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誠法師|[精進佛七開示]佛七方丈開示(十)

 

 

各位法師、各位同學、各位同修:

 

昨天談到四位大菩薩,是佛說彌陀經這個法會的當機眾和影響眾,四位菩薩:文殊菩薩、彌勒菩薩、不休息菩薩、常精進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是表信,信願行的信。凈土法門信排第一,信最重要。所以我們念彌陀經的時候佛陀勸我們:「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真正能夠相信的人應當發願往生。彌勒菩薩、不休息菩薩、常精進菩薩,這三位菩薩是表願、行。先講常精進菩薩,「精」就是「不雜」,「進」就是不退的意思,「不雜」,在彌陀經裡面談到一心不亂就名為不雜、精純。「不退」,彌陀經最後談到:「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常精進菩薩表示我們修凈業持名念佛要「不雜」、「不退」。這樣子念佛才能夠念好。不休息菩薩更是如此,我們要達到念佛三昧,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用功就不能停止,一停止功夫就上不去,所以要綿綿密密、勇猛精進。慈氏菩薩慈悲心,在觀經里也談到凈業三種因:孝養父母,受持三皈,發菩提心。裡面就談到慈心不殺,就是三業道等等。所以這三尊菩薩代表願跟行,四尊菩薩連起來就就是「信願行」。

 

其次,文殊師利菩薩是七佛之師是七佛之師,是古佛再來;彌勒菩薩是未來的佛。過去的古佛和未來的彌勒佛都在這裡作為當機眾,由此可見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二報莊嚴,持名念佛求生西方的這個殊勝的法門是得到過去佛、未來佛的一致贊同、一致肯定。彌勒佛在未來世龍華三會廣度眾生,在這個法會上聽了這部經以後,在更久遠的未來,彌勒菩薩也會把這法門推廣出去,讓念佛往生的這種殊勝的功德和利益能夠流通不盡,《阿彌陀經》能夠輾轉流通,讓更多有緣的人都因為信願持名念佛而得到度脫,所以我們在經典上面列了四大菩薩名字,他是有很深刻的意義,而不是隨便寫出來的,當時法會菩薩很多,為什麼這四位菩薩特別標明、特別把他的名號指出來,是有他極其深刻的含義,這些含義我們要很認真的體會,才能夠把裡面道理慢慢明了慢慢悟出一點消息,否則的話,你念一下就過去了,還是不懂裡面道理。

 

「及釋提恆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釋提恆因就是三十三天,欲界六天當中的第二天,帝釋天所居住位次,世間常常說的玉皇大帝就住在這個天上。這個天是在須彌山山頂,須彌山山頂東西南北各有八天,四八三十二,三十二天最高一層,就是三十三天,弟子所居住的地方,這個天裡面的人身高一由旬,六十里,就是三十公里,人的身高這麼高,三十公里高。壽命是一千歲,不過他那學一千歲和娑婆世界的一千歲時間概念不一樣,我們世間的一百年是等於這個天的一天,我們的一百年是等他的一天,也就是說他們的一天是等於我們的一百年。這個天上面的人,他看我們覺得很可憐,朝生暮死,我們的一生在這個天看來就是「朝生暮死」,早晨出生晚上就死了,就猶如我們看地上的那些小昆蟲一樣,它活幾小時就死,生命非常的短暫。如果同西方極樂世界比起來,那就更是不能比,西方極樂世界的一天是娑婆世界的一劫,就更是長遠。我們一生幾十年,在整個的生命長河當中,實在講來是很短暫微不足道的,在這很短暫的生命的時間裡面,我們就應該認認真真在佛法方面去用功,去下大力氣,這樣子才能夠讓自己的生命更加有意義。這個天的有情,剛剛出生的時候就猶如我們六歲的小孩的那個模樣,他一生下來他就自然衣服隨身帶,不需要自己去做衣服、穿衣服,天衣自然而有。釋迦把牟尼佛母親曾經往生到這個天上——忉利天,佛陀就到這個天上為他母親說法三個月。

 

講彌陀經的時候,釋提恆因「等等」,「等」什麼呢?「等」其它的天,其他的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許許多多的天人都來到法會。所以下面又談到「無量諸天」,是很多天人來到法會。「大眾俱」是指其他不同種類的眾生,不僅僅是天、天人,還有人,還有些非人。「俱」,這個是從上面「文殊師利菩薩、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及釋提恆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一直到這裡,這些人都參加這個法會。上面的聲聞眾的一千二百五十人俱,前兩天談到的一千二百五十人,這些是聲聞眾比丘,下面的這些菩薩、天人、人等等也參加這個法會,這個句子是從「文殊師利菩薩……」一直貫下來,到這裡「無量諸天大眾俱」。

 

