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與生活座談會文字版   (第四十八集)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文字版 鍾茂森博士主講 (第四十八集)  2009/6/29 中國雲南晚晴軒 檔名:52-213-0048

尊敬的諸位大德,諸位菩薩,大家好!我們今天繼續來舉行「修行與生活座談會」,因為累積的問題很多,我們盡量的抓緊時間來進行討論解答。

問:第一個問題。如果一個人怕痛,可不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答:這個問題問得很現實,因為臨終人大多數都會有痛苦,佛經裡面將臨終人的痛苦比喻成「生龜脫殼」、「風刀解體」,當我們五蘊四大在分離的時候,確實是非常的痛苦。這個痛苦會不會影響到我們往生?確實不能說沒有影響。不要說臨終,就是在平時,假如我們受傷了,或者在病痛當中,念佛可能都不得力,甚至會把佛號都忘掉。臨終關鍵是你保持正念,你還能念著佛,還是心心嚮往著極樂世界,你就決定往生。如果臨終那一念不是佛,還有任何的牽掛,那真的就不能往生。既然如此,我們應該如何來做好準備?蕅益大師在《阿彌陀經要解》裡面為我們說明,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你是真正相信,真正切願往生,你就決定得生。真信切願之人是什麼個樣的?他必定是對世出世間一切法都能放得下。如果對世間還有迷戀,還有貪求,他的願就不切,他的信也就不真。這個功夫我們不能夠等到臨終的時候才辦,要在現在就開始學會放下,你真正都能放得下,你就能夠得自在。你看師父上人傳心法要二十個字,「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上聯是講的佛心,下聯是講的佛行。我們怎麼學?學看破,學放下。不僅要世法放下,連佛法也要放下,如果執著佛法,不能夠把佛法用作真正自己往生的助緣上,而是只執著於裡面的語言文字,或者是其他這些不契合自己根性的修學宗派,這都會有障礙。所以真正看破的、放下的,他才能得到自在。什麼叫自在?臨終的時候沒有痛苦,這是最大的福報。世間人的福報只是享受五欲之樂,修行人希望他的福報是怎麼個享法?在臨終的時候自在。就像《阿彌陀經》里講的「心不顛倒」,這樣決定能往生。所以我們的福報不要在現前享,現在就把福報享完了,臨終沒有福,病痛現前,那個不自在,那個會影響往生。話又說回來,如果真信切願之人,即使是在臨終受病苦的煎熬,但是他的意志很堅強,信願很堅固,往生也不會有妨礙。為什麼?這個真信切願感得阿彌陀佛加持,消除我們的業障,保持我們頭腦清醒,正念分明,念佛即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要分開兩個方面來談,現在了解凈土法門之後,要現在放下,臨終的時候你就不會有病痛;如果真正遇到臨終病痛,你也不害怕,知道那是你無始劫來的業障,現在要消了,要堅定不移的求生凈土,你也決定往生。

問:下面一個問題。我先生駕照換證時,醫生說他眼睛屬色弱,體檢不合格,無法換證。為此我找了一個當醫生的同學,叫她幫忙開個合格的體檢證明。請問這樣算不算作惡?這樣是否對我同學也不利?我心裡很是後悔,我該如何懺悔?答:這個做法如果是對照佛門的戒經來講,這屬於犯了妄語戒。不屬實的事情,我們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說了假話,這個當然屬於作惡,當然也是連累了你的同學,你的同學可能不懂佛法,覺得你的人情她沒有辦法推辭,所以幫了你這個忙,確實應該懺悔。懺悔是什麼意思?我們師父上人常常講,後不再造就是真懺悔。知道這個事情錯了,當下你就懺悔,以後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嚴格的遵守五戒十善,這個罪業也就消了。懺悔罪業,這個懺悔不是說心裡老想著這個事情,放不下,常常是內疚,活在這個痛苦煎熬當中,這個不叫懺悔,這個反而叫造業。為什麼這麼說?你看你過去身體造作,口裡打了妄語,造了一個罪業,然後你常常想著它,每次想一遍就是在意念上造一遍,過去是身口在造,現在是意業在造,重複的造罪業,加深罪業,不叫懺悔罪業。懺悔罪業,它的效果是心地清凈。應該怎麼懺悔?知道錯了就行了,以後不要再去想它,以後不要再犯同樣錯誤,這就是真懺悔。也不需要常常在佛菩薩面前禱告,把自己這個罪業重複的跟佛菩薩講一遍,那是重複造罪業,不需要。當下放下,心地清凈,什麼罪業都消了。

問:第三個問題。我信佛,常聽您講課。當同事們問我信什麼教時,我回答我不信教,我在學習中國傳統文化。請問我這樣回答對嗎?答:這個回答也算是可以,這是應機說法。要看這個同事,假如他對宗教對佛教有偏見、有誤會,這種說法也屬於權宜之計。當然佛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之一,據實而論,佛教也不是宗教,它是教育。所以你回答說「我在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之後,你把這個中國傳統文化再給他解釋一下,包括儒釋道三家,它們都是教育,都不是宗教。教育的目的就是幫助人回歸本性本善,教育的方法是通過持戒、修定而開慧。儒家講守禮,守禮就是持戒,知止就是持戒。《大學》裡面講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個說法跟佛法講的戒定慧沒有兩樣。你這麼回答他,我想他也能夠接受,慢慢讓他認識佛教,接引他入佛門。

