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始祖(一)?黃帝

中華民族始祖(一) 黃帝

鴻蒙之初,一個叫公孫軒轅的人第一次成為部落盟主。

幾千年後,他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祖先。

黃帝之後,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相繼而立,上古的帝王留給我們無數的遐想。

  黃帝定天下

黃帝姓公孫,名叫軒轅,是遠古時代部族少典氏的後代。他剛生下來的時候就有神異之氣,才七十天大就能說話了,年幼的時候就非常聰明、口才出眾,長大以後就誠實機敏,到了二十歲成年的時候,就已經見聞廣博、明辨事理。

那時候,諸侯的領袖炎帝,也就是神農氏已經不能隨心所欲地號令天下,各地的諸侯經常互相進行戰爭,老百姓們卻倒了霉,怨聲載道。但是,神農氏卻沒有能力去征討他們。在這種情況下,軒轅便經常動用武力去征討那些不來朝貢的諸侯,使他們都重新歸服於神農氏。但是,當時生活在東方的蚩尤非常殘暴,勢力也非常大,還沒有人能去征討他。

後來,炎帝大概是想顯示一下領袖的威嚴,便經常找借口去欺負一些弱小諸侯,這使各地的諸侯都非常害怕,為了自保,他們就一個接一個地跑到軒轅那裡請求歸附。於是,軒轅便修治德政,整肅軍隊,順應四時各方的自然氣象,種植五穀糧食,大力發展農業生產。他撫慰天下民眾,丈量四方土地,使他們安居樂業;還訓練了一批以熊、羆、虎等猛獸為名的軍隊,幫助諸侯對抗炎帝。這樣一來,軒轅與炎帝的矛盾就越來越深,一場大戰已經不可避免。最終,軒轅與炎帝在阪泉(在今河北省涿鹿縣東南)的郊野上交戰,經過多次作戰,炎帝部落舉起了白旗,軒轅成了勝利者。

正當軒轅與炎帝激戰正酣的時候,蚩尤部落就想抓住機會做一回得利漁翁,發動了叛亂。於是,在征服炎帝部落之後,軒轅又馬不停蹄地徵集四方諸侯的軍隊,與蚩尤在涿鹿郊野進行了一場大戰,擒獲並殺死了蚩尤。從此,四方諸侯都尊崇軒轅做天子,代替了神農氏的統治地位,他就是後來被中國人稱為「人文初祖」的黃帝。

  黃帝的功績

黃帝經過多次戰鬥,擊敗了所有競爭對手,成為了天子。他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大力發展軍事力量,如果天下有不順從的勢力,他就馬上率領大軍去征討他們。他披荊斬棘、開路行進,沒有過一天舒適日子。他往東到達了大海,登上過丸山(在今山東省臨朐縣),還到過泰山;往西到達了倥侗(在今甘肅省平涼市西),登上了雞頭山;往南到達了長江流域,登上了熊山和湘山(二山均在湖南省境內);往北驅逐了少數民族葷粥(即秦漢時的匈奴)。在功成名就之後,他又與四方諸侯在今天河北省懷來縣的釜山集合,驗合了符契圭瑞,在涿鹿山下的廣闊平地上建立了都城。但他並沒有因此安逸享樂,仍然四處奔波,從來沒有固定的住處。

黃帝當時就已經非常重視對自己的安全保衛工作了。他住的地方總是戒備森嚴,駐守著大量軍隊。他還用雲的名字給官職與軍隊命名。黃帝管轄著眾多部落,為了防止他們叛亂,他設立專門的監察機構——左右大監來監察萬國。他敬畏神靈,到處對鬼神和山川封禪祭祀。據說,自古以來,黃帝時期祭祀規模是最大的。

此後,黃帝又獲得了象徵至尊的寶鼎和神草。他命人用神草來推算天地曆數,預知未來的節氣、日辰。他推舉風后、力牧、常先、大鴻等賢士來治理民眾,創製了表現人們死生的儀制禮則,並細心考究國家安危存亡的道理,此外他還教導民眾依照季節變化來播種百穀草木,馴化各種鳥獸昆蟲。黃帝的德政廣泛傳布,就連上天也不給人們帶來災難。在他當政時,土地豐收、風平浪靜、山出珍寶。他盡心盡責、鞠躬盡瘁地教導民眾,在他引導下,老百姓們知道了江湖、沼澤、山林出產的物品要按照時令收采、禁捕,所有土地一定要有節制地利用。因為黃帝治理土地貢獻巨大,他得到了「土德」這樣的祥瑞稱號;由於對中華文明的誕生具有開創之功,他被後人尊稱為「黃帝」。黃帝時代,是中華民族由野蠻走向文明的開端。黃帝去世以後,被安葬在今陝西省黃陵縣西北地區的橋山。

