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慧法師:《大般涅盤經》略釋(二)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凈慧法師:《大般涅盤經》略釋(二)
【大般涅盤經卷第二】
【純陀品第二】
這一品內容是,佛接受了純陀的最後供養,而拒絕了純陀請佛久住,莫入般涅盤的請求。
【爾時會中有優婆塞。是拘屍[邱-丘+冉]城工巧之子名曰純陀。與其同類十五人俱。為令世間得善果故。捨身威儀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悲感流淚。頂禮佛足而白佛言。唯願世尊及比丘僧。哀受我等最後供養。為度無量諸眾生故。世尊。我等從今無主無親無救無護無歸無趣貧窮飢困。欲從如來求將來食。唯願哀受我等微供然後涅盤。世尊。譬如剎利若婆羅門毗舍首陀。以貧窮故遠至他國役力農作得好調牛。良田平正無諸沙鹵惡草荒穢。唯悕天雨。言調牛者喻身口七。良田平正喻於智慧。除去沙鹵惡草荒穢喻除煩惱。世尊。我今身有調牛良田耘除眾穢。唯悕如來甘露法雨。貧四姓者即我身是。貧於無上法之財寶。唯願哀愍除斷我等貧窮困苦。拯及無量苦惱眾生。我今所供雖復微少。冀得充足如來大眾。我今無主無親無歸。願垂矜愍如羅睺羅。】
純陀與其同行共十五人,為優婆塞。大膽地站出來,頂禮佛足,悲感流淚,欲從佛這裡為眾生求得功德資糧,懇請佛接受最後供養。
最後供養。這裡是指佛住世入般涅盤的飲食供養。與以後的舍利、佛像、塔等供養一樣。區別在於佛用有形之體受有形於供。而後者供養是無形無相之體,受有形於供,所得功德不一樣。可比喻為父母在世盡孝和逝世盡孝,雖都是孝,但有區別。
施食有二,果無差別,具足無極限供養。佛為讓眾生斷除貧窮,常得富貴安樂,長壽和有智慧,接受了純陀等十五位優婆塞的最後供養。這個世界一切福報從供養得。離開供養,無福可求,無福之慧也是空慧,不能成就功德。
【爾時世尊一切種智無上調御告純陀曰。善哉善哉。我今為汝除斷貧窮。無上法雨雨汝身田令生法芽。汝今於我欲求壽命色力安樂無礙辯才。我當施汝常命色力。安無礙辯。何以故。純陀。施食有二果報無差。何等為二。一者受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二者受已入於涅盤。我今受汝最後供養。令汝具足檀波羅蜜。爾時純陀即白佛言。如佛所說二施果報無差別者。是義不然。何以故。先受施者煩惱未盡。未得成就一切種智。亦未能令眾生具足檀波羅蜜。後受施者煩惱已盡。已得成就一切種智。能令眾生普得具足檀波羅蜜。先受施者猶是眾生。後受施者是天中天。先受施者。是雜食身煩惱之身是後邊身是無常身。後受施者。無煩惱身金剛之身法身常身無邊之身。云何而言二施果報等無差別。先受施者。未能具足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唯得肉眼未得佛眼乃至慧眼。後受施者。已得具足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具足佛眼乃至慧眼。云何而言二施果報等無差別。世尊。先受施者。受已食之入腹消化。得命得色得力得安得無礙辯。後受施者。不食不消無五事果。云何而言二施果報等無差別。】
佛告純陀說,世間最具足的供養,也可稱最大的供養是;一者受已成佛;二者受已入般涅盤。而且,這二者供養所生功德一樣。
純陀說,這二者的供養所生功德不應該一樣吧?先供養者即牧羊女供養時,佛還是眾生,不具足佛的智慧,不能讓眾生具足供養功德,不能讓施者盡除煩惱。受施者還是雜食身、煩惱身,可能以後會感業而著善惡兩邊之身,是無常身。只具肉眼,受已得命、色、力、安、才。而後供養者,供養的是佛,是無煩惱之身、金剛之身、法身、常身,不受善惡業召感之身,具足六度和佛眼、慧眼,受施者無命、色、力、安、才。怎麼說二者供養一樣呢?
【佛言。善男子。如來已於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無有食身煩惱之身。無後邊身常身法身金剛之身。善男子。未見佛性者。名煩惱身雜食之身。是後邊身菩薩。爾時受飲食已入金剛三昧。此食消已即見佛性。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我言二施果報等無差別。菩薩爾時破壞四魔。今入涅盤亦破四魔。是故我言二施果報等無差別。菩薩爾時雖不廣說十二部經。先已通達。今入涅盤廣為眾生分別演說。是故我言二施果報等無差別。善男子。如來之身已於無量阿僧祇劫不受飲食。為諸聲聞。說言先受難陀難陀波羅二牧牛女所奉乳糜。然後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實不食。我今普為此會大眾。是故受汝最後所奉。實亦不食。】
佛說,我無量劫前就已經沒有雜食身和煩惱及善惡業召感身了。當初受牧羊女供養後,即見佛性,成佛破魔與今日入般涅盤破魔相同;二者供養功德一樣。雖當初沒說十二部經,但早已通達,與今日說了早已通達的十二部經是一回事;二者供養功德一樣。"牧羊女所奉乳糜,我實不食。""汝最後所供,實亦不食。"
為方便講法故,這裡的"佛說"是對經文的解釋說,可理解為按經中佛或菩薩之義說,其它類同,特此說明。
【爾時大眾聞佛世尊普為大會哀受純陀最後供養。歡喜踴躍同聲贊言。善哉善哉。稀有純陀。汝今立字名不虛稱。言純陀者名解妙義。汝今建立如是大義。是故依實從義立名。故名純陀。汝今現世得大名利德願滿足。甚奇純陀。生在人中復得難得無上之利。善哉純陀。如優曇花世間稀有。佛出於世亦復甚難。值佛生信聞法復難。佛臨涅盤最後供養。能辦此事復難於是。南無純陀南無純陀。汝今已具檀波羅蜜。猶如秋月十五日夜清凈圓滿無諸雲翳一切眾生無不瞻仰。汝亦如是。而為我等之所瞻仰。佛已受汝最後供養。令汝具足檀波羅蜜。南無純陀。是故說汝如月盛滿一切眾生無不瞻仰。南無純陀。雖受人身心如佛心。汝今純陀。真是佛子如羅睺羅等無有異。爾時大眾即說偈言
汝雖生人道 已超第六天 我及一切眾 今故稽首請
人中最勝尊 今當入涅盤 汝應愍我等 唯願速請佛
久住於世間 利益無量眾 演說智所贊 無上甘露法
汝若不請佛 我命將不全 是故應見為 稽請調御師
爾時純陀歡喜踴躍。譬如有人父母卒喪忽然還活。純陀歡喜亦復如是。復起禮佛而說偈言
快哉獲己利 善得於人身 蠲除貪恚等 永離三惡道