問:底下一個問題。第四,我很想入佛門,但總怕做不出好樣子,損害佛的形象,因此只是努力的按照您的講課去做,當機緣成熟時一定皈依佛門。我想問這樣如法嗎?遇煩惱時、急難時,我常念阿彌陀佛,我感覺能讓心定下來。這樣做對嗎?答:這樣做很對。入佛門要重實質,不重形式。這個皈依要知道它的意思,皈是回頭,依是依靠。皈依佛,是從迷惑顛倒回頭,依靠自性覺悟,這叫皈依佛;皈依法,是從邪知邪見回頭,依正知正見,經典里所說的都是正知正見,這叫皈依法;皈依僧,是從污染回頭,這個污染包括身心的污染,從這裡回頭,依靠自性清凈心,這叫皈依佛、法、僧三寶。你真的這樣做到了,你沒有受這個皈依的形式,沒有拿皈依證,佛依然承認您是三寶弟子。關鍵還是要在經教上多深入、多聽,然後把道理搞清楚,就知道怎麼修法,什麼是如法,什麼是不如法,你就不需要問人,自己就明了了。修凈土宗就是常念阿彌陀佛,一句佛號不要讓它間斷,當然遇煩惱急難時要念阿彌陀佛,沒遇到煩惱急難的時候還要念阿彌陀佛,這樣心永遠是清凈的。實在講,這是佛法中的最殊勝的法門,這一句佛號是最高級的佛法。你念念都念著阿彌陀佛,你這三皈依都圓滿了,你絕對不會迷惑顛倒,你也沒有邪知邪見,你也沒有身心污染,你常處在覺正凈當中,這一句佛號統攝。果能這麼做到,你成就是最快速的。

問:下面一個問題。第五,請問《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是偽經嗎?我們這有一箱,如果是偽經,該如何處理?答:這部經確實在歷史上有人講過這是偽經,而且是蓮池大師說過。這個所謂偽經,就是在《大藏經》里沒有,可能不是佛親口所說,所以它不能稱為佛經。不過佛又講了,經可以有五種人來說,不僅是佛,佛的弟子能說。佛的這些弟子們很多是證得阿羅漢果,他們的見解完全正確,所謂正覺,他們所說的跟佛說的沒兩樣,也等於佛說。還有其他的幾種,像天人、仙人等等,只要所說的跟佛的教理教義相應,都可以等同於佛經來看待。佛法,什麼是佛法?古德概括起來就是三句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這個就叫佛法,佛的教誨。我們來看看《父母恩重難報經》,它的出處現在是很難考究的,是誰說的,我們現在已經沒辦法去證實。但是你看經裡面所說的這些義理,是不是勸我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這部經教孝道,教我們孝敬父母、念父母恩,常念親恩而能夠斷惡修善、而能夠用功修行,這個教誨是正確的。所以我覺得這部經你就當作它是一部世間的善書,讓人看了也能夠起到覺悟眾生的效果。我過去就常常讀這部經,每次讀都讀得痛哭流涕,它幫助我來思念父母的恩德。人能夠常常飲水思源,知恩報恩,他的德行才能厚。所以如果有這個經典,我覺得也不妨可以當作善書來流通,也能利益眾生。如果要印佛經,在《大藏經》裡面有安世高大師的譯本《佛說父母恩重經》,最好印這個。

問:下面一個問題。第六,我們在專修專弘凈空老法師的經教光碟,若有同修請求燒錄流通其他法師講座光碟,是否可以專修專弘為由婉言謝絕?若有自己不了解的經書光碟送來流通,應當如何處理才如理如法?答:道場確實需要專修專弘。佛法傳到中國來,在隋唐時代祖師大德分宗分派,建立大乘八個宗,小乘兩個宗,每一個宗派都有自己的道場。為什麼祖師大德要這麼樣分,都是佛講的經,為什麼你要這麼樣分?這是便於後學。佛講的法門很多,不是只度一個人,是用一個法門度一個人,不同的人就要講不同的法門。所以我們每個人的根性不一樣,應該適合修學哪個法門,都不是千篇一律。所以分宗分派,那是讓不同根性的眾生能選擇最適合自己修學的法門,適合自己的根性,成就就快了。佛法它不是目的,我們修學它,就好像《金剛經》里講的「如筏喻者」,它好像是一個竹筏,你拿它用作渡河的工具,你渡過河了之後,這個筏就可以扔下來,不能再背著走。佛法就是如此,你最後開悟見性了,佛法也不要了;沒開悟沒見性之前,我們就要抓住一個佛法宗派,修一個法門。就好像你過河,你不能夠腳踏兩隻船,那你就很危險,你只能踩在一個船上,一個竹筏上過河。過了河就都一樣,人家坐的船、踩的竹筏跟你的不一樣,但是過了河都一樣,殊途同歸。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我們確實要選擇適合自己根性的法門專修專弘,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是成就的關鍵。所以真正懂佛法的人,絕對不會因為自己修的法門跟他的法門不一樣,就去詆毀他,就會排斥他,不會。我們對所有的法門都恭敬,都讚歎,都是佛說的,但是只修自己這個法門。在修學法門當中,最重要的一個是師承,一定要有師承,不能自己在那裡盲修瞎練,要有老師善知識指導。一門深入,也包括跟從一位善知識學習,沒有成就之前,不能夠隨便換老師。這個老師當然他是真善知識,你選定之後一直跟從他,到什麼時候為止?到你開悟,在老師門下得到印證了,然後你才能夠廣學多聞。這是《華嚴經》善財童子給我們做的榜樣,他在文殊菩薩會下開悟,獲得根本智了,然後才出去五十三參,廣學多聞。明白這個道理之後,確實應該保持道場的純一性,法門的純一性,其他的同修要拿了不同的法門的經典,我們對他禮敬,但是可以跟他說清楚,說我們這個道場專修這個法門,跟隨這位善知識。您所介紹的法門、您所介紹的善知識也很好,他對你是很對機,但是我們這裡就不輕易的改動了,以免亂了大家的道心。古德有講,寧動千江水,不擾道人心。婉言謝絕就好。如果遇到不了解的光碟送來了,最好把它送回去,跟他也是婉言的說清楚。

