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形象介紹

  古代詩歌的形象,常常表現為對意象、意境、隱喻和象徵等的解讀。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它們是詩歌情志的寄託。意象是詩歌中表現詩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對象,是塑造詩歌形象的主要因素;意境是詩人思想感情與作品的生活圖景完美融合的產物。前者的關鍵在於把握「象」,後者的關鍵在於把握蘊含其中的「意」。捕捉「意」「象」的能力是詩歌鑒賞中居於核心地位的藝術感受能力。

一、什麼是詩歌形象

詩歌形象是指詩歌中所塑造的形象,它包括①詩人之外特定的人物形象,②抒情詩中詩人自己(或稱抒情主人公)的形象,③詠物詩中情感借托的事物即物象,④寫景詩中藉以抒發情感的景物即景象。

二、詩歌形象的分類

1、詩人之外的主人公形象。唐代詩人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首詩塑造了一個斜風細雨不須歸的從容自適的漁父形象。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給我們塑造了一個在兒子遠遊前為兒子縫補衣服、疼愛兒子的慈母形象。

2、詩人自己(或稱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唐代詩人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在這首詩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漂泊在外、夜晚望月思家的詩人形象。

3、詠物詩中借托的物象。明朝詩人于謙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間。」這首詩給我們塑造了石灰這一物象。它在深山中被開採出來,然後在烈火中焚燒,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詩人借石灰寄託自己不畏艱苦的考驗、堅決保持清廉品質的志向。

4、寫景詩中描寫的景象。唐朝詩人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詩中寫寒山、石徑、人家、白雲、楓林、紅葉等景物,構成了一幅秋山晚景圖。流露出詩人對秋天喜愛之情。

從詩歌主客體角度來看,詩歌形象可分為客體形象和主體形象

所謂客體形象是指作者在詩中刻意描繪的物象,如優美的景物、發人深省的古迹、耐人尋味的事物等;所謂主體形象是指蘊藏在客體形象之中的帶有作者濃郁主觀色彩的自我形象。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詩中所描繪的「孤帆」「遠影」「碧空」「長江」等景象屬於客體形象。據此我們可以想像出由渡口相送以至「遠影」消盡,站在江邊目送友人依依不捨的詩人自己的形象,這就是主體形象。再如《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詩中的「楊柳」、「曉風」、「殘月」等意象是客體形象,而所傳達出來的男主人公離別後的凄涼情懷,則是主體形象。

三、古詩中的人物形象

1、傲視權貴的形象。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遊天姥吟留別》),表現了他淡於富貴、傲視當權者的思想,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羈、豪放自負的性格。

2、憂國憂民的形象。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人並不僅僅停留在個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為「天下寒士」著想,其憂國憂民的精神可見一斑。

3、鍾情田園的形象。孟浩然的「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過故人庄》)。詩中描寫了山村風光和朋友歡聚的生活場面,像一幅田園風景畫,使人見了樂而忘返。

4、愛賢惜才的形象。龔自珍的「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摟,不拘一格降人才」(《已亥雜詩》),其對人才的渴求,毫無遮掩地表現在字裡行間。

5、兒女情長的形象。李商隱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無題》),詩歌寫了暮春時節與所愛女子離別時的無限憂傷和別後相思的綿綿情意,表達的是對忠貞不渝的愛情的歌頌。

6、朋友離別的形象。王維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在送別朋友時,勸朋友再喝一杯酒,走出陽關就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表達了朋友之間深厚的友誼,依依不捨的情懷。

7、報效國家的形象。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戰士們身經百戰,黃金盔甲都磨穿了,但仍要堅守邊疆,打敗敵人,流露出一腔愛國豪情。

8、歸隱山林的隱士形象。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詩中通過詩人和童子的對答,塑造了一個整天在雲霧縈繞的深山中採藥、不食人間煙火的隱士形象。

四、詩歌中的意象

所謂「意象」,就是指詩歌中滲透了詩人主觀思想感情的客觀事物。不同的事物在詩人的作品中被賦予了某些特定的含義,用來表達某種特定的感情,探討並了解這些被賦予了獨特內涵的意象,對我們鑒賞古典詩歌有著極大的幫助。

