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自語堂編藏】《周易》源流研究綜述(佚名)

 【自語堂編藏】  《周易》源流研究綜述 (佚名)

     一、《易》源文獻        依據文獻的記載,《易經》是從《歸藏》、《連山》發展而成。《周禮·春官·太卜》里說: "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各家註疏較為一致的意見認為《連山》是夏朝時的《易》,《歸藏》是殷商時的《易》,《周易》是周朝時的《易》。至於《連山》、《歸藏》又是由那裡發展而成?古有《三墳》之說。《左傳·昭公十二年》記載,楚國的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孔安國在《尚書·序》里說: "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 我們現在能見到的《三墳》,分三部分:一是天皇的《山墳》,二是人皇神農氏的《氣墳》,三是地皇軒轅氏(即黃帝)的《形墳》。伏羲氏的《山墳》後來被夏人繼承發展成為《連山》,神農氏的《氣墳》被商人繼承發展成為《歸藏》,軒轅氏的《形墳》被周人繼承發展成為《周易》。儘管它們的體系並不完全相同,但的大體匡架還是一致的。說明《三墳》的源頭是伏羲氏的《山墳》。《繫辭傳》里說: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耒呂,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這說明《易》的發展經歷了伏羲、神農、黃帝三個階段。再加上《連山》、《歸藏》、《周易》三個階段,《周易》是在伏羲創製八卦之後經六步發展而成。我國文獻的這些記載,雖然在轉述中出現了一些不盡相同的地方,但總的傳承卻是一致的。那麼,為什麼會有很多人不相信這種說法,一定要另找源頭呢?我想大概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伏羲制易的傳說中有很濃重的神話色彩,二是古《三墳》在漢代失傳,唐朝時才又被人重新發展,令人懷疑為偽書。關於神話色彩,我們無法要求古人不要把話說得神乎其神,只能自己在讀書時,讓它洗盡鉛華露真容。比如《繫辭傳》里講「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而制《易》。在《天皇伏羲氏皇策辭》里說: "惟天至仁,於草生月,天雨降河,龍馬負圖,神開我心,子其來生,我畫八卦,自上而下咸安。" 無非是說,在春天的時候,天降大雨,黃河泛濫,伏羲在河邊見到一匹生有河圖斑紋的龍馬,泅水而來,受河圖花紋的啟發,畫出了八卦。用八卦的倫理去教化大家,上上下下都變得安定了。所謂龍馬,不過是對八尺以上的馬的一種稱呼,河圖不過是馬背上的花紋圖案,這匹馬背上天生的花紋圖案表現了較多的自然信息。如果我們理解了它的意思,也就不會因為神話色彩而疑慮重重了。況且《繫辭傳》里已經說了,八卦的創製主要是依據仰觀俯察,河圖只不過是啟發了靈感。至於《三墳》的真偽問題,山東大學王興業先生有《三墳易探微》一書,考證翔實,提出《古三墳》非偽書說,把《周易》源頭的考證推進了一大步。  二、《易》之為書     《周易》經歷了六步發展成書,積澱了幾代聖智哲人的精華。然而我們今天一提起《周易》,人們立即就會說它是一部算卦的書。誠然,《周易》確實可用於卜筮,但就它的內容講,應當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即:象、數、理、占。算卦屬於"占"的內容,並不是《周易》的本質方面。從根本上講,它是一部立道設教的書。前人常常把卜筮與易道的關係分為體用。就是說,道是《周易》之體,卜是《周易》之用,簡單地把《周易》看成一本算卦的書,不能不說是一種僅知其表的淺見。從古及今,凡是有據的傳承,都認為伏羲始制八卦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治天下,周文王演六十四卦也是為了治天下。用什麼治天下?就是用易道。孔子所以特別看重《易》,也是為了以道治天下。正因為是道,它才被歷代統治者立為群經之首,萬法之原,一直被當成一部不朽的聖典,仰之彌高,傳之禰久。而算卦歷來就被看成是一種術數,小道而已。