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中醫臨床秘傳實用方

1: 少腹逐瘀湯在婦科臨床中應用實症

   藥方分析如下

  藥方組成 神應驗方傳

   當歸 9克 靈脂 6克 赤葯 6克 蒲黃(生) 9克 川芎 6克

  茴香 7粒 元胡 3克 乾薑(炒) 三片 沒藥 6克 官桂 3克

  本方以當歸、赤芍、川芎為主葯,活血祛瘀,養血調經,輔以五靈脂、生蒲黃、元胡、沒藥,其中五靈脂、蒲黃通利血脈,祛瘀止痛,進而可推陳致新,沒藥散氣、通血滯、消腫定痛、祛腐生肌,元胡為氣中血葯,善行氣活血,氣行則血行,為止痛良藥,四葯相配,共奏散結定痛,祛於生新之功也,以小茴香、炮姜、官桂為佐葯,溫經散寒,理氣止痛,並能引諸葯直達少腹。

  適應證:

  本方專治瘀血為患的婦科多種疾病。少腹積塊疼痛或有積塊不疼痛,或疼痛而積塊,或少腹 脹滿,或經血見時,先腰酸少腹脹,或經血一月見三、五次,接連不斷,斷而又來,其色或紫、或黑、或塊、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紅白滯,皆能治之。

  上述諸證,相當於我們在婦科臨床中常見的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症瘕、不孕、墜胎、小產等疾患。

  辯證要點:

   1、所見經血其色或黑、或紫,其質有塊。

  2、腹痛、少腹尤甚,疼痛性質,多見絞痛、冷痛、脹痛、或刺痛、痛不移處,且痛櫃按。

  3、瘀結不散、瘀久成塊,故腹腔可觸到積塊。

  4、有諸內必形諸外,察舌尖邊,或體,有瘀點或瘀斑,或舌質紫暗,診斷見弦或沉澀。

  臨床加減:

   胸脅乳房脹痛者,加鬱金、川棟子等疏矸理氣之葯,少腹脹痛甚、或冷痛,可加香附、烏葯、葫蘆巴、等理氣開郁止痛。腰酸、膝軟乏力,加川斷、寄生、牛七、杜仲、巴戟之葯,以調補肝腎,身倦乏力短氣者,去五靈脂、川芎,加党參、黃芪、白朮等益氣健脾之葯,滯下量多、色白、質稀,或四肢不溫,使溏、面目虛浮者,去五靈脂,當歸少用,或不用,重用炮姜、官桂,加蒼朮、白朮、茯苓、黃芪、炒苡仁等健脾利濕之葯,積聚、或少腹脹滿硬痛,按之有塊者,可酌加三梭、莪術等行氣活血、開鬱結之葯,並可適當選用昆布、海藻、穿山甲、鱉甲等活血軟堅消積之葯,甚者,則可酌加上鱉蟲、水蛭、虻蟲、全蠍、蜈蚣,以剔絡逐惡。若見崩漏量多、有塊或淋漓不暢、腹痛甚者,可加三七,以化瘀止血定痛,兼及血氣虛者,可加重北芪、党參、山鶴草等,益氣化瘀止血。

  病變活用:

   2:月經理少、淋漓

   證候:經未量少、不暢、色淡、有紫黑小血塊,經前及經行少腹脹痛、喜溫喜按,持經一二日,凈後又復來,一月三四見伴有身倦乏力、頭眩心悸健忘、午後潮熱、手足心熱、夜不成寐、納呆、脈搏細暖無力,舌塵邊有斑瘀點。

  辯證:

   因宿瘀不去,乃是前投滋補劑不應者也,新血難生之故,臟腑失養,經水失源,故經來量少而淡色,外觀虛候,瘀阻胞宮胞脈,新血難以歸經,故見經前腹痛,經水淋漓,有塊。

  用藥:

   當歸 9克、官桂 9克 、首烏 30克 、赤白芍 9克、五靈脂 9克

  川芎 6克、生蒲黃 9克、炮姜 4.5克、小茴香6克、

  3:經閉

   證候:

   面色青黯,少腹脹而冷痛,冷墜減,3~4天後自行緩解。開始時,按之痛增,熱敷則減,經水半年未見,帶多清冷,腰痛困酸,尤以下肢關節疼痛更甚,屈伸不利,但結節、紅腫、變形、下肢如冰、舌青黯、脈沉弦。

  辯證:

   因經期感寒,余血未盡,凝滯胞中,沖仕阻塞,致經閉腹痛,寒濕之邪乘虛侵於筋骨,發為痹痛。

  治法:

   溫經散寒,通經活血。

   用藥論變:

   當歸9克、沒藥9克、地龍12克、赤芍15克、炮姜6克

  獨活9克、川芎9克、茴香9克、葫蘆巴9克、五靈脂9克

  桂枝9克、生蒲黃9克,牛七15克、

  4:痛經、不孕

   證候:

   月經後期:量多少不一,經色黑有塊,大者如鴨卵,經前腹痛、喜暖不喜按、痛牽腰背,伴有噁心、頭痛,不能飲食者,脫腹脹痛、月經塊下痛感、脈沉弦、舌黯、邊有瘀斑、苔薄白。

  辯證:

   寒凝血瘀,胞絡失暢,故經水後延瘀血阻滯,不通則痛,發為痛經,經水不調焉能有子。

  治法 :溫經、化瘀、止痛。

  用藥:

