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屈原《橘頌》《山鬼》賞析

屈原《橘頌》《山鬼》賞析

——《三峽文化講稿》之七

 

偉大詩人屈原

——《三峽文化講稿》之五

 

屈原是三峽孕育出來的優秀兒子,是三峽文化和楚文化卓越的代表人物,是《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詩人,也是我國歷史長河中最偉大的詩人之一。1953年,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一、屈原的出生地及其先祖的基本情況

 根據《史記》記載:黃帝生昌意,昌意生高陽,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吳回(大名鼎鼎的曾征剿共工氏的重黎的弟弟,重黎為祝融,由於沒能完殲共工氏,被責殺,吳回繼任祝融),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季連,季連姓羋(音:米),此後楚人為羋姓,季連生附沮,附沮生穴熊,此後世系中斷,又經歷了漫長的夏、商時代,後來楚國的先祖熊鬻是否與穴熊有「直系」關係,尚難斷定,屈原詩中有「帝高陽之苗裔兮」的句子,可見屈原自己是認同上述「歷史」的,也許是楚王室有意和黃帝拉上關係。另一方面,黃帝、高陽、吳回等都是傳說時代的人物,至今尚沒有可靠的文字和考古依據能說明這些人物的確實存在,因此上述歷史只能作為一種傳說性的歷史,但後面的歷史相對比較可靠。

周文王時,穴熊後代子孫中有個熊鬻侍候文王立功;熊鬻生熊麗,熊麗生熊狂,熊狂生熊繹,周成王因其先祖熊鬻有功封熊繹子男爵位,封地在荊山,轄50戶人家,開始了「辟在荊山、篳路藍縷」的生活,成為楚宗室最早的發端。熊繹生熊艾,熊艾生黑旦,熊黑旦生熊勝,熊勝將子男爵位傳給弟弟熊楊,熊楊生熊渠,熊渠是楚史上第一個偉大人物,他向江漢一帶的土著大舉用兵,一直打到鄂地(今武漢一帶),極大地擴張了的楚的地盤,並深得百姓愛戴,於是稱國稱王,後迫於政治壓力表面上取消了國號王號,實質上楚國已形成;熊渠生熊摯紅,熊摯紅去世,其弟熊延發動政變奪取「王」位,熊延生熊勇,熊勇傳位給弟弟熊嚴,熊嚴生熊霜,熊霜去世,小弟熊徇爭得「王」位,熊徇生熊,熊生熊儀,熊儀請隨國國君向周朝中央政府提出申請,請求立楚為國,不準,熊儀大怒,悍然立國,自封為楚武王,此時楚國已十分強大,比絕大多數由周朝中央政府封的名正言順的國都要大得多了;楚武王將兒子瑕的采邑封在屈地,瑕的子孫於是以屈為氏。所以屈是楚國姓的分支,屈氏在楚武王及以後相當長一個時期,是楚國三大家族(昭、屈、景)之一。

 自春秋以來,屈姓歷世都擔任楚國的顯要職位,擔任高級官職莫敖的有屈重、屈完、屈盪、屈到、屈建、屈生等,多半是父子相傳。屈原父親的名字不詳,《離騷》中稱其名為伯庸,可能是化名。傳說中屈原還有一個姐姐名女媭。

 屈原名平,字原,生卒約為公元前339—前278年,比孔子晚200多年(孔子生卒約為公元前551—前479年),比旬子大26歲(旬子生卒約為公元前313—前230年)。

 屈氏家族所得姓的屈地,今已很難確指在何處。屈原故里只能據漢以後各家之說來推斷,諸說中以秭歸的傳說為最多。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注》引袁山松《宜都記》說:「秭歸縣東北數十里有屈原舊田宅,雖畦堰縻漫,猶保原田之稱也。縣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累石為室基,名其地曰樂平里。宅之東北六十里有女媭廟,搗衣石猶存。」這是漢魏以來關於屈原故里的最具體的說法。

 屈原從出生到去世的時代,楚國的國都在今江陵紀南城,仍稱郢,習慣上稱南郢。從以上介紹和相關資料,我們可以推測,屈原出生於三峽,少年時代到都城接受貴族教育,然後以宗族子弟的身份從事政治活動。

 二、屈原的政治活動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重要的政治家。他的一生在激烈複雜的政治鬥爭中度過,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楚頃襄王三個時期,遭遇二次政治流放。

 屈原在楚威王時期的時間很短,經歷不清。屈原輔佐楚懷王熊槐,正在七雄激烈爭鬥之時。屈原起初很受懷王信任重用,委之以左徒。左徒這個職位現在已難考證,整個戰國時期只有屈原和春申君兩人擔任過這個職務。根據春申君由左徒升為令尹(丞相)判斷,這個職位大概相當於楚莫敖,莫敖一職僅次於令尹,楚自屈瑕任莫敖後,幾乎全部是屈氏子弟擔任。 