從我們每個人的自性上面來講,自性彌陀唯心凈土,自性就能夠具足一切法,我們人的本性如果與五戒十善相應的時候就是人、天人,與四諦十二因緣相應的時候就是聲聞跟緣覺,與四攝六度相應的時候就是菩薩,如果與佛的法相應的時候就是佛。所以從本性上面來講也是具足一切。在這個法會裡面把聲聞眾放在第一位,他是表示出世的這樣子的一種相貌特徵,也家人出家要出世,出離這個世間,解脫世間上面種種的痛苦,也就是這樣子一個標誌。並且這一千二百五十人是佛陀的常隨眾,佛陀一生說法這一千二百五十人常跟隨佛陀。第三個原因佛法需要僧眾來弘傳,法賴僧傳。靠出家人來住持佛法,因這樣緣故出世的相貌常隨佛陀,法賴僧傳,這三個原因把聲緣眾放在前頭,菩薩眾放在中間,四大菩薩放在中間,中間就是表示中道,不偏二邊。天人等等「無量諸天大眾」,這裡面的成員就比較複雜了,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各樣的眾生都來到這個法會,同時也為這個法會做護法「外護」;聲聞眾是「內護」。這些天人非人是外護,外在的護持佛法,從外面來保護佛教,讓整個講經法會能名順利、圓滿。就如我們這個佛七也需要很多的外護,除了在家的發心的菩薩幫忙以外,還有很多的天人、護法在做外護,這是同樣一個道理。我們從第一天到現在談到這些從法會當中的種種現狀,讓我們對這部經典應該生起稀有難得之想,在彌陀經當中他羅列了西方極樂世界的種種的莊嚴,依報莊嚴、正報莊嚴。這在常人看來似乎是有形有相的,有相的莊嚴、從有相的莊嚴到達無相的莊嚴,這是兩個不同的下手處。

 

其次發願往生,跟我們平常談到的看破放下,又是兩個不同的含義,一個有相一個無相。「有相」西方極樂世界依正二報的清凈相我們要建立,世間上面的五欲六塵的種種紛擾相煩惱相要放下,世間上面種種人我是非要看破、要放下。西方極樂世界種種的善法我們要發願、要往生、要求得。所以一個要「放」,一個要「求」;一個是「有」,一個是「無」。它其實都是從這兩個方面來說的,兩個方面一個正一個反。凡夫非常注重這個相,著相,我們著的是迷的相,染污的相,是一種有漏的相,要如何才能夠把這些世間上面種種相去掉,首先就要建立一個無漏的清凈相,如果沒有一個無漏的清凈相的話,對凡夫和二乘要把這些有漏的雜染相去掉,這根本是不可能的,很難做到。

 

在這部經典當中所談到種種莊嚴其目的還是要讓眾生破執、破相,不然的話我們一天說空、空、空,就會變成惡趣空,一無所有。就是彌陀經、無量壽經談到的這種種的清凈莊嚴、種種的果報殊勝,我們還不容易觀起來,我們還不容易修起來,功夫還不容易用上去,因為我們多生多劫以來一直所執著的都是世間的染污相,我們內心裏面的清凈相根本就沒有,所以我們念佛發願往生有這樣子很深刻的道理。

 

在這裡面最主要的他告訴我們持名念佛,也就是說一門深入,我們常常聽說一門深入,一個方面說一門深入,一方面觀世音菩薩普門示現,普門示現就是很多很多的法門叫普門,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說種種法、現種種身叫普門,無量無邊的法門,一門跟普門是不是有什麼矛盾?其實是不矛盾,普門也是歸一門,一門修成功的也只能包括普門;普門就是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條的路,八萬四千種的修行的方法,這種種的方法、種種的法門其目的都是為了讓眾生解脫生死,得到究竟的快樂,其目的都是一樣的。我們一個人不可能這條路走一走再去換一條路走一走,那是永遠達不到目的地,我們認準了一條路就要一直走下去,這叫做一門深入。比如說我們去北京你往福州走也可以,往廈門走也可以,無論從那個方位都能夠達到。你坐飛機也可以、坐汽車也可以、坐火車也可以、騎自行車也可以、走路也可以,磕頭也可以,都能夠到。你爬也可以,慢慢爬也可以,爬到北京,只要你去做,只要認準這條路。你一下往南走,一下往北走,一下往東走,一下往西走,你經常改變方向,你就達不到,就出不了這個三界,就達不到目的地。一門深入,不僅僅修凈土法門的人一門深入,修習任何一個法門都要一門深入。我們燒開水也是一樣,一壺水一直燒下去水才會開;你這壺燒一會兒停掉,這火再拿去燒另一壺水,另一壺水燒五分鐘稍微有點暖氣了,你再去燒下一壺水,你燒第二壺的時候,第一壺的水又冷掉了,燒第三壺,第二壺的水又冷掉了,你這些水永遠就燒不開。我們用這個火將這一壺水一直燒下去,水就會燒開,就是說,我們的時間,只是認準這個法門一直用下去就會有功夫。像挖井一樣,要挖一口井就一直往下挖,你認準了、看準了那個地方會有水源,我們就一直往下挖,就能夠得到水。如果你挖他三米五米停下來,在另找一個地方挖個三米二米這樣子就找不到水。

 