   當歸9克、沒藥6克、川芎6克、炮姜4.5克、赤芍9克

  小茴香9克、五靈脂9克、官桂6克、生蒲黃9克、制香附9克

  元胡9克、烏葯6克

  5:崩漏

   證候:

   少腹滿悶疼痛,以右側為甚,疼痛拒按並有牽掣胃脘脹痛,陰道出血量多,有塊,診脈沉弦稍滑,舌胖暗淡。

  辯證:

   素體宮寒,內有縮瘀,而見月經後期,不孕,久瘀不去,迫血塊缺口而出,發為崩漏。

  論治法

   通用,應當暖宮、逐瘀、止痛。

  用藥:

   當歸 9克、五靈脂9克、丹參30克、赤白芍 9克、小茴香 9克、

  三七粉6克、(沖服)、沒藥9克、炮姜5分、川朴9克

  生蒲黃9克 、官桂9克、

  續變加上方:去三七、川朴,加党參、白朮、

  6:症瘕

   證候:

   腹部脹痛,以少腹為甚,喜暖、滯多,有腥味,伴四肢酸、懶、低燒潮熱、心煩、納呆、脈沉弦遲,舌淡有紫斑。

  辯證:

   寒凝瘀之積證,良由漏證過用寒涼驟補,血雖止,而未澄源,故使經水內蓄胞官脈,日久凝為積塊,造成經行量少、不暢,經水淋漓不凈,造成經不來潮,「象造成左側輸卵管腫瘤」。

  治則用藥:

   當歸 12克、肉桂 6克、香附 9克,赤芍 15克,元胡 9克,生蒲黃 9克 ,土鱉蟲 9克、

  川芎 9克、小茴香 9克、五靈脂 9克、三棱 9克,莪術 9克 ,沒藥9克、炮姜 6克、

  地龍 9克

  7:墮胎小產

   證候:

   流產後,而陰道出血淋漓,色紫挾血塊,血污,腹陣通病及陣發性絞痛,快下痛感,合而流產二三個月者。

  續用藥治則

   服上少腹逐瘀湯,再服女金丹調經又復服少腹逐瘀湯理之。

  歸縮〉

   大凡少腹瘀血諸症,舌邊或舌尖呈現黯紫、青紫(有時並見口唇亦紫黯),舌邊舌尖每有青紫色瘀點,重則瘀斑成片,切脈多見沉弦,或沉澀,沉主下焦主里,弦澀,多主血行不通,氣滯血瘀。後繼者,臨床放膽應用本方,化裁治療,無有不合之效理。

  本方藥物組成以辛溫香燥之口居靈,整方也都偏於溫燥,故治療中宜注意辯證施治予加減,除特殊情況,用藥切不過劑,以免用力津耗血,變生他證,滅我之方威,自思精創,大膽變用,增師發題也付注,婦女之性,病情多變複雜不具一一全舉復錄而出,為者後創。

  8: 急性乳腺炎(乳瘡)治驗

   證候:

   乳房局部腫痛,常產生形寒壯熱、納食不思等全身癥狀,重者乳塊腫大,拒按難觸,欣熱疼痛,乳汁凝滯不通。

  辯證論質:

   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疏通乳絡、消腫散結。

   用藥法則:

   土茯苓15克、忍冬滕30克、半邊連12克、蒲公英12克、

  川楝子9克 、牛旁子9克、 敗醬草12克、枯蔞皮9克、

  王不留行12克、廣鬱金9克 、連翹9克、

  山桅子9克,

  上十三味水煎服日三次。

  加下用生大黃、川柏各等分研末加冰片適量外敷萬可勝。

  9:當歸芍藥散為主加減治療妊娠和婦產科等各種疾患。

  本方原出(金匱要略:)主治婦人懷娠腹中療痛主芳。廣泛用於臨床,療效滿意。

  1、治療習慣性流產案。如一女性,29歲,婚後三年流產三次,致未子女,此人平常身疲乏力,易於感冒,有過敏性鼻炎,及多麻疹病史。月經量多並有經前腹痛及帶下病等。以投予當歸、芍藥加小茴香、牡蠣,屬其常服此葯共治療一年三個月體質健壯,感冒和過敏性素質鼻炎全愈。妊娠正常、易無流產之憂。

  2、治療原發性或繼發生不妊不育症、流產、早產案。一女姓,29歲,婚後三年未孕,伴腰冷懶倦,易患膀胱炎,並臍下寒冷感。按當歸芍藥散七十餘劑,臍下冷感全罷,數月複診,已孕三個月,足月後產一男嬰。

  又治一女,29歲,婚後五年曾流產三次,平常月經少,臍下冷寒,左乳頭凹陷,按當歸芍藥散加附子、黃柏連服三個月,月經正常,且身已懷孕次年七月已娩一男嬰。

  當歸芍藥散如下:

   當歸14克、白芍18克、川芎10克、白朮20克、

  茯苓25克、澤瀉12克

  10:痛經不孕證史記

   楊×,女,34歲,就診:自訴結婚十四年不孕,常患經痛,經潮前數日即感腰痛及小腹脹痛,並時脅肋乳房,亦酸脹不適,經行少腹 疼痛劇烈汗出嘔吐,不可忍耐,坐立不安,如臨大病,經量少而色暗淡不澤,歷四天後始漸緩解,隨下清白帶,察其脈象沉弦,舌苔薄白,面色晦帶,精神萎頹,脈證合參。實為血海空虛,胞宮寒冷,肝鬱氣滯,寒陰血澀而然。

