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穿過千年的塵埃之五:屈原下篇



感謝心如草博首頁加精推薦

不出所料,不久之後,楚使來到秦國,找張儀討要承諾過的六百里商於之地,結果這廝不是裝病閉門謝客,就是乾脆翻臉來個死不認賬,誰說是六百里地呀,我明明說的是六里地呀,你們懷王那笨蛋聽錯了吧。哈。

話說,這一次被權謀奸客張儀好一頓戲耍,楚懷王終於惱羞成怒,一怒之下,發兵單方面向秦國宣戰,奈何,由於齊國軍隊的冷眼作壁上觀,幾次戰役下來,損兵又折將,從前商於失地尚未收復,同時反而又失去了漢中一大片土地。這個時候,由於,四顧無援,同時又被秦帝國狂轟,於疲憊不堪之期,一些小的候國,比如韓、魏便趁機襲擊楚國的南部,這下好了,戰火終於從聯盟內部打了起來。對於楚國來講,真可謂前後無援四面楚歌。

可憐的懷王正急得六神無主的時候,又不得不想起了那位睿智多謀的夫子屈原了,屈原這一年早已經被齊王釋放回國。考慮到江山社稷的安全,楚懷王雖然不好意思,但還是腆著臉來,央告屈原再往齊國說和聯盟,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核,齊國再次既往不咎,同意聯盟抗秦。

就在屈原再度出使齊國的那段時間,我們那位長袖善舞的張先生顯然對楚齊新的政治動向一清二楚,他老人家也沒閑著,此人一向雄韜偉略詭計多端,正所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趁著楚國上下一心義憤填膺的當兒,他竟然再度從容入郢。不過此次前來,真可謂有備而來,不僅帶來了出其不意的膽略,同是還帶來了大量的金銀財寶。

這一次的張儀顯然比先前一次的人脈更加成熟,首先他打通了朝庭里的主張投秦派的靳尚,通過靳尚,竟聯絡到楚懷王的後宮,那位著名的用計削人鼻子的夫人鄭袖,經過鄭袖一襲枕邊風,果然又不出張儀預先所料,我們那位膽小如鼠目光短淺的楚懷王同學再一次被張儀小兒釣上了鉤。這一次,張儀再沒有玩味口頭文字放空炮,而是實實在在的說服秦惠王退了一半的漢中。所謂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用在楚懷王身上真可謂所向披靡,懷王中計,果然放走張儀,以此討好秦王。

屈原回到官邸,唯有對月長嘆,淚如雨下。

這樣一來楚國又一次對諸候及齊國形成了事實背叛,公元前305年,楚懷王二十四年,楚再背齊合秦,去秦迎親;第二年,懷王還與秦王會於黃棘,這就是歷史上的黃棘之盟。儘管當時屈原竭力反對,然而楚王一意孤行,結果不但無效,屈原反而遭到了楚懷王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流放,屈原被流放到了漢北地區(今安康一帶及漢水上游地區)。

屈原第一次流放漢北地區為漢水的上游。醞釀多年的銳意變革終究在一群宵小大臣們的中傷之下化為泡影,聯齊抗秦的軍事聯盟又被那位易反易覆的君王給整得哭笑不得。。。

屈原被貶,逐出繁華郢都,降為掌管宗社之事的三閭大夫。那麼究竟何為三閭呢?老實說以前還真不知道,據說當時的楚國貴族有三大王姓氏,昭、屈、景,查了許多資料,個人估摸著此三閭大夫應該說來大概是一種掌管教育宗族貴胄子弟的官級。詩人《離騷》中也曾經有過清晰描述:

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

冀枝葉之峻茂兮,願竢時乎吾將刈。

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

這裡的種蘭與樹蕙大概意指培養後輩,這兩段落的詩意大概是說,詩人為了培育後輩人才曾經嘔心瀝血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原指望他們能夠長得枝幹參天綠葉成蔭,又誰知道結果卻是「蘭芷變而不芳,荃蕙化而為茅」,所有辛苦盼望的香草一樣的人才,結果大多變了質。