就是在礻幾祥盛行的西漢,司馬遷也說: "文史星曆,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畜之,流俗之所輕也。" 卜筮顯然是被當成一種不能太認真的把戲,當然不會因為《周易》是卜書,而被列為經首。中國歷代的知識分子,大多要孜孜學《易》卻不重視算卦,並不是不知《周易》可用於卜筮,只不過是不願捨本逐末罷了。        那麼,《周易》究竟向人們提示了什麼樣的道?如果簡單用兩個字回答,就是"陰陽"。所以《繫辭·上》說: "一陰一陽之謂道。" 《莊子》也說:"易以道陰陽。"稍加闡釋,即《周易》認為,宇宙的根本規律就是陰陽兩個方面對立統一的運動變化。因為最初制易的時候,甚至連文字還沒有,當然它不可能用我們現代人的語言這樣明確地把它寫下來,但這個主題哲理,在《周易》里還是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周易》用陰陽爻兩種符號構建自己的體系,實際上反映了作者對宇宙運動一分為二、對立統一的認識。陰陽魚的太極圖,在一個立體渾圓的統一體里,黑白對立,中間用一條流動的曲線分開,就正是要向人們圖示陰陽對立統一的運動變化。《繫辭·上》說: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這不就是對宇宙一分為二整體性認識的註解?除此之外,《周易》還用十二消息卦直觀地向人們圖示了萬事萬物的運動變化,具有由量變積累而導致質變的規律。六個陰爻的坤卦,具有純陰的性質。在陰陽對立消長的運動中,下生一個陽爻,就變成一陽復生的復卦;再生出一個陽爻,就成為二陽來臨的臨卦;生出三個陽爻,就是三陽開泰的泰卦;生出四個陽爻,陽爻顯然超過半數而盛大起來,於是成為四陽強壯的大壯卦;等到五個陽爻出來就變成六爻純陽的乾卦。從坤到乾,卦的陰陽性質發生了質的變化。陽氣盛極,又會在陰陽消長規律的支配下,向陽消陰長的對立方面發展。乾卦又會在陰爻的逐爻生長中最後變成坤卦,陽的質變成陰的質。從質變的過程來看,都是從初爻變起,一而二,二而三,三而四,四而五,五而六,由量變的積累導致質變。《周易》還認為,事物總是以一種波浪起伏、螺旋上升的方式向前發展,這一點我們只要注意一下六十四卦的卦序排列便可察覺出來。孔穎達說六十四卦的排列方式是"非覆即變"。"變"指兩卦六爻的每一爻陰陽性質都相反,"覆"指整個卦畫上下佤轉,這樣排出的序列清楚地表現了一種波浪起伏、連貫演進的思想。其實許多前後相承的卦,僅從卦名的意義上即可看出這種波浪演進的規律,如乾和坤、泰和否、謙和豫、臨和觀、剝和陽、蹇和解、損和益、決和女後、既濟和未濟等等。這些相反或相對的卦所以要連續地排在一起,正是由"物極必反"的易理決定的。作者認為盛極而衰、否極泰來的規律,決定了事物總是以一種波浪起伏的狀態向前發展。尤其是全書的最後一卦,它顯然表示的是事物運動的一個周期的完成,然而卻不用表示成功的既濟卦收尾,而是在既濟之後用未濟卦來結束全篇。這當然是想人們說明,成功之後又會有新的起點,前一個周期的成功中包含著後一個周期的未成功,接下去會是一個新周期的開始,這還不是事物發展螺旋式上升的運動軌跡嗎?這與我們現代哲學中講的否定之否定規律何等相似。        通過以上撮要性的簡單剖析,我們可以看到,被當代哲學驗證了的"對立統一"、"量變質變"、"否定之否定"三大基本規律,下來哲學的核心內容,在《周易》里都有所提示,只不過表達的方式與現代不同罷了。除此之外,其他如原因與結果、必然與偶然、文與質、同與異等等摻學範疇,《周易》里都有十分精微的顯示。這些足以說明,《周易》是當時的聖人用以統一人們思想認識的一部有關宇宙觀及其宇宙運動規律的基礎理論著作,從根本上講,它是一本向人們昭示宇宙大道的書。  三、《易》之緣起        關於《易》的緣起,時下有種種說法,但多數是不能證實的一種科學猜想。說法太雜,無所適從,反而不如回歸到傳統上來,按有據的說法去講。這就應當首先依據《繫辭傳》,因為它畢竟是最早說明《周易》的著作。原始反終,相信《繫辭傳》要比相信某種猜想可靠得多。     《繫辭·上》說: "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 這段話可以證明,《周易》從它一開始創製就是為了提示天地萬物之道,從而用以濟物利民。它是在作者長期仰觀府察的基礎上,用卦畫的形式,對天地框架的模擬,對宇宙生成的模擬,對宇宙運動發展規律的模擬。