  藥物用:

   當歸12克、川芎5克、靈脂10克、延胡10克、香附10克、柴胡10克、

  合烏15克、白芍12克、甘草3克、吳萸7克

  複診上方,連服四劑,小腹劇痛見減,脅乳酸脹已除,經量增而轉紅活,惟白帶下時腰腿酸軟。腹部有冷感,脈沉細而弱,左關帶弦,苔白薄而潤。用溫經湯加味。

  處方:

   党參15克、當時12克、白芍12克、法夏12克、

  阿膠12克、吳萸10克、麥冬10克、延胡10克、

  粉丹粉單皮7克、川芎6克、肉桂5克、艾葉5克、

  甘草3克

  三診,進上方五劑後,經帶諸症經基本消失,囑暫停葯,於下次月經來潮前五前天依次照服初複診方。

  四診於第二個月經汛後期,自訴兩月未經服上二方後,痛經除、白帶止,惟下腹部尚有冷感。且微痛、喜按,苔白薄而潤,脈沉細而弱,於是擬加減艾附暖宮丸為湯,十五劑。

  黃芪15克、當時12克、熟地25克、川芎5克、肉桂5克、菟絲子10克、

  艾葉5克、香付10克、白芍10克、續斷10克、吳萸7克、甘草3克

  一年後孕一男嬰。

  論評:沖為血海,任主胞胎,二脈暢通,月事以時下,始易不孕,苦肝鬱寒凝,氣滯血瘀,則可導致月經不調,經行腹痛,白帶增多,月經不調必不受孕。故婚十四年無子。原有肝鬱血虛,塞陰胞宮,因而氣帶血澀,經年累月痛無已時,採取疏肝理氣,溫通行帶不為屆期守方服藥,故痛經得愈獲妊娠。

  經期口唇紫腫

  患者於××,女,26歲,未婚工人,自訴半年來,每適經期來潮,環唇青紫,腫脹癢痛起泡,言語納食不使,半月不消,下次又發。就診追問經期正常,經色紫黑或褐色,量大有塊,少腹冷墜絞痛難忍。面色紫印,齒齦紫黑,舌質紫黯,適邊有瘀斑,舌苔薄白,脈沉內阻,治以溫經活血,散瘀止痛,選用少腹逐瘀湯。加味。方藥用:

  小茴香3克、乾薑6克、肉桂3克、沒藥6克、川芎6克、

  延胡10克、 全歸6克、蒲黃10克、五靈脂10克、

  赤芍10克、 桃仁10克、紅花10克

  服三劑環唇腫脹痛癢消除,唇面部分紫色轉紅、量多快少、少腹冷墜絞痛及環唇腫脹痛癢未出現,唇齒齦面部紅潤。隨訪經水調暢。

  張××,女,19歲,未婚,工人,三月來每經期,口唇青紫,腫癢以上唇腫甚,經色黑量少、有塊,經期少腹脹痛,舌質暗,苔白薄,脈沉細澀,此屬沖任寒凝、瘀血內阻,投少腹、逐湯瘀,加香付、紅花、以舒肝理氣,活血去瘀,調經止痛,藥方:

  小茴香3克、乾薑6克、 肉桂6克、 蒲黃6克、五靈脂10克、

  香付12克、 延胡12克、沼葯10克、紅花10克

  服六劑大減,繼服三劑告愈。

  按:沖為血海「為十二經之海!」能調第十二經之氣血,任主胞胎,「靈樞」五音五味,篇雲沖脈任脈,皆起於色中,上循背里,為經絡之海其浮而處者,循腹右上行,會於咽喉,別而絡唇口,《素問骨空論》任者……上頤質面入目,沖任寒凝,瘀血肉阻,血瘀於口唇,而致環唇青紫腫痛,血瘀肌膚,則皮膚髮生紫印。故稱血瘀牙床紫,血瘀紫印臉之說「醫林改錯」用少服逐瘀湯以溫之疏之,疏其氣血令其條達而致和平,血和則經脈流行,故任脈通,沖脈盛,則月事行,後人應服研。

  11:遇一同房發疼特證

   蘇××,女,25歲,社員,77年4月13日診,近三月來每蓬同房女方突然出現不省人事,頸項及四肢強硬,呼之不應,特片刻可自行緩解,未作治療。結婚近三年婚後尚好,自產後出現這證,自述對同房無恐懼感,形體瘦弱,睡眠及大便正常,觀患者面色少華,平素飲食,舌談嫩,苔薄白而滑,脈沉細略弦,考慮此證產後於乳哺期,屬心肝血虧,心血不足,則出現神無所主,肝血不足而出現筋脈失於濡潤,故發產疼證,治當以補血養肝,心血足則神有所主,肝血妊則筋脈得以養濡,遂以歸脾湯為主方加減。

  方葯:

