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國家與文明衰落之原因探秘

 穆斯林國家與文明衰落之原因探秘  長久以來,一直對一個問題很感興趣,即:穆斯林國家和所有穆斯林在當今全球範圍內所面臨的困境其根源究竟在何處?
  表面上看起來,這是兩個問題——穆斯林國家所面臨的困境和穆斯林所面臨的困境。但是實際上,這兩個問題密切相關:穆斯林國家的集體弱勢與低迷導致了穆斯林自身的不自信,穆斯林的發自內心的集體不自信又導致了大部分穆斯林國家的長期國勢不振。
  可以說,對穆斯林文明來說,這是一種絕對痛苦的惡性循環,而這樣一種惡性循環至今也沒有任何緩解的跡象。這樣的一種惡性循環更導致了伊斯蘭極端主義思潮的興起,無論是在富裕的伊斯蘭國家或是貧窮的、陷入戰亂的伊斯蘭國家,極端的原教旨主義伊斯蘭思想的思潮都已經成為了一種潛意識思潮。
  究其根源,不僅在於各種地緣政治的影響,更重要的原因還在於伊斯蘭文化的日趨保守性及反思能力的欠缺。
  伊斯蘭文化給人們留下的這種印象並非偶然。無論是在伊斯蘭國家內部的不同教派之間,在不同教派的伊斯蘭國家之間,還是在伊斯蘭與非伊斯蘭國家民眾之間,亦或是在非伊斯蘭國家的伊斯蘭民眾與非穆斯林民眾之間爆發的流血衝突每天都被灌輸進所有人的耳中。因此,給大家留下這樣的印象當然是很自然的事情。
  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為何在一百年前,甚至五十年前仍然是安定、非暴力代表的穆斯林們,在今天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在相當部分非穆斯林民眾的眼中,居然會變為了暴力的代名詞?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相當宏大的命題。本人自知能力極為有限,因此不會在伊斯蘭文化本身上做過多的探究,因為這不僅涉及到文化的比較、優劣等諸多極易引起爭議的問題,更會引來更多不必要的麻煩。因此,在下文中,本人將力圖在「工業化」——這個不易引起爭議的領域進行一些探索。
  (一) 何為工業化?
  工業化,顧名思義,即一個國家和地區國民經濟中,工業生產活動逐步取得主導地位的發展過程。
  當今世界上的主要強國如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日本、德國等,無一不是工業化強國,擁有極為強大的工業化實力。這種工業化的國家實力體現在全球政治生活的各個方面,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自從功業革命開始之後,歷次世界範圍內有重要影響力的戰爭(無論是冷戰還是熱戰)結果都無一例外的反映了一個血淋淋的事實:工業實力強大的國家或集團必然戰勝。(後文對此會有詳細的敘述)
  在工業化的進程中,又可以被細分為初級工業化、中級工業化以及新型工業化等不同階段。在目前的中國,被大多數人認可的是已經進入了中級工業化階段。而這種工業化的推進與發展,也正是中國崛起的基礎,是中國能夠與美國被並稱為「G2」的資本之所在。(在剛剛過去的2012年,中國的工業生產總值、增加值、工業用電量均超越美國,這也是美國推出「重返亞太戰略」最大背景)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整個伊斯蘭世界,真正意義上的穆斯林國家中,並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完成過工業化,甚至只有很少數的幾個國家(伊朗、巴基斯坦等)試圖進行自身的工業化。但這些嘗試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一例成功。
  (二) 工業化對一個國家的重大意義以及如何實現工業化。
  自工業革命開始以來,工業化的重大意義迅速被所有具有世界前瞻性眼光的政治家們所看重,很多國家甚至於為此付出了無比慘重的代價(如工業化初期的英國霧都倫敦、現在中國的環境污染、斯大林的血腥剪刀差等)。
  一個國家的工業化,特別是在當今這個全球化的時代,總是要付出巨大代價的,為什麼這麼說?
  以一個最簡單的工業產品——家用電器電視機為例。這樣一種看似簡單的工業產品看似十分簡單,如果一個人的電子技術功底足夠深厚的話,只要買來足夠的零件,在自己的家裡都可以自己拼造出一台電視機。
  但是這樣的一台電視機並不是工業化生產的產物,而是純粹的手工作坊的產品。
  但是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當一個人並不是使用買來的零部件來組裝電視機,而是自己動手製造了電視機的塑料外殼,自己製造了電視機的螺絲,自己製造了電視機的液晶面板,自己製造了電視機的電源線和內部的各種數據線,自己製造了一台電視機所需要的一切零部件,那麼,這就成為了工業化。
  將上面這個例子拓展到一個國家,這個國家便成為了一個工業化國家。
  從上面這個例子可以清晰的看到,成為一個工業化國家的艱難程度,尤其是成為一個後發工業國家的艱難程度。當一個後發的工業化國家開始工業化進程的時候,所面對的不僅僅是一個艱難起步的工業環境,更重要的是還將面對國際市場上鋪天蓋地的先進產品的競爭,那些來自先進工業國家所生產的工業產品也許不僅物美價廉,可怕的是這些產品也許會比你自己所生產的產品領先一個時代或幾個時代。面對這樣的產品競爭,很少有國家能夠堅持將自己的工業化道路走下去。(最典型的即為拉美國家,原先擁有較完善產業鏈條的巴西和阿根廷,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慘白,除了初級農產品和礦產品出口之外,幾乎再無工業產業。)
  再次回到歷史中來。如果說反法聯盟圍剿拿破崙和普法戰爭的勝利與失敗雙方還可以有一些遠離工業化的託詞的話,那麼1840年和1860年兩次鴉片戰爭則是典型的工業化國家戰勝農業國的例子。面對著用工業化手段武裝起來的對手,當時GDP世界第一的清王朝全無還手之力。另一個典型例子則是穆斯林國家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在冷兵器時代威風八面的土耳其人,兵鋒最盛之時曾經大軍圍攻位於歐洲腹地的維也納,然而在進入熱兵器時代之後,不過百年時間,便迅速成為了所有歐洲國家瓜分的對象,很快便丟掉了整個巴爾幹半島、高加索和中東地區,更不要提那個具有極大戰略價值的蘇伊士運河了。
  工業化國家的力量十分強大,但是一個國家想要進入工業化卻並不簡單。按照教科書中的說法,工業化是一個世界性概念。只有在商品生產有了一定程度發展的基礎上形成了世界市場,並且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具有世界性的情況下,才會有工業化過程;衡量一個國家的工業化程度,也只能在和世界各國的橫向比較中進行。
  同時,工業化還是一個歷史性概念。在人類歷史上,工業的發展已經歷過三次科學技術革命,每一次科學技術革命都不同程度地推進了工業化過程;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在不同的歷史時代,工業化又必然具有不同的內涵。