問:下面一個問題。第七,一位下崗後在私營企業打工的同修請教,她目前離婚(這是個女眾),女兒隨男方,撫養費用她不用承擔,現與一位學佛的男士再婚,沒有生過小孩。原先商量好,等女兒上大學後,一起到居士林念佛。但目前男方強烈要求再生一個孩子,她很為難,擔心有了孩子不能很好學佛念佛。請教如何應對處理?答:這是自己的家務事,古人有講「清官難斷家務事」。這是您跟您先生雙方協調好的事情。婚姻要真正幸福美滿,最重要的雙方有同一個志向,所謂志同道合,佛法里講六和敬,第一個「見和同解」,大家見解都相同,志向都相同,自然就很容易協調。家庭的關係是很重要的,每一個家庭都是社會的細胞,如果家庭不和睦,這個細胞就壞死了,就會影響到社會,我們也背負著這個因果。所以夫妻雙方真的要以大局為重,在一些大的問題上,要多多的協調、商量、溝通,常常要以正法做為家庭的教學,統一雙方的知見。見和同解,不是說讓對方來遷就我的見解,那就錯了,我的見解未必是對。而且佛告訴我們,還沒有證得阿羅漢果之前,不能相信自己的見解,因為你沒有得到正覺,你的知見都不正,那你讓他來遷就我的見解,不就是一盲引一盲?所以大家都把自己的見解放下,隨順聖賢的教誨、佛陀的教誨,這就見和同解了。所以雙方都學佛,這當然是個好姻緣,但是要真學佛。什麼是真學佛?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起心動念當中,都要想到能不能夠符合佛陀的教誨,跟佛陀教誨相應的我們才做,不相應的我們就不能做。當然,如果真的萬一出現了矛盾,大家不能見和同解,怎麼辦?要學會忍辱負重。佛告訴我們修菩薩六度,布施、持戒、忍辱,最重要的是布施和忍辱。布施是你能放得下,把自我放下;忍辱是什麼?能夠學著逆來順受,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漸漸的把自己的我執給斷除掉,這是真修行。

問:下面第十個問題,這個問題分三個小問題。第一個小問,弟子想以修磨切菜刀為職業,如果修磨的切菜刀被用去切肉或殺生,請問經營或修磨刀具的人有沒有罪?答:這個是會有罪的。這個罪你不是主犯,但是你也有受到牽連。做刀具,在佛門真正出家的戒經上面都是禁止的,為什麼?因為它涉嫌殺生,創造殺生的因緣。所以可以選擇一個其他的行業。當然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努力的幫助人覺悟殺生的果報,比被動的放下這些磨刀的職業功德要大。所以說來說去,弘揚佛法這個職業是第一功德,眾生的罪業、苦惱,都是因為不覺悟、不明了因果、不懂得宇宙人生的真相,才導致造業受報。

問:第二個小問。既然有德之人自然會得到上天的庇佑,想問一下,名醫華佗為何被害?答:這講到因果很複雜,每一個眾生無始劫來生生世世造的善惡業無量無邊,所結的冤業也無量無邊。如果這一生遇到了過去的冤讎、冤家,當然因緣碰上了就得受報,過去害了他,這一生也會被害。華佗是被曹操給害的,那必定是過去生中他們倆的因緣。不能用這樣一個表面的現象來判斷,有德者好像就得不到上天的庇佑,不是這樣的。上天的庇佑是無心的,有德之人以善來感,天就必以福來應,人以善感,天以福應;如果人以惡感,天就以災應。這個吉凶禍福的報應,可能是今生,也可能是來世。這個上天是講的自然之道,因果是自然而然,不是人為創造的,也不是一個什麼天神在主宰的,它是如同影子跟著身子,如影隨形。從表面的現象,我們也確實看到很多的大德這一生也遭遇到不幸。譬如說儒家裡面,孔子大弟子顏回三十歲就走了,短命,而且生前還貧窮下賤。《論語》裡面有說,夫子講他的這個弟子,簞食瓢飲,居於陋巷,生活是極清貧,而且又短命。世間人看了他是沒有福報,怎麼能說得到上天的庇佑?你這樣看就錯了,他這一生示現的這個果報,是他前生的不善業感召,現在就了了,下一生,來生他的果報就殊勝了。還有,孔子另外一個弟子子路也是大賢,最後他也是死於亂刀之下,你不能說他不是大德。佛家裡面講到的,釋迦牟尼佛大弟子目犍連也是被人害死的,這是他過去生中所結的怨恨,這一生遭報。還有釋迦牟尼佛自己說他前生,他作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凌遲處死。這都是過去生中的因果,但是會不會妨害忍辱仙人的修行?不會,忍辱仙人的功夫反而更提升,他的忍辱波羅蜜成就了,幫助他快速成佛,難道這不是庇佑嗎?所以看你怎麼看,不一定是說順境當中這才叫做上天的庇佑,逆境又何嘗不是上天的庇佑?它真能幫助你提升境界,這叫逆增上緣。有的時候,反而逆增上緣比順的境界更加能夠成就人。所以孟夫子才講,「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是為什麼?「曾(增)益其所不能」,增加他的才幹、他的能力、他的心智,這是上天對他的庇佑。凡夫之人不曉得這裡頭的深意,看得就淺,從表面上看,就看不明白了。這是為什麼?因為凡夫自己心裏面貪愛順境,這個貪愛的心來看外面的境界都被染污了,沒看出真實的現象。把這個對於順境善緣的貪愛放下之後,你來看看,哪一個境緣不是成就自己,哪一個遭遇不是上天的庇佑?你這叫圓解,圓解之後,你方承認佛講的沒錯,儒道聖人所說的也沒錯。正是我們師父上人寫過的對聯中所說,「處逆境,隨惡緣,不生瞋恚,業障盡消;處順境,隨善緣,不生貪痴,福慧全現」。現在的時間到了,我們暫時休息一下,謝謝大家。