快哉獲己利 遇得金寶聚 值遇調御師 不懼墮畜生
佛如優曇花 值遇生信難 遇已種善根 永滅餓鬼苦
亦復能損減 阿修羅種類 芥子投針鋒 佛出難於是
我以具足檀 度人天生死 佛不染世法 如蓮花處水
善斷水頂種 永度生死流 生世為人難 值佛世亦難
猶如大海中 盲龜遇浮孔 我今所奉食 願得無上報
一切煩惱結 摧破無堅固 我今於此處 不求天人身
設使得之者 心亦不甘樂 如來受我供 歡喜無有量
猶如伊蘭花 出於栴檀香 我身如伊蘭 如來受我供
如出栴檀香 是故我歡喜 我今得現報 最勝上妙處
釋梵諸天等 悉來供養我 一切諸世間 悉生大苦惱
以知佛世尊 今欲入涅盤 高聲唱是言 世間無調御
不應舍眾生 應視如一子 如來在僧中 演說無上法
如須彌寶山 安處於大海 佛智能善斷 我等無明闇
猶如虛空中 雲起得清涼 如來能善除 一切諸煩惱
猶如日出時 除雲光普照 是諸眾生等 戀慕增悲慟
悉皆為生死 苦水之所漂 以是故世尊 應長眾生信
為斷生死苦 久住於世間
佛告純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佛出世難如優曇花。值佛生信亦復甚難。佛臨涅盤最後施食。能具足檀倍復甚難。汝今純陀。莫大愁苦。應當歡喜深自慶幸得值最後供養如來。成就具足檀波羅蜜。不應請佛久住於世。汝今當觀諸佛境界悉皆無常。諸行性相亦復如是。即為純陀而說偈言
一切諸世間 生者皆歸死 壽命雖無量 要必有終盡
夫盛必有衰 合會有別離 壯年不久停 盛色病所侵
命為死所吞 無有法常住 諸王得自在 勢力無等雙
一切皆遷滅 壽命亦如是 眾苦輪無際 流轉無休息
三界皆無常 諸有悉非樂 有道本性相 一切皆空無
可壞法流轉 常有憂患等 恐怖諸過惡 老病死衰惱
是諸無有邊 易壞怨所侵 煩惱所纏裹 猶如蠶處繭
何有智慧者 而當樂是處 此身苦所集 一切皆不凈
扼縛癰瘡等 根本無義利 上至諸天身 皆亦復如是
諸欲皆無常 故我不貪著 離欲善思惟 而證真實法
究竟斷有者 今日當涅盤 我度有彼岸 出過一切苦
是故於今者 惟受上妙樂
爾時純陀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誠如聖教。我今所有智慧微淺猶如蚊蚋。何能思議如來涅盤深奧之義。世尊。我今已與諸大龍象菩薩摩訶薩斷諸結漏文殊師利法王子等。世尊。譬如幼年初得出家雖未具戒即墮僧數。我亦如是。以佛菩薩神通力故。得在如是大菩薩數是故我今欲令如來久住於世不入涅盤。譬如飢人終無變吐唯願世尊。亦復如是。常住於世不入涅盤。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告純陀言。純陀。汝今不應發如是言。欲使如來常住於世不般涅盤。如彼飢人無有變吐。汝今當觀諸行性相。如是觀行具空三昧。欲求正法。應如是學。純陀問言。文殊師利。夫如來者天上人中最尊最勝。如是如來豈是行耶。若是行者為生滅法。譬如水泡速起速滅往來流轉。猶如車輪。一切諸行亦復如是。我聞諸天壽命極長。云何世尊是天中天。壽命更促不滿百年。如聚落主勢得自在。以自在力能制他人。是人福盡其後貧賤人所輕蔑為他策使。所以者何。失勢力故。世尊亦爾。同於諸行。同諸行者。則不得稱為天中天。何以故。諸行即是生死法故。是故文殊。勿觀如來同於諸行。複次文殊。為知而說不知而說而言如來同於諸行。設使如來同諸行者。則不得言於三界中為天中天自在法王。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當千更無有能降伏之者。故稱此士一人當千。如是力士王所愛念。偏賜爵祿封賞自然。所以得稱當千人者。是人未必力敵於千但以種種伎藝所能能勝千故。故稱當千。如來亦爾。降煩惱魔陰魔。天魔死魔。是故如來名三界尊。如彼力士一人當千。以是因緣成就具足種種無量真實功德。故稱如來應正遍知。文殊師利。汝今不應憶想分別以如來法同於諸行。譬如巨富長者生子。相師占之有短壽相。父母聞已知其不任紹繼家嗣。不復愛重視之如草。夫短壽者不為沙門婆羅門等男女大小。之所敬念。若使如來同諸行者。亦復不為一切世間人天眾生之所奉敬如來所說不變不異。真實之法亦無受者。是故文殊。不應說言如來同於一切諸行。複次文殊。譬如貧女無有居家救護之者。加復病苦饑渴所逼。遊行乞匃止他客舍寄生一子。是客舍主驅逐令去。攜抱是兒欲至他國於其中路遇惡風雨寒苦並至。多為蚊虻蜂螫毒蟲之所唼食。經由恆河抱兒而渡。其水漂疾而不放舍。於是母子遂共俱沒。如是女人慈念功德命終之後生於梵天。文殊師利。若有善男子欲護正法。勿說如來同於諸行。不同諸行。唯當自責我今愚痴未有慧眼。如來正法不可思議。是故不應宣說如來定是有為定是無為。若正見者應說如來定是無為。何以故。能為眾生生善法故。生憐愍故。如彼貧女在於恆河為愛念子而捨身命。善男子。護法菩薩亦應如是。寧捨身命不說如來同於有為。當言如來同於無為。以說如來同無為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彼女人得生梵天。何以故。以護法故。云何護法。所謂說言如來同於無為。善男子。如是之人雖不求解脫解脫自至。如彼貧女不求梵天梵天自應。文殊師利。如人遠行中路疲極寄止他舍。卧寐之中其室忽然大火卒起實時驚寤尋自思惟。我於今者定死不疑。具慚愧故以衣纏身。即便命終生忉利天。從是已後滿八十返作大梵王。滿百千世生於人中為轉輪王。是人不復生三惡趣。輾轉常生安樂之處。以是緣故。文殊師利若善男子有慚愧者。不應觀佛同於諸行。文殊師利。外道邪見可說如來同於有為。持戒比丘不應如是於如來所生有為想。若言如來是有為者。即是妄語。當知是人死入地獄。如人自處於己舍宅。文殊師利。如來真實是無為法。不應復言是有為也。汝從今日於生死中。應舍無知求於正智。當知如來即是無為。若能如是觀如來者。具足當得三十二相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贊純陀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已作長壽因緣。能知如來是常住法不變異法無為之法。汝今如是善覆如來有為之相。如被火人為慚愧故以衣覆身。以是善心生忉利天。復為梵王轉輪聖王。不至惡趣常受安樂。汝亦如是。善覆如來有為相故。於未來世必定當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具足十八不共之法。無量壽命不在生死常受安樂。不久得成應正遍知。