 根據相關資料和屈原詩賦的部分內容我們可以知道,屈原擔任左徒期間的主要工作是,主持國家的政令起草,對內推行變法,對外負責接待賓客,並參與重大的外交事務。早年,懷王也想有一番作為,曾爭到合縱之長,因而屈原的內政改革,一度受到懷王的支持。可是,楚國政權主要掌握在貴族重臣手中,他們為了保持個人祿位而反對變法。屈原的政治改革計劃觸犯了貴族利益,遭到舊貴族們的中傷打擊。

 當時楚國朝廷中佞臣充斥,與屈原同列的有上官大夫靳尚。他心懷嫉妒,與屈原爭寵,有一次屈原起草憲令未定,上官大夫欲奪其稿,屈原不予,他就向懷王進讒言,說:「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懷王庸懦昏聵,不加辨明,就「怒而疏屈平」。

 屈原和舊貴族集團更激烈的矛盾,主要表現在對外政策上。屈原堅決主張聯齊抗秦。懷王曾採納他的主張,兩度派他出使齊國,為聯齊抗秦戰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屈原的主張最終以失敗告終。

 楚懷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為破楚齊聯盟,秦國派張儀游就楚王說:「秦國特別討厭齊國,如果楚國能與齊絕交,秦國願將600里商於獻給楚國。」楚懷立即聲明與齊絕交,然後派使者到秦國收取土地。張儀說:「我說的是在商於之地劃給6里地的地方,沒有聽說什麼600里啊。」楚懷王大怒,出兵伐秦。秦大敗楚國,斬首8萬,並一舉佔領楚國的漢中地區。楚懷王於是將全國的兵力集中起來討伐秦國,在藍田地區發生大戰。這時,魏國知道楚國國中空虛,發兵襲擊楚國的鄧縣,楚國兩面受敵,向齊國求援,齊國拒絕救助,楚國只得從秦國撤兵回楚,沒能奪回漢中和商於。

 楚懷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05年),秦懼楚齊聯盟,要求與楚王舉行「黃棘(今河南新野縣東北)之盟」,主動提出退還漢中的一半地區。屈原堅決反對背齊與秦會盟,但反對無效。楚懷王與秦王相會,並接受了秦退還的上庸之地(今湖北竹山縣)。楚懷王惱怒屈原的反對,加之靳尚、鄭袖等人的挑唆,將屈原流放到了漢北地區(今安康一帶及漢水上游地區)。

 楚懷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屈原從流放之地返回都郢,擔任「三閭大夫,負責楚公族昭、屈、景的宗廟祭祀和貴族子弟教育管理事務。此後,屈原「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冀枝葉之峻茂兮,願竢時乎吾將刈。」「又重之以修能」,為楚國培養後備人材付出了大量心血。屈原擔任三閭大夫的同年,秦又攻楚,取楚八城。趁這形勢,秦昭王「邀請」懷王在武關(今陝西商縣東)相會。屈原和昭雎等人一起,力勸懷王不要赴會:「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無行。」可懷王的幼子子蘭怕失去秦王歡心,竭力慫恿懷王前去。結果懷王一入武關,就被秦軍扣留,劫往咸陽,要脅他割讓巫郡和黔中郡。楚懷王不從被扣,楚由齊迎歸太子橫立為頃襄王,公子子蘭為令尹。

 楚頃襄王三年(公元前296年),懷王客死於秦,秦國將他的屍體送回楚國安葬。

 頃襄王六年(公元前293年),秦國送給楚頃襄王書信說:「楚國背叛秦國,秦國準備率領諸侯討伐楚國,決一勝負。希望您整頓士卒,得以痛快一戰。」楚頃襄王很憂慮,就謀劃再與秦國講和。這對屈原來說是絕對不能容忍的。他寫詩抒情,指出懷王最後落到客死他國的下場,就是因為「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這對子蘭形成了威脅,於是指使靳尚到頃襄王面前進讒,對屈原進行新一輪攻擊。

 屈原的《天問》等詩作進一步激怒了楚統治者。屈原在《天問》的尾聲,盡乎絕望地說:「厥嚴不逢,帝何求?!」意思是說,楚國江河日下已經難以挽回了,我對上天還能再要求什麼呢?這表明,長期擔任楚國主祭師(相當於西方的大主教)的屈原,對祭祀巫術在保佑楚國的作用問題上,已經徹底地喪失了信心。他的宗教信仰產生動搖,顯然會嚴重威脅到楚頃襄王的統治權,所以楚頃襄王讀到《天問》後,大為震怒,不但不能讓他繼續擔任三閭大夫,並一定要放之而後快。

