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神學-主宰元神
基督教、天主教都各有其神學,亦各有其精深的研究。我國道教在過去由於沒有作過有系統的研究,所以也就沒有關於道教的神學。現在為了要研究道教哲學,便也試作神學的研究。基督教是一神教,他們的神學研究起來應該比較簡單。道教是多神教,我們要研究道教的神學就很困難了,何況過去還沒有一點基礎呢?就目前手邊的資料,只能提出初步研究的輪廓,在我國史籍中,有《隋書·經籍志》、《枕中書》和《雲笈七籤》卷一、二、三等篇章所載的內容,可以看出道教所信奉的主神。這位主神就是虛無自然元始天尊(也有稱元始天王的)。元始天尊又常被人稱為玉皇上帝。他是在天地未分、陰陽未判的時候,為一元氣的神化,即為天地開闢以前的創世主,是無極界的唯一真神。道家把整個宇宙分為無極界、太極界、現實界,這是本於「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的思想而來。無極界是假想當時虛無自然的太空有和大笠一般的天形存在,稱之為大羅天。經過無數劫而地始成,地是象徵陰性的,地形成後即有大元玉女自然出生,元始天尊那時在玉京山,和她通氣結精,由是而天皇氏始生,天皇出生後,地皇、人皇又相繼降世,以後便由伏羲而神農而黃帝,開始一部人間世的歷史紀錄。
玉皇上帝的稱號很多,有簡稱,有全銜,更有化身。如陶弘景所著真《靈位業圖》有云:「玉帝居玉清三元宮第一中位」,這便是將玉皇上帝簡稱為玉帝。又如《宋史·真宗傳》有云:「祭玉皇於朝元殿」,這又把玉皇上帝簡稱為玉皇了。另《據宋史·禮志》:「上玉帝聖號曰: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到了宋朝又被稱為這麼長的全銜。道經中或稱為「玉皇太天尊」,或稱「玄穹高上帝,又化身為三清,這在第三段文中曾略加敘述,現在再為詳解。其化為三清的序列,第一為無形天尊(天寶君),住於紫微天的玉清宮,時為龍漢元年;第二為元始天尊(靈寶君),位於禹余天的上清宮,時為延康元年;第三為梵形天尊(神寶君),住於大赤天的太清宮,時為赤明元年。各年相距為四十一億萬年。惟對於元始天尊與玉皇上帝在尊稱上的關係和三清化身之說,仍待作進一步之研究,因各種道書記載不一,並無可以確認的資料。
元始天尊既為無極界的真神,而其化身為無形天尊、無始天尊和梵形天尊,似亦皆無極界的神。至於太極界的神,就是三官大帝了。無極生太極後。玄黃判分,天地始定,於是就有天官、地官、水官三帝應運而生,分別治理天、地、水三界。考校天人功過,職司眾生禍福,後來,又把三官配合三元。《集仙錄》有云:「張道陵於龍虎山,修三元默朝之道」。所以人間祀奉三官大帝,是從後漢張道陵天師開始。到元朝和魏朝的時候,又把三官配為三元節: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定為天官大帝誕辰;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定為地官大帝誕辰;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定為水官大帝誕辰。《魏書·釋老志》云:「張道陵受道於鵠鳴,因傳天宮章本,千有二百,弟子相授,其事大行。齋祠跪拜,各成法道。有三元府百二十官,一切諸神,咸所統攝」。據載三官大帝,設有九府,共部一百二十曹,計三元九府有三百六十應感天尊。後世又合三官簡稱為:三元三品三官大帝。
天師道既以三官大帝分主三界,其職司也略有記載。如道書以:上元天官,為玄都元陽一品,居紫微宮中,部三十六曹,主宰眾生善惡之藉,致諸仙升降之司,號曰:上元九炁賜福天官,曜靈元陽大帝,紫微帝君。中元地官,為青靈洞陽二品,居北都宮中,部四十二曹,主宰三界十方九地,掌理八極四維五嶽,考眾生禍福之機,核男女善惡之藉,號曰: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靈清虛大帝,青靈帝君。下元水官,為陽谷洞元三品,居青華宮中,部四十二曹。主管江河淮海水域萬靈,掌死魂鬼神之藉,錄眾生功過之條。號曰:下元五炁解厄水官,金靈洞陰大帝,陽谷帝君。按三官的稱號,為賜福,為赦罪,為解厄,各為天聖度世的大德所表現。所以世俗曾有:「堯帝乃天宮所降生,舜帝為地宮所化身,大禹系水宮所降生」的傳說。
道教的道理有不少化身的記載,這項化身開始於元始天尊,元始天尊可化為自然神,亦可化為人格神。如化身為三清的無形天尊、無始天尊和梵形天尊,這便是自然神。但周朝的老子李耳,本為具有高尚人格的神人,亦有認老子為元始天尊化身之說。根據《神仙傳》、《西升經》、《雲笈七籤》卷三的天尊老君名號經略,都認為老子是元始天尊的化身,並且以不同的人身和名號歷代出現於世,黃帝的時代為廣成子,少昊的時代為隨應子,曾宿於玄妙玉女之胎內,至八十一年,其魂逍遙於李樹之下,由天上流星飛入其母的口中,忽破左脅而生,生出來就是滿頭白髮,所以叫做老子。後漢時太平道、天師道都奉老子為師,尊其書為經。傳到後代,老子就成為至尊無上,神變無方的神人了。
