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代鐵帽子王

 

鐵帽子王

百科名片

在清朝國祚二百六十八年加上在關外時期約近三百年的漫長歲月之中,獲此殊榮的滿清貴胄僅有十二家,分別為禮親王、鄭親王、睿親王、豫親王、肅親王、庄親王、克勤郡王、順承郡王、怡親王、恭親王、醇親王,以及慶親王。在十二家鐵帽子王之中,頭八位都是其祖先在清朝開國以及入關統一時期立下汗馬功勞而受封,因為他們功勛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這是因有軍功而受封;其他四位則是因為與皇帝有著特殊親密關係中受封,屬於恩封。

基本概況

  鐵帽子王是對清代世襲罔替的王爵的俗稱,其身份高貴且封爵像鐵般牢固。

  清王朝建立後,建立了一整套封爵制度,皇族爵位即是這個制度的組成部分之一。當時確定的皇族爵位共有十二等,依次為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和奉恩將軍。清朝封爵一般有兩種,一為臣民在戰爭中立功而受封,稱為功封;另為皇裔受封(正常情況下必封),稱為恩封。襲爵的方式也分為兩種:一種是降等承襲,這是一般的慣例,即逢子孫(通常為嫡長子)襲爵時,每代要遞降一個等級來承襲。由和碩親王遞降至奉恩鎮國公,多羅郡王遞降至奉恩輔國公,多羅貝勒遞降至不入八分鎮國公,固山貝子遞降至不入八分輔國公,奉恩鎮國公遞降至鎮國將軍,奉恩輔國公遞降至輔國將軍,之後就不再遞降了,以該爵一直承襲下去。另一種是原等承襲,即由皇帝頒詔允許,某些爵位逢子孫襲爵時,可以按其父、祖的原等級來承襲,世代相承不變。若是沒有子嗣後代時,則以旁支後代奉始封祖先祀,並承襲該爵。這就叫做世襲罔替。在清朝國祚二百六十八年加上在關外時期約近三百年的漫長歲月之中,獲此殊榮的滿清貴胄僅有十二位王的後人在繼承爵位時無需降級,作為皇帝對其功勞的賞賜,稱為鐵帽子王。

  這十二位王中,有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另外四位是中後期在政治鬥爭中得到皇帝重用而受封。

  乾隆皇帝按「功封」詔定清朝初年的八位鐵帽子王:

  

 

 

  

禮親王世襲表

  和碩禮親王(承序:代善、滿達海、常阿岱、傑書、椿泰、崇安、巴爾圖、永恩、麟趾、全齡、世鐸、誠厚,歷十代十五王);禮王共傳十三代,從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至清朝遜位後三年(公元1914年)共278年,堪稱「清代第一王」。

  第一代禮親王:禮烈親王代善,太祖第二子。初號貝勒。太祖嘉其勇敢克敵,賜號古英巴圖魯。天命元年,封和碩貝勒,以序稱大貝勒。崇德元年,封和碩兄禮親王。順治五年十月,薨,年六十六。康熙十年,追謚烈。乾隆四十三年,配饗太廟。代善子八,有爵者七:

  岳託、碩託、薩哈璘、瓦克達、瑪占、滿達海、祜塞。祜塞,初封鎮國公,追封惠順親王,而滿達海襲爵。

  第二代巽親王:代善第七子滿達海,崇德六年,封輔國公。順治元年,進貝子。六年,襲爵。八年,世祖親政,改封號曰巽親王。九年二月,薨,謚曰簡。十六年,追論滿達海於奏削多爾袞封爵後,奪其財物;掌吏部,懼譚泰驕縱,未論劾:削謚仆碑,降爵為貝勒。

  第三代巽親王:滿達海子常阿岱,初襲親王。降貝勒。康熙四年,薨,謚懷愍。常阿岱子星尼,襲貝子,再襲輔國公。星尼子星海,襲鎮國公。並坐事奪爵。乾隆四十三年,追錄滿達海功,命星海孫福色鏗額以輔國將軍世襲。常阿岱既降爵,以從弟傑書襲親王。

  第四代康親王:代善第八子祜塞之第三子傑書,初襲郡王。順治八年,加號曰康。十六年,襲爵,遂改號康親王。康熙三十六年閏三月,薨,予謚。

  第五代康親王:傑書子椿泰,襲。康熙四十八年,薨,謚曰悼。

  第六代康親王:椿泰子崇安,襲。雍正十一年,薨,謚曰修。

  第七代康親王:傑書子巴爾圖,襲。乾隆十八年,薨,年八十,謚曰簡。

  第八代康親王:崇安子永恩,襲。乾隆四十三年,復號禮親王。襲爵垂五十年,淡泊勤儉,出處有恆。嘉慶十年,薨,謚曰恭。

  第九代禮親王:永恩子昭槤,襲。嘉慶二十一年,坐陵辱大臣,濫用非刑,奪爵,圈禁。

  第十代禮親王:昭槤從弟麟趾,初封輔國將軍,嘉慶二十一年襲,父永諲,乃崇安子、永恩弟也。追封禮親王。道光元年,薨,年六十六,謚曰安。

  第十一代禮親王:麟趾長孫全齡,初封奉恩將軍,襲,父錫春,追封禮親王。道光三十年,薨,年三十四,謚曰和。

  第十二代禮親王:全齡第三子世鐸,襲。遜位後三年,薨,年六十八,謚曰恪。

  第十三代禮親王:世鐸長子誠厚,初封不入八分公,1913年襲。薨,年五十三,謚曰敦。

 