1、楊柳——惜別懷遠。古代詩人抒寫離別之情,往往要寫到楊柳。相傳長安東有一霸橋,漢人送客至此,便折柳贈別。因為「柳」與「留」諧音,挽留之不成,則成惜別,故「折柳」便成了漢代惜別的風俗,具有了「惜別懷遠」之意。於是,在以後的詩歌中也都取此寓意。如「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出征將士看到楊柳,就想到離別,由於不願離別,所以連楊柳也怨恨起來,以致在笛聲中透露出了這種感情。又如「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詩人春夜難眠,忽聞笛聲悠悠,吹奏著「折柳曲」,於是便頓生思念故園之情。又如隋代無名氏的《別詩》更具「懷遠」之情感:「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2、楊花、柳絮、飛蓬、孤雁——飄零相離。因為此物具有隨風飛舞、漂泊無定的特點,與遠離故鄉、漂泊他鄉的遊子極具相似性,於是古代詩人常用來抒發「飄零相離」之愁緒。如「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後在三湘」(賈至《巴陵夜別王八員外》)。再如「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王維《使至塞上》),詩人雖非遊子,他是身負朝廷使命出塞的大臣,而此景此情與遊子何異?此處以「蓬」、「雁」自比,曲折地表達出內心的抑鬱孤寂、飄零相離的感情。

3、明月——思念愁緒。古詩中,用月亮烘托「思念」是常用筆法。人隔兩地難以相聚,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故將情侶之愛戀、朋友之離愁、母子之相思、兄弟之別恨等情懷寄與明月,帶至遠方,以慰藉心靈,自寬自解。如「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忽聞友人被貶僻壤而不能當面安慰、設酒餞行,詩人故將無限的同情關切、思念愁緒託付給有情的明月,望它如伴相隨,同赴夜郎之西。意蘊幽深,情真意切。再如「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正值中秋,月圓人不圓,詩人借明月而表達了對弟弟子由的深沉思念和安慰之情,「道盡千載離人之心」。

4、夕陽——思鄉懷親。夕陽西下,炊煙裊裊,羊牛迴圈,飛鳥歸巢,百蟲入穴,群雞上架,這一切怎能不深深觸動天涯遊子及其在外將士的思家之情呢?因此,古典詩歌中常用「夕陽」來抒寫那種思鄉懷親的無盡憂愁。如「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5、子規——悲苦哀愁。子規,即杜鵑鳥。傳說為蜀帝杜宇之魂魄所化,常於夜間鳴叫著「不如歸去」、「不如歸去」,聲音悲哀凄切。因此,它便成了「悲苦哀怨」的意象。如「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詩人藉助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的楊花、子規的意象,將其對王昌齡被貶遙遠凄涼之地的同情與悲痛隱含於詩句之中。

異彩紛呈的客觀事物,成了詩人們抒發各種情感的寄託物,他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使古詩詞中的意象十分豐富。又如:菊花——脫俗曠達;蓮花——潔身自好;梅花——孤芳自賞、性格堅強;浮萍——身世漂泊、居無定所;落花流水——傷春惜春、年華易逝;梧桐細雨——凄楚悲涼;巴山夜雨——悠悠離情;鴻雁、青鳥——思鄉、信使;鷓鴣——思鄉、凄清;紅豆——無盡相思……

長久的歷史文化積澱,使意象具有了一些固定意義,熟悉這些意義,對我們準確理解古詩內涵,把握作者塑造的詩歌形象大有裨益。

五、詩歌中的意境

「意」是指作者的主觀感情,「境」是指作者所創設的生活圖景,主要是由景物構成。「意境」就是將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場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

在意境的創設上,畫面或雄渾壯麗,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或幽清明凈,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鬱寂寥,如「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或和諧靜謐,如「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或開闊蒼涼,如「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或高遠遼闊,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意境常見的表達術語有四類:(必須記住!必須啊!)