尊敬的諸位大德,大家好!我們繼續來討論解答同修們的提問。問:剛才是第十個問題,我們講完了第二個小問題。第三個小問,弟子目前單身,睡覺的時候時常夢中與異性犯淫,特別是陰雨天的時候遺精較嚴重,體質虛弱,曾用藥,不見效果,不能正常工作、生活。請問該如何解決?答:這個「淫」是眾生無始劫來的嚴重的習氣,是因為迷惑了宇宙人生真相,在虛幻的境界當中生起了染污、貪愛之心,這個煩惱可以說是六道眾生裡面最嚴重的煩惱,愛欲是生死之根。因此佛在《楞嚴經》裡面為我們開示四種清凈明誨,第一樁所說的就是戒淫。一般佛在戒經裡面講戒殺、盜、淫、妄,這四種戒,淫是擺在第三;而在《楞嚴經.四種清凈明誨章》裡頭,佛把戒淫擺在第一,它的順序是:戒淫、戒殺、戒盜、戒妄。可見得在《楞嚴經》裡面,佛是給我們真正修行人說實話,若想這一生了脫生死,《楞嚴經》裡面講「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我們的菩提才有指望得到。所以我們真正學佛人,要從斷這個習氣這裡認真的下功夫。下手處有看破、有放下,有事上放下,有理上放下,有心上放下。事上的戒除是要持戒,要守禮。儒家所謂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在事上禁止接觸不好的緣,導引我們產生邪思的這些緣都要把它戒掉。譬如說色情的網站,那些無聊的不健康的信息,媒體裡頭的這些節目,乃至路上的廣告,街頭的書刊、報章雜誌,凡是不符合禮的,讓人容易產生邪思的,這些統統都屏勿視,不要去接觸,這是在事上來保住自己的清凈心。在理上放下,就是要把這個道理搞清楚,為什麼要斷淫。在佛經裡面,可以聽一聽師父上人講過的《楞嚴經.四種清凈明誨章》;可以去認真的學習《安士全書.慾海回狂》這一篇;包括印光大師所鑒定過的《壽康寶鑒》(《不可錄》)等等。這些都是幫助我們明理,明了因果,明了戒除淫慾的方法,特別是《安士全書.慾海回狂集》。《安士全書》是印光大師最為推崇的一部書,他講到安士先生這部著作是「善世第一奇書」,讚歎到極點,讚歎周安士先生是菩薩再來的,為末法眾生開示出一條斷惡修善、破迷開悟、往生凈土的光明大道。所以讀書、聽經聞法幫助我們明理,這比純在事上禁止要來得容易,理上明白了,事上自然就能夠止住,所謂看破就自然能夠放下。還有一種在心上放下,最圓滿的修法就是常念阿彌陀佛,保持心地清凈。果然能念到佛號綿綿密密,妄念一起的時候就能夠覺察,馬上就能夠用佛號壓住妄念,你有這個功夫,即使是在夢中你也能夠提起正念。《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這一章裡面也提到,如果能夠常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可以幫我們斷欲。所以可以一天加一千聲觀世音菩薩聖號,這也是在心地上修清凈。所以從事上修、從理上修、從心上修,三管齊下,只要你用功真干,效果是很快、很明顯的,你馬上能夠感覺到身心清凈,精神舒暢,體質也能夠轉好,多欲之人體會虛。當然在生理上也要謹慎注意,譬如說作息,一定要規律,早起早睡,不要睡得太晚。晚餐盡量少吃,如果晚餐過飽,容易產生很多妄念,影響睡眠。古人講的「飽暖思淫慾」,特別是晚餐。在寺院裡面修行人過午不食,在這方面也是有幫助。另外,平時有一定的健康的體育活動,讓自己的身心都保持在舒坦的狀態。中醫裡面講的,虛火上升也會導致這種不良現象,要陰陽調和,這也有一定的幫助。

