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約瑟夫·奈:新中俄聯盟?

   一些分析家認為,2014年開啟了新的冷戰式地緣政治時代。俄羅斯總統普京入侵烏克蘭和吞併克里米亞的行為遭到歐洲和美國的嚴厲經濟制裁,這削弱了俄羅斯與西方的聯繫,克里姆林宮也因此急切地要強化與中國的關係。問題在於俄羅斯是否會致力於與人民共和國建立真正的聯盟。

  乍一看,這似乎很有道理。事實上,傳統實力平衡理論認為,美國對實力資源的主宰應該被中俄合作所抵消。

  也許更有道理的是,這一合作關係有歷史先例。20世紀50年代,中國和蘇聯就結盟對付美國。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叩開了中國的大門,此後這一平衡就發生了變化,美國和中國聯手限制它們認為十分危險的蘇聯實力的崛起。

  隨著蘇聯的接替,中美之間的事實聯盟也結束了,而中俄則重新越走越近。1992年,兩國宣布將追求「建設性合作夥伴關係」;1996年升級為「戰略合作夥伴關係」;2001年兩國簽署「友好合作」條約。

  近幾年來,中俄在聯合國安理會上緊密合作,在互聯網監管問題上也立場相似。它們利用外交框架——如主要新興國家結成金磚國家集團(巴西、印度和南非)和上海合作組織(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和烏茲別克)——協調立場。普京也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建立了良好的工作關係,這一關係的基礎是共同的國內不自由以及對制衡美國意識形態和影響的渴望。

  它們的經濟關係也在前進。去年5月,即在吞併克里米亞後不久,俄羅斯宣布與中國簽署了一份為期30年、價值4,000億美元的協議,從2019年開始每年向中國提供380億立方米天然氣。

  該合同由俄羅斯國有能源巨頭俄天然氣(Gazprom)和中石油簽署,將修建一條2,500英里長、直達中國黑龍江省的輸氣管道(這裡也恰巧是兩國在幾十年前幾乎開戰的地方)。儘管具體的價格信息仍然保密,但看起來俄羅斯在經歷了近十年的談判後做出了很大讓步以確保協議達成。

  此外,11月,俄石油了一份框架協議,通過另一條起子西西伯利亞的新建管道在30年中每年向中國新疆自治區輸送300億立方米天然氣。如果「東」、「西」管道按期完工,它們每年將向中國輸送680億立方米天然氣,遠超俄羅斯向目前的最大客戶德國的輸氣量。

  這似乎預示著前所未有的深層次雙邊關係。但有一個缺陷:天然氣協議進一步放大了兩國已然十分巨大的雙邊貿易失衡——俄羅斯向中國出口原材料並從中國進口製造品。天然氣協議也不能彌補俄羅斯失去西方技術的損失。俄羅斯需要西方技術開發北冰洋邊緣油田並成為能源超級大國而不只是中國的天然氣站。

  事實上,中俄聯盟還有更深層次的問題。中國擁有巨大的經濟、軍事和人口實力——這令俄羅斯十分不安。以東西伯利亞的人口狀況為例,那裡生活著600萬俄羅斯人,而邊境對面的中國擁有1.2億人。

  此外,俄羅斯經濟和軍事實力已經衰落,而中國有所擴張。對中國超群的常規軍事實力的擔憂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俄羅斯在2009年宣布了新的軍事思想,明確保留了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權利,類似於美國在冷戰時期的實力姿態——旨在威懾蘇聯在歐洲的超強常規軍力。這些失衡表明俄羅斯不會與中國結成緊密軍事聯盟,即使兩國追求雙贏的戰術性外交合作。

  中國與俄合作的意願也是有限的。畢竟,中國的發展戰略依賴於繼續融入世界經濟——具體而言,依賴於可靠的獲得美國市場和技術的方式。中國依賴於強勁的經濟增長,它不會拿這一戰略冒險與俄羅斯結成某種「極權聯盟」。

  即使在多邊論壇內,中俄關係也極不平衡。中國的經濟規模比其他四個金磚國家的總和還要大,金磚國家集團的計劃——包括其新開發銀行——極有可能反映的是中國的巨大影響。而儘管上海合作組織促進了一些外交合作,但中俄仍在競爭中亞影響力。

  二十世紀的中俄聯盟是二戰結束、冷戰伊始時中國衰落的產物——即便如此仍只維持了不到十年。今天的中國十分強大,不可能與因為領導人的錯誤判斷而加速衰落的俄羅斯走得過近。

  簡言之,在中俄聯盟挑戰西方的問題上,歷史不會重複。與普京的希望相反,2014年不會以俄羅斯外交政策的成功年被銘記。

推薦閱讀:

【外交】中俄對美國一軟一硬昭示著什麼?
收復外東北的阻力有哪些?
中俄木材合作加強,第四屆中俄木材投資大會即將召開
中俄再次齊聲反對美在韓部署薩德:損害中俄利益|中俄|美國|薩德
俄羅斯研究與中俄關係—聆聽張德廣大使講座

TAG:中俄 | 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