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運動對脊椎相關疾病的防治及功法

一、太極拳是放長身肢的運動

練太極拳的師傅都知道,太極拳是放長身肢的運動,它有兩個層面:一是養生,二是武術的彈性、攻防。

太極拳經: 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墜肘、 松腰圓襠、開胯屈膝、 神聚氣斂、身手放長

從以上四項拳譜規定中可以看出,太極拳是把身軀放長。虛靈頂勁是把頸椎放長,含胸拔背是把胸椎放長,松腰圓襠是把腰椎放長。一是懸頂,二是松腰,把整個脊椎對拉拔長、伸直,改變脊椎的生理弧度,使中脈、督脈伸直貫通,同時把肩、肘、腕、膝、踝放長(也就是沉肩墜肘、開胯屈膝、扣腳),這樣就把周身的九大關節進行運動的定格,達到了太極拳放長身肢的運動目的。

I、從養生的方面來看放長身肢

俗話講,筋膜拉長一寸、壽長一層(一層為六年,60年為一甲子),所以總體對脊椎的放長和對脊椎的運動,同時也對內臟產生相連解除放射壓迫作用,所以往往一些慢性病人和康復病人通過太極拳的運動不知不覺地病情就逐步好轉,使我在教拳和養生中建立了很濃的興趣,著手來提高疾病的防治,通過纏絲運動與脊椎的放長運動和意氣的結合,到任、督、中脈的相通,使脊神經不受壓迫,相關內臟也就提高了治療效果,所以說太極拳對脊椎相關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II、從武術的彈性攻防來看放長身肢。

通過太極拳的運動,使九大關節都得到充分的放長,放長而產生鬆動,即彈簧勁。有拉長勁又有掤壓勁,俗稱「一身備五張弓」的掤勁,「弓」是弧度,弧的長度最長,弧面產生的掤壓勁要到一定弧度產生彈勁,彈勁就可借力,俗稱「借力還力」(四兩撥千斤)的效果,這就是放長身肢的第二方面。通過太極拳的掤勁和彈勁,使肌腱得到充分的放長,有彈性,使肌腱不壓迫脊神經,同時也對脊椎起到了保護和延伸作用。

二、太極拳是以腰為軸的圓弧運動

太極拳的圓弧運動,即螺旋纏絲運動,這種動作的產生要靠腰椎來帶動肢體進行劃弧圈,達到養生和搏擊的目的。其法有:上纏、下纏、左纏、右纏、順纏、逆纏、前纏、後纏等,通過腰腹旋轉的纏絲,運動量大而方法多變,腰運動的同時,腹肌的左轉右旋大小不同的圈交替旋轉,並與意、氣結合,確定纏絲勁的特色,這樣由腰發動的勁經脊背帶動大小臂旋轉貫達手指。纏絲勁的肢體外形表現是拇指向內旋為逆纏,反之為順纏。在運動中周身要松活柔順,又靈敏協調。要有一動無有不動和節節貫穿的緊密配合。在以腰椎(命門)、下腹(丹田)為核心,用中氣去摧動軀幹和四肢進行螺旋纏繞,從丹田至指稍皮毛,再從指稍皮毛回歸丹田(腰腹)。其中,旋脊轉腰、旋腕轉臂、旋踝轉膝,都必須節節貫穿,一動即纏,互為傳遞,並相合相隨,循環往複,才能練成運動走螺旋的纏絲勁。纏絲勁就下肢來講,是完成或要求大腿帶動兩膝往外轉,做到所謂「歸原」即氣沉丹田,圓檔和兩腿虛實為三、七成,與上肢的纏絲動作緊密配合(單腿的穩定和另一隻腳的旋轉纏絲相配合)。

從放長身肢和螺旋纏絲運動中可以看出,對脊椎的放長和圓弧形的磨合,使脊椎的每一個關節腔處於光滑、靈活,即中醫所說:關節活絡為宜的特點,所以對椎間盤、棘突及橫棘突等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拳論中講:氣由精變,由弱而壯,生於腎,養于丹田,發于丹田,出入命門,順脊而行,循經走脈,充於肌膚,環繞糾纏運行,復歸丹田之中。為此,太極拳纏絲運動是有腎氣養精、順脊纏繞運行、任督相通的一種很好的防病和康復的好方法。

所以,太極拳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太極,人們能夠理解太極中的纏絲勁法和放長身肢的話,那麼不僅在體育上可以提高運動成績,同時在醫療保健上可以提高康復幾率,而在物理上就有了更多的掌控,在面對人生時就能夠理智的多,在認識自然萬物時也就會清晰明了,太極是源於生活服務於人類的,其中的纏絲勁就是空前絕後的至尊貢獻。太極文化,國外有人已美譽此項運動為中國歷史上第五大發明,其中的精華——纏絲勁,是最科學的人體運動方式。

