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Facebook躺槍,看社交平台和媒體平台交集的禁區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
近日,Facebook又「躺槍」了。德國司法部長赫科·瑪斯表示,他認為Facebook應當被視為一家媒體公司,而非技術平台。但扎克伯格早在8月份雖然承認Facebook通過用戶之間的關係向其提供新聞,並強調通過不同地方獲取信息的優勢,但他表示,「Facebook是一家科技公司,我們的任務是開發工具,而不是製作任何內容」。
換句話說,扎克伯克不會讓Facebook成為一家媒體公司,而是繼續充當科技平台。與Facebook類似的是,微信這一社交平台也明確表示不會成為媒體平台,微信事業群總裁張小龍此前就已經表示,「做媒體平台不是初衷……要做一個提供服務的平台」。Faceboook、微信等社交平台上明明有新聞、消息、評論等多元化媒體內容,與媒體有著多重交叉,卻始終堅持不讓自身跨入媒體平台的禁區,到底有著怎樣的原因?
免責!社交平台拒入禁區為逍遙自在
社交平台作為當下使用率、打開率最高的網站、應用,用戶體量、基數尤為龐大。騰訊發布的2016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微信和WeChat的合併月活躍賬戶數達到8.46億。而Facebook2016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月度活躍用戶為17.9億人,移動端月度活躍用戶為16.6億人。動輒數億、十數億的月活躍用戶,雖然讓社交平台成為互聯網中的龐然大物,但卻也是一種甜蜜的負擔。動輒出現的輿論事件,讓社交平台如履薄冰。
以Facebook為例,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正式結束,特朗普當選之後,Facebook就因假新聞問題而備受大眾關注。美國《財富》雜誌指責Facebook稱,人人都是特朗普勝選的「幫凶」,惟獨傳統媒體不是,而「元兇」就是Facebook。Facebook上流傳著關於美國政治虛假的小道消息助特朗普一臂之力,使得選舉的天平向特朗普傾斜。尼曼新聞實驗室負責人也撰文稱,希拉里敗選首當問責Facebook,上面有太多關於希拉里的謠言。為此,扎克伯格在努力迴避人們對其平台傳播假新聞指責的同時,也表示要解決假新聞還有許多事情要做。
而微信亦是如此,各種謠言通過微信以病毒式迅速傳播開來。相信使用微信的用戶對謠言的力量都深有體會,總是會撩動部分人的負面情緒。媒體總會隔段時間就總結微信上流傳的各種謠言,看之觸目驚心。張小龍此前也提到,「微信平台上,一個錯誤的行為也會被迅速放大……有一點小小的疏漏可能就會在這個平台裡面被放大很多很多次,這個量級是很可怕的」。
為此,對待新聞等媒體內容的態度上,社交平台始終堅持只提供平台支持,而不是成為內容製造者。拒絕承認自己是媒體平台,就不會進入禁區,也就不會承擔相關的責任。德國司法部長赫科·瑪斯之所以堅持認為Facebook應當被視為一家媒體公司,就是因為如果Facebook未能及時刪除平台上的仇視言論,那麼將需要承擔責任。而根據歐盟當前的規定,Facebook和其他社交平台不必為用戶發布至平台的違法內容或仇視言論負責。
搭建生態圈:社交平台打好自己的小算盤
去年Facebook跟包括《紐約時報》、BuzzFeed和《國家地理》在內的至少6家媒體公司進行談判,希望這些媒體公司將它們的內容直接發布到Facebook平台上。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讓內容能夠在Facebook平台中更快地載入,用戶無需在外部網站點擊鏈接並等待內容載入。而在今年美國總統大選時,Facebook在自家的影音直播服務Facebook Live上與50家廣播、平面、以線上媒體合作,直播美國總統選舉日。
微信則是通過公眾號等來吸引媒體入駐,目前的公眾平台更像是一個一個媒體化的平台。無論是對自媒體、寫作愛好者抑或想傳播內容的人來說,都有著不錯的傳播效果。
也就是說,除了免責這一重要原因外,社交平台之所以不進入與媒體平台交集的禁區,還在於想與其他媒體平台打好關係,通過既定的介面進行連接,進而搭建媒體生態圈。在這個生態圈中,社交平台扮演的是服務商、平台商的角色,是支撐起生態圈運行的角色。而為了能夠將生態圈建立起來,社交平台一方面與媒體平台進行交涉,另一方面則通過優化體驗,吸引媒體的入駐。
承擔自身責任社交平台責無旁貸
雖然自己不製作內容,但社交平台顯然不想錯過媒體內容這塊大肥肉,想盡辦法讓自家平台上的內容又多體驗又好。相比勞心勞力地自己去原創內容,專註做內容的「搬運者」,似乎要省事地多。這樣的如意算盤,打得可真響。而且還通過種種手段,避免自己可能因為假新聞、謠言等出現的潛在風險,將責任撇地一乾二淨。
為了證明自己打擊虛假、負面內容的決心,社交平台也是使出渾身解數。扎克伯格表示,Facebook正在展開的一些項目都將能夠起到標示出假新聞、協助讀者上報假消息等作用。另外, Facebook還將跟記者以及一些事實核查組織展開合作並從中獲取消息真實性認證的經驗,還將利用用戶反饋以及其他來源來權衡內容的真實性。而微信也是封殺很多傳播謠言、虛假信息、嗅到分享的公眾號,就在11月16日,微信公眾平台還發布關於整治「二元期權」類信息的公告。
但這些行為只能說明社交平台掌握著以其為傳播載體的內容的生殺大權,並不意味著就可以不承擔責任。只享受帶來的好處,而遠離禁區,這樣的好事或許真的玩不了多長時間。接下來,就看能否有相關監管政策出台了!(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推薦閱讀:
※Facebook或面臨2萬億美元罰款,川普的總統是這麼「騙」來的?
※Face++團隊,目前發表的論文有哪些?
※Face++ 實習怎麼樣?
※人臉對齊還有研究的必要麼?
※工業界計算機視覺公司演算法工程師日常工作用那種語言?不擅長 c++ 阻礙大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