  工業化也是一個整體性概念。工業化是一個國家整個國民經濟中工業發展程度,與世界上先進的工業發展程度相比較的指標體系,而不是工業中某一部門、行業或某種產品的工業發展程度。
  綜上所述,這個工業化說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極難,而且可以肯定的是,隨著今後經濟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一個國家的工業化難度將越來越大,門檻會越來越高。
  以世界上最先進行工業化西方國家為例,隨著蒸汽機的完善與推廣,英國迅速站在了世界的巔峰,成為了稱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國,但與此同時,英國並非是當時世界上唯一一個進行工業化的國家,法國、俄羅斯和隨後獨立的美國、統一的德國,都迅速跟進,完成了以蒸汽機為代表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這些西方國家在工業革命的過程中,也都利用自身的工業化優勢,不約而同的走上了對外擴張、爭奪殖民地的道路。
  受到這些西方國家的影響和侵略,很多傳統的東方國家也都紛紛變革,希望走上富國強兵之路。中國發生了洋務運動,日本則進行了明治維新。然而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是,在同一時期,最為靠近歐洲工業化地帶的穆斯林國家奧斯曼土耳其卻沒有任何動作,甚至沒有做出任何可能的變革以試圖緊跟世界的大形勢,而這也直接導致了土耳其的衰落。同時要著重指出的是俄羅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的工業化進程與其他國家的不同,雖然俄羅斯緊跟工業化的時代,並形成了一定的工業化生產,但是從根本上來說,俄羅斯並非是一個純粹的工業化國家,工業化並沒有在這個國家真正的落地生根並成長壯大,農奴制的生產制度和關係仍然在這個國家佔據了主導地位,由於工業化並沒有成為國家的主導生產關係,這成為了俄羅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迅速落伍的原因,並致使沙皇俄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為了第一個失敗的國家,而這也是蘇聯成立後,斯大林制定極為激進的五年計劃,以使蘇聯迅速完成工業化的重要誘因。
  在第一次工業化革命浪潮的尾聲中,所有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有的國家成功了,擠進了列強俱樂部,如日本;有的國家失敗了,被打進了谷底,如中國;有的國家似乎無動於衷,於是衰敗了、解體了,如土耳其;有的國家看似仍是列強,但是卻在這史無前例的第一次國際化工業競爭中失敗了,被迫經歷了一個痛苦而緩慢的去工業化進程,如俄羅斯;還有的國家雖然清楚應當怎麼做,但是在列強的壓迫下,他們什麼都做不了,如泰國。
  而我們再其中要特別注意的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尾聲尚未結束的時候,第二次工業革命已經開始,並且當時各個國家盛行絕對自由主義經濟政策,一些國家很好的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完成了國家的工業化進程,如德國、日本。德國和日本充分的利用了這個歷史機遇,急速崛起,並一舉跨入了發達國家的行列,直至今日。
  與德國、日本相對應的是蘇俄。在蘇俄建立之前,沙皇俄國已經經歷過了一段十分痛苦而漫長的去工業化道路,而在十月革命之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整個歐洲經濟的巨大破壞則迅速加快了這一進程。斯大林掌握政權後,面對著遠遠超出自己力量的資本主義工業體系,不得不採取了一種極端的工業建設方式,用剪刀差的方式瘋狂的剝削農民,並使國家的整個工業體系畸形的向重工業進行傾斜。而西方國家在1929—1933年間的經濟危機更是給了蘇聯一個天賜良機,幾乎所有的西方國家為了改善自身的經濟狀況,都不得不改變對蘇聯的封鎖政策,斯大林也順利的抓住了這次機會,從西方國家進口了大量的工業技術和成套工業設備,並引進了先進的管理人才和手段,使整個蘇聯的工業在短短的十年中便發生了質的飛躍,成為了當時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工業大國。
  而這種瘋狂的工業化所帶來的最直接後果便是,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造飛機、造坦克就如同東莞的工廠里造玩具,德國做工精良的虎式、豹式坦克被蘇聯人瘋狂的T34海洋所淹沒。
  而在地球的另一邊,美國的工業化則得益於美國良好的地緣政治環境,一帆風順的完成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建立了世界上最為龐大的工業力量,並在此基礎上,利用世界大戰的機會,成為了世界霸主。(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翻看一下二戰的軍史,看看1945年的時候米國鬼畜們像下餃子一樣將航空母艦送下水的情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即便日本聯合艦隊的指揮官們不犯任何錯誤,米國鬼畜們也可以輕鬆的用艦隊和航母的海洋將聯合艦隊全部送進太平洋底。)
  到了1945年和1946年的時候,美國的工業生產超過了世界的一半,這是美國工業的巔峰,更是美國稱霸世界的基石。
  而相對應的歐洲各國則受到了嚴重破壞,工業的根基被破壞後,再強大的金融實力也無法挽救一個國家的衰敗。英法的殖民地體系也因此而解體,而殖民地體系的解體更加速了兩國的衰落。
  而這個時候的穆斯林世界則是一片寂靜,雖然有一部分二戰戰場在北非進行,但是我們其中並沒有看到任何穆斯林在其中起到過主要作用。唯一值得一提的便是,在一戰結束後的土耳其,凱末爾領導的土耳其進行了世俗化的革命,建立了一隻徹底不同於以往土耳其軍隊的國家軍隊,並進行了徹底的政教分離,並使這一制度延續至今,這一套制度以及堅決靠攏美國的國策也使土耳其發展成為了伊斯蘭世界中數一數二的大國。然而在最為關鍵的工業化上,土耳其並未有任何建樹。
  不僅是土耳其,整個伊斯蘭世界在二戰後獲得獨立直至今天,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完成工業化,直到今天,也只有伊朗和巴基斯坦在強大外力的壓趴下,被迫走上了艱難的工業化道路。而其他的伊斯蘭國家甚至沒有一點想要工業化的意願。(或許有一些伊斯蘭國家如馬來西亞等建立了一些類似汽車組裝廠之類的工廠,但是那並不是工業化,在當今時代,那充其量也只是一些手工作坊。)
  伊斯蘭和阿拉伯國家毫無工業化基礎的惡果最為鮮明的體現即為幾次中東戰爭。其間的因果不多贅述,只是在戰爭中所體現的工業文明的巨大力量便足以令人感到震驚。穆斯林世界具有自身的獨特性,但是與其它的文明形態相比,其普通人的世俗生活幾乎並無二致。(除非穆斯林都能辟穀?)
