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人|屈原:忠肝義膽,赤子之心

千古文人|屈原:忠肝義膽,赤子之心

數風流人物 2015-12-07 17:48

我們人人都知道屈原,知道他的很多事迹,知道他是個了不起的偉大文人,知道他最後投江而死,知道他寫下《離騷》,知道他和不但和楚辭有著重要的聯繫,而且和端午節還有粽子、龍舟都有著重要聯繫。可是,一旦提筆開始書寫這個人,卻發現,一時之間竟然不敢落筆。究竟從哪兒說起好呢?

不如從司馬遷說起。秦朝之前的古書都沒有記載屈原的生平事迹,於是司馬遷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給屈原的生平事迹做了最早、最完整的記錄。雖是和賈誼合在一起的傳記,從字裡行間卻足見太史公對屈原的偏愛:那樣濃厚的、主觀的抒情色彩,簡直不像是在寫史。

屈原,和楚國的王族同姓。那麼,楚國王族姓什麼?羋。(「羋」這個字此前多半人都是不認識的,最近拜熱播電視劇《羋月傳》所賜,多半人都認識了這個字,也算是美事一樁)屈原是楚國的貴族後代,他的先祖被封在「屈地」,所以後代子孫以「屈」為氏。屈原名平,原是他的字。名「平」以法天,字「原」以法地。所以屈原在《離騷》中對自己的名字很自豪:「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代王。而他一生的主要活動是在楚懷王時期。當時天下紛爭,「橫則秦帝,縱則楚王」,秦國和楚國是實力最雄厚的兩方霸主,當時的情勢是,天下統一大業,非秦即楚。可是最後的結果,大家都很清楚:秦得到了天下,統一了六國,而楚則被淹沒在歷史洪流之中。作為恨不得將自己的心剖出來獻給楚國的愛國人士,屈原在這一歷史過程中,做出怎樣的表現?

太史公說他「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所以屈原早年的時候確乎受過楚懷王的寵信的:「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也曾有過重臣的樣子。但是!屈原太過於大公無私,性格太過於耿直,修訂法規時他不願意與人同流合污,而楚懷王又聽信了令尹子蘭、靳尚、鄭袖等人的讒言,疏遠了屈原。儘管屈原極力阻止楚懷王與請過訂立盟約,但終究無力,楚國從和秦比肩的大國變成投靠秦國的附屬國,而屈原則被驅逐出郢都,開始了第一次被流放的生涯。

楚國已經落後、弱勢於秦國的情況下,仍然有楚國佞臣慫恿楚懷王,使他被秦國誘去,先是被秦國囚禁,後來直接死於秦國。楚頃襄王即位後,屈原則繼續受到楚國當權佞臣的迫害,被免去三閭大夫之職,第二次被流放。

自始至終,屈原從未停止過以逆耳忠言進諫,上訴不平、不合理之時,渴望哪怕有一線挽救楚國於威望的生機出現,然而,他自始至終「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當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楚國國度的時候,屈原最後一絲復國的希望破滅。他也曾想過去過遠遊走自己的路遠離這片傷心地,但,胸腔中的那顆強烈跳動的愛國之心,告訴他,不能走,留下來,生是楚國人,死是楚國鬼。

於是,汨羅江上的縱身一躍,帶走了屈原的不甘,憤懣,傷心,絕望,卻留下了千古文人的敬仰,追慕,遺憾,感慨。

而我們,在想起這個了不起的偉大文人的時候,可以讀他的詩。讀他的《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讀他的《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讀《大司命》:「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讀《山鬼》:「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讀《禮魂》:「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

最後,讀《招魂》:「魂兮歸來!」

推薦閱讀:

中國當代社會哪些方面的問題其實「清末」與「民國」的學者、文人已經看的很透、闡述的很准(舉例說明)?
人生在世不稱意,就學李敖罵他娘
文人畫的興起?
《左傳》雜談:視死如歸的史官
如何評價張伯駒先生?

TAG:屈原 | 古文 | 文人 | 赤子之心 | 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