在這部阿彌陀經裡面,到最後都是告訴我們念佛的,真信切願求生西方老實念佛,因為在經典剛剛開始舍利弗等等十六個人,他們都是聲聞乘的人,聲聞乘的人在佛教裡面都是比較偏空,所以先談到聲聞乘,然後再談到菩薩乘,菩薩乘就比較中道了,他即注重般若又注重方便,即注重空又注重有,就要靠矯正這種偏空的思想,讓眾生要空有並重,這也就是說釋迦牟尼佛一開始就對弟子們矯正了那種偏空的思想,這種偏空的思想要得到矯正的話,唯獨智慧第一的上首弟子舍利弗才能夠接受,把舍利弗擺在眾多弟子當中的第一位。在諸多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擺在第一位,也就是說文殊師利菩薩具足大的智慧、大的辯才,他在這個法會當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就剛剛開始從偏空矯正到中道,從空到有,又從有到空,從性到相,從相到性,性相圓融,非空非有,這樣子的話,就能夠把我們世間雜染相、世間有漏相去掉,不斷去祈求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菩薩對我們的加持,讓我們信願持名。

 

在《大積經》裡面談到佛陀出現世間度化眾生的方式有四種。

 

第一種就是講經說法,就是用佛法布施眾生、度化眾生,無量無邊的眾生聽佛說法以後得度生死。

 

第二種度化眾生的方式,佛陀常常放無量的光明照耀世間,放光,這種佛像放光、佛塔放光經常有聽說,基本上每年都有。無量的眾生因為看到佛菩薩放光,開始信仰佛教,進入法門,開始把自己對佛法的疑心斷掉,疑根斷掉。信佛,信跟疑也是兩個相反的一對,你有懷疑心就沒有信心,反過來說我們的信心真正建立起來以後,對佛法的懷疑、對三寶的懷疑、對修行的懷疑、對任何法門的懷疑就會去掉,信心增長一分疑心減少一分,疑心多一分你信心就少一分。我們對修行這個法門念佛持名這個法門是不是還有懷疑,如果有懷疑的話就說明對這個法門信心不足,信心還會有退失的時候。所以我們不管在什麼情況下不能去懷疑、不能去商量、不能去分別,你去用自己第六意識心、用煩惱心、用有漏分別心然後來分析、來讀誦、來理解經的意思,只有錯上加錯。這佛法的關鍵是讓我們要信,要真正信到心裏面來。

 

佛陀說法度化眾生的第三種作用,就是有無量的德用、無量的神通、無量的道力。這種神通、功德、道力也是能夠度化眾生的,我們有佛像的地方就應該把他當成佛來看待。一個寺廟只要你供上佛像,就會有人來頂禮、供養,佛菩薩的塑像他就有這種的作用,打比講一個地方供上觀世音菩薩,就會有千百人天天來恭敬、供養、頂禮,如果換成世間上面別的塑像就不如此,你換上世間上面任何一個英雄的人物,他也不會有這樣一個大的作用。這些寺廟很多,我們國家有五萬座的寺廟,整個中國五萬座寺廟,每天進去的人不計其數,每個風景區裡面都有寺廟,每個城市裡面都有大大小小的寺廟,那些人進入到寺廟裡面去都很虔誠,燒香叩頭捐錢,不僅僅是現在,過去也是一樣,佛教傳入中國兩千多年就是這樣,現在還是一樣,沒有誰去通知自然而然,這樣一種行為,都是三寶神通的德用。釋迦牟尼佛說,他有無量的福報,其中的一分要讓給出家的僧尼,讓給佛教徒來分享,打比講眾生不到寺廟來供養,麻煩就很大了,那這些出家人每天要去勞動、要去幹活,那就沒有空去修行,沒有空去弘法,這些都是佛菩薩的功德。既然佛菩薩有這麼大的功德,這麼大的神通,我們信仰佛教必定也是會得到很大的福報。

 

第四種佛陀有無量的名號,這些眾生有苦有難有病有災,晝夜六時稱念佛號就能夠滅除種種的痛苦,滅除種種的障礙,滅除種種的煩惱,所以他用名號能度化眾生,用功德神通、道力、智慧能夠度化眾生。用佛陀的光明照耀十方度化眾生,用佛陀宣說三藏十二部一切教法來度化眾生,所以度化眾生的方式是各種各樣的,有身教、有言教、有用形象來教化等等,不一而說。我們就要去感受到佛菩薩的這種殊勝的地方,佛菩薩度化眾生的悲心和弘願。佛菩薩猶如太陽和月亮一樣,太陽和月亮的光明總是會有,總是不加分別不加選擇地照耀世間,如果說你自己是一個瞎子的話,太陽的光明再好、月亮的光明再好,你還是看不到。你如果整天呆在房間裡面不出門,那麼太陽的光明,月亮的光明也照不到你的身上。這話什麼意思呢?佛陀有這樣子的光明神通德用,那我們就要出來去用功,這樣子的話才會得到感應,得到受用,我們持名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叩頭、禮拜等等,這些對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對於得到三寶的加被,佛菩薩的一種加持,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這四種度化眾生的方便我們要知道,現在開始念佛。

 

阿彌陀佛!  

【責任編輯:董銀生】

標籤:當機眾 信願行 清凈相 普門示現

  • 讚歎

    0
  • 隨喜

    1

推薦閱讀:

TAG:法師 | 方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