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寫作指導
06-02
《對聯寫作指導》 尹賢 編著 目 錄 自 序
推薦閱讀:
第 一 講 對聯概說
第 二 講 對聯的分類 第 三 講 對聯的格律 第 四 講 詞、片語的結構和句子成分 第 五 講 怎樣分辨平仄聲 第 六 講 平仄聲的調配 第 七 講 對仗用詞的門類 第 八 講 對仗的種類 第 九 講 對聯的章法 第 十 講 對聯的句法第十一講 對聯的一般修辭手法
第十二講 巧趣聯的修辭手法 第十三講 怎樣撰寫常用聯 第十四講 對聯的學習和寫作 第十五講 對聯的書寫和張貼 附 一 《笠翁對韻》簡編(略) 附 二 常用對聯選輯(略) 自 序 這本書原想命名為《對聯寫作試談》,因為自己涉獵對聯甚少,才疏學淺,實不敢說「指導」。由於花城出版社要與拙著《詩詞寫作指導》配套,成為姊妹篇,所以斗膽同意用了現名。希望這本書,能夠對初學對聯的朋友有所幫助,知道對聯的一些規矩和講究,明確努力方向,能解決習作中一點實際問題。
希望這本書,能夠對許多創作對聯和輔導對聯的朋友多少有點參考價值,省卻翻檢某些材料的麻煩。如果能得到專家的首肯,認為其中確有一點可參考之處,那就令我深感榮幸,喜出望外了。 本書關於對聯的規矩、要求,根據時賢的觀點講解,講得比較多而且較細,立的標準較高。這有什麼必要呢?不是有名人說不必在格律上講究大多嗎? 是的,著名作家姚雪垠說過:「在工廠農村,遇國慶或元旦貼出對聯,不必在格律上講究大多,只要字數相等,大體對偶,按普通話上聯落腳仄聲,下聯落腳平聲,我看就算可以了。」鄙人完全贊同。但是,他同時又說過:「在名園古迹,遊覽勝地……倘若需要撰寫新的對聯,必須在內容上和形式上都力求達到上乘。」那上乘的對聯,在格律上的講究,一般就多一些。因此,本書對格律講得較多看來還是必要的,只是大多的講究沒有能講出來。 筆者不贊成某些專家歧視那些大體駢偶,「就算可以」的對聯,不贊成因一字平仄不合就連連搖頭嘆氣的「一票否決」制。對聯不應格律至上,應以思想、形象、意境至上。文化事業,是人民的事業。人民需要對聯,對聯需要人民。只有廣大群眾支持和參與對聯事業,才是對聯的真正振興。格律至上,會疏離群眾,孤立自己。筆者也不贊成認為格律無關緊要,只要意思好就行的「格律至下」論。不講對仗,等於消滅對聯。一概滿足於「就算可以」的對聯,讓對聯長時期大面積地處於較低標準,也不可能有對聯的真正振興。可以講求很好對仗而不講求,聽其粗服蓬鬢,至少是對這位美人的不尊重。雪中要送炭,錦上要添花。能在思想、形象、意境美好的基礎上,又能做到對仗工穩,「德藝雙馨」,豈不大好?可以得七八十分、甚至可以爭取90分的,偏不爭取,而高呼「60分萬歲」,恐怕誰也不希望這是自家的孩子。
書中對格律提出了「嚴守」和「寬遵」兩個要求、兩個尺度。能嚴則嚴,須寬則寬。「不審勢,即寬嚴皆誤」。無論寬嚴,都要出好作品,也都能出好作品。 「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人間也要好的對聯,要精品。建設社會主義物質和精神文明,我們需要有一支千百萬人參與的對聯大軍(但不要求人人作對聯)。金字塔的基礎越寬越牢,塔身才可以建得越高,頂點才更光輝。希望本書能在鋪設我國對聯大軍行進的道路上,是一小筐有用的石子,能發揮一點作用。 本書的編寫,參考了己出版的好幾種讀物,如余德泉《對聯通》、白化文《學習寫對聯》、谷向陽《中國對聯大典》、熊尚鴻《青少年學對聯》、蒼舒《中國對聯藝術》等,吸收了他們的某些觀點和材料,謹向諸位先生致謝。 本書引用的對聯作品,有的作者姓名和文字,不同版本略有出入,鄙人無條件和能力逐一考訂,可能有傳訛之處。連同書中其他舛誤缺失,統希聯界方家和讀者朋友指正。尹 賢
2001年4月於蘭州 第二講 對聯的分類 我國對聯浩繁,至今還不斷產生難以數計的對聯。如何分類,眾說紛壇,莫衷一是。 清代學者、楹聯家梁章鉅的《楹聯叢話》,將聯語分為十類:故事,應制,廟祀,廨宇,勝跡,格言,佳話,輓詞,集句,雜綴。 近代吳恭亨的《楹聯話》分為五類:道署,慶賀,哀輓,諧謔,雜綴。 顧平旦、常江、曾保泉主編的《中國對聯大辭典》(1991年第一版,2000年修訂再版)將對聯分為九類:名勝,題贈(格言),喜慶,哀輓,諧諷(巧妙),文學藝術,行業,集句,海外。谷向陽主編的《中國對聯大典》(2000年第一版)用不同的標推分類,(1)按用途分:春聯,行業聯,婚聯,壽聯,輓聯,勝跡聯,居室聯,題贈聯,諧趣聯,雜題聯;(2)按內容分:寫景狀物聯,敘事述史聯,抒懷勉志聯,格言哲理聯,諷刺諧謔聯;(3)按聯文長短分:短聯,中聯,長聯;(4)按創作方式分:創作聯,改制聯,集引聯,徵募聯等。 為了便於實際運用,繁簡適度,本書參酌上述分類,主要根據對聯的內容和用途,觀照古今情況,劃分為九類:節日聯、喜慶聯、輓聯、行業聯、勝跡聯、宅室聯、題贈聯、諧諷聯、雜題聯。 一 節日聯 1.春聯 用於春節,農曆新年。如:
飛雪迎春到,紅梅爭艷; 心潮逐浪高,萬象更新。 除了通用的春聯以外,有結合各行業特點的許多春聯。農村使用春聯最廣,結合農業的最多,如: 春種滿田碧玉; 秋收遍野黃金。 五穀豐登,好過小康日;
萬民歡慶,喜迎大有年。
理髮店春聯: 不教白髮催人老; 更喜春風滿面生。 舊金山酒家上海樓春聯: 上國觀光,門迎珠履;海樓得月,醉賞春宵。
2.其他傳統節日聯 包括元宵、端陽、七夕、中秋、重陽、冬至節聯等。如元宵節聯: 遠景近景,良宵美景; 燈花禮花,火樹銀花。 中秋節聯: 銀漢流光,水天一色; 金商玉律,風月雙清。 3.現代節日聯 包括元旦、「三八」國際婦女節、「五一」國際勞動節、「六一」國際兒童節、「七一」中國共產黨成立紀念日、「八一」建軍節、「九十」中國教師節、「十一」國慶節、雙十節(辛亥革命紀念日)聯等。如「三八」國際婦女節聯: 為婦女增光添彩: 與男兒並駕齊驅。 「六一」國際兒童節聯: 一代英雄從小育; 滿國花朵向陽開。 二 喜慶聯 1.婚聯 又稱喜聯。賀人結婚,包括嫁女、入贅、娶兒媳婦、再婚、復婚等,如賀友人春日新婚聯: 彩鳳雙飛,鶯歌燕舞; 名花並蒂,柳綠桃紅。 2.壽聯 祝賀人生日用聯。按性別分,有男壽、女壽、雙壽聯。按關係分,有祖父壽、祖母壽、外祖父壽、外祖母壽、父壽、母壽、伯叔壽、岳父壽、岳母壽、師壽、朋友壽聯等。按年齡分,有五十壽、六十壽、七十壽、八十壽、九十壽聯等。如祝岳父壽聯: 仰丈人峰,名高北斗; 修半子禮,頌獻南山。 周恩來、董必武、鄧穎超撰賀馬寅初壽聯: 桃李增華,坐帳無鶴; 琴書作伴,支床有龜。 馬寅初,著名的經濟學家、人口學家、教育家,因不滿國民黨政府的腐敗,反對蔣介石的獨裁統治,於1940年12月被逮捕監禁。次年3月,為營救出獄,社會各界在重慶大學禮堂舉行遙祝他六十壽辰的大會。周、董、鄧代表中共駐重慶辦事處送了這副賀壽聯。此聯讚揚馬寅初的高尚品格,善於為國培育英才,不當隱士,不入俗流,一派學者風度,祝願他長壽;並暗示有群眾的支持,他必將獲釋歸來。 賀別人壽的稱他壽聯,另外有自壽聯。自壽聯是自己給自己祝壽,抒懷言志。如康有為五十生辰自壽聯: 天平百億萬千劫; 丘也東西南北人。 康有為眼看國家多難,民族危機日深,上書變法圖強,戊戌政變後逃亡日本。他以「今之孔子」自居,此時還在海外漂流,所以下聯有此感嘆。 3.其他個人賀聯 包括賀人建房、遷新居、得子女、畢業、升職、升學、獲獎等。如賀新房奠基聯: 起屋開基,百年大計; 興家立業,五世其昌。 4.團體活動賀聯 這是現在使用較多的喜慶聯。包括祝賀工程竣工、通車、開業、開學、組織成立、會議開幕、展覽、頒獎、校慶、廠慶等。還有一時重大的喜慶活動,如慶祝港澳回歸,祝賀悉尼奧運會我代表團獲得優異成績,這些對聯也屬此類。如易仲威賀長沙老年大學十周年校慶聯(嵌校名): 長風破浪,老氣橫空,大有作為勤鍛煉; 沙水延齡,年華似錦,學無止境細鑽研。 廖奇才賀岳陽首屆國際龍舟節聯: 撓鼓動高吟,唱中華歷史五千年,憂患情深懷聖哲; 手旗催奮進,看天下洞庭八百里,蒼茫水闊走蛟龍。 王儼思喜迎港澳回歸祖國聯: 日暖香江,欣見雲天飄漢幟; 珠還合浦,喜從樽俎復堯封。 三 挽 聯 輓聯是對逝者表示悼念、緬懷,安慰其家屬,激勵生者,用於祭奠、逝世××周年紀念。冥壽聯也可屬於此類。根據對象,輓聯可分三種: 1.挽偉人、名人、烈士等 如楊度挽孫中山聯: 英雄作事無他,只堅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 自古成功有幾?正瘡痍滿目,半哭蒼生半哭公。 費新我挽「文革」中被殺害的張志新烈士聯: 挺起鐵肩擔道義; 不辭熱血薦軒轅。 2.挽親友 包括挽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父、母、岳父、岳母、伯、叔、舅、姨、夫、婦、兄、弟、姐、妹、子、女、老師、朋友、學生等,分挽長輩、挽平輩、挽下(幼)輩。如毛澤東挽母聯: 春風南岸留暉遠; 秋雨韶山灑淚多。 何香凝挽廖仲愷聯: 夫妻恩,今世未全來世再; 兒女債,兩人共負一人完。 某挽學生聯: 一見即知心,況絳帳追隨,視我師生如父子; 多才原薄命,倘紅塵再到,願君愚魯莫聰明。 3.自挽 如清代文學家紀昀自輓聯: 浮沉宦海為鷗鳥; 生死書叢似蠹魚。 四 行業聯 舊時行業聯很盛,所謂三百六十行,各行業都有體現其特點的對聯,它們大多是有關食、衣、住、行、用、玩等生活和商業方面的。近現代各種產業事業不斷增加,日益繁多,如郵電、銀行、保險、水陸空交通運輸、機器儀錶、工廠礦山、科技、外貿、新聞傳媒等,行業數不勝數,行業聯的內容更為豐富。 工作無貴賤之分,各行業人員應當包括公務員在內。黨政機關、群眾團體聯,可以歸屬於行業聯。 行業聯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僅舉數例。如政法機關聯: 風正氣清,人民康樂; 法嚴紀肅,國家太平。 部隊聯: 祖國健兒衛祖國; 人民子弟愛人民。 新聞出版業聯: 心聯四化業: 筆繪九州春。 礦業公司聯: 大地無私,開懷獻寶; 科學有術,點石成金。 百貨商店聯: 文明經商,四季貨流不息; 禮貌待客,八方賓至如歸。 照相館聯: 歲月崢嶸,應留紀念; 神采煥發,莫負春光。 五 勝跡聯 勝跡聯又稱名勝聯,描述的對象很多,包括山嶺、川流、橋渡、湖潭、崖洞、井泉、塔碑、關隘、園林、亭台、樓閣、館室、宮殿、城寨、衙署、寺觀、祠廟、故居、紀念館及其他。古今名作也很多。內容不外寫景狀物、敘事述史、議論抒懷。例如衡山南天門聯: 門可通天,仰觀碧落星辰近; 路承絕頂,俯瞰翠微巒嶼低。 玉門關聯: 無邊睛雪天山出; 不斷風雲地極來。 上二聯是寫景狀物。寫衡山南天門的高峻,玉門關的高曠,前者勢雄,後者氣豪。 又如清鄒福保撰蘇州寒山寺聯: 塵劫歷一千餘年,重複舊觀,幸有名賢來作主; 詩人題二十八字,長留勝跡,可知佳句不須多。 寒山寺建於南朝梁天監年間,屢毀屢建,歷時一千餘年,清光緒時蘇州知府集資重建。唐張繼《楓橋夜泊》成為詠寒山寺的絕唱,使勝跡長留人間,長留世人心裡。此聯述史敘事,並作了詩評。 李五湖題司馬遷祠聯: 萬言何限帝王篇,談滑稽,敘遊俠,論貨殖,述民生,非作官箴,非傳聖旨; 一史足成天下范,達輿情,伸抑屈,貶姦邪,扶正氣,不為曲筆,不辱斯文。 此聯對司馬遷及其巨著《史記》作了全面、深刻、公允的評價,既概括了《史記》的思想內容,又盛讚太史公的史筆和偉大人格。 六 宅室聯 宅室聯常年用於住宅大門、廳堂、書房、卧室、廚房等處,用以裝飾美化宅室,同時表現主家的地位、氣度、家風和主人的理想、情操、志趣,多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勉勵性。這類聯語,切人、切物、切事,一般感情真摯深厚,坦率中見蘊含,平淡中見波瀾,不求險奇而自有韻味。這類聯語表現的主體,包括官宦家、士人家、農家、漁家,以及集體宿台、同鄉會館、養老院等。如明李東陽題曲阜衍聖公府大門聯: 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 偕天不老,文章禮樂聖人家。 孔子後代封衍聖公,世世受朝廷殊遇,與皇朝一同興旺,所以聯說「與國咸休,安富尊榮」。 孔府書室聯: 天下文官祖; 古代帝王師。 與上二聯風格迥然不同的是清鄭燮自題住宅聯: 室雅何須大; 花香不在多。 今人劉炳森題住宅聯: 民主自由新世界; 讀書勞動好人家。 宋陸遊書齋聯: 萬卷古今消永晝; 一窗昏曉送流年。 清左宗棠書齋聯: 身無半文,心憂天下; 書破萬卷,神交古人。 上海鞠國棟書齋聯: 荷菊梅蘭,四時佳境; 詩詞書畫,一世良朋。 內室聯如: 半窗月落梅無影; 三徑風來竹有聲。 七 題贈聯 1.贈 人 或稱頌其德業,品評其作品,或勉勵其上進,或表示自己的情懷,互相關心、鼓舞。贈人聯可以加深彼此的情誼。如魯迅贈瞿秋白聯: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此是清人何溱的集字聯,魯迅錄下以贈他的文友兼戰友、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的瞿秋白,把瞿看作是人生知己,真正的同志。 1940年黃橋決戰勝利後,陳毅幾度會見前江蘇省省長、愛國人士韓國鈞,題贈一聯: 杖國抗敵,古之遺直; 鄉間問政,華夏有人。 韓國鈞老人對陳毅的文韜武略、團結抗戰非常敬佩,回贈一聯: 注述六家胸有甲; 立功萬里膽包身。 此聯道出了陳毅智勇雙全的儒將本色。 1938年,革命前輩徐特立贈湘潭青年店員王漢秋聯: 有關家國書常讀; 無益身心事莫為。 1963年,吳玉章題贈侄孫聯: 荊樹有花兄弟樂; 書田無稅子孫耕。 上二聯都是勸勉青年人的。 2.自題 勉勵自己,抒懷言志。如清孫寄圃聯: 甘守清貧,力行克己; 厭觀流俗,奮勉修身。 林則徐卸任兩廣總督後,閑居自題聯: 坐卧一樓間,因病得閑,如此散材天或恕; 結交千載上,過時為學,庶幾秉燭老猶明。 朝廷升遷貶黜不當,禁煙大業不成,無力回天,只能獨處小樓,利用余年讀書。林聯雖然自我寬解,仍不免惆悵。 題贈聯和宅室聯中一部分言志勉人的對聯,可稱為「格言聯」。 八 諧諷聯 包括兩類: 1.諷刺聯 諷刺對象是反動勢力和一切假惡丑現象,大至政治社會事件,小至個人落後習性。如西湖岳墳前秦檜夫婦的跪像,有人摹擬夫婦二人相互埋怨和對罵的口吻,撰一諷刺聯: 唉!仆本喪心,有賢妻何至若是? 啐!婦雖長舌,非老賦不到今朝! 慈禧太后只顧享樂,喪權辱國,是歷史上一大罪人,七十壽辰,還大搞慶祝。大學者章太炎撰聯諷刺: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長安?嘆黎民膏血全枯,只為一人歌慶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灣,而今又割東三省,痛赤縣邦圻益蹙,每逢萬壽祝疆無! 190O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時,慈禧曾狼狽地逃往西安。「何日再到古長安」,警告她再如此驕奢腐化,京城淪陷的悲劇還會重演。每祝一次壽,國土損失一部分,真成了「萬壽無疆(土)」。聯語擲地有聲,諷刺辛辣。 有佚名所撰嘲安徽霍山縣令祝壽聯: 大老爺做生,銀也要,錢也要,紅白兼收,何分南北; 小百姓該死,麥未熟,稻未熟,青黃不接,有甚東西。 兩相對比,諷刺深刻有力。 2.諧謔聯 諧謔聯又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人們彼此之間的玩笑遊戲;一種是對仗奇巧,帶有諧趣。不少時候二者兼而有之。 如中國科學院1953年組團出國考察,錢三強任團長,團員有華羅庚、趙九章等多人。途中無事,華羅庚出上聯征對,座中無人對出,還是華自己作對。聯是: 三強韓趙魏; 九章勾股弦。 三強,戰國時韓、趙、魏三國,這裡諧音錢三強,又是人名。對仗有相當難度。我國古代數學名著有《九章算術》,書中首次記載了我國數學家所發現的勾股定理。九章,這裡既指著作,又諧音指座中的大氣物理學家趙九章。數詞相對,專有名詞相對,「韓、趙、魏」對「勾、股、弦」,又是三個並列的名詞,天然工巧,引得眾人興趣盎然,歡笑不絕。 相傳唐寅一次外出遊玩,見一村婦一面打掃亂柴,一面呼喚小叔子把柴捆好,觸景生情,喜得上聯。苦於難配下聯。後來見一少婦挑水,摔破了水桶,忙拿去叫小姑子箍好,於是才對出下聯。全聯是: 嫂掃亂柴呼叔束; 姨移破桶令姑箍。 