  敬神的顓頊

顓頊帝高陽氏,是黃帝的孫子,他的父親叫昌意。顓頊帝是一位寧靜淵博,深謀遠慮,疏曠通達並且知曉事理的人。作為黃帝的孫子,他非常注重治理天下,開發荒蕪土地,順應自然,制定禮儀,教化民眾。為了讓天下太平,他敬仰鬼神,經常虔誠地進行祭祀活動。在他的精心統治之下,顓頊大帝的疆域得到了更廣地拓展:北至幽陵(幽州),南到交趾(泛指今五嶺以南及越南北部地區),西達流沙(在今甘肅張掖境),東抵蟠木(傳說長於東海山上)。在他廣袤的統治範圍內,凡是日月光芒所能照射到的地方,都得到了他的恩惠;大至五嶽四瀆、小到丘陵墳衍的神靈,動如鳥獸、靜如草木的物類,都對他百依百順,惟命是從。

  仁慈的帝嚳

帝嚳高辛氏,是黃帝的曾孫。他的父親名叫嶠極,祖父玄囂是黃帝的兒子。帝嚳是顓頊大帝的堂侄。

帝嚳是個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一出生時就能夠說出自己的名字。即位以後,帝嚳對老百姓廣施恩澤,而對自己的事情卻很少顧及。他能夠明辨事物的是非曲直,預知未來的事情,懂得治國愛民的道理。凡事不管大小,他都能夠做到體察入微。帝嚳順從上天義理,知曉民眾急難,仁厚而威嚴,慈愛又篤實,通過自身修善來使天下民眾歸附自己。雖然他擁有大量的土地和財富,但卻從不奢靡浪費,而是謹慎地節制利用。此外,他還觀察日月星辰、修訂曆法,恭敬地侍奉鬼神。帝嚳神態莊重、道德高尚、衣著樸素、平易近人,他在決定事情時總能夠順應天意,他的恩澤就像水流灌溉農田一樣,沒有達不到的地方。因此,凡是日月所能照射到的地方,風雨所能吹淋到的角落,老百姓沒有不服從他的。

  帝堯治民

帝堯,名叫放勛,是帝嚳的兒子,他的母親是一個叫陳鋒氏部落里的女子。他像天一樣有仁愛,像神一樣有智慧,像雲一樣有氣質。人們對他的依附仰望,就像就對日月一樣。作為高貴的天子,他雖然非常富有,但從來不因此驕傲放縱,對待下屬平易近人;在日常生活中,他一貫堅持節儉樸素,平時頭戴黃色帽子,身穿士人祭服,乘坐硃紅色的車,駕乘白色的馬。他通過向百姓宣揚恭順的德行,把管轄範圍內的所有部族都親密地團結在一起,使他們能夠和睦相處。他明確地劃分百官的職務,使他們能夠各盡其責,盡心儘力地為百姓做事,治理天下的成績昭明卓著,萬邦諸侯也因此而團結和諧。

