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你的幸福感(三)
「忘不了」
我們總是渴望美好的恆常不變,也情願相信一切都可以如舊。但事實上這只是自欺欺人而已。這種以假當真的錯誤訊息、觀念和假設,建構出生命的脆弱和不安——在我們這個社會裡,自殺已經成為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了,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事實!在自殺的這部分人群當中,有很多人是因為「忘不了」。
忘不了是什麼?忘不了就是「執著」,執著於過去的感情、過去的權利、財富、地位,執著於過去的美貌等等,執著於昨天的舊夢,而不願意麵對當下。我聽說過這樣一個笑話:
有位外國的女明星被警察逮到酒後駕車,警察問她的年齡,她回答「30歲」。
過了十年後,這位電影明星因類似罪狀被告上法庭,同樣也稱自己的年齡是「30歲」。辦案的法官就認出了她,就問她:「怎麼可能呢?十年前你說你30歲,怎麼現在你還是30歲?」這位已過氣的明星為了壓過法官的氣勢,眨眨她的假睫毛說:「閣下,我已經被提醒了好幾次:在法庭前不能更改證詞,所以我已經告訴過你我30歲了,這次也決不會改變的!」
這個笑話暴露了很多女人在面對逝去的美麗時光時的心理:情願讓自己和別人忘記自己的年齡,希望自己永遠年輕,不願面對現實。
「忘不了」其實就是執著放不下,就是不能面對無常真相,看不透人生,看不清自己,所以總是懷念著過去,對過去念念不忘或耿耿於懷,忘不了就容易產生抱怨、悔恨、嫉妒、忌恨等,就產生煩惱心和痛苦心。《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果能真切地把握現在,好好地活在當下,人的煩惱就會少很多。
有一個老和尚,挑著一擔裝滿綠豆湯的瓷壺趕路,不小心摔了一跤,瓷壺掉到地上,摔得粉碎,這個老和尚爬起來,卻若無其事地繼續往前走。
這時,有一個人急忙趕過來說:「老和尚,你不知道你的壺已經摔碎了嗎,綠豆湯已經灑了一地了?」
「我知道。」老和尚不慌不忙地回答。
「那你怎麼不轉身看看呢?」
老和尚說:「壺已經碎了,湯也流光了,我轉身又能怎麼樣?」
大家能領悟老和尚這句話所透漏的智慧嗎?「壺已經碎了,湯也流光了,我轉身又能怎麼樣?」,事情過去就過去了,一定不要緊抓不放。我們可以吸取昨天失敗的教訓,可以讓昨天的挫折變成今天的經驗,但是千萬不要把昨天的悔恨留到今天,帶到明天,這樣我們才能輕鬆上路,才能活得瀟洒自如。
五、找回你的幸福感
佛法的智慧告訴我們: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是自己給自己找煩惱。快樂、幸福其實很簡單,就是把前面的12個字,輕輕一轉,轉為「放得下、想得開、看得透、忘得了」這12個字就可以了。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那麼,我們要如何做才能把自己的凡夫心修鍊為一顆智慧的真心,從而獲得人生的幸福呢?以下的二十個字就能幫你找回幸福感——「打些禪坐、說些禪話、聽些禪音、用些禪心、做些禪事」。
1、打些禪坐
坐禪,或者叫打坐、靜坐,它可以幫助我們通過靜態的身心訓練,學習放下種種緊張、不安、焦慮的情緒,用正確的方法用功坐禪,可使身心放鬆、安定,妄念漸漸減少。
對現代人來說,坐禪也是一種有效緩解壓力的方法,每天抽出二十到三十分鐘來做練習,通過靜坐和呼吸來調身、調息、調心,讓身心在寬闊的意境中得到清凈,在自由的呼吸間得到休息,從而恢復身心能量,滋養心靈。
