家博物館庫房。專家LaurenceBinyon對著到庫的200幅13世紀的中國古畫,堅信它們將成為英國最著名的寶藏之一。而Robert更是不吝嗇地讚美這位老收藏家的捐賣舉動是一種princelygesture,極為慷慨的姿態。(『Princely Gesture』, Time, Jan. 28,1935)

這位老人就是GeorgeEumorfopoulos喬治·尤莫佛里斯,希臘人在英國的第三代移民,出生在1863年4月的英國利物浦。像很多英國收藏者一樣,Eumorfopoulos剛培養其收藏習慣的時候鍾愛著收藏歐洲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藝術以及18世紀歐洲藝術為主,間或也收藏一些日本藝術品。而他的工作則為他1906年後開始建立一個偉大的中國藝術品收藏提供了重要條件。這個在英國教育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希臘裔男孩,長大後一直服務於一家位於倫敦的具有希臘背景的公司RalliBrother,任職副總裁直到1934年他70歲那年。這家公司有一大部分的業務都與印度有關,他們從遠東進口大量商品,如大米和棉花。這些業務不僅給了Eumorfopoulos豐厚的報酬提供他收藏所需的經濟支持,還將Eumorfopoulos帶到了神秘的東方國度,讓他愛上了東方文化,並成就這位東方學專家Orientalist。

與當年其他去遠東收購藝術品的歐洲收藏家不同,Eumorfopoulos不僱傭任何的專家或者中介,而堅持通過自己迅速增長的藝術品知識來選擇自己的藏品。而如今人們並不會懷疑Eumorfopoulos的鑒定鑒賞能力,因為我們在他的藏品中發現了北宋汝窯青瓷圓洗(現藏於大英博物館)等。

對於隨著他個人東方藝術品收藏量不斷擴張,他對於東方文化的了解也越來越深厚,在學術界也建立了自己堅實的地位。今天,在倫敦,每年有一批亞洲藝術,特別是中國陶瓷藝術的學者與愛好者仍然會聚集一堂互相交流來研究或者收藏亞洲藝術品的心得,這就是東方陶瓷學會The OrientalCeramicsSociety。這個著名的協會就是由Eumorfopoulos在1921年倡議成立的,直到1939年去世前,他一直都擔任著學會的主席。這個學會裡知道出現過的名字更是如雷貫耳,JohnAyers,Oliver Impey,JohnCarswell,Craig Clunas,Helen Espir,ChristiaanJ?rg, Rose Kerr,StaceyPierson,Jane Portal,Jessica Rawson,FriedrichReichel, RosemaryScott,Shelagh Vainker, NigelWood……除了建立學會,Eumorfopoulos還在自己位於倫敦的7ChelseaEmbankment的寓所,建立了一個兩層樓的私人博物館,並在周末免費開放給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年輕人們參觀。在一個意外的情況下,我還發現GeorgeEumorfopoulos和PercivalDavid曾經資助過一位中國學者吳金鼎在倫敦大學博士論文的出版,這本書叫做「Prehistoric  Pottery  inChina」《中國史前的陶器》,後來它成為了成為早年外國人研究中國史前陶器必備的參考書。Eumorfopoulos還將自己的藏品整理,在RobertHobson的協助下,出版了一套11冊圖錄。這套圖錄在今天仍是收藏家們追捧的一套書,不僅僅為了其中藏品的詳盡記錄包括照片與描述,以及詳盡的買賣記錄,而它本身已經是一種收藏品。而這套書的現在價格在各大網路書商那裡都不會低於9000-10000美金。在Sotheby』s香港08年春季拍賣會上雖然流拍,而在aftersale里仍然要價23萬港幣。那就是這個市場對於這套珍貴書籍的定位,也是對Eumorfopoulos的偉大收藏的尊敬。

1940年1月,當這位偉大的收藏家以76歲高齡逝世後,他的後人將他的藏書捐獻給了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又通過倫敦著名的古董商theBluett』s和sotheby』s拍賣行售出了他另一部分的藏品,而這些藏品最後流向了各大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家手中,直至今日人們依然會在市場上看到他們的蹤影。例如,2008年蘇富比香港春拍中的明宣德金胎鏨[趕珠雲龍]紋嵌寶石三足蓋爐就是來自Eumorfopoulos的收藏。這件寶物在1940年被sotheby』s拍賣出,流經倫敦另一著名古董商Spink&sons之手,成為瑞典收藏家CarlKempe的藏品,44年之後又一次回到sotheby』s拍賣會,並以人民幣1109萬創下中國金屬器在世界範圍內最高的拍賣紀錄。

Fonthill (放山居,Alfred Morrison,1821 - 1897)

Alfred Morrison在1861年從Lord Loch of Drylaw手上買下很多相信來自圓明園的瓷器和掐絲琺琅,LordLoch of Drylaw是1860年英國駐大清國大使館的秘書長,參與了圓明園的搶掠。

2004年香港蘇富比拍出的胭脂地軋道洋彩梅瓶,2008年拍出的粉紅地軋道蝴蝶瓶,2006年拍出的黃地畫琺琅包袱瓶,2001年拍出的豆青開框粉彩錦雞雙耳瓶,還有粉彩開框雙耳扁瓶一對,等等,都是來自AlfredMorrison,也都相信是來自Lord LochofDrylaw從圓明園的擄掠。有意思的是,很少在AlfredMorrison和後來放山居的收藏裡面發現明代的器物,不知道是否和他的審美或者當年搶掠的物品有關。我印象中和能夠想像到的現在市場價值能超越一千萬的瓷器或者掐絲琺琅或者畫琺琅器物中放山居應該能夠貢獻至少三四成。