禮親王始祖簡介

  和碩禮烈親王愛新覺羅·代善,生於明萬曆十一年七月初三日(1583年8月19日),卒於清順治五年十月十一日(1648年11月25日),清初宗室大臣。建州人,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

 

  初封大貝勒,與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並稱四大貝勒。勇武善戰,多有戰功。萬曆三十五年(1607),與兄褚英、貝勒舒爾哈齊統兵襲取斐悠城瓦爾喀之民,敗烏拉兵於烏碣岩,斬烏拉貝勒博克多,因功賜號「古英巴圖魯」。四十一年(1613),從努爾哈赤滅烏拉。四十四年(1616)後金分裂後被封為和碩貝勒。1618年四月,從軍克撫順城,敗朝廷援軍。四年,在薩爾滸戰役中,多立戰功,繼取開原、鐵嶺、敗蒙古牢賽兵。八月克葉赫西城。六年,從軍破瀋陽、遼陽。1626年,與諸子立皇太極為汗。1627年五月,統兵圍錦州,敗明援軍。十月,從皇太極征中國,趨京城、下良鄉。五年,圍困大凌河城,敗朝廷四萬軍,生擒監軍張春。崇德(1643),皇太極死,八月,與諸王貝勒擁世祖福臨即位,以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同輔政。

  在四大貝勒中阿敏、莽古爾泰先後被革去大貝勒之職,惟有代善表現乖巧,對皇太極誓表忠誠,風光一生。此外代善在順治時曾大義滅親殺死鼓動多爾袞自立為帝的子孫碩托與阿達禮,對清庭確是一片忠心。

在努爾哈赤諸子中,代善一系還是最顯赫的一支。在他的8個兒子中,3人被封為親王,2人被封為郡王,1人被封為貝子,1人被封為輔國公。在清朝世襲罔替的十二大「鐵帽子王」中,代善祖孫三代就佔了3個,即代善首封的禮親王爵,其子岳托首封的克勤郡王爵,其孫勒克德渾首封的順承郡王爵。

睿親王

睿親王始封祖為清太祖奴爾哈赤十四子多爾袞。崇德元年四月晉封睿親王,曾被稱為「台星可汗九王、墨爾根王」。實際上是他一手打下了大清的萬里江山,他也是清初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睿親王世襲共傳12世,除去追封的,共8王。

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睿親王」世襲表

  第一代:睿忠親王 愛新覺羅·多爾袞

  多爾袞,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崇德元年(1636)因功晉封睿親王。謚,為睿忠親王。

  第二代:睿親王 愛新覺羅·多爾博

  多爾博,多爾袞的嗣子,多爾袞同母十五弟豫通親王多鐸之第五子。生母為多鐸繼福晉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名達哲,為蒙古科爾沁大妃(和碩福妃,孝端文皇后之母,孝庄文皇后和敏惠恭和元妃之祖母)之女。是多爾袞五娶福晉巴特瑪的親姐妹。

  順治七年(1650)襲封睿親王;八年,革爵歸宗。順治十四年封貝勒。康熙十一年卒。

  乾隆二十七年追封信郡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追賜復封睿親王。

  第三代:睿親王 愛新覺羅·蘇爾發

  蘇爾發,多爾博次子,生母為庶福晉劉氏,劉伯魯之女。康熙三年五月十九日生。

  康熙十二年襲貝子;三十七年三月授鑲黃旗滿洲都統;三十九年革退,降鎮國公

  康熙四十年四月初五日卒,年三十八。

  乾隆二十七年(1762)追封信郡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追封睿親王

  第四代:睿親王 愛新覺羅·塞勒

  塞勒(亦作 塞勤),蘇爾髮長子。康熙十九年生。

  康熙三十八年八月封三等鎮國將軍;四十年七月襲輔國公;五十六年授鑲白旗滿洲都統;六十一年十月解都統任。

  雍正七年五月十四日卒,年五十。後人稱其為醉公。

  乾隆二十七年追封信郡王,四十三年追封睿親王

  第五代:睿親王 愛新覺羅·功宜布

  功宜布,塞勒第五子。

  襲輔國公

  乾隆十一年二月十九日卒,享年三十三歲。謚恪勤

  乾隆二十七年追封信郡王,為信恪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追封睿親王,為睿恪勤親王

  第六代:睿親王 愛新覺羅·如松

  如松,功宜布第三子。乾隆二年二月十六日生。

  乾隆十一年六月襲輔國公;二十年賞散秩大臣職銜、乾清門行走;二十二年正月署理正白旗領侍衛內大臣、宗人府右宗人,二月授兵部侍郎;二十四年九月署理兵部尚書,十二月授正黃旗領侍衛內大臣;二十五年十月授綏遠城將軍;二十六年調補西安將軍。