天地的框架、宇宙的生成是個什麼樣子呢?《繫辭·上》里又說: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這是《繫辭》對宇宙生成與的創製作出來的統一解釋。"兩儀"在法象上指是天地,為什麼不說天地而要說兩儀,這是因為兩儀不僅指天地,它主要指的是陰陽兩個對峙的儀象,天地只是兩儀最大最著的具象。兩儀從哪裡來?來源於太極,太極是什麼?太極就是宇宙的原始狀態。因為是最遙遠的存在才稱作太極。太極怎樣生出兩儀?這須藉助陰陽魚的太極圖來認識。(太極圖不知何人所制,但它的起源很古老,西安半坡出土的陶罐上就有陰陽魚紋)。太極圖是在一個渾圓里,以一條流動的曲線中分,半為白(陽),一半為黑(陰),習慣上稱作陰陽魚。其實遭的並不一定就是魚,其更抽象的意義是陰與陽的胚胎。中間所以要用曲線作界,也並不是為了美觀,而是要向人們說明這個渾圓的流動。古人認為,宇宙最遠古的狀態是渾沔未分的元氣,它是產生後世萬物的胚胎,裡面蘊含著生機。元氣流動一分為二,於是遊離出陰氣與陽氣,陽氣清輕上升為天,陰氣重濁下降為地,這就是傳說的天地開闢,也就是宇宙最初生成的,比較令人信服的說法是依據對天地曆象的觀察,從而逆推出來的。太極圖的標準畫法應當是:中間流動的曲線,其兩端應在上下垂直的位置上,曲線作縱向流動。按照易圖的慣例,上為南、下為北。在我國中原地區觀察地天曆象的變化,可以得到一個認識,一年的陰陽分界正在冬至要夏至的分界線上,冬至是太陽從離我們最遠的南端開始逐漸向北靠近運動的起點,而夏至則是太陽從離我們最近的北端開始向南遠離運動的起點。太陽向靠近我們的方向運動陽氣就逐漸生長,陰氣就逐漸消退;反之則陰氣逐漸生長,陽氣逐漸消退。春分與秋分兩個點上正是陰陽持平之處,不過春分的趨勢是陽長陰消,明顯的變化是天氣越來越熱。而秋分的趨勢則是陰長陽消,天氣越來越冷。每一個回歸年,天地曆象都會重複一次這樣周期性變化,永恆不變。探求這種運動的原因,才促使人們體悟出宇宙就是這樣產生的。宇宙運動的最初原動力不是上帝推了一把,而是陰陽的產生。"兩儀生四象"也是對天地仰觀府察得出的結論,陰陽產生出來後,只要宇宙在運動,就必然會出現四象。比如一座山峰,只要分出陰陽,太陽一出就是前陽後陰,正午時就是前後皆陽,日落時是後陽前陰,夜間就是前後皆陰。最明顯的是月象變化,月滿為陽,月晦為陰,陰陽兩象一產生以為,就必然要出現上弦月,下弦月的過渡。對宇宙來說,最初是渾圓一體,渾圓產生陰陽,陰陽就呈現出四象,用一個簡單的圖表示,就是:從受光的角度去看,四象就是陰陽向背;從方位上去看,四象就是上下左右,或東西南北;從季節上去看,四象就是春夏秋冬。《周易》怎樣模擬四象呢?朱熹解釋時,以陰陽爻兩種符號為基礎,組合出四種符號,對四象作了模擬,解釋說: "四象者,陽之上生一陽則為二,而謂之太陽;生一陰則為二,而謂之少陰;陰之上生一陽則為二,而謂之少陽;生一陰則為二,而謂之太陰也。" 這個講法比較符合天地自然的本來面目與《周易》的實際。至於"四象生八卦",這就非常明確地是在說八卦的起源了。四象怎樣生出八卦?《繫辭·上》說:"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繫辭·下》又說: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這就是說,六十四卦所以要以六條爻線組成一卦是"兼三才而兩之"。那麼三爻的八卦顯然是引入了三才的觀念。用爻畫對四象加以模擬,每一象只有兩條爻線。如果按三才的要求增為三條爻線為一卦,陰陽爻兩種符號就可以配出八種不同的卦圖來,這就是乾三、坤三、艮三、兌三、坎三、離三、震三、巽三。於是產生了八卦。為什麼要引入三才的觀念呢?從《繫辭》說的"三極"可以體悟出,這是古人對空間的模擬。古人認為宇宙就是空間與時間的合成。《淮南子·齊俗訓》里說: "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宇。" 宇宙不僅是曆象所顯示的古往今來,還包括三維的空間,所以要對宇宙進行全面模擬,還必須加進三維的因素,三極就是三維,只有上下左右僅是兩維的平面,宇宙是立體的,還必須加上前後這一維。就是僅從兩儀上分析,有了兩儀,也自然會出現一個兩儀之間的中,空間應當是上中下、左中右,《老子》把這種情況稱作"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周易》認為上是天,下是地,天地之間就是萬物,萬物以人為代表,故中為人,這就是"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如果從物種演化上看國有牝有牡就會生出新的生命,有父本有母本就會生出新的物種,有父有母就會生出子女。