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外科學》皮膚疾病知識要點!

1,病因病機

(1)病因:外因,風、濕、熱、蟲、毒;內因,主要為七情內傷、飲食勞倦和肝腎虧損。 

(2)病機:因氣血不和,臟腑失調,邪毒結聚而致生風、生濕、化燥、虛、致淤、化熱、傷陰等。

 

2,主要的他覺癥狀 

(1)原發性皮損,原發性皮損是皮膚病在其病變過程中直接發生及初次出現的皮疹,有斑疹、丘疹、風團、皰疹、膿皰等 

①斑疹;為局限性皮膚有明顯的顏色變化,不隆起,也不凹陷,面積大而成片者稱為斑片,分為紅斑、色素沉著斑、色素減退斑 

②丘疹;為高出皮面的實性丘形小粒,直徑一般小於0.5cm,多為風熱、血熱所致,其數目不一,有散在分布的,亦有相互融合而成扁平隆起的片狀損害稱為斑塊,一般直徑大於2cm,介於斑疹和丘疹之間,稍有隆起的皮損稱為斑丘疹;丘疹頂部有較小水皰或膿皰時稱為丘皰疹; 

③皰疹,為內有腔隙,含有液體,高出皮面的損害,皰疹常發於紅斑之上,多屬濕熱和熱毒所致④風團,為皮膚上局限性隆起,常突然發生,迅速消退,不留任何痕迹,發作時伴有劇癢; 

⑤結節,為大小不一,境界清楚的實質性損害,質較硬,深在皮下或高出皮面,多由氣血凝滯所致; 

⑥膿皰,皰內含有膿液,其色渾濁或為黃色,周圍常有紅暈,皰破後形成糜爛,溢出膿液,結膿痂; 

(2)繼發性皮損,繼發性皮損是原發性皮損經過搔抓、感染、治療處理和在損害修復過程中演變而來。有鱗屑、糜爛、潰瘍、痂、抓痕、皴裂、苔蘚樣變、疤痕、色素沉著、皮膚萎縮 

①鱗屑:為表皮角質層的脫落,大小、厚薄不一,小的呈糠秕狀,大的為直徑數厘米或更大的片狀; 

②糜爛:為局限性的表皮缺損,系由皰疹、膿皰的破裂,痂皮的脫落等露出的紅色濕潤面,多屬濕熱為患。 

③潰瘍:為皮膚或黏膜深層真皮或皮下組織的局限性缺損 

④痂:皮膚損害處的滲液、滋水、滲血或膿液與脫落組織及藥物等混合乾燥後即形成痂 ⑤抓痕:由搔抓將表皮抓破、擦傷而形成的線狀損害,表面形成血痂,皮膚瘙癢,多有風盛或內熱所致 

⑥皴裂:為皮膚上的線性裂口,多由血虛風燥所致 

⑦苔蘚樣變:為皮膚增厚、粗糙、皮紋加寬、增深、乾燥、局限性邊界清楚的大片或小片損害,常為一些慢性瘙癢性皮膚病的主要表現,多由血虛風燥、肌膚失養所致。 

⑧色素沉著:為皮膚中色素增加所致,多呈褐色、暗褐色或黑褐色。

3,外用藥物使用原則 

(1)根據病情階段用藥;

a.炎症在急性階段,僅有紅斑、丘疹、水皰而無滲液,宜用洗劑、粉劑、乳劑  b.若有大量滲液或有明顯紅腫,則用溶液濕敷為宜

c.在亞急性階段,滲液與糜爛減少,紅腫減輕,則用油劑為宜d皮膚在慢性階段,有浸潤肥厚,角化過度時,則用軟膏為主】

(2)注意控制感染;

(3)用藥宜先溫和後強烈 

(4)用藥濃度宜先低後濃;

(5)隨時注意葯敏反應; 