   党參15克、黃芪15克、當歸10克、茯神木10克、

  炒棗仁15克、遠志10克、木元白芍12克、熟地18克、

  白朮9克、木香6克、陳皮6克、甘草6克、生薑9克、

  大棗(劈)6枚

  進六劑,日一劑,服藥後來雲精神大好,飲食增加,隨囑其守方續服,加圓肉15克,10劑後,改用人蔘歸脾丸早晚各一丸,半年隨訪雲前症已全消,未見複發。

  此證在臨床上少見,但遇到了記於後者所遇。

  12: 產後熱入血室

   陳××,女,22歲,產後三日晝則神識清晰,惟頭痛,頭暈,寒熱交作,微汗,心煩欲嘔,入夜見神志恍惚,妄言亂語:呼之不能清楚對答,晨旦則譫妄消失,神清正常。家人甚為恐懼。曾在某應醫和醫院醫中服西藥鎮靜多次無效。科院婦產也論治不靈。三日就診,家人代訴,分娩下血壓這多,「初產婦」症風面色淡白,精神疲憊,頭痛如暈,往來寒熱。體溫37.8℃—38.5℃,心煩心慌,厭食慾吐,少腹不覺脹痛,惡露上有少量自下。二便通調舌質淡,苔白中心黃微膩,脈經取微浮,重按弦虛,稍有緊意,綜合四診分拆此為熱入血室。治當重在養血安神,收鎮浮陽,佐以和解樞機之劑。

  藥方:

   党參12克、當歸9克、茯神9克、酸棗仁9克、

  黃芩4.5克、荊芥穗4.5克、北柴胡6克、法半夏6克、

  焦山查4.5克、龍齒12克、 五味子3克、靈炙草3克、

  紅棗五枚

  上方暫服一劑晝服頭煎,近液服二煎,複診時訴說葯後夜睡無煩,未見妄言驚亂之象。頭痛、寒熱均減。胃納稍進,舌苔漸化。脈緩和無力,再進前方二劑,均能安睡,諸證悉解。按「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症並治」篇中說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啟則明,暮則譫語……比為熱入血室。全匱記的癥狀與本例證很類似,不過「金匱」所述的是婦人患傷寒而經水適來,外邪乘虛襲入血室,與血博結,擾亂神明之後,而本例則是產後氣血大虧,血海空虛襲入血室。心失所養,神浮不定,復外感風寒,而無與血博結之明顯癥狀。因患者少腹不脹痛,惡露依然結之明顯有少。量白下,而且無腦脅滿如結胸狀之病可證,而血虛心神失養又顯得較突出。故治療上除從太少陽疏解外邪,著重於益氣血安神,毋令邪去而正奇,方中柴胡、黃芩、法夏和解少陽膽經之邪,荊芥開太陽之表,令少陽元邪復從表出。党參配當歸益養氣血,茯苓和酸棗仁養心以安神,更以龍齒鎮肝清心安神,五味子養心以斂,越之神氣。山楂活血化瘀積,以防留邪,甘草、大棗養心緩急,全方虛實兼顧,去邪不傷正。扶正不帶邪,配合得宜,故取效甚速也。

  13: 婦科醫案

   注說癥狀,以經、帶、胎、產四項為限,乳疾和前陰疾患均散見其它部分,前人對於婦科病極其重視為先天,並重神沖、任、督、帶奇經,主要是肝主藏血,婦女病以調血為先。而督脈起於下極,任脈起於中極這下,循腹內上關元、沖脈起於氣沖,挾臍上行,帶脈起於季脅,約束諸經,對於婦女生理特點有密切關係。但在治療上還是從整體出發與內科基本相同,乳部瘡瘍等外治法亦與外科一致,因此必須注意婦科特殊性,也必須理解它的一般性,才能更好地運用理法方葯。

  14:月經超前

   月經周期以一月為準。每月超前六、七天以上,甚至一月兩潮,稱為「月經先期」,一般由於嗜辛辣或肝火偏旺,或感受熱邪,血得熱而妄行,來時量多,色深紅或紫黑成塊,質濃稠粘,氣帶腥臭,伴見心煩易怒,脈象滑數或弦數,沼如清血清熱,用「芩連四楊湯」或「清經湯」,陰虛內熱之體,經期亦多超前,量少色紅無塊,兼有頭眩、失眠、五心煩熱、經脈象細數,傅青主所謂「火熱而水不足」。用兩地湯,也有氣虛不能攝血,經期超前,量多色淡質薄,腰腿覺軟,小腹空墜,淋瀝難斷,用補氣回經丸。此證偶超前,多作熱治,經常超前則有虛有實,並應顧到體質。

  藥方:

   芩連四物湯:

  黃芩10克、黃連5克、生地15克、

  當歸10克、川芎10克、白芍20克

  清經湯:

  丹皮9克、地骨皮12克、白芍18克、

  熟地15克、青蒿10克、茯苓12克、黃柏10克

  兩地湯:

  生地15克、地滑皮15克、玄參10克、

  白芍15克、 麥冬20克、 阿膠10克

  補氣固經丸:

  党參35克、茯苓40克、白朮40克、

  黃芪30克、砂仁5克

  15:月經延後

   每月經期延後六、七天以上。多至四五十天,稱為月經後期,潮時量少,色淡紅不濃。伴見頭眩,心慌,脈象細弱者,多為沖任血虛,用人蔘養榮湯,亦有沖任虛寒,經營延後,腹痛綿綿,形寒肢冷。經來量少,色淡或帶黯黑,用膠艾四物湯。經期常准,偶然延後不全,以受寒和氣滯為多。前者如恣啖生冷,或感受凍邪,沖任受寒,瘀血凝結,多見少腹疼痛,經色紫暗挾塊。「用延胡索散」,後者因受氣、惱、情緒鬱結,氣滯瘀凝,多見腹脹作痛,經色紫紅挾快,用「調經欽」一般治月經及期不至,常用桃仁10克、紅花7克、茺蔚子10克、蒲黃12克、澤蘭12克等葯通經,可以斟酌加入。但必須結合原因,不能專政瘀。假如月經正常而突然後期,有厭食,噁心嗜眠,虛寒虛熱等癥狀,脈象和緩滑利,須防妊娠,(內經)所為「何以知懷子之且」生也。身有病而無邪脈也。

  藥方:

  人蔘養營湯:

  人蔘6克、黃芪12克、當歸12克、白芍18克、肉桂6克、白朮12克、甘草3克、

  陳皮7克、熟地25克、五味子5克、茯苓12克、遠志10克、姜棗10克

  膠艾四物湯:

  阿膠12克、艾葉10克、熟地20克、當歸12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

  延胡索散:

  延胡索9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乳香9克、沒藥9克、蒲黃12克、肉桂4克

  調經飲:

  當歸12克、牛七9克、香附10克、毒皮10克、焦山查12克

  16 :月經先後無定期

  月經來潮或先或後,沒有定期,前後差錯七天以上的稱為「經行先後無定期」,亦叫「經期紊亂」,多因肝氣鬱結影響及腎,經量或多或少,色紫挾塊,腹育腹脹,腰部酸痛,宜舒肝和血,用「定經湯」。

  17: 婦女經斷,

  年齡多在四十八、九歲左右,當將斷之前,亦先後無定,俗稱「經亂」,且有量多如崩者用滋血汽加減。

  藥方:

  定經湯、

  熟地20克、當發12克、白芍18克、菟絲子10克、白葯14克、茯苓12克、荊芥炭10克、

  柴胡10克、

  滋血湯:人蔘6克、黃芪12克、黃芩9克、山萸10克、川芎10克、熟地15克。

  18:月經不來潮

   月經兩三月不來潮,稱為「經阻」或「經閉」。主要為血枯 血滯。雖然引起血枯和血滯的原因甚多。在已經形成之後治以養血和破瘀為止。因血枯則經閉者,形瘦面色白光白,心慌氣短,頭暈眼花。腰背酸軟,四肢無力,飲食不香,嚴重的出現潮熱盜汗,兩顴泛赤,毛髮脫落。乾咳咯血,大便溏泄等勞瘵證侯。

  故稱呼為「干血癆」,宜滋補沖任兼調五臟。選用小營煎,劫勞散、大補元煎、龜鹿二仙肢等。血滯經閉者,多腹內脹痛,按之更甚。胸膈滿悶,精神抑鬱,口乾不欲飲,由於惡血不去,新血不生,也能出現眼花眩黑,肌膚枯燥如魚鱗等虛象。宜活血去瘀,用澤蘭湯、牛七散、大黃庶蟲丸等,此證虛實懸殊,必須細參脈舌及考慮正氣強弱。大概血枯證。脈多虛細而澀,血虛生熱,則呈虛數不靜,舌質多淡,或尖部嬌紅,苔薄或無苔,血滯證。脈多沉弦,而澀,或沉細而緊,舌質黯紅或有紫點,治療 ,血枯輕者調養肝脾,重者宜滋補肝腎,血滯輕者,宜通調血脈,重者始用逐瘀。

  女子初次行經後,往往隔數月再至。

  如無病證不必治。

   個別婦女因稟受特殊,月經經常兩月一潮或三月一潮也一年一潮者,稱為「並月」、「居經」和「避年」勿作經閉治療。

  藥方:

   小營煎:

   當歸12克、熟地25克、白芍18克、杞子12克、

  山藥12克、炙草5克、茯神10克、棗仁12克

  卻勞散:

   白芍15克、黃芪12克、熟地25克、甘草5克、

  當歸10克、沙參20克、半夏9克、茯苓15克、

  五味子6克、阿膠10克、隨加倍數。

  大補元煎:

   人蔘6克、熟地20克、山藥20克、杞子12克、山萸10克、當歸10克、炙草5克、

  杜仲10克龜鹿二仙肢:龜板膠15克、鹿角膠15克、人蔘18克、杞子15克(成藥)

  牛七散:

   牛膝9克、當歸12克、白芍14克、桂枝9克、丹皮9克、

  桃仁0克、延胡9克、木香9克、

  大黃蜜蟲丸:

   大黃9克、黃芩9克、甘草5克、桃仁10克、芍藥15克、

  生地15克、虻蟲5克、乾漆6克、蜜蟲10克、水蛭6克、

  蠐螬6克、

  「成藥」

  19:經量過多

  經量超過正常或經來日子交長,概稱「月經過多!」常見於月經先期證,亦有經凈一、二日以行,均由血熱,可用「固經丸」,行經期間或不在行經期內,大量出血和持續出血不止,稱為「崩漏」,崩是言其熱急血流如注,漏是指勢較緩,而淋瀝不止,可轉化為崩,崩後亦多有漏的現象。不能絕對劃分。形成本證的原因甚多,大概驟然發作的多為阻虛血熱。血色深紅,伴見煩熱虛奮不安,情緒容易激動,睡眠不寧,脈象滑數。