上聯的「嫂、掃」、「叔、束」音同義異,下聯的「姨、移」、「姑、箍」也音同義異,對仗自然而工穩,富有情趣。 1932年清華大學新生入學考試,史學家陳寅恪為國文科出的一道試題是對對子,出句是「孫行者」,不少考生的題交白卷。考生劉子欽對以「胡適之」。胡適之即胡適,著名文學家、教授,以提倡白話文運動聞名全國。兩者相對,內容上就給人以滑稽之感,似風馬牛不相及。不過孫行者善變,胡適也會變,曾以「新文學家」的身份而「應召入宮」,呼溥儀為「皇上」,這裡含有那麼一點小幽默,也是與胡適之開一個玩笑。與「孫行者」相對的,還有周祖謨所對的「祖沖之」。 九 雜題聯 不屬於以上八類的對聯,統歸入雜題聯。如文藝聯、某些集句聯以及其他。 文藝聯,指文學作品、圖畫、報刊、影視中出現的對聯,包括文首的標題和文中的聯語。如《水滸》第二十三回題目: 橫海郡柴進留賓; 景陽崗武松打虎。 《紅樓夢》第一迴文中太虛幻境聯: 假作真時真亦假; 無為有處有還無。 集句聯,是集前人或今人詩、詞、曲、賦、文、碑帖等裡面的語句而成聯。(如是集其中文字為句而成聯,稱集字聯。)集句聯,根據其內容和用途,用於祝壽的,可歸入壽聯:用於哀輓的,可歸入輓聯;用於名勝古迹的,可歸入勝跡聯,如此等等。不能歸入以上諸類的,則歸入雜題聯。集句聯要讓人們知道出處。如何仲賢聯: 曾經滄海難為水; (元 稹) 錯勘賢愚枉作天。 (關漢卿) 以上分類,仍是就大體而言,不算精確。除輓聯界限比較確定以外,其他聯類彼此之間沒有絕對不可逾越的界線。有的對聯可以入甲類,也可以入乙類,視其主要傾向而定。同一對聯,根據使用的時間、地點和使用人的不同,可以歸入不同聯類。如: 立馬風雲世界; 揚帆浩蕩中流。 既可以是航運部門的行業聯,又可以是表示勸勉或述懷的題贈聯,還可以作為春聯,或讚頌別人的壽聯。 第三講 對聯的格律 先說兩件事。 第一件,2000年2月18日,北京一家大報第三版一篇文章中說,黃山有這樣一副楹聯: 人間有石皆奴僕; 天下無石可兄弟。 顯然,文中引用的這副輓聯有誤,兩處明顯違律:(1)上下聯第四字,「石」對「石」,同字對;(2)聯腳「仆」、「弟」,同為仄聲,下聯腳應是平聲字才行。如果編輯同志稍有一點對聯格律常識,就會生疑,一查對原稿或資料,就不難改正過來,原聯是: 人間有石皆奴僕; 天下無山可弟兄。 只因為不懂得一點對聯格律常識,編輯們就讓謬誤流傳,貽笑大方了。 第二件,江南名園××園重修後,風光旖旎,古色古香,遺憾的是新制的幾處楹聯,都是病聯、劣聯,正如華麗衣裝上有了破洞,讓人吃佳肴美饌而吃到蒼蠅。例如其梅花廳聯: 池館請幽多奇趣; 梅花冷處得香遍。 「清幽多奇趣」與「冷處得香遍」,詞性、語法結構不相對應,聯腳又是仄聲對仄聲,大誤。經聯友指出,據說園林主管者不理不睬,繼續自己破壞風景。類似的事例多的是。 可見,對聯格律,不僅撰寫對聯的人要學,就是不撰寫對聯的人,書法家、報刊編輯、園林管理者,以及文化宣傳部門的人,特別是那些把關者,都應當學,都應當懂得一點對聯格律常識。 一 對仗的要求 詩詞有格律,駢文有規矩。對聯是從駢文、詩詞衍變而來,所以對聯也有格律。對聯的格律,就是要對仗。所謂對仗,就是嚴格的對偶,像古代儀仗隊排列兩行,手持儀仗,兩兩相對。對聯對仗的格律要求有如下六項: 1.字數相等 對聯可短可長。不管長短,上下聯的字數必須相等,上聯(出句)是多少字,下聯(對句)也應當是多少字。如果字數不相等,除極特殊情況,便不成為對聯。這是對聯最起碼的一條要求,也是最容易做到的一條要求。 2.句式一致 這裡所說句式,指句子節奏形式。上下聯相對的句子,節奏形式應當相同。 節奏本是音樂術語,指各種音響有一定規律的長短強弱的交替組合,在對聯中,可以表示為音義的停頓。相同字數的句子,可以有不同的節奏形式。如五言聯的節奏形式就不只一種: 「二三」式 欲知|千古事; 須讀|五車書。 「二一二」式 揮毫|列|錦繡; 落紙|若|雲煙。 「二一一一」式 三強|韓|趙|魏; 九章|勾|股|弦。 「一四」式 養|天地正氣; 法|古今完人。 稍長的對聯,半聯不只一句,上下聯句子字數和節奏形式都必須一致。如愛新覺羅·玄燁即康熙帝題避暑山莊錘峰落照聯: 嵐氣濕青屏,天際遙看煙樹色; 水光浮素練,風中時聽石泉聲。 上下聯都是「二一二,二二三」式。 清趙藩題成都武侯祠聯: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上下聯都是「一二,一四,四三」式。(細分「一四」可作「一二二」,「四三」可作「二二一二」。) 幾十字、數百上千字的長聯,都應當做到上下聯句式一致。(有時自對例外。) 3.詞性相當 詞性,或說詞類,在上下聯對應位置,應當相同或相近。 在現代漢語中,詞可分為十一類: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以上屬實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以上屬虛詞。對仗要求,原則上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以此類推。 傳統對仗習慣,有更嚴格的要求,又有寬鬆的地方。更嚴格的要求是,名詞還分若干小類:天文、地理、宮室、器物、草木、鳥獸、形體、人事、人倫等等(詳見第七講),一般要求小類相同或相近的詞相對。寬鬆的是,不要求連詞對連詞,介詞對介詞,基本上把現在的副、連、介、助嘆等虛詞看作一類,可以彼此相對。古代劃分的「實字」、「虛字」,跟現在的實詞、虛詞不盡相同。如古代把某些動詞和某些形容詞歸入虛字,所以某些動詞與某些形容詞相對也是可以的。 對仗有工對和寬對之分。工對,原則上相對的詞要詞性和詞的小類相同,寬對,原則上也要詞性相同。 上下聯詞性完全相同的對聯不少。如清楊昌浚題西湖湖心亭聯: 新 水 影 搖 雙 檻 碧; 形容詞 名詞 名詞 動詞 數詞 名詞 形容詞 舊 山 光 映 四 圍 青。 形容詞 名詞 名詞 動詞 數詞 名詞 形容詞 上下聯詞類大體相同,雖有不同但是相當,這樣的對聯很多。如林則徐贈湖南某知縣聯: 一 縣 好 山 留 客 住; 數詞 名詞 形容詞 名詞 動詞 名詞 動詞 五 溪 秋 水 為 君 清 數詞 名詞 名詞 名詞 介詞 代詞 形容詞 這副七言聯,有三處是同類詞相對,即數詞「一」與「五」,名詞「縣」與「溪」,名詞「山」與「水」;其餘四處相對的詞,詞性就不相同,「好」與「秋」,「客」與「君」,「住」與「清」只是詞性相當,而動詞「留」與介詞「為」相離較遠。可是我們讀來,仍然感覺這副對聯不錯,對仗好,因為它還合乎對仗的其他要求。 4.結構相應 這是說上下聯在語法結構上互相照應,彼此對稱。 詞和片語構成的方式多種多樣,有聯合結構、偏正結構、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動補結構、介賓結構等(詳見第四講)。上下聯相對的詞或片語,最好是聯合結構對聯合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依此類推。如不能做到結構相同,也要做到結構相近,如聯合結構對偏正結構。對應,至少要求詞或片語字數相等,二字結構對二字結構,三字結構對三字結構。 句子的成分,有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結構相應,還要求主語對主語,謂語對謂語,賓語對賓語,依此類推。 仍以林則徐贈湖南某知縣聯為例,看其語法結構,大致情況如下: 一 縣 好 山 留 客 住; └─┬─┘ └─┬─┘ └──┬──┘ 偏正結構 偏正結構 動賓結構 └────┬────┘ └──┬──┘ 主語部分 謂語部分 五 溪 秋 水 為 君 清。 └─┬─┘ └─┬─┘ └──┬──┘ 偏正結構 偏正結構 介賓結構 └────┬────┘ └──┬──┘ 主語部分 謂語部分 「好」與「秋」雖然詞性不同,但是「好山」與「秋水」都是偏正結構,同類結構相對。「留客住」與「為君清」雖然結構類別不同,但是大致對應。上下聯是主語「好山」對主語「秋水」,定語「一縣」對定語「五溪」,主語部分對主語部分,謂語部分對謂語部分。 又如于右任贈蔣經國聯: 計 利 當 計 天 下 利; └─┬─┘ └─┬─┘ └──┬──┘ 動賓結構 偏正結構 偏正結構 └─┬─┘ └─┬─┘ └──┬──┘ 主語 謂語 賓語 求 名 應 求 萬 世 名。 └─┬─┘ └─┬─┘ └──┬──┘ 動賓結構 偏正結構 偏正結構 └─┬─┘ └─┬─┘ └──┬──┘ 主語 謂語 賓語 此聯上下聯語法結構完全相同,自然是結構相應的。 5.平仄相對 這是對字音聲調的要求,使對聯念來有抑揚頓挫之感,具有一種音樂美。 漢字有四個聲調,分為平聲、仄聲兩類。仄,通「側」,就是不平的意思。古代四聲,是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後三聲是仄聲。普通話四聲,是陰平(第一聲)、陽平(第二聲)、上聲(第三聲)、去聲(第四聲),前二聲是平聲,後二聲是仄聲。(詳見第五講。) 詩詞和對聯,講究聲調的和諧鏗鏘,在語句里就要講究平仄聲的適當搭配。如果一長串的平聲字或仄聲字,聲調像敲木魚似的,勢必顯得單調乏味。對仗,上下聯相對應的字,如果平仄聲完全相同,平對平,仄對仄,也會顯得單調乏味,因此要求平聲對仄聲,仄聲對平聲。不重要或次要處的字,平仄可以不拘,重要處(如節奏點所在和句末停頓處)平仄要合乎規定,基本上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詳見第六講。) 有些對聯,平仄完全相對。如清顧鼎臣題聯: 柳線鶯梭,織就江南三月景;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雲箋雁字,傳來塞北九秋書。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不少對聯,平仄基本相對,少數或個別字平仄不對。如福建永定縣高陂橋聯: 一道飛虹,人在青雲路上; 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 半輪明月,家藏丹桂宮中。 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平 兩句都是一、三字平仄未對,其餘平仄完全相對。 對聯關於平仄的格律,最重要的是,上聯末尾字即上聯腳必須仄聲,下聯腳必須平聲。這是對聯的鐵則,不得違反。(個別對聯上聯腳平聲,下聯腳仄聲,不是正格。)這樣,一開一合,一抑一揚,從聲韻上使對聯達到完整的境地,成為一個從內容到形式都很完美的對立統一體,讓讀者讀完感到有長長的餘音餘味。這是千百年來積澱成的審美慣性。如果違反,上聯腳平聲而下聯腳仄聲,人們看來一般總會覺得彆扭或者壓抑;如果兩聯腳同是仄聲或是平聲,除了極特殊情況以外,人們會覺得不完整,像散文中的兩句,而不像對聯,給人以頗大的遺憾。 隨著時代的前進,語言的發展,現代雙音詞、多音詞的增多,反映現實生活的對聯,要求句中的字像格律詩詞那樣,處處講究平仄,有時已不可能,但是聯腳的字,上仄下平,應該做到。半聯幾個分句,句尾字,也應力求做到平仄相對。如果能夠在句中、句末、聯腳都能做到平仄相對,合乎規定,當然最好。 6.內容相關 對聯的上下聯,內容要密切關聯,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共同表達一個主題。除「無情對」以外,上下聯決不能風馬牛不相及,或者彼此孤立,各自為政;也不能一重一輕,相差懸殊,那樣,內容的關聯就不密切了。 內容相關有三種情況: (1)內容相近,相互配合。如吉林龍潭山公園聯: 龍峰疏柳籠煙暖; 潭水勁松鎖月寒。 「峰」與「水」,「柳」與「松」,上晝景,下夜色,相互配合,共同表現龍潭公園的特色。 (2)內容相反,對比映襯。如張焜自題修身聯: 酒常知節狂言少; 心不能清亂夢多。 「狂言少」與「亂夢多」正相反,兩相對比,更說明節酒、清心的重要。 (3)意思連貫而下,不可中斷。如集句聯: 棄燕雀之小志; 慕鴻鵠以高翔。 上聯語意不完整,直貫下聯,顯出題旨,表明立大志。 對聯內容不相關,短聯如: 新年台上演戲; 暑假水邊釣魚。 此聯只能說是對偶句,上下聯內容不相干。 中聯如: 焦點,熱點,重點,點點皆關國計民生; 足球,籃球,排球,球球都賽水平風格。 此聯上下聯內容雖有一點關聯,但是相距較遠。 又如某省的重獎征聯(出句征對): 東迎華岳,西接崑崙,南望祁連,北通大漠。越絲綢古道,溯漢武雄風。襟歐亞,射天狼,到此何妨同斟御酒。 堯法昊天,舜承禪讓,禹治水患,湯撤鳥羅。顯燮理嘉猷,施廟堂鐵腕。念台澎,除碩鼠,清時正好共品龍芽。 下聯雖然立意嚴正,措詞典雅,但是內容與上聯相距遠,與征聯主旨無涉,被拔為獲獎者第一名值得商榷。 上下聯內容如果輕重懸殊,即使詞語能對仗,也不合乎對聯的要求。如: 萬仞高峰驚日月; 一株柔柳伴花枝。 一雄偉,一柔弱,嚴重失調,不能相對。 二 對仗的避忌 對仗上述六項要求,須要避免嚴重違反。另外,有三項避忌: 1.合掌 合掌就是上下聯詞義雷同,內容重複,好像左右手掌相對相合。它是對聯的大忌。 對聯本是以最精鍊的文字,表達最豐富的思想內容,如果合掌,全聯不過是半聯的意思,豈不是浪費筆墨,浪費了另一半聯,浪費讀者的時間精力?上下聯完全合掌,固然應當反對;基本合掌,部分合掌,也要注意避免。 合掌往往是一味追求工對的結果。如以「歲」對「年」,「四海」對「五湖」,「英雄」對「豪傑」』「華夏」對「神州」等。另外,是由於作者思路不開,只從一個方向、一個方面著想,沒有從另一個方向、多側面著想,即單向思維,缺乏逆向思維、發散思維。 對聯合掌並不罕見。如: 九州千古秀; 四海萬年春。 只「秀」、「春」略有一點分別,其餘完全同義。 大棚長年綠; 溫室四季青。 「大棚」就是「溫室」,完全合掌。 奇勛傳百世; 功績耀千秋。 「傳」必「耀」,「耀」必「傳」,也是全部合掌。 群賢爭譜箴時調; 諸彥齊謳警世聲。 「群賢」與「諸彥」同義,「箴時調」與「警世聲」同義,只「爭」與「齊」略有分別,仍是全部合掌。 2.同位和不規則重字 對聯忌用同字相對,如「石」對「石」,「百」對「百」,應當避免。 由於對聯一個來源是駢文,駢文中有「之」、「於」、「而」等虛字同字相對,對聯中也可以有「之」、「於」、「而」等少數幾個虛詞同字相對。此外,一般不得同字相對。 上聯用過的字,一般下聯不宜再用。如果錯位重用,上下聯彼此相對的字應當相同。如李桂梓諷刺送禮風的對聯: 小情尚可大包送; △ △ 大禮須從小處來。 △ △ 「小處」,指禮物越送體積越小、越珍貴。上聯已用了「小」,下聯對以「大」;下聯再用「小」,上聯必對以「大」。此聯是對得好的。 上聯在某幾處重複使用了某字,下聯在相應位置也要重複使用另一字,與某字相對。如明顧憲成所撰的著名的東林書院聯: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 △ △ △△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 △ △ △△ 上聯五處用了「聲」,下聯就五處用「事」與它相對,非常工穩。 上述兩例是有規則地使用重字,可以增強對聯的表現力,是寫作對聯的需要。但是,不合規則地使用重字,卻是對聯一病。具體表現有三種: (1)同字相對。如: 國泰民安,一歲強一歲; △ △ 年豐人壽,一年勝一年。 △ △ 看似有規則,其實不合規則。此聯後半又合掌。 (2)重字無對。如: 年復年,年年花香鳥語; △ △ △△ ▲ 歲增歲,歲歲人壽年豐。 △ △ △△ ▲ 下聯重複使用了上聯的「年」,應對「歲」,卻對的是「鳥」。 (3)重字漏對。如: 鐵路暢行,快速通行通富路; △ △ △△△ △ 列車直達,準時到達到新城。 ▲ △ △△△ ▲ 上聯兩次使用「行」、「通」,下聯兩次對以「達」、「到」,不錯。上聯兩次使用「路」,下聯對以「車」、「城」,不合,實際是未對。 寫作中長聯,容易犯重字無對或漏對,聯家有時疏忽,也難避免。如楊度挽孫中山聯,下聯重複使用了上聯的「成」,某省重獎征聯的首選聯,重複使用了上聯的「天」,它們都無適合對應的字。 3.語言生澀 好的對聯,應當用流暢清新的語言,表達有意義的內容,構成動人的境界。語言至關重要。可是實際寫作中,由於對仗有字數、語法結構、平仄聲等諸種要求和限制,駕馭語言能力不強的人,作品中往往削足適履,出現苟簡、雜糅、填塞、牽強、生造、晦澀、歧義等病句。