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吳三桂》
吳三桂1613年6月26日-1678年10月02日
吳三桂師從董其昌,自幼好武,精通兵法。吳三桂十七歲時(1630年)其父吳襄帶百餘人偵察後金軍動向時被皇太極的四萬後金軍包圍,吳三桂得知父親陷入重圍後,不顧舅舅祖大壽阻攔,手持斬將刀率二十餘家將沖入後金軍陣中,射殺兩員前來攔截的後金大將,在鼻樑中刀血流不止的情況下又親手斬殺後金正黃旗、正白旗等大將十餘人,帶領明軍順利突圍。此戰之後有了「勇冠三軍、孝聞九邊」的美譽。1631年,孔有德與副將耿仲明在山東登州發動吳橋兵變,自號都元帥,連克臨邑、商河、新城,並打到青州。崇禎帝令周圍各鎮圍剿孔有德均告失敗,不得已從關外調吳襄與吳三桂父子入山東平叛。吳三桂率部橫衝直撞,三戰三捷殺得叛將孔有德、耿仲明全軍覆沒。孔有德、耿仲明僅以身免走海路降清。皇太極對明朝的軍事行動仍因山海關的阻隔,分成為入口之戰(突破長城入華北)和關外之戰。皇太極經過精心準備後發動第二次入口之戰,楊嗣昌與盧象升不和,調走多次擊敗清軍的大將盧象升的天雄軍,致使盧象升在巨鹿戰死,明軍陷入崩潰邊緣,吳三桂率關寧鐵騎突襲清軍大營,斬殺清軍揚威大將軍岳托,使明軍重振士氣。1641年的明清松錦大戰,清軍圍困錦州,崇禎帝令薊遼總督洪承疇率玉田總兵曹變蛟、前屯衛總兵王廷臣、寧遠總兵吳三桂、密雲總兵唐通、宣府總兵楊國柱、山海關總兵馬科、薊州總兵白廣恩、大同總兵王朴八鎮總兵十三萬明軍赴援錦州祖大壽。吳三桂主動提出願擔任明軍先鋒,隨後率關寧鐵騎與清八旗鐵騎野戰,吳三桂身先士卒沖入清軍陣中揮舞斬將刀砍殺清軍,斬清軍首級百餘。明軍士氣大振,連續擊潰正紅、鑲紅、鑲藍三旗清軍,吳三桂率明軍攻陷清軍乳峰山大營,趕來增援的清軍正白旗也被殺得屍橫遍野。多爾袞、多鐸、阿濟格向北狂竄。皇太極聽聞多爾袞敗報後氣得吐血,親率十餘萬清軍包圍明軍,明軍糧道被斷,大同總兵王朴帶兵逃跑,吳三桂率所部兵馬突破清軍層層重圍回駐寧遠。1643年濟爾哈朗統鰲拜、阿巴泰部清軍進攻寧遠。吳三桂率關寧鐵騎主動衝擊清軍先鋒鰲拜部,殺得清軍先鋒鰲拜部人仰馬翻,斬清軍首級千餘。濟爾哈朗率清軍倉惶撤退。1643年末,阿巴泰率清軍繞開山海關攻入山東,吳三桂立即入山東截殺清軍,殲清軍數千。1644年李自成率幾十萬大順軍連克太原、寧武關、大同、真定後兵鋒直逼北京,崇禎帝急調平西伯吳三桂、薊州總兵唐通、山東總兵劉澤清入京勤王。山東總兵劉澤清按兵不動。平西伯吳三桂率關寧軍護送五十萬百姓撤入關內,因此行軍速度緩慢。薊州總兵唐通裝模作樣帶八千人趕往北京卻投降了李自成。1644年3月吳三桂得知李自成攻佔北京,崇禎帝自縊,劉宗敏霸佔陳圓圓的消息後立刻返回山海關備戰。吳三桂返回山海關後,多次給多爾袞寫信,意思是借兵消滅李自成。他自己的想法是借清兵打敗李自成,然後立明太子朱慈烺為帝,光復明朝,割地酬謝多爾袞。