後來,帝堯命令當時的兩位能人羲氏與和氏,觀察天象,遵循天數,推算日月星辰運行規律,制定了曆法,形成了春夏秋冬四時季節。他慎重地將一年裡的時令告訴給百姓,讓他們按時照時令進行耕種,這就把無序的農耕變得有序,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極大推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當時有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位賢人,他們四個人是兩對兄弟。帝堯重用他們,讓他們分別掌管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觀察上天的二十八星宿。其中,讓羲仲掌管東方,居住在陽明之谷的郁夷(在今連雲港市區內),命令他恭敬地迎接朝陽的升起,管理百姓春天耕種。到了春分那一天,晝夜長短相等,黃昏的時候,鳥星出現在天空正南方,人們就用它來正定春分節氣。此時,春事已經開始了,百姓們分散在田野里進行勞作耕種,鳥獸也開始交尾生育。帝堯任命羲叔掌管南方,居住在南交,命令他督導夏季農民勞作。到了夏至日時,白晝最長,火星在黃昏時出現在天空正南方,人們用它來正定仲夏節氣。此時,百姓們精心護理地里的莊稼,鳥獸長出了稀疏的羽毛。他任命和仲掌管西方,居住在昧谷,命令他恭敬地送太陽落山,監督百姓進行秋收。秋分到來的時候,晝夜長短再次相等,虛星在黃昏時出現在天空正南方,人們用它來正定仲秋節氣。此時,民眾喜悅和樂,鳥獸也長出了新的羽毛。帝堯任命和叔掌管北方,居住在幽都,命令他安排好百姓冬天的儲藏工作。冬至時,白晝變得最短,昴星在黃昏時出現在天空正南方,人們用它來正定仲冬節氣。此時,民眾進入室內居住,鳥獸都生出細毛來增強自身溫暖。帝堯命人將一年定為三百六十六日,並且用設置閏月的辦法來調整四時的誤差。為了保證各項工作順利開展,他經常勉勵百官。在他的精心治理下,各種事業都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虞舜身世

虞舜,名叫重華,他的父親名叫瞽叟,他的祖父名叫橋牛,橋牛的父親名叫句望,句望的父親名叫敬康,敬康的父親名叫窮蟬,而窮蟬的父親則是顓頊大帝。所以,虞舜是顓頊大帝的五世孫。但是,從窮蟬一直到虞舜,幾代人都是地位低微的普通百姓。

虞舜的父親瞽叟是個盲人,而舜的生母去世很早,瞽叟就又娶了個妻子並且生下了一個兒子名叫象,象是個狂妄無禮、傲慢驕縱的小人。瞽叟卻偏喜愛象,常常想殺掉舜,而舜卻總能巧妙地躲過災難。倘若舜稍有小的過錯,就會受到家人的重罰。儘管這樣,舜始終恭敬地侍養父親以及後母、弟弟,而且一天比一天謹慎小心,毫不懈怠。

舜出生在冀州(在今河北省冀縣),曾經在歷山(在今山西省永濟縣雷首山)種過田,在雷澤(在今山西省永濟市南的雷水)里捕過魚,在黃河邊上製作過瓦器,在壽丘(在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北)生產過各種家用器具,在負夏(在今山東省兗州市北)做過生意。他的父親瞽叟不講德義,後母也絲毫沒有信義,弟弟象更是十分狂傲,他們個個都看著舜不順眼,絞盡腦汁地想置他於死地。但是,舜的忠孝仁義使得這些小人無機可乘;相反,如果家人需要幫助,舜總能出現在他們身邊,幫助照顧他們。

  聲名遠揚

舜在二十歲時,就因為孝順父母而聲名遠揚了。到他三十歲時,正巧碰上帝堯尋求可以繼承帝業的賢人。舜由於德高望重,受到了四方諸侯的推舉。帝堯為了考察舜內在的德行,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了他;此後,帝堯為了觀察舜的表現,又派自己的九個兒子與他共同相處。當時,舜居住在今天山西永濟縣蒲州鎮南附近的媯水岸邊,由於受到了帝堯的重視,他更加註重自身的修養。帝堯的兩個女兒從不敢用高貴、傲慢的態度來對待舜的父母弟妹,一直遵守著婦人之道;帝堯的九個兒子也都十分忠實、謹敬地侍奉舜。舜非常善於教化民眾,他總是以身作則地教導大家要謙恭和睦、講究誠信,他在歷山種田時,那裡的農民都互相謙讓田畔,從來沒有為此發生過爭執;他在雷澤捕魚時,那裡的漁民都互相敬讓住處,相處得非常融洽;他在黃河岸邊和老百姓製作瓦器時,出產的瓦器做工都非常精良。人們仰慕舜的為人,都希望與他居住在一起。舜的封邑不斷發展繁榮,一年時間內,他所居住的地方就變成了村落;又過了一年,那些地方成為了鄉邑;到第三年,那些地方竟然成了繁華的大都會。