 頃襄王十二年(公元前287年),楚頃襄王終於再次將屈原流放。這次屈原被流放到洞庭湖以南,他輾轉流離在沅、湘一帶大概有九年之久,遠離故國,又無職位,對於國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嘆而已。於是,他又慢慢地順著沅江,向長沙走去。回楚都既不可能,求賢又不成,他曾考慮遠遊他國,但終不忍棄楚,只好「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在一次,有一個漁父問他:「你不是三閭大夫屈原先生嗎,怎麼到了今天這個地步啊?」

 屈原回答說:「現在整個楚國朝廷昏庸腐敗,只有我忠心謀國;他們都都像醉酒的人一樣糊糊塗塗,只有我一個人是清醒的,所以就被流放到這裡了。」

 漁父說:「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就是不固執於一事一物,而能做到隨世事的變化而變化。現在舉世混濁,你為什麼不隨波逐流呢?別人都醉了,你不什麼不給他們加點菜,自己也喝一點呢?」

 屈原回答說:「我聽說,剛洗了頭的人,要把帽子彈一彈再戴上,剛洗了澡的人,要把衣服振一振再穿上。人怎麼能以自己乾淨的身子,去接受髒的衣物呢。我寧願意跳進這流水裡去餵魚,也不能以我自己的潔白去蒙受世人的污臟。」

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師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寫作《懷沙》後,自沉於汨羅江中,以明其忠貞愛國之懷。屈原死日當在五月五日左右,五月五日是楚的傳統節日,人們習慣於劃龍船和吃粽子,後來把這個節日與屈原緊密聯繫起來,逐漸形成一種悼念儀式,反映了人們對這位偉大詩人和政治家的景仰。

 三、屈原的文學作品

 屈原對天文、地理、禮樂制度、周以前各代的治亂興衰和一些重要的歷史傳說,都很熟悉;對於春秋以來各大國的歷史和一些重要人物,也很了解;而對楚國先王的創業史,尤為精熟。屈原淵博的學識和他從政的曲折經歷,以及他對理想政治的迫切追求,成為他進行詩賦創作的基礎、動力和源泉。

 屈原作品現存共27篇。其中據劉向、劉歆父子和王逸注本,認定有25篇,即《離騷》1篇,《天問》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遠遊》《卜居》《漁父》各1篇。據《史記·屈原列傳》還有《招魂》1篇。有些學者認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懷疑《遠遊》以下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筆。

 大體說來,屈原作品可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以《離騷》為代表,加上《九章》9篇,《遠遊》《卜居》《漁父》《招魂》《大招》各1篇,共15篇。這一組詩大都是有事可據,有義可陳,重在表現作者內心的情愫。第二組《天問》共1篇。是屈原根據神話、傳說材料創作的詩篇,著重表現作者的學術造詣及其歷史觀和自然觀。第三組《九歌》11篇。是楚國祀神樂曲,經屈原加工、潤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發和環境氣氛的描述上,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

 1、《離騷》

《離騷》大概作於楚懷王二十五年(公元304年)左右。屈原初放漢北,到楚故都鄢郢(今襄樊宜城)拜謁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後,有感而寫。離騷」,司馬遷在《史記》中解釋為「離憂」,即遭受憂患的意思。

《離騷》是一首充滿激情的政治抒情詩。全詩370多句,2400多字,為中國古代最長的政治抒情詩。屈原把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熱情以至整個生命全部熔鑄入詩,閃耀著鮮明的個性光輝。全詩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蕩蕩,端緒紛紜,既有大量的現實歷史事實,又大量採用神話傳說材料,更大量運用比興手法,以花草禽鳥寄託情意,把歷史、現實、神話、擬人化的自然界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內容豐富,立意高遠,形象高大,想像力和概括力十分高超,是一部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傑作,是後人難以超越的藝術典範,是屈原全部創作的重點。後人盛讚《離騷》不僅是中國文學的奇珍,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

2、《天問》

《天問》是屈原思想學說的集粹。全詩373句,1560字,被譽為是「千古萬古至奇之作」。全詩對天文、地理、歷史、哲學等許多方面提出了173個問題,這些問題有許多是在他那個時代尚未解決而他有懷疑的,也有明知故問的,對許多歷史問題的提問,往往表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政治見解和對歷史的總結、褒貶;對自然所提的問題,表現的是作者對宇宙的探索精神,對傳說的懷疑,從而也看出作者比同時代人進步的宇宙觀、認識論。《天問》充滿強烈的理性探索精神和深沉的文學情思,是屈原對宇宙自然、人類社會總體認識的總結與升華的一種藝術再現,在那個時代,構建了一座精神和思想的巨峰,是我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經典巨著。