多爾袞卻偷偷把清軍埋伏在離山海關不遠的歡喜嶺。山海關一片石,吳三桂令全軍披白袍出戰,親率三萬關寧鐵騎與李自成十餘萬大順軍激戰一天不落下風。次日,十四萬清軍突然襲擊已經疲憊不堪的李自成大順軍,吳三桂立即配合清軍突擊大順軍右翼,李自成大敗,清軍趁勢入關。吳三桂這時意識到自己是被多爾袞耍了,只能暫時屈服。多爾袞入北京後殺崇禎帝所立的明朝太子朱慈烺,吳三桂馬不停蹄一路追殺李自成大順軍,最終手刃霸佔陳圓圓的劉宗敏。陳圓圓事件後痛恨農民軍的吳三桂認為李定國率領的大西軍余部劫持永曆帝,逐與清軍聯手征李定國,迫使之前戰無不勝的愛國名將李定國退入緬甸,之後清軍將領愛星阿趕在吳三桂與永曆帝相見之前殺永曆帝(此後康熙無恥的嫁禍於吳三桂)。自此吳三桂對清廷的仇恨飆升到了沸點,開始在雲南整軍備戰,提拔重用高得捷、方光琛、郭壯圖、胡國柱、夏國相、馬寶、王屏藩等武將謀士。並暗中聯絡四川總兵譚洪,陝西提督王輔臣等實力派舊部。1673年吳三桂號召天下受清廷蹂躪的百姓一同討伐康熙,隨後率領與他出生入死的關寧鐵騎北伐。在與清軍交鋒的六大戰役中消滅清軍二十餘萬,光復大半個中國。清軍貴州總督甘文焝被殺,清軍統帥莫洛戰死,清軍主帥圖海部潰散,清軍大將趙良棟、張勇、王進寶等帶領殘兵逃竄。自以為了不起的康熙聽聞各路清軍敗報後嚇得屁滾尿流,甚至有了逃回盛京的打算。吳三桂在一路進軍勢如破竹的情況下野心膨脹,自立為大周昭武皇帝,登基時兵力達到四十萬,率軍直搗北京途中舊病複發病故。
1618年-1644年,清軍攻打明朝,清將陣亡162名,清軍陣亡兩萬。
1644年-1673年,清軍入關侵華,清將陣亡1245名,清軍陣亡十餘萬。
1673年-1681年,吳三桂揮師北伐與滿清作戰,清將陣亡947名,清軍陣亡二十餘萬。吳三桂伐清的六大戰役:
吳軍雲南起兵後。沒有受任何抵抗。很快控制了雲、貴、川、湖南大部分地區。吳軍在岳陽受到蔡毓榮的抵抗。吳應麟攻破岳陽。蔡毓榮逃到武昌。馬寶軍進攻武昌。蔡毓榮等到了貝勒尚善的兩萬援兵。馬寶攻武昌受阻。退守岳陽。吳三桂命夏國相、高得捷、打通南昌至九江通道。準備由九江渡江北上。
第一戰。吳軍向南昌推進。清軍岳樂、喇布龜縮在九江不敢動彈。吳軍高得捷假裝從南昌撤退。清軍岳樂、喇布爭功迅速向南昌挺進。吳軍埋伏在螺子山。岳樂、喇布中了高得捷的誘敵之計。清軍在螺子山;中了高軍伏擊。大敗損失二萬多人馬,百餘門紅衣大炮被吳軍繳獲。在清軍水師楊捷的幫助下逃過鄱陽湖。
第二戰。清軍岳樂、喇布得到援兵,董衛國和希爾根共計十萬人馬。攻佔南昌。吳軍夏國相退守湖南。吳軍韓大任在九江徵集渡船渡長江。清軍水軍混在渡船中。吳軍渡江。清軍鑿沉渡船。清水師楊捷趁機出動。吳軍多系雲南兵不習水性。全軍覆沒於長江中。吳軍損失三萬人。韓大任自殺身亡。
