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 漢武帝的三張面孔(二十九)臨終託孤

漢武帝的三張面孔(二十九)臨終託孤

  可是出乎意料的是,當時有資格繼承皇位的有三位皇子,漢武帝偏偏選擇了年齡最小的劉弗陵,而且漢武帝還在臨終前做了兩件事,殺了劉弗陵的生母趙婕妤,為劉弗陵挑選了四位顧命大臣;對於漢武帝立子殺母這件事,司馬遷沒有記載,班固說趙婕妤死於抑鬱和漢武帝無關;司馬光卻說是漢武帝一手導演了這一幕;那麼漢武帝究竟為什麼一定要讓一個不滿十歲的孩子作為大漢王朝的掌舵人呢?我們今天又該如何來看待漢武帝的選擇呢?

      大漢帝國在漢武帝的領導下走過了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在經歷了一場巫蠱之禍之後不久,漢武帝他自己的生命也漸漸地走到了盡頭。這個時候他原來的那個太子劉據在巫蠱之禍當中已經喪生了,他最寵愛的李夫人為他生的這個兒子,也就是昌邑王劉髑也死了。一個非常現實的間題擺在漢武帝面前,由誰來接他的班,誰繼續領導這麼一個龐大的帝國往前走?這麼大的一個國家,在當時的世界上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不好領導,所以誰能夠勝任,誰有能力來接這個班,漢武帝他必須謹慎考慮,然後做出決定。按照中國傳統的原則,先得在剩下的兒子中挑選。漢武帝有六個兒子,其中老大與老五,劉據與劉髑在巫蠱之禍前後死了,老二早幾年生病死了,這時還有三個兒子。三是劉旦,四是劉胥,五是劉弗陵。三四的母親是李姬。劉弗陵的母親是趙婕妤。最後挑了老六劉弗陵為太子,接班。不合傳統的立嗣原則,國有長君,社稷之福。年齡長的人,一般情況下閱歷豐富,思想成熟,舉止沉穩。不容易被人騙。決策過程中考慮得較周到。這幾個兒子中,劉弗陵才七八歲,另兩個三十多了,漢武帝應該考慮的是老三,漢武帝偏偏選擇了劉弗陵。歷史上,出現過幾百個皇帝,但是,不是每個皇帝稱為政治家,漢武帝經歷了風風雨雨,非常老辣了,有許多事情看起來不合常理,仔細分析都有道理。

       這三個兒子中,劉旦「學間不錯,野心不小」,博學經書雜說,有口才有謀略善於交際,具備繼承皇位的能力,也很想成為接班人。這說明他具備繼承皇位的意願,年齡也合適。漢武帝卻不考慮他。「急躁冒進,缺乏耐心」,巫蠱之禍時不在長安,作為諸侯王,生活在自己的封地上。劉旦一算,太子位置空了,該自己了。想當然地認為太子非他莫屬,寫信給漢武帝要求回到長安。漢武帝一接到就明白了。有主見的都不希望別人教他。劉旦不寫信,可能會考慮,現在積極地寫信,要回長安,漢武帝討厭這種做法。漢武帝把送信的人投入監獄中。削了劉旦的一些封地。劉旦不僅沒做成太子,還失去了一些東西。不是所有事情積極都好。劉胥呢,與劉旦相反,力能扛鼎,長於武。劉胥的武,有點粗魯,「動作無法度」,是莽夫,不合適做皇帝。漢武帝決定讓劉弗陵來接班。劉弗陵早慧,身材高大,漢武帝有所偏愛,覺得像自己。