 《天問》以新奇的藝術手法表現精深的內容,使之成為世界文庫中絕無僅有的奇作。這首先表現為深沉的理性思考和熱烈的情感相結合,既極富哲理和自然探索精神,同時又是一篇滿含激情的文學作品。其次,全詩句式變化錯落有致、疾徐相間,獨具風采,構成雄肆活脫、窮極幽渺的風格,取得了奇氣襲人的效果。

  3、《九歌》

《九歌》包括《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共11篇,是屈原在擔任主祭師根據當時的祭祀樂歌改編加工而成,以供祭祀之用。

《九歌》是屈賦中最精、最美、最富魅力的詩篇。它代表了屈原藝術創作的最高成就。《九歌》以楚國宗祖的功德和英雄業績為詩;以山川神祗和自然風物為詩;以神話故事和歷史傳說為詩,淋漓盡致地抒發了人對神靈的期盼、思念之情。其中:東皇太一是我國早期信仰的天帝,相當於後來的玉皇大帝。雲中君是雲神。湘君(男)和湘夫人是湘水之神。大司命是主壽命的神。少司命是主子嗣的神、東君是太陽神。河伯是河神。山鬼是山神。國殤是祭陣亡將士之魂。

從《九歌》的內容和形式看,似為已具雛形的賽神歌舞劇。如余、吾、君、女(汝)、佳人、公子等,都是歌舞劇唱詞中的稱謂。主唱身份不外三種:一是扮神的巫覡(xi,男巫),男巫扮陽神,女巫扮陰神;二是接神的巫覡,男巫迎陰神,女巫迎陽神;三是助祭的巫覡。所以《九歌》多以男女巫互相唱和的形式出現,有時表現為求神不至的思慕之情,有時表現為待神不來的猜疑之情,有時表現為與神相會的歡快之情,有時表現為與神相別的悲痛與別後的哀思。同時,在宗教儀式、人神關係的紗幕下,又有大量的男女相悅之詞,表演著人世間男女戀愛的活劇,呈現出深邃、幽隱、曲折、婉麗的情調,別具一種奇異濃郁的藝術魅力。

    4、《九章》

《九章》中,《惜誦》表現了詩人在政治上遭受打擊後的憤懣心情,內容略與《離騷》半篇相似。《涉江》自敘放逐江南的行跡,反映了詩人高潔的情操與黑暗混濁的現實生活的矛盾。《哀郢》抒寫了詩人對破國亡家的哀思及對人民苦難的同情。《抽思》大概作於屈原被疏於漢北之時,抒發了詩人見疏於懷王之後的怫鬱幽怨之情。《懷沙》為屈原自沉之前不久所作,著重敘寫了詩人正道直行、不隨世浮沉的節操以及準備以死來殉理想、殉信仰的決心。《思美人》反映了詩人思念其君而不能自達,但又不願變心從俗的心情。《惜往日》有人認為是屈原的絕命詞,概敘了詩人一生的政治遭遇,為因讒人破壞和國君昏庸使自己的理想不能實現而深感痛惜,也表示了必死的決心。《桔頌》是屈原早期的作品,通篇就桔的形象和特徵作出擬人化的描寫,可以看成是作者人格和個性的縮影。《悲迴風》則流露了一種低徊纏綿的憂苦之情。

《九章》各篇的藝術風格和成就。《桔頌》清新秀拔,別具一格,從辭賦的體裁上說,開了體物寫志的先河。《哀郢》、《涉江》、《懷沙》三篇情景交融,詩味腴厚,在《楚辭》中允稱上品。《惜往日》、《悲迴風》二篇,藝術上較他篇略為遜色。

四、屈原的文學成就

在我國文學史的長河中,屈原是第一個自覺以詩的形式進行文學創作並取得輝煌成就的偉大詩人,他把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以及全部生命熱情融入詩中,打上了鮮明的個性烙印。屈原橫空出世,標誌著中國古典文學創作進入一個新時代。屈原的文學成就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開闢了強烈抒情新道路。屈原的作品,以縱恣的文筆,表達了強烈而激蕩的情感。屈原的創作在相當程度上顯示了情感的解放,從而造成了全新的、富於生氣和強大感染力的詩歌風格。由於這種情感表達的需要,屈原不能滿足於平實的寫作手法,而大量借用楚地的神話材料,用奇麗的幻想,使詩歌的境界大為擴展,顯示恢宏瑰麗的特徵。這為中國古典詩歌的創作,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後代個性和情感強烈的詩人如李白、李賀等,都從中受到極大的啟發。

2、創立了浪漫主義新詩風。屈原作品的風貌和《詩經》明顯不同。這與長江流域的民風和黃河流域的民風不同有關。當時,北方早已進入宗法社會,而楚地尚有氏族社會的遺風,民性強悍,思想活潑,不為禮法所拘。所以,抒寫男女情思、志士愛國是如此直切,而使用的材料,又是如此豐富,什麼都可以奔入筆底。寫人神之戀,寫狂怪之士,寫遠古歷史傳說,寫與天神鬼怪游觀,一切神都具有民間普通的人性,神也不過是超出常人的人而已。它們使作品顯得色澤艷麗,情思馥郁,氣勢奔放。這些作品,表現了與北方文學不同的特色。