如某詩社征聯的獲獎聯: 陸台隔一水,台北架金橋,中國河山歸一統; 民共破重山,共方開寶島,大華民族定重圓。 上聯意思含混,「中國河山歸一統」歸誰統,不明白。台北集團正謀台灣從祖國分裂出去,他們能架什麼「金橋」呢?用詞很不恰當。下聯意思也有含混不清之處。「民共」,想系國民黨、共產黨的合稱,如此苟簡,令讀者難以接受。「共方」,讓人聽來不入耳。「大華民族」,是典型的生造詞。 詞語生澀常見,出句征聯的對句中尤多。如為了對「鐵路暢行」,就有「新國大建」、「華邦大設」、「宏圖順現」等;為了對「商潮滾滾」,就有「民氣騰騰」、「學海騰騰」、「富水滔滔」等。用詞不準確,搭配不當,也令人感到生澀、彆扭。而讀者一感到語言生澀、彆扭,就難以明白和接受其思想內容,對聯的美感也就蕩然無存了。 第四講 詞、片語的結構和句子成分 一 詞和片語的結構 寫作對聯,對仗時要做到句式一致、結構相應,必須理解、掌握詞和片語的結構方式。要做到對仗工整,必須正確運用詞和片語,讓相同的結構相對。(這裡講的詞,是語法上的詞,不是文學體裁詩詞的詞。) 根據現代漢語語法,字和詞有聯繫,又有區別。字,是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詞,是最小的、能夠自由運用的語言單位。漢字一字一音,有意義,多半可以獨立運用,常常一個字就是一個詞。過去稱詞為字,所謂「實字、虛字」,實即現代漢語的「實詞、虛詞」。 詞的種類,按不同的標準劃分,有不同的名稱: 1.單音詞·雙音詞·多音詞 這是按音節的多少劃分。單音詞,就是一個音節構成的詞,在書面形式上用一個漢字表示,如「天」、「一」、「走」、「紅」。雙音詞,就是由兩個音節構成的詞,在書面上是兩個漢字,如「國家」、「對聯」、「勇敢、「我們」。多音詞,就是由三個和三個以上的音節構成的詞,在書面上是三個和三個以上的漢字,如「收音機」、「高層建築」、「英漢大辭典」。古代漢語常用單音詞,現代漢語多將單音詞擴展為雙音詞,如「美→美麗」,「民→人民」,「師→老師」。對聯常使用古代漢語(文言),單音詞多,所以要特別注意掌握單音詞。 2.單純詞·合成詞 這是按詞的意義成分來劃分。單純詞,只包含一個有意義的成分(詞素),如「人」、 「海」、「大」。合成詞,包含兩個和兩個以上有意義的成分,如「人民」、「偉大」、「大眾化」。所有的單音詞都是單純詞。單純詞不一定就是單音詞,如「枇杷」是雙音詞,但它是單純詞,因為它是兩個字合起來才成為一個有意義的成分。音譯外來詞,如「沙發」、「法蘭西」、「富蘭克林」,雖是雙音或多音詞,但每個字只表示一個音,不表示意義,所以仍是單純詞。 片語,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片語合起來的語言單位。它大於詞,小於句子。兩個單音片語成的片語和兩個詞素組成的合成詞,在對聯寫作中經常使用,需注意掌握其結構方式。 合成詞和片語的結構方式,常見的是聯合式、偏正式、主謂式、動賓式、動補式、介賓式。 (1)聯合式 又稱並列式,是由同義(包括近義)或反義的詞素或詞所構成。 ①同義聯合 名詞+名詞 如:人民 土地 門戶 干戈 肝膽 楊柳 鶯燕 山嶺 動詞+動詞 如:吟哦 撰寫 修建 學習 寄寓 降落 攻擊 叱吒 形容詞+形容詞 如:富裕 貧窮 豐富 善良 美麗 溫暖 深厚 ②反義聯合 名詞+名詞 如:天地 水火 春秋 日夜 功過 恩怨 上下 東西 動詞+動詞 如:升降 起伏 興亡 成敗 悲喜 褒貶 有無 沉浮 形容詞+形容詞 如:高低 大小 深淺 難易 盛衰 冷暖 優劣 (2)偏正式 前一個詞素或詞修飾後一個詞素或詞。前是偏義,後是正義;前者像枝葉,後者像樹的根干。 ①形容詞或名詞、動詞、數量詞、代詞+名詞 如:大江 清江 三江 精心 苦心 灰心 二心 小園 家園 田園 此園 大門 寒門 佛門 蓬門 我國 強國 前程 鵬程 歸程 歷程 征程 ②形容詞或副詞、動詞+動詞 如:快走 徐行 疾馳 奮進 挺進 新進 並進 暢想 猜想 浮想 還想 休想 大打 扑打 痛打 高飛 紛飛 騰飛 起飛 悲鳴 轟鳴 爭鳴 (3)主謂式 前邊詞素或詞如同主語,後邊詞素或詞如同謂語;前者是被陳述的對象,後者是陳述部分。 ①名詞+動詞 如:沙飛 水流 花開 葉落 蟬鳴 犬吠 虎嘯 龍騰 心喜 客來 ②名詞+形容詞 如:心急 膽怯 年輕 情深 意切 味長 詞美 國強 官清 有些偏正式的合成詞或片語,一經顛倒,即成主謂式的合成詞或片語。如:大樹→樹大 狂風→風狂 好心→心好 貪官→官貪 強國→國強 (4)動賓式 又稱支配式。前後詞素或詞間有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前者表示動作或行為,後者表示動作或行為所支配的對象;前者如動詞謂語,後者如賓語。 格式 動詞+名詞或代詞 如:舉重 滑冰 放心 簽名 知己 愛人 恨誰 治國 讀書 補課 過年 開花 防沙 有些主謂式的合成詞或片語,一經顛倒,就成動賓式的合成詞或片語。如:花開→開花 沙飛→飛沙 客來→來客 國治→治國 天翻→翻天 (5)動補式 又稱補充式。前後詞素或詞間有補充與被補充、說明與被說明的關係,經常以後者來補充說明前者,在整個詞義上,以前者為主;前者如動詞謂語,後者如補語。 格式 動詞+形容詞或動詞、副詞 如:說明 說盡 改正 改好 提高 提前 抓緊 抓住 戳穿 趕跑 打痛 吃飽 穿暖 看清 望遠 登高 美甚 有些動補式的詞或片語,中間可以插進「得」,以表示可能;插進「不」,表示不可能。如「吃得飽」、「望得遠」、「提不高」、「看不清」。 (6)介賓式 介詞把它所帶的賓語介紹給主語,介詞在前、賓語在後。介賓式可以短到兩個字,長到好幾個字。 格式 介詞+名詞或代詞 如:於此 以君之力 向前方 從南邊 自海上 △ △ △ △ △ 在山水間 為人民 對祖國 把親朋好友 (△為介詞) △ △ △ △ 以上,「式」即「結構」,聯合式即聯合結構,偏正式即偏正結構,以此類推。 詞、片語結構方式對照表 結構各類 例 詞 聯合結構 國家 泥沙 良好 日月 東西 偏正結構 大家 白沙 好花 明月 東海 主謂結構 家大 沙飛 花開 月明 海嘯 動賓結構 愛國 飛沙 賣花 看月 觀海 動補結構 愛得深 飛起 賣完 看清 觀遍 介賓結構 為國 向沙漠 在花前 對月 自海上 二 句子成分 句子是語言運用的單位。一個句子可以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在說話和朗讀中,句子有一定的語調,句子與句子中間有一個較大的停頓。 對仗,必須片語對片語,句子對句子。為了做好對仗,除了理解、掌提詞和片語的結構以外,需要再了解有關句子的知識。 構成一個句子的主要成分是主語和謂語。句子可以有四種次要成分:定語,狀語,賓語,補語。 1.主語和謂語 主語是謂語的陳述對象,表示謂語說的是「誰」或者「什麼」。謂語對主語加以陳述,表示主語「怎麼樣」或者「是什麼」。主語一般在前,謂語一般在後。用作主語的常是名詞、代詞。用作謂語的常是動詞(包括「是」、「有」)、形容詞。下例春聯,名詞作主語: 山河壯麗; △△ 歲月崢嶸。 △△ 下例春聯,形容詞作謂語: 國家昌盛; △△ 人民安康。 △△ 2.賓語 賓語是動詞的連帶成分,一般在動詞的後邊,也可藉助介詞「把」、「對」等用在動詞前邊,表示行為的對象、成果、工具、處所或存在的事物等,常用名詞、代詞充任。如潘力生題人民大會堂聯,名詞作賓語: 一柱擎東亞; △△ 群星拱北辰。 △△ 3.定語 定語是修飾或限制名詞的成分。被修飾或限制的詞是中心詞。定語指出中心詞的屬性、形狀、數量及所屬的人、地方、時間、範圍等。定語用形容詞、數量詞、名詞、代詞充任,在中心詞的前邊。如張廣建題甘肅崆峒山聯,數量詞作定語:(黑三角表示中心詞) 俯瞰河流,百尺樓台九曲水; △△▲▲△△▲ 憑臨城郭,萬家煙火四圍山。 △△▲▲△△▲ 4.狀語 狀語是修飾動詞或形容詞的成分。被修飾的動詞或形容詞是中心詞。狀語用形容詞、副詞、數量詞(動量)、表示處所或時間的名詞和介賓結構充任,一般在中心詞的前邊。如台灣劍潭古寺聯,形容詞作狀語: 古迹重修,成觀光地; △▲ 寺名長播,結香火緣。 △▲ 5.補語 補語是動詞或形容詞的補充成分。被補充的動詞或形容詞是中心詞。補語表示行為的結果、數量,或性狀的程度。補語由動詞、形容詞、副詞、數量詞(動量)充任,用在動詞或形容詞的後邊;有時要藉助「得」來表示(如「美得很」)。如陝西藥王山藥王廟聯,形容詞作補語: 醫隱山林托跡遠; ▲ △ 仁昭今古惠民深。 ▲ △ 片語的功用大。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都可由有關片語充任。 三 句子種類 1.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 句子的種類,按內容意思和語氣劃分,陳述事情的,叫陳述句,句末用句號;提出問題的,叫疑問句,句末用問號;要求聽話人做或不做某種事情的,叫祈使句,句末用句號或感嘆號;抒發某種強烈情感的,叫感嘆句,句末用感嘆號。 2.完全句和不完全句 按照句子成分來劃分,有完全句和不完全句。 完全句又稱雙部句,主語部分、謂語部分齊備,意思完整。如隆中三顧堂聯: 兩 表 酬 三 顧; 一 對 足 千 秋。 └─┬─┘ └─┬─┘ 主語部分 謂語部分 不完全句又稱單部句,可分三種: (1)無主句 只有謂語部分,沒有主語部分;說不出主語,或無需說出主語。一般由動賓片語造成。有的祈使句就是無主句。如周恩來青年時代自勉聯: ( ) 與有肝膽人共事; ( ) 從無字句處讀書。 └─┬─┘ └──┬──┘ 主語部分 謂語部分 (2)省略句 在一定的語言環境(對話,上下文)里,句子中某些成分可以不說。對聯里,常省略主語「我」、「我們」,有時承前省,有時照後省,有時全聯多處全省。如彭玉麟題黃鶴樓聯,兩處省「我」: 我從千里而來,( )看江上梅花,直開到紅羊劫後; 誰雲一去不返,( )聽樓中玉笛,又喚回黃鶴飛高。 (3)獨詞句 由單獨一個詞或名詞性片語構成。省略的成分多而難以確定,意思比較含蓄。如「九一八」事變後,瀋陽出現了這樣一副極短的對聯: 死; 生。 (倒寫) 含義異常豐富:在日本侵略軍的佔領下,生離死別,生不如死;寧肯站著死,也不倒著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又如董必武挽謝覺哉聯: 長征老戰士; 文革病詩人。 謝覺哉,參加過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駐蘭州辦事處代表,後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對無法無天的「文革」毫無辦法,只能做個「病詩人」,意余言外。 3.單句和複句 按照句子的個數來劃分,有單句和複句。 單句 又叫簡單句。常由一個主謂片語構成,也可由一個詞或其他片語構成。單句可以是完全句或不完全句。單句不一定文字都簡短,單句可以因主要成分加上次要成分而複雜化,因而文字較長。 複句 是意思有密切聯繫的小句子組成的大句子。複句中的每個小句子叫分句。(在對聯書籍中,為講述方便,一般將逗號斷開的片語都稱作分句,和語法上的分句有所不同。)複句中各分句之間有聯合關係、偏正關係。如李甲穠自勉聯: 吃苦是良圖,作苦事,用苦心,費苦勁,苦境終成樂境; 偷閑非善策,說閑話,好閒遊,做閑事,閑人就是廢人。 上下聯各由五個分句組成一個複句。中三個分句是聯合關係,與最後那七個字的分句是偏正關係(因果);後四句與開頭一句又是偏正關係(因果,倒裝)。 分辨單句、複句,要著眼於句子成分和結構,成分有省略的要加以補充(獨詞句、無主句除外)。如陶行知題聯: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人),孰為夫子? 小疑必問,大事必聞(的人),才算學生。 上下聯的主語,都是省略了的「人「。半聯是單句。 蔡元培挽魯迅聯: 著作最謹嚴,(著作)非徒中國小說史; 遺言太沉痛,(遺言)莫作空頭文學家。 上下聯兩句各有主謂語,下句主語是承前省略。半聯是複句。 四 成語結構辨析 成語言簡意賅,表現力強,寫作中常用。了解成語結構,有助於對仗工整。 成語絕大多數由四字組成。它可以是一個完整的句子,主謂語齊全,如「青出於藍」、「胸有成竹」、「驕兵必敗」、「蚍蜉撼樹」等。它可以是一個省略主語或謂語的不完全句,如「想入非非」、「與眾不同」、「為民請命」、「喜怒哀樂」等。 成語,前兩字和後兩字的關係可以有種種不同。主謂關係如「玉石俱焚」、「人才輩出」。動賓關係如「煞費苦心」、「一改故轍」。偏正關係如「十萬火急」、「娓娓動聽」、「從寬發落」。 成語,前兩字和後兩字是聯合關係的最多。聯合關係的成語,前兩字、後兩字各自彼此又有種種不同關係。 1.聯合+聯合 如: 繁榮昌盛 富貴榮華 冠冕堂皇 多快好省 謙虛謹慎 古今中外 溫良恭儉 激昂慷慨 麟鳳龜龍 魑魅魍魎 酒色財氣 風雲月露 成敗利鈍 喜怒哀樂 輕重緩急 青紅皂白 悲歡離合 2.偏正+偏正 如: 三心二意 三墳五典 五洲四海 千方百計 萬紫千紅 山珍海味 鳳毛麟角 火樹銀花 火海刀山 花朝月夕 光風霽月 名韁利鎖 舌劍唇槍 冰天雪地 槍林彈雨 良辰美景 良師益友 青梅竹馬 明眸皓齒 國色天香 和風細雨 赤縣神州 赤膽忠心 志士仁人 堅甲利兵 嚴刑峻法 社鼠城狐 陳規陋習 (以上偏正是「定語+中心詞名詞」) 三令五申 七拼八湊 千變萬化 千錘百鍊 並駕齊驅 坐言起行 條分縷析 高瞻遠矚 旁徵博引 兼收並蓄 精打細算 潛移默化 先憂後樂 露宿風餐 旁敲側擊 明爭暗鬥 冷嘲熱諷 倒行逆施 橫徵暴斂 陽奉陰違 道聽途說 左顧右盼 長吁短嘆 淺斟低唱 (以上偏正是「狀語+中心詞動詞」) 3.主謂+主謂 如: 龍吟虎嘯 龍驤虎步 龍盤虎踞 鳳鳴鸞舞 風馳電掣 鳥語花香 心馳神往 耳聞目睹 眉開眼笑 功成名遂 珠聯璧合 綱舉目張 家喻戶曉 豕突狼奔 狼吞虎咽 蠶食鯨吞 手忙腳亂 風吹雨打 眾叛親離 蘭摧玉折 (以上主謂是「名詞+動詞」) 人壽年豐 民康物阜 民富國強 地大物博 地老天荒 年高德劭 日新月異 花好月圓 心曠神怡 珠圓王潤 冰清玉潔 頑廉懦立 事半功倍 才疏學淺 口燥唇乾 山窮水盡 腦滿腸肥 羊狠狼貪 燈紅酒綠 凶多吉少 (以上主謂是「名詞+形容詞」) 4.動賓+動賓 引經據典 求同存異 勵精圖治 披荊斬棘 披星戴月 披肝瀝膽 呼風喚雨 改天換地 廢寢忘食 扶危濟困 正本清源 厲兵秣馬 揚眉吐氣 迴腸盪氣 拋磚引玉 沽名釣譽 見微知著 買櫝還珠 坐並觀天 玩物喪志 貪贓枉法 弄虛作假 吞雲吐霧 折戟沉沙 前後是聯合關係的成語,其中許多可以前後顛倒使用,如: 激昂慷慨→慷慨激昂 萬水千山→千山萬水 龍吟虎嘯→虎嘯龍吟 花好月圓→月圓花好 前後雖是聯合關係,如果是前後兩個行為有先後承接關係,一般不能顛倒,如「見縫插針」、「弄巧成拙」。 第五講 怎樣分辨平仄聲 一 古今平仄概況 分辨平仄,先要分辨四聲。古今四聲,都分平仄兩類。如第三講中所說,古代四聲,是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後三聲為仄聲;現代普通話四聲(簡稱今四聲,下同),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前二者是平聲,後二者是仄聲。 由於語音是發展的,古四聲和今四聲有相同處,又有不同處。相同處,是古平聲,在今四聲里仍然是平聲,只是分為陰平聲、陽平聲;古上聲,在今四聲里,一部分仍然是上聲,一部分轉入去聲;古去聲,在今四聲里仍然是去聲。基本情況如此,個別的有例外。變化大的是古入聲。隨著語音的發展變化,古入聲分別轉入平、上、去三聲,即所謂「入派三聲」,入聲消失在普通話陰、陽、上、去四聲之中。 古今平仄四聲對應狀況如下表: 學習對聯,要了解古今兩種平仄,並且熟練掌握其中一種,兩種都能熟練掌握當然更好。如果只懂得古平仄,仍舊按古平仄寫對聯,其作品如今誦讀播講,有時會令人感到彆扭不順,失去其平仄交互所應有的美感;如果只懂得古平仄,若身為對聯編輯、評委,處理用今平仄寫的對聯就非常尷尬、困難,甚至會錯到顛倒是非的程度。如果只懂得今平仄,就難以欣賞干百年來按古平仄所寫對聯的聲律美,難以理解和掌握我國對聯的格律;若身為對聯編輯、評委,對用古平仄寫的作品同樣難於處理,甚至錯到顛倒是非的程度。 