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極拳的宗風隱真內密-三大關鍵處

太極拳是武當的絕學,他獨特的舒緩柔和的練法很適合身體虛弱的人練習,而練好了就能強身健體,進一步也能技擊卻敵。這一切都取決於他的內力鍛煉,如果太極拳沒有了循經之用,那麼他的鍛煉效果就會大降。

所以三豐祖師言道:太極拳當安心定性,斂神聚氣。古人亦曾云:恬淡虛無,真氣從之。就是說保持恬淡虛無的心態是很重要的,那麼真氣從之,是從什麼呢?一個是從心,以心行氣,但是初學者心神不定,很難控制住,這時怎麼辦?就需要以形引之。

三豐祖師

傳統功夫中有「以形鑒真」的參真,通過動作和姿勢能使體內的真氣更好的流轉。所以學太極拳,動作一定要練對,練好。

其中有三個關鍵不可不知,第一是從龍形(弓步)後坐,換為虎步(虛步)時,當以腰帶動肩,肩帶動肘,肘帶動手後移。因為龍行換虎步時,從內功的角度來說,是降氣法,是斂氣法,需要把龍形時散發到周身的氣機,降下來,收回來到小腹。

如果說按平時的習慣,手先收了,那麼氣就從中間斷了,回不來了,這也是道家所說的導引術。從腰先動,再帶動肩,肘,手,一下子就把氣給引回來。

第二是從龍形上前化為虎坐(丁步)時,因為太極的動作舒緩柔和, 不象是少林的功夫 ,腳一蹬就站過來了。龍形時,後腿是蹬直的,這時不要用腳蹬,而是用大腿帶動小腿往上往前提,是用拉力,不是用蹬力!

為什麼呢?因為你原來的龍形弓步是昇陽氣,腿部的氣機和身體是連續的,這是一蹬,腿部的氣又往下走了,結果氣就從中斷開,太極拳講究的氣要連綿不絕,這一斷就沒了(少林的內功不同,他的鍛煉方法是冷脆快急,大開大合,所以他可以用蹬腿而起,太極則不行,不可一概論之,苟執一法而通用)。

初學者是很難做到前拉的,習慣的蹬腿前行, 所以這裡是有決竅的。社會上的太極拳多是採用彎後腿先往後坐,然後前腿腳尖抬起,以腳跟為軸,腳尖外展,然後前腿彎曲,身體前行,向前腳外側微轉身,然後後腿自然前拉,就會很輕鬆了。

這是因為前腳外展,使足三陰打開,並且身軀一轉,原來提腿時,會因為腳掌來前頂著地面,一提後腿,腳掌就碰到地,然後自然就蹬地了,頂住不讓腿往前走,所以要用很大力才能拉高前行,這時拉腿的方向一變,就能成了往側身拉,就很輕鬆了。

當然原來的龍形升氣,他又坐了回來,這就導致氣機又下降了,但是因為是自然行功 ,不至於內力中斷,這是強於蹬腳而起的。

武當宗風太極拳則是身姿不變,直接以前腳掌為軸(這個初者會比較難掌握,或許也就是因為這樣,社會上的太極才會習慣的以腳後跟為軸轉動吧),腳跟向內轉動,一樣起到開三陰經和轉身的效果,從而有利於提腿前行。因為他是直接提腿,並沒後坐降氣,這樣陽氣升騰的效果就比較強。

同時原來的蹬腿是開通陽經而閉合陰經,這時身體一側,開通足三陰經,原來是閉合的,被壓住,這時一打開,原來被壓縮的足三陰上沖的力量就比較強,肝脾二經受到的益處最大,這樣的一合一開,效果更強於告後坐再前行的方法。

之後的虎坐鳳點頭(後腿前行立於原前腳側,以腳尖點地,為鳳點頭),虎坐是降陰,鳳點頭是繼續強化開通肝脾二經,同時是昇陽之法。

第三,繼前式,「鳳點頭化腿提龍」,鳳點頭的腳向前邁步,以腳尖先出,前腳掌先著地,進一步的強化肝脾二經,同時使氣機上升。從這裡看出從龍形弓步時起,武當宗風的太極拳,後腿始終如一的升發陽氣不動,提腿而後,一直到前行,也是一直在強化肝脾二經。

而社會上的太極拳在鳳點頭後,則是腳跟先出,腳跟跟先著地,是降法,以降陰為用。此前拉腿而起時伸張的肝脾二經向上升發的氣機又要重新下降,不得全功。他們在升發陽氣到一半時,就又重新下降,然後打開肝脾二經,使其上行到一半時,又以腳跟先出,引其下降,使得行功事倍而功半。

而宗風太極拳則風格始終如一,這樣使得陰陽升降的力量更強,同時在宣化肝脾的效果更好,而練功初步就是要增進飲食,以補後天之氣,進而運化先天。

故修太極拳者,欲功行增進,達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當明了此三處關鍵所在:1.後蹬腿當以前腳掌為軸,腳跟內轉,然後後腿提拉向前,不可用蹬力;2.出腿時應該以腳跟尖先出,前腳掌先著地;3.龍形換虎坐時,應該以腰為軸,腰脊臀跨先行後移,帶動兩肩,然後肘,腕,手,指,以引領內力回收下降于丹田。

如果喜歡此文,敬請關注,點贊,收藏,轉發!

武當太乙鐵松14代

武當先天太極19代 凌霄客

推薦閱讀:

站在地上講太極拳勁(4)
太極拳是被指揮的拳和守陰的拳
學習太極拳聽勁訓練法  轉
解密太極:丹田和胯的真相(二)
太極拳特點之中醫論(轉載太極網) - Qzone日誌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