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蔚:孫祿堂「三拳合一」論研究
(2009-10-30 10:16:01)
轉載
民國初,孫祿堂先生受孫中山民主思想的影響,毅然打破武家自秘的陋習,於習武授藝之餘,欣然命筆,先後著成並公開發表[形意拳學]、[八卦拳學]、[太極拳學]、[八卦劍學]和[拳意述真]等五部武學著作,對之後傳統武學的研究與實踐產生極大影響,其「三拳合一」之理論,開創了中華武學研究的新局面。
本文試從以下幾個方面的對比研究來論證孫先生的「三拳合一」論。
一、從「無極論」、 「太極論」看「三拳合一」
「無極論」、「太極論」是孫氏三拳(形意、八卦、太極)的基本理論。 先看「無極論」。 [形意拳學]云:「無極者,當人未練之先,無思無意;無形無象,無我無他,胸中混混飩飩,一氣渾淪,無所向意者也。......無極而能一氣者是也。」[八卦拳學]云:「無極形式者,當人未學之先,心中混混飩飩,一氣渾淪,舉動之間,但由天然之性也。......此之謂無極而生太極之式也。」[太極拳學]云:「無極者,當人未練拳術之初,心無所思,意無所動,目無所視,手足無舞蹈,身體無動作;陰陽未判,清濁未分,混混噩噩,一氣渾然者也。......無極而能生太極者是也。」 從以上三拳的無極論可以清楚看出,無極論是各拳的理論出發點?C雖然在敘述上有文字多寡的差異,但三者所表達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由是觀之,三拳合一之理,已見端倪。
再看「太極論」。 [形意拳學]云:「太極者,屬土也。在人五臟屬牌;在形意拳中之橫拳......是故心意誠於中而萬物形於外,內外總是一氣之流行也。」[ 八卦拳學]云:「太極形式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左旋之而為陽,右轉之而為陰,旋轉乃一氣之流行。太極即一氣,一氣即太極也。以體言為太極,以用言為一氣。」 [太極拳學]云:「太極者,在於無極之中,先求一至中和、至虛靈之極點,其氣之隱於內也,則為德;其氣之現於外也;則為道。內外一氣之流行,可以位天地,孕陰陽......故名之曰太極。」 從三拳之太極論來看,文字彼此間存在較大差異,但其實質仍是一致的——即太極乃「一氣之流行」是也。所論互異之處,正可互補,構成孫氏拳學完整的太極論。「太極即一氣;一氣即太極」是對太極論最簡明的詮釋。三拳合一之理,於此可知。
二、從「無極式」、「太極式」看「三拳合一」 在孫氏拳學體系中,所有拳械套路起點時都要站成「無極式」:面向正方,身子直立,兩手自然下垂,兩足開立呈九十度。其要領也完全一致;手足沒有動作;心內空空洞洞,一無所有;其氣混混飩飩,清濁不分所謂「一氣渾然,形跡未露」是也。 無極式作為套路之起點,多數拳派以預備式」名之。雖然在外形上並無太大區別(有的兩腳平行開立),但內涵上卻存在很大不同,因此在境界上是有差別的。本人曾因練功時對無極式馬虎從事而為老師深責,此後細心體驗,於無極式之妙才略有所得。 在無極式虛無之中生出「一氣」後,便自然而然開始「太極式」,身法由靜而動:形意拳半面而右轉,成四十五度形式;太極拳半面向左轉成四十五度形式;八卦拳右足直出落步後兩足亦成四十五度形式。 雖然三拳「太極式」形式不盡相同,但其內意要領卻基本一致:腰要用意塌住,兩肩鬆開,心氣要自然、平穩、沈靜。當然,三拳太極式也有各自特點,唯其如此,三拳才成為三拳,而不至於完全變成一種拳。
三、從孫民三拳拳式基本勁意率領看「三拳合一」 形意拳以『兩儀」式為例:要求兩肩鬆開均齊抽勁,兩跨里根亦抽勁(肩與跨合);兩肘往下垂勁,兩膝往裡扣勁(肘與膝合);兩足後跟向外扭動(手與足合)。此之謂外三合。 八卦拳以「青龍縮尾」為例;足尖往裡扣時,兩足後跟均要向外扭勁,兩手合住勁;兩胯里根均向回抽勁,又兼有向外開勁,兩肩有往回縮勁;腰要塌住勁。 太極拳以「懶扎衣」之「按」式為例:要求腰塌勁,足蹬勁,頭頂勁,兩肩兩腿里根縮勁,用意不用力。 由上述三例可以看出,其勁意要領其實是一致的。不獨此幾式相同,事實上,孫氏拳學體系中幾乎每一個拳式都包括這些要領,而這些要領其實便是外三合。進而言之,形意舉之「七要」與八卦拳之「九粟也是一智的,對太極拳仍然適用。