普通話是我國各民族的共同語言,憲法規定國家推廣普通話,以求逐步達到祖國語言的統一,以利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社會進步,以利國際交往。對聯創作,使用平仄,現在是古今兩制並存,以古為主。但使用今平仄,是大勢所趨,是對聯大眾化、現代化的需要,也是對聯振興、發展的要求,不久的將來,勢必以今平仄為主。 二 今四聲 各聲調發音,在高低、升降、曲直、長短上有所不同。其實際發音狀況稱調值。普通話四聲調值如圖: 四聲發音狀況舉例說明如下: 陰平 高平調。發音時,前後一樣高而平,不升不降,相當於55。調號是「-」。例字:春(chūn)、天(tiān)、花(huā)、開(kāi)。 陽平 中升調。發音時,由中度上揚,升到高處,相當於35。調號是「ˊ」。例字:提(tí)前(qián)、完(wán)、成(chéng)。 上聲 降升調。發音時,起音半低(比陽平起音低),先降低,再往上升到半高(比陽平升得低),相當於214。調號是「ˇ」。例字:永(yǒng)、遠(yuǎn)、美(měi)、好(hǎo)。 去聲 全降調,或稱高降調。發音時,由高一直降到低,相當於51。調號是「`」。例字:大(dà)、干(gàn)、快(kuài)、上(shàng)。 學習今四聲,現在有若干便利條件,廣播、電視、講座、磁帶,到處有師(包括小學生)。自學,可反覆念讀下面依序排列的字,仔細體會四個聲調的各自特點:陰yīn 媽mā 衣yī 施shī 耶yē 哀āi 飛fēi 滔tāo 溫wēn 鄉xiāng 通tōng 中zhōng 山shān 風fēng 深shēn 非fēi 高gāo 心xīn 生shēng 英yīng 中zhōng 陽yáng 麻má 移yí 時shí 爺yé 癌ái 肥féi 桃táo 文wén 翔xiáng 同tóng 華huá 河hé 調tiáo 謀móu 常cháng 朋péng 明míng 財cái 雄xióng 流liú 上shàng 馬mǎ 以yǐ 始shǐ 也yě 矮ǎi 匪fěi 討tǎo 穩wěn 想xiǎng 桶tǒng 偉wěi 美měi 雨yǚ 遠yuǎn 感gǎn 滿mǎn 眼yǎn 有yǒu 好hǎo 砥dǐ 去qù 罵mà 異yì 試shì 夜yè 愛ài 費fèi 套tào 問wèn 向xiàng 痛tòng 大dà 麗lì 順shùn 慮lǜ 謝xiè 座zùo 亮liàng 道dào 漢hàn 柱zhù 先橫向念,品味每個字音調的高低、升降、曲直、長短,領會四種聲調的區別和各自特點。然後可以縱向念,如「媽、衣、施、耶……」「麻、移、時、爺……」「馬、以、始、也……」、「罵、異、試、夜……」進一步領會每種聲調的各自特點。 能學會今四聲,從而掌握普通話,自然很好。如果念不好今四聲,說不好普通話,那也不要緊。只要在學習過程中,能逐步分辨出哪些字屬於平聲,哪些字屬於仄聲,能運用於對聯的寫作中,那就算取得很好的成績,達到了能寫作對聯目的。 講方言的人,不妨用方言念上邊排列的例字,品味自己方言中念陰平、陽平、上、去四聲,在高低、升降、曲直、長短諸方面的特點.領悟出自己方言中,像「媽」、「麻」那兩類聲調的字就是平聲,像「馬」、「罵」那兩類聲調的字就是仄聲。這就是找到了自己方言與普通話在聲調和調值上的對應規律。這樣,舉一反三,依此類推,就可以解決一大批字的平仄問題。要做到這一點,不是不可能,也不是很容易,可以閱讀《x x(地方)人學普通話》這種書,可以向懂得自己方言與普通話對應規律的人求教。 三 古四聲 古代平仄四聲發吉狀況,由於沒有原聲留下,現在難以確知。前人有描述。清代學者顧炎武說:「平聲輕遲,上去入之聲重疾。」江永說:「平聲音長,仄聲音短;平聲音空,仄聲音實;平聲如擊鐘鼓,仄聲如擊土木石。」《康熙字典》載有一首歌訣《分四聲法》: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意思大致是:平聲隨口平讀,聲音不高不低,尾音自然延長;上聲向上高讀,聲音亢而響亮,並無尾音;去聲向下重讀,聲音哀而且遠,尾音較短;入聲向直急讀,聲音木而且實。如下表:聲別 讀 法 發 聲 尾 音 平 隨口平讀 聲和平 尾音長 上 向上高讀 聲響亮 尾音無 去 向下重讀 聲哀遠 尾音短 入 向直急讀 聲木實 尾音無 近人有用擊鼓發聲來區分四聲:用木逨輕擊鼓的中心,聲音為「東」,是平聲;再擊鼓面四周,聲音為「董」,是上聲;若在鼓的中心以木逨重擊,聲音為「凍」,是去聲;若用一手技鼓面,一手重擊,聲音為「篤」,就是入聲。 下邊的字,按平、上、去、入四聲的順序排列,可作試讀練習。 平 上 去 入 孤 古 故 割 東 董 凍 篤 真 軫 震 質 空 孔 控 哭 巴 把 霸 伯 江 講 繹 覺 堅 繭 見 潔 微 尾 未 物 陽 養 漾 葯 平 上 去 入 先 本 後 末 風 灑 露 沐 河 海 靜 謐 民 喜 歲 熟 涇 以 渭 濁 為 善 最 樂 杯 酒 自 適 鄉 里 嘆 服 情 好 甚 篤 讀的方式,同練習今四聲一樣,先橫向讀,然後可以縱向讀。由於平、上、去三聲古今基本相同,所以試讀練習重點要放在古有今無的入聲上。要注意入聲一行的字的讀音,按照入聲短促木實的特點去讀。 現代南方江浙、福建、廣東、廣西、江西等地,北方山西、內蒙、陝北等一些地方,還保存著入聲。湖南也保存著入聲,只是不短促。上述地方的人辨別入聲很容易。 北方大部分和西南大部分地區口語里,入聲已經消失。北方的入聲字,大部分變為普通話的去聲,其次是變為陽平,再次是變為陰平,變為上聲的最少。從湖北到四川、雲南、貴州的西南方言里,入聲字一律變成了陽平。這些地方的人,辯識入聲字比較困難。 四 識別入聲字 1.辨識入聲字的方法 辨識入聲字,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1)排除法 以n、ng為韻尾的韻母(an、ian、uan、üan、en、in、un、ün、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的字,沒有入聲字。這就大大縮小了入聲字的範圍。 (2)重點注意法 入聲字多屬以a、o、e、ie、üe、i、-i、u、ü為韻母的字。如:答(dá)、郭(guō)、涉(shè)、碣(jié)、尺(chí)、瀑(pù)。 (3)偏旁類推法 某些偏旁相同的字。如已知其一字是入聲,則相同偏旁的字多半是入聲。如: 白 帛、百、伯、泊、柏、拍、近、柏、箔 各 閣、胳、擱、洛、落、烙、駱、絡 復 腹、馥、覆、蝮 此法基本可靠,但有例外字需記住。 (4)記誦名作法 詩詞中有押入聲韻的作品。因為入聲韻獨立使用,不與上、去、平聲韻通押,所以認識一個韻腳字是入聲,一般可以推知這首作品的其他韻腳字也是入聲。背誦入聲韻的名作,同時記下了它韻腳的入聲字。如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入聲字是「歇、烈、月、切、雪、滅、缺、血、闕」;毛澤東的《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入聲字是「壁、泣、易、鏑、急、迫、夕、激、敵」。 (5)勤查典籍法 《辭源》字條下注有平、上、去、入四聲,《詩韻合璧》、《詩韻新編》等許多韻書,有入聲韻部或入聲字單獨列出,都可翻查。在閱讀和寫作過程中,通過多次翻查,就會記住和掌握一些常用入聲字。識別許多入聲字。 諸法中,牢記是掌握入聲字最好的辦法。 辨識入聲字,並不需要識別所有入聲字。對聯用字只須分辨平仄。入聲轉入今上聲、去聲的字,仍然是仄聲,可以丟開不管。我們只要知道入聲轉成陰平、陽平,作平聲使用的那些字,這就可以了。 《詩詞寫作指導》附錄「新韻」,在今平聲中的古入聲字下加有符號,清晰易辨,一目了然。對於只知今平仄而不知古平仄,或只知古平仄而不知今平仄的人,都很有用處。現按原書分部,摘錄如下表。 2.今平聲中的古入聲字表 (字以聲母表的聲母為序。「/」前為陰平,後為陽平。) 一齊(i) 一揖/ b 遇/鼻 p 劈/ d 滴/笛迪滌敵嫡鏑狄荻 t 踢/ j 積·芨績激擊唧屐緝/即急亟殛疾嫉瘠吉棘集及汲岌級圾笈極楫輯藉籍緝 q 七戚漆/ x 昔惜析淅晳錫吸夕汐息熄悉膝/習席襲檄隰 二支(-i) zh 汁織/直植·殖執摯職侄跖 ch 吃/ sh 失濕虱/十什拾蝕食石實識 四姑(u) 屋/ p/仆璞 f /伏袱福幅蝠輻匐弗拂佛·(仿~)紼服菔紱 d 督/獨毒瀆讀櫝牘犢 t 禿突/ k 哭窟/ h 忽惚/核斛鵠鶻觳 zh /竹竺逐燭躅蹋 ch 出/ sh 叔淑菽/孰熟塾贖秫 z /足卒族鏃 s /俗 五魚(ü) j 掬鞠鞫/菊局橘 q 曲(彎~)屈/ x 戌/ 六麻(a) b 八叭扒/拔跋魅 p /扒 f 發(~展)/伐筏閥乏罰 d 答搭噠/答瘩達怛 t 塌/ l 拉/ zh 吒扎/扎札軋(~鋼)測閘 ch 插插/察 sh 殺鎩/ z 匝咂/砸雜 c 擦/ s 撒(~嬌)/ (ia) 壓押鴨/ j 夾挾/夾莢頰鋏戛 q 掐裕/ x 呷瞎/俠狹峽匣狎柙黠轄 (ua) 挖/ g 刮聒鴰/ h /滑猾 sh 刷/ 七波(o) 喔 b 餑撥缽剝/勃渤博搏膊薄(輕~)礴伯泊箔舶帛駁踣· p 泊潑/ f /佛(~法) (uo) d 咄掇裰/度(揣~)踱奪鐸 t 托脫/橐 l 捋/ g 郭聒蟈/國幗 h 豁/活 zh 拙捉卓桌/灼酌濁鐲著啄琢諑斫濯茁繳(弓~) ch 戳/ sh 說(解~)/ z 作/昨 c 撮(~合)/ s 縮/ 八歌(e) /額 d /得德 g 割鴿/閣格骼革葛(~布)隔 k 榼磕/殼 h 喝/合盒核劾閡涸貉闔翮 zh 螫/折哲蜇蟄摺謫轍磔 sh /舌 z /澤擇則責嘖幘簀 九耶(ie) 噎/ b 憋鱉/別 p 瞥/ d 跌/疊迭瓞喋堞諜蝶碟牒垤耋 t 貼帖/ n 捏/ j 秸結接揭癤/潔詰拮結頡桀節傑劫訐竭碣捷睫截 x 歇蠍楔/協脅挾 (üe) 曰約/ j 撅屩|覺(~悟)決訣抉玦鴂孓絕倔掘崛角(主~)桷厥橛獗蹶蕨噱攫爵嚼譎 q 缺闕/ x 薛削/學穴噱 十開(ai) b /白 p 拍/ zh 摘/宅 ch 拆/ s 塞(堵~)/ (uai) sh 摔/ 十一微(ei) h 黑/ z /賊 十二豪(ao) b 薄剝雹/ zh 著/著 sh /勺芍 z /鑿 x 削/ 十三尤(ou) zh 粥/軸 註: ①字後加「·」,表示此字古有入聲和非入兩讀,意義不變 ②重出的字,表示讀音不同,或音同而聲調不同。 ③表中僅收常用字,今平聲中的古入聲字未全收入。 五 平仄兩讀的字 平仄兩讀的字,古代比現代多。大致分為兩類: 1.古代平仄兩讀而意義不變 這類字,如今多半只有一種讀音。如:嘆、看、望、忘、醒、漫、患、跳、瑩…… 2.古代平仄兩讀而意義不同 這類字,至今不少仍保持平仄兩讀。 有容易分辨的,如:中(~央,擊~)、為、長、傳、擔、和(~平、~泥)、冠(雞~,~軍)、將、相、荷(~花,負~)、調、稱(~呼,~心)、扇、監(~察,太~)、彈、難、強、鋪、縫、磨…… 有些字今人已不容易分辨,舉例說明於下:(以字的筆畫多少為序): 王 平聲,名詞,~侯。仄動詞,稱~。 從 平聲,動詞,隨~。仄去聲,名詞,隨~的人。今俱平聲。 分 平聲,動詞,~開。仄去聲,名詞,名~;又動詞,料想。 不 平聲(讀fóu),疑問,同「否」。仄聲,副詞,表示否定。 占 平聲,~卜。仄聲,~據。 令 平聲,動詞,使。仄去聲,名詞,命~,縣~。今俱仄聲。 過 平聲,經~。仄聲,~過,~失。今俱仄聲。 華 平聲,~美。仄去聲,~山。 行 平聲,動詞,~走,~為。仄去聲,名詞,~行。今俱平聲。 創 平聲,名詞,~傷。仄去聲,動詞,開~。 任 平聲,堪。仄去聲,聽~,~務。今俱仄聲。(姓、地名「~丘」平聲。) 當 平聲,應~,值。仄去聲,恰~,心以為。 衣 平聲,~服。仄去聲,動詞,穿~。 論 平聲,動詞,討~。仄去聲,名詞,言~。今俱仄聲。 污 平聲,~穢。仄去聲,動詞,~染。今俱平聲。 興 平聲,動詞,形容詞,~起,~盛。仄去聲,名詞,~致。 觀 平聲,~察。仄去聲,名詞,寺~。 更 平聲,三~,~改。仄去聲,~加。 吹 平聲,口~;仄去聲,名詞,鼓~。今俱平聲。 間 平聲,中~。仄去聲,~隔,離~。 縱 平聲,~橫。仄去聲,放縱。今俱仄聲。 和 平聲,形容詞,動詞,連詞,~諧,~好,與。仄去聲,動詞,唱~。 治 平聲,動詞,~理。仄去聲,形容詞,國~。今俱仄聲。 勝 平聲,能承受,~任。仄去聲,超過。今俱仄聲。 重 平聲,~疊。仄上聲,輕~;仄去聲,更為。 便 平聲,安靜,善辯。仄去聲,方~。 施 平聲,~行。仄去聲,~舍。今俱平聲。 聞 平聲,動詞,聽。仄去聲,名詞,名譽。今俱平聲。 扁 平聲,名詞,~舟。仄上聲,形容詞,不圓。 炮 平聲,動詞,~制。仄去聲,名詞,~彈。 乘 平聲,名詞,史~;動詞,~便;駕。仄去聲,名詞,車~。 殷 平聲,形容詞,富。仄上聲,形容詞,雷聲。今俱平聲。 浪 平聲,水名,滄~。仄去聲,波~。 教 平聲,動詞,傳授,使令(今仄聲)。仄去聲,名詞,~養。 頗 平聲,形容詞,偏~;人名,廉~。仄上聲,副詞,略,很。今俱平聲。 旋 平聲,動詞,回~。仄去聲,副詞,短時間。 騎 平聲,動詞,~馬。仄去聲,名詞,~者。今俱平聲。 量 平聲,動詞,思~,~力(今仄聲)。仄去聲,名詞,器~。 禁 平聲,~受。仄去聲,宮~,~令。 譽 平聲,動詞,稱讚。仄去聲,名詞,名~。今俱仄聲。 雍 平聲,和諧。仄上聲,古州名。 翰 平聲,羽~。仄去聲,~墨。今俱仄聲。 燕 平聲,地名,幽~。仄聲,鳥名。 操 平聲,體操。仄去聲,節~。今俱平聲。 另外,有個別字古平今仄,如:俱、紉。 有個別字古仄今平,如:抒、擁、茗、歟 第六講 平仄聲的調配 一 句中平仄聲的安排 句中平仄聲的安排,原則是平仄交替。詩詞對聯的語句,一般以兩個字為一個節奏單位,或稱音步,正如左右腳交替步行一樣,所以句中平仄常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地交替。首字如起步,第二字如落腳,第二字是節奏點所在,所以看句中平仄交替,主要看二四六八偶數字的平仄交替。五言句式是「平平仄仄平」,或將末尾字往前調,成「平平平仄仄」,偶數字仍是平仄交替。 對聯語句,一般平仄格式如下: 二言聯 正格「仄仄/平平」,變格「平仄/仄平」。如宋張栻為長沙城南書院題聯: 岳峻; 仄仄 山清。 平平 三言聯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前者首字可以不拘平仄。如山西小有天聯: 疑無路; 平平仄 小有天。 仄仄平 四言聯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一、三字可以不拘平仄。如秦嶺聯: 障南阻北; 仄平仄仄 拔地分天。 仄仄平平 六言聯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一、三、五字可以不拘平仄。如清直隸士子諷刺貪賄的主考官吳省欽聯: 少目奚知文字; 仄仄平平仄仄 欠金哪得功名? 仄平仄仄平平 拆字,「省」為「少目」,「欽」為「欠金」。 句中平仄安排與句中音義節奏密切相關。上列四言聯節奏是「二二」式,六言聯是「二二二」式。如果改變節奏,平仄要作相應變動。 二 五、七言律句的平仄 對聯受到律詩的很大影響。對聯中的五、七言聯和五、七言句,很多都用五、七言律詩的句型。五、七言律詩的語句是格律化的語句,原則上是平仄成雙交替,稱為律句。 五言律句有四種句型,平仄兩兩相對,格式如下:(平表示可仄,仄表示可平,下同。) A 仄仄平平仄 B 平平仄仄平 C 仄平平仄仄 D 仄仄仄平平 七言律句是五言律句的擴展,前加與五言律句開頭平仄相反的二字即成,也是四個句型,格式如下: A 平平仄仄平平仄 B 仄仄平平仄仄平 C 仄仄平平平仄仄 D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邊是五、七言律句的標準格式。在創作實踐中,A、B型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也可以平仄不拘。C、D型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不能不拘,否則會出現末尾三字同聲,成了「三仄腳」、「三平腳」(或稱「三仄尾」、「三平尾」、「三平調」),「三平腳」是律詩之忌。對「三仄腳」要求較松,唐代律絕中較常見(如杜詩「江流石不轉」)。 