  用清固經湯,如若本來體弱和月經量多,因而淋離不凈,多為氣不攝血,血色淡紅,伴見神疲氣短。舌薄而潤,脈大如虛,用「補中益氣湯」丸崩漏日久,不僅營血大虧,氣亦隨弱,在氣虛證更易導致陽虛,故最後多成氣血,陰陽瘀傷,不能單從一方面治療。

  同是崩漏系急證,大失血時能使厥虛脫,在治本時必須治標。必要時或以治標為主,本病雖愈,容易複發。血止後仍宜藥物調養。(傅青主女科里)關於血崩方劑,有「固本止崩湯」、「加減當歸補血湯」。「清海丸」等均可用。至於本病見於年老婦女和產後體力未復更為嚴重,妊娠期間出現,常為流產的先兆。均加留神。

  藥方:

   20: 固經丸:

  龜板25克、黃柏30克、樗皮25克、香附30克、

  黃芩28克、白芍35克

  21:清熱固經湯:

   龜板9克、牡蠣4克、阿膠12克、生地20克、地骨皮12克、焦山桅10克、黃芩9克、

  地榆10克、棕櫚炭6克、藕節12克、甘草4克

  22:補中益氣湯:

   黃芪12克、党參25克、白朮20克、當歸10克、甘草3克、陳皮10克、

  升麻5克、柴胡9克、姜棗15克

  23:固本止崩湯:

   熟地25克、白朮15克、黃芪12克、當歸12克、炮姜9克、人蔘6克

  24:加減當歸補血湯:

   當歸12克、黃芪12克、三七5克、桑葉10克

  25:清海丸:

  熟地25克、山萸30克、山藥30克、丹皮18克、

  五味子9克、麥冬20克、白朮25克、白芍25克、

  龍骨25克、地骨皮20克、桑葉20克、玄參35克、

  沙參30克、石斛25克

  26:經量少或過少

   經量少於正常或排血時間短,稱為「月經過少」。多見於月經後期症,應考慮體質病因,不宜因少而隨便攻逐。

  27:經行不斷

   婦女年逾五十,月經當斷不斷,除與平日無異常者外,經未量多,須防「崩漏」之漸。

  28:經斷復行

   年老經斷復來,所下多紫血塊,傅青主認為陰精虧損,龍雷火炎,肝脾不能統藏,用「安老湯」

  29:安老湯:

   人蔘6克、黃芪10克、熟地20克、白朮15克、當歸10克、山萸9克、

  阿膠10克、荊芥炭10克、甘草5克、香附10克

  30:經水色淺淡

   經色淡紅,多屬血虛這症,兼質稀薄者為氣血兩虛,稀淡如米泔,毫無血色者為真陽極虛,但須和其他癥狀結合。

  31:經色紫黯

   經色紫紅而黯,須辯質粘稠挾血血快者屬血熱,不粘者屬寒,即使挾塊亦屬寒氣凝滯,色黯量少如豆沙者為血虛有寒。

  32:經行挾塊

   經行挾有凝塊,一般稱為「瘀」,瘀證多伴腹痛,下後較舒因寒凝結者色黯不粘得溫輕減。因熱凝結者色多紫紅。腹痛拒按。常用治瘀方,有川芎湯、桃仁四物湯、當歸散等,或用益母膏調服,但經行挾瘀不同於瘀血內結,應以化瘀為主,並須與調經結合,不可專予搜逐。

  藥方:

   川芎歸湯:

  川芎12克、當歸10克

  桃紅四物湯:

   桃仁10克、紅花9克、當時10克、地黃15克、川芎10克、芍藥10克

  當歸散:

  當歸30克、芍藥35克、劉寄奴30克、積殼30克、

  延胡25克、沒藥20克

  益母膏:益母草、沙糖「成藥」

  33:經行腹痛

   一般行經期間均有腰腹不舒或輕微酸痛感覺。這是正常現象。如果每次行經有劇烈腹痛,稱為「痛經」,亦稱為「經痛」,痛經的原因有有虛實、寒熱、氣滯、血瘀,大概痛而櫃按為實。痛如喜按為虛。經期滯後,喜按為寒,經期超前,不喜按者為熱,抽痛、絞痛為寒阻,陳痛、刺痛為血瘀,綿綿為氣滯。臨床上主要分為經前痛、行經痛和經後痛三類。

  凡是經前三、四天多至七、八天先覺少腹和小腹脹痛或牽經及脅部和乳房脹痛滿,經後逐漸消失,屬於經前痛,經將行時小腹急痛,經來澀少不利,量漸多,痛亦隨減,直至經凈完全消止,屬於行經痛,經前和經行時期均無腹痛,經將凈時開始小腹痛且有下墜減,綿綿隱隱腰酸腳軟疲睏,屬於經後痛,這三種經痛的部位,都以小腹為主,區別是經前痛多連少腹,痛時作脹,經行痛集中於小腹。如絞如刺經後痛痛不劇烈,感覺下墜。