(6)外塗軟膏在第二次塗藥時需用棉花蘸上各種植物油或石蠟油輕輕揩去上一次所塗的藥膏,然後再塗藥膏,切不可用汽油或肥皂、熱水擦洗。 

4,辨皮膚病的性質:急性皮膚病與肺、脾、心關係密切,慢性與肝腎相關。 (一),蛇串瘡 

是一種皮膚上出現成簇水泡,呈身體單側帶狀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又名「纏腰火丹」「火帶瘡」「蛇丹」「蜘蛛瘡」相當於西醫上的帶狀皰疹。 

(1)特點:①皮膚上出現紅斑、水皰或丘皰疹,累累如串珠,排列呈帶狀,沿一側周圍神經分布區出現,局部刺痛或伴有  臖核腫大            

②癒合後很少複發 

③好發於春秋季節,好發於成人體質虛弱者,老人尤其嚴重,好發

於胸脅部 

(2)病因病機:肝經鬱熱;脾虛濕蘊;氣滯血瘀 

(3)辯證論治:①肝經鬱熱證 。

 內治法 ;     

治法:清肝瀉火、解毒止痛 。 方葯:龍膽瀉肝湯加減               

②脾虛濕蘊證 。治法:健脾利濕、解毒止痛 。方葯:除濕胃苓湯                

③氣滯血瘀證 。治法:理氣活血、通絡止痛  方葯:柴胡疏肝散合桃紅四物湯加減 

外治法; ① 初起二味拔毒散調濃茶水外塗,或外敷玉露膏               

②水皰破後,黃連膏、四黃膏或青黛膏外敷 。若水皰不破或水皰較大者,可用三棱針或消毒針刺破,吸盡皰液或使皰液流出,以減輕脹痛不適感。 

西醫治療:①抗病毒治療,阿昔洛韋 

②糖皮質激素,早期使用可減輕疼痛,如潑尼松           

③止痛藥物,布洛芬,也可選擇阿司匹林  

(二),疣,疣是一種發生於皮膚淺表的良性贅生物, 發於手背、手指、頭皮等者,稱千日疣、疣目、枯筋箭或瘊子;發於顏面、手背、前臂等處者,稱扁瘊;發於胸背部有臍窩的贅疣,稱鼠乳;發於足跖部者,稱跖疣; 發於頸周圍及眼瞼部位,呈細軟絲狀突起者,稱絲狀疣或線瘊; 中西醫病名對應:(臨床特點) 疣目——尋常疣            

扁瘊——扁平疣        

鼠乳——傳染性軟疣        

跖疣——掌跖疣      

絲狀疣——絲狀疣 

(三),癬 具有傳染性,長期性和廣泛性的特徵 中西醫病名對應     

白頭瘡——白癬 

肥瘡——黃癬       

鵝掌風——手癬 

腳濕氣——腳癬(分為水泡型、糜爛型、脫屑型)

圓癬——體癬        

紫白癜風——花斑癬俗稱汗斑

(四)濕瘡 

濕瘡是一種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有以下特點:皮損對稱分布,多形損害,劇烈瘙癢,有濕潤傾向,反覆發作,易成慢性等 

(1)根據病程可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三類 

急性濕瘡相當於西醫的急性濕疹;亞急性濕瘡相當於西醫的亞急性濕疹;慢性濕瘡相當於西醫的慢性濕疹; 

(2)病因病機:由於稟賦不耐,飲食失節或過食辛辣刺激葷腥動風之物,脾胃受損,失其健運,濕熱內生,又兼外受風邪,內外兩邪相搏,風濕熱邪浸淫肌膚所致。 

(3)辨證論治: 

     內治法:①濕熱蘊膚證  。 治法:清熱利濕止癢       方葯:龍膽瀉肝湯合萆薢滲濕湯加減              ②濕熱浸淫證 。治法:清熱利濕、解毒止癢 方葯:龍膽瀉肝湯合五味消毒飲加減             