  每天五次祈禱和齋月問題,在筆者看來,只要是在一個比較純粹的世俗化國家中,這些問題就都不會是太嚴重的問題。因為在世俗化的國家中,哪怕在伊斯蘭世俗化國家中,世俗政權都擁有獨立於教權的地位,而這種地位的保障往往與削弱教權同步進行。具體情況請參考阿拉伯之春之前的埃及、利比亞和敘利亞即可,目前的土耳其也是如此。其次,純粹的世俗化生活必然帶來日漸開放的社會風氣,而這種社會風氣必然帶來生活習慣的改變。試想在一個每秒鐘幾十億元上下的股票或期貨交易市場中,忽然大家集體休市,開始祈禱?哪怕是再虔誠的穆斯林證券交易人員也不會答應這樣荒唐的事;在一個按照計件工資工作的工廠里,老闆們突然要求員工們停下手頭的工作,每天按時禮拜,然後工資繼續計件發放,即便員工們都是穆斯林,恐怕這些穆斯林員工也要造反了。
  綜上所述,在這樣的政治條件下,宗教的地位將逐漸退居次席,而世俗的生活必將日益重要,佔據主導地位。也只有這種世俗生活佔據主導地位的國家才能被稱之為一個正常的現代國家。
  然而形成了世俗化國家並不意味著成為了現代國家,而現代國家更不意味著實現了工業化。近兩年來席捲整個阿拉伯世界的「阿拉伯之春」表明,如果沒有相應的工業化和社會配套措施,這種單純意義上的世俗化國家十分脆弱,很容易便會被國內外的反對勢力所顛覆。
  以伊斯蘭國家土耳其為例說明世俗化國家是如何保障自身政體安全的。凱末爾在建立土耳其共和國的伊始,便建立了一隻絕對世俗化的、以捍衛其世俗化共和政體為目標的軍隊。在這樣的一隻軍隊的護衛下,即便不斷有伊斯蘭政黨上台執政,但是土耳其的政權和政體始終保持在一個世俗化的範圍之內。在軍隊的保護下,加之採取了明智的外交政策(加入北約、對抗蘇聯),令土耳其的世俗政權安然度過了近100年的時間。
  與之相反的例子是敘利亞和埃及,在這兩個國家中,阿拉伯復興社會黨長期佔據統治地位,雖然他們也是世俗化的國家,但是其軍隊和國家暴力機關的終極目的顯然並非是為了捍衛自身的政體安全——即避免世俗化的政權伊斯蘭化。相反,其目的僅僅是為了維持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的統治地位,或對抗以色列。這就使得其國家政權在毫無工業化為基礎進行支撐的條件下,極易迅速崩潰。(除非有境外勢力的極大支持,如現在的敘利亞阿薩德政權、從前冷戰時期的阿拉伯各國)
  再以中國為例,近十多年以來,有相當多的國內外輿論將中國稱之為「世界工廠」,而與此同時,還有一個極具政治意味的稱呼:「血汗工廠」。不可否認的是,從80年代初期開始至21世紀初的幾年裡,由於勞動力的近乎無限量供應,血汗工廠廣泛存在於中國的各個地區。但是隨著勞動力供應量的減少、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工業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的勞動力供給狀況反而出現了緊缺的狀況。
  在這裡之所以再次舉出中國為例,並著重指出勞動力供給狀況的原因,同樣是「阿拉伯之春」中阿拉伯國家的問題,即嚴重的年輕人失業問題。
  眾所周知,工業化可以吸納大量的勞動力,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然而伊斯蘭教自身的問題導致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幾乎無法進行工業化,而世俗化的伊斯蘭國家中,除極個別國家外,居然幾乎沒有國家嘗試進行國家的工業化。在錯過了實現國家工業化的關鍵時期之後,伴隨著持續幾十年的高生育率,眾多的伊斯蘭國家包括富裕的阿拉伯產油國在內,幾乎均集體面臨著年輕人大規模失業的困境。而這種困境正是阿拉伯之春的直接導火索。
  綜上所述,適當的政治體制安排和工業化,是世俗伊斯蘭國家維持自身安定兩根保險絲,缺一不可。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無論文明形態,絕大部分都經歷過異常血腥的內部鬥爭與博弈。中國與歐洲的歷史自不待言,日本也是經歷了戰國時代、倒幕戰爭後才開始的明治維新,即便是貌似一團和氣、強大無比的美利堅也經歷過殘酷的南北戰爭考驗。
  大多數國家在走過了這些內戰或內亂的考驗後,往往都會迅速的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因為內戰或者內亂都往往並非是單純的內戰或內亂,更多的是一種對國家內部資源的一種整合。但是伊斯蘭世界則不然。
  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崩潰解體之後,再也沒有一個伊斯蘭國家能夠擔負起領導整個伊斯蘭世界的重任,更遑論統一伊斯蘭世界了。曾經埃及有過這樣的趨勢,但是在埃以和談之後,一切都化為了泡影。從此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再無領袖。