       為了防止劉弗陵當了皇帝後,為人所挾持,漢武帝殺了他的生母趙婕妤,這是立子殺母。為什麼這樣呢?最重要的理由,是歷史教訓。漢初,劉邦死後,大權在呂后手上,兒子反而沒權力,呂氏家族與大臣間激烈衝突,打仗死人。近點,漢武帝登基時,十六歲,母親王太后,奶奶也還在,各有利益要照顧。漢武帝根本不能按自己意願辦事。巫蠱之案呢,重要原因也是劉據做太子時,衛家勢力強大。後來寵愛李夫人,李家勢力大了,最後導致兵變,京師流血,兩個兒子去世。漢武帝這次也是以史為鑒了。立劉弗陵為太子,得防止其母親與族人來干預政治。漢武帝在立劉弗陵前一年,就著手這事。趙婕妤犯了小錯,漢武帝抓住機會罵她,送監獄。她還回頭來看漢武帝,漢武帝說,「趣行,汝不得活」,明確告訴她不能活下去了。光殺她還不行,誰來保護小太子呢?出現權臣,出現難應付的局面,怎麼辦?得確保位置穩,才能帶領國家前進。現實的是選擇好監護人。老皇帝臨終前,往往選擇輔佐大臣,把後事託付給他們,這是顧命大臣。漢武帝選擇誰呢?一是能力重要,二是更重要的是性格必須穩重,三得有高度的忠誠。這人如果有能力,性格穩重,如果對忠心,更糟糕。忠誠就尤其重要了。王莽就是這樣。

       先是霍光,這人有一個哥哥,霍去病。同父異母弟弟。霍光「出入禁闥二十餘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這說明霍光穩重。還有忠心的間題,才能與性格可以從舉止判斷,而忠心,只能靠感覺了。霍光的忠誠怎麼判斷?至少有一點,霍去病在世時,漢武帝對兄弟二人好。最終漢武帝賭上了他。漢武帝選擇了他當首輔大臣,還任命了另三位。桑弘羊追隨漢武帝多年,還有上官桀與金日碑。桑弘羊十幾歲進宮,算是發小了。出身在商人家,最擅長理財。漢武帝要錢時,桑弘羊是重要的財政助理。一直積極支持漢武帝的經濟政策。金日碑平時以厚實嚴謹見長。這人出身自匈奴貴族,後來打仗時被俘,替漢武帝養馬。漢武帝去時帶了許多美女,其他人路過時,總想偷窺一下,只有金日碑目不斜視。漢武帝發現這人是老實人,後來慢慢委以重任。上官桀,是養馬的負責人。他說,聽說您生病了,根本沒心思養馬。漢武帝一聽,覺得這個人挺忠心的,也逐漸委任。四位顧命大臣,出身各不相同,安排巧妙,相互制約,防止一人獨大,以防對小皇帝不利。

      立子殺母,三部史書,《史記》沒記,另兩部不一樣。《漢書》說趙婕妤是在獄中生病而死,《資治通鑒》說是賜死的。後者更靠譜,更合乎漢武帝的老辣性格。趙怎麼死的?今天無法查證,但是,為了選擇皇位選擇人,漢武帝如此布局,趙婕妤不過是犧牲的一個棋子。《史記》中巫蠱之禍後不再記任何東西。這件事上,反而是司馬光講得最透徹。再來說,顧命大臣的事,讓我們對漢武帝不得不佩服。這充分體現了漢武帝看人看得准,有用人的魄力。這次漢武帝基本保持了漢朝統治的延續。像霍光功不可沒。先皇位繼承人,選擇劉弗陵,歷史證明這人是有分寸的。十幾年皇帝沒出大差錯。在用人上,典型體現在金日碑身上。這是匈奴人,當過俘虜,這時匈奴仍是最大敵人,漢武帝沒因此疑惑,而是大膽任用,事實證明這個決策沒錯,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這些事安排好後,漢武帝基本做好了,前87年,漢武帝就死了。在位五十四年。有古話,蓋棺定論,這段歷史讓我們發現,蓋棺了也定不了論,不同時代會用不同眼光來審視。今天有今天的立場,所以,我是想希望通過這個節目帶給大家新的思路,無論讀誰的作品,要思考他的角度與立場。其他史學家是否有不同思路。


推薦閱讀:

顧頡剛:漢武帝獨尊儒術中國文化衰頹的開始
王立群讀史記之漢武帝8  董生對策
第儒學:漢武帝的工具
揭秘漢武帝二子劉閎的悲慘結局:只是一場陰謀嗎

TAG:漢武帝 | 面孔 | 百家講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