第三戰。韓大任全軍覆沒後。清軍岳樂、董衛國。繼續進攻湖南夏國相軍。胡國柱重新任用高得捷增援夏國相軍。高得捷用以攻為守,出敵不意,攻其不備之法。在大覺寺大敗岳樂軍。岳樂軍敗後董衛國軍慌忙撤退。夏國相軍乘勝追殺。清軍大敗逃出南昌。損失五萬多人馬。從此龜縮在安慶一帶。五年不敢動彈。吳軍再次佔領南昌、九江。
第四戰。清軍機大臣莫洛在西安組織十五萬兵力。分三路從四川向吳三桂軍發動進攻。這時候吳三桂的副手高得捷病死在九江。吳三桂決定穩紮穩打。於是命令南線吳軍按兵不動。只守不攻。暫緩渡長江。自己趕赴四川,親自指揮與清軍統帥莫洛的決戰。這時清軍瓦爾喀已經進軍到四川保寧。吳三桂命令鄭蛟麟先當住清軍瓦爾喀的進攻。又命這時在固原的吳軍王屏藩、吳之芪南下佔領略陽切斷清軍水路供應線。同時策動漢中的王輔臣切斷清軍旱路供應線。效果很快顯現出來。瓦爾喀軍被迫退守廣元。因缺糧瓦爾喀軍兵變。潰散之兵被王輔臣乘機收編。五萬瓦爾喀軍不戰自潰。接著王輔臣用計大敗莫洛清軍。莫洛退守陽平關。吳三桂命鄭蛟麟,火速趕往陽平關西。切斷莫洛的退路。同時王輔臣挺進陽平關,鄭、王兩軍合圍了莫洛。莫洛軍被全殲在陽平關。清軍機大臣莫洛戰死。吳軍獲大勝。共殲滅清軍十餘萬。
第五戰。吳軍兵分兩路乘勝前進。一路由王輔臣、王屏藩、吳之芪組成。緊追清貝勒察尼軍不放。貝勒察尼逃出西安。王輔臣佔領西安。清廷一片混亂。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地方官紛紛逃到北京。孝庄被氣得差點暈了過去。康熙任命圖海為軍機大臣。調蘭州清軍回守延安。
吳三桂帶右路軍。從漢中出發。先鋒軍王會、洪福、一路無阻擋。很順利地佔領了,鄖陽、均州。但是吳三桂在鄖陽生病。吳軍停止前進。王輔臣因連打勝仗而驕橫起來。圖海新任軍機大臣。他用誘敵深入之戰術。把王輔臣軍誘離西安。同時命張勇軍偷襲西安成功。王輔臣軍後路被切斷。被圖海圍困。最後因缺糧、缺水失去戰鬥力被清軍殲滅。吳軍損失八萬人馬。
第六戰。王輔臣兵敗被俘。王屏藩退守固原。這時吳三桂病剛好。他料定圖海下一個進攻目標必定是固原。於是派譚洪率精銳鐵騎、馬雄圖率鐵甲步兵從漢中增援固原王屏藩軍。按照吳三桂計劃。圖海軍一到固原吳軍分兩路。吳之芪與馬雄圖率步兵分別由左右兩側閃出。直抄圖海軍後路。圖海一看不妙,中吳三桂詭計。於是下令急忙後撤。這時按照吳三桂計劃。譚洪、王屏藩率騎兵。猛追猛殺後退的圖海軍。圖海軍大敗而逃。吳軍從固原一直追殺到長武。十二萬清軍最後剩下不足兩萬。跟隨圖海逃回西安。
吳三桂在稱帝後。來到湖北松滋。準備在這裡集結10萬大軍親征北伐。不幸中風病死在湖北松滋。此時離稱帝僅三個月。
附吳三桂伐清檄文:原鎮寧山海關總兵官,今奉旨總統天下水陸大師興明討虜大將軍吳,檄告天下文武官吏軍民等知悉:本鎮深叨明朝世爵,統鎮山海關。一時李逆倡亂,聚眾百萬,橫行天下,旋寇京師,痛哉毅皇烈後之崩摧,慘矣!東宮定藩乏顛錇,文武瓦解,六宮恣亂,宗廟瞬息丘墟,生靈流離塗炭,臣民側目,莫可誰何。普天之下,竟無仗義興師勤王討賊,傷哉!國遠夫偈可言?