當年隨佛陀出家的比丘們每天晚上都要禪坐,佛陀告訴他們:「打坐猶如農夫種田,下到田地先要犁田,然後才能灌溉耕作,最後終於能夠播種。而後種子發芽成長,開花結果,待果實成熟,農夫才能收割。坐禪也要如同農夫耕田,循序漸進,不急不慢,功夫用上了,自然神力漸增,如此必能長久持續。」可見,坐禪也是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建議大家在修習坐禪前最好能找到一位有經驗的老師來指導自己,以免自己走上歪路而不得益。
2、說些禪話
接下來是「說些禪話」。這裡的禪話不是我們出家修行人打的禪語,說的禪話,而是指人們在生活當中,如何運用智慧,用美好、美妙的語言來和諧人際關係,從而讓自己和他人在生活中獲得快樂和幸福。
說禪話,就是要說歡喜的話,說真實的話,說謙虛的話,說利人的話。
說歡喜的話。佛教修行四攝法中有「愛語」一項,就是告訴我們說話要圓融,要照顧他人的感受。愛語是慈心的體現,能夠帶給人歡喜、信心、希望,說這樣的話的人不管走到哪裡,都像一陣春風,給人帶來一陣清新,自然就成為處處受歡迎的人。
說真實的話,本來應該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交流方式,但是對於現代人來說,說真話、說實話可能算是比較稀有的了,因為人們已經習慣了說假話、說套話、說阿諛奉承的話,說華而不實的話。語言是心靈的外現,語言和心靈亦相互成就。以心成言,以言修心,把語言做為修行的一種方式,不亂說話,說真實的話,才有希望體悟生命的實相,接近真理。
佛陀面對生命的真相,所謂「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佛陀是實事求是者,所以佛陀最終獲得了生命的大解脫,並告訴了我們很多離苦得樂的方法,首先就是要我們面對實相,說真話,不要為了小利而欺騙自己、欺騙別人。不過這個說實話也要講究方法,要隨順眾生地說,要謙虛、要利人為本,要說讓人歡喜的話,這並不矛盾,但是需要智慧才可以說得好——既說實話又讓人歡喜。
我曾經看到過一段話,說打開幸福之門的鑰匙,第一就是要做到「口中有德」, 「口中有德」怎麼講呢?這一段非常好,我跟大家分享一下:
有事,輕輕說;沒事,聽別人說;好事,趕快說;感恩的話,要常說。
小事,幽默地說;大事,有調理地說;聽來事,不傳說;傷心的事,看人說。
道歉的話,要先說;鼓勵別人的話,儘管說;關懷的話,請多說。
沒發生的事,不要預說;做不到的事,別亂說;比較的話,不能說;現在的事,做了再說;未來的事,未來再說。
開心的事,看場合說;沒把握的事,不一定要說;爭辯的事,忍住不說;危險的事,大聲地說。
別人的隱私,不必說;自己的事,先聽自己怎麼說;討厭的事,對事不對人說。
落井下石的事,不該說;否定別人的話,不可以說;抱怨的話,說了也是白說。
自己得意的事,沒什麼好說;損人不利已的話,幹嘛說;直話直說不叫直心,叫傷人的心。
3、聽些禪音
第三是要「聽些禪音」
這裡的「禪音」並非是指「禪的音樂」,而是說我們在生活中要學會把一切聲音都轉化為微妙的聲音——要能把辱罵的聲音轉為慈悲的聲音,把毀謗的聲音轉為幫助的聲音,對於「笑聲、哭聲、鬧聲、粗聲」,什麼你都能不介意,那就是聽到禪音了。
蘇軾曾有一首有名的詩偈,說「溪聲便是廣長舌,出色豈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大家都知道蘇軾是有名的文學家、詞人、但很多人不知道蘇軾也是一位大修行人。他一生也寫了很多修行的詩詞。上面這首《廬山東林寺偈》就是其中一首。這首詩闡發的禪理是說:大自然森羅萬象都是佛性的現象,道無所不在。所以「溪聲」和「山色」都成了「廣長舌」和「清凈身」。 「廣長舌」原指佛經中「三十二相」之一相——「廣長舌相」,說「舌廣而長,柔軟細薄,展之則覆蓋而至於髮際者」。這裡是比喻溪聲、山色等都是「無情說法」,也就是顯現佛性。後半句「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是說這一夜裡從大自然無情物種領略極多禪理,真不知道日後該如何向他人說啊!