問:下面我們來看第十一個問題。凈空上人講《彌陀經》,經上講「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上人講「諸佛名」是阿彌陀佛。而經上講「諸佛名」,是以上念的佛名,經上講很多佛名,「諸佛」不是他們嗎?凈空上人講念阿彌陀佛,一切佛菩薩都念到了,念觀世音菩薩,其他佛就念不到,是真的嗎?這個是不是不圓滿?答:這是這位同修在聽經當中遇到的困惑。首先就他第一個提問,《阿彌陀經》裡頭講的「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這個「是經」當然就是指《阿彌陀經》,《阿彌陀經》和《無量壽經》是同部,大小經,所以也包括《無量壽經》。你真正能受持,不是說只是讀誦而已,讀誦還不是受持,受持是你真正依教奉行。《阿彌陀經》的宗是什麼,就是根本修學的綱領是什麼?就是信願持名。你真正受持《阿彌陀經》,就是你真信切願求生凈土,一心念佛,這是真正受持。你聞到諸佛名,這個「諸佛名」,我們師父講經裡面就講到,這是阿彌陀佛。這個理很深,在事上講,阿彌陀佛這句名號就代表著諸佛名。為什麼?因為「阿」在梵文裡面,這個阿字代表「無」,「彌陀」代表的意思是「量」,這句梵文翻譯成中文,「阿彌陀佛」就是「無量佛」。所以你看這名稱上就是代表諸佛,這事上最容易解釋。理上講就很深了,這《華嚴經》里講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真實的境界裡面是沒有這些妄想分別執著的,你執著說阿彌陀佛就不是諸佛,諸佛就不是阿彌陀佛,那是你自己有分別執著,一真法界裡面沒有這些。什麼叫一真?萬法都是一,這就是真,一真法界。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所以你念阿彌陀佛就是念諸佛名,阿彌陀佛就是諸佛,諸佛就是阿彌陀佛。克實而論,諸佛,任何一尊佛都是跟一切諸佛是一不是二。所以這部經真的像我們師父講的,你得通達《華嚴》之後,你才能夠深解義趣。蕅益大師講,《阿彌陀經》別看它這麼小分量,它是什麼?「華嚴奧藏,法華秘髓」,《華嚴經》的奧藏,深奧的寶藏,《法華經》深邃的義理,都在此經。這個法門太殊勝了,為什麼?「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你念阿彌陀佛是念一佛,你就念到一切諸佛,持一佛名號而入諸佛剎土,這不可思議的境界!而一切諸佛的功德,都加持在這一句名號當中。所以這句名號叫萬德洪名,念這一聲佛號就具備萬德。這萬也不是數字,是無量功德。真正明白《華嚴》的奧義,你才真正承認。過去彭際清居士寫過一篇「華嚴念佛三昧論」,黃念老給我們指出的,華嚴念佛三昧這個意思是什麼?用一句話來代表,叫「華藏入名字,持名入華藏」。華藏世界這就是講我們的法界,盡虛空遍法界全都入在一句名號當中,這是《華嚴經》里講的芥子納須彌,「一切入一」。那你修行就方便了,你就持著這個一,持名就入華藏了。你往生凈土就是入華藏,所以它是多麼的方便!一句佛號誰不會念?誰都會念,不認識字的老太太她也能念佛,她也能持名入華藏。這個法門,蕅益大師講,真的是最殊勝最究竟而又最方便最直捷的法門。所以你念這句佛,當然是「一切諸佛之所護念」。一切諸佛跟阿彌陀佛是一不是二,所以師父講念阿彌陀佛,一切佛菩薩都念到,這就是講「持名入華藏」。不僅是一切佛菩薩都念到了,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你都念到,阿彌陀佛都代表了。如果阿彌陀佛不能代表一切眾生,就不能講「一即一切」,這一切後面講那些眾生除外,括弧,眾生除外,沒這麼說,「一即一切」,當然都念到了。所以《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裡面講到,你念這句佛號,也能達到上能契合諸佛本覺妙心,下能夠與一切眾生同一悲仰。理上通達之後,這個問題就沒有了。為什麼師父講念觀音其他佛就念不到?這是方便說,其實「一即一切」,是任一即一切。理上講,當然念觀音也能夠念到一切諸佛,甚至你念笤帚,念掃把,也能念到一切諸佛,你也能念到開悟。釋迦牟尼佛當年就有個弟子周利盤陀伽,他就是念笤帚、笤帚,念到開悟,這「一即一切」。當然各人根性不一樣,你的方便就不一樣,法門就不一樣,你所念的就不一樣。眾生心思雜亂,你讓他念很多,他不能夠得清凈心。那怎麼辦?佛告訴我們就念一個,既然任一都是代表一切,那你就念阿彌陀佛好了,叫你念阿彌陀佛,你就不要念其他的了。所以師父講讓你念阿彌陀佛,你就專心念阿彌陀佛,這是修《阿彌陀經》,這是受持《阿彌陀經》。《阿彌陀經》沒有讓你念觀世音菩薩,那你就老實點,不要念觀世音菩薩。所以師父是給你方便說,讓你專註一心念佛。當然念觀世音菩薩可不可以?也可以,你要念觀世音菩薩,就一心專註念觀世音菩薩,不要夾雜其他,也行。這是我們師父善巧方便說,你理明白了,你就不會有誤會,不會產生矛盾了。所以你說是不是圓滿?圓不圓滿在我們自己心,你要是心無礙了,那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事事都圓滿。自己有障礙了,你聽法也不圓滿。所以聽我們師父講經,你也得會聽,你才能聽懂,聽出裡頭的意思來,真實義。