3、造就了華麗主義新風貌。屈原是一位愛美的詩人。他對各種藝術的美,都不以狹隘的功利觀加以否定。他喜歡大量鋪陳華美的、色澤艷麗的辭藻。在表現手法上,他把賦、比、興巧妙地糅合成一體,大量運用「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識和複雜的現實關係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賦予草木、魚蟲、鳥獸、雲霓等種種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意志和生命,以寄託自身的思想感情,又增加了詩歌的美質。大體上可以說,中國古代文學講究文采,注意華美的流派,最終都可以溯源於屈原。

4、開創了語言句式新格局。屈原以前的詩歌,不管是《詩經》或南方民歌,大多是短篇,而屈原發展為長篇巨制。《離騷》一篇就有2400多字。在語言形式上,他的作品突破了《詩經》以四字句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參差錯落,靈活多變;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於」「乎」「夫」「而」等虛字,用來協調音節,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嘆的韻致,從而從語言形式上 「騷體詩」形式,這對後世詩歌的發展具有極重要的意義。

  5、樹立了文人個體新形象。屈原是一位具有崇高人格的詩人,他關心國家和人民,直到今天仍作為堅定的愛國者受到高度評價。屈原具有較為強烈的自我意識,並不把自己看作君主的奴僕,而是以君主從而也是國家的引路人自居,保存獨立思考、忠於自身認識的權利。他對自己的政治理想與人生理想有堅定的信念,為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惜與自身所屬社會集團的大多數人對抗,寧死不渝。作為理想的殉難者,後人曾從他身上受到巨大感召;他立身處世的方式,也被後世正直的文人引為仿效的榜樣,甚至是很多不得志寒士的精神寄託。

6、成為我國文學新源頭。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在楚人建立漢王朝定都關中後,在全國範圍內產生了更大的影響,人們在不斷學習、模仿「楚辭」過程中,使北方文學逐漸楚化,使《楚辭》成為《詩經》之外的另一詩歌創作源頭。新興的五、七言詩都和楚騷有關,漢代的賦作家無不受「楚辭」影響,漢以後「紹騷」之作,歷代都有,作者往往用屈原的詩句抒發自己胸中的塊壘,甚至用屈原的遭遇自喻,這是屈原文學的直接發展。此外,以屈原生平事迹為題材的詩、歌、詞、曲、戲劇、琴辭、大麴、話本等,繪畫藝術中如屈原像、《九歌圖》、《天問圖》等,也難以數計。所以魯迅稱屈原作品「逸響偉辭,卓絕一世」,「其影響於後來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 (指《詩經》)以上」。

總之,屈原在我國文學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意義,他的存在,豐富了三峽文化,豐富了楚文化,豐富了我國文學,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座巨峰。

屈原是三峽孕育出來的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許多作品都與三峽風土人情有直接的關係,他熱愛三峽,謳歌三峽,記載三峽那個時期重要的文化活動,他是三峽最優秀的兒子,他通過自己的作品和他這個人本身,極大地豐富了三峽文化的精神內涵和文學色彩。其中《橘頌》和《山鬼》是他與三峽關係比較密切的兩篇作品,通過這兩篇作品,既可以欣賞到屈原作品的絢燦多姿,也可以欣賞到三峽文化中優秀文學作品的絢燦多姿。

一、《橘頌》賞析

《橘頌》雖然是屈原早期的作品,語言還沒有完全形成自己的風格,全篇主要是《詩經》似的四言詩,但它依然是一篇閃爍古今的光輝詩章。它的光耀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展現光輝的屈子精神

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人們把他身上所體現出來的人格光輝稱為「屈子精神」。這種「屈子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文化遺產,更是三峽文化中最為精彩的部分。

三峽是著名的橘鄉,漫山遍野都是橘樹。屈原生長在三峽,從他所熟悉的橘樹身上獲得人生價值取向的啟發,並把這一啟發寫成《橘頌》。而《橘頌》中所讚美的橘樹精神——「受命不遷」、 「深固難徙」、 「更壹志兮」、「蘇世獨立」、「 秉德無私」、「淑離不淫」等等品格——也成為他一生的信仰和精神支柱。因此,《橘頌》表面上是頌橘樹,實質上是明自己之志,用文字的形式,堅定而明確地確定自己的人生價值取向、品格定位。所以,作者表面上在描繪橘樹精神,實質上是在描繪屈子精神。這些精神主要包括:

1、受命不遷,更壹志兮。作品前三句,即「後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壹志兮。」是作品的第一層內容,可作為第一段。這一段集中筆力,寫橘樹的「不遷」、「壹志」精神。這種精神是橘樹的重要特點,它只能生長在南楚國,是南楚國的特有樹種,如遷移到其它地方,由於水土原因,則不能結出味道甜美的果實,故有橘有生於淮南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臭橘)之說。屈原用橘樹的這種特點,來表明自己忠君愛國、堅定不移的品質。後來事實證明,屈原完全具備這種品質。屈原兩次遭到流放,在而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下,他完全可以到別的國家某取一份職業,這也是當時的國際型人才的通行做法。而屈原當左徒(相當於國務院副總理)主管外交事務時,力主與齊國修好,個人多次出訪齊國,與齊國有一定交情,如他到齊國,是一定會待為上賓的。但他寧願「被呤澤畔」,「形容槁枯」,也堅定地呆在楚國,真正做到了「受命不遷」。

2、曾枝剡棘,紛縕宜修。作品接下來的五句,即「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圓果摶兮。青黃雜糅,文章爛兮。精色內白,類任道兮。紛縕宜修,姱而不醜兮。」可作為第二段。這一段這要描寫橘樹外部形態的美麗。看吧,碧綠繁茂的樹葉,芬芳馨香的白花,看上去讓人爽心悅目。層層疊疊的枝丫,枝丫上密密的小尖刺,展示了堅強的品行。每到秋天收穫時節,枝頭掛滿圓圓的金黃色的果實,與青翠的綠葉相映,色彩斑斕,絢麗燦爛。每一個果實,都是皮色鮮亮,內瓤純潔,就像鐵肩擔道義的君子。整個橘樹的形象,繁茂雍容,美麗而沒有絲毫的世俗氣。但外部形態的美麗中,卻是「曾枝剡棘」,「紛縕宜修」,展示出堅強和脫俗的品質。

我個人認為,在屈子精神中,是包含著追求外表美麗這層含義的。如屈原在《涉江》中說,「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在屈子詩中,描寫香草花朵的句子比較多,這都體現出屈原對外表美的追求。

美而堅強,美而脫俗,則是外表美的升華。「曾枝剡棘」,剌玫瑰似的,給人一種美麗而不可侵犯的神聖感覺。「紛縕宜修」,則強調的是,外表美的高貴得體。堅強和高貴得體的外表美,則折射出精神層面的堅強和脫俗,成為屈子精神的組成部分。

3、蘇世獨立,閉心自慎,秉德無私,淑離不淫。作品接下來為最後一段,這一段主要是抒情。一句一意,對橘樹的品德進行了全面的闡述,實質上就是對屈子精神的全面闡述。這些闡述,很多地方已經脫離了橘樹本身,而轉化到對自己追求的描寫上。如:

「嗟爾幼志,有以異兮。」這一句實質上說的是屈原自己。對一種樹來說,是無所謂幼志的,而屈原從小就立下了橘樹一般的志向,所以屈原自豪地宣稱,自己從小就與大多數的芸芸眾生的志向不一樣。

「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這一句既可以理解為對上面「曾枝剡棘」的呼應,但我個人認為,更是對自己品行的宣告,表明自己決不隨順世俗的堅定心志。

「閉心自慎,終不失過兮。」這一句更是脫離橘樹,而轉到對人生對自己的要求,要求自己不要受紛紜世俗的干擾,嚴於律己,謹慎地對待人和事物,在人生中不要犯不可饒恕的錯誤。

「願歲並謝,與長友兮。」「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這兩句,表明自己願與橘樹精神,實質上是與自己勾勒出來的屈子精神共存的意願,又內含著對自己精神的自戀、嚮往、追求,以及將來實行的堅定決心。

總之,我們從《橘頌》,可以清晰地看到屈原及其屈原精神的光輝輪廓。

(二)開詠物詩章的先河

《橘頌》的主要目的是寄寓屈原的人格的修養,而橘樹不過是這種人格修養的載體。這種以物托情,以物比人,又將物人格化的寫作手法,就是詠物詩或文的基本寫作方法。這種方法以屈原始,以《橘頌》始。從現在所能見到的詩作看,《橘頌》應該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首詠物詩,是詠物詩的老祖宗。南宋劉辰翁就稱這首詩是 「詠物之祖」。後世的詠物詩,無論是在格物方面,還是寄託方面,都受到 《橘頌》的積極啟發和影響。

所謂「頌」,如《詩經》中之周頌、魯頌和商頌,都是君王祭祀時的宗廟樂歌。但《橘頌》顯然不是祭祀樂歌,也不在屈原祭祀樂歌的《九章》之內,而是從祭祀樂歌脫胎出來,形成了一種嶄新的文體,使「頌」轉意為對美好事物的描寫和讚頌。現在人們為了歌頌什麼,也給文章起名為《某某頌》。因此我們說《橘頌》開創了中國古代詠物詩的優秀傳統。