蘇軾能從溪聲、山色中體悟佛性、禪理,如果我們能有一顆禪心,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也能在一切「有情」、「無情」中見到禪理、悟得真義,同時能把所有負面的聲音都轉化為美妙的禪音,你當下就能獲得快樂和自在。
有一段一直很流行的話,叫做「感恩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鍊了你的心志,感恩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長了你的智慧,感恩中傷你的人,因為他砥礪了你的人格,感恩斥責你的人,因為他提醒了你的缺點……」
這個就是用智慧來聽聽禪音的體現——能夠把傷害、欺騙、中傷等聲音轉化為「|磨練心志、增長智慧,砥礪人格」等正面的聲音,所以才知道感恩。因為感恩,所以能夠把煩惱化作菩提,把火焰化作紅蓮,把人生的痛苦和不幸轉化為快樂和幸福。這樣不僅自己可以減少煩惱,活得安心自在,社會也將因有眾多的感恩之心、感恩之人而趨向和諧和圓滿。
4、用些禪心
禪心是什麼?禪心就是無人我分別、聖凡平等的心、就是感恩一切、包容一切的心……
日本一休和尚的聰明智慧鼎鼎大名。有一次,一位將軍請一休禪師吃飯。一休給弟子們講完經法,就如約來到了將軍府。守門的警衛看他衣服穿得有些破爛,還以為他是哪裡來的臭和尚,就無論如何也不讓他進去。無奈,一休禪師只好回去換了一件嶄新的袈裟穿在身上,門衛這才放他進去。
等到用餐的時候,一休禪師自己並不吃,只是一味地把飯菜往衣袖裡裝。將軍看見了有些納悶,就問道:「師父!是不是想為家中老母或寺里僧眾帶些飯菜?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請您先用吧,過一會兒我叫人再給他們送去就是了。」
一休禪師說:「你今天是請我的袈裟吃飯,並不是請我吃飯,所以我就給袈裟吃!」
將軍一臉迷惑。
一休禪師解釋:「我前面穿了一件舊衣服,你的門衛就把我擋在外面。我只好回去換了這身新袈裟,他才肯放我進來。既然以衣服的新舊做為邀請賓客的標準,所以我就認為你是在請衣服吃飯,我只好把飯菜讓給新衣服吃啦!」
這個故事體現了一休禪師的聰明,也道出了門衛和將軍以貌取人、分別取捨的分別心。分別心就是妄心,是我們凡夫沒有認清佛性、本性時的煩惱心。
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儘管外表差別很大,但是本性都有一如的佛性、禪心。
佛陀當年在菩提樹下證悟後即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這個如來智慧德相,指的是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佛性或覺性,它無人我分別,聖凡平等。能夠了解我們本來一如的本性,便能夠超越外物的表相,而回歸本性。
今天,我們的社會出現了很多混亂的現象,大家常感嘆「人心不古」,其實並非是現代人沒有良知,而是人們的良知被物慾所污染和蒙蔽。佛陀教育我們,要像驅除烏雲一樣驅除貪嗔痴的污染,讓本性像月亮一樣顯現出它本來的光芒;要像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努力用清凈心來滌除污染。
現代社會人心浮動,十分嘈雜,如果懂得我們都有佛性,透過禪心,我們便能拂去塵世污染對心靈的干擾,回歸清新本心,進而找到生命的歸宿,體驗幸福的人生。
5、做些禪事
最後,是「做些禪事」。禪事是什麼?
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只要是有利於國家、社會、大眾的事情,都可以叫做禪事。禪事就是布施的事、慈善的事、服務的事、合乎禮法的事。
快樂布施
古時候,有個農民在自家地里耕地,卻意外地翻出一個金羅漢,足足有幾十斤重。家裡人及親友、鄰居都為他高興得不得了,說這輩子再也不用操心吃喝了。可是這個農民卻從此悶悶不樂,整天愁眉苦臉地想心事。大家都很奇怪,追問他到底為什麼苦惱。這個農民終於開口了:「我一直在想,還有十七個金羅漢會在哪兒呢?」
這個農民實在太貪心了,所以他不開心、不快樂。如果一個人私心太重,任貪婪作祟,人生的快樂將隨之消失。佛法中的布施就是針對貪心提出的。如果一個人能有布施之心的話,就會從自私和貪婪中解放出來,也會享受到人生真正的快樂和意義。
布施既是抵制貪念的第一利器,也是一個人慈悲心、責任心的具體表現。人如果破除了「貪」心,人生頓時會卸下沉重的負荷,布施之心就會油然而生,就會關注眾生,給貧者以關愛,給困者以溫暖。
布施同時也能夠得福。我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自己不僅獲得了快樂,也為自己積攢了福報的資糧。在這個社會中,如果能夠人人相助,人人以助人為樂,那麼,我們的社會將會是一個安樂和諧的社會,我們每年一個人都在安樂眾生,我們每一個人又都被眾生安樂。如此,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嗎?