老子既被道教崇奉為至尊無上的人格神,所以在各種不同的道書中記載亦殊不一致。《老子內傳紀》云:「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陽,一名重耳,楚國苦縣曲仁里人也,其母見日精下落如流星,飛入口中,因有娠。懷之七十二歲,於陳國渦水李樹下,剖左腋而生。指李樹曰:此為我姓。生而白首,故號老子。耳有三漏,又號老聃。頂有日光,身滋白血,面凝金色,舌絡錦文,形長一丈二尺,齒有四十八。受元君神圖寶章變化之方,及還丹伏火水汞液金之術,為七十二篇,在周為守藏史,武王時,為柱下史,能為天神所濟,眾仙所從。所出度世之法,有九丹、八石、金醴、金液,治心、養性、絕谷、變化役使鬼神之法」。王圻《續文獻通考》:「老君即老子,為元始天尊化身,無世不出,數易姓名。出於伏羲時,號赤精子,神農時為太成子,黃帝時號廣成子,少昊時為隨應子,顓頊時為赤松子,帝嚳時為錦圓子,帝堯時號務成子,虞舜時為尹壽子,夏禹時為真行子,商湯時為錫則子,至周文王時號燮道子,為守藏史。武王時號育成子,為柱下史。成王時為經成子,康王時為郭叔子,春秋時為鬼谷子,漢初為黃石公,漢文時為河上公」。這裡所講的老君無世不出,都是老子的前身或後身,總之,無論是老君,或是老君的前身和後身,都是元始天尊的化身。
崇奉老子的張道陵天師亦有為天神化身之說,《漢天師世家》云:「張道陵母夢天人自北斗魁星降,至地以薇蘅香授之,感有孕」。這就是說張天師道陵也是由天神化身降世的。又據天師府崆峒問谷中有云:「祖天師在元始時為天真皇人,三皇時為靈寶大法師,殷時為玄中大法師,至漢末始為正一「真人」。這些歷代不同的化身和名號,也和老子化身的模式有其相似之處。此外道教的神,化身之說很多,不可一一敘述。
從道教、道書中,可以知道道教的神,分為自然神和人格神,但是這樣的神學基礎,是奠基在我國古代泛神思想之上。我國古代之所謂神,實為天神、地祗、人鬼的總稱。人鬼固然不是神,可是神人或真人都是神,神人或真人相當於聖賢之聖,孟子有「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的話。天神、地祗是自然界的神,神人、真人是人間世的神,道教繼承了這種神學基礎,所以也就發展成為多神教,在我國社會有了深遠的影響。
我國古代帝王除有祭天的大典以外,還有祭五帝的儀式。《周禮春官·小宗伯》云:「兆五帝於四郊」,又《春官司服》云:「君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晃,祀五帝亦如之」。古代所謂五帝,據孔子家語的五帝篇和《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蔡墨之言,則為水、火、金、土、木的五行之神,其氣為春夏秋冬,故各就其重者而祭之。上帝和五帝的神靈,為自然力,都是自然神。道教推演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再由陰陽演化而生五行,後世道教又配合五方,由元始天王化身為五老君,各錫名號。《雲笈七籤》有云:元始天王化身成三清之後,繼又化為青靈始老君,由元始天王錫號:東方安寶華林青靈始老帝君;次為丹靈真老君,由元始天王錫號,南方梵寶昌陽丹靈真老帝;次為中央混元黃老君;又次為皓靈皇老君,由元始天王錫號:西方七寶金門皓靈皇老君,再次為五靈玄老君,由元始天王錫號:北方洞陰朔單郁絕五靈玄老君。這就是後來五方五帝在道書上早出的尊號。
至於五方五帝亦互見於《晉書·天文志》,據傳五方五老是五行之精,也是五行之禮;而五方五帝便是五行之氣,也就是五行之用。所以五老又本於五行化為五方五帝:依次青靈始老君化為東方青帝,主木,司春,其名曰靈威仰;丹靈真老君化為南方赤帝,主火,司夏,其名曰赤縹怒;中央黃老君化為中央黃帝,主土,司四季,其名曰含樞紐;皓靈皇老君化為西方白帝,主金,司秋,其名曰白招拒;五靈玄老君化為北方黑帝,主水,司冬,其名曰葉光紀。這就是道教所崇奉的五方五行五帝。且以中央黃帝化身為昊天玉皇上帝,為萬天帝王,統御諸天,前後所引道書紀載,互見矛盾,道教既為多神教,在神學上自難形成一貫的體系。
推薦閱讀:
※聞到天樂鳴空是什麼樣的一種體驗?
※想做個道士不知如何起步?
※道家哲學中的精神修鍊傳統
※現代中國傳統教派是否還有細分為道教、闡教和截教。還是統稱為道教?
※新人術數入門求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