只要有了陰陽,第三者就會產生,這就是"二生三"。三是衍生的開始,所以《周易》里看重"三"。《繫辭傳》里說"參(三)伍(五)以變",《說卦》里說"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生卦。"三是奇數,奇數為陽,故稱三為天數;二為偶數,偶數為陰,故稱二為地數。陰與陽的二與陰陽衍生的三,合起來就是五,所以三與五里蘊藏著天地變化的玄機。        八卦產生之後,按照《繫辭》"因而重之"的說法,就是把兩個三爻卦重迭起來,以六條爻線組成一醫,就產生了六十四卦。只是應當注意,六十四卦不簡單是用八卦去重迭,其更主要的意義是三才的重迭。以上是《周易》六十四卦產生的主要線索。  四、流派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易類》說: "易之為書,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左傳》所記諸占,蓋猶太卜之遺法。漢儒言象數,去古未遠也。一變而為京焦,入於礻幾祥。再變而為陳邵,務窮造化,易遂不切於民用。王弼盡黜象數,說以老莊。一變而胡瑗程子,始闡明儒理。再度而李光、楊萬里,又參證史事。易遂日啟其論端。此兩派六宗已互相攻駁。又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而好異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說愈繁。" 這段話大致說明了易學的流派。意思是說,《周易》的內容是指演天地自然之道來說明人的活動規律,也就是說以自然規律來說明社會規律,從而指導人們的行動。《左傳》裡面記載的呈筮筮例,大概還是古代太史占筮的傳統方法。到了漢朝,經學大師都用象數來說明,與古代的傳統還比較接近。象數派傳到京房、焦贛,一變變成說明占驗徵兆的書;傳到宋朝的陳搏、邵雍,再一次變成以河圖、洛書探究天地奧秘的書,於是《周易》就不再適合民用了。三國·魏的王弼把象數全部掃蕩無餘,用老子、莊子的思想來解釋《周易》,於是出現了義理一派。義理派傳到宋朝的胡瑗、程頤,才開始用儒家的思想來闡明易理。再傳到李光、楊萬里,個用歷史事實去考證它的卦爻辭,於是就出現了爭論。以上象數、義理兩大派,分出象數,礻幾祥、圖書、義理、儒理、考史六個宗系,互相攻擊駁斥。另外《周易》的大道廣大無邊,無所不包,可以旁及無文、地理、樂律、兵法、音韻學、算術,以至於道家用爐火煉丹,都可引《周易》下來根據建立自己的學說。愛好標新立異的人就把這些學說拉進《周易》里來,所以《周易》的說法就更加繁雜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說法比較客觀。《周易》是中華民族的古典哲學,帶有母科學的性質,提示自然與社會最基本的規律,任何科學起不會與它毫不相關。所以它揭示的普遍性認識可以反映在各種學科里,但又不能把《周易》與某種學科混為一談,比如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用《周易》講煉丹,這不能說明《周易》是煉丹的書。魏伯陽也不是在講《周易》,他是用易道來建立自己的學說,另有其價值。從開派的角度說,這類著作都是大手筆,但對《周易》來講只能是末流。任何一門學科,只要按天地自然之道,正確揭示了本學科的規律,都可能與《周易》的正確原理保持一致性。不僅是上面提到的算術、音韻學等等,其他如中醫、氣功、美學、國畫、書法都可援易以為說,這絲毫沒有什麼奇怪。不僅是這些間接的學科,即使是直接受《周易》影響的讖緯、太乙、六壬、遁甲、星命、相術、、選擇等等,也只能算《周易》的末流。《四庫全書》就把它們列入數術類,而與《周易》分開。       
推薦閱讀:

詩詞研究一
從分析師到交易員,我的感悟,另外,推薦大家幾本書
哈佛研究15年確定喝粥能長壽!8種食材秋季煮粥最養人
生旺死絕表研究
入戶盜竊但未竊得財物應如何定性問題的研究

TAG:周易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