  這其中有地緣政治的因素,有伊斯蘭和阿拉伯世界自身的因素,有外部勢力干預的因素,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阿拉伯國家,特別是阿拉伯產油國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以沙烏地阿拉伯為代表的伊斯蘭產油國絕大部分都是君主制國家,這樣一種政治現實決定了沙特等阿拉伯國家對於世俗政權的政治態度,更決定了他們對阿拉伯兄弟國家和伊斯蘭國家政治的態度,即:堅持伊斯蘭的保守主義,抵制工業化與信息化。因為只有如此,才有有效的確保這些國家的君主制政權不會被動搖。而幸運或不幸的是,這些國家均擁有十分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這使得他們都擁有足夠的財力來支撐自己的政治構想。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工業化和信息化幾乎是所有專制統治的剋星,工業化的大生產使得人們脫離了農業和畜牧業的簡單勞動,變成了訓練有素的產業工人,這種工業化的軍隊可以輕易的摧毀任何一支訓練有素的農業產業軍隊或草原部落騎兵。而信息化則極大的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使多元化的思想真正成為了現實。
  然而這樣的工業化與信息化必然會對沙特等阿拉伯國家的君主制度造成劇烈衝擊。若是在石油資源還尚未被廣泛利用的二戰之前,工業化還只停留在小部分歐美國家和日本的話,當二戰結束之後,隨著石油資源的廣泛應用和開採,在沙特等海灣國家便出現了與其他任何國家和地區迥異的國家政治政策——石油收入越高,國家便越封閉,越壓制工業化;石油收入越多,國家便越推行極端保守的宗教主張,甚至不斷向海外輸出。
  與之相對應的是,世界上的相當多數的資源進口國卻都在有意無意的默許或支持著這些國家的做法。對這些國家來說,這樣的阿拉伯國家無疑是最好的阿拉伯國家——出口石油資源,進口工業製成品,永不謀求工業化與信息化。這對世界上所有的工業化國家而言簡直就是做夢都會笑醒的好事。
  因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沙特等國家的伊斯蘭保守主義會愈加變本加厲,甚至電影院在這些國家都會成為非法的存在,女人也不被允許開車了。

事實上,環視整個伊斯蘭世界,以沙特等國家為代表的伊斯蘭國家只能說是一種特例,雖然說絕大部分阿拉伯國家和伊斯蘭國家均為石油和天然氣的輸出國,但是若論石油和天然氣的絕對產量和蘊藏量,其實相當多數的國家並不會比一些工業化大國好(美國、中國的石油天然氣產量都不低,但是只是因為兩個國家都是工業化大國,相形之下,反而需要大量進口石油天然氣)
  而一旦這種石油和天然氣出口的形勢發生改變,也必將極大的對阿拉伯國家的現狀產生影響。
  工業化國家的最重要特徵便是會消耗大量的能源,工業化的程度越高,消耗的能源就越大。工業革命前煤炭很少被利用,絕大部分文明都是使用木柴作為燃料;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煤炭成為了最重要的工業能源;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內燃機和柴油機的發明,使石油的地位日益重要;二戰結束之後,核能開始廣泛的應用於發電;近些年來,美國開始了頁岩氣革命,並極有可能在未來使美國從能源進口國變為能源出口國。這些都說明,隨著技術的進步,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不同的能源之間可能會迅速的實現更替,石油極可能會像多年前的木炭和煤炭一樣在能源供給的地位順次上下降,成為一種非決定性的能源。
  一旦這一天到來,那將極大的改變整個世界的地緣政治環境和格局。
  首先,波斯灣阿拉伯國家的戰略地位將直線下降。如果世界上最主要的幾大工業國如中國、美國等均實現了能源自給,波斯灣地區的戰略地位必將迅速回落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狀態,即歐亞大陸的中心地帶,雖處于海運的要衝,但除了向能源貧瘠國家運送石油的海倫外,再無人問津。(諸位網友可參考索馬利亞如今的狀況,雖然索馬利亞處于海運的戰略要衝位置,但如索馬利亞沒有干擾國際海運,幾乎無人理睬。一旦發生內部動蕩,波斯灣地區阿拉伯國家的的情況只會更加糟糕。)
  其次,由於伊斯蘭國家、特別是環波斯灣的阿拉伯國家或多或少的主動排斥工業化和信息化,這使得這些國家幾乎均缺乏必要的工業能力,特別是石油化工能力,這決定了一旦主要工業國家停止進口阿拉伯國家的原油,這些國家將在極短時間內陷入經濟困境。雖然一些國家和地區已經預見到了這一未來遠景,並試圖做出一些改變,如迪拜、阿布扎比、多哈等進行的城市建設,但是人類歷史上無數的歷史已經證明:這種單純脫離實業的經濟行為無疑只是鏡花水月。
  第三,當這種石油輸出的狀況發生逆轉之時,環波斯灣地區的阿拉伯國家最為恰當的政治行動只有兩條路:工業化和建立穩固世俗化的國家。工業化的重要性無需贅言,只有工業化才能使這些阿拉伯國家徹底擺脫依賴石油天然氣出口的現狀和短腿,同時,工業化的發展更會推動國家的世俗化進程;反過來,一個穩固的世俗化國家也會極大的推動工業化的進程。一個初步工業化的穆斯林國家或許並不可怕,但一定是一個重要的地區力量,可以輕易的左右中東的地緣戰略形勢。工業化需要什麼?