  以德報怨

帝堯十分欣賞舜的為人與功績,於是賞賜給他細葛布衣和琴,替他構築倉庫,還給他一些牛、羊。看到舜逐漸富有起來,瞽叟等人開始感到眼紅嫉妒,便又想殺害他以吞併這筆財富。有一次,瞽叟讓舜去塗抹穀倉,等到舜爬到倉頂後,他便放火焚燒倉庫,想把他給燒死。面對緊急情況,舜臨危不亂,用兩頂斗笠護住身體並將它們當做翅膀,縱身跳下了倉庫,逃離了火海。瞽叟的詭計沒有得逞。後來,瞽叟又讓舜去挖井,這一次舜多長了一個心眼兒,在挖井時特意設了一個秘密通道,可以從旁邊的井口出去。當井已經挖得很深的時候,瞽叟和象便一起往井下填土,打算把舜活埋了,舜便從那個暗道里逃了出去。瞽叟和象都認為舜這一次是必死無疑了,兩人欣喜若狂,趕緊回到家裡,開始分割舜的家室、財物。象分得了舜的兩位妻子和一把琴,而瞽叟則分得了舜的牲口和倉廩。接著,象就搬進了舜的居室,悠閑自得地彈起了舜的那把琴。這時,舜忽然從門外走了進來,安然無恙地站在象的面前。象大吃一驚,臉上流露出不高興的神情,卻仍然虛情假意地說:「哥哥,我以為你不幸去世了,正在傷心難過呢。」舜卻平靜地回答說:「是啊。我們兄弟之間的情義可以說得上是深厚無比了。」

此後,舜不僅沒有怨恨自己的父母和弟弟,反而更加恭敬地侍奉和愛護他們。

  揚善懲惡

過去,另一支華夏人的祖先高陽氏一族有八個有才能的兒子,被稱為「八愷」;黃帝的後裔高辛氏一族也有八個才子,被稱為「八元」。先前的帝王任用這十六人輔政,百姓與社會受益不小。這些人的後代繼承了先人的美德,依然對天下做著巨大的貢獻。帝堯在位時期,沒有舉用這些賢者的後代。等到虞舜代行天子的政事以後,重新舉用八愷的後代,讓他們主持有關土地方面的事務,這些賢才把任務都圓滿完成了。虞舜又重用八元的後代,讓他們到四方宣揚倫理道德,教化萬民。結果,父親們都變得非常仁義,母親們都變得非常慈愛,兄長們都變得非常友善,弟弟們都變得非常恭謹,兒子們也都變得非常孝順,家庭融洽,社會祥和。中原各個部族都太平繁盛,邊遠地區的部族也一心嚮往中原文明。

過去,黃帝部落的一支後裔——帝鴻氏有個不成材的兒子,他性格暴戾,兇殘無比,還總是想掩蓋自己的罪行。因此,當時天下人稱他為「渾沌」。居住在東夷部落的少昊氏也有個兒子,毫無仁義,專干害人的事情,他毀敗信義、憎恨忠直,說話時滿嘴都是惡毒的話,天下人稱他為「窮奇」。顓頊氏也出了一個不成材的兒子,他冥頑不靈、分不清楚話語的好壞,所以,天下人稱他為「檮杌」。這三個人的家族世代如此,危害百姓,百姓對他們感到非常憂慮害怕。帝堯在位時,沒有能夠除去他們。後來,黃帝部落另一支後裔縉雲氏也出了一個敗家子,他貪戀酒食、喜歡財物,所以,天下人稱他為「饕餮」。人們很厭惡饕餮一族,並將他與以上的三家凶族相提並論。虞舜繼位以後,順應民心,將這四個兇惡的家族分別流放到四方邊遠地帶,並且利用他們來抗禦更加兇殘的惡人。從此以後,天下太平,再也沒有兇惡的人了。

  制度完善

虞舜在代行天子政事以後,開始著手制定、完善各方面的制度。首先,他利用被稱作為璇璣與玉衡的天文儀器來準確地測定出日月五星的實際位置及其運行規律;接著,他又祭祀上帝與天地四時,望祭名山大川,遍祭各路神仙。他還收集了上等的圭璧(是用來祭祀的器具,代表至尊的權威),選擇良辰吉日來接受四方諸侯君長的朝見,並且按等級頒發給他們代表身份地位的玉璧。