本鎮獨居關外,矢盡兵窮,淚乾有血,心痛無聲,不得已歃血訂盟,許虜藩封,暫借夷兵十萬,身為前驅,斬將入關,李賊逃遁,痛心君父,重仇冤不共戴,誓必親擒賊帥,斬首太廟,以謝先帝之靈。幸而賊遁冰消,渠魁授首,正欲擇立嗣君,更承宗社封藩,割地以謝夷人。不意狡虜遂再逆天背盟,乘我內虛,雄據燕都,竊我先朝神器,變我中國冠裳,方知拒虎進狼之非,莫挽抱薪救火之誤。本鎮刺心嘔血,追悔無及,將欲反戈北逐,掃蕩腥氣,適值周,田二皇帝,密會太監王奉抱先皇三太子,年甫三歲,刺股為記,記名託孤,宗社是賴。姑飲泣忍隱,未敢輕舉,以故避居窮壤,養晦待時,選將練兵,密圖恢復,枕戈聽漏,束馬瞻星,磨礪警惕者,蓋三十年矣!茲彼夷君無道,姦邪高漲,道義之儒,悉處下僚;斗霄之輩,咸居顯職。君昏臣暗,吏酷官貪,水慘山悲,婦號子洋以至彗星流隕,天怨於上,山崩土震,地怨於下,官賣爵,仁怨於朝,苛政橫征,民怨於鄉,關稅重征,商怨於塗,徭役頻興,工怨於肆。
本鎮仰觀俯察,正當伐暴救民,順天應人之日也。爰率文武臣工,共襄義舉,卜取甲寅年正月元旦寅刻,推封三太子,郊天祭地,恭登大寶,建元周啟,檄示布間,告廟興師,剋期進發。移會總統兵馬上將耿(精忠),招討大將軍總統使世子鄭(經),調集水陸官兵三百六十萬員,直搗燕山。長驅潞水,出銅鴕於荊棘,奠玉灼於金湯,義旗一舉,響應萬方,大快臣民之心,共雪天人之憤。振我神武,剪彼囂氛,宏啟中興之略,踴躍風雷,建劃萬全之策,嘯歌雨露,倘能洞悉時宜,望風歸順,則草木不損,雞犬無驚;敢有背順從逆,戀目前之私恩,忘中原之故主,據險扼隘,抗我王師,即督鐵騎,親征蹈巢覆穴,老稚不留,男女皆誅,若有生儒,精習兵法,奪拔瘓谷,不妨獻策軍前,以佐股肱, 自當量材優翟,無靳高爵厚封,起各省官員,果有潔己愛民,清廉素著者,仍單仕 ;所催征糧谷,封儲倉庫,印信冊籍, 解軍前,其有未盡事,宜另頒條約,各宜凜遵告誡,毋致血染刀頭,本鎮幸甚,天下幸甚!吳三桂與袁崇煥戰績對比:
吳三桂一生殲滅清軍二十餘萬。
袁崇煥一生殲滅清軍二百,殺明朝邊將毛文龍,賣糧資敵,解救滿清軍民二十萬。
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所修史料可靠性程度從高到底排列如下:
東周(春秋+戰國)>漢朝>兩晉>宋朝>明朝>南北朝>五代十國>元朝>唐朝>清朝
推薦閱讀:
※吳三桂降闖:以假亂真的欲加之罪
※明朝五大將領降清:尚可喜全家赴死盡忠,吳三桂因袁死而降
※陳圓圓被稱為「紅顏禍水」,其實她才是苦命人!
※吳三桂
※吳三桂為什麼寧願聯手清軍,也不願投降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