  大量受過基本教育的產業工人。綠教堅決反對世俗教育。
  產業工人需要吃苦耐勞,參見歷史上血汗工廠。綠教堅決主張教徒高人一等,堅決不能為他人奴役,甚至為本教人勞作也不行。游牧民族通過宗教,把其民族中的散漫、自由等特性強行固定和放大了。
  還有資金,需要西方式的葛朗台或東方的省吃儉用,他們也不願意。
  這下明白,為什麼二戰後東亞國家先後崛起了吧?東亞國家文化上重視教育,基本素質高。先天的農業文明,養成了人們吃苦耐勞的性格。高儲蓄提供了創業初始資金。而且東亞沒有多少可以賣的戰略資源,逼得人們只能勤勞奮鬥。
  綠教國家越是靠賣石油來錢,越是要反對工業化。因為工業化會產生大量產業工人,徹底改變以教坊為中心的社會格局。工業化會要求人們接受世俗教育,成天與機器打交道的人們會相信刀槍不入或天堂72處女的鬼話嗎?實力強大的資產階級會申張自己的世俗權利,會直接與宗教組織,甚至宗教政權對抗。那些宗教既得利益者們會願意看到以上事情發生嗎?
  所以,綠教及其宗教組織是其國家工業化最大的阻礙。只要這些國家沒有發生歐洲國家歷史上的宗教改革或文明改革,工業化只會是天方夜談! 伊斯蘭國家已經永遠失去了工業化的機會了,他們現有的一點初級工業也會被更有優勢的國家的商品浪潮所摧毀吞沒,這是沒有懸念的事,他們的國家將會成為商品的殖民地,傾銷地,這樣他們的唯一出路是純粹的出賣原材料並返回到農業社會,而伊斯蘭教無法改革,無論他們怎麼折騰,比如過去的阿拉伯社會復興黨和現在的埃及之類的阿拉伯之春什麼的最後只會重返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封建農業社會,沒有另外的可能,這已被伊斯蘭世界循環往複的世俗化過程必然中斷然後重返原教旨化的無數次的歷史經歷所證實,無可辯駁,必然如此。兩股合力將把他們帶回到中世紀,這也是古蘭經的根本要求,也是穆斯林們必然的結局,也許這是他們精神上所追求和需要如此的,其他地方的人不可先入為主想改變他們,正確的方式是尊重他們的選擇。世界以後必須習慣在這個地球上有幾億的穆斯林生活在中世紀的宗教準則之下,現在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正在慢慢的學習以適應這樣的局勢,其中衝突會不斷,但終究找到合適的方法,其實現在有現成的模式和樣板,那就是以色列人對巴勒斯坦人的方式方法,簡言之以血還血以牙還牙堅決打擊壓制,然後建立隔離牆,把他們控制起來,監視起來,隔離起來,不得越雷池半步,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是一個種族,他們和阿拉伯人接觸最早最多時間也最久,所以這個世界沒有誰比以色列人更了解阿拉伯人,在這一點上也沒有誰比以色列人更聰明明智,我們應該相信以色列人,他們找到了對付阿拉伯人最合適的方法。其他的幻想都是幼稚的,是在做蠢事而已。一、伊斯蘭批判  巧言利口的宣教,抵不過血寫的事實,面對全球80%來自穆斯林的恐怖襲擊,面對綁架、割頭和人體炸彈,面對遍布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叛亂,誰輕口薄舌的說伊斯蘭是和平的宗教,無疑是黑色幽默。
  伊斯蘭社會傳達給世界的信息,不是有哪項造福人類的發明創新,而是對英國作家的追殺敕令,對文明古迹的摧殘毀滅,對天真兒童的冷血殺戮,對婦女人質的斬首錄象,對無辜平民的恐怖爆炸,對外國遊客的瘋狂掃射,對一幅漫畫的歇斯底里,對容納他們的國家的恩將仇報,對外國居民的騷擾恫嚇;以及家族內部的「榮譽謀殺」,教派之間的你死我活,對改變信仰者的死刑判決……破壞,殘忍,殺戮,幾乎構成了人們從伊斯蘭世界得到的全部信息。
  此刻,肯定會有人站出來說這完全是西方的誤導和誹謗。可現代史給人們留下的卻是這樣不爭的事實:
  想想中亞的佛教徒是被誰斬盡殺絕的?巴米揚大佛是被誰摧毀的?遍布北印度的佛教寺廟是誰夷為平地的?印度次大陸是怎樣因信仰不同分裂的?寬容多元、敞開臂膀迎接移民的法國是怎樣陷於騷亂的?南斯拉夫這個美麗而和平的國家是怎樣四分五裂的?想一想讓100多萬人民死於非命的索馬利亞內戰,想一想別斯蘭兒童無辜的鮮血,想一想1862—1873年千里無人、血流如海的大西北,如果聽任有人這樣大言不慚演繹這種口蜜腹劍的黑色幽默,不僅是文明的悲哀,更是良知的泯滅!
  如果,上述仍認為理由不夠充分,那麼請問:
  是誰在約旦炸死我軍人?
  是誰在巴基斯坦恐怖襲擊我工程師?
  是誰在西域製造恐怖爆炸企圖分離?
  是誰在陝甘青暗中圖謀構成分離的局面?
  是誰在山東和河北不斷的製造民族糾紛和摩擦?
  是誰在馬來西亞,憑著人口多數,赤裸裸的制定針對非穆斯林的歧視政策?
  是誰在泰國北大年製造分裂,不斷的攻擊當地的佛教徒,讓很多佛教徒家庭開始了北遷?
  是誰侵入塞普勒斯,製造所謂「北塞普勒斯某教共和國」?
