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衊中國水壩造成湄公河乾旱是反壩組織的陰謀

污衊中國水壩造成湄公河乾旱是反壩組織的陰謀

2010-04-19 來源: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 【大 中 小】

 

  

 編者按:去年秋天以來,我國西南省份和東南亞地區遭受大了特大的乾旱襲擊。眾多河流、水庫乾涸造成了人畜飲水困難。然而,長期以來不斷依靠反對建水壩而獲取經費的泰國反水壩組織,卻巧妙的利用這個時機,製造了一場「下游國家反對中國建水壩」的鬧劇。這些人反對發展中國家建設水壩的手段幾乎與我國國內的那些NGO如出一轍,無非就是造謠和煽情。不過,由於這次反壩組織採取的是國際行動,所以,還真是矇騙了不少國內外的公眾。很多中國人還以為真是下游國家的人民對我們國家的水壩建設提出了反對意見。

    事實上,恰恰相反無論是代表各國政府態度的湄公河委員會,還是下游國家的水利專家,都一再強調中國建水壩是對湄公河水量的有利調節。在前不久(2009年5月)發布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委託亞洲理工研究院的《東南亞淡水危機評估》關於湄公河水資源問題的研究報告中,曾明確的指出:根據湄公河管理委員會專家提供的數據測算,中國瀾滄江的水壩建成之後,將對湄公河的水量發生有利的變化。它能夠減少目前洪水季節進入湄公河洪水量的17%,而在旱季可以增加當前進入湄公河流量的40%。2010年3月5日湄公河委會員會發布的《湄公河幹流低水位狀況初步報告》也再次明確的指出:大旱是由氣候變化及降水銳減所引起,而非上游建壩攔水所至。為進一步說明有關情況,本文特地轉載兩篇相關的新聞報道,供大家分析參考。      文章一:湄公河委員會駁外媒指責:大旱與中國水壩無關 

        http://www.enorth.com.cn  

  最近,中國西南旱災牽動了億萬國人的心,而此時的湄公河流域也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旱情。由於湄公河處於中國瀾滄江的下游,於是該流域一些國家的民眾、媒體和學者,有意或無意把矛頭指向中國,聲稱中國在上游已建或在建的11座水壩斷流截水,才造成他們河水乾涸。有些組織還計劃向中國駐泰國使館遞交請願信,要中國負責。但中國專家和該流域國家的官方機構都表示,湄公河幹流水位下降是泰國北部和寮國乾旱所致,跟中國建水壩毫無關係。

 

  湄公河水位降至最低 

  據路透社報道,湄公河下游4國泰國、寮國、柬埔寨和越南最近一個時期出現嚴重旱情,導致湄公河水位下降到近20年來的最低水平,部分地區的水位僅33厘米。分析指出,受乾旱影響,泰國的大米生產預計將受到嚴重衝擊,而且湄公河的低水位還將嚴重影響旅遊、航運和漁業等領域。外電引述湄公河委員會的一份報告披露,此次湄公河大旱最主要的原因是2009年潮濕季節提前結束以及雨季降雨量太小,跟中國在上游建水壩沒有關係。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政務參贊陳德海日前也出面澄清說,湄公河流域乾旱並非主要由中方人為活動所致,而是去年年底以來,整個流域遭遇大旱,中國西南地區河流水位也處於50年來最低,同樣也是旱災受害者。

  針對目前的情況,湄公河委員會4個成員國泰國、寮國、柬埔寨和越南的領導人,定於下月初在泰國開會商討對策。中國方面已答應派代表與會,並將提供雲南景洪和漫灣兩座電站在這次旱災中的相關水文資料。

  湄公河委員會秘書處首席執行官傑里-伯德3月25日發表聲明說:「根據目前的水量記錄,沒有證據表明上游的這些水壩導致了河流水量減少。事實上,如果沒有這些水壩,湄公河很可能在今年1月就會出現缺水問題。」他補充說,下月初召開的會議將有助於釐清模糊資訊,使流域國家建立互信。

 

  少數媒體無端指責中國 

  實際上,將中國扯進這次湄公河旱災的報道早已見諸報端。泰國的一些環境組織3月初就聲稱,中國在瀾滄江流域建造的一系列大壩加劇了目前的乾旱危機。而泰國《曼谷郵報》上個月發表的題為「中國大壩扼殺湄公河」的社論,更是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泰國民眾,加深了他們對中國的不滿。