佛教是提倡布施時特彆強調一點:在一個人行布施時,布施者應不存有貪求福報的心,對所布施的人不起分別,不著重於所施的東西。布施不單是可以體現在錢財的救濟和給予上,也可以表現為對他人道義的支持,心理上的安慰,還有給予他人的理解等等,都可以看做是布施。
多做慈善
慈善是在慈悲的心理驅動下的善舉。它包含有兩層意思,一是慈悲的心理,二是慈善的義舉,今天我們所說的慈善多指的是後者。慈善事業是出於對人類的熱愛,為了增進人類的福利所做的努力,金錢及物質上的捐贈是慈善的主要手段之一。
這裡我們要說說財富。因為慈善的事業大多跟財富有關。那麼,前面我們提到過,財富、金錢並不能保證獲得幸福,物質的滿足無法停止人類貪得無厭的心。將財富和幸福划上等號是一個錯誤的觀念。所以智慧的人懂得「一個人若想獲得幸福,要從減低慾望和學會滿足中獲得,這就是「知足常樂、感恩是福」。
另外,財富必須被善加利用,而不是一味的囤積。假如一個人終其一生只是做了個「守財奴」,而沒有對國家、社會和周圍的人盡一些義務,那麼他的人生將是憂慮而空虛的。
而一個能夠看透這個世界的真相,懂得生命真諦的人,將會把財富視為暫時的擁有,他不會再執著於這是我的財富,這是我的金錢,而是能夠把金錢用在慈善或是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上去。
可喜的是,我們身邊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和成功人士加入到了慈善家的行列,他們將他們手中的財富和金錢用於修路建廟、救災救難……那些投身慈善事業或者無私幫助他人的人,因為幫助別人而成就了自己,體會到了人生的幸福。所以我們大家要學著儘力去多做慈善,慈善就是人間的禪事。
服務他人
無私地奉獻自己,服務他人也是禪事。
我們弘法寺除了老和尚出名,還有一個就是「義工」出名——弘法寺的義工聲名在外,大家看到了,我們的義工遍布在弘法寺和社會的各個角落。義工是什麼?義工就是:「奉獻」的代名詞,這些義工常年為大家服務,很辛苦但從不抱怨,而且個個臉上都很開心,為什麼?因為他們嘗到了奉獻自我、為他人服務的快樂!
再舉個例子:
被譽為新加坡「國寶」的許哲居士已經有114歲了,她終其一生都在服務他人、照顧著貧病老苦的人們。許哲一生創辦了九所養老院,但她對窮苦病人的關懷之心,並不拘囿於養老院內。社會不同角落有著貧苦病弱的人們,都是她關懷的對象,她一一走進他們的家庭,每個月送去金錢和食物,帶給他們溫暖和愛,她照顧人,不求回報,當人們感謝她時,她笑笑說:「你們不要謝我,我只是個乞丐頭,去要東西來給你們大家。」
許哲老居士用她的「無私、慈悲、博愛、奉獻」的精神幫助他人,收穫了人生的幸福。新加坡人以她為榮,視她為「國寶」;天主教徒將她與德蕾莎修女相提並論;佛教徒認為她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而她卻說:「我只是一個會掃地,喜歡做工的平凡女人。」
這就是境界,這就是人間的活菩薩,這就是「用心做禪事,服務終成道。」
合乎禮法
幸福的生活從哪兒來?從根本上說,在一個社會中,任何人的幸福生活都是建立在正常、正當的生活原則基礎上的,人類若想獲得有尊嚴的、幸福的生活,就要遵循正道、合乎禮法。中道的、均衡的生活方式是獲得安定、幸福的不二法門,千萬不能過放任的、極端的生活。
從這一點來說,佛教的「八正道」思想就特別有意義。八正道是佛弟子修行的八項內容,即「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其實,八正道所反映的也是人類最基本的道德規範。它這不僅對於佛弟子,而且對於一般社會大眾也都有著現實指導的意義。如果我們堅守八正道,就能開啟智慧,獲得覺悟,最終圓滿幸福的人生。
如果我們真做到了「打些禪坐、說些禪話、聽些禪音、用些禪心、做些禪事」,我們的生活將不再煩惱,不再有痛苦,你的世界將一片光明。
推薦閱讀:
※代表制、政治腐敗與主觀幸福感
※浴霸都不會選,拿什麼捍衛洗澡的幸福感!
※是因為婚姻帶來了幸福,還是幸福的人越有可能走向婚姻?
※如何提升吃蛋炒飯的幸福感?
※有哪些可以提高旅行幸福感的必備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