①遼闊、壯闊、宏闊、開闊、壯麗、高遠、深遠、雄渾、莽蒼

②細膩、朦朧、纏綿、恬靜、幽靜、幽美、優美、幽清、靜謐、明凈、寧謐

③繁複、繁麗、繁華、熱烈、喧鬧、高亢、淳樸、清麗、和諧

④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蕭條、荒涼、冷寂、空寂、孤寂、寂寥、蒼涼、沉鬱

「一切景語皆情語」,在古代詩歌中,詩人常把要抒發的情感寄寓於所描寫的景物之中,即人們常說的融情於景,借景抒情。

六、詩歌中常見的塑造形象的方法

1、細節刻畫。人物形象多著重人物的語言、動作等細節。如崔顥《長干曲》其一:「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舟暫相問,或恐是同鄉。」詩人僅用口吻傳神,就把女主人公的音容笑貌寫得活靈活現。如李清照《點絳唇》:「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人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利用「嗅青梅」這一細節掩飾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闖進來的翩翩少年這一動作,把一個少女驚詫、惶遽、含羞、好奇以及愛戀的心理活動,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來,這樣,一個天真純潔、感情豐富卻又帶有幾分矜持的少女形象便躍然紙上。

2、烘托。柳宗元《江雪》中為塑造老漁翁的不怕嚴寒、不怕孤獨的高傲品性而進行的環境氣氛的烘托。白居易《夜雪》「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分別從感覺、視覺、聽覺等角度側面烘托雪之大。其中選「折竹」這一細節烘托出雪之「重」,別有情致。

3、對比襯托。如李商隱《柳》:「曾逐東風指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本是借詠秋日之柳自傷遲暮、傾訴隱衷的,但詩人卻先寫它春日的情景。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襯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華得意,愈顯出秋日的零落憔悴。

4、比興手法。如白居易的《長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全詞巧妙沿襲了《詩經》的比興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思婦懷遠之情的深長和凝重。下片直述思遠恨別之情懷,並點明思婦懷遠的時間(月明)、情狀和地點(倚樓)。

5、抒情方式。抒情主人公或直抒胸臆,或情景交融,或寓情於事,藉以塑造人物形象,如白居易的《長相思》、韋應物的《賦得暮雨送李胄》、賀知章的《回鄉偶書》。

七、如何正確把握詩歌形象

首先需要知人論世,準確記憶詩人的有關資料,包括生平經歷、代表作、所處時代特徵、作者的政治主張、具體的創作背景等。吟詠物象的詩更須關注詩人的生平經歷。其次在整體理解的基礎上,對人物形象來說,分析描寫出的人物動作、語言、神情等,關注反映心情的詞語;分析描寫出的人物所處環境(包括時間、地點、天氣、周圍景物等);分析敘述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描寫用語及評價用語的感情色彩,聯繫作者創作背景進行人的品質或理想的深層分析。鑒賞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要能自圓其說,在高考評卷過程中也考慮給分,但注意理解的基礎畢竟是詩歌本身。

柳永的《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干處,正恁凝愁。」

上片充分利用「暮雨」「霜風」「關河」「殘照」「江水」等意象從不同方面描繪了「紅衰翠減」的深秋景象,營造出濃重的蒼茫冷落的氣氛。下片分別從「我」和「佳人」兩方面來描寫,寫出了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我」不忍登高遙望,我感嘆;「佳人」「妝樓顒望」,誤識歸舟。從「故鄉」「歸思」「歸舟」等詞語能理解出詩人抒發的思念家鄉、思念佳人的心情。總觀全詞,上片寓情於景,下片直抒胸臆,上片的環境烘託了詩人的感情。

又如杜甫的《孤雁》:「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本詩以雁自喻,雁的特點開篇即明,不飲不啄,邊飛邊鳴,聲音里透出:它是多麼想念它的同伴。頸聯從心理方面刻畫孤雁的鮮明個性:它被思念纏繞著,被痛苦煎熬著,迫使它不停地飛鳴。尾聯寫野鴉自得其樂,從而陪襯出孤雁的情深意長,和「誰憐」相呼應,足見作者的愛憎。聯繫作者當時寄居夔州,親朋離散,天各一方,他無時無刻不在渴望著骨肉團聚、摯友相逢,可看出這孤零零的雁兒實為作者的化身。因而「誰憐」一句就能理解出雁的有我憐惜而自己的無人憐惜的感情宣洩。在理解野鴉的「無意緒」時,自然理解出作者既不能和知己親朋相見,卻又要面對一些庸夫俗客時的厭惡無聊的心緒。

詩歌形象類題型規範答題方法指導

一、怎樣分析詩歌形象。

策略一:要聯繫詩歌的景象和物象,分析人物形象(即分析詩人的思想感情)。

唐朝詩人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是一首寫景詩,我們必須分析詩歌中所描寫的景象。詩中描寫了千條萬條的碧綠的柳絲,柳枝上長滿纖纖細葉,它們在春風中搖擺,呈現生機勃勃的景象。從這些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熱愛春天的十分喜悅的詩人形象。