《橘頌》既描寫橘樹,又表達自己的理想,它以橘樹比人,又將橘樹人格化,寫樹與寫人完全結合起來,形式與內容和諧地得到統一,從而形成整體的象徵系統。詩中的描寫都不脫離橘樹的特點,卻不限於橘樹,把橘樹提高,擬人化,變成了屈原,即物我交融,橘就是我,我就是橘。詩歌將兩者巧妙而有機地結合起來,其獨特的價值,就在於為擬人化的中國詠物詩,開創了一個光輝的藝術典型。這首詩篇從表面上看,它前後都是緊扣著橘樹的特性的,是頌橘。而從實質上看,前後又都是緊扣著屈原的精神的,是頌人。它融樹性與人品為一體,兩者互相滲透,密不可分。劉勰《文心雕龍 ·頌讚》:「及三閭《橘頌》,情采芬芳,比類寓意,又覃及細物矣。」揭示出《橘頌》在詩歌由歌功頌德轉向詠物傳情的文體轉變過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意義。林雲銘在《楚辭燈》中說:「句句是頌橘,句句不是頌橘,但見原與橘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鏡花水月之妙。」蔣驥在《山帶閣注楚辭》中也說:「體物之精,寓意之善,兼有之矣。」因此,儘管是早年之作,這首詩卻以其獨到的藝術形式而擁有了不可取代的位置。它以其明朗開闊的情感基調,華麗絢爛的辭章句式,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在《楚辭》中,乃至在中國文學史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二、《山鬼》賞析

《山鬼》是屈原《九歌》中的一篇。《九歌》是一組祀神的樂歌,是屈原在民間祀神樂歌的基礎上加工修改而成的,如《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等著名篇章都是這樣的作品,本文也是這樣一篇作品,是一首祀神樂歌。

《山鬼》雖然沒有《離騷》《天問》那樣著名,那樣重要,那樣博大精深,但也是屈原最好的作品之一。它形式活潑靈動,心理描寫精微獨到,具有很高的藝術造詣。更為重要的是,它是描寫三峽地區巫術活動的一篇,是反映古代三峽文化的重要篇章。三峽地區自堯舜以來,巫術活動熾盛,是我國巫文化的發祥地,每年社區都要進行多次祭祀天地、祭祀鬼神、祭祀祖先亡靈的重大儀式。每逢這樣的儀式,眾多年輕的巫女都要盛裝出行,載歌載舞。場面非常壯觀。文中的山鬼,實質上就是這些巫女的神化。

文中山鬼,是三峽地區流傳的一個巫性女神,因為飄飄渺渺生活在山林中,所以又稱為山林女神,她未被天帝正式冊封為正神,故稱山鬼。山鬼還是一個非常可愛的愛情女神,她調皮、快樂、浪漫,與人類的年輕男子做著愛情的遊戲。雖然人神的愛情不可能開花結果,但山鬼對愛情非常執著,非常痴情,反映了人們對愛情的嚮往。

全詩情節非常簡單:山鬼滿懷喜悅地與一位男子約會,可是男子始終沒有出現,風雨來了,她痴心地等待著,忘記了歸去,天色晚了,風雨交加,雷聲陣陣,夜猿齊鳴,山鬼倍感傷心和哀怨。故事情節雖然非常簡單,但作家把這個簡單的情節寫得絢麗多姿,委婉繁複,峰迴路轉,雲水變幻,成功塑造了一位美麗、率真、痴情的山鬼形象。全詩將幻想與現實交織在一起,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特別是通過山鬼內心獨白的形式,讓我們了解到山鬼豐富的內心活動,使美麗的山鬼形象豐富飽滿,具有強烈的人性色彩和光芒,讓人讀後久久難忘。

詩中採用第一人稱(如余」、「我」、「予」等)、第二人稱(如子、君等)、第三人稱(如「若有人兮」、「山中人兮」中的「人」等)變化使用的手法,極具意識流寫作特點,使文本變得多姿多彩,讓人從多側面、多維度體味巫兒的心思,領略到一種深沉的文化內涵和情韻。

(一)詩的開頭一段,描寫了山鬼喜孜孜前去約會的情形。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帶女蘿;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從文狸,辛夷車兮結桂旗;