③脾虛濕蘊證  。治法:健脾利濕止癢       方葯:除濕胃笭湯或參苓白朮散加紫

荊皮、地膚子、白鮮皮 

④血虛風燥證 。 治法:養血潤膚、祛風止癢  方葯:當歸飲子或四物清風飲加丹參、雞血藤、烏梢蛇 

 外治法;①急性濕瘡——初起時宜清熱安撫,避免刺激,用清熱止癢的中藥煎湯溫洗;若 水皰潰破糜爛,滲出明顯時;外治宜收斂、消炎,促進表皮恢復;後期滋水減少時外治宜保護皮損,避免刺激,促進角質新生,可選用黃連膏、青黛膏外擦。 

②亞急性濕瘡——外置原則消炎、止癢、燥濕、收斂,選用三黃洗劑等         ③慢性濕瘡——止癢,抑製表皮細胞增生,促進真皮炎症浸潤吸收為主,可選用各種軟膏劑、乳劑

(3)急性濕瘡與接觸性皮炎相鑒別,   急性濕瘡 接觸性皮炎 病因 常不明確 常有明顯病因 部位 不固定,常對稱發生 常見於接觸部位 皮疹 多形性,丘疹、水泡等邊界瀰漫不清 較單一,有水腫、水皰,境界清楚 接觸史 不明確 有 主症 瘙癢劇烈 癢或灼熱感 轉歸 常有複發傾向 去除病因則較快痊癒,不

再接觸則不複發 

(五),白疕 

白疕是一種以紅斑、丘疹、鱗屑損害為主要表現的慢性的易反覆發作的皮膚病,相當於西醫的銀屑病 

(1)特點:①紅斑基礎上覆蓋多層銀白色鱗屑,颳去鱗屑有點狀出血點即點狀出血現象, 

 ②病程長,易於複發 

 ③男性多於女性,城市高於農村,北方高於南方,呈冬重夏輕趨勢,

可有家族史; 

(2)病因病機:總由營血虧損,化燥生風,肌膚失於濡養所致 (3)臨床表現: 

①三期:A進行期,新皮疹不斷出現、擴大,顏色鮮紅,鱗屑增多,正常皮膚在

損傷後均可引起皮損的發生,這種現象稱同形反應。一般在受傷的3~18天發生皮損; 

B 靜止期,病情保持靜止階段,基本無新皮疹出現,就診也不見消退;         

C消退期,皮損縮小,逐漸消失,也有從中心開始消退者,遺留性暫時

性色素減退或色素沉著斑; 

②四型:A尋常型(臨床表現;皮損現紅斑、鱗屑、露滴樣出血a:薄膜現象,輕

輕颳去表面鱗屑則漸露出一層淡紅髮亮的半透明薄膜;b同形反應;c點狀出血現象;d;束狀發;e;甲板上點狀凹陷,狀似頂針箍) B關節型   C紅皮病型    D膿瘡型 

(4)辯證論治:①血熱內蘊證 

治法:涼血清熱     方葯:犀角地黃湯加減                

②血虛風燥證 

治法:養血滋陰、潤膚熄風      方葯:當歸飲子加減                

③氣血瘀滯證 

治法:活血化瘀,解毒通絡       方葯:桃紅四物湯加減               

④濕毒蘊積證 

治法:清利濕熱,解毒通絡       方葯:萆薢滲濕湯加減                

⑤火毒熾盛證 

治法: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方葯:清瘟敗毒飲


推薦閱讀:

刷酸真的可以治療痘痘?還是來看看過去50年的臨床大數據吧
割耳放血治療皮膚病
「張建療法」治療魚鱗病的三大治療特色
皮膚病患者 三類「發物」要少吃
謝霆鋒患皮膚癌 如何預防黑痣變成瘤(圖)

TAG:科學 | 知識 | 疾病 | 中醫 | 皮膚 | 外科學 | 中醫外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