B型句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用平聲,否則犯孤平,孤平是律詩之大忌。為什麼叫孤平?因為除了尾字以外,五言句只有一個平聲字;七言句雖然還可能有第一字是平聲,但無關緊要。孤平只限於B型句,別的句型不存在孤平問題。(據王力《詩詞格律》) 孤平可以拗救。B型句如果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用了仄聲,就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平聲,這叫「孤平拗救」。救了,就沒有毛病了,仍然合律。 五、七言律句平仄格律看來繁複,可以化作簡要的話來總括:只要不出現孤平、三平腳、三仄腳,就可以「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五言是「一三不論,二四分明」)。句尾字平仄須論,自不必說。 用五、七言律句格式寫作的對聯如下:(右為作品用字平仄) 新疆左文襄公祠聯 志高居四海; 仄平平仄仄 英明擅八區。 平平仄仄平 故宮文華殿聯(乾隆帝) 詎為飾其貌; 仄仄仄平仄 還因尊所聞。 平平平仄平 青海南禪寺聯 青山白雪千崖曉; 平平仄仄平平仄 紫塞黃河萬里秋。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承德避暑山莊東暖閣聯(康熙帝) 香裊金壚春晝永; 平仄平平平仄仄 蘭芳玉砌曉風清。 平平仄仄仄平平 山西珍珠泉聯(孫稼生) 青山笑我頭已白; 平平仄仄平仄仄 泉水照人心自清。 平仄仄平平仄平 珍珠泉聯下聯即是孤平拗救。其上聯第六字也拗,下聯第五字可以兼救。(詳見《詩詞寫作指導》第四講。) C型句有變格,五言為「平平仄平仄」,七言為「仄仄平平仄平仄」,在律絕中常用(如杜甫「遙憐小兒女」,林逋「疏影橫斜水清淺」),對聯中有時也用。如峨眉山牛心亭聯: 雙飛兩虹影: 平平仄平仄 萬古一牛心。 仄仄仄平平 三 頓逗和領字 對聯又受到詞的深刻影響,句中的停頓和節奏形式比律詩多。如五言句,對聯里不僅有律詩的「二三」式,又有律詩所沒有或罕見的「三二」式、「一四」式;七言句,對聯不僅有律詩的「二二三」式,又有律詩所沒有或罕見的「三二二」式、「一二四」式等。 對聯跟詞一樣,有其特有的頓逗(舊作「豆」): 一字逗。一部分是實詞:看,望,聽,念,喜,恨,想,記,問,嘆……一部分是虛詞:正,更,且,盡,尚,恰,須,又…… 二字逗。如:試看,莫問,遙想,卻喜,正是,漫道,莫怪,不須…… 三字逗。如:記當時,看此時,欣此際,似這般,賞不盡,贏得些,都付與,且消受,莫辜負,又何妨…… 語句的頓逗和節奏是一致的。 五、七言句平仄的安排,除律句形式以外,就是將句子按大的節奏分成兩部分,該部分是三字就按三言句的平仄格式,是四字一般就按四言句的平仄格式,是六字一般就按六言句的平仄格式。如清楊蘭坡題廣東海珠寺倒坐觀音像聯: 問|大士緣何倒坐? 恨|凡夫不肯回頭。 此聯有一字逗「問」、「恨」。按大的節奏分,句子是「一六」式,一字逗後六字,就按六言句平仄格式,所以「大士繞何倒坐」是「仄仄平平仄仄」,「凡夫不肯回頭」是「平平仄仄平平」。 又如黃鶴樓聯: 何時|黃鶴重來?且|共倒金樽,澆洲渚|千年茂草; 但見|白雲飛去,更|誰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此聯每句都可分為兩部分,後一部分都是四字,所以都按四言句平仄格式安排,或是「平平仄仄」,或是「仄仄平平」(一、三字平仄可以不論)。 有的長句,超過七字,多至八九字,也是按大的節奏,劃分成兩三部分,分別按二、三、四、五、六、七言句的平仄格式辦理。如重慶嘉陵江茶館聯: 樓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枝筆|畫不出; 胸中有|幾千年歷史,憑盧仝|七碗茶|引起來。 「五百里嘉陵」對「幾千年歷史」,用五言律句「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其餘用三言句的平仄格式。 詞和對聯都有領字。領字又稱領格字,是在句前有統領作用的字。一字逗、二字逗、三字逗都在句前,在起統領作用時,就稱一字領、二字領、三字領。領字常見領二句、四句,被統領的句子往往形成對仗。如日本神戶中華會館聯: 廣廈維新,試看神水當門,坂山作壁; △△ 登堂話舊,且說蓬萊故事,桑梓鄉情。 △△ 「試看」、「且說」二字領,各領二句。 又如清龔正謙(一作洪麟綬)題福建邵武熙春山聯: 放開眼孔,看曉日才上,夜月正圓,山雨欲來,溪雲初起; △ 洗凈耳根,聽林鳥爭啼,寺鐘響答,漁舟唱晚,牧笛催歸。 △ 「看」、「聽」一字領,各領四句。 領字後語句平仄的安排,跟一字逗、二字逗、三字逗後語句相同,根據所領語句的字數而定。對領字本身的平仄要求,一般不嚴。 四 句腳平仄 對聯按半聯的句數劃分,有一句聯、二句聯、三句聯以及多句聯。 一句聯,句腳即聯腳,平仄格式是「仄/平」。前已說過,這是正格聯的鐵則。 二句聯,句腳(包括聯腳)平仄格式是「平,仄/仄,平」。這是正格,是通例。如杭州靈隱寺聯: 龍澗風回(平),萬壑松濤連海氣(仄); 鷲峰雲斂(仄),千年桂月印湖光(平)。 這種格式,來自辭賦駢文,已經為人們所習慣,成為一種審美定勢。六朝人早就這樣安排,唐王勃《滕王閣序》中就有這樣的格式: 屈賈誼於長沙(平),非無聖主(仄); 竄梁鴻于海曲(仄),豈乏明時(平)? 三句聯,句腳平仄格式,通常是「平,平,仄/仄,仄,平」。如梁章鉅題蘭州清泉寺聯: 佛地本無邊(平),看排闥層層(平),紫塞千峰憑檻立(仄); 清泉不能濁(仄),笑出山滾滾(仄),黃河九曲抱關來(平)。 四句聯,句腳平仄格式,通常是「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如揚州史可法衣冠墓聯: 殉社稷(仄),只江北孤城(平),剩水殘山(平),尚留得風中勁草(仄); 葬衣冠(平),有淮南抔土(仄),冰心鐵骨(仄),好伴取嶺上梅花(平)。 五句聯,句腳平仄格式,可以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如桂林風洞岩聯: 幾時歸去(仄)?問天上瓊樓玉宇(仄),今夕何年(平)?且攜美酒盈樽(平),清影弄九秋明月(仄)。 此日登臨(平),憶閣中畫棟雕梁(平),勝游憑昨(仄)。安得長江如帶(仄),好風送萬里詩人(平)。 六句聯,句腳平仄格式,可以是「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清任承允題天水南郭寺杜少陵祠聯: 西土影高(平),擅天水梵剎之勝(仄),其旁更添設亭榭(仄)。待遊客來時(平),再賞萬古泉聲(平),四圍山色(仄)。 南郭名久(仄),傳杜陵旅寓之年(平),至今又幾閱滄桑(平)。問詩人何在(仄)?空剩一庭老樹(仄),三徑秋花(平)。 如果句數更多,其句腳平仄格式,偶句聯,上聯應是首句平,次句仄,以後仄頂仄,平頂平,直至聯腳以仄收;下聯與此相反。好像馬開步走以後,後蹄總是踏著前蹄印走。所以稱之為「馬蹄韻」。奇句聯,則是上聯一、二句仄,三、四句平,如此成雙交替,直至最後以一句仄收;下聯與此相反。 句腳平仄如此安排,來源仍是辭賦駢文。王勃《滕王閣序》,全文幾乎都是按馬蹄行進的方式安排的。如: 所賴君子安貧(平),達人知命(仄)。老當益壯(仄),寧移白首之心(平);窮且益堅(平),不墜青雲之志(仄)。酌貪泉而覺爽(仄),處涸轍以猶歡(平)。北海雖賒(平),扶搖可接(仄);東隅巳逝(仄),桑榆非晚(仄)。孟嘗高潔(仄),空懷報國之情(平);阮籍猖狂(平),豈效窮途之哭(仄)? 上邊所說,是句腳平仄安排的理想格式。 句腳平仄未按馬蹄韻格式安排的不少。這好像律句有標準式,原則是平仄成雙交替,但一、三多數可以不論,還有變格句式一樣。變格句腳,末二句有作「仄,仄/平,平」的。三句聯,句腳有「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四句聯有前三句句腳同聲的,而不失為名聯。如黃興題安慶大觀亭徐錫麟烈士紀念樓聯: 登百尺樓(平),看大好江山(平);天若有情(平),應識四方思猛士(仄)。 留一抔土(仄),以爭光日月(仄);人誰無死(仄),獨將千古讓先生(平)。 這大致是為了陪襯和突出聯腳,所以前邊幾句連用了與聯腳平仄相反的字。 四句以上的句腳同聲罕見,除非有某種特殊情況。如何紹基題岳陽樓聯: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州城東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上聯四「耶」,下聯四「者」,多句腳同聲。頭三句,上聯「平,仄,平」,下聯「仄,平,仄」,是未按馬蹄韻規則辦的。 句腳平仄安排,主要是服從內容表達的需要。 五 實踐中的問題 (1)怎樣調平仄 1.換字法 漢語辭彙中有不少同義詞,如「似」與「如」,「歲」與「年」,「內」與「中」,「赤」與「紅」,「作」與「為」,每組字前者是仄聲,後者是平聲,一般可以相互替換。「財似曉日騰雲起」(平仄仄仄平平仄),第二、四字同聲,不合律句格式,改「似」為「如」,「財如曉日騰雲起(平平仄仄平平仄),這就合格。 2.換位法 漢語許多成語,特別是聯合結構,聲調往往是成雙交替,「平平仄仄」,如「千山萬水」、「金戈鐵馬」、「日新月異」、「龍驤虎步」、「珠圍翠繞」;「仄仄平平」,如「萬紫千紅」、「心曠神怡」、「源遠流長」、「地老天荒」、「理屈詞窮」等。上二字和下二字常常可以顛倒,互換位置,原先不合律句平仄的,位置一換即可。非成語有時也是這樣。如「大地雪融春風近」(仄仄仄平平平仄),不合律句格式;換位,「雪融大地春風近」(仄平仄仄平平仄),就合格了。 實際寫作中調平仄,不會都這樣簡單,有時需要全句或全聯調動,不只更換一處。例如: 春風春雨揚春意; 平平平仄平平仄 新人新紀創新績。 平平平仄仄平平 按今平仄,合乎七言律句A、D式,但是上下聯平仄不相對(只聯腳合格)。很難改,上聯只好用C型句變格,改為: 春雨春風送春意; 平仄平平仄平仄 或者改為六言聯: 春雨春風春意 平仄平平平仄 新人新紀新績 平平平仄平平 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平仄交替相對即可。 又如第三講所舉的病聯: 池館清幽多逸趣; 平仄平平平仄仄 梅花冷處得香遍。 平平仄仄仄平仄 此聯疵病:①上下聯詞性不相當,結構不相應,沒有很好相對。如「池館」是聯合結構,「梅花」是偏正結構;「趣」是名詞,「遍」是形容詞。②聯腳仄對仄,大誤。修改,既要考慮平仄,又要考慮詞性、結構的對仗和整聯意境,頗費功夫。有聯友修改如下: 梅館清幽多逸趣; 平仄平平平仄仄 花叢冷冽更馨香。 平平仄仄仄平平 (2)是否必須嚴守平仄格律 對待平仄格律,有不同的觀點和態度。基本上可分兩派:一派是嚴守,一派是寬遵。 對聯的平仄格律包含三項內容:一是聯腳,上仄下平;二是句腳,平仄適當排列,上下聯平仄相對;三是文中,平仄按一定格式適當交替,上下聯平仄相對。嚴守,就是這三項內容全部遵守,包括避忌「孤平」、「三平腳」等。寬遵,就是寬鬆地遵守,只遵守第一項,儘可能遵守第二項,不一定遵守甚至往往違反第三項。 對聯的平仄格律,如果完全拋開不管,會破壞對聯的音律美,損害對聯的藝術美,大大影響對聯的魅力。格律至上固然不對,格律取消也不行。 寫作對聯,對於平仄格律,可以嚴守,也可以寬遵。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視對聯的內容、用途、對聯撰寫者的情況、對聯的社會效果而定。 形式與內容相比較,內容總是第一位的。不能低估音律的作用,又不能高估音律的作用。寫作對聯,重要的是,大體對偶,聯意要完整、精深,語言要順暢、貼切,不因律害辭,因詞害意。古今名聯中,多半是嚴守平仄格律的,但是也有字不合平仄格律的現象。如林則徐自題廳事聯: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立」字違律,此句成了「仄仄平仄」,二四字同聲,「立」又與上聯「納」(仄)失對。這第二字是節奏點所在,按律是不能通融的。如果改「立」為「高」,「壁高千仞」就完全合律,但是與後邊的「無欲則剛」缺乏聯繫和照應,失掉了「壁立千仞」巋然不動的氣勢。所以,作者寧可違律用「壁立」,而不為合律用「壁高」。 此聯充分表現了作者的剛毅精神。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通過林黛玉之口說:「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他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奇句」,「意趣真」。 孤平是律詩的大忌,對聯如何處理?可以參照上述曹雪芹的觀點執行。本書前邊例聯中有兩處犯孤平:一是日本天廣餐廳聯「仙女飲樽醉廣寒」,一是木匠對句「鐵鋸齒斜破板平」。前者似可改「飲樽」為「飛觴」,既避免了孤平,還可加濃餐廳氣氛。後者無法改,如改「齒斜」為「牙斜」,雖避免了孤平,但不順當,稱「鋸齒」為「鋸牙」將成為笑料,以詞害意,不改為好。 第七講 對仗用詞的門類 第三講里說過,對仗原則上是按現代漢語劃分的詞類相對,但是有更嚴格的要求,又有較寬鬆的地方。如名詞還分若干小類,傳統習慣要按小類相對。王力《漢語詩律學》大致依照傳統的說法,略加分並,作了詳細明白的表述。這個材料,對於學習對仗和撰寫對聯很有用處,為方便讀者,特錄於後。個別字有增刪。原有例句,改換為例聯。 第 一 類 (甲)天文門 例字: 天 空 日 月 風 雨 霜 雪 霰 雷 電 虹 霓 霄 雲 霞 靄 氣 煙 星 斗 嵐 陽 陰 照 暉 曛 霧 露 烽 火 飆 例聯: 上海城隍廟得月樓(陶澍) 樓高但任雲飛遠; △ 池小能將月送來。 △ 南湖革命紀念館(董必武) 煙雨樓台,革命萌生,此間曾著星星火 △△ △ 風雲世界,逢春蟄起,到處皆聞殷殷雷 △△ △ (乙)時令門 例字: 年 歲 月 日 時 刻 世 節 春 夏 秋 冬 晨 夕 朝 晚 午 宵 晝 夜 伏 臘 寒 暑 晴 晦 朔 昏 曉 閏 例聯: 題杭州西湖岳廟(趙朴初) 觀瞻萬象耀民魂,喜今朝廟宇重開,老柏千尋抬望眼; △ 收拾山河酬壯志,看此日神州奮起,新程萬里駕長車。 △ 題民俗村竹廊(胡六皆) 霜痕月色秋容淡; △ 簾影蟬聲午夢涼。 △ 第 二 類 (甲)地理門 例字: 地 土 山 水 江 河 川 湖 海 波 浪 濤 潮 冰 池 洲 沼 林 潭 澤 渠 橋 鄉 村 關 塞 戍 城 市 道 路 徑 衙 園 圃 苑 墓 墳 岩 崖 峰 嶺 石 疆 堤 隴 禁 掖 京 國 郭 郊 州 縣 邑 郡 鎮 墟 壤 泥 畦 岸 峽 田 谷 島 嶼 浦 溪 澗 渡 沙 塵 塘 原 驛 家 境 泉 岡 磯 例聯: 福州方廣岩(林泉生) 石室天開,見大地山河,三千世界; △ 水簾風卷,露半天樓閣,十二闌干。 △ 題巫山神女(文佩峰) 休戀襄王情種,宋玉文思,獨在高峰觀霧海; △ △ 且看三峽規模,兩山氣派,同來大壩賞平湖。 △ △ (乙)宮室門 例字: 房 宅 廬 舍 樓 台 堂 館 榭 齋 宮 室 閣 門 閭 塔 巷 街 牆 垣 壁 窗 牗 戶 檻 梁 柱 檐 廊 階 砌 庭 院 倉 庫 壇 籬 扉 井 欄 闕 殿 署 楹 寺 觀 廟 店 堞 壕 壘 屯 瓦 甍 例聯: 北京陶然亭(翁方綱) 煙籠古寺無人到; △ 樹倚深堂有月來。 △ 楊州南門樓(洪梧) 東閣聯吟,有客憶千秋詞賦; △ 南樓縱目,此間對六代江山。 △ 第 三 類 (甲)器物門 例字: 舟 船 舫 艦 車 輦 鍾 磬 砧 床 榻 枕 簟 席 茵 旌 旗 鼓 角 干 戈 刀 劍 弓 箭 槍 槊 戟 弩 燈 檠 鏡 案 座 幌 簾 箔 幃 屏 帷 幄 香 燭 爐 棹 桅 篷 檣 帆 槳 橈 壺 杯 觴 樽 觥 珂 鈴 轡 鞍 鞭 策 繩 甑 釜 箱 筐 尺 盤 碗 盆 缸 簞 瓢 杓 瓮 瓶 錢 鑰 例聯: 酒 樓 花映玉壺紅影盪; △ 日窺銀瓮紫光浮。 △ 西湖蘇小小墓(王成瑞) 燈火珠簾,盡有佳人居北里; △ 笙歌畫舫,獨教芳家佔西泠。 △ (乙)衣飾門 例字: 衣 裳 襟 袂 裙 裾 巾 冠 帽 環 釵 珮 璫 帶 紱 綬 簪 纓 杖 履 屐 靴 袍 衫 裘 襦 氈 扇 冕 旒 盔 甲 例聯: 山西文水縣刑天廟 六宮粉黛無顏色; △△ 萬國衣冠拜冕旒。 △△ 陽朔畫山 水作青羅帶; △ 山如碧玉簪。 △ (丙)飲食門 例字: 酒 茶 茗 糕 餅 餳 齏 鱠 丹 餐 釀 酷 酎 醪 醢 醯 鹽 醬 漿 飯 餚 饌 蔬 筍 菜 粥 饘 羹 湯 胙 脯 蜜 例聯: 麵包店 飽此一方,用以代飯; △ 分為數片,勸爾加餐。 △ 小吃店 面可充饑,請坐下吃它兩碗; △ 酒能解乏,快進來喝我三杯。 △ 第 四 類 (甲)文具門(包括文人用品) 例字: 筆 墨 硯 紙 箋 印 鈐 筒 籌 簽 書 劍 琴 瑟 弦 簫 笛 棋 卷 軸 幅 幛 簡 策 冊 翰 毫 例聯: 香港回歸緬懷林則徐(李育文) 簫心冷對天山月; △ 劍氣遙連嶺海雲。 △ 新荔枝灣(朱帆) 綠水舟停,畫筆深沾楊柳色 △ 紅雲宴罷,詩箋猶帶荔枝香。 △ (乙)文學門 例字: 詩 書 賦 檄 疏 章 句 經 論 集 策 約 文 字 信 緘 詔 令 符 篆 旨 敕 篇 編 碑 碣 詞 辭 詠 歌 謠 制 誥 典 籍 禮 圖 畫 例聯: 《春在堂隨筆》(俞樾) 金尊日月三都賦; △ 玉洞雲霞二酉文。 △ 武昌東湖可竹軒(塗光雍) 皓月凝輝,竹影婆娑留畫意; △ 明湖搖翠,槳聲欸乃壯詩情。 △ 第 五 類 (甲)草木花果門 例字: 樹 木 花 草 蘿 藤 柳 楊 蕉 菊 桂 枝 條 葉 桃 杏 李 梅 梨 榴 橙 橘 柑 柚 竹 篁 蘭 蕙 芝 葛 椒 松 柏 榆 杉 椿 萱 楸 樗 根 莖 梗 絮 麥 禾 萼 蕊 蕪 苔 蘚 蘆 荻 蔬 蓮 荷 菱 芡 菰 蕖 葦 蒲 例聯: 青城山天師洞飯堂 掃來竹葉烹茶葉; △△ △△ 劈碎松根煮菜根。 △△ △△ 新都桂湖水榭(劉東父) 呼吸湖光餐桂露; △ 徘徊秋月漱荷香。 △ (乙)鳥獸蟲魚門 例字: 馬 牛 犬 狗 駒 駿 驄 驪 犀 象 鹿 虎 豹 狼 狐 猿 貂 麝 狶 豸 兔 鼠 貓 獸 禽 鳥 鴻 雀 鵲 鶴 鷗 雉 鳳 鸞 鶯 燕 雕 雁 鴉 鳩 鶻 烏 鵑 鵠 鵬 隼 鵷 鴛 鷺 鸛 鴨 鵝 鳧 蛇 龍 蛟 螭 魚 蝦 蟲 蟬 蚌 龜 鱉 蟹 蟾 蛛 蠶 蛾 蟻 蚊 蠅 例聯: 挽南京光復烈土(章太炎) 群盜鼠竊狗偷,死者不螟目; △ △ 此地龍蟠虎踞,古人之虛言。 △ △ 頌香港回歸(劉人壽) 大筆畫龍,香港喜看龍破壁; △ △ 高梧引鳳,神州酣唱鳳還巢。 △ △ 第 六 類 (甲)形體門 例字: 身 心 肌 膚 骨 肉 頭 首 眼 目 眉 鼻 額 顏 面 臉 頰 須 髯 耳 睛 瞳 手 足 肩 腰 腹 臍 膝 脛 胸 背 影 魂 聲 色 音 容 跡 羽 翼 翅 翎 蹄 角 牙 齒 口 嘴 唇 毛 爪 翮 例聯: 天津繪芳戲館(王新銘) 繪影繪聲,將今比古; △ △ 芳心芳口,弄假成真。 △ △ 題彭德懷紀念館(劉正德) 披肝瀝膽,親上萬言,雲霧嘆重重,不見廬山真面目; △△ 立馬橫刀,身經百戰,功勛欽赫赫,何疑大將假心腸? △△ (乙)人事門 例字: 功 名 恩 怨 愁 閑 才 情 歌 舞 妝 吟 笑 談 宴 游 羞 妒 言 論 志 道 思 感 榮 寵 愛 憎 語 辭 力 勢 醉 夢 氣 懷 意 事 心 性 靈 德 品 行 例聯: 南陽諸葛武侯祠(顧嘉衡) 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後主; △ 名高天下,何須辨襄陽南陽。 △ 瀋陽故宮衍慶宮(阮元) 水能性澹為吾友; △ 竹解心虛是我師。 △ 第 七 類 (甲)人倫門 例字: 兄 弟 父 母 君 臣 夫 妻 師 友 翁 姑 子 婦 兒 女 婿 叔 伯 伴 侶 聖 賢 仙 佛 鬼 將 相 侯 王 軍 兵 士 農 漁 樵 叟 僧 尼 伎(妓) 例聯: 福陽關帝廟 師卧龍,友子龍,龍師龍友; △ △ △ △ 弟翼德,兄玄德,德弟德兄。 △ △ △ △ 題烏江亭(何曉明) 萬世仰英風,可謂傑人雄鬼; △ △ 千秋憑正義,何言敗寇成王o △ △ (乙)代名對 例字: 吾 我 余 予 汝 爾 君 子 他 誰 何 孰 或 自 己 相 者 人 例聯: 成都杜甫草堂(何紹基) 錦水名山君占卻; △ 草堂人日我歸來。 △ 昆明西山雲華洞 只合任他頑,誰又來鑿開混沌? △ △ 既然如此怪,我亦欲粉碎虛空。 △ △ 第 八 類 (甲)方位對 例字: 東 南 西 北 中 外 里 邊 前 後 左 右 上 下 例聯: 濟南歷下亭(何紹基) 歷下此亭古; △ 濟南名士多。 △ 紀念魯迅逝世六十周年(熊鑒) 先生尚屬行時,常充左翼前鋒,吶喊欲驅長夜黑: △ 早死堪稱走運,未作右軍首領,彷徨還唱太陽紅。 △ (乙)數目對 例字: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百 千 萬 億 兩 雙 孤 獨 數 幾 半 再 群 諸 眾 例聯: 眉山三蘇祠 一門父子三詞客; △ △ 千古文章四大家。 △ △ 自嘲(馬蕭蕭) 四愛詩文書畫; △ 一生苦辣酸甜。 △ (丙)顏色對 例字: 紅 黃 白 黑 青 綠 赤 紫 翠 蒼 藍 碧 朱 丹 緋 赭 金(黃) 玉(白) 銀(白) 粉(白) 皓 素 彩 玄 黔 緇 例聯: 黃山玉屏樓 高閣逼雲霄,舉頭紅日近; △ 遠山收入畫,回首白雲低。 △ 哈爾濱太陽島(尚文化) 江水有情,偷圍三面綠; △ 夕陽無語,悄上半肩紅。 △ (丁)干支對 例字: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例聯: 第宅聯 甲第雲連,竹苞松茂; △ 午窗日永,鳥語花香。 △ 賀中國圓明園學會成立(顧平旦) 赤縣沉淪,名園歷劫庚申火; △△ 中華崛起,遺址生輝甲子春。 △△ 第 九 類 (甲)人名對 例聯: 孟姜女廟(文天祥) 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築怨; △△ 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 △△ 言志(白雉山) 邀子美、青蓮、居易為鄰,開懷暢飲貧如富; △△ △△ △△ 與文君、清照、淑真作伴,促膝低吟夢亦香。 △△ △△ △△ (乙)地名對 例聯: 揚州史可法祠(郭沫若) 騎鶴樓頭,難忘十日; △△△ 梅花嶺畔,共仰千秋。 △△△ 黃岡東坡赤壁(喻森) 無客,無鶴,無酒,無魚,無赤壁; △△ 有江,有山,有風,有月,有東坡。 △△ 第 十 類 (甲)同義連用字(包括近似義) 例聯: 貴陽甲秀樓觀音寺 煙雨樓台山外寺; △△△△ 畫圖城郭水中天。 △△△△ 台北指南宮呂祖殿 劍氣吐虹霓,重湖煙雨攜雙袖; △△ △△ 天風下鸞鶴,大海波濤擁萬靈。 △△ △△ (乙)反義連用字 例聯: 安徽霍山縣韓信祠 生死一知己; △△ 存亡兩婦人。 △△ 岳 王 墓 正邪自古同冰炭; △△ △△ 毀譽於今判偽真。 △△ △△ (丙)連綿字 例聯: 杭州西湖玉泉 桃花紅壓玻璃水; △△ 萍藻深藏翡翠魚。 △△ 崑山馬鞍山亭 有情碧嶂團圞繞; △△ 得意孤亭縹緲間。 △△ 註:連綿字又作「聯綿字」,指不能分割的雙音詞。有名詞連綿字、形容詞連綿字、動詞連綿字。對仗時還是要區分詞性。 (丁)重疊字 例聯: 蛇山橋頭(塗光雍) 裊裊白雲,不盡帆飛,三峽浪開東海日; △△ 翩翩黃鶴,無邊霞涌,五洲客醉楚天春。 △△ 西湖花神廟 翠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 △△△△ △△△△△△ 風風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 △△△△△△ 第十一類 (甲)副詞 例字: 忽 漸 才 乍 已 將 欲 擬 即 皆 俱 怎 豈 空 徒 枉 頻 屢 每 亦 卻 休 莫 不 未 只 但 惟 尚 又 復 曾 嘗 須 應 宜 合 猶 還 雖 且 更 可 能 殊 甚 頗 稍 最 堪 竟 頓 渾 漫 轉 翻 例聯: 嶽麓山觀光亭(王儼思) 乘興訪名山,最愛夕陽無限好; △ 觀光登絕頂,莫愁高處不勝寒。 △ 戊寅春聯(李祁望) 肅貪如捕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 固國應安民,惟重民生,乃獲民心。 △ △ (乙)連介詞 例字: 與 和 共 同 並 且 還 於 而 則 因 為 之 例聯: 北京北海濠濮澗 日永亭台爽且靜; △ 雨余花木秀而鮮。 △ 揚州史可法祠(李五湖) 為民族盡節,為國家盡忠,取義成仁皆可法; △ △ 與梅嶺同仇,與揚州同難,披肝瀝膽永垂榮。 △ △ (丙)助詞(包括嘆詞) 例字: 也 矣 焉 哉 歟 乎 耶 爾 耳 兮 然 止 之 例聯: 澎湖天后宮(周煌) 神為德其盛乎,呼吸回天登彼岸; △ △ 臣何力之有也,忠誠若水證平生。 △ △ 題八德園聊可亭(張大千) 聊復爾耳; △ 可以已乎? △ 以上所分各類,並沒有絕對的界限。例如「霜」歸天文,「冰」歸地理,這種區分不一定有科學根據。由於詞的多義性,有時同一個字分屬兩個門類,如「月」,既屬天文,又屬時令。不同門類的字,有的還經常並稱,如「天」與「地」、「風」與「浪」、「詩」與「酒」,且可以相對,而成為工對。 上列門類的次序不是隨意排列的。凡不同門而同類的字,性質最近。既不同門,又不同類,但是鄰近的,也往往用作對仗。 第八講 對仗的種類 一 工對、寬對、自對 1.工對 工對,又稱嚴對,是嚴格、工整的對仗。它要求完全合乎對聯對仗格律:句式一致,詞性相當,結構相應,平仄相對,內容相關。詞性相當,不僅是上下聯對應的詞要詞性相同相近,最好是同屬一個門類。詞能同屬一個門類,又能全面達到對仗要求的,當然是最工。在一副對聯中,只要多數字對得工整,就是工對。 例如趙州橋聯: 水 從 碧 玉 環 中 出; 仄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平仄 └┬┘ └┬┘ └┬┘ └┬┘ └┬┘ └┬┘ └┬┘ 名 介 形 名 名 名 動 ┈┈┈┈┈┈詞性 │ │ (顏 色) └─┬─┘ (方 位) │ ┈┈┈┐ │ │ │ 偏 正 │ │ ┊ │ │ └──┬──┘ │ │ ┊ │ │ 偏 正 │ │ ┊ │ └──────┼────────┘ │ ├┈┈結構 │ 狀語(介賓) 謂 語 ┊ │ └──────┬─────┘ ┊ 主 語 謂語部分 ┈┈┈┘ └─────────────────┘ 人 在 蒼 龍 背 上 行; 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仄 └┬┘ └┬┘ └┬┘ └┬┘ └┬┘ └┬┘ └┬┘ 名 介 形 名 名 名 動 ┈┈┈┈┈┈詞性 │ │ (顏 色) └─┬─┘ (方 位) │ ┈┈┈┐ │ │ │ 偏 正 │ │ ┊ │ │ └──┬──┘ │ │ ┊ │ │ 偏 正 │ │ ┊ │ └──────┼────────┘ │ ├┈┈結構 │ 狀語(介賓) 謂 語 ┊ │ └──────┬─────┘ ┊ 主 語 謂語部分 ┈┈┈┘ └─────────────────┘ 此聯,只名詞「玉環」和「龍背」不同門類,總的看,不失為很好的工對。 又如上一講劉人壽頌香港回歸聯,「龍」與「鳳」,是鳥獸蟲魚門的名詞相對;「香港」與「神州」,是地名對;「喜看」與「酣唱」,是性質相近的偏正片語相對;「龍破壁」與「鳳還巢」,是主謂片語相對,巧借成語和戲劇故事,表明中華振興和香港回歸,準確妥帖。儘管開頭名詞「筆」與「梧」不同門類,但全聯仍屬很好的工對。 上一講五十餘副例聯中,可以說都是工對。 2.寬對 寬對是與工對相對而言,就是在對仗上放寬要求,基本合乎格律,句式結構基本一致,平仄大體相對,詞性大致相當即可,但內容仍然相關。它打破名詞各類的界限,不僅同類不同門的名詞可以相對,就是兩類相距甚遠的名詞也可以相對。寬對,往往只需實詞對實詞,虛詞對虛詞就可以了。如某地追悼起兵討袁後病故的蔡鍔將軍聯: 又悲豪傑淪三楚; 再造共和第一人。 「豪傑」與「共和」,「楚」(地名)與「人」(普通名詞),都相離較遠。「淪」(動詞)與「第」(序數詞)不相對。但全聯做到了實詞對實詞,虛詞對虛詞,平仄相對,句法基本一致,所以是寬對。 又如某校春季開學聯: 春回大地暖; 人歸學校勤。 「春」與「人」,「大地」與「學校」,都不是同類名詞;而且「大地」是偏正結構,「學校」是聯合結構;除聯腳以外,平仄又不相對。但是,上下聯句法基本一致,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所以仍不失為對仗,它是寬對。 鄰對,一般是鄰近的兩小類詞相對,如天文與時令,天文與地理,地理與宮室,宮室與器物,器物與衣飾、文具,方位與數目,數目與顏色,人名與地名,同義與反義,同義、反義與連綿,副詞與連介詞,連介詞與助詞等。鄰對是介於工對與寬對之間的對仗,可算工對,也可算寬對,根據全聯總的情況而定。 3.自對 自對,又稱當句對,在上下聯中分別自行對仗,又在全聯中相互兩兩對仗。自對,可以一至多字。一聯內的自對,可以一至多次。 自對,本身有嚴有寬。嚴,要求全面合乎對仗規定。寬,可以同字對,同聲對。 上下聯全部自對的,如安徽烏江霸王廟聯: 山襟水帶; △△△△ 虎嘯尤吟。 △△△△ 「山襟」對「水帶」,「虎嘯」對「龍吟」,是嚴對、工對。全聯對仗很工穩。 又如民國初年嘲罵袁世凱的一副輓聯: 總統府,新華宮,生於是,死於是; △△△ △△△ △△△ △△△ 擁戴書,勸進表,民意耶,帝意耶? △△△ △△△ △△△ △△△ 自對的「總統府,新華宮」,與自對的「擁戴書,勸進表」相對,自對較嚴。「生於是,死於是」自對,「民意耶,帝意耶」自對,同位重字,自對寬鬆。 上下聯部分自對的,如敦煌陽關長亭聯: 悲歡聚散一杯酒; △△△△ 南北東西萬里程。 △△△△ 「悲歡」與「聚散」對,「南北」與「東西」對。 又如清劉坤一題滕王閣聯: 興廢總關情,看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幸此地湖山無恙; △△ △△△△ △△△△ 古今才一瞬,問江上才人、閣中帝子,比當年風景如何? △△ △△△△ △△△△ 其中有一字自對,四字自對。 自對的詞語不一定都緊密相接,中間可插入別的字。如《滕王閣序》句:「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 △△△ △△△ △△△ 自對的詞語不一定字數都相等。如:「好山好水好景色」、「為儒為釋為帝王」。 自對的作用大。它可以把詞性迥不相同、結構差別也大的詞語,組合在一副對聯中。如「生於是,死於是」與「民意耶,帝意耶」。又如禽鳥與人物、人物與自然,按通例都是不能相對的,可是有了自對的「落霞孤鶩、秋水長天」、「江上才人、閣中帝子」,「鶩」便可對「人」』「長天」也可對「帝子」。對聯一般很注意方位詞對方位詞的,可是這裡,竟然是「落霞」對「江上」、「秋水」對「閣中」。這都是因為有自對的緣故。自對,豐富了對聯的內容和表現方法,使對聯活潑變化,多姿多彩。 有自對的對聯,很多屬於工對。誠如王力《漢語詩律學》中所說:「既自對而又相對,雖寬而亦工。」「只要句中自對是一種工對,全聯也可以認為工對了。」 無論何種對仗,都要注意顏色、數目和方位對。它們對工了,整個對聯就容易顯得工。 二 正對、反對、流水對 從上下聯語意關係看,對聯可分為正對、反對和流水對三種。 1.正對 正對又稱同類對,是上下聯內容相類似的對仗,它們互相關聯,互為補充,互相映發,相輔相成。正對,上下聯是寫一個事物的兩個側面,或從不同的角度去寫一個事物,雖然內容相近相似,但不是上下聯同義或基本同義。正對與合掌有嚴格的區別。 例如陝西潼關城樓聯: 華岳三峰憑檻立; 黃河九曲抱關來。 此聯的主題是表現潼關的險峻崢嶸,上聯以華山來映襯,下聯以黃河來烘托。華山已夠高夠險了,著名的蓮華、玉女、明星三峰,卻像立在潼關城樓門外,陪伴著潼關,可見潼關的高峻奇險。「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滾滾滔滔,奔騰咆哮,曲折迴旋,沖向城關,潼關卻巋然不動,可見其雄偉的氣勢。上下聯一山一水,一高一下,互相補充,互相生髮,共同表現了這雄關險隘的形勢和氣概。 又如林從龍的紹興沈園聯: 世事多艱,空縈戰馬嘶風夢; 歡緣難續,長憶驚鴻照射時。 此聯概括了愛國詩人陸遊的一生。