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的孩子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轉] 高情商的孩子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生活中,有兩種父母親,一種叫做情感疏離型父母,一種叫做情感教導型父母。前一種父母親很會壓抑孩子的情緒,後一種父母親很懂得幫助孩子去釋放,並且幫他調節情緒,建立情感智慧。

 

情感疏離型父母是很粗心的。當孩子心愛的狗死了,他就會很切實際地說:「狗死了,換一條就好了!哭什麼?」殊不知,他失去了那個最好的、可以幫助孩子發展情感智慧的機會。孩子就學會漠視情緒、壓抑情緒。

 

但是,那些心細,情感智慧高的父母,會幫助孩子用情感辭彙來標明心裡的感受,幫助孩子疏導情緒。他會告訴孩子說:「狗死了,你好傷心,是不是?」「傷心」是一個情感字眼。「你是不是覺得寂寞?」「寂寞」又是一個情感辭彙。「是不是覺得好像失去一個最好的朋友?」這次用語言的圖像來幫孩子梳理情緒。再加上肢體語言,把手放在孩子的身上說:「媽媽知道你好難過!媽媽以前失去我最愛的狗的時候,也有這樣的感受。」用短短几句話,一面幫助孩子疏解情緒,一面幫助孩子認識情緒,讓孩子知道,人有情緒是自然的,情緒是可以被了解、被疏導、被善用的。經過這種學習,這孩子將來如果碰到痛苦與挫折時,就懂得自我撫慰、梳理情緒。長大以後,也因了解自我和別人內在的情感世界,比較容易與人建立好的關係。

 

反之,當一個孩子在學校被欺負,哭著回家時,如果爸爸說,「全校那麼多人,他為什麼只欺負你一個,一定是你先惹他!」孩子的情緒得不到疏解,反而傷上加傷。這樣的孩子將來如果碰到挫折時,情緒很快就被引爆,容易傷人傷己,損害人際關係。

 

情感教導型父母還懂得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那就是,每個人可以擁有不同的感覺反應。

 

他們不會在孩子喜歡綠色的時候說:「怎麼這樣笨,為什麼不喜歡紅色?」也不會因為自己喜歡吃米飯,就批評孩子喜歡吃面。

 

每一個人都有權利擁有自己的感覺反應。心理健全、疆界清楚的人,不會說別人的感覺不對,強迫別人跟我們有一樣的感覺。

 

這件事為什麼非常重要?因為感覺無好壞對錯之分,如果我們企圖給感覺加上是非、道德方面的論斷,人際關係上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舉個例子來說:一個孩子到外婆家去,不知道為什麼哭著跑來告訴媽媽:「我好討厭外婆!」

 

飽讀聖賢之書的媽媽立刻就說:「不許這樣說,沒大沒小的,怎麼可以討厭外婆?」馬上就消滅了孩子「不良」的情緒反應。你想,這位母親真的成功地讓孩子不再討厭外婆?還是適得其反,讓孩子更討厭外婆?

 

如果媽媽說:「外婆很疼你呀,怎麼可以討厭她呢?」這個媽媽還是不太懂得,情感反應本身並沒有對錯,而當她企圖否定孩子的負面情緒反應,要在上面強加道德判斷的時候,這個孩子的情感智慧發展,會受到一些限制。

 

情感教導型父母懂得:

「行為可以有好壞之分,思想也可以有是非之別,但每個人的感覺反應本身並沒有對與錯。」

這樣的父母會先想辦法了解,問孩子:「為什麼會討厭外婆呢?」

 

孩子委屈地說:「外婆笑我頭髮像猴子,我好討厭她!」

 

情感智慧高的媽媽就把孩子抱在懷裡,一面安慰他,一面告訴他:「難怪你會生氣,讓媽媽疼疼你。」過了一會兒再說:「不過,外婆昨天還特地出去為你買你喜歡的玩具,她還是很疼你的,對不對?」孩子就點點頭。所以,耐心疏導情緒,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是智慧的做法。

 


推薦閱讀: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已成大叔大嬸
她嫁給皇太極長子豪格為妻,還未改嫁,就已經懷了多爾袞的孩子
你習慣了貧窮,但別讓孩子也習慣做個窮人
生孩子 該不該問問孩子想不想來到這個世界上 體驗生老病死 而不是僅僅為了自己想要孩子的慾望或其他理由?
特想生女兒是什麼心態?

TAG:孩子 | 情商 | 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