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催收灰鏈:騷擾借款人好友

網貸催收灰鏈:騷擾借款人好友

64 收藏

  被「催收」偷走的隱私:吉林一女士貸款逾期 莫名被幾十位朋友「催款」

  零抵押、零擔保,只需填上身份信息和手機號碼,就能借到幾千元現金。這類P2P小額現金貸款平台,由於門檻低、放款快,吸引了大量用戶。但是,借款人一旦沒有及時還款,就可能陷入一種危險的境地。我們先來看看付女士的遭遇。

  2016年11月23日,吉林通化的付女士一天之內,接到幾十位朋友來電。他們都說,自己接到了一個某網路貸款公司的電話,讓他們轉告她早點還錢。

  這一切,要從3個月前說起。由於父親生病,家裡缺現金,付女士上網搜索「無抵押小額貸款」,發現了這家公司,它號稱持有效證件、實名手機號,零擔保零抵押,月利率低至1%。

  付女士在填寫了身份證號、手機號碼、工作單位和兩個緊急聯繫人後,不到20分鐘,她就收到了貸款公司的電話。

  付女士:那人就問我是不是付文玲的親戚,我說不認得這人。他就說好,你審核通過了。之後,我發現自己能貸4000塊錢,我就選了6個月分期。

  付女士申請了4000元的分期貸款,約定6個月還清,每個月還款776元。在按期還了三個月之後,付女士父親的病情突然加重,急需用錢。突來的變故,讓她在11月21日第一次逾期了。僅僅過了兩天,她通訊錄上所有的朋友都接到了催款電話或簡訊。她很生氣,撥打客服電話投訴,公司卻理直氣壯。

  付女士:我沒授權訪問通訊錄,也只填寫了倆聯繫人,你們咋拿到我通訊錄的?

  客服:不是我拿到的,投資人給的!

  盜取個人信息 轟炸你的通訊錄

  自己並沒有授權訪問,通訊錄是怎麼外泄出去的呢?付女士上網搜索,發現網上有大量的同類遭遇。這種盜取並騷擾所有聯繫人催款的行為,被起了專門的稱呼——轟炸通訊錄。

記者發現,在註冊環節暗藏玄機:想要成功借款,必須要填入一個服務密碼才能通過驗證。

  記者:那個服務密碼是什麼意思?

  客服:就是驗證你的身份是否屬實,沒有任何風險。

  然而,只要有手機和服務密碼,就可以在手機營業廳網頁上輕易查到過往幾個月的通話記錄。

  記者發現,不少P2P小額現金貸平台都有類似轟炸通訊錄的做法。經常有人在QQ群中上傳與客服對話的錄音,個人隱私成了小貸公司要挾還錢的武器。

  催收人:你欠錢不還,你違約了。

  網友:對了,我是欠你不還,但我沒說不還。而且你們沒發工資,你們對我生活造成很大影響,弄得我工作……

  催款人:你聽我講,我打電話,你接了沒有?你要接了電話,承諾我,至於嗎?你是惡意。

  網友:我惡意了嗎?你們是不是非法盜用我個人通訊錄,個人信息隱私,是吧?

  催款人:我跟你講,你個人信息將暴露在網上,不要講這麼多,我跟你講,你還有更多流程可以享受的,再見!

  垃圾信息轟炸:幾分鐘上百條信息

  借出錢卻收不回來形成壞賬,這就產生了一個新的行當——互聯網催收。除了用「轟炸通訊錄」的方式讓身邊的人催你還款,還有一種「垃圾信息轟炸機」也是十分暢銷,催款人用來攻擊逾期者,一次可攻擊五個號碼。幾分鐘的功夫,一台手機最多收到153條簡訊,幾乎因信息擁堵而死機。記者僅花了50塊錢,就購買了軟體的30天使用權,賣家稱300元能買到永久使用權。

  催收公司:穿著工作服上門催收

  除了購買工具進行催收,還有專門的催收軟體和職業的催收人員。

  記者發現,只要在手機的軟體商店,下載一個催收軟體,輸入個人身份證,通過審核,就可以開始接單了。

  記者聯繫了一家互聯網催收公司,以加盟商的身份上門拜訪。

  工作人員:咱們就是包裝一下,正經八百的一個要賬公司,穿咱們專業的服裝。

  工作人員說,他們公司的員工就是穿著這種寫著催收字樣的制服上門催收。

  互聯網「催收」催生個人隱私交易

  也正是催收行當的火爆,給個人隱私的泄露埋下了隱患。如何找到借債人,是催收業務的關鍵。催收人員表示,在這一行只要有了人脈,什麼都能做到。

  工作人員:我們不定期會組織一種本省的,本市的,甚至全國的聚會,全國各地催收方在一起,比如你有相關的技術定位,基站,真正達到資源共享。做基站的這些它來回跑,但你通過這些催收方之間,比如你有當地人脈,他沒有,你有這個基站,你用它這個,他用你這個,互相合作唄。

  在這些所謂用於資源共享的QQ群、貼吧論壇里,有著大量出售個人信息的廣告。

  賣家告訴記者,買快遞、送餐和打車軟體的地址,比戶籍更好用,能夠立刻提供。記者付了50元錢,提供一位同事的手機號碼,點名查詢打車軌跡。半小時後,就收到了一份半年來對方在某打車軟體中的所有行車軌跡。不僅有打車起始抵達的地點、詳細到秒的行車時間、甚至有司機的姓名、電話。

  專家:謹慎貸款 提高風險意識

  隨著P2P行業朝著小額、分散的方向快速發展,許多公司都在推行消費金融或者小額現金貸的業務。今年8月,我國頒布的《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規定,不得非法買賣、泄露出借人與借款人的基本信息。專家提醒,用戶一定要謹慎貸款,不要將自己推向隱私和債務的雙重深淵。

  目前許多P2P小額現金貸款公司從規則設置上並沒有嚴格考核供款人的還款能力,而是盡量促成陌生人之間的借貸交易,從中賺取高額利益。業內專家呼籲,政府相關部門應對P2P無抵押小額貸款加強監管,杜絕引誘消費之風。與此同時,用戶也應提高風險意識。即使是已經實現銀行存管的正規P2P平台,也不意味著投資、借款全無風險。

  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互聯多金融風險分析項目組負責人吳震:銀行的存管可以檢測到公司的運營狀況,但是對於催收,或者是這種高額利息,或者是這個用戶隱私,這不在銀行的存款的管理負責範圍內。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楊東:平台對個人信息隱私信息的保護問題,如果平台對個人這個信息暴露不當的話,要承擔相應的賠償和違約責任。甚至包括刑事責任。

  專家表示,即使網貸平台聲稱資料是投資人給予,也不能完全免除責任。


推薦閱讀:

揭秘網貸騙局內幕

TAG:騷擾 | 催收 | 借款 | 好友 | 網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