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

第一句詩人用一個「若」字,狀貌山鬼在山隈間忽隱忽現的身影,是一個遠鏡頭,給人以縹緲神奇之感,點出了山鬼「神」的身份。接著詩人把鏡頭拉近,對巫兒裝束進行了精妙描摹。她身披木蓮枝葉、腰束女蘿細藤,一雙眼波正微微流轉,蘊含著脈脈深情;嫣然一笑,百媚叢生,天地生輝!這眼神和笑意,比《詩經·衛風·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之類鋪排,顯得更為輕靈傳神。後一句非常俏皮:「子慕予兮善窈窕」——你羨慕我吧,你看我多麼苗條!在寫作手法上,這種人稱突然轉換,是意識流的寫法。這種不假掩飾的自誇自贊,一下子描摹出了山鬼的活潑、可愛,極為精妙。此前有一個彩棉內衣的電視廣告,畫面上一隻彩色鸚鵡,炫耀著自己色彩斑斕的羽毛說:「羨慕我吧,天生的!」大概就是受了這句詩的啟發。

接著詩人又色彩濃烈地渲染她的車駕隨從:紅色豹子拉著辛夷香木製作的車,一隻山貓在前面帶路,車上插著桂花樹枝做的旗幟,車上還裝飾著石蘭和杜衡花草,山鬼還採摘了很多鮮花放在車上,準備贈送給她所思念的人。這真是一次堂皇、歡快的約會之旅!氣氛外歡快而熱烈。

(二)詩的第二段,描寫了山鬼艱難等待情人的情形

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後來。

表獨立兮山之上,雲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飄兮神靈雨。

留靈修兮澹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

采三秀兮於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閑。

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蔭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山鬼在竹林深處艱難地等待了一天,直到天黑,情人依然沒有出現,但山鬼還懷著一線希望,心裡還在為情人痴情地辯解——因為路險難才遲遲沒有到。這辯解中其實已有抱怨,山鬼自己也明白,當愛情到來的時候,什麼艱難險阻都不是問題,這裡其實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說法罷了。山鬼在竹林深處等待的過程中,還爬到山巔眺望,烏雲在她的腳下翻卷,東風狂舞,大雨瓢潑,但她表白自己的心情還是十分快樂,為了等待情人的到來,忘記了歸去。這表白的快樂中,無疑已有一絲凄苦。

隨著時間的推移,山鬼開始感到失望。並由失望,聯想到歲月流失,自己容顏漸衰,怎樣才能使自己永葆容顏的青春呢?為了使自己青春常駐,容顏美麗,她也曾作了種種努力,在磊磊岩石和蔓蔓葛藤中採擷靈芝養顏。這裡表達的正是世人共有的願望和人生惆悵。

接著懊惱、哀愁和抱怨的情緒開始澎漲漫延。明確明示自己開始「怨」和「悵」,「君思我兮不得閑」,已經是一種譏剌的說法,之所以用譏剌的說法,是因為山鬼心中依然還懷有一絲希望,並不完全死心。並在這不死心中,開始表白自己品質的芳潔。這與前面表白自己的美麗表現完全不同。在愛情中,女人表白自己美麗是一種得意,是在愛情狀態較好時的行為,而開始表白自己的品德,卻是愛情已經快在失去了的時候的行為。在女人心中,美麗是女人愛情最有力量的因素,而這因素又是明擺著的,當感到愛情快要失去的時候,表明這個因素已沒有力量,只好尋求其它因素的力量,這就是品德、勤勞、財富、忠心等等因素。當山鬼意識這一點,終於說出了自己的擔憂——你對我的思念,或者說我自以為的你對我應該有的那些思念,究竟是真還是假啊!這些詩句所展示的主人公心理,均表現得複雜而又微妙。

(三)詩的第三段,描寫山鬼對愛情的哀婉嘯嘆此時情人失約已成定局,山鬼完全死心,發出了對愛情的哀婉嘯嘆。為了渲染氣氛,詩人營造了一個雷聲、雨聲、風聲、猿鳴聲交織在一起的畫面,展現了一幅極為凄涼的山林夜景。正是在這凄風苦雨的無邊靜寂中,詩人的收筆則是一句突然迸發的哀切呼告之語:「思念公子你呀,只有讓我遭愛憂愁!」這是山鬼發自心頭的痛切指責——她開初曾那樣喜悅地拈著花枝,乘著赤豹,沿著曲曲山隈走來,至此卻帶著強烈的哀怨和愁思,在風雨中凄凄離去,終於隱沒在一片雷鳴和夜風中。

總之,這是一篇非常優秀的文學作品,既體現出屈原描情壯物的老道、洗鍊、深沉、絢麗的特徵,也生動、形象、多彩地表現出三峽地區巫文化和神話傳說的豐美,是三峽文化中的一篇文學精品。


推薦閱讀:

文天祥和屈原哪個偉大?
屈原專題閱讀
最近職場低谷 領導不信任甚至排擠我同事也有疏遠我的傾向該何去何從?
如何解答屈原在《天問》中提出的問題?
最早的用來紀念屈原的那批 「正統粽子」 是甜的還是鹹的?

TAG:屈原 | 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