  除此之外,美聯社去年5月發自曼谷的一則報道也對中國建水壩進行了無端指責。報道片面引述聯合國環境署的一份報告稱,中國「大肆修建水壩」對湄公河流域的未來構成了嚴重威脅,使「河水流量發生變化,水質惡化,生物多樣性降低」。對此,中國專家當時就批駁指出,中國境內的瀾滄江全部水量僅占湄公河的13.5%,因此,美聯社報道中所謂「中國修建水壩對湄公河流域構成嚴重威脅」的說法,顯然是一種違反邏輯的表述。

  有專家分析說,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湄公河與全世界的很多河流一樣,都面臨水資源短缺的威脅。造成這種威脅的原因當中,雖然也包括不適當的水壩建設,但更需要強調的是,科學、合理的水壩建設,才是徹底解決湄公河水資源矛盾的關鍵。上世紀早期,美國西部的胡佛水壩就徹底解決了當地水資源分布不均的矛盾。

 

  中國邀各國參觀水壩 

  針對泰國少數媒體把湄公河下游水位下降歸咎於中國境內上游水壩這一說法,中國駐泰國大使館本月中旬在新聞發布會上強調,中國在湄公河上游(瀾滄江)的水電開發充分照顧到了下游國家的關切。政務參贊陳德海指出:「目前瀾滄江梯級電站已建成漫灣、大潮山和景洪3個水庫,面積很小,蒸發水量可忽略不計。而且中國在瀾滄江流域無跨流域調水計劃,沿江工農業用水量很少。

  為了解除湄公河流域國家對中國水壩的疑慮和誤解,中國已邀請湄公河次區域國家參觀景洪大壩。泰國媒體援引泰國水利局負責人格森桑·欽納瓦索的話說,「這是湄公河下游區域國家和中國對河流實行更為有效的雙邊合作管理而邁出的重要一步。」

 

  新聞背景:湄公河流域每年都會旱 

  瀾滄江發源於中國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出中國國境後被稱為湄公河,流經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在越南胡志明市注入南海,全長約4880公里,瀾滄江段約佔整個幹流全長的44%。

  湄公河流域位於亞洲熱帶季風區的中心,每年5月至10月受來自海上的西南季風影響,潮濕多雨,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受來自大陸的東北季風影響,乾燥少雨,為旱季。

  由於降雨季節分布不均勻,流域各地每年都要經歷一次強度和歷時不同的乾旱。專家研究指出,今年湄公河流域的乾旱主要與2009年潮濕季節提前結束以及雨季降雨量太小有關。

 

  名詞解釋:湄公河委員會 

  湄公河委員會(mekong river commission,簡稱mrc)

  新湄公河委員會(mrc)是在1957年成立的湄公河下游調查協調委員會(老湄公河委員會)的基礎上產生的。1995年4月,湄公河下游泰國、寮國、柬埔寨和越南四國在泰國清萊簽署了《湄公河流域可持續發展合作協定》,承認「湄公河流域和相關的自然資源及環境,是沿岸所有國家爭取經濟和社會富足以及提高本國人民生活水平的具有巨大價值的自然資產。」四個國家決定在湄公河流域開發和管理的一切領域,包括河流資源、河上航運、洪水控制、漁業、農業、發電及環境保護等所有可能產生跨越國界影響的領域進行合作。

  依照協定建立的新湄公河委員會(mekong rivercommission),取代了原來的湄公河臨委會。新湄公河委員會的職責範圍遠超出了湄公河臨委會,並不限於調查和協調湄公河下游水資源的綜合開發,而是根據可持續發展思想,強調對整個湄公河的水和相關資源以及全流域的綜合開發制定計劃並實施管理。新湄公河委員會由三個常設機構組成:即理事會、聯合委員會和秘書處。理事會由每個成員國派一名級別不低於司長級官員組成,每年至少舉行兩次會議:秘書處負責為聯合委員會和理事會提供技術和行政服務,其工作在首席執行官(CEO)的領導下進行,而首席執行官的任免則由理事會決定。湄公河委員會各成員國還成立了本國負該國的湄公河開發和協調任務。新湄公河委員會自成立之日起,就邀請上游的兩個國家中國和緬甸加入該組織,並於1996年開始與兩國定期舉行對話會,迄今已舉行過6次對話會。


推薦閱讀:

多爾袞墜馬身亡背後隱藏的巨大陰謀
馬戛爾尼訪華背後的陰謀
晚清最有權勢的滿族大佬,關鍵時刻三立奇功,被稱為卧在慈禧懷中的陰謀家
國際油價暴跌內幕揭開,石油戰陰謀論成真!
皇帝的陰謀——科舉

TAG:中國 | 乾旱 | 陰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