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積月累話推拿】經常推揉五經穴,寶寶健康祛病邪!

   

 

【位置】 五指末節羅紋面

          拇指    食指   中指   無名指    小指                

          脾土    肝木   心火    肺金       腎水  

【操作】 直推向指端方向為清;

                 直推向指根方向為補。

【次數】100到500次。

【運用】

腎無實證,只補不清,需要清時,以清小腸代替;

脾常不足,宜補不宜清;

心多有餘,宜清不宜補,需要補心經時,以補脾經代替;

肝為將軍,只清不補,需要補肝經時,以補腎經代替;

肺為嬌臟,可清可補。

   

 

一、脾經(脾土)

位置:①在拇指末節螺紋面,自指尖至指間關節橫紋處(用於直推法補脾經);②反之為清脾經。

操作:術者用左手的無名指和小指夾住小兒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兒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①直推法:將小兒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間關節橫紋處,稱補脾經(或補脾土);②將小兒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方向推,稱清脾經。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順時針方向為補,逆時針方向為瀉。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脾為後天之本,補之可補虛扶弱,補血生肌,進飲食,化痰涎,助消化,止瀉痢;清之可清熱利濕,消食化積。

主治:食欲不振,嘔吐,泄瀉,疳積,痢疾,驚厥,黃疸,濕痰,痿證,疹、痘不出,改變面色等。

說明:推補脾經有以下作用:①對胃蠕動有促進作用;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④對澱粉酶作用不明顯。

二、肝經(肝木)

位置:在食指末節螺紋面。

操作:將小兒的食指面向上,夾入術者左手虎口內,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稱為清肝經(或稱平肝或瀉肝);由指尖推向指根,稱為補肝經。一般100~500次。

作用:開郁,除煩,平肝膽之火,息風鎮驚。

主治:目赤,昏閉,煩躁不安,驚風抽搐,口苦咽干。

說明:肝經一般用清法,不用補法,若肝虛應補時,則用補腎經代之,為滋腎養肝法。因腎為肝之母,補腎即補肝。如肝實或不採用本穴,可用瀉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腸穴代之,因肝為心之母,實則瀉其子,心與小腸相表裡。

三、心經(心火)

位置:在中指末節螺紋面。

操作:將小兒的中指面向上,夾入術者左手虎口內,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稱為清心經;由指尖推向指根,稱為補心經。100~500次。

作用:清熱,瀉心火,補益心血,養心安神。

主治:小便不利,口舌生瘡,目赤,五心煩熱,驚惕不安。

說明:心經一般用瀉法,不用補法,因心火不能妄動。若心氣虛需補時,可用補脾經代之。

四、肺經(肺金)

位置:在無名指末節螺紋面。

操作:將小兒的無名指指面向上,夾入術者左手虎口內,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稱為清肺經;由指尖推向指根,稱為補肺經。100~500次。

作用:宣肺止咳,順氣化痰,疏風解表,清熱通便。

主治:感冒,發熱,咳喘,肺炎,肺虛,自汗,盜汗,便結等症。

說明:肺經一般用清法或瀉法,也可用補法。小兒慢性腹瀉、虛寒瀉,應用本穴時應慎重,推清本穴時間要少,或不取本穴,用之不當,多見腹瀉加劇;如患急症需用本穴時,可推清本穴1~2次,待症見緩解後,應停用。自汗、盜汗及脫肛可用補法。對於小兒發熱患者,在治療發熱的同時,配合清肺經,避免肺部積熱,出現咳嗽等症。

五、腎經(腎水)

位置:在小指末節螺紋面。

操作:將小兒的小指面向上,夾入術者左手虎口內,右手拇指由小兒小指指尖推至指根,稱補腎經。100~500次。

作用:腎為先天之本,補腎經可補腎益腦,益氣助神,納氣定喘,溫下元,止虛火等。

主治:五更瀉,遺尿,尿頻,腎虛咳喘,驚風,癲癇,牙痛,骨軟無力,先天不足。

說明:腎無實證,只補不清,需要清時,以清小腸代替;

小兒推拿,綠色療法,常給寶寶推拿

提高寶寶的免疫力!

了解更多小兒推拿知識,


推薦閱讀:

怎麼害得寶寶越長越瘦,2到6歲幼兒最多見,到底怎麼辦?
學會認識幼兒急疹,小兒推拿來幫你
中醫推拿養生脾氣性格與疾病的關係
推拿人體操作—腰背部操作
中醫帶電推拿是什麼原理?

TAG:健康 | 寶寶 | 推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