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母喪不歸殺妻求將、他因不孝不義一生背負罵名,可有人為他喊冤?

他被稱為「西河戰神」,是戰國時期的著名統帥與軍事家、政治改革家,是繼孫武之後既有實戰能力又有卓越的軍事理論才能的將領。著有《吳子兵法》,這本軍事著作反映了他先進的軍事思想。後輩談論兵法,必然會提到孫、吳二人。可是,這樣一個人才卻備受後人非議,這是為什麼呢?人們說他文武雙全卻道德掃地,是真的嗎?

誅鄰止謗,母喪不歸

吳起生活在群雄爭霸的戰國時期,他出身於一個富商家庭,家境還算殷實。他自幼聰敏勤學,喜好用兵,志在拜將立業,成就功名。他求官心切,家人為他自出求人送禮,結果家財散盡卻未獲得一官半職。求官不成反倒敗了家,難免會遭到相鄰的恥笑,於是他一氣之下殺了三十多個譏諷他的鄉親,然後逃出衛國。出逃的吳起在外四處求學,就連母親去世也沒有回來,因此背上了「不孝殘暴」的罵名。

魯國請纓,殺妻求將

逃至魯國的吳起曾拜師於儒學大師曾參門下,後得知他母喪不歸被逐出師門。離開曾門後他仍舊懷著拜將揚名的夢想奔波於亂世,他潛心攻讀兵法,伺機而待。不久,機會來了,在公元前412年,齊國進攻魯國時,他謁見魯君獻策請纓。但魯國君臣考慮到他曾被齊國大夫田居看中,遂將女兒嫁與他。就因為妻子是齊國人而招致魯君懷疑,吳起實在心有不甘,權衡之下,他毅然選擇了犧牲妻子以成就功名。於是,他殺了妻子以示忠誠。在他的帶領下,弱小的魯軍變的強大,最終一戰擊敗強大的齊國。作為統帥的吳起由此名揚天下,漸漸獲得魯君器重。但好景不長,一戰成名的吳起終招朝中小心妒忌,將他在家鄉的事迹和被曾參逐出師門的事和盤托出,說他殘忍無情。魯國本是文化禮伙之邦,聽了他不孝無情的事迹,魯君對他有了看法,後來就辭退了他 。

西河郡守,政績出眾

不僅在戰場上有率兵之才,在治郡安邦方面他也很有能力。聽聞魏文侯是賢明之君,吳起在魯國失意後便去了魏國。被魏文侯任命為將後,他並沒有辜負魏文侯的信任。迅速將魏軍訓練成一隻驍勇無比的精銳之師,並親自率軍攻打秦國,用戰績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他用兵如神,寬頻下屬,以身作則,頗得兵將信任,後被任命為西河郡守。吳起任西河郡守時期,戰功赫赫,在西河的政績也十分突出,在他的治理下,西河政治清明,百姓安居。魏文侯的信任為他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的舞台,然而不久魏文侯去世後,魏武侯繼位。後被武侯起疑,最終離開魏國。

楚國任相,變法革新

後來,吳起到楚國謀求生路,被楚悼王任命為相。在楚國,吳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變法。在吳起的大力改革下,楚國很快成為了軍事強國,聲威大振。他的變法雖然使楚國變得強大,但他實施的精簡政策得罪了原來的楚國貴族。公元前381年,楚悼王駕崩,貴族大臣們掀起了意在殺死吳起的叛亂,將吳起殺死。

吳起的一生流離輾轉,三易國主,可以說都與他道德上的不義有很大的關係。大多數人認為,縱然有才有志,但若犧牲人情道義來換取功名,那便是自私偏執的表現,從長遠來看還是滋生和毒化社會的風氣,敗壞軍人的武德,這樣的人很難受到別人的尊重。吳起只講權謀並拋棄了道義,為爭功名不擇手段,雖功利於一時,卻終招敗殺,為後世所詬病。

在眾人非議吳起的時候,也有人從其他角度提出異議,深為吳起叫冤。他們認為在亂世中吳起的行為是「謀大事者不拘小節」的表現,也是犧牲小利以顧全大局的需要。此外,也有人對司馬遷的記錄提出質疑,認為他並非那種道德淪喪至極的人,他的殺妻誅鄰之事很可能是民間誤傳,或是小人誹謗。不管怎樣,在紛亂之世,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所受到的欺辱是很難想像的,所以有的人為了出人頭地,會不擇手段,這是時代的悲劇。對吳起評價的爭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的歷史時期也有不同的用人標準,但無論在哪個時代,一個人的德行好壞始終是重要的考量標準,只有德才兼備之人才能獲得歷史的肯定。

推薦閱讀:

「露水一時,婚姻一生」
這種手相的女人,誰娶了必定幸福一生
女人一生不應該做的15件事 -
金木交戰,大運幫扶,順風順水,人間富婆(一生詳測)
娛樂圈被「畜生」「糟蹋」過的6大女星,有人被害流產後一生不能再生

TAG:一生 | 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