從二十歲以侍從的身份來到懷王當時還是太子的身邊,這一晃,十幾年過去了,屈原當左徒近十年,一直呆在權力中心,輔佐君王,造福於蒼生社稷,眼看大功告成,卻被小人們轟出了郢都。從此,遠離高堂金殿,淪落江湖悠遠,雖香草鮮花相伴,楚歌楚語鄉音慰藉,奈何留在辭人心中的鬱結與憂憤可想而知該有多深廣,牢騷之甚,有如連日暴雨傾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長達三百七十多句的《離騷》終於在楚地蒼茫荒野耀然問世。

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縱觀整部長篇巨制的楚辭《離騷》,詩人通過把賦、比、興巧妙糅合一體,大量運用「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把他對蒼生社稷包括楚王那一樣腔孤忠耿直之心,以及對朝庭里那批奸黨小人的深惡痛絕躍然筆端,慷慨激昂。

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紂之昌披兮,夫唯捷徑以窘步。

惟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

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想一想聖君堯舜是多麼的正直光明,因此他們能夠遵循正道找到美好的治國途徑。而夏桀和商紂是多麼放縱敗德的兩個昏君,他們只想走捷徑結果致使自己終於走向了滅亡的困境。那些結黨營私者是那樣的貪圖享樂苟且安逸,也正是因為他們,國家的前途已經一步步愈加危險困頓!我難道只是在擔心我自己的旦夕禍福嗎?不,我擔心的是我們楚國的江山社稷眼看就要被毀滅傾覆呀。。。

《史記?屈原列傳》記載:離騷者,猶離憂也。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所謂離騷,原是指離愁別緒。可是這篇出自三閭大夫筆下的《離騷》,滿篇卻是無盡的憂忡以及炙烈焦灼的牢騷。想一想,能不憂怨與牢騷嗎?一向處心端直,行為剛正,克盡職守,忠厚虔誠,結果得到的是什麼,是讒邪小人的挑撥離間,是君臣失義的貶謫,是流落荒野的窮困潦倒。。。

詩人能沒有憂怨嗎,能不憤懣嗎?

公元前303年,楚懷王二十六年,齊、韓、魏三國打著聲討楚國違背縱約的藉口,齊齊聯合向楚興兵。楚國再度孤立無援,厚著臉皮向他的親家秦國求救,並且為顯誠意還把太子主動送往秦國作質。這一年屈原仍在漢北流放。偏偏這一年,這個作質子的太子在秦國殺了一位秦國的大夫私自逃離,楚懷王二十八年,亦即是前301年,秦帝國反而以此作為借口,聯合齊、韓、魏攻楚,殺向楚國,並佔領了重丘。直到這個時候,昏庸的楚王這才醒悟齊楚聯盟的重要,急忙讓太子再次乖乖的前往齊國,去給齊國表忠心當人質,以換得齊楚聯盟反攻大秦。

到了公元前299年,秦再次對楚興兵,直取楚地八城,結結實實重創了楚王的信心。就在這一年,秦昭王再次「笑容可掬」的向楚王發出了「邀請」,期待與懷王在武關(今陝西商縣東)相會。由於連連敗仗失城丟地,楚國上下對這個秦帝國新君無不談虎色變戰戰兢兢。那一個時期,秦國一度已經三換君王,前311年,秦第一位王惠王逝,太子盪即位,盪就是那個舉鼎被砸落下來,結果坐下了病,不久不治逝世的秦武王。這個秦武王有一個很雷人的名字,贏盪。呵呵,贏盪逝,武王同父異母的弟弟昭襄王繼位。

這一年屈原已經53歲,此時屈原已從漢北的流放地被再次召回,面對秦昭王的歹毒詭計,屈原直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無行。」夫子再次力勸懷王不要赴會,然而,受懷王另一幼子子蘭等人的蠱惑,他們都害怕得罪了這個秦昭王,訟恿懷王前往,這一段《史記》是這樣記載的:「楚懷王見秦王書,患之。欲往,恐見欺,無往,恐秦怒。」