問:下面第十二個問題,它裡面有三個小問。第一,一門深入是不是別的任何東西都不能看、不能讀?譬如說老法師講的「學佛答問」能不能看?家裡有很多凈空老法師講經的光碟,看一遍都要好多時間,我現在基本上是讀一遍《無量壽經》,十齋日還另加一部《地藏經》,然後有時間就看老法師講《地藏經》,偶爾還讀《佛說阿彌陀經》,感覺時間不夠用,讀經聽經就有應付的感覺,我覺得這樣做不是一門深入。恭請您為我指點正確的方法。答:如果你覺得這不是一門深入,那你就可以調整。假如說你讀這麼多經,覺得受持起來有困難,壓力很重,反而效果不好,你就可以適量減少,集中。這是每個人根性不一樣,不能夠千篇一律的說。對你自己而言,怎麼樣才能夠算是一門深入?就是你這樣修學可以得清凈心,你能得法喜,這個方法對你是適用的,總原則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但是每個人一門深入的方式又有不同,眾生根性千差萬別,總要了解自己的根性,然後選擇對自己適用的方法,在「三十七道品」裡面講,這叫做「擇法覺支」,覺支是你覺悟,你得首先明白自己該用什麼樣的方法。當然至少我們要做到跟一個老師學,這叫師承。師父上人在二000年,說話已經九年前了,九年多前,是二000年的元旦,年初的時候,他到美國洛杉磯,那時我還在美國大學教書,我跟母親一起到洛杉磯去拜見師父上人,我就曾經向師父請教過同樣的問題。我就請問師父,師父講要一門深入,可是師父您講的經也很多,《地藏經》、《無量壽經》、《十善業道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八大人覺經》等等,這麼多經典,現在還講《華嚴經》,該聽哪一部?能不能全部都聽,還是有選擇的聽?師父說都可以。那我們就自己回去比照自己的根性。但是原則就是聽一家之言,這樣不會亂,因為師父講任何的經它都是圓融的,義理是貫通的,絕對不會互相矛盾、互相有義理上的抵觸,這樣我們聽了就不會有妨礙。當然包括「學佛答問」這些一般的開示,乃至講儒、道,甚至其他宗教的經典,其實師父都圓融。我們現在正在講《四書》,其中主要的參考教材是蕅益大師的《四書解》,蕅益大師對《四書》的解釋完全是用一乘了義大乘佛法來詮釋,所以讀《四書蕅益解》也是在看佛法,都是圓融的,所以根據自己的根性進行選擇。

問:下面第五個小問。念佛是通過波動感應佛菩薩,那迴向又是通過什麼方式把利益給某某人或西方極樂世界?答:統統都是用波動感應,道理是一樣的。只要你能夠真誠去迴向,真正你有功德(功德是什麼?你得清凈心),這樣你才能夠把這些功德迴向給眾生,他才能得到你的利益。迴向西方極樂世界是自利,就是迴向自己臨命終時能夠往生凈土。迴向偈里也講「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莊嚴佛凈土是什麼?是我們心中的凈土,凈土也是唯心所現。什麼心?清凈心。所以你念佛得清凈心了,就是莊嚴佛凈土,莊嚴你自心中的凈土,不是外面的凈土,外面沒有凈土,心外無法。

問:下面第六個小問。聽說鬼道眾生很慘,我想布施衣物(就是食物和布料)給他們,請問怎樣操作?布施時念什麼咒語?答:這種做法最好能夠按照儀軌來做,可以去查找這方面的資料,一般在佛經的戒經裡面有這些教導。如果我們對這些儀軌不是很熟悉,能不能做到?也可以,關鍵是你用真誠心、清凈心、慈悲心去觀想。譬如你供養食物,你觀想「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共」,當你念這個偈子的時候入這個觀想,你就真正能夠用你的心力把這個食物,一般七粒米,七粒飯,能夠化現無量無邊的食物,供養鬼神。所以關鍵還是你有這個心。

問:下面第七小問。鬼神能看得見人嗎?答:他們都能看得見。為什麼?鬼神有報得的五通,所謂天眼、天耳、他心、神足和宿命。鬼神裡面有福報不同,福報愈大的,他這種神通能力愈強。雖然他有這些神通能力,可是他的智慧不如人。為什麼他智慧不如人?因為他煩惱比人道多。鬼道是什麼因感應的?主要是貪,貪是最根本的煩惱,他比較重。煩惱重必定是智慧少,煩惱輕必定是智慧高。智慧是什麼?能夠認識宇宙人生真相的這個智慧,所以在人道裡面修行比較容易,因為他容易契入,有這個智慧。