詩人形象:這首詩運用借景抒情、比喻、擬人的表現手法,借千條萬條碧綠的柳絲、柳枝上長滿的纖纖細葉以及它們在春風中搖曳並呈現出的生機勃勃的景象,為我們塑造了一位熱愛春天、十分喜悅的詩人形象。

再看鄭板橋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這是一首詠物詩,我們必須通過對詩歌所借托的物象的分析,來分析詩人的思想感情。詩中描寫了竹子在破岩之中生長,面對東西南北風的摧打,它依然堅守著腳下的土地。詩人托物言志,表達一種寧折不彎、堅強不屈的志向。

詩人形象:這首詩運用托物言志和擬人的表現手法,借在破岩之中生長且面對東西南北風的摧打依然堅守著腳下土地的竹子,為我們塑造了一位寧折不彎、堅強不屈的詩人形象。

策略二:要聯繫詩人的個人境遇。

詩人自身的經歷與境遇雖然離不開社會政治背景,但在同一社會背景下,詩人的不同際遇和情感也會在詩歌中有不同的反映。比如李清照,她的人生道路以南渡為界。前期生活優裕,妻唱夫和,甚為相得。其作品充滿了上流女子的閑適之情。夫喪與兵災改變了她的人生,南渡後生活孤苦,其作品充滿了愁緒。

前期作品《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用精鍊的對話描繪了女主人公愛花惜花的心情。

詩人形象:這首詩運用對話描寫、設問和襯托的表現手法,為我們塑造了一位愛花惜花的女主人公形象。

後期作品《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寫出了女主人公重陽佳節飲酒賞菊時對丈夫的思念。

詩人形象:這首詩運用渲染、細節描寫、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等表現手法,為我們塑造了一位在重陽佳節飲酒賞菊時因思念丈夫而孤獨寂寞的女主人公形象。

策略三:要聯繫詩人寫作的社會政治背景。

如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淪陷,愛國之士「位卑未敢忘憂國」。這一時期的憂國愛國題材就成為當時詩詞中的時代強音,湧現出辛棄疾陸遊等一批傑出的愛國詩人。他們把自己的終生追求與國家的命運融為一體,而他們的作品就是這種融合的結晶。

如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詞中流露出收復中原的決心以及壯志難酬、人已衰老的喟嘆。

詩人形象:這首詩運用巧設夢境、虛實對比、細節描寫和誇張等表現手法,為我們塑造了一位空有收復中原大志但壯志難酬、報國無門、人已衰老的詩人形象。

策略四:注意同一形象賦予不同的感情。

同一時代的詩人以及不同時代的詩人,在詩歌創作中塑造了同一形象,也會賦予詩歌形象不同的情感。

如陸遊在《卜運算元·詠梅》中寫到:「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這首詞塑造了飽受摧殘和打擊的「梅花」形象,這一形象折射出詩人至死也不會改變自己高貴品格和堅貞節操。

詩人形象:這首詩運用托物言志、擬人和襯托等表現手法,借飽受摧殘和打擊的梅花形象,為我們塑造了一位至死也不會改變自己高貴品格和堅貞節操的詩人形象。

毛澤東的《卜運算元·詠梅》:「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這首詞給我們塑造了堅強不屈鬥志昂揚的「梅花」形象,這一形象折射出詩人的高尚品格和鮮明性格,即先行者和公僕的品格,艱危中奮不顧身、成功後樂於奉獻的執著性格。

詩人形象:這首詩運用托物言志、擬人和襯托等表現手法,借堅強不屈、鬥志昂揚的梅花形象,為我們塑造了一位具有鮮明性格和高尚品格的在艱危中奮不顧身、在成功後樂於奉獻的先行者和公僕的形象。

二、如何概括詩歌形象意境的特點。

在描摹出圖景後,結合主旨分析為什麼要寫這一形象,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或一句簡練的話語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的情境的氛圍特點,或雄渾壯闊、或高闊深遠、或恬靜優美,或蕭瑟凄涼,或生機勃勃,或孤寂冷清……準確體現其特點和情調。

三、如何簡要梳理詩歌形象類命題的解題思路。

(1)形象類思路:審清題意——篩選描繪形象的有關詞句——分析形象的基本含義——結合文章主旨分析詩人描寫該形象的寓意——指出描繪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2)意境類思路:審清題意——篩選詩中的意象——展開聯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既要忠於原詩,又要力求語言優美)——點明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分析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或給人什麼樣的啟示和思考(具體作答,切忌空洞)。

四、詩歌形象類高考題型的規範答題模式。

如何簡要歸納鑒賞形象類題型的答題模式呢?