太極拳陰陽、八剛的開合運動。

在防治脊椎相關疾病中同樣離不開太極拳的陰陽、八剛的開合運動。太極拳稱之為陰陽拳,自始至終貫穿著陰陽,我把陰陽、開合、虛實等分為八剛,即陰陽與開合、虛實與剛柔、卷放與伸沉、快慢與方圓,並在動作中有左右、上下、里外、大小、進退、中定等對立統一的獨特形式,構成太極拳的五行基本原則。

太極拳的陰陽、八剛、五行的原則,必須與意氣密切配合,即太極拳在內是意氣運動,在外是神氣鼓盪的運動,也就是說太極拳運動既要練意又要練氣,這也就是太極拳的精華所在。

太極拳在演練中,貫穿著放長身肢的纏絲螺旋運動,動作演練能剛能柔,且富有彈性,一動全動,節節貫穿,相連不斷,一氣呵成。它的速度有快有慢,快慢相間;它的力量,有柔有剛,剛柔相濟;它的立身與動作,要求中正不偏,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和開中寓合,合中寓開,同時根據動作的要求,結合虛實、輕沉、卷放來配合,一句話,通過以上動作、意氣的密切配合來完成。這第三段(太極陰陽、八剛、五行)對脊椎、背肌、中脈的運動是前兩段(放長身肢、纏絲勁)的基礎,又能說是中堅的配合,即有中正、有方位、有開合、有虛實、有輕沉的基礎上,對脊椎的軟組織、韌帶、關節囊、筋膜對拔拉長,在方圓和卷放、剛柔快慢的纏絲螺旋,達到對脊椎、背肌、四肢、關節的圓弧磨合,使椎間組織不壓迫神經和牽制臟腑,達到對脊椎相關疾病的保健防治。

工作、生活對脊椎所產生的疾病

隨著社會發展,時代進步,工作強度的不斷增加,脊椎的相關疾病呈逐年快速上升趨勢(而發病年齡呈下降趨勢,發病人群從開始的中青年發展為15歲以上的青少年),主要是學習、工作、壓力增加,負荷加重,長期伏案學習,使頭頸部後群肌肉長期性的靜態拉力損傷,引起靜力性肌損傷,初現脊椎相關疾病,如:頸源性頭痛,視力障礙,胸椎、腰椎產生挫傷,同樣出現心臟、脾胃、腎臟等疾病。

脊椎是人體負重和運動的骨骼框架重心力軸,其穩定是靠連接脊椎的軟組織,由韌帶、關節囊、筋膜、椎間盤及肌肉構成無數的軟組織,立體三角區來維護起平衡,同時構成的人體三位動態的中心平衡的力軸。脊柱的穩定是靠周圍的肌腱、韌帶構成,無數立體三角區來維繫其全方位、多角度的穩定整體,構成脊柱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和脊椎與內臟功能之間在機構的聯繫及病理上的影響。脊柱猶如**,縱看成嶺側成峰,上下連成「S」、「前二彎曲二後挺」,即頸腰彎曲向前弓,胸骶彎曲向後挺,四個不同的彎曲構成了人體軀幹部整體的挺直。自然的曲度分解了人體的重力,保護了內臟,緩解了大腦的震蕩。而人體之所以能直立行走,從生物力學方面,脊椎的四個自然的「S」形曲度,構成了軀幹與下肢的槓桿力作用。

脊椎相關病的常見病因是多種原因引起的,有先天及後天因素之分,有外在和內在之別。

一、外在因素

肌源性軟組織損傷

骨源性動態失衡因素

局部炎症

二、內在因素

退形性變

精神因素

臟腑功能之間聯繫的因素

因而脊椎相關疾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百病之首,人體衰老與疾病的根源主要源於脊椎本身的病變與衰老,因而呼籲人類要重視脊椎,保護脊椎,延緩其退變,防其衰老。

怎樣重視脊椎,保護脊椎,防其衰老?

一、調節工作壓力

二、端正工作、生活姿勢

三、放鬆關節肌腱、精神

四、科學鍛煉養脊、養髓

太極拳旋脊、洗髓養生功法

運用太極拳的長、圓、松、抖調節夾脊肌、筋膜,防治脊椎疾病的功法。是以太極拳中的放長身肢,纏絲圓弧運動,陰陽八剛為基礎,對脊椎對拉拔長、伸筋拔骨、關節的圓弧形磨合、鬆緊卷放,充分調節夾脊肌、背肌及筋膜、肩頸肌、神經、脊柱的橫向轉動,提高活絡、彈性的程度,活血化瘀,剝離筋膜粘連的功效。再通過抖、彈、松、散使脊椎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達到康復、防治脊椎相關疾病。


推薦閱讀:

疾病章第九十八
毫無徵兆地嘔吐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老員工病」不是病,犯起來卻要人命
一種被忽略的藥物:人體內的微生物

TAG:運動 | 疾病 | 脊椎 | 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