問:下面第十四個問題。學生每晚依次循環播放凈空老法師主講的《地藏經》、《中峰三時繫念》、《十善業道經》、《無量壽經》,盤是壓縮盤,時間較長。由於家人未學佛,所謂播放時間較晚,早上未播完就需關閉,加之不知聽經眾生來去的時間,無法準確設置記憶播放,可能會造成他們沒有聽完整。請問這樣做,學生是否會背因果?答:可以這樣做,在播經之前先禱告祈請,祈請這些眾生來聽經,在祈請之後可以跟他們說明,說我們有這個難處,可能第二天早上要關閉機器的時候,你們有一段可能沒聽完,請你們多多包涵。然後你播放,沒有問題。他們知道你是不得已,並不是故意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相信他們也不會對你有任何的埋怨,那你也不會背這因果,你話說到了。現在時間到了,我們的「修行與生活座談會」今天就到此地告一段落。有講得不妥之處,請諸位大德菩薩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問:第十三個問題,這裡面有七個小問。一,念阿彌陀佛是否可以替代持咒和念其他佛菩薩聖號?答:如果能夠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那是最好,其他的咒、還有佛菩薩的聖號都可以不念了,這是最純一的,修學愈專愈好。但是確實有一等人,一類眾生,他們根性沒有那麼利,你讓他只念一句阿彌陀佛,他覺得不夠,他非得加點什麼來輔助一下,所以世尊就給開出很多其他的法門,那是不得已。善導大師,這是凈土宗的第二祖,相傳他是阿彌陀佛再來,他說過一句話,說「世尊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來我們世間?他的目的就是給我們宣說阿彌陀佛本願海,勸導眾生念佛求生凈土。但是這個大法真的是難信之法,不要說一般眾生難信,就連羅漢、菩薩都有很多不能相信。為什麼?善根不足。所以為這些眾生,佛就開出很多法門來。但是果然你能專念阿彌陀佛,這是世尊最歡喜的,你是直截了當,不走彎路。所以很多歷史上的祖師大德都給我們示現,一生廣學多聞,通宗通教,到了晚年統統都放下,就念一句阿彌陀佛。凈土宗第八祖蓮池大師就說過,三藏十二部,留給他人悟,八萬四千行,饒與他人行。佛說的一切法門給他們說的,我呢?我就專念阿彌陀佛,三藏十二部都放下,八萬四千法門都放下,就單提一句佛號。這是一個大智慧,開真實智慧的祖師所說的話。當然這個境界還不是我們現前凡夫的境界。如果對於凈宗法門還有疑惑,或者功夫還有不得力,單提這一句佛號好像妄念很多,有懷疑、有夾雜、有間斷,那麼祖師也告訴我們要正助雙修。正修就是信願念佛,助修就包括落實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大願王,這些統統都是助修。所以其他的一切經、一切咒、一切法門,都是歸納到助修裡面。但是助修也不能夠夾雜太多,我們師父開出的五大科目,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大願王,就足矣。

問:下面第二個小問。凈空老法師說,佛菩薩確實存在,只是因為維次不同,所以我們看不見他們。但師父也說過,佛在心中,心外沒有佛。這是否矛盾,應該怎樣理解?答:這個沒有矛盾。在事相上講,佛菩薩確實存在,他們是存在於不同維次空間裡頭的,所以我們看不見他們。我們所在的空間是四維空間,他們所在的空間是高維度的空間,我們當然看不到,但是他們能看到我們。在理上講,一切法都是唯心所現。這個心是我們的真心,蕅益大師《要解》裡面講的「介爾一念心」,這當下一念具足十法界,一切的佛菩薩、一切眾生都在我這一念心中,所以佛當然在心中,心外也沒有佛,虛空法界都是我這一念心所變現出來的境界。理上懂得唯心所現,在事上講,所現之物是無量無邊的,空間維次無量無邊,佛菩薩也無量無邊,所以這個沒有矛盾。

問:第三個小問。如果修凈土,念阿彌陀佛和誦《無量壽經》或《彌陀經》是最好的法門,但如果我想在今生今世利益眾生或利益家人,那是不是念大悲咒和六字大明咒比較好?答:這是你自己的分別。念一句阿彌陀佛難道就不能利益眾生、不能利益家人了嗎?阿彌陀佛稱為萬德洪名,它的功德比一切經、一切咒的功德還要大,這個也是蓮池大師說的。還有慈雲灌頂法師也說過相類似的話,他講過,消業障,如果是其他的法門、其他的經、其他的咒都無法消除的罪業,靠一句阿彌陀佛能消。所以《觀無量壽經》里講,念一句阿彌陀佛(當然這是用至誠心來念),可以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你可想而知那個利益多大,以此功德迴向給眾生、迴向給家人,那是無量的利益,他能真正得到。《無量壽經》、《彌陀經》都是詮釋這一句阿彌陀佛,你讀這個經,明白這個理,你念佛容易契入,契入了就得清凈心,你念這句佛號才是無量功德。否則有懷疑,你還有這麼多問題,還有分別、還有執著、還有妄想,念這句阿彌陀佛功德都被破壞了。所以道理都得通達明了,然後你念這句佛號,就真能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就是大勢至菩薩所說的「凈念相繼」。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修這個法門是「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你不用再靠其他的方便了。什麼方便?念其他的經、其他的咒,學其他的法門,搞什麼禪凈雙修,密凈雙修,甚至禪密凈三修,這些都是其他的方便。你不用假借那些方便,自得心開,你就能夠真正開悟,你能入三摩地。三摩地是你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寶王三昧,三昧當中第一三昧。