純陀。如來次後自當廣說。我之與汝俱亦當覆如來有為。有為無為且共置之。汝可隨時速施飯食。如是施者諸施中最。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遠行疲極所須之物。應當清凈隨時給與。如是速施即是具足檀波羅蜜根本種子。純陀。若有最後施佛及僧。若多若少若足不足宜速及時。如來正爾。當般涅盤。純陀答言。文殊師利。汝今何故貪為此食。而言多少足與不足令我時施。文殊師利。如來昔日苦行六年尚自支持。況於今日須臾間耶。文殊師利。汝今實謂如來正覺受斯食耶。然我定知。如來身者即是法身非為食身。爾時佛告文殊師利。如是如是。如純陀言。善哉純陀。汝已成就微妙大智。善入甚深大乘經典。文殊師利語純陀言。汝謂如來是無為者如來之身即是長壽。若作是知佛所悅可。純陀答言。如來非獨悅可於我。亦復悅可一切眾生。文殊師利言。如來於汝及以我等一切眾生。皆悉悅可。純陀答言。汝不應言如來悅可。夫悅可者。則是倒想。若有倒想則是生死。有生死者即有為法。是故文殊。勿謂如來是有為也。若言如來是有為者。我與仁者俱行顛倒。文殊師利。如來無有愛念之想。夫愛念者。如彼乳牛愛念其子。雖復饑渴行求水草若足不足忽然還。歸諸佛世尊無有是念。等視一切如羅睺羅。如是念者即是諸佛智慧境界。文殊師利。譬如國王調御駕駟。欲馳驢乘令及之者。無有是處。我與仁者亦復如是。欲盡如來微密深奧。亦無是處。文殊師利。如金翅鳥飛升虛空。無量由旬下觀大海。悉見水性魚鱉黿鼉龜龍之屬。及見己影如於明鏡見諸色像。凡夫少智不能籌量如是所見。我與仁者亦復如是。不能籌量如來智慧。文殊師利語純陀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我於此事非為不達。直欲試汝諸菩薩事。爾時世尊從其面門出種種光。其光明曜照文殊身。文殊師利遇斯光已。即知是事尋告純陀。如來今者現是瑞相。不久必當入於涅盤。汝先所設最後供養。宜時奉獻佛及大眾。純陀。當知。如來放是種種光明非無因緣。純陀聞已悲塞默然。佛告純陀。汝所奉施佛及大眾。今正是時。如來正爾當般涅盤。第二第三亦復如是。爾時純陀聞佛語已。舉聲啼哭悲咽而言。苦哉苦哉世間虛空。復白大眾。我等今者一切當共五體投地同聲勸佛莫般涅盤。】
化身佛是報身佛的意生身,可化無量億。諸化身佛不食供養,也不入涅盤。而化身佛示現之肉身佛,要示現受食供養和示現入般涅盤。簡單地說,佛是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而示現的肉身還要遵循世間法則,也在遵循毗盧遮那佛法性的法則,"如來示同眾生方便涅盤。"
純陀和牧羊女一樣,都是菩薩化現而來。供養佛入般涅盤的功德要大於大梵天王的功德。生世為人難,佛出於世難,值佛生信聞法難更難;遇佛入般涅盤難上加難;猶如大海中,盲龜遇浮孔。
純陀見佛能接受最後供養後,便向佛請求,請佛住世。
請佛住世的功德是人得長壽。我們今日請佛像供養等於請佛住世,種下長壽之因,將來必得長壽之果。
【爾時世尊復告純陀。莫大啼哭自亂其心。當觀是身猶如芭蕉熱時之炎水泡幻化干闥婆城壞器電光。亦如畫水臨死之囚熟果段肉。如織經盡。如碓上下。當觀諸行猶雜毒食。有為之法多諸過患。於是純陀復白佛言。如來不欲久住於世。我當云何而不啼泣。苦哉苦哉世間虛空。唯願世尊。憐愍我等及諸眾生。久住於世勿般涅盤。佛告純陀。汝今不應發如是言。哀愍我故久住於世。我以哀愍汝及一切。是故今日欲入涅盤。何以故。諸佛法爾有為亦然。是故諸佛而說是偈
有為之法 其性無常 生已不住 寂滅為樂
純陀。汝今當觀一切行雜。諸法無我無常不住。此身多有無量過患。猶如水泡。是故汝今不應啼泣。爾時純陀復白佛言。如是如是。誠如尊教。雖知如來方便示現入於涅盤。而我不能不懷憂惱。覆自思惟復生慶悅。佛贊純陀。善哉善哉。能知如來示同眾生方便涅盤。純陀。汝今當聽。如娑羅娑鳥春陽之月皆共集彼阿耨達池。諸佛亦爾皆至是處。純陀。汝今不應思惟諸佛長壽短壽。一切諸法皆如幻相。如來在中以方便力無所染著。何以故。諸佛法爾。純陀。我今受汝所獻供養。為欲令汝度脫生死諸有漏故。若諸人天於此最後供養我者。悉皆當得不動果報常受安樂。何以故。我是眾生良福田故。汝若復欲為諸眾生作福田者。速辦所施不宜久停。爾時純陀為諸眾生得度脫故。低頭飲淚而白佛言。善哉世尊。我若堪任為福田時。則能了知如來涅盤及非涅盤。我等今者及諸聲聞緣覺智慧猶如蚊蚋。實不能量如來涅盤及非涅盤。爾時純陀及其眷屬。愁憂啼泣圍繞如來。燒香散華盡心敬奉。尋與文殊從座而去供辦餐具。】
佛說,不應請佛久住於世。因為在此世界,一切有形像者,都在無常力的作用下,被破壞掉。無為之佛必示現有為之佛形,來度有為眾生去證悟無為境界。佛這麼說,是破眾生的執著;教眾生依法去修證,去自度慧命。用智慧的真妙有破假有為,這是佛的真慈悲。可以說,真佛壽命無量,真常妙有,但不是在這個世界。貪求萬歲的人是道士,只是看屍鬼。如是真修行者,會在定中觀到釋迦牟尼佛真正化身沒有入涅盤,法會還沒散。當拜佛真身舍利時,會感應到佛的真身妙有。當講佛經講出佛法本義時,會觀到佛帶領百千菩薩與天王等親臨道場,讓講法者生信心,讓聽法者生歡喜心。有時道場祥瑞百端,異香不散,讓聽法者似如虛空。我告訴諸位,哪裡有講大乘經典者,一定要擁護道場,讚歎講法者;因為,在此世界弘佛正法太難了。寧可自己死一千次,都不對講法的法師說一句不恭的話,何況詆毀;業報太重啊!所以,我鼓勵諸位,修證真實法,究竟斷諸有。此身苦所集,一切皆空寂。
【哀嘆品第三】
這一品內容是,六趣眾生聞佛將入般涅盤,心生愁惱,懇請佛慈悲眾生,不入般涅盤,請佛住世。
【純陀去已未久之頃。是時此地六種震動。乃至梵世亦復如是。地動有二。或有地動或大地動。小動者名為地動。大動者名大地動。有小聲者名曰地動。有大聲者名大地動。獨地動者名曰地動。山林河海一切動者名大地動。一向動者名曰地動。周迴旋轉名大地動。動名地動。動時能令眾生心動名大地動。菩薩初從兜率天下閻浮提時。名大地動。從初生出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於法輪及般涅盤。名大地動。今日如來將入涅盤。是故此地如是大動。】
純陀去辦理供養餐具與食品之時,地有六種震動;一是震動的範圍,地球至大梵天;二是震動的緣因,佛降生、成道、轉法、入涅盤。三是震動的次數,六種震動就是讓六趣眾生都感應到有大事發生。四是震動的大小,大動帶小動。大動是眾生普遍感應,小動是讓眾生普遍歡喜或驚怖。