陸遊一生有兩大憾事:一是渴望收復中原,曾一度上國防前線,「鐵馬秋風大散關」,可是很快被調回,投閑置散,名死鄉里。二是恩愛夫妻被活活拆散,後來雖然在沈園偶然相逢,已難再結合,對方不久抑鬱以終。上下聯,一慨世事,一嘆姻緣,「空縈」』「長憶」,從國、家兩方面,反映出陸遊的悲壯、感慨和不幸。 2.反對 反對是上下聯內容相反的對仗,它們從相反的角度去闡述一個主題,兩相對照,對比鮮明,相反相成。 例如岳陽樓聯: 放不開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樓把酒: 吞得盡胸中雲夢,方可對仙人吟詩。 此聯化用了杜甫《登岳陽樓》詩句「乾坤日夜浮」、孟浩然《臨洞庭上張丞相》詩句「氣蒸雲夢澤」,同時暗用了范仲淹《岳陽樓記》文意,表述士大夫應當胸懷廣闊,不斤斤計較個人榮辱得失,否則不必附庸風雅。「何必」,「方可」,正是從相反兩個方面來表達一個主題,讚揚士大夫的高尚情懷。 又如胡寅題重慶某單位集體宿舍聯: 庭前廣種虛心竹; 院里休栽帶刺花。 此聯用了比喻,將「虛心竹」與「帶刺花」相對照,用「廣種」、「休栽」,啟發、勸告人們謙虛謹慎,和睦團結,不要與鄰居爭吵,語含譏刺。這是從相反兩個角度來表達題旨:住戶要維護集體,正確處理宿舍里人際關係。 3.流水對 流水對又名串對,是對聯中一個意思分成兩句來表達的對仗,出句對句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流水對像一道水流,不能中斷,不可顛倒。正對、反對的聯語,都可以長;流水對的聯語,通常較短。從語法結構上看,流水對上下聯往往是一個複句的兩個分句,表示連貫、遞進、選擇、轉折、因果、假設、條件、目的等種種關係。 例如四川太白故里聯:(連貫關係) 舊是謫仙棲隱處; 猶聞昔日讀書聲。 又如清李世瑛題陝西武侯墓聯:(遞進關係) 生為興劉尊漢室; 死猶護蜀葬軍山。 又如王之渙《登鸛雀樓》詩句聯:(條件關係)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有人作如下增字聯:(轉折關係) 到此已窮千里目; 誰知才上一層樓。 再如長沙嶽麓山聯:(目的關係) 直登雲麓三千丈; 來看長沙百萬家。 流水對,出對句不能分割。如分別獨立出來,都沒有意義,或意義不完整。 三 借對、扇面對及其他 1.借對 分兩種情況: (1)借音。即詞義不對,借用字的諧音來對。如蘭州河神廟聯: 曾經滄海千層浪; △ 又上黃河一道橋。 借「滄」為「蒼」,與「黃」對。 又如文藝作品聯: 紅日透簾櫳,灑意未消迷蝶夢; 輕紗籠芍藥,茶香先醉莫胡思。 △ △ 惜「輕」為「青」,與「紅」對。又借「胡」為「蝴」,與「蝶」對。 (2)借義。即詞義不對,借用字面意義或詞的另一意義來對。如杜甫詩句聯: 竹葉於今既無分; △△ 菊花從此不須開。 「竹葉」,指竹葉青酒。杜甫暮年既窮且病,說酒和自己已無緣分,酒名與花名不能成對,只是借字面意義相對。 又如文藝作品聯: 新添水檻供垂釣; 故藏浮槎潛入舟。 △ 「故」,這裡意思是「所以」、「因此」,屬連詞,與形容詞「新」從詞性到意義都不能成對,因「故」另有「舊」義,所以借「舊」義來與「新」對。 這種假借字面意義或字的另一意義來成對,實際不對,稱為「假對」。 2.扇面對 扇面對,又稱隔句對。本指詩兩聯四句,第一句與第三句相對,第二句與第四句相對,如白居易《夜聞箏中彈瀟湘送神曲感舊》:「縹緲巫山女,歸來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正像摺疊扇的每一折有兩個面,兩折四面,交錯對應,所以稱扇面對。在對聯中,凡全聯四句的,都是扇面對。有上下句字數相等的扇面對,如泰山亭聯: 四顧八荒茫,天何其高也; 一覽眾山小,人奚足算哉。 有上下句字數不相等的扇面對,如青海清真大寺聯: 寺廟仰巍峨,輪奐華宮垂萬世; 真光照赫濯,禮拜傳經永千秋。 在中長聯中,上下聯內時見扇面對。如昆明大觀樓長聯:「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 3.蝦須對和燕尾對 蝦須對是開頭兩句自對,然後上下聯相對。自對的兩句並頭排列,狀如蝦須。如哲理聯: 畫虎類犬, 取法不慎由有悔; 刻鵠成鳧, 教牛牧兔, 任用本人便無功。 使魚捕鼠, 燕尾對是末尾兩句自對,然後上下聯相對。自對的兩句並頭排列,狀如燕尾雙剪。如阮元題九江甘棠湖煙雨亭聯: 紅藕花中, 勝利重新,在 綠楊陰里; 長天一色; 清游自昔,看 朗月當空。 4.無情對 依靠巧妙構思,使字面對仗工穩,而實際意義絕不相關(無情),內容越不相干,越稱佳作。無情對與一般對聯相反,對而不聯。無情對是對聯的一種特殊情況。 相傳明李東陽與客人的對句,就是無情對: 庭前花始放; 閣下李先生。 客人來李家拜訪,李指著庭前的花木出句,客人馬上應對。對句本意是說「您就是鼎鼎大名的李先生」,與出句「庭前花始放」絕不相干,可是字面又對得很工整:「庭前」對「閣下」,「花」對「李」,「始」對「先」,「放」對「生」,詞性、結構、平仄相對,堪稱工絕。 又如以唐詩一句作出句,對句是現代國名: 公門桃李爭榮日; 法國荷蘭比利時。 出對句內容風馬牛不相及,可是每個字又對得工整。如「公」與「法」,「門」與「國」,「桃」與「荷」等。 又如古文句對現代藥名: 白虹貫日; 金雞納霜。 5.不對對 為了表達某種意思,故意不對。如民國時曾任四川省政府主席的劉湘(字甫澄)死後,相傳成都有人送輓聯: 劉甫公 千古; 四川人民萬年。 「劉甫公」三字與「四川人民」四字對不上,四川方言叫「對不起」。撰聯者本意就是說劉湘對不起四川人民。 第九講 對聯的章法 章法,是篇章結構的方法。有章法,篇章才完整、緊密、和諧,中心意思才鮮明突出;無章法,就會凌亂、鬆散、殘缺,不成篇章,中心意思不明,甚至不知所云。 詩詞文章有章法,對聯也有章法。 一 又對又聯 對聯的基本章法,是又對又聯。對,是對立的兩個事物,或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聯,是兩者相互聯繫,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統一起來,表達一個主題。對聯的基本章法,完全合乎哲學上對立統一的規律。 對聯章法跟分上下片的詞有相似之處,上下聯內容不宜重複雷同,來回糾纏,應各有所側重,分工合作。 上下聯分工,根據所寫對象而有各種情況: 1.寫景狀物 景物有空間狀態、時間狀態。空間有遠近、上下、前後、大小等。時間有朝暮、晝夜、冬春、今昔等。另有動靜、聲色、常變等不同狀況。就具體對象來說,有天地、陸海、山水、雲林、泉石、自然物與建築物等。建築物中有樓亭、房寺,植物中有桃杏、松杉等。如此推演,關於景物對立的兩面無窮無盡。上下聯可以這樣分工,如一寫空間狀態,一寫時間狀態;一寫遠,一寫近;一寫聲,一寫色;一寫泉,一寫石;一寫樓,一寫亭;一寫眼前實景,一寫想像或從前的虛景。這共同表現景物的特徵。 例如九龍青山禪院聯: 十里松杉圍古寺; 百重雲水繞青山。 上聯寫近景、靜景,將自然景觀與千年禪寺結合起來,顯得寧靜肅穆。下聯寫遠景、動景,四面雲霧繚繞,無限空闊,水環波涌,使青山很有氣勢。上下聯就這樣相互配合,相互映襯,使雲水松杉環繞的青山禪院超凡拔俗,氣象萬千。 又如濟南趵突泉聯: 平地忽堆三尺雪; 四時長吼半空雷。 上聯寫泉衝波濺浪的形狀,下聯寫泉流的巨大聲響,一色一聲相對;色是「平地」的色,聲是春夏秋冬「四時」的聲,空間與時間又相對。 2.寫入敘事 上下聯的分工和各自側重點,可以一說別人,一說自己;一寫事,一抒懷;一實,一虛。同是說別人,上下聯可以分別寫品德與事功,或品德與才學,事功與生活,公與私,言與行,文與武,喜與惡,有與無,得與失,今與昔,生前與死後,現在與未來等。同是寫人文事,上下聯可以分別詩與文,經與史,詞與賦,書與畫,詩文與書畫,琴與棋,師授與友評等。 例如唐景崧(一說丘逢甲)撰台灣鄭成功祠聯: 由秀才封王,撐持半壁舊河山,為天下讀書人頓生顏色; 驅外夷出境,開闢千秋新世界,語中國有志者再鼓雄風。 全聯讚頌民族英雄鄭成功的事功,上下聯仍有分工。上聯寫他前一段抗清,下聯寫他後一段驅夷,即驅逐荷蘭殖民者出台灣。一是「撐持舊山河」,一是「開闢新世界」;一重在過去,一重在影響未來;上聯讚揚他的功績,下聯提出對後輩的希望:對鄭成功作了全面的肯定和頌揚。 又如鄧穎超賀馮玉祥六十壽聯: 寫詩寫文章,亦莊亦諧如口出; 反帝反封建,不撓不屈見襟期。 馮玉祥(1882-1948),中國國民黨愛國將領,反對帝制和張勳復辟,響應北伐,組織民眾抗日同盟軍,罵投降派;平時也寫詩文,通俗易懂。此聯上聯概括他的文筆,下聯讚頌他的歷史勸績和精神氣質,一「文」一「武」。全聯主要反映和讚頌馮玉祥豁達的性格,不斷追求真理和愛國救國的襟懷。 主題是上下聯的交匯點、接軌處,是上下聯聯接的紐帶。寫作對聯,如能把握主題,切合題意,上下聯各有側重,共同表達一個中心意思,也就做到了又對又聯。 二 起承轉結 起陰轉結(合),本是詩文的章法,對於對聯,有參考價值。 絕句詩每首四句,依次是起、承、轉、結。對聯中的二句聯,全聯四句,也可以這樣看。例如朱元璋贈徐達聯: 破虜平蠻,(起)功貫古今名第一;(承) 出將入相,(轉)才兼文武世無雙。(結) 詩的結構藝術,講究「起如爆竹,結如撞鐘」。對聯也是這樣。開頭乾脆利落,不拖泥帶水,如爆竹震響,引入注目。此聯開頭就很好,捨去許多次要的不寫,直以「破虜平蠻」開始。接著,承以「功貫古今名第一」。此兩句,概括了徐達在打天下時創建的不朽功績,南平陳友諒、方國珍諸部,北取大都(今北京),滅亡元朝,以後又經略西北,所向無敵。下聯首句,相當絕句的第三句,該「轉」了,沒有繼續寫他的武功,而是從武功轉向文治,從開國前轉向開國後,「出將入相」,很輕靈地轉了方向。絕句的「轉」,往往決定一首詩的高下成敗。對聯也像這樣,下聯開頭好,與上聯的對立面找得准、找得好,此聯就可望成功。「轉、結」實際上也是「起、承」關係。因為「出將入相」,所以用「才兼文武」來承接。最後,「世無雙」三字,遙應上聯的「名第一」。結句濃重的一筆,使徐達這位開國功臣的形象更加偉岸、鮮明和飽滿,餘音裊裊,令人回味不已。 全聯二句的對聯,自然不可能完全具備起、承、轉、結,離首即尾,只有起、結。上聯起,就擔負了「起、承」的雙重任務;下聯結,就擔負了「轉、結」的雙重任務。上聯必須起好,下聯必須結好。如清廖鴻熙題桂林獨秀峰聯: 撐天凌日月;(起) 插地震山河。(結) 獨秀峰孤峰獨峙,唐詩人有「擎天一柱在南州」的描述,峰上刻有「南天一柱」的大榜書。本聯以極其精鍊的語言,讚美這南天一柱的非凡氣勢。起,確如爆竹,結,如撞洪鐘。雖然只二句,卻意思完整,篇章完美。 全聯超過四句的對聯,也可以注意起、承、轉、結。例如清臧乃用撰遼寧千山祖越寺聯: 水界遼河,山通華表,(起)曆數代毓秀鍾靈,真乃東都勝跡;(承) 千峰拔地,萬符朝天,(轉)看四時晴嵐陰雨,遙連南海慈雲。(結) 上聯起始,寫千山形勢,西北是遼河平原,東與華表山相連,景象闊大。接著,以歷史文化相承。此山在隋唐時期就開始建佛寺道觀,明清兩代極為興盛,康熙、乾隆帝和不少官宦人士都曾來此遊覽,點出千山是「東都勝跡」。下聯寫在寺院所看到千山的具體形狀和氣勢,由山暗轉到寺,接著再寫山寺四時陰暗景色,由此寺聯想到觀世音菩薩所在的南海,表明山寺與南海佛法相通。以此作結,表明此寺的莊嚴神聖,不同一般,言已盡而意未窮。《三藏聖教序》云:「引慈雲於西極,注法雨於東陲。」這裡是注法雨於北疆,連慈雲於南海,結尾由實入虛,啟人遐思,甚妙。 中長聯,半聯相對完整,自有起、承、轉、結。如上邊千山祖越寺聯,半聯四句,上聯「水界遼河」是起,「山通華表」是承,「曆數代毓秀鍾靈」是轉,「真乃東都勝跡」是結。下聯照此類推。 對於長聯,尤須注意全聯和半聯的層次結構,注意全聯和半聯的起、承、轉、結;否則閱讀抓不住要領,寫作客易蕪雜凌亂。孫髯所撰大觀樓長聯,情文並茂,在章法上也足堪為法。試看聯文: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起)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承)高人雅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轉)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秋楊柳。(結)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起)把灑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承)偉烈豐功,費盡移山氣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幕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轉)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結) 上聯寫滇池風景,「喜茫茫空闊無邊」,下聯敘雲南歷史,「嘆滾滾英雄誰在」,由空間轉向時間,由「喜「轉入「嘆」,全聯有起、承、轉、結,章法謹嚴。半聯自成篇章,井然有序。上聯起如橫空出世,「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氣勢非凡。承接著寫個人見廣闊滇池的興奮和喜悅,不禁解開衣襟,掀起頭巾,進而想到滇池的四圍環境,隱約看到東面的金馬山、西邊的碧雞山、北面的蛇山、南面的白鶴山,彷彿在奔騰、飛翔、行走。再看湖面、堤岸,小島沙洲,蓬鬆的楊柳,茂密的蘋蒿蘆葦,翠鳥翻飛,霞光燦爛,自然想到「選勝登臨」,這是行文的「轉」。「莫孤(辜)負」以下四個自對句,寫湖外、湖岸、湖裡有代表性的美景作結。半聯一氣呵成,令讀者如親臨滇池,不勝欣喜。下聯,以「數千年往事」起,頓時給人以蒼茫深沉的歷史感。接著慨嘆,用「想」領起四個自對句,表述歷史事件:漢武帝令練水軍,以討伐洱海夷人;唐代唐九征軍大敗吐蕃,在祥雲縣建鐵柱以紀功;宋太祖手揮飾物玉斧,在地圖上劃定西南國界;元忽必烈率部乘皮筏渡金沙江,統一雲南全境。「偉烈豐功」,承上啟下,開始行文的「轉」,意思說功業不能長存,繁華迅即衰殘。「只贏得」以下四個自對句,以悲涼的景色作結,加深感嘆的氣氛和濃度,情余言外。全聯多處自對,語言整練,大開大合,一氣流注,承轉自然,起結精工。 三 呼 應 呼應,又稱照應,有時又可叫伏應,就是行文要前後相應,前呼後應。要前後連貫,不要前言不搭後語;前邊交代了一件事,後邊要有著落;前邊提出了問題,後邊要有回答或反應;前邊埋下了一支「伏兵」,後邊要有「伏兵」起來的行動。 呼應,可分前後句呼應、前後文呼應、首尾呼應。 在短聯中,要前後句呼應。如謝遠涵挽孫中山聯: 兩語服膺平生,孔曰大同,耶曰博愛; 三傑並時鼎立,印有甘地,俄有列寧。 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傑出領袖,領導人民推翻了延續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此聯放眼中外,立足歷史的高度,頌揚孫中山的偉大理想和不朽功勛。上聯首先提出他平生尊奉的「兩語」,下邊接著說明「兩語」內容,即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所提出的「大同」理想,和耶穌主張的救贖人類、「博愛」。下聯,首先提出當時世界並立的「三傑」,接著說「三傑」為誰,推翻舊勢力、建設新國家,除了印度「聖雄」甘地、俄國列寧以外,就是孫中山。孫中山的偉大,當時只有他二人可以相比。 在中長聯里,除了上下句呼應以外,更要注意有一定距離的前後文呼應。如孫髯的大觀樓聯,前邊說了「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後邊就有「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前概說,後具體分述,前後呼應。前邊「嘆滾滾英雄誰在」,後邊就有回應的語句:「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 前因後果,前行為、後目的,前理由、後結論等,或加以倒裝,前果後因,前目的、後行為,前結論、後理由等,都屬前後呼應。