問:下面第四個小問。念一句佛號功德無量,那為什麼要念那麼多聲?假如我的心很平靜,而且心裡有佛的話,是不是就不用念,或者可以少念?每天至少要念多少?答:這個問你問得很好,這個答案都在你的問題當中,你說念一句佛號功德無量,所以才要多念。你問為什麼要念這麼多?因為功德無量,所以念得愈多愈好。要是說你心很平靜就可以不念佛了,那個心,實在告訴你,也不是平靜,為什麼?真正的平靜是你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那才叫真正平靜,你想想你能做到嗎?彌勒菩薩告訴我們,我們微細的念頭沒辦法斷,也沒辦法控制。他講到,一彈指之間就有三百二十萬億個念頭,這是我們微細的念頭。而且這個念頭「念極微細,不可執持」,就是你這個念頭控制不了的。所以你的心能平靜嗎?不可能。誰的心才能到達真正的平靜,不起一個細念?這種人是法身大士裡面的高級的菩薩,大菩薩。什麼菩薩?圓教里講的八地以上的菩薩。入一真法界裡面的菩薩分四十一個等級,統統叫做法身大士,那四十一個等級包括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再加上等覺。等覺再上是妙覺,妙覺是圓滿佛,那是真正心清凈到極點,一絲毫細念都沒有。八地,上面是九地、十地,再就是等覺、妙覺,跟圓滿佛就差幾個位次。這麼高的菩薩摩訶薩,他們才能夠控制住自己的心念,覺察到自己的心念,我們凡夫怎麼可能?你說你不念佛,你必定是念其他的,所以你不可執持。念頭你不可執持,那怎麼辦?佛告訴你這個方便法,你執持名號就行了。那要念多少好?愈多愈好,最好是一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果然你能夠這麼做,就是《阿彌陀經》裡頭講到的,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你就能得一心不亂。這個一心不亂,上品的叫理一心,你就成為法身大士了;中品的一心不亂是事一心,你已經脫離三界,證阿羅漢果了;下品的一心不亂叫功夫成片,你也有把握決定能往生。

問:下面第五個小問。念佛是通過波動感應佛菩薩,那迴向又是通過什麼方式把利益給某某人或西方極樂世界?答:統統都是用波動感應,道理是一樣的。只要你能夠真誠去迴向,真正你有功德(功德是什麼?你得清凈心),這樣你才能夠把這些功德迴向給眾生,他才能得到你的利益。迴向西方極樂世界是自利,就是迴向自己臨命終時能夠往生凈土。迴向偈里也講「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莊嚴佛凈土是什麼?是我們心中的凈土,凈土也是唯心所現。什麼心?清凈心。所以你念佛得清凈心了,就是莊嚴佛凈土,莊嚴你自心中的凈土,不是外面的凈土,外面沒有凈土,心外無法。

問:下面第六個小問。聽說鬼道眾生很慘,我想布施衣物(就是食物和布料)給他們,請問怎樣操作?布施時念什麼咒語?答:這種做法最好能夠按照儀軌來做,可以去查找這方面的資料,一般在佛經的戒經裡面有這些教導。如果我們對這些儀軌不是很熟悉,能不能做到?也可以,關鍵是你用真誠心、清凈心、慈悲心去觀想。譬如你供養食物,你觀想「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共」,當你念這個偈子的時候入這個觀想,你就真正能夠用你的心力把這個食物,一般七粒米,七粒飯,能夠化現無量無邊的食物,供養鬼神。所以關鍵還是你有這個心。

問:下面第七小問。鬼神能看得見人嗎?答:他們都能看得見。為什麼?鬼神有報得的五通,所謂天眼、天耳、他心、神足和宿命。鬼神裡面有福報不同,福報愈大的,他這種神通能力愈強。雖然他有這些神通能力,可是他的智慧不如人。為什麼他智慧不如人?因為他煩惱比人道多。鬼道是什麼因感應的?主要是貪,貪是最根本的煩惱,他比較重。煩惱重必定是智慧少,煩惱輕必定是智慧高。智慧是什麼?能夠認識宇宙人生真相的這個智慧,所以在人道裡面修行比較容易,因為他容易契入,有這個智慧。

問:下面第十四個問題。學生每晚依次循環播放凈空老法師主講的《地藏經》、《中峰三時繫念》、《十善業道經》、《無量壽經》,盤是壓縮盤,時間較長。由於家人未學佛,所謂播放時間較晚,早上未播完就需關閉,加之不知聽經眾生來去的時間,無法準確設置記憶播放,可能會造成他們沒有聽完整。請問這樣做,學生是否會背因果?答:可以這樣做,在播經之前先禱告祈請,祈請這些眾生來聽經,在祈請之後可以跟他們說明,說我們有這個難處,可能第二天早上要關閉機器的時候,你們有一段可能沒聽完,請你們多多包涵。然後你播放,沒有問題。他們知道你是不得已,並不是故意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相信他們也不會對你有任何的埋怨,那你也不會背這因果,你話說到了。現在時間到了,我們的「修行與生活座談會」今天就到此地告一段落。有講得不妥之處,請諸位大德菩薩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開悟之修行篇:對精神世界充滿探索欲
如何看待漏盡閣這種修行網站?
開悟/覺醒,後我該怎麼做?
突如其來的極大的幸福感,是怎麼回事?(不間斷持續了N個月)
做戲修德演戲修行,原來真誠才是我們最應該有的 「匠心」

TAG:生活 | 修行 | 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