  乾隆二十七年(1762),信愨郡王德昭卒,清高宗讓如松襲信郡王,並追封其諸先祖為信郡王

  而後授予宗人府右宗正、管理宗人府銀庫和粘桿處事務。

  乾隆三十五年十一月初十日薨,年三十四。謚,為信恪郡王

  乾隆四十三年(1778),追封睿親王,為睿恪親王;並追封其諸先祖為睿親王。

  如松別號素心道人,工畫山水。後人稱其為儒王。

  第七代:睿恭親王 愛新覺羅·淳穎

  淳穎,如松第三子。乾隆二十六年九月二十一日生。

  初襲輔國公

  乾隆四十三年(1778)正月襲睿親王

  而後擔任過宗人府宗令、左總政、右總政、玉牒館副總裁、正黃旗漢軍都統、鑲紅旗滿洲都統、正黃旗領侍衛內大臣、總理正紅旗覺羅學、理藩院事務,授御前大臣等職。

  淳穎的嫡福晉富察氏為大學士、一等忠勇公傅恆之女,是孝賢純皇后的侄女;側福晉有三位。子九人。

  嘉慶五年(1800)十一月初七日卒,年四十。謚,為睿恭親王

  第八代:睿慎親王 愛新覺羅·寶恩

  寶恩,淳穎長子。

  嘉慶六年(1801)襲睿親王

  嘉慶七年,襲爵一年半後就去世了。謚,為睿慎親王

  第九代:睿勤親王 愛新覺羅·端恩

  端恩,淳穎第四子。

  嘉慶七年(1802)襲睿親王。

  第十代:睿僖親王 愛新覺羅·仁壽

  仁壽,是端恩的長子(一說,第六子)。嘉慶十五年三月初六日生。

  道光三年賞戴花翎;六年八月(1826)襲睿親王;七年擔任正白旗總族長;後擔任鑲白旗漢軍都統、正紅旗蒙古都統等職,管理過左右兩翼宗學,做過玉牒館總裁、鑲黃旗領侍衛內大臣。

  同治三年十月初十日卒,年五十五。謚,為睿僖親王

  第十一代:睿親王 愛新覺羅·德長

  德長,仁壽第三子。

  同治四年(1865)襲睿親王

  第十二代:睿親王 愛新覺羅·魁斌

  魁斌,德長第四子。

  光緒二年(1876)襲睿親王。

豫親王

愛新覺羅·多鐸,清初著名將領。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五子﹐阿濟格、多爾袞同母弟﹐鑲白旗主﹐時人通稱十王。清太宗皇太極時﹐屢有戰功

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豫親王」世襲表

第一代:豫通親王愛新覺羅·多鐸

  多鐸,清太祖第十五子。封豫親王,,為豫通親王。

  順治九年三月,睿親王多爾袞既削爵,其同母弟豫親王多鐸追降郡王

  康熙十年,追謚

  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復封豫親王,即豫通親王,詔配享太廟。

第二代:豫宣和親王愛新覺羅·多尼

  多尼,多鐸次子。崇德元年丙子十月十八日卯時生。母繼福晉博爾濟吉特氏,索諾穆台吉之女。

  初封郡王;順治六年(1649)襲豫親王爵;八年,改封信親王;九年,降信郡王

  順治十五年,任安元靖寇大將軍,偕平郡王羅科鐸率軍南下,與明將白文選、李定國等戰於雲南永昌、騰越,有軍功。還師後不久病死。

  順治十八年辛丑正月初四日辰時薨,年二十六。 謚宣和,為信宣和郡王

  乾隆四十三年(1778),追封豫親王,為豫宣和親王。

第三代:豫親王愛新覺羅·鄂紥

  鄂紥,多尼次子。襲信郡王

  乾隆四十三年(1778),追封豫親王。

  康熙十四年,命為撫遠大將軍,討察哈爾布爾尼。師次岐爾哈台,詗知布爾尼屯達祿。鄂紥令留輜重,偕副將軍圖海及梅勒額真吳丹輕騎進。布爾尼設伏待,命分軍搜山澗,伏發,師與土默特兵合擊破之。布爾尼督兵列火器以拒,師奮擊,布爾尼大敗;復收潰卒再戰,又擊殲之,獲馬械無算。布爾尼以三十騎遁,中途為科爾沁部長沙津射死。察哈爾平,撫餘黨一千三百餘戶。師還,上迎勞南苑,詔褒功,賜金百、銀五千。尋掌宗人府事。二十九年,副恭親王常寧備噶爾丹。三十五年,從上北征,領正白旗營。三十八年,以惰,解宗人府。

  康熙四十一年卒。

 


推薦閱讀:

女人給你帶上一頂綠帽子後,你還要她嗎?
根據臉型選擇帽子,男生女生都來挑一挑!
臉方的怎麼選帽子?
「鐵帽子王」是什麼意思?清朝十二家「鐵帽子王」到底是哪些?
清代的「鐵帽子王」是什麼意思?都有那些人獲得這樣的王爵?

TAG: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