  是誰在德國製造「慕尼黑奧運會事件」?
  是誰在全球追殺《撒旦詩篇》的作者和出版商?
  是誰在菲律賓南部形成了分裂局面?
  是誰在車臣製造分裂?
  喬治亞是誰分裂出去的?
  是誰在塞爾維亞鬧分裂?
  是誰通過大國插手已經分裂了科索沃?
  在非洲,是誰引發了索馬利亞內戰,100萬人死於非命?
  在葉門、查德,是誰引發了連年內戰至今未能平息?
  是誰從衣索比亞分裂出了厄利垂亞?  如果自殺炸彈這種手段被允許,那麼劫持民航飛機,用乘客做人質進行政治討價還價不就更可以被承認了嗎?(它還不是殺死全部乘客)再進一步,那麼像911那樣用劫持的民航飛機撞毀世貿大廈,不也可以合理解釋了嗎?因為在拉登們的眼裡,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和伊斯蘭世界更是一強一弱,十分懸殊。拉登們可以說,我們沒有別的辦法,只有採取這種以平民生命為代價、同歸於盡的反抗手段。
  縱觀人類的歷史,即使兩軍交戰,仍有一些規矩,譬如「不斬來使」,不殺戰俘,不攻擊紅十字會人員,即使他們在戰場搶救敵軍的傷員。但現在巴勒斯坦人做的,遠超過這些底線,他們是非常清醒地、有意地去殺害平民——
  炸咖啡館,炸超級市場,炸公共汽車,炸節日晚會,炸婚禮……這些地方都是像我、你、他一樣非常平常的人聚集的地方,去喝杯茶,去買點菜,去開個party,還有的是去交換戒指,擁抱新娘,開始愛情的長跑……但就在這樣的地點,這樣的時刻,他們就被有意地殺害了。
  被佔領地的巴勒斯坦人民有沒有權利反抗?當然有,包括武裝反抗。你可以去端掉以色列的哨所,你可以伏擊以色列的軍隊,每個通行檢查站都有士兵,你都有機會。你說他強我弱,我打不過他們(潛台詞就是我不敢打他們),我只能找更弱的下手,找老人,找孩子,找孕婦(一位懷孕5個月的以色列婦女去醫院做超聲波檢查,看胎位情況,出來後即被自殺炸彈炸死),這難道是「烈士」?這難道是「勇敢」?這難道是人乾的事?
  有些中國人為巴勒斯坦人的這種行為辯護,說這種反抗手段是迫不得已,是逼出來的。如果這種邏輯和道理成立,那麼新疆的恐怖份子到北京用自殺炸彈炸工人體育館,炸王府井大街,炸前門飯店,炸環城公共汽車,中國人干不幹?
  在二戰期間,日本軍隊佔領了大半個中國,在很多地方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政策。其中南京大屠殺的最殘暴之處,還不僅是有幾十萬中國人被殺害,最關鍵的是,其中大量是平民,而且被殺害的軍人,幾乎都是戰俘,是放下武器的士兵。順便提一句,現在有些中國人替日本人辯護,說南京大屠殺沒有殺那麼多人等,這裡關鍵不是人數多少,而是被殺害的幾乎都是戰俘和平民,而日本至今沒有道歉,更沒有賠償!
  中國的土地被佔領,侵略者如此兇殘,又是完全的敵強我弱——中國當時還沒有統一政令,沒有軍工業,完全是個農業國家,卻要面對經過多年軍事準備、具有相當現代工業的日本,以及它訓練有素的正規軍隊。這是一場完全不公平的戰爭!史學家黃仁宇在《從大歷史讀「蔣介石日記」》一書中說﹕「淞滬戰役歷時10周,中國損耗了85個師的兵力(近50萬人!),整個防線暴露在日本海軍大炮射程之內……徐州戰役之後,中國只能以黃河決堤長沙大火等方法遲滯日軍……」那份慘烈可想而知。
  按照那些為巴勒斯坦自殺炸彈辯護的人的邏輯,在這種狀況下,中國人絕對比巴勒斯坦人更有理由使用自殺炸彈,去東京炸日本人的咖啡館,炸他們的商場,殺他們的平民。因為無論從哪個角度當年日本侵略者都比今天的以色列軍隊殘暴。今天人們在電視上經常看到巴勒斯坦青年向以色列軍人扔石頭的畫面,但無論歷史書籍,還是中國人拍的抗日戰爭題材的電影,什麼時候有過中國青少年向日本軍隊扔石頭的記載和畫面?為什麼沒有?因為不曾有過,這不是中國人不勇敢,而是還沒等拿起石頭,早就被日本軍人開槍打死了。南京大屠殺已清楚地證明,士兵放下武器之後也被集體屠殺,平民根本沒扔過石頭,照樣被一群群地砍頭,中國女性被強姦後還被用刺刀搗毀身體……這樣的殘暴,應該說是超過了二戰中所有其他軸心國。
  但迄今的抗日歷史書籍以及當事人的回憶資料,都沒有聽說過中國人使用自殺炸彈的方式來有意殺害日本官兵的妻子兒女,更沒有中國人到日本本土去炸婚禮,炸節日晚會,炸商店,有意殺害平民。中國人當時被侵略、欺辱、殘殺到那種地步,為什麼就沒有採取這種手段來悲憤反抗?是中國人不智慧(沒有想到這一點)?是不夠勇敢?都不是!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奮勇用生命反抗的實例數不勝數!中國人之所以沒有那麼做,是因為中國人堅持了道德底線,堅持了「人」的準則,即使面對日本禽獸,仍要用人的方式反抗,而不是用動物的方式。
  我們假設,如果當年有中國人潛到日本,用自殺炸彈炸餐館、炸教堂、炸婚禮、炸節日宴會,像今天巴勒斯坦人那樣不擇手段,有意地去殺害日本平民,來報復日本對中國的侵略,這樣的自殺炸彈者今天會被中國人當做烈士、當做英雄紀念嗎?這種有意殺害老人、兒童和女性的人,不論出於什麼崇高的理念,多麼偉大的目標,什麼樣的理由,都絕不是英雄,而是絕對的狗熊,絕對的動物!