【時諸天龍干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及非人聞是語已。身毛皆豎同聲哀泣。而說偈言
稽首調御師 我等今勸請 遠離於人仙 永無有救護
今見佛涅盤 我等沒苦海 悲戀懷憂惱 如犢失其母
貧窮無救護 猶如困病人 無醫隨自心 食所不應食
眾生煩惱病 常為諸見害 遠離法醫王 服食邪毒藥
是故佛世尊 不應見遺舍 如國無君主 人民皆饑饉
我等亦如是 失蔭及法味 今聞佛涅盤 我等心迷亂
如彼大地動 迷失於諸方 大仙入涅盤 佛日墜於地
法水悉枯涸 我等定當死 如來般涅盤 眾生極苦惱
譬如長者子 新喪於父母 如來入涅盤 如其不還者
我等及眾生 悉無有救護 如來入涅盤 乃至諸畜生
一切皆愁怖 苦惱焦其心 我等於今日 云何不愁惱
如來見放舍 猶如棄涕唾 譬如日初出 光明甚暉炎
既能還自照 亦滅一切闇 如來神通光 能除我苦惱
處在大眾中 譬如須彌山
世尊。譬如國王生育諸子。形貌端正心常愛念。先教伎藝悉令通利。然後棄之付旃陀羅。世尊。我等今日為法王子。蒙佛教誨以具正見。願莫放舍。如其放舍則同王子。唯願久住不入涅盤。世尊。譬如有人善學諸論復於此論而生怖畏。如來亦爾。通達諸法而於諸法復生怖畏。若使如來久住於世說甘露味充足一切。如是眾生則不復畏墮於地獄。世尊。譬如有人初學作務。為官所收閉之囹圄。有人問之汝受何事。答曰我今受大憂苦。若其得脫則得安樂。世尊亦爾。為我等故修諸苦行。我等今者猶未得免生死苦惱。云何如來得受安樂。世尊。譬如醫王善解方葯偏以秘方教授其子不教其餘外受學者。如來亦爾。獨以甚深秘密之藏偏教文殊。遺棄我等不見。顧愍。如來於法應無秘吝。如彼醫王偏教其子不教外來諸受學者。彼醫所以不能普教。情存勝負故有秘惜。如來之心終無勝負。何故如是不見教誨。唯願久住莫般涅盤。世尊。譬如老少病苦之人。舍遠夷塗而行險道。險道多難備受眾苦。更有異人見而愍之。即便示以平坦好路。世尊。我亦如是。所言少者喻未增長法身之人。所言老者喻重煩惱。所言病者譬未脫生死。所言險道者喻二十五有。唯願如來。示導我等甘露正道。久住於世勿入涅盤。】
諸天人、龍等八類眾生身毛皆悚,同聲哀泣,表現既恐怖又痛苦。以比喻向佛請求說,您如國王,我們如諸子,心愛我們又教技藝等生存本領;今日又要拋棄我們。我們不願讓您放舍,請您久住不入涅盤。理由一,而於諸法,復生怖畏。理由二,初學佛法,未得安樂,未離諸苦,畏懼不能成就。理由三,佛有密藏偏教給文殊等菩薩,沒有普度眾生。我們想佛不是不教,是沒來得及教。理由四,少者無智,老者業重,病苦未脫生死,入於險道二十五有中。
二十五有,即三界中惡趣四有眾生;南瞻部洲等四大洲四有眾生;欲界從四王天至他化自在天,六有眾生;從初禪天至無想天,色界七有眾生;從空想天至非想非非想處天,無色界四有眾生。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比丘。莫如凡夫諸天人等愁憂啼哭。當勤精進繫心正念。時諸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止不啼哭。猶如有人喪其愛子殯送已訖抑止不哭。爾時世尊為諸大眾說是偈言
汝等當開意 不應大愁苦 諸佛法皆爾 是故當默然
樂不放逸行 守心正憶念 遠離諸非法 自慰受歡樂
複次比丘。若有疑惑今皆當問。若空不空。若常無常。若苦不苦。若依非依。若去不去。若歸非歸。若恆非恆。若斷若常。若眾生非眾生。若有若無。若實不實。若真不真。若滅不滅。若密不密。若二不二。如是等種種法中有所疑者今應咨問。我當隨順為汝斷之。亦當為汝先說甘露。然後乃當入於涅盤。諸比丘。佛出世難人身難得。值佛生信是事亦難。能忍難忍是亦復難。成就禁戒具足無缺。得阿羅漢果是事亦難。如求金沙優曇缽花。汝諸比丘。離於八難得人身難。汝等遇我不應空過。我於往昔種種苦行。今得如是無上方便。為汝等故無量劫中捨身手足頭目髓腦。是故汝等不應放逸。】
這時,佛沒有直接回答天人、龍等所請所問,而對諸比丘說,你們不要向天人等愁憂啼哭,當勤精進;間接的對諸天人、龍等作了回答。
佛接著說,諸比丘有什麼疑惑,今皆當問。"汝等遇我,不應空過。"無量劫中,佛為汝等比丘捨身命財,你們應珍惜這個因緣,不應放逸,不應取此虛偽之物。
這裡的"虛偽之物"是指諸比丘貪著小乘法,不得究竟,以下劣心得少為足;同時,不應情感用事。
【汝等比丘。云何莊嚴正法寶城具足種種功德珍寶。戒定智慧以為牆塹。汝今遇是佛法寶城。不應取此虛偽之物。譬如商主遇真寶城取諸瓦礫而便還家。汝亦如是。值遇寶城取虛偽物。汝諸比丘。勿以下心而生知足。汝等今者雖得出家。於此大乘不生貪慕。汝諸比丘。身雖得服袈裟染衣。心猶未染大乘凈法。汝諸比丘。雖行乞食經歷多處。初未曾求大乘法食。汝諸比丘。雖除鬚髮未為正法除諸結使。汝諸比丘。今當真實教敕汝等。我今現在大眾和合。如來法性真實不倒。是故汝等。應當精進攝心勇猛摧諸結使十力慧日既潛沒已。汝等當為無明所覆。諸比丘。譬如大地諸山藥草為眾生用。我法亦爾。出生妙善甘露法味。而為眾生種種煩惱病之良藥。我今當令一切眾生及我諸子四部之眾悉皆安住秘密藏中。我亦復當安住是中入於涅盤。何等名為秘密之藏。猶如伊字三點若並則不成伊縱亦不成。如摩醯首羅面上三目。乃得成伊。三點若別亦不得成。我亦如是。解脫之法亦非涅盤。如來之身亦非涅盤。摩訶般若亦非涅盤。三法各異亦非涅盤。我今安住如是三法為眾生故名入涅盤如世伊字。】
佛接著說,你們諸比丘,雖身披袈裟,乞食,去除鬚髮,卻不知求大乘法;如進寶山而取石頭,取真金才是大乘法。解脫之法,如來之身,佛的大智慧,沒有涅盤。為眾生故,是肉身示現入般涅盤。
就此世界而言,佛傳給弟子修行身心、解脫生死的方法,在一萬二千年里佛法住世,誰依法而行,誰得解脫。佛的化身即如來之身,在佛法住世的時間內自然住世,只是不以肉身住世。佛的大智慧法藏,讓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只是為了眾生不貪諸有,知空、苦、無常,求出離世間,而肉身示現入般涅盤。