「九要者何:一要塌、二要扣、三要提、四要頂、五要裹、六要松、七要垂、八要縮、九要起鑽落翻分明」; 「塌者,腰往下塌,尾閭上提,督脈之理。扣著,開胸順氣,陰氣下降,任脈之理。提者,穀道內提也。頂者,舌頂上鍔、頭頂、手頂是也。裹者,兩肘往裡裹勁。松者,鬆開兩肩如拉弓然,不使膀尖外露也。垂者,兩肘極力往下垂勁也。縮者,兩肩與兩跨里根極力往回縮尾也。 起鑽落翻看,起為鑽,落為翻;起為橫,落為順;起鑽是穿,落翻是打;起亦打,落亦打;打起落,如機輪之循環無間也。三拳合一之理,其信也夫!四、從[拳意述真]及孫老佚文看「三拳合一」 [舉意述真]是孫老所著的拳學理論專著。該書除三派名家小傳外,主要是記錄他們關於形意、八卦、太極三拳的一些論述;計十七人、三十九則。但這些論述並非簡單錄出,而是經孫老參以自己研究心得;整理而成的。
在該書自序中,先生反覆強調:「三派形式不同,其極還虛之道則一也」;「三派拳術形式不同,其理則同;用法不一,其制人之中心;而取勝於人者則一也」;「三派拳術,始於一理,中分三派,未複合於一理。」從三派拳家的論述,我們確實可以看到三拳之間的內在聯繫。
尤其孫老本人,作拳與丹道之功已渾然一體。倘若沒有三拳的融匯貫通,理為一體,拳道與丹道的交融豈不成了空中樓閣? 從吾師孫叔容先生所珍藏的其祖父孫祿堂先生佚文[八卦拳學自序](手稿)可以清楚看出三拳合一論創立的經過:孫老先研究形意拳數載,又及八卦.始則二拳之勁大相徑庭,然後漸漸相合,最終合為一體,歷時二三十載。 民國元年,先生又習太極,三年後豁然大悟,三家之勁融為一體。孫老在自己多年實踐體悟的基礎上,結合易學、老莊哲學與儒家『中府」思想,創立了「三拳合一」的拳學理論。 他指出:「三家皆三」元之理:夫八卦,天也;形意,地也;太極,人也。三家合一之理也。練習之法,形意以經之,八卦以緯之,太極以和之。」孫老又分別以「鋼珠鐵球」、「絨珠與鐵絲盤球」及「皮球」來比喻三元性質,以愚之見,即形意尚明勁,八卦尚暗勁,太極尚化勁。
孫老進一步指出,「形象雖分三元,要不出人丹田之氣也。天地人三才,亦即太極一氣之流行也,故三家合為一體。」
五、從本門一些拳械看「三拳合一」 孫氏太極拳是孫先生在繼承武氏太極拳的基礎上,與形意、八卦融匯貫通而創出的一種別開生面的太極拳。 孫氏太極拳又稱開合活步太極拳。尤其活步步法(進步必跟、撤步必隨;進先進前腳,退先退後腳)源於形意八卦,為本門太極所獨有。 不僅如此,其中許多拳式也源於形意、八卦。如「三通背」之第二式實為形意八式之雙拉手;而第三式之前半式實為虎撲之式。再如「玉女穿梭」,實有青龍縮尾、青龍返首之象。因此,孫氏太極拳是孫老三拳合一論的結晶。
八卦劍方面孫老著有[八卦劍學],這是五部著作中唯—一部器械專著。無論其劍學之無極論、太極論、無極式、太極式,還是其劍式之勁意要領,都與孫氏三拳並無二致。
除此而外,無論孫氏拳學中的何種器械,不論是太極劍、純陽劍、八仙劍,還是雪片刀、六合棍、套環奇槍等等,都不離乎三拳合一之理。 綜上所述,「三拳合一」論是孫老一生習武求道?B精心體悟的升華,它凝聚了孫老與三派多位前輩的無數心血。在此基礎上,孫老創立了嶄新的武學體系——孫氏拳學(包括孫氏形意拳、孫氏八卦拳和孫氏太極拳三大部分)。 先生的拳學實踐告訴我們,從事武學之人切莫存門戶之見,自以為是,固步自封,而應與同道虛心研究,博採眾長,相得益彰。所謂他人之石,可以攻玉。然而那種朝秦幕楚、見異思遷的做法也是不足為訓的。愛好者唯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於拳中三昧庶幾乎可得。
推薦閱讀:
※研究婚姻不順的八字
※占星十二宮位研究
※【成果】研究簡報第47期:超越資本 提升全球競爭力
※女人相研究(二)
※八字研究????(二十三)
TAG: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