每年,虞舜都要到東方去巡察,一直到達泰山並在那裡祭天,又分等級地拜祭東方諸侯國境內的名山大川,並藉此機會會見東方各地諸侯國的君長。他還派人調節四時節氣與月份大小,統一音律與度量衡,修正吉、凶、賓、軍、嘉五種禮儀,規定進見時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所執的瑞玉及其他的物品。舜還規定了卿、大夫、士人在進見時所執的禮物,分別是一隻活羊、活雁和一隻死野雞。每年五月、八月、十一月,虞舜還要分別到南方、西方和北方巡察,這期間所做的事情與在東方巡察時是一樣的。

巡察歸來後,虞舜先到祖廟和父廟去祭祀,用一頭公牛做祭品。虞舜每五年進行一輪巡察,這四年間,四方諸侯要分別到京師來朝見,屆時虞舜會告訴各位諸侯治國的方法,並明確考察各地諸侯的業績,對有功者賞賜車輛、服飾來作為表彰。他開始將全國劃分為十二個州,並且疏通各地江河,並命人把常用刑律刻畫在器物上,用流放的方法處置那些符合寬赦條件的罪犯,還規定官府可以運用鞭刑處罰罪人,用木棍扑打在學校里犯法的學生,但是犯人可以用金錢贖罪減刑。虞舜還特彆強調,因為過失造成禍害的人可以赦免,而那些有所倚靠而終不悔改的人則一定要受到嚴懲。在舜的努力下,各項制度得到了進一步完善。

  知人善任

虞舜在帝堯去世後,順應天命民心做了帝王。當時的許多賢才比如禹、皋陶、契、后稷、伯夷等從帝堯時代就已經開始被舉用了,但堯並沒有分給他們主管的職務。虞舜即位以後,打算召集四方諸侯到文祖廟議事,準備給這些賢者一些具體的事干。有一天,虞舜把諸侯們召集在一起問道:「各位諸侯,你們認為誰能將先帝的事業發揚光大,總領百官來輔佐我呢?」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說:「大王,讓伯禹擔任司空吧,他可以光大帝堯的事業。」由於當時的水患相當嚴重,於是,虞舜便命令禹去治理洪水。然後,虞舜又對棄說:「棄,現在老百姓已經沒有糧食吃了,你去做負責農事的官員后稷,組織他們播種各種穀物吧。」接著,虞舜又命令契說:「契,老百姓之間不是很團結,父母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也不是很融洽,你去做司徒,推行五教倫常,慢慢地去教化他們吧。」隨後,虞舜又對皋陶說:「皋陶啊,蠻夷各族現在經常擾亂中原,搶劫殺人。你去做主管刑法的長官吧,判定五刑時要輕重適中,要在郊野、市、朝三個不同的地方執行刑罰,流放犯人時距離的遠近也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總之,你要明察秋毫、辦事公允,使老百姓信服你。」虞舜又問諸侯們:「你們認為誰可以教導各行各業的工匠啊?」大家都推舉了垂。虞舜又問道:「那麼,誰又能夠掌管山林水澤中的草木鳥獸呢?」大家都說益可以。虞舜接著說:「那誰可以協助我掌管天、地、人三事的禮儀呢?」大家都認為伯夷可以。虞舜一一聽從了諸侯們的意見。虞舜又任命夔做典樂官,任命龍做納言官。最後,虞舜規定,每三年考察一次官員的功績,以三次考察結果來決定官員的升降。

這些被任命的賢才表現得十分出色。皋陶出任掌管刑獄的大理,他執法公平,民眾都服從他的判決;伯夷主管禮儀,萬民都相互謙讓;垂主管百工,各種製造行業都達到了應有的功效;益出任虞官,山林水澤都得到了很好的開發;棄主管農業,百穀順應天時,茂盛地生長;契出任司徒,貴族百姓都變得親近和睦;龍主管接待賓客,遠方諸侯和外族都欣然來朝……禹最大的功勞是成功地治理了洪水,劃定了九州的範圍,使各地諸侯君長職責明確。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虞舜國土得到極大開拓,縱橫五千里:南有交趾、北發,西到戎、析枝、氐、羌等地,北到山戎、息慎,東到長夷、鳥夷。四海之內的百姓無不感戴虞舜的功勛。

虞舜在即位三十九年以後,到南方出巡,不幸在蒼梧的郊野病死,後來被安葬在長江南部的九嶷山,即零陵。


推薦閱讀:

我對於《城市民族工作條例》修訂的意見
還剩下些什麼
作為中國人我很自豪
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根本——家道的承傳

TAG:民族 | 中華 | 中華民族 | 黃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