(一)分析古代詩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①寫人詩:表現手法+人物性格特徵+身份特徵。

②寫景詩:表現手法+景象特徵+人物性格特徵+身份特徵。

③詠物詩:表現手法+物象特徵+人物性格特徵+身份特徵。

(二)分析古代詩歌的意象或寓意:表層含義+深層含義。

(三)分析古代詩歌形象的意境:客觀圖景+意境特色(氛圍特點)+主觀感受。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意境是由詩人情感和物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圖景、氛圍、情感三個方面。答題時三個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

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至三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雄渾壯闊、蕭瑟黯淡凄涼、恬靜優美祥和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例1】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後面的問題。(6分)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註:此詩寫於詩人經過一段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問題:(1)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2)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初春美麗的景象:春天,陽光明媚,江山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燕子正忙著銜泥築巢,鴛鴦在溫暖的沙灘上安靜地睡著。(步驟一)(描繪景物得2分

這是一幅祥和、美麗、明凈的春景圖。(步驟二)(指出特點得2分

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愉悅閑適的心情。(步驟三)(表達感情得2分

例2】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後面的問題。(6分)

日 暮

杜甫

牛羊下來久,各已閉柴門。

風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頭白燈明裡,何須花燼②繁。

[注] ①大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慶奉節),寫下了這首詩。 ②花燼:燈芯結花,民俗中有「預報喜兆」之意。

問題:(1)詩中第一、第二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2分)(2)在全詩中,杜甫表達了自己怎樣的複雜情感?(4分)

答:(1)一二兩句描繪了一幅牛羊歸來、柴門深閉的山村生活晚景。(描繪景物得1分)

(2)這是一幅寂靜、冷清的鄉村日暮圖景。(指出特點得1分)

(3)作者通過對鄉村晚景的描寫,表達了濃烈的思念故鄉思念親人的感情,以及人到晚年壯志難酬、濟世渺茫的壓抑悲涼的感情。(點出「思念故鄉思念親人」得2分,點出「晚年壯志難酬、濟世渺茫的壓抑悲涼」得2分。)

例3】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後面的問題。(6分)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問題:作者在這首詩中塑造了怎樣的一種意境?這種意境表現了作者怎樣的理想?請簡要分析。

答:(1)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霽,幽清明凈。月下青松,石上清流,幽幽翠竹,水中碧蓮,構成了秋天空山美麗的畫面。(描繪景物得1分)

(2)作者為我們塑造了一種清新恬靜幽美的意境。(指出特點得1分)

(3)表達了對清新恬靜幽美環境以及人們淳樸生活的嚮往。詩中以物芳而明志潔,通過對泉水、青松、翠竹、青蓮等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高尚氣節和情操的追求。(表現理想得2分,簡要分析得2分)

例4】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江寧夾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黃昏,小店無燈欲閉門。

側出岸沙楓半死,系船應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黃昏,野店無燈欲閉門。

倒出岸沙楓半死,系舟猶有去年痕。

問題:(1)兩首詩的首句均用了「月黃昏」三個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請問,兩詩藉此營造的是一種什麼氛圍?表達的又是怎樣的心緒?請結合詩的具體內容簡要賞析。(4分)

答:(1) 兩首詩中,客船、「無燈」野(小)店、半死楓樹等物都籠罩在昏黃的月光中,暗淡朦朧(描繪景物得1分)

(2)「月黃昏」三個字為兩詩營造了一種凄迷、蕭索、沉寂的氛圍。指出特點得1分

(3)兩首詩都借「月黃昏」下的蕭條景象表達了詩人孤寂悵惘的心緒(表達心緒得2分)


推薦閱讀:

釣魚大全之二:漁具介紹
滬港通介紹
面試時如何做好自我介紹
崩壞3角色卡斯蘭娜有哪幾個時裝裝備?
舞種介紹

TAG:詩歌 | 形象 | 古代 | 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