  這就是為什麼不僅中國沒有,連整個歐洲反抗納粹的戰爭中,也沒有聽說過有人使用自殺炸彈去炸納粹軍官的家屬,去炸柏林的餐館,去有意地殺害德國的老百姓。
  這就是為什麼愛爾蘭人鬧獨立,在垃圾箱等地方放置炸彈,但卻沒有去用自殺炸彈炸人群集中的商場、鬧市,和節日晚會等。
  南非民權領袖曼德拉當年被白人種族政權判了無期徒刑,最後在監獄渡過了27年;罪名是他組織黑人反抗軍,他擔任了總司令,並明言使用武力結束白人種族政權。但他不僅絕不允許黑人軍隊傷害到白人平民,包括白人種族主義者的妻子兒女,而且都沒有下令襲擊白人軍隊,僅是割電線、炸毀橋樑,破壞一些軍隊設施。曼德拉在他的自傳《走向自由的長征》中說,這樣炸橋樑、割電線的做法主要是想引起國際社會的注意,促使他們關注南非的問題。
  我們設想,如果曼德拉像今天巴解主席阿拉法特那樣暗中支持恐怖份子,並親自去慰問自殺炸彈者的家屬,並向自殺炸彈者提供25,000美元的獎勵,他今天還能被世人尊敬,被當做民權領袖嗎?
  因此昨天獲得今年新聞界最高榮譽「普利策獎」的《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中東問題知名專家托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這是他第三次獲普利策獎,前兩次因報道中東問題,這次是評論中東問題)在3月31日的專欄文章中說,巴勒斯坦人的自殺炸彈「不僅僅是威脅以色列平民的生命,而是對整個人類文明的威脅。」弗瑞德曼指出,「巴勒斯坦恐怖組織哈瑪斯領導人Ismail Haniya在《華盛頓郵報》說﹕『猶太人比其他任何民族都更愛惜生命』,巴勒斯坦人終於找到了以色列的軟弱之處,所以自殺炸彈是對付以色列人最理想的武器,可以炸得猶太人抱頭鼠竄。」
  弗里德曼結論說﹕「巴勒斯坦人被他們自戀的狂暴蒙住了眼睛,因而喪失了對人類文明底線的視野,那就是﹕人類最神聖的生命是從你自己開始。」「如果自殺炸彈被允許的話,那麼下一步他們就會模仿這種方式,劫飛機、扔原子武器,毀掉所有的國家。」因此「整個國際社會必須譴責、制約、擊敗這種恐怖主義行為。」 自從911事件發生以來,世界上的焦點新聞有兩個,一個是美國領銜的全球軍事反恐;另一個是巴勒斯坦人用自殺炸彈屠殺以色列平民加劇。這兩件事都和阿拉伯世界有直接的關係。襲擊美國的19名恐怖主義份子,其中有15名國籍是沙特.阿拉伯。因而有人總結說,現在人類的衝突,基本是先進的西方文明和落後的阿拉伯文化的衝突。
  阿拉伯國家,以至穆斯林世界,從來不接受這種結論。但由一批阿拉伯學者在聯合國支持下、經過一年時間研究撰寫的「2002年阿拉伯發展報告」(AHDR)為上述說法提供了事實根據。
  這份報告展示,阿拉伯世界處於全世界最落後的狀態,其自由空間不僅遠遠少於歐洲、亞洲、美洲,甚至少於撒哈拉大沙漠的非洲國家。阿拉伯聯盟的22個國家,沒有一個實行真正的民主選舉,不僅所有人被剝奪了政治權力,而且對女性的迫害是駭人聽聞的,不僅阿拉規定男人可以有四個妻子,而且至今女性開車都要被判刑。
  22個阿拉伯國家產值少於西班牙。
  雖然阿拉伯國家生產石油,但它的經濟水平卻相當低。22個阿拉伯國家聯盟成員的平均人均收入,現在才是南韓的一半。全部22個阿拉伯聯盟成員的國民生產總值(GDP)還沒有西班牙一個國家多。
  阿拉伯聯盟國家共有二億八千萬人口,四分之一是文盲;文盲中三分之二是女性。在阿拉伯國家舉行的民調顯示,超過一半的阿拉伯青年想移民。但這樣的地方,卻人口增長最快,按目前速度,到2020年時,將增加到四億六千萬,幾乎要翻一番。

  在文化方面,阿拉伯國家更是封閉。據這份報告,全部阿拉伯世界一年翻譯的外國書才約三百本,這個數量才是希臘這個小國的年翻譯量的五分之一。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狀態?被暗殺的荷蘭政治家福圖恩曾大膽地直言﹕「伊斯蘭文化是落後的,伊斯蘭教和荷蘭的自由傳統不相容。伊斯蘭教跟基督教和猶太教相比,在價值觀和現代性標準上來說,是一種未經啟蒙過程的文化。」連這份阿拉伯學者撰寫的報告也承認,阿拉伯世界「令人傷心地缺乏三項必要的東西:自由、知識和女性的權利。」
  正是因為阿拉伯世界如此落後,阿拉伯文化如此落伍,因此才有了半個世紀流血衝突的巴以衝突,它表面上看是圍繞土地,實質上是一種文化的衝突,所屬於西方文明的以色列,和阿拉伯落後文化的衝突。
  讓我們不要降低到他們的水平
  第一次對這個問題有這種認知,是在十多年前看義大利著名記者法拉奇的《採訪歷史》一書中對以色列總理梅厄夫人的採訪錄,梅厄介紹說,當以色列士兵和侵略他們的埃及軍隊打仗回來,他們把自己反扣在房間里痛哭,他們痛悔自己在戰場上不得不開槍,殺死了人。他們看重生命,即使是敵人的生命。
  雖然以色列軍隊也在武裝衝突中導致巴勒斯坦平民的傷亡,但這和刻意地用自殺炸彈殺平民完全是兩種性質。今天巴勒斯坦人使用自殺炸彈有意殺害以色列平民,不僅不把對方老百姓的生命當作人命來看待,連自己的生命也不珍惜。而且那些留著大鬍子、有著四個老婆的阿拉伯男人們,竟讓十幾歲的巴勒斯坦少女去自殺和他殺,這難道不是連獸性都不如嗎?