Carle Kempe,瑞典工業家和收藏家;

William Burrell,蘇格蘭收藏家,個人捐獻的博物館永久在蘇格蘭格拉斯哥展出

[Percival David和Baur,都是讓日月無光的頂級中國藝術品收藏家]

AlfredSchoenlicht,德國人,火車頭商人,一戰前著名中國陶瓷收藏家,生活活躍於紐約和海牙兩地,1955年去世。其收藏的高古瓷器聞名於世。

Eskenazi家族 (買鬼谷子的那個?待查)

景行級:

Butler家族,以收藏順治時期瓷器聞名

日本、台灣、新加坡收藏大家:

橫河民輔

(1864-1945)建築家、實業家、橫河電機?橫河橋樑創立者。1932年後,多次捐贈中國陶瓷文物給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品,對該館中國瓷器方

面的館藏品充實貢獻極大。

清末民初時期,在中國經營中國文物出口生意的當時日本最大的古董商山中商會曾購買了大量的清恭王府文物和末代皇帝溥儀抵押給當時中國鹽業銀行的頂級官窯瓷器。其後,山中商會多次在日本舉辦中國文物展覽、拍賣進行銷售。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湧現了一批因興辦實業而成功的企業家,由於他們對中國文物的喜愛,收藏了大批中國文物。其後他們或將其畢生收藏捐給國家博物館,或自設博物館,由此形成了中國文物在日本的基本源流。代表性人物為山中商會的山中定次郎、壺中居的廣田不孤齋、繭山龍泉堂的繭山松太郎等古董商人;還有橫河民輔(其收藏品捐贈給東京國立博物館)、安宅英一(其收藏品捐給大阪東洋陶瓷博物館)、出光佐三(以其收藏品為主成立出光美術館)、根津嘉一郎(創立根津美術館)、岩崎小彌太(創立靜嘉堂文庫)、細川立(創立永青文庫)、松岡清次郎(創立松岡美術館)、須磨彌吉郎(其大部分收藏品捐贈給京都國立美術館)、藤井善助(藤井有鄰館)、住友吉左衛門(創立泉屋博古館)等。

安宅英一

大阪東洋陶瓷美術館的收藏主要來自於舊安宅產業(株)的收集品。安宅產業的原會長安宅英一是一位極具藝術天分的收藏家,在他的指導下,安宅產業從戰後的50年代就開始收集中國、朝鮮以及東南亞陶瓷,至1976年時已收集了1000件左右。從1969年開始,就陸續舉辦陶瓷展,供公眾參觀研究。1975年舊安宅產業(株)出現經營危機,其珍貴收藏面臨失散的危險,引起社會的廣泛重視。後由住友集團收購全部捐贈於大阪市,並捐贈巨額資金建館收藏、展示這些珍貴藏品。1982年11月,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正式建成開放,並從1992年起開始收集日本陶瓷。同時又接受了在日韓國人李秉昌捐贈的351件朝鮮陶瓷和中國陶瓷。通過不斷的捐贈與收購,館藏品得到不斷地充實,目前約有2000多件藏品。上世紀90年代末該館又進行了擴建。新館是世界上首次嘗試以自然採光展示的美術館,在空間設計上富有新意,部分區域適時讓自然光進入,將陶瓷原本的色彩與光澤展露無遺。目前,該館已是大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設施,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東洋陶瓷寶庫之一。

該館收藏的中國陶瓷在數量上僅次於朝鮮陶瓷,不僅量大、質精,而且品種多,時代跨度長,從東漢的釉陶到明代的青花、彩瓷都有收藏,其藏品幾乎涵蓋了中國陶瓷史上各個著名窯口的著名品種,既有充滿宮廷趣味的官窯器,也有在傳統鑒賞領域被忽視的民窯作品。但清代的中國陶瓷不在安宅的收藏範圍之內,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兩點:其一是他們認為唐宋元明是中國陶瓷最為華美,並充分發展到成熟的時期,因此宋代瓷器是這批瓷器中最為核心的部分;其二是由其在收藏中奉行的"徹底的完美主義"即日本學者所說的"安宅品味"所決定的,要求藏品的品質要具有"靜謐"和"峻烈"感,認為陶瓷器不應該簡單地給人以美學價值,更多的應該是具備使人精神高揚奮發的力量。

大阪東洋陶瓷美術館收藏的中國陶瓷中有13件分別被指定為日本的國寶、重要文化財,其中有2件被指定為國寶,11件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此外還有一件被指定為重要美術品。日語中的"文化財"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文化遺產"。日本的文化遺產保護走在世界前列,早在明治初期的1871年,日本政府就頒布了保護工藝美術品的《古器物保護法》。1950年日本制定了首部《文化遺產保護法》,規定設立文化遺產保護委員會,專門負責文化遺產的全面保護。其保護範圍包括古建築、書畫作品、手工藝品、自然景觀、地下文物等,還把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動也列入保護範圍。日本的公立和私立博物館中收藏的中國文物有很多被列為國寶、重要文化財和重要美術品,其中就包括有為數不少的中國陶瓷精品。

鄰邦日本,收藏中國瓷器的藏家很多,而且很多深藏不露;同時,很多藏家紛紛著書,

對中國瓷器,不僅僅是收藏,而且上升到了專業研究的高度。

台灣:

鴻禧張氏

曹興誠


推薦閱讀:

得到大家讚賞的婚禮發言稿
元旦了,99隻喜鵲來報到!祝大家喜上眉梢,喜事到家!
家居旺財猛聚財 8大家居財運知識
大家怎麼看待嫩草和老牛?
歷代風水大家及其代表作 整編/陳益峰

TAG:世界 | 收藏 | 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