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朱大可:陷入人格分裂的張愛玲
7朱大可:陷入人格分裂的張愛玲
2013-03-25 15:43:00
歸檔在 朱大可之聲 | 瀏覽 9712 次 | 評論 5 條
東方出版社「朱大可守望書系」——《神話》、《審判》、《烏托邦》、《先知》、《時光》
舊上海的張愛玲,並非就是她本人的全部表徵,而只是其人生多面體的某個側影而已。張的一生,至少分為三個時期:殖民地小資期、反烏托邦期和人格分裂期,但她卻遭到粉絲團的嚴重誤解,以為她們所觸摸到的單一的舊上海肢體,就是張愛玲的全部軀體。
美國時期的張愛玲,陷入了人格分裂的嚴重狀態。她的《紅樓夢魘》毫無才情,寫得枯燥乏味,令人難以卒讀,暴露出她對於人性和人情的極度淡漠;而與此同時,她依然在奮筆書寫《小團圓》,被青春期的創傷記憶所糾纏。這正是張愛玲晚期的精神特點。但這破裂始於她的童年,並在孤島時期就已初露端倪:一方面精於世故,一方面不諳世事;一方面冷漠寡情,一方面婉轉多姿;一方面看淡男女之事,一方面卻被戀父情結所困而難以自拔。
異鄉人與外部世界的疏離,在晚年變得日益嚴重。那個「沿牆疾走的蒼白女子」,成為典型的幽閉症患者。她畏懼跟所有陌生人對視、交談和來往。《小團圓》是其接通記憶家園的唯一走廊。她穿越時光,在舊歲月里跟自己告別,並宣判他人一起死亡。
張愛玲在其去世前一年,出乎意料地公開了自己的玉照,成為一次充滿隱喻的宣示:她容顏衰老,毫無表情地瞪著鏡頭,手裡拿著刊登某國領袖去世消息的中文報紙。這死亡象徵著政治造魅運動的歷史性終結;而在試圖傳遞流亡者仍然健在的信息之際,張愛玲沒有笑意,卻露出蒼老冷漠的容顏。這超出常規的舉止,就是自我去魅的信號。這幀意味深長的照片,同時揭出政治去魅和自我去魅的兩種事實。
《小團圓》跟此影像有密切的呼應。它是超越常識的寫作,也是《秧歌》去魅敘事的延續:華袍捉虱運動,從國族的層面轉向了自我。面對造魅運動的強大潮流,張愛玲向自身發出了「致命的」一擊。她成了一個冷眼捉虱的「他者」,以自我解剖的方式,把依附在靈魂和肉身上的各種暗昧虱子,逐一展示給那些熱愛窺私的觀眾。張愛玲講述美國墮胎的故事,回憶自己用抽水馬桶沖走四個月嬰屍,筆觸節制,語氣超然,彷彿在轉述一個跟本人毫不相干的事件,顯示出驚世駭俗的一面。她藉此嘲笑自身,也嘲笑那些造魅群眾,但這不是所謂「自虐」的需要,而是基於一種內省的勇氣。她從這審判中獲得了自我解構的尊嚴。
張愛玲卒於1995年,又在2009年版的《小團圓》里第二次死去。那些被其文字所滋養的群虱,繼續在造魅並吸取她的遺血。這正是張愛玲所痛恨的場景。緘默的亡靈是不幸的,在兩度謝世之後,她還要被迫面對這喧鬧可笑的眾生。
本文內容節選自《審判》東方出版社
~~~~~~~~~~朱大可守望書系~~~~~~~~~~~
《神 話》朱大可帶我們探尋五千年中華文明源頭,解答我們的終極困惑
《?審 判》朱大可在狂歡年代中的焦慮與思考
《烏托邦》朱大可眼中有著我們未曾體會到的建築與城市
《先 知》朱大可帶我們重溫那個文學與文學批評的巔峰
《時 光》朱大可回望歲月的留影,為我們解讀其中文化的密碼
推薦閱讀:
※張愛玲為什麼要銷毀《小團圓》
※張愛玲:她有多悲涼,就有多繁華; 她有多凄清,就有多驕傲。 當你只看見她的清冷離苦,你就錯失了張愛玲...
※讀懂張愛玲,破譯你的心靈密碼
※張愛玲為何嫁給美國老頭
※單身女人:千萬不要學「張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