【爾時諸比丘聞佛世尊定當涅盤。皆悉憂愁身毛為豎。涕淚交流稽首佛足繞無量匝白佛言。世尊。快說無常苦空無我。世尊。譬如一切眾生跡中象跡為上。是無常想亦復如是。於諸想中最為第一。若有精勤修習之者。能除一切欲界貪愛色無色愛無明憍慢及無常想。世尊如來若離無常想者。今則不應入於涅盤。若不離者。云何說言修無常想離三界愛無明憍慢及無常想。世尊。譬如農夫於秋月時深耕其地能除穢草。是無常想亦復如是。能除一切欲界貪愛色無色愛無明憍慢及無常想。世尊。譬如耕田秋耕為上。如諸跡中象跡為勝於諸想中無常為最。世尊。譬如帝王知命將終。恩赦天下獄囚系閉悉令得脫。然後捨命。如來今者。亦應如是度諸眾生一切無知無明系閉皆令解脫然後涅盤。我等今者皆未得度。云何如來便欲放舍入於涅盤。世尊。譬如有人為鬼所持遇良咒師以咒力故便得除差。如來亦爾。為諸聲聞除無明鬼。令得安住摩訶般若解脫等法。如世伊字。世尊。譬如香象為人所縛。雖有良師不能禁制頓絕羈鎖自恣而去。我未如是脫五十七煩惱系縛。云何如來便欲放舍入於涅盤。世尊。如人病瘧值遇良醫所苦得除。我亦如是。多諸患苦邪命熱病。雖遇如來病未除愈。未得無上安隱常樂。云何如來便欲放舍入於涅盤。世尊。譬如醉人不自覺知。不識親疏母女姊妹。迷荒淫亂言語放逸卧不凈中。時有良師與葯令服。服已即吐還自憶識。心懷慚愧深自克責。酒為不善諸惡根本。若能除斷則遠眾罪。世尊。我亦如是往昔已來輪轉生死。情色所醉貪嗜五欲。非母母想。非姊姊想。非女女想。於非眾生。生眾生想。是故輪轉受生死苦。如彼醉人卧不凈中。如來今當施我法葯令我還吐煩惱惡酒。而我未得醒寤之心。云何如來便欲放舍入於涅盤。世尊。譬如有人嘆芭蕉樹以為堅實無有是處。世尊。眾生亦爾。若嘆我人眾生壽命養育知見作者受者是真實者。亦無是處。我等如是修無我想。世尊。譬如漿滓無所復用。是身亦爾無我無主。世尊。如七葉花無有香氣。是身亦爾無我無主。我等如是心常修習無我之想。如佛所說。一切諸法無我我所。汝諸比丘應當修習。如是修已則除我慢。離我慢已便入涅盤。世尊。譬如鳥跡空中現者無有是處有能修習無我想者而有諸見。亦無是處。爾時世尊贊諸比丘。善哉善哉。汝等善能修無我想。時諸比丘即白佛言。世尊。我等不但修無我想。亦更修習其餘諸想所謂苦想無常等想。世尊。譬如醉人其心眩亂。見諸山川城廓宮殿日月星辰皆悉迴轉。世尊。若有不修苦無常想無我等想。如是之人不名為聖。多諸放逸流轉生死。世尊。以是因緣我等善修如是諸想。爾時佛告諸比丘言。諦聽諦聽。汝向所引醉人喻者。但知文字未達其義。何等為義。如彼醉人見上日月實非迴轉生迴轉想。眾生亦爾。為諸煩惱無明所覆生顛倒心。我計無我。常計無常。凈計不凈。樂計為苦。以為煩惱之所覆故。雖生此想不達其義。如彼醉人於非轉處而生轉想。我者即是佛義。常者是法身義。樂者是涅盤義。凈者是法義。】
諸比丘聞佛意當涅盤,表現憂悲痛苦。向佛提出幾個請求;第一,請佛快給我等講無常、苦、空、無我。第二,我等今者皆未得度,佛怎麼放舍我等而入於涅盤。第三,我等今者還為煩惱所縛,不知如何解脫,佛怎麼放舍我等而入於涅盤。第四,我等久病未得安穩,佛怎麼放舍我等而入於涅盤。第五,佛當為我等施法葯,讓我等得醒悟後,再入於涅盤。第六,佛教我等修行除慢,知空無我等法,我等也這麼做了,但不得究竟。幾個請求的目的是請佛住世。
【汝等比丘。云何而言有我想者憍慢貢高流轉生死。汝等若言我亦修習無常苦無我等想。是三種修無有實義。我今當說勝三修法。苦者計樂樂者計苦。是顛倒法。無常計常常計無常。是顛倒法。無我計我我計無我。是顛倒法。不凈計凈凈計不凈。是顛倒法。有如是等四顛倒法。是人不知正修諸法。汝諸比丘。於苦法中而生樂想。於無常中而生常想。於無我中而生我想。於不凈中而生凈想。世間亦有常樂我凈。出世亦有常樂我凈。世間法者有字無義。出世間者有字有義。何以故。世間之法有四顛倒故不知義。所以者何。有想顛倒心倒見倒。以三倒故世間之人樂中見苦。常見無常。我見無我。凈見不凈。是名顛倒以顛倒故世間知字而不知義。何等為義。無我者即生死。我者即如來。無常者聲聞緣覺。常者如來法身。苦者一切外道。樂者即是涅盤。不凈者即有為法。凈者諸佛菩薩所有正法。是名不顛倒。以不倒故知字知義。若欲遠離四顛倒者。應知如是常樂我凈。】
佛對諸比丘說,你等善能修行諸法,但有三種修未達實義;第一,但知文字。第二,顛倒生心。第三,有我修行。今當告知諸比丘,達實義的三種修行方法。因為世間有苦者計樂,樂者計苦;無常計常,常計無常;無我計我,我計無我;不凈計凈,凈計不凈的思顛倒法。眾生必然產生想、心、見三顛倒。所以,眾生樂中見苦,常見無常,我見無我,凈見不凈,但知文字而不知義;顛倒生心,有我修行;即執著有無兩邊修行。應分三法修行;第一,知文字義修行。第二,遠離四顛倒修行。第三,依無為法修行。這樣修行可化作世間的常樂我凈和出世間的常樂我凈。世間的常樂我凈有字無義,出世間的常樂我凈有字有義;即世間聖人的肉體要入滅,是諸法空相;出世間的法身無入滅,是諸法實相。
【時諸比丘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離四倒者則得了知常樂我凈。如來今者永無四倒。則已了知常樂我凈。若已了知常樂我凈。何故不住一劫半劫教導我等令離四倒。而見放舍欲入涅盤。如來若見顧念教敕。我當至心頂受修習。如來若當入涅盤者。我當云何與是毒身同共止住修於梵行。我等亦當隨佛世尊入於涅盤。】
諸比丘說,佛您永離四顛倒,了知常樂我凈,為什麼不住世一劫或半劫,教我等也離四顛倒。我等如何止住身毒,修於梵行。我等也應當隨佛入般涅盤。
【爾時佛告諸比丘。汝等不應作如是語。我今所有無上正法。悉以付囑摩訶迦葉。是迦葉者當為汝等作大依止。猶如如來為諸眾生作依止處。摩訶迦葉亦復如是。當為汝等作依止處。譬如大王多所統領。若游巡時悉以國事付囑大臣。如來亦爾。所有正法。亦以付囑摩訶迦葉。汝等當知。先所修習無常苦想非是真實。譬如春時有諸人等。在大池浴乘船遊戲。失琉璃寶沒深水中。是時諸人悉共入水求覓是寶。競捉瓦石草木砂礫。各各自謂得琉璃珠。歡喜持出乃知非真。是時寶珠猶在水中。以珠力故水皆澄清。於是大眾乃見寶珠故在水下。猶如仰觀虛空月形。是時眾中有一智人。以方便力安徐入水即便得珠。汝等比丘。不應如是修習無常苦無我想不凈想等以為實義。如彼諸人各以瓦石草木沙礫而為寶珠。汝等應當善學方便在在處處常修我想常樂凈想。復應當知先所修習四法相貌悉是顛倒。欲得真實修諸想者。如彼智人巧出寶珠。所謂我想常樂凈想。】
佛對諸比丘說,我今所有無上正法,悉已付囑摩訶迦葉,如國王出巡,將國事付囑大臣。摩訶迦葉是有智慧的人,能以方便力,巧取水中寶珠,可為你等依止處。入般涅盤是證得,不是說得或隨佛而能入得。
【爾時諸比丘白佛言。世尊。如佛先說。諸法無我汝當修學。修學是已則離我想。離我想者則離憍慢。離憍慢者得入涅盤。是義云何。】
諸比丘說,佛您以前教我等諸法無我,如此修行以後,可以成就,得入涅盤。今日佛您入於涅盤,我們卻不能,這是為什麼呢?
