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麼命運弄人,你就是自己最好的救世主
國館丨哪有什麼命運弄人,你就是自己最好的救世主
原創 2016-07-23 讓文化簡單有趣 國館文化
在我們抱怨命運弄人的時候,其實都是在逃避一個問題:我們不知道自己是怎樣把自己弄死的,於是怪了命運。
與歷史上許多末代皇帝不同,崇禎在民間沒有留下什麼壞名聲。
崇禎的遺詔版本很多,但基本上都不出三點:無顏面見明代先帝、希望叛軍不傷百姓、諸臣誤我。
連死都想到了百姓。在大多數人心中,崇禎是個好皇帝,最起碼是個好人。他的悲劇,不是他個人造成的,那是環境的悲劇(「諸臣誤我」)、歷史的悲劇(大明氣數已盡,他不能螳臂當車)。清朝大臣張廷玉主編的《明史》大概就是這麼點評崇禎帝的,還追譽為庄烈帝,大有惋惜不已的意思。
是的,他自己到死也是這麼覺得的。
哪裡有皇帝做得像他一樣簡樸?當皇帝衣服還要老婆打補丁,吃飯都是素菜。太監們發明了素菜新做法,色香味俱全,他就開心的不要不要的。
崇禎工作勤奮,真正是夙興夜寐。無他,因為當時的明皇朝,內憂外患已經相當嚴重。而他的勤奮程度,大概只有他的祖宗朱元璋能比得上。
簡直感天動地。如果這個人生在國家清明時期,他一定會成為一個聖君明主。然而真是這樣嗎?崇禎不需要為這一切負責嗎?
歷史告訴我們:不是。
後金進攻遼東,整個大明,當時只有袁崇煥最合適守東北,他可是耗死過努爾哈赤的猛將。可是崇禎硬生生地把袁崇煥千刀萬剮了,為何?
——因為他懷疑武將袁崇煥和後金勾結,遲遲不肯結束戰事。後來百姓也把袁崇煥視為國賊,將他的屍首搶食殆盡。
崇禎生性多疑,但軍事見識不高,胡亂指揮袁崇煥、洪承疇等見慣沙場的老將,結果大明軍隊節節敗退。
到了邊疆死的死,傷的傷,基本無人能打,他就盤算著和後金議和。本來打不過就講和,於國家於百姓都有好處,但崇禎拉不下老臉,只好讓兵部尚書秘密主持。後來消息泄露,朝野震驚,在晚明講究士大夫氣節的氛圍中,面對一片討伐之聲,崇禎死要面子不認錯,最後殺了兵部尚書,讓他背了黑鍋。
他想遷都避避風頭,就像當年南宋一樣,先偏安再圖強。他希望群臣提議南遷,免得自己在百姓心中生出貪生怕死的形象,可是群臣個個都是不怕死的好漢,朝議半天還是死守北京。崇禎優柔寡斷,始終不肯說出自己心內的主張。
他後來有句名言:「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亡國之臣。」把責任撇得一乾二淨。可是,明明他自己才是做決策的扛把子,所決定的事件件都是亡國之事。
當時大明王朝內憂外患,東北有清兵叩關,各地有群雄造反。崇禎生性多疑,總是擔心有人要造反,但是又沒有真憑實據。
於是整天把邊關將士呼來喝去換防玩。很多時候,前線真打著仗呢,一道聖旨下來要帶兵將領挪地方。也有時候,還沒到上任的地方,崇禎又有了新想法。
崇禎還偏信宦官,在軍隊里安插宦官充當耳目。但是很多宦官不懂打仗,又貪得無厭。折騰得將士離心,有的乾脆造了反。李自成就是因為在投軍時候被剋扣了軍餉吃不飽飯,一氣之下殺了帶兵的將領,舉起了義旗。
為了解決財政經費,崇禎帝還貿然而粗暴地裁撤了當時龐大的驛站機構,造成大量驛卒失業。李自成就是其中之一。失業的李自成後來迫於生計投了軍,然後又造了反,在大明的心臟上插了一刀。
也許崇禎帝是個好男人,是個好丈夫,但是真的不算個好皇帝。畢竟,要當個好皇帝不僅需要是個好人,還需要有力挽狂瀾的能力,特別是在明末這種亂世。然而,崇禎並沒有。
講到亡國,南北朝時期沒什麼事情比亡國更加常見的了。城頭變換大王旗,恐怕是當時老百姓見得最多的景緻。
北魏孝文帝面對的處境,比崇禎好不到哪裡去。一不小心,隨便哪一項決策就夠讓他們國破家亡。
可是人家就是牛掰。他想遷都到洛陽去,大臣最初也是死活不肯。
「你說我們原來的首都好好的,你偏要深入到漢人的地盤去幹嘛呢?」
大臣們見怎麼也說不服皇帝,於是搬出了最後一招:卜卦。
可是孝文帝大手一揮,說:
「猶豫不決的時候才占卜。現在我主意已決,還佔什麼!」
是的,占卜占天命。但如果自信命運握在自己手中,也就無需外物確證自身了。
孝文帝最終遷都洛陽,一心吸收漢文化,在五代十國那個混亂不堪的時代,愣是掀起了北魏中興的一段小高潮。
崇禎的悲劇,有點像項羽,因為兩者都說過類似的話。而項羽的話是:「此天亡我,非戰之罪。」
我們有多少人像項羽、崇禎一樣:得到的,自矜於自己的努力;失去了,責怪天意。
《易經》有一句話:「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這裡的「自」不是「從」的意思,而是「自己」的意思。要想一生吉利,不是要祈求天命的幫助,而是要得到自己的幫助。
就像北魏孝文帝。換成一句俗語,這叫「自求多福」。懂得福氣是自己求來的,最起碼不會怨天尤人,患得患失。這就是最大的福氣。
推薦閱讀:
※如何提升自己的說話幽默感?
※被下屬孤立,被領導架空,自己又屬於肯干豬型,突然想到辭職可以嗎?
※當狗狗得知主人要把自己送給別人的時候,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怎樣從自己八字算出配偶命運
※上男人的床,買自己的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