  西方文明和阿拉伯文化的衝突從巴以兩方的葬禮也可看出。巴勒斯坦人抬棺遊行,戴著面具的男人手持衝鋒槍向天上掃射,那種狂熱、復仇的氣憤,幾乎要從電視畫面噴濺出來。
  而以色列平民被自殺炸彈有意謀殺,以色列人只是靜靜地在墓地舉行葬禮,沒有復仇的集會,更沒有揮舞槍枝,煽動狂熱和仇恨。一位兒子被自殺炸彈殺害的以色列人父親在葬禮上說的是,「讓我們永遠不要降低到他們的水平。」
  對生命的重視是文明的標誌
  區分文明程度的不同,其中一個關鍵性的指標是看其對待生命的態度。最近看到一篇報道,更加強烈感覺西方文明對生命的重視。7月20日《紐約時報》報道美國繼續在寮國、越南、柬埔寨搜尋越戰時美軍陣亡士兵的屍骨。越戰已過去30年了,但美國人還在極為認真地、年復一年地尋找每個士兵的屍骨和殘骸,即使是一顆牙齒,一塊碎骨。
  美國在和越南、寮國恢復外交關係時,把尋找越戰美軍士兵屍骨作為政策第一優先。每年投入的資金高達四千萬美元,在夏威夷有十個搜尋大隊,派到這幾個國家尋找。在那條當年河內向南越的越共提供武器的著名「胡志明小道」上,美國尋找大隊的人員,用篩子過濾那些被猜測可能埋有屍骨的山土。上個星期,找到了被列為失蹤人員的第733個美軍士兵的牙齒(還有175人沒有找到屍骨),被送到夏威夷被稱為全球最大的屍骨鑒定試驗室查核。
  原來美國人曾出價購買越南人手裡的美軍陣亡士兵屍骨。但聽說美國人這麼重視屍骨,越南人竟紛紛自行尋找,或挖墓盜骨,然後和美方討價還價。一包屍骨叫價到一千到五千美元不等。而美國人買回屍骨後發現,大部份骨頭是越南人的,還有動物骨頭摻在其中。
  美方向越南政府交涉,河內當局也覺得難堪,於是下令突擊搜查窩藏屍骨者,僅在西貢的七個家庭,就搜出一千多包。經檢驗,這三千一百塊骨頭,除22塊之外,都是越南人的屍骨。而且經夏威夷的屍骨鑒定中心查驗,從越南買回的真正美軍陣亡者的屍骨,並不是剛剛從地下挖出,而是在地上保存了多年。
  後來美國放棄了購買陣亡士兵屍骨的計劃,因為越這樣找,越難以找到,更多的屍骨都被越南人提前盜走,待價而沽。這些事情經報道後,讓那些視生命至上的美國人目瞪口呆,而那些陣亡軍人家屬更是欲哭無淚。
  西方世界對生命的重視是當今任何其他文化都遠遠不可比擬的。而阿拉伯世界在這點上連他們自己的學者都不敢恭維。對生命的重視,首先是對自己生命的重視,而來自阿拉伯世界的自殺式屠殺則是用最殘忍的手段謀殺人類文明。
  巴以衝突成為全球關注焦點,不僅在當地你死我活,針鋒相對,而且在世界各地也引起唇槍舌戰﹕支持以色列的人們譴責巴勒斯坦人使用自殺炸彈有意殺害平民,是恐怖主義邪惡;聲援巴勒斯坦的強調以色列佔領巴人土地,使用飛機大炮以強淩弱,阿拉伯人沒有別的辦法,自殺炸彈是悲情的反抗。
  以色列佔領巴勒斯坦土地,以色列具有強大的軍力,都是不爭的事實。但這種狀況的發生有其特殊的歷史原因。我們這裡先暫不討論這種特殊歷史原因(它和佔領及至今不退土地有因果關係),僅以目前的現狀,那麼就存在一個必須回答的問題﹕被佔領地的人民,以弱小和崇高目標為理由,用自殺炸彈有意殺害對方平民的方式是否可以被允許,被世人承認?換句話說,為了目的是否可以不擇手段?

一個宗教大於法律的文明,社會公平註定無法實現,甚至標準的行政體系都無法健全,政府缺乏執行力,社會動蕩。幾乎哪個人口較多的穆斯林國家都不算穩定,都有反對派,都遊行不斷。拉登代表了瓦哈比派,瓦哈比是近100多年來沙特各種利益思潮搏奕的現實策略與旗號,但他們喊著純凈伊斯蘭的口號,但他們僵化復古的狹隘卻違背傷害著伊斯蘭曾經的進步精神主旨。社會十年一小變,三十年一大變,百年即面目全非。伊斯蘭教無法改革,自然就無法跟上世界的腳步。徹底的宗教改革是伊斯蘭社會的唯一出路。


推薦閱讀:

匈奴人與匈人有何不同?匈人的侵略過程是如何的?
18.漢水、漢中、漢族
中國有可能成立私人出版社嗎?
桑乾河畔,大美高廟
【學者講壇】艾大長老談伊斯蘭信仰和文明的包容性

TAG:國家 | 原因 | 文明 | 探秘 | 穆斯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