【佛告諸比丘。善哉善哉。汝今善能咨問是義為自斷疑。譬如國王闇鈍少智。有一醫師性復頑嚚。而王不別厚賜俸祿。療治眾病純以乳葯。亦復不知病起根原。雖知乳葯復不善解風冷熱病。一切諸病悉教服乳。是王不別是醫知乳好醜善惡。復有明醫曉八種術。善療眾病知諸方葯從遠方來。是時舊醫不知咨受。反生貢高輕慢之心。彼時明醫即便依附請以為師。咨受醫方秘奧之法。語舊醫言。我今請仁以為師範。唯願為我宣暢解說。舊醫答言。卿今若能為我給使四十八年。然後乃當教汝醫法。時彼明醫即受其教。我當如是。我當如是。隨我所能當給走使。是時舊醫即將客醫共入見王。是時客醫即為王說種種醫方及余伎藝。大王當知。應善分別。此法如是可以治國。此法如是可以療病。爾時國王聞是語已。方知舊醫痴闇無智。即便驅逐令出國界。然後倍復恭敬客醫。是時客醫作是念言。欲教王者今正是時。即語王言。大王。於我實愛念者當求一願王即答言。從此右臂及余身分隨意所求一切相與。彼客醫言。王雖許我一切身分。然我不敢多有所求。今所求者。願王宣令一切國內。從今已往不得復服舊醫乳葯。所以者何。是葯毒害多傷損故。若故服者當斬其首。斷乳葯已。終無復有橫死之人。常處安樂故求是願。時王答言。汝之所求蓋不足言。尋為宣令一切國內凡諸病人皆悉不聽以乳為葯。若為葯者當斬其首。爾時客醫和合眾葯。謂辛苦醎甜醋等味。以療眾病無不得差。其後不久王復得病。即命是醫我今病困當云何治。醫占王病應用乳葯。尋白王言。如王所患應當服乳。我於先時所斷乳葯是非實語。今若服者最能除病。王今患熱正應服乳。時王語醫。汝今狂耶。為熱病乎。而言服乳能除此病。汝先言毒。今云何服。欲欺我耶。先醫所贊汝言是毒令我驅遣。今復言好最能除病。如汝所言。我本舊醫定為勝汝。是時客醫復語王言。王今不應作如是語。如蟲食木有成字者。此蟲不知是字非字。智人見之終不唱言是蟲解字。亦不驚怪。大王當知。舊醫亦爾。不別諸病悉與乳葯。如彼蟲道偶得成字。是先舊醫不解乳葯。好醜善惡。時王問言。云何不解。客醫答王。是乳葯者亦是毒害。亦是甘露。云何是乳複名甘露。若是乳牛不食酒糟滑草麥[麥*弋]。其犢調善。放牧之處不在高原亦不下濕。飲以清水。不令馳走。不與特牛同共一群。飲食調適行住得所。如是乳者。能除諸病。是則名為甘露妙藥。除是乳已。其餘一切皆名毒害。爾時大王聞是語已贊言。大醫。善哉善哉。我從今日始知乳葯善惡好醜。即便服之病得除愈。尋時宣令一切國內從今已往當服乳葯。國人聞之皆生嗔恨。咸相謂言。大王。今者為鬼所持。為是狂耶。而誑我等復令服乳。一切人民皆懷嗔恨悉集王所。王言。汝等。不應於我而生嗔恨。如此乳葯服與不服。悉是醫教非是我咎。爾時大王及諸人民。踴躍歡喜倍共恭敬供養是醫。一切病者皆服乳葯病悉除愈。汝等比丘。當知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亦復如是。為大醫王出現於世。降伏一切外道邪醫。諸四眾中唱如是言。我為醫王。欲伏外道故唱是言。無我無人眾生壽命養育知見作者受者。比丘。當知。是諸外道所言我者。如蟲食木偶成字耳。是故如來於佛法中唱言無我。為調眾生故。為知時故。如是無我有因緣故。亦說有我。如彼良醫善知於乳是葯非葯。非如凡夫所計吾我凡夫愚人所計我者。或有說言。大如拇指。或如芥子。或如微塵。如來說我悉不如是。是故說言諸法無我。實非無我。何者是我。若法是實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變易。是名為我。如彼大醫善解乳葯。如來亦爾。為眾生故說諸法中真實有我。汝等四眾應當如是修習是法。】
佛用一個例子回答諸比丘;即用國王、舊醫、客醫、乳葯治病加以說明。國王者,我等心是;舊醫者,我們的思維是;客醫者,佛法是;乳葯者,世間諸法是。國王之心愚迷無智,舊醫之思維頑愚驕慢,客醫之佛法方便技藝。舊醫之思維只知世間諸法之乳葯,客醫之佛法既知世間又知出世間乳葯。乳葯之世間諸法,既可益人,又可毒人;即眾生根基不同,度脫的方法也不同,適應學凈土的不能用禪密法,反之亦然。但總歸其一,出世間法不離世間法,不管修行什麼法,殊途同歸,諸法無我時,一定得入涅盤。可現在你等比丘,還未得諸法無我之實。
【大般涅盤經卷第三】
長壽品第四
這一品內容是,說佛的壽命不可稱量。
【佛復告諸比丘。汝於戒律有所疑者今恣汝問。我當解說令汝心喜。我已修學一切諸法本性空寂明了通達。汝等比丘。莫謂如來唯修諸法本性空寂。復告比丘。若於戒律有所疑者今悉可問。】
佛接著對諸比丘說,你們對戒律有何疑問,今日都可以問,我當予解說。
【時諸比丘白佛言。世尊。我等無有智慧。能問如來應供正遍知。所以者何。如來境界不可思議。所有諸定不可思議。所演教誨不可思議。是故我等無有智慧。能問如來。世尊。譬如老人年百二十身嬰長病。寢卧床席不能起居。氣力虛劣余命無幾。有一富人緣事欲行當至他方。以百斤金寄彼老人。而作是言。我今他行以是寶物持用相寄。或經十年或二十年。事畢當還還時歸我。是老病人即便受之。而此老人復無繼嗣。其後不久病篤命終。所寄之物悉皆散失。財主行還求索無所。如是痴人不知籌量所寄可否。是故行還求索無所。以是因緣喪失財寶。世尊。我等聲聞亦復如是。雖聞如來殷勤教戒。不能受持令得久住。如彼老人受他寄付。我今無智於諸戒律當何所問。】
諸比丘說,我等無有智慧,於諸戒律不知問什麼。我們如同一位一百二十歲的老人,體弱多病。有一位富人要遠行他方,將寶物存放在老人這裡,老人無有子女,命終後所寄存寶物盡皆散失。佛要把佛法之寶物存於我們這些聲聞這裡,就如同富人把寶物存於體弱老人那裡一樣。
【佛告比丘。汝等今者若問於我。則能利益一切眾生。是故告汝。諸有疑網恣隨所問。】
佛又對諸比丘說,你們今日若請法能利益一切眾生。