結果懷王一入關,就被秦軍扣留,劫往咸陽,要脅他割讓巫郡和黔中郡。倒是到了這最後的關頭,這位一向軟弱無能的君王反而橫豎鐵了心,守住了一顆愛國之心,寧死不肯投降,拒不割讓巫郡、黔中,到死都不願出賣國家利益換取短暫和平。公元前296年,由於勞累與擔驚,加之也可能水土不服,這位一輩子缺失君王霸氣的楚國大君終於在五十歲左右年紀,逝世於陝西咸陽。他的遺體被送回楚國安葬的這一年,楚地百姓為感念懷王臨死不屈的最後晚節,一個個哭得死去活來,簡直就象死了自己的親生父親一樣悲傷。

而他的那位老哥兒,曾經亦師亦友的老夫子屈原先生,更是一度痛哭得幾乎不成人形。這位和他有著亦君亦臣亦徒亦友關係的君王,所謂數十年恩恩怨怨,他實在有太多太多欲說還休的話,想要對那個客死異鄉的亡靈訴說。

公元前287年,亦即是頃襄王十二年秋天,夫子在一首詩中,這樣寫道「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將楚懷王客死異國的罪責矛頭直指當朝令尹子蘭以及後宮夫人鄭袖,於是這位六十多歲的耿直老人再度不得見容於朝庭,於老弱之年第三次打點行李離開郢都,這一次他被流放於更遠的湖湘洞庭。

這一次流放再一次成了江山社稷之苦,成全了文章讀者之福。據史考,屈子於洞庭湖謫居長達十年。十年間,屈原遍游洞庭,縱情山水,寫下了著名的辭中「奇」文《天問》。有前人反覆論證,說這首《天問》幾乎是屈原一生思想學說的精粹集成,整首詩,全篇372句,共有1500多字,這是一首以四字句為基本格式的長詩,對天地萬象之理,神奇鬼怪之說,賢凶善惡之報,存亡興廢之端,提出了一連串連珠炮似的質問,詩人似乎要尋找一個因果,尋求一個解答。

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誰能極之?

馮翼惟像,何以識之?

明明暗暗,惟時何為?

陰陽三合,何本何化?

。。。

便是這幾年間,楚國政治大變,楚頃襄王二十二年(前278年),秦軍大將,著名的戰國四將之一白起,亦即是那位成就長平之戰的虎狼將軍白起,率領秦帝國一眾精稅部隊攻入郢都,又殺又燒,掀翻了楚懷王及歷代楚王的墳墓。楚國所有的豪華宮殿,包括冠絕天下、耗時二百年才建成的章台宮,皆成焦土。

這一年,正被流放謫居洞庭的屈原夫子在得知郢都被毀的消息之後,禁不住悲聲長泣,長歌當哭,寫下了一生之中最後的一首絕唱《哀郢》,哀怒國君的不爭氣,百姓的流離失所。

皇天之不純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

去故鄉而就遠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國門而軫懷兮,甲之朝吾以行。

皇天呀,你反覆無常,為何震怒於我百姓動亂遭殃?令我人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寫完這首詩,詩人終於也就力竭心碎了。地點他選擇在了被流放地,湖南洞庭的汨羅江,生命到了此時此刻,終於隨著故國快要覆滅的噩耗而變得依稀搖曳,死神踏浪而來,生無所戀。這一年五月初五,這位行將就木七十多歲白髮蒼蒼的老人,他終於在一聲聲掩面長涕的嘆息聲中,走完了他坎坷憂忡的一生,這一天,也許風和日麗,也許是在黃昏,他迎著風,踩碎晚霞,抱著一塊巨大的石頭,將他那殘弱瘦削的軀體投入了洞庭湖面點點金光的萬頃碧波。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從此之後,他化作了一縷魂,一縷瀰漫過中國幾千年浩瀚歷史長卷的香草精魂,始終如一的光耀著華夏千秋萬代的愛國主義熱情,每一年的五月端午節的這天,他的滔滔長江水般的後世追隨者們,他們舞起了大鼓,划起了龍舟,拋撒五穀雜糧所包裹成的粽子,在中華這片土地之上,為了祭奠他的美政與忠貞,大地飛歌,互相競逐,生生不息。

1953年,屈原被聯合國定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推薦閱讀:

女人系列:羋月的嫂子和屈原有緋聞?
怎樣看待屈原?
最早的用來紀念屈原的那批 「正統粽子」 是甜的還是鹹的?
文天祥和屈原哪個偉大?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那重陽節是什麼節日?

TAG:屈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