  他的原因和治法,經前痛和經行痛均有瘀血內結,而經前痛挾有氣滯,經行痛挾有寒阻,用調經飲和延胡索散加減,柴胡、烏葯、紅花、桃仁、炮姜、艾葉、五靈脂等理氣、散寒、活血、祛瘀葯均可適當採用,經後痛系氣血虧,沖任不能因攝,用膠艾四物湯、加黃芪、党參益氣,亦可加龍骨、特蠣、升麻等回澀升提,本病熱症較少,即使在經前痛有鬱熱現象,亦用「萬病回春」生血清熱為佳。針灸治療實痛取氣海、合谷、三陰交,虛痛取腎俞、關元、足三里、三陰交。虛痛取腎俞等次,一般實證用針,虛證用灸。

  藥方:

   調經飲:

   當歸10克、牛七9克、香附12克、茯苓14克、青皮10克、焦山楂10克

  延胡索散:

   延胡21克、當歸30克、川芎25克、乳香15克、沒藥18克、蒲黃21克、肉桂14克、

  膠艾四物湯:

   阿膠10克、艾葉12克、熟地18克、當歸10克、

  川芎10克、白芍15克

  生血清熱方:

   當歸10克、川芎9克、白芍20克、生地15克、丹皮10克、桃仁9克、

  紅花7克、木香9克、香附12克、延胡10克、甘草5克

  34:經行腰痛

   經期腰部酸痛,多有體弱肝腎不足,調經方內加杜仲,續斷,予於兼顧,不作主症治療。

  35:經行身痛

   多為血虛所致,調經則痛自止,如若身痛拘急,挾有風寒者,酌加桂枝、姜活。

  36:經行乳脹

   為肝氣鬱滯,多見於「痛經」症,較為乳房有塊,乳頭痛不可觸,經凈自止。復見「經行腹痛」一例。

  37經行發熱

   月經時期常見微熱,由於氣血不和或氣火內郁,可於調經方內少加柴胡和之。如果經閉證經久出現,為血枯勞熱。復見「月經不來」一例。

  38:經行吐血

   每在月經前一二天或正值行經時,吐血盈口,挾有紫塊,同時鼻內亦出血,稱為「經行吐血症」,由於口鼻出血後,常使月經量少或停止。好象倒行逆上。故俗稱「倒經」,「逆經」多因肝火偏旺,血熱妄行,患者往往情性偏急,喜信椒姜辛辣食物。伴見少腹痛,脅脹頭痛心煩、睡眠不安、脈象弦數,傅青主說;各經之吐血,由內傷而成,經逆而吐血,乃內益,而激之使然也,其症有絕異則氣逆一也。治宜平肝順氣,引血下行,用順經湯加牛七。

  藥方:

   順經湯:

   生地20克、當歸12克、白芍20克、丹皮10克、

  沙參30克、荊芥炭10克

  39:經行便血

   每月行經前一二天,大便下血,因而經量減少,稱為「經前便血」,因為經血不循常道,亦稱「錯經」,多由肝脾腎俱虛引起。伴見而色蒼白,頭暈眼花,心悸恐慌,氣短神倦,腰足酸軟,大便溏薄,小便頻數,舌質談紅,脈象虛細,用補血湯或順經兩安湯。

   藥方:

   補血湯:

   熟地30克、黃芪15克、歸身12克、白芍18克、

  白朮10克、杜仲10克、荊芥炭10克、炮姜炭10克、

  貫眾炭10克

  順經兩安湯:

   當歸10克、白芍14克、熟地20克、

  山萸10克、人蔘6克、白朮12克、麥冬15克、

  巴戟10克、荊芥炭10克、升麻6克

  40:赤帶白下

   陰道流出白色粘液,也有量多淋漓,如涕如唾,稱為白帶,如白帶中混有血液,赤白分明,稱為「赤白帶」,單純淡紅稠粘,似血非血,則稱為赤帶,此外還有帶青黃、灰黑和五色雜見的,因有青帶、黃帶、黑帶和五色帶等名稱,統稱「帶下」本病的發生,主要有於帶脈不約,任脈失固,加上脾虛,肝鬱等因素。濕濁、濕熱之邪下注,辯證論治重在顏色,氣臭、清濁方面,凡帶下色白,穢氣不重,伴見腰酸神疲、食欲不振、不耐勞動。勞動後白帶更多,靈屬脾虛濕濁,用完帶湯,帶下赤色或赤白相雜,質稠粘,有腥臭,伴見口乾口苦,小便赤黃,在月經前後帶下較多,多屬肝鬱濕熱,用加減逍遙散和清肝止淋湯。

  老年或先天不足,病後體弱的婦女,帶下清稀如注,腰冷酸重、四肢不溫、頭暈目花,脈況微弱,稱為「白崩」系奇經極重,必須峻補,用「內補丸」

  藥方:

   完帶湯:

   蒼朮7克、白朮10克、山藥12克、人蔘6克、白芍15克、

  陳皮7克、甘草4克、荊芥炭10克、柴胡9克、車前子15克

  加減逍遙散:

   白朮30克、柴胡15克、茵陳12克、

  茯苓35克、甘草10克、陳皮12克、山桅18克

  清肝止淋湯:

   白芍12克、當歸10克、生地4克、阿膠10克、丹皮10克、黃柏9克、牛七9克、

  香附10克、黑豆20克、棗5枚

  內補丸:

   鹿茸12克、菟絲子25克、沙苑子30克、黃芪30克、肉桂14克、紫苑18克、

  桑螵蛸20克、蓯蓉25克、附子14克、白疾藜25克

  41:懷孕流血

   懷孕期陰道出血,點滴而下,稱為「胎漏」。這種出血時有時元,沒有規則,陳除稍有疲之外,無其他病症,但流血不止,能使胎動不安,或覺胎墜,小使頻數,由於氣虛弱,沖任不能約制,用助氣補漏湯,並且休養,防止增多。

  藥方:

   助氣補漏湯:

   人蔘6克、白朮12克、黃芩10克、生地15克、

  益母草15克、續斷15克、甘草5克

  42:懷孕嘔惡

   懷孕二三月時,厭進飲食,喜酸,喊食品,噁心嘔吐。稱做「惡阻」為早期妊娠早期癥狀之一,系受胎氣影響,三個月後自然消失,一般不予治療,嚴重者,嘔吐頻作。精神睏乏。用橘皮竹茹湯緩緩呷飲。半夏有動胎之說,但前人於胎前病用之,現在亦經常使用,未見不良反應。

  藥方:

   人蔘6克、陳皮9克、竹茹12克、半夏6克、麥冬14克、

  赤苓12克、枇杷葉10克、姜棗10克

  43:懷孕腹痛

   懷孕腹痛,稱為「胞阻」,「金匱要略」指出,婦人妊娠六七月,脈弦發熱,其胎愈脹,腹痛惡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臟開故也,當以附子湯溫其臟,又說: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阻,「膠艾湯」主之!又婦人懷孕腹中疼痛,當時芍藥散主之,說明妊娠腹痛有子宮虛寒和氣鬱,血虧等原因,但一般均以調氣安胎為主,用逍遙散加減,不宜過用辛溫香燥等行血耗氣之葯,以免損傷胎氣。

  藥方:

   1:附子湯:

   附子10克、茯苓12克、人蔘6克、白朮12克、

  白芍12克

  2:膠艾湯:

   阿膠12克、艾葉10克、川芎10克、白朮12克、

  茯苓12克、澤瀉12克、地黃15克、白芍18克、

  甘草5克

  3:當歸芍藥散:

  當歸10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

  白朮12克、茯苓10克、澤瀉12克

  4:逍遙散:

  當歸12克、白芍20克、柴胡10克、白朮15克、

  茯苓15克、甘草5克、薄荷9克、姜三片

  44:懷孕浮腫

   懷孕五至七間,先兩足腫,漸至頭面,遍身俱腫,稱為「子腫」以脾肺氣虛為主因、氣不濕,浸漬肌肉,用全生白朮散,(千金要方)有鯉魚湯法,用白朮15克、茯苓12克、當歸9克、白芍12克、研粗末,再用鯉魚一尾去鱗腸煮汁,每汁二盞,入葯末15克、加橘破少許,生薑七片煎服。

  藥方:

   全生白朮散:

  白朮20克、生薑皮7克、大腹皮10克、

  茯苓皮12克、陳皮9克

  45:懷孕脹悶

  懷孕胸膈滿悶,兩脅脹滯,胎動不安,稱為「子懸」,由情志憂鬱,痰氣壅塞,用紫蘇飲,傅表主從肝脾治療,用解郁湯,可參酌加減。

  紫蘇飲:

   蘇葉10克、大腹皮10克、當歸12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陳皮9克、人蔘6克、甘草5克

  46:懷孕咳嗽

   懷孕咳嗽稱為「子嗽」,因胎火上逆,肺失清肅,用百合散。

  百合散:百合20克、紫苑20克、麥冬30克、桔梗25克、桑皮25克、甘草10克、竹茹20克

  47:懷孕煩躁

  懷孕後,煩躁不安,心驚膽怯,稱為「子煩」,因心氣不暢,胎熱上擾。煩分有痰無痰治療,無痰者宜清熱除煩。用加味「竹葉湯」,有痰者加入「天竹黃」橘紅。

  藥方:

  1:加未竹葉湯:

  人蔘5克、黃芩10克、竹葉12克、麥冬15克、赤苓10克、粳米20克

  47:懷孕抽搐

  懷孕六七月後,或正當分娩時,忽然四肢抽搐,牙關緊閉,目睛直視,不省人事,甚至全身痙攣,角弓僅張,少時自省,發複發作,類似癲癇,稱為「子癇」主要由於陰血不足,虛風內動。宜酌輕重,用「釣藤湯」、「羚羊角散」,本症在妊娠中疾症中相當嚴重。如果發病較重,經過時間較長,發作頻繁的,可以引起孕婦和胎兒死亡。但在發病前一般都郁有頭痛、眩暈、全身疲勞、心悸氣短、噁心嘔吐、中脘脹滿等行兆。可細診斷和預防。

  藥方:

   1:釣藤湯:

   釣藤10克、當歸12克、茯苓12克、人蔘10克、

  桔梗10克、桑寄山10克

  2:羚羊角飲:「散」

   羚羊角2克、獨活10克、防風10克、釣藤12克、

  當歸12克、 棗仁15克、茯神12克、杏仁10克、

  五加皮10克、苡仁10克、木香10克、棗10隻


推薦閱讀:

漂亮實用的網易信紙 (共24款)
八字各派實用「婚姻口訣詩」匯總!
重裝系統極簡指南
峨嵋三十六閉手實用法(四)
比肩劫財實用斷語

TAG:婦科 | 中醫 | 實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