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華人屈辱史一朝洗清 國會排華法案道歉案背後

百年華人屈辱史一朝洗清 國會排華法案道歉案背後

        2012年6月18號是一個歷史性的日子。美國國會眾議院全票通過《排華法案》道歉案H. Res.683,加上去年10月參議院已全票通過,就此美國正式以立法形式向曾經排斥歧視華人的做法道歉。幾代華人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在《排華法案》於今年五月初步入130周年之後,得到了美國國會這份遲來的歉意,它為美國華人移民史掀開了新篇章。

然而在這一紙道歉案的背後,誰能想像在百年美國華人移民史上曾有過怎樣屈辱、黑暗的一頁。1849年由於加州淘金熱,大批華人移民登陸美西。當時美國政府對華人移民沒有設限,到1852 年已有2.5萬多華人湧入美國西海岸。隨後,太平天國運動興起。為逃避戰亂,受鐵路公司招募,10萬華工進入美國修築了美國的西部鐵路,並且為加州帶來了農業灌溉系統。由於華人能吃苦,工資要求低,而且又十分順從,因此白人視其為競爭對手,對其又恨又怕。當時還留著大辮子的華人移民無論從外表語言到生活習俗都與白人社會格格不入,完全無法被同化,再加上當時美國廢除黑奴不久,美國上下種族主義思想嚴重泛濫,因此儘管華人移民日夜在美勞作,也難逃被排斥和歧視的命運。

19世紀70年代之後,美國西部開始發生大規模的排華浪潮。1871年10月24號,洛杉磯數百名白人暴民在洛杉磯尼格羅巷—帶殺死19名華人,6年後,同一地區的華人住宅全被縱火燒毀;在反華團體煽動下,1876年和1877年兩次發生白人種族主義武裝攻打舊金山唐人街的動亂。1882年5月6號,號稱支持「民主、自由」的美國國會,通過了歷史上唯一一部以法律形式、以政府的名義,「合法」排斥、 迫害華人的法案--《排華法案》,規定10年內禁止華人新移民來美,妻兒團聚,更不允許華人在這裡形成新的家庭等等。

從此,中國赴美移民的大門幾乎徹底被關閉,這給在美的華人帶來了深遠的災難性後果。因為早期的華人移民差不多都是男性,所以對絕大多數在美的華人來說,過正常的社會或家庭生活的一切希望就全部落空了。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在美華人就只能這樣在夾縫中求生存。二戰時,排華法案成為中美兩國結成反法西斯同盟的障礙,1943年12月17日,時任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簽署法令,通過了《麥諾森法案》(Magnuson Act),或稱排華法案廢除案,並將《排華法案》稱作為「一項歷史性錯誤」。麥諾森法案允許已經在美居住的華人成為已歸化公民,並且不會受到驅逐出境的威脅,並允許每年105名華人的入境移民限額。1945年,美國又通過新法案允許參加過二戰的士兵回中國結婚,並把他們的配偶帶到美國。

到1960年,華人從事專業工作和經商的人數,已經超過了從事體力勞動的人數。1959年,美籍華人的平均收入超過了其他美國人。50年代以後,以非裔為先鋒,包括華人在內的美國少數民族反種族歧視、爭取平等權利的民權運動高漲,席捲全美,而在全球範圍內,二戰後的反殖民運動也已經如火如荼的展開,無法體現自由平等核心價值的麥諾森法案已不能適應形勢,因此,1965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移民和國籍法修正案》,在世界各國間實行同等的移民限額,華人每年可向美移民2萬人。同時,這一時期,初見端倪的全球化生產帶來的越發頻繁的人口遷移也促使美國政府向世界各地移民敞開大門。

祖籍中國廣東的趙美心,2009年代表民主黨在加利福尼亞州第32選區當選美國聯邦眾議員,成為歷史上第一位華裔女性國會議員。一經當選,就將推動國會為排華法案道歉放上首要議程。在2011年的亞太傳統月,趙美心起草了要求美國政府就1882年的《排華法案》表示道歉的提案。

針對這次的排華法案道歉案,美國就歧視華裔問題進行正面回應的態度值得肯定。華人日益壯大的政治力量對這一道歉案的通過也功不可沒。華人社區紛紛認為,這意味著華人在美國社會地位的極大提升,與百年來華人不可磨滅的貢獻密不可分。然而,「regret」一詞意為「遺憾」,在程度上與「apology」相去甚遠。美國僅僅表示「歉意」,與其正式道歉,中間或許還隔著很長的路。這一法案也並不能成為這些華裔移民後代向美國政府追索經濟賠償和其他補償的依據。由於長期受到歧視,華人對美國政治的參與度並不高,華人也並未形成通過政治選舉維護自身權利的意識。因此目前在美國,仍然存在著對於華人歧視的現象。

從排斥到融入,從廢除法案到國會道歉,這130年來,在美華人移民憑著自身的勤奮,聰慧,勇敢贏得了華人地位的顯著改變,但是對於華人在美參政、維權的發展之路來說,這僅僅是一個開端。華人在美國的歷史,是一部不通過暴力革命,憑藉現行制度和自身努力,一步步改變命運,融入主流的歷史。 此時,回顧排華法案,以及國會道歉,對於華裔社會,以及美國社會的定位,有著深遠的意義。(美國中文網 張立 劉元辰 謝宜)


推薦閱讀:

攻略 ||出國旅行買high了,回國會被「稅」嗎?

TAG:道歉 | 華人 | 排華 | 法案 | 背後 | 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