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象棋的起源和歷史
象棋起源的爭論:象棋歷史久遠,趣味濃厚。千百年來,所以深受世界各國人民愛好,是因為它包含有體育、藝術和科學的因素。凡是象棋愛好者都知道,引人入勝的對局,構思精巧的排局,它的魔力決不亞於一曲動聽的音樂、一幅絕妙的圖畫或其他藝術。另外,它在臨局交爭時的戰鬥性和競爭性,更是其他藝術所不能比擬的。它愈來愈受到人們的熱烈愛好。由於象棋在世界各國流傳很廣,歷史悠久,關於它的起源問題,說法也較多。近百年來,關於象棋的起源,大致有中國、印度、埃及、希臘、波斯和阿拉伯等清說,其中以中國、印度、埃及、希臘四說最盛。據日人澀江保《泰西事物起源》說:「象棋系希臘七賢中名希臘者所造。」1930年從埃及開羅發出一條驚動世界棋壇的消息,它說:有七千年歷史的古代象棋盤,在一個名叫喬沙歐克的大祭師的墳墓內發現;另外,還發現大祭師同他的夫人的像。由此可見,象棋遊戲,至少在耶穌降生前五千年左右即為埃及發明,並不是由波斯人或中國人發明。這條消息一時驚動了全世界棋壇。如果它是真實的話,那麼,關於象棋起源問題的喋喋不休的爭認,就此可以了結。然而,不久就被人們發現,開羅通訊社的這條消息是不真實的——象棋為埃及人所發明被否定了,起源於波斯和希臘的說法也缺乏根據,因此,爭論的焦點又集中到起源於印度或中國的問題上來了。在20世紀的50年代和60年代,蘇聯象棋史學界認為象棋起源於印度,中國象棋是從印度傳入的。這個觀點為歐洲某些象棋史學家所否定,他們對此論點提出質疑,而且認為象棋是中國古代人民創造的。我國古文獻中象棋起源的幾種有趣傳說:(一)起源於傳說時代的神農氏,如元代和尚念常《佛祖歷代通載》說:『借神農以日月星辰為象,唐相國牛僧孺用車、馬、將、士、卒加炮代之為機矣。」(二)起源於傳說時代的黃帝,如北宋晁補之《廣象戲格·序》說:「象戲兵戲也,黃帝之戰驅猛獸以為陣。象,獸之雄也,故戲兵以象戲名之。」(三)起源於戰國之時,《潛確居類書》說:「雍門周謂益嘗君:足下燕居,則斗象棋,亦戰國之事也。蓋戰國用兵,故時人用戰爭之象為棋勢也。」(四)起源於北周武帝之時,《太平御覽》說:「周武帝造象戲」,明羅頎《物源》說:「周武帝作象棋。」上述幾種關於象棋起源的傳說,有的也有一定的根據,值得進一步追溯。但就從這些傳說中已可看出我國古代象棋的萌芽。比較正統的觀點:中國象棋具有悠久的歷史。戰國時期,已經有了關於象棋的正式記載 ,如:《楚辭·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說苑》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說:"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則斗象棋而舞鄭女。"由此可見,遠在戰國時代,象棋已在貴族階層中流行開來了。據上述情況及象棋的形制推斷象棋當在周代建朝(公元前11世紀)前後產生於中國南部的氏族地區。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種器具組成。兩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別為:梟、盧、雉、犢、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當於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種方形的棋盤。比賽時,"投六箸,行六棋",鬥巧鬥智,相互進攻逼迫,而制對方於死地。春秋戰國時的兵制,以五人為伍,設伍長一人,共六人,當時作為軍事訓練的足球遊戲,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見,早期的象棋,是象徵當時戰鬥的一種遊戲。在這種棋制的基礎上,後來又出現一種叫"塞"的棋戲,只行棋不投箸,擺脫了早期象棋中僥倖取勝的成分。秦漢時期,塞戲頗為盛行,當時又稱塞戲為"格五"。從湖北雲夢西漢墓出土的塞戲棋盤和甘肅武威磨嘴子漢墓出土的彩繪木俑塞戲 ,可以映證漢代邊韶《塞賦》中對塞戲形制的描寫。三國時期,象棋的形制不斷地變化,並已和印度有了傳播關係。至南北朝時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561~578年在位)制《象經》,王褒寫《象戲·序 》,庚信寫《象戲經賦》,標誌著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隋唐時期,象棋活動穩步開展,史籍上屢見記載,其中最重要的是《士禮居叢書》載《梁公九諫》中對武則天夢中下象棋頻國天女的記敘和牛僧孺《玄怪錄》中關於寶應元年(公元 762年)岑順夢見象棋的一段故事。結合現在能見到的北宋初期飾有"琴棋書畫"四樣圖案,而以八格乘八格的明暗相間的棋盤來表示棋的蘇州織錦,和河南開封出土的背面繪有圖形的銅質棋子,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國際象棋頗多相似之處。當時象棋的流行情況,從詩文傳奇中諸多記載中,都可略見一斑。而象棋譜《樗薄象戲格》三卷則可能是唐代的著作。 宋代是象棋廣泛流行,形制大變革的時代。北宋時期,先後有司馬光的《七國象戲》,尹洙的《象格》、《棋勢》,晁補之的《廣象戲圖》等著術問世,民間還流行"大象戲"。經過近百年的實踐,象棋於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枚棋子, 有河界的棋盤,將在九宮之中等等。南宋時期,象棋"家澈戶曉", 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李清照、劉克莊等文學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宮廷設的"棋待詔"中,象棋手佔一半以上。民間有稱為"棋師"的專業者和專制象棋子和象棋盤的手工業者。南宋還出現了洪邁的《棋經論》、葉茂卿的《象棋神機集》、 陳元靚的《事林廣記》等多種象棋著述。 元明清時期,象棋繼續在民間流行,技術水平不斷得以提高,出現了多部總結性的理論專著,其中最為重要的有《夢入神機》、《 金鵬十八變》、《桔中秘》、《適情雅趣》、《梅花譜》、《竹香齋 象棋譜》等。楊慎、唐寅、郎英、羅頎、袁枚等文人學者都愛好下棋 ,大批著名棋手的湧現,顯示了象棋受到社會各階層民眾喜愛的狀況。新中國建立之後,象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1956年,象棋成為國家體育項目。以後,幾乎每年都舉行全國性的比賽。1962年成立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的下屬組織──中國象棋協會,各地相應建立了下屬協會機構。40多年來,由於群眾性棋類活動和比賽的推動, 象棋棋藝水平提高得很快,優秀棋手不斷湧現,其中以楊官璘、胡榮華、柳大華、趙國榮、李來群、呂欽、許銀川等最為著名。
推薦閱讀:
※歷史城建規劃演變過程及推演
※范里米爾?弗克斯科兵人插畫欣賞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通俗西藏史29
※宇宙大爆炸是如何演進到太空殖民的?大歷史告訴你答案
※(1)一篇博文讓你讀懂日本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