【時諸比丘白佛言。世尊。譬如有人年二十五盛壯端正。多有財寶金銀琉璃。父母妻子眷屬宗親悉皆具存。時有人來寄其寶物。語其人言。我有緣事欲至他處。事訖當還還時歸我。是時壯夫守護是物如自己有。其人遇病即命家屬。如是金寶是他所寄。彼若來索悉皆還之。智者如是善知籌量。行還索物皆悉得之無所亡失。世尊亦爾。若以法寶付囑阿難及諸比丘。不得久住。何以故。一切聲聞及大迦葉悉當無常。如彼老人受他寄物。是故應以無上佛法付諸菩薩。以諸菩薩善能問答。如是法寶則得久住。無量千世增益熾盛利安眾生。如彼壯人受他寄物。以是義故。諸大菩薩乃能問耳。我等智慧猶如蚊蚋。何能咨請如來深法。時諸聲聞默然而住。爾時佛贊諸比丘言。善哉善哉。汝等善得無漏之心。阿羅漢心。我亦曾念以此二緣。應以大乘付諸菩薩令是妙法久住於世。】
諸比丘說,佛您應該將佛法之寶藏寄存於菩薩那裡;如年輕人有妻子兒女,家宅興旺,會保證富人寄存財寶不散失。佛若將佛法付囑於摩訶迦葉、阿難及諸比丘,這些人也如同老人,悉皆無常,使佛法不得久住。反之,佛法久住於世,利益眾生。諸比丘說到這裡,都沉默不語了。
【爾時佛告一切大眾。善男子善女人。我之壽命不可稱量。樂說之辯亦不可盡。汝等宜可隨意咨問若戒若歸。第二第三亦復如是。】
這時,佛對大眾說,我之壽命不可稱量,我說妙法不可窮盡,你們隨意咨問。
【爾時眾中有一童子菩薩摩訶薩。是多羅聚落婆羅門種姓大迦葉。以佛神力即從座起。偏袒右肩繞百千匝。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我於今者欲少咨問。若佛聽者乃敢發言。】
佛這麼說以後,有一童子菩薩(在古印度時,未結婚的青少年稱童子,下邊統稱為迦葉菩薩。)姓迦葉,從座起對佛說,我不多問,但佛您能聽,我才敢問。
這裡諸位要注意童子菩薩四字。迦葉有姓是人,又不同於四眾弟子。什麼人是菩薩,唯有佛知,而我們四眾弟子,以聲聞或凡夫境界,用顛倒知見衡量不了他人。童言無忌,表示菩薩純貞境界和佛法真常。
【佛告迦葉。如來應供正遍知。恣汝所問。當為汝說斷汝所疑令汝歡喜。】
佛讚許後,迦葉菩薩向佛請法。共問了三十二個為什麼,並表示我們請法是為了頂戴恭敬守護佛法;如大臣守護國王的寶珠一樣。同時,為增長廣深智慧。
【爾時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來哀愍已垂聽許今當問之。然我所有智慧微少猶如蚊蚋。如來世尊道德巍巍。純以栴檀師子難伏不可壞眾而為眷屬。如來之身猶真金剛。色如琉璃真實難壞。復為如是大智慧海之所圍繞。是眾會中諸大菩薩摩訶薩等。皆悉成就無量無邊深妙功德猶如香象。於如是等大眾之前。豈敢發問為當承佛神通之力。及因大眾善根威德。少發問耳。即於佛前以偈問曰
云何得長壽 金剛不壞身 復以何因緣 得大堅固力
云何於此經 究竟到彼岸 願佛開微密 廣為眾生說
云何得廣大 為眾作依止 實非阿羅漢 量與羅漢等
云何知天魔 為眾作留難 如來波旬說 云何分別知
云何諸調御 心喜說真諦 正善具成就 演說四顛倒
云何作善業 大仙今當說 云何諸菩薩 能見難見性
云何解滿字 及與半字義 云何共聖行 如娑羅娑鳥
迦鄰提日月 太白與歲星 云何未發心 而名為菩薩
云何於大眾 而得無所畏 猶如閻浮金 無能說其過
云何處濁世 不污如蓮華 云何處煩惱 煩惱不能染
如醫療眾病 不為病所污 生死大海中 云何作船師
云何捨生死 如蛇脫故皮 云何觀三寶 猶如天意樹
三乘若無性 云何而得說 猶如樂未生 云何名受樂
云何諸菩薩 而得不壞眾 云何為生盲 而作眼目導
云何示多頭 唯願大仙說 云何說法者 增長如月初
云何復示現 究竟於涅盤 云何勇進者 示人天魔道
云何知法性 而受於法樂 云何諸菩薩 遠離一切病
云何為眾生 演說於秘密 云何說畢竟 及與不畢竟
如其斷疑網 云何不定說 云何而得近 最勝無上道
我今請如來 為諸菩薩故 願為說甚深 微妙諸行等
一切諸法中 悉有安樂性 唯願大仙尊 為我分別說
眾生大依止 兩足尊妙藥 今欲問諸陰 而我無智慧
精進諸菩薩 亦復不能知 如是等甚深 諸佛之境界
爾時佛贊迦葉菩薩。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未得一切種智。我已得之。然汝所問甚深密藏。如一切智之所咨問等無有異。善男子。我坐道場菩提樹下初成正覺。爾時無量阿僧祇恆河沙等諸佛世界有諸菩薩。亦曾問我是甚深義。然其所問句義功德。亦皆如是等無有異。如是問者則能利益無量眾生。爾時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我無智力能問如來如是深義。世尊。譬如蚊蚋不能飛過大海彼岸周遍虛空。我亦如是。不能咨問如來如是智慧大海法性虛空甚深之義。世尊。譬如國王髻中明珠。付典藏臣藏臣得已頂戴恭敬增加守護。我亦如是。頂戴恭敬增加守護如來所說方等深義。何以故。令我廣得深智慧故。】
從第四卷開始至十六卷,佛廣說迦葉菩薩所請。佛教化眾生如何發菩提心,菩薩以身示範眾生具體發菩提心。菩提之心,成佛之心是也。我們學佛、念佛,修行六度萬行,是為證得佛果;又不為證得佛果而證佛果,而為承傳佛的家業,廣度眾生。在世間法空的境界上,又上無佛道可成,下無眾生可度;於出世間法定的境界中,又有願力牽引,因緣匯合,妙有法喜。
【爾時佛告迦葉菩薩。善男子。諦聽諦聽。當為汝說。如來所得長壽之業。菩薩以是業因緣故而得長壽。是故應當至心聽受。若業能為菩提因者。應當誠心聽受是義。既聽受已轉為人說。善男子。我以修習如是業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今復為人廣說是義。善男子。譬如王子犯罪系獄。王甚憐愍愛念子故躬自回駕至其系所。菩薩亦爾。欲得長壽應當護念一切眾生同於子想。生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授不殺戒教修善法。亦當安止一切眾生於五戒十善。復入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等一切諸趣。拔濟是中苦惱眾生。脫未脫者。度未度者。未涅盤者令得涅盤。安慰一切諸恐怖者。以如是等業因緣故。菩薩則得壽命長遠於諸智慧而得自在。隨所壽終生於天上。】
