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賞析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
↑↑ 關注【文學名句】溫暖情懷的文學,動人心坎的名句 → 記得點贊 ←
你喜歡哪些古詩詞?留言說一說。
《芙蓉樓送辛漸二首·其一》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芙蓉樓,在唐代潤州(今江蘇鎮江)西北角,又名西北樓。辛漸,王昌齡的友人,他路過潤州,準備北上洛陽。當時,王昌齡正謫居江寧,為了送辛漸赴洛城,王昌齡特地從江寧趕到潤州。
詩的第一句,就交待了詩人冒雨夜入潤州送友人的事。這是一個語義模糊的句子,從字面上看,「入吳」的主語可以是連江的寒雨,也可以是抒情主人公。語義的模糊豐富了句子的信息量,使它至少包含了三方面的內容:一、描畫了萬里長江上彌天塞地的一片秋雨;二、交待了詩人冒雨從江寧趕赴潤州的行程;三、渲染了詩人送友時的凄迷心境。
第二句由兩個表面上關係鬆散的小句子組成。一個是敘述句。「平明送客」,「平明」承「夜」,點明送客的時間是第二天的拂曉;一個是描寫句「楚山孤」,描繪了送別的情境。楚嶺連綿,本自不孤,以楚山為孤,從心理學角度說,是移情於物。
客中送客,本來鬱積在胸中的孤獨感,因為友人即將赴洛與洛陽親舊逢迎而大大強化,詩人不說自己的孤獨,卻將這種強烈的情感泛化到大自然中,使目之所接,無非孤拔之物。這個「孤」既是遠離親友的生活上的孤單;也是不被理解的心境的孤獨。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清則無徒;人濁我清,必攖眾忌。孤獨中又隱含著詩人不肯與世同流的傲氣,這種複雜的心情就借兀傲特立的楚山具象化。於是,意識很自然地流向「洛陽親友如相問」的設想和「一片冰心在玉壺」的心跡的剖白。
《唐才子傳》和《河嶽英靈集》載,王昌齡因為「不矜細節」而「謗議沸騰,兩竄遐荒。」和王昌齡同時的詩人常建、李白都有詩為他鳴不平。常建在《鄂渚召王昌齡、張僨》一詩中說:「謫居未為嘆,讒枉何由分!」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更表示了對王昌齡無罪遭貶的深切同情。這些正是王昌齡設想洛陽親友殷勤探問的現實基礎。末句卻避實就虛,以「冰在玉壺」的比喻來自寫胸臆。
鮑照曾用「清如玉壺冰」來比喻高潔的品德;唐朝名相姚崇也以「冰壺之德」來比喻「當官明白者」。王昌齡引用古語,又自出新意,直接以冰來形容心。冰,是晶瑩、透亮的;玉,是堅貞、純潔的。冰心放在玉壺之中,表裡澄瑩,潔白無瑕。詩人對親友的詢問,不說客居之狀,不抒思念、抑鬱之情,偏用暗喻的手法以自己光明磊落、清廉自守之志告慰親友,詩格自高一籌。
你喜歡哪些古詩詞?留言說一說。
↓↓ 記得點贊,喜歡就分享和收藏 ↓↓
推薦閱讀:
※浪淘沙原文、翻譯及賞析
※芙蓉樓送辛漸原文、翻譯及賞析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 古詩賞析
※王臣 納蘭容若《憶江南·恨因誰》賞析
※如何賞析《夏日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