這時,佛對迦葉菩薩說,我為你說佛如何得長壽之業。佛的長壽之業是以因地菩薩因緣修行而得,菩薩以此業因緣修行必定成佛;如王子犯罪坐牢,國王憐愛自己犯罪之王子,親自去牢房探視。菩薩如國王,欲得長壽,應憐愛一切眾生,對眾生應如對犯罪的王子想。有二種法義;一是生慈悲心;自己不殺害也讓眾生互相不殺害,教其眾生守持五戒十善。二是再來三界;菩薩化現到三惡道等六趣眾生中去,安慰眾生遠離恐怖,教其離苦解脫之法。
【爾時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等視眾生同於子想。是義深隱我未能解。世尊。如來不應說言菩薩於諸眾生修平等心同於子想。所以者何。於佛法中有破戒者作逆罪者毀正法者。云何當於如是等人同子想耶。佛告迦葉。如是如是。我於眾生實作子想如羅睺羅。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昔十五日僧布薩時。曾於具戒清凈眾中有一童子。不善修習身口意業。在隱屏處盜聽說戒。密跡力士承佛神力。以金剛杵碎之如塵。世尊。是金剛神極成暴惡。乃能斷是童子命根。云何如來視諸眾生同於子想如羅睺羅。】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佛您說菩薩修行平等心,對眾生如一子想;為什麼有一童子僧盜聽說戒,金剛密跡,承佛神力,杵碎其身;是金剛暴惡還是把眾生同一子想只是這麼一說呢?
【佛告迦葉。汝今不應作如是言。是童子者即是化人非真實也。為欲驅遣破戒毀法令出眾故。金剛密跡示是化耳。迦葉。毀謗正法及一闡提。或有殺生乃至邪見及故犯禁。我於是等悉生悲心。同於子想如羅睺羅。善男子。譬如國王諸群臣等有犯王法隨罪誅戮而不舍置。如來世尊不如是也。於毀法者。與驅遣羯磨。呵責羯磨。置羯磨。舉罪羯磨。不可見羯磨。滅羯磨。未舍惡見羯磨。善男子。如來所以與謗法者作如是等降伏羯磨。為欲示諸行惡之人有果報故。善男子。汝今當知。如來即是施惡眾生無恐畏者。若放一光若二若五或有遇者悉令遠離一切諸惡。如來今者具有如是無量勢力。善男子。未可見法汝欲見者。今當為汝說其相貌。我涅盤後隨其方面。有持戒比丘威儀具足護持正法。見壞法者即能驅遣呵責糾治。當知是人得福無量不可稱計。善男子。譬如有王專行暴惡會遇重病。有鄰國王聞其名聲興兵而來將欲滅之。是時病王無力勢故方乃恐怖改心修善。而是鄰王得福無量。持法比丘亦復如是。驅遣呵責壞法之人令行善法。得福無量。善男子。譬如長者所居之處田宅屋捨生諸毒樹。長者知已即便斫伐悉令永盡。又如少壯首生白髮愧而剪拔不令生長。持法比丘亦復如是。見有破戒壞正法者。即應驅遣呵責舉處。若善比丘見壞法者。置不驅遣呵責舉處。當知是人佛法中怨。若能驅遣呵責舉處。是我弟子真聲聞也。】
佛說,菩薩為教化破戒之人,而示現破戒童子僧。毀滅佛法、誹謗佛法和不信因果等人,他們殺生、邪見、違犯國法等,佛菩薩同生悲心,同於子想。佛法不同於國法或世俗法,對破戒之人,啟單、呵責、說明因果等,讓其自我放棄,遠離諸惡。佛入涅盤後,有持戒比丘守護正法,糾治破戒;今行善法,得福無量;如伐除宅舍毒樹,少年剪掉白髮一樣。否則,姑息養奸,非我佛子。
這裡的啟單,還要理解為佛法不度破戒之人,連往生的資格都被取消。有人會想,能這麼嚴重嗎?有一破戒弟子在佛前懺悔,我問她,佛聽你的懺悔嗎?佛觀知是你行動上的心懺悔而不是言語上的嘴懺悔;如一死亡的三歲兒童能入祖墳地安葬嗎?一定不會,族親也不會讓人破壞俗定之規。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則不等視一切眾生同於子想如羅睺羅。世尊若有一人以刀害佛。復有一人栴檀塗佛。佛於二人若生等心。云何復言當治毀禁。若治毀禁。是言則失。】
這時,迦葉菩薩對佛請法說,一人持刀害佛,一人用香供養佛。佛對這二人生平等心,就不應懲治刀害之人。
第二講完
光明佛壇【gmfotan】
已有50餘萬關注讀者,是公益的悲智佛學平台,主界面試運行主題鏈接閱覽,敬請體驗,衷心感謝大家的支持與幫助。
本刊所有文章歡迎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下是近期讀者閱讀或轉發最多文章:
【1247】佛陀涅槃日
【1246】明天恭迎佛陀涅槃日
【1245】南懷瑾:《神通妙用》
【1244】虛雲大師:但盡凡心,別無聖解
【1243】藏傳修心法門秘訣《佛子行》
【1242】宣化上人:凡是邪師,皆犯以下毛病
【2241】妙華法師講《壇經法要》
【1240】光明佛壇改版告讀者
【1239】明天釋迦牟尼佛出家紀念日
【1238】南懷瑾:健身防癌妙法-寶瓶氣
【1237】紀念玄奘法師圓寂日,讀《玄奘法師傳》(一)
【1236】六祖惠能與壇經
【1235】南懷瑾:禪宗與佛學(一)
【1234】本周讀經 | 六祖壇經
【1233】佛教的供燈
【1232】佛教的宗派
【1231】蕅益大師:學佛成道 需具備三個要素
【1230】在家居士的婚姻觀
推薦閱讀:
※傳喜法師北京素齋館開示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凈空法師)第七四一卷——第七五0卷
※夢參法師《大乘起信論》10
※傳喜法師談邱陽創巴仁波切
※【2015發大誓願05】凈空法師主講(文字版)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