如許德珩挽朱自清聯: 教書三十年,一面教,一面學,向時代學,向青年學,生能如斯,君誠健者; 生存五一載,愈艱苦,愈奮鬥,與醜惡斗,與暴力斗,死而後已,我哭斯人。 此聯全面概括了朱自清的一生,對其工作、品德和骨氣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上聯說他教書,用兩個「一面」,兩個「向……學」,末後總括,結論「君誠健者」。下聯,先說其一生較短促,接著用兩個「愈」,兩個「與……斗」,至「死而後已」。對於這樣一個「健者」在貧病中死去,當然悲痛,所以結以「我哭斯人」。這是因果關係的呼應。 前後呼應,有時用關聯詞語「因為……,所以……」、「不但……而且……」、「縱……也……」、「……雖……」等。在中長聯里,上下聯各有起結,首尾兩兩呼應較常見。如挽朱自清聯,「教書三十年」與「生存五一載」相呼應,朱自清終年五十一歲,教書就有三十年。「君誠健者」與「我哭斯人」相呼應,因為朱自清是「健者」,所以「我」才哭他。 上下聯的起結,類似詞上下片的起結。詞上片的結句,要為下片的拓展留有餘地,要如奔馬收韁,有欲止而不止的勢頭。對聯上聯的結句也要這樣,以便開展下聯。常見上聯結句提出問題,下聯結句作出回答。這是兩個結句的呼應,也是前後文的呼應。如南京瞻園,即明代中山王徐達的故邸,據說是徐達所題聯: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英雄,問樓外青山,山外白雲,何處是唐宮漢闕? 小苑春回,鶯喚起一庭佳麗,看池邊綠樹,樹邊紅雨,此中有舜日堯天。 此聯氣勢宏偉,文字秀麗。上聯懷古,借問青山白雲,歷代的帝王統治、漢唐盛世何在?結句提出問題。下聯回答,說現有一庭佳麗,樹綠花紅,景色濃艷,正是太平盛世。下聯結句「此間有舜日堯天」,恰好回答了上聯結句「何處是唐宮漢闕」,呼應密切,全聯結構緊密。 四 平 衡 對聯上下聯,對立的雙方,分量輕重要大致相當,大體平衡,這樣才能給人以美感。如果顯然不平衡,畸輕畸重,正如大胖人與小瘦子並立,很不相稱,會令人感到不穩定,甚至滑稽可笑。 滇池,東西平均寬八公里,南北長四十公里,大觀樓長聯,開頭說「一百里慎池」即可,為什麼要誇張說「五百里」?這和下聯相對的「數千年往事」有關。一百里對數千年,顯然輕重失衡。就是五百里對數千年,也嫌前者分量不足。作者採用了其它幫助措施。緊接「五百里滇池」後說「奔來眼底」,「奔」字很有力度和氣勢,下聯「數千年往事」後接「注入心頭」,「注」字就氣平力弱,然而總起來看,「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與「數千年往事,注入心頭」就比較平衡了。上下聯的結束看來是不平衡的,如「四圍香稻,萬頃暗沙」對「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前重後輕,但是從整個上下聯來看,上下聯還是平衡、相稱。這是這副名聯的優勝處之一。 上下聯失衡的對聯不是沒有。例如一茶坊聯: 人笑庭中,採得新芽香宅院; 茶銷海外,贏來美譽耀神州。 「庭中」與「海外」,「宅院」與「神州」,大小懸殊,顯然上下聯不相稱。可以修改上聯,比如改為: 春滿山中,採得新芽香四野; 茶銷海外,贏來美譽耀神州。 這樣,上下聯就比較均衡。 除了上下聯要大體平衡以外,對聯還要求半聯之中,上下句也要大體平衡、勻稱、一致。如泰山南天門聯: 門辟九霄,仰步三天勝跡; 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 上聯既說「九霄」(九重霄),用「三天」(道家所謂三清天)就最恰當,用「一天」、「周天」都不行。下聯說「萬級」似太誇張,但是與下句「俯臨千嶂」相一致,是協調平衡的。如用「百級」,顯得不夠高,就俯看不到「千嶂」。 有上下句失衡的對聯,如一副春聯: 祖國昌盛,山河秀麗春永駐; 人民幸福,楊柳嬌柔燕常飛。 上聯兩個分句分量相當,能平衡。下聯上下句就有問題,上大下小,上強下弱,而且下句「楊柳嬌柔燕常飛」與上聯「山河秀麗春永駐」也不平衡。如改「楊柳嬌柔」為「環境蔥蘢」,可能較好。 上下聯如果不能做到輕重大體平衡,寧可下聯重些,而不要上聯重。上輕些、下重些,事物還有穩定感;上重些、下輕些,類似所謂頭重腳輕,就缺乏穩定感,使人看來就不那麼協調了。上下句的輕重,在不能很好平衡時,原則上也宜上輕下重。 民間流傳的所謂「絕對」,之所以難對,是由於難以滿足其古怪苛刻條件,難於做到平衡。例如已流傳了二三百年的「煙鎖池塘柳」,五字偏旁包括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下聯也應該有「五行」才能對得上,才能平衡。對下聯的人不少,迄今為止,似乎還未有公認十分完美的佳對,試舉一二與出句並列於下: 煙鎖池塘柳; 炮架鎮江城。 燈深村寺鐘。 「炮架」這個對句,除了「架」字平仄不對、偏旁在下的缺點以外,就是專有名詞「鎮江城」與普通名詞「池塘柳」不能相對,輕重懸殊。「燈深」句對得較好,意思說在村寺鐘聲傳來的深遠處隱約可見燈光,與出句輕重平衡,但是五字偏旁未能都同旁或交錯相對,卻是一個小小的遺憾。 五 橫 披 橫披,又稱橫批、橫額,懸掛或張貼在對聯上方正中部位壁柱橫眉上,對全聯意思帶有總結性質。它是對聯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橫披一般用於名勝景點、茶樓酒館和迎春喜慶場合,有時也用於嘲諷戲謔。對於對聯,橫披可以起到如下作用: 1.點睛。如春聯: 送舊年,窗外映白雪; 迎新歲,喜鵲鬧紅梅。 (橫披)春臨大地 2.互補。如《紅樓夢》大觀園蘅蕪院聯: 吟成豆蔻詩猶艷; 睡足荼蘼夢亦香。 (橫披)蘅止清芬 「詩」又作「才」。蘅蕪院里花草很多,藤蘿薜荔,杜若蘅蕪,茝蘭金葛,紫芸青芷,舉不勝舉。上下聯主要寫花中的人,在含苞初放的豆蔻梢頭下吟詩,在荼蘼的花氣中春睡。橫披補足了蘅蕪院的眾多名花香草,同時照顧到人的美艷清超。這個庭院後來是分給薛寶釵居住的。此聯和橫披正適合其人。 3.深化主題。如一婚姻介紹所聯: 白玉猶有瑕,求人十全十美哪裡遇? 青春豈無限,擇偶千挑百揀幾時休! (橫披)看剩下誰 橫披緊承聯語的「千挑百揀幾時休」,提醒人擇偶莫要錯過時機,適可而止,望有情人早成眷屬。雖然這橫披口氣急切了一點,但確實促人醒悟,發人深思。 4.總結。如某鄉一位女青年死了丈夫,與一男青年戀愛,兩人人品都好,志趣相投,準備結婚。可是女方家族怕她帶走財產,橫加干涉,硬逼她嫁給本族中比她年長十多歲的人,女青年忍無可忍,寫下一副對聯貼在房門上: 我願嫁誰,本人作主; 誰能娶我,與你無關 (橫披)婚姻自由 以上橫披,不一定在聯語之前擬成,有在前,有在後。 橫披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命題。橫披就是題目,聯文只能根據題目來寫.闡發題意,表達和實現出題人的意圖。例如清代王有才題「太白樓」酒家聯: 我輩此中宜飲酒; 先生在上莫題詩。 (橫披)太白樓 唐賀知章《八仙歌》:「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此聯由賀詩脫化而出,饒有趣味,切合併闡發「太白樓」的命名。「太白樓」成了點睛之筆。 又如馬來西亞怡保興安(福建莆田古稱)會館聯: 興吾業,樂吾群,敬吾桑梓; 安此居,習此俗,愛此河山。 (橫披)興安會館 按題作文,首嵌「興、安」二字,闡述題意,切合華僑的心理和生活。 橫披與聯語成為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相互支持、補充映發。這是對聯的又一章法。 橫披字數,通常是四字。可以少到二、三字,有時也可以多到五、七字。 橫披的文字,一般不要跟聯語重複。 橫披的文字,最好能適當注意聲調。如四字句,不宜全仄全平,能合乎四言句的平仄格式更好。 第十講 對聯的句法 句法指成句的方法,包括句子節奏、結構、語法修辭和意義複合等方式方法。前人提出的句法繁多,本講只擇重要的介紹,別處談到的和次要的從略。 1.指示句 即語氣之中,有指示的意思。如北京城南尺五庄聯: 何處無明月清風,半郭半村裴綠野; 此地有茂林修竹,宜詩宜畫謝青山。 裴綠野,唐裴度在洛陽建有別墅綠野堂。謝青山,南齊詩人謝朓在宜城陵陽山麓建過樓。上聯說尺五庄半城半鄉,像裴度的綠野堂;下聯說這裡山林景色優美,適合像謝朓那樣的文士來吟詩作畫。上下聯都有指示的意思。 2.連貫句 又稱直書句,即上下聯語意氣勢一貫直下,不可中斷。它相當於流水對。如范文瀾自勉聯: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寫一句空。 3.子母句 即聯句中重要的字,如同母,下邊有幾個由它而產生的字,如同子。如: 蟬琴鳴斷續; 蝶拍舞高低。 「蟬琴」、「蝶拍」即是母,「鳴斷續」、「舞高低」是子。從語法上看,這是主謂句;從修辭上看,是摹狀句。 4.分總句 即先將內容並列分述,然後予以總結。如春聯: 松、竹、梅,歲寒三友; 桃、李、杏,春風一家。 5.總分句 即先將內容總括,然後並列分述。如第九講在談呼應時所舉挽孫中山聯:「兩語服膺平生,孔曰大同,耶曰博愛;三傑並時鼎立,印有甘地,俄有列寧。」又如據傳蘇軾所對的一聯: 三光日月星; 四詩風雅頌。 《詩經》中,雅分大雅、小雅,與風、頌並稱四詩。這是一個巧對。它仍是主謂句,「三光」、「四詩」是主語,後邊省略了動詞「是」。 6.呼應句 句中上呼下應,如: 風翻白浪花千片; 雁點青天字一行。 「風翻白浪」的形狀是「花千片」,後者形容前者。同理,「字—行」是形容「雁點青天」的。 二 省 略 一般說來,文言文省略句子成分比白話文多,用文言寫成的詩詞、對聯,其省略又比文言散文多。省略,使在有限的文字里,包容和表達更多的意思。省略,使行文簡潔,具有特殊風格。寫作對聯,不可不重視省略。 前人所說對聯句法的「省句」,就是省略句、無主句,一般是省略主語。實際上,省略有多種情況。 1.省略主語 主語很明確,不寫人也知道;或者雖不夠明確,但無須寫出來。如清程恩澤贈林則徐聯: ( ) 為政若作真書,綿密無間; ( ) 愛民如保赤子,體會入微。 這裡省略了主語「林公」。 又如清包世臣書齋聯: ( ) 喜有兩眼明,多交益友; ( ) 恨無十年暇,盡讀奇書。 這裡省略了主語「我」。 又如符乃若題印刷廠聯: ( ) 刷掉一窮二白; ( ) 印成萬紫千紅。 這裡省略的主語不確定,是「我們」、「他們」或「印刷廠」,不需寫明。它是無主句。 2.省略謂語動詞 如前舉春聯:「松、竹、悔,( )歲寒三友;桃、李、杏,( )春風一家。」省略了「是」或「堪稱」。 又如徐鵬九喜遷新居聯: 檐前( )峰嶺,宅外( )河流,( )有水有山門第; 架上( )詩書,垛中( )稻穀,( )半耕半讀人家。 上聯省略二「有」、一「是」。下聯省「放」、「堆」、「可稱」。 又如揚州瘦西湖花廳聯: 月來( )滿地水; 雲起( )一天山。 上聯省「如」,下聯省「似」。 3.省略介詞或介賓片語 如清陳斌如題桂林南溪山螺窟聯: 江流橫( )萬里; 天柱插( )三峰。 此聯詞序有顛倒。理順後,它的省略是:「萬里江流橫(於前);三峰(似)天柱插(於天地間)。」下聯不僅省了介賓片語,還省了動詞「似」。這樣一省略,加上特殊安排,文字簡勁,氣勢非凡。 又如貴陽圖雲關聯: 兩腳不離大道,( )吃緊關頭,須要認清岔道; ( )一亭俯看群山,占高地步,自然趕上前人。 上下聯都省了「人在」。 4.省略定語中心詞 為了句式的整齊,對聯中有時只出現定語,而省略中心詞。如說關羽「持長刀,跨赤兔」,「赤兔」是定語,後邊中心詞「馬」就省略了。文章里有「一抔之土未乾」(駱賓王《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一抔之土」代指墳墓),對聯里就可以說「一抔未乾」,省掉中心詞「土」。如無錫泰伯墓聯: 誌異征誅,三讓兩家天下; 功同開闢,一杯( )萬古江南。 類似省略中心詞的,還有「一樽[酒]」、「一杯[酒]」、「三尺[劍]」、「風雨晦明[之時]」、「枷鎖[之人]」等。 5.縮略 由於對仗的要求或限制,有時須將多音詞縮簡成雙音詞。如人名「司馬遷」縮略成「馬遷」,「酈道元」縮略成為「酈元」,物名「玳瑁梁」縮略成「玳梁」。 由於語言是約定俗成,有習慣定勢,縮略要以讀者群眾能接受為度,最好是有先例可循,不致使人難解,看作生造。如將「諸葛亮」縮略為「葛亮」、「葡萄酒」縮略為「葡酒」、「偉大的中華民族」縮略為「大華民族」,就不可以。 6.獨詞句的省略 這是一種複雜的省略,很難確定省略的是什麼成分。名詞性片語是獨詞句的一種形式,它的省略就很複雜。如清劉鳳誥題大明湖小滄浪園聯: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將它省略的成分補出,大致是:「(大明湖中的小滄浪亭)四面[被]荷花、三面[被)柳[圍繞著];[在這裡可觀賞到]一城山色,半城湖[光]。」 又如李海章撰通化楊靖宇烈士陵園聯: 白水黑水; 碧血丹心。 這副對聯,高度凝鍊,意象豐富,撼人心魄。它省略了許多詞語以至句子,可以補充為:「[楊靖宇將軍領導抗日軍民與敵鬥爭、周旋於)白山黑水(之間);(他艱苦備嘗,堅持鬥爭,生命不息,戰鬥不止,他為國獻出了)碧血丹心,(人民對他非常崇敬)。」 三 倒 裝 寫作對聯,為了協調平仄,或為了突出、強調某種事物,或者為了頓挫,形成某種氣勢和風致,在詞序安排上,有時前後顛倒,不同於一般散文。這種句子叫倒裝句(前人所謂「倒句」)。倒裝的情況多種多樣。 1.定語與中心詞倒裝 如春聯: 紅杏一枝,鶯歌燕語; △△△△ 碧桃滿樹,日麗風和。 △△△△ 正常詞序,應是「一枝紅杏」、「滿樹碧桃」,讓作定語的數量詞居前,中心詞在後。這裡顛倒,是為了協調句腳平仄,合乎「平,仄/仄,平」的格式,同時也強調「紅杏」、「碧桃」,一開始就給人以鮮明的色彩和形象。 又如: 芳草斜陽外; △△△△△ 落花流水間。 △△△△△ 本應是「斜陽外芳草;流水間落花」。如此定語後置,使聯語別具情韻。 2.動賓倒裝 正常的詞序是動詞在前,賓語在後,倒裝句卻相反。如常江挽魏傳統聯: 聯界最關心,長留座上清風、楹間翰墨; △△△△△ 人情多寄語,又見老人慈愛、童子天真。 △△△△△ 此聯是讚揚魏傳統「最關心聯界」、「多寄語人情」,如按此順序寫,既不合乎句腳平仄的規範,又失掉了沉鬱頓挫的氣韻。 動賓倒裝,有時是將定語與中心片語成的賓語拆開,一部分置於動詞之前,一部分仍置於動詞之後。如清賀藕庚撰蘇州白公祠聯: 唐代論詩人,李杜以還,惟有幾篇新樂府; △△△△△ 蘇州懷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畝舊祠堂。 △△△△△ 聯意不是在唐代議論詩人,而是「論唐代詩人」;同樣,不是在蘇州或只是蘇州人民懷念刺史,而是作者和蘇州人民「懷蘇州刺史」。白居易曾作蘇州刺史,所以對聯這樣寫。這裡將賓語拆開,前後分置,強調了「唐代」、「蘇州」,又使全聯生成點波折,避免平直。 又如張伯駒挽毛澤東聯: 覆地翻天,紀元重開新史; △△ △△△ 空前絕後,人物且看今朝。 △△ △△△ 本是「重開新史紀元」、「且看今朝人物」。將賓語拆開分置後,既強調了「紀元」、「人物」,又強調了「新史」、「今朝」,使全聯有一種虯枝盤空的氣勢。 陳毅用杜甫詩句題成都杜甫草堂聯: 新松恨不高千尺; △△ △△△ 惡竹應須斬萬竿。 △△ △△△ 上聯是「恨新松不高千尺」,下聯本是「應須斬萬竿惡竹」。下聯也是將賓語拆開分置,一部分倒裝。 3.主謂倒裝 一般詞序是主語在前,謂語在後,倒裝句卻相反。如郭沫若題陝西人民大廈聯: 勉哉,吾黨二三子; △△ △△△ 猗歟,廣廈千萬間。 △△ △△ 本應作「吾黨二三子勉哉;廣廈千萬間猗歟」,意思說:我們這些人要努力呀;千萬間寬敞的大廈多麼宏美!這樣倒裝,突出了「勉哉」、「猗歟」,使行文多一點波瀾,並且避免了聯腳上平下仄。 又如湯陰岳廟聯: 蓬頭垢面跪階前,想想當年丞相; △△△△△△△ △△ 端冕垂旒居座上,看看今日將軍。 △△△△△△△ △△ 岳飛在宋高宗時被害死,孝宗時詔復官職,謚武穆,後改謚忠武,理宗時追封鄂王。此聯上聯說,當年宰相秦檜,現在蓬頭垢面,跪在岳廟殿階之前;下聯說,今日岳將軍,已穿上王者的服飾,端坐在神位之上。主謂顛倒,使「蓬頭垢面」、「丞相」和「端冕垂旒」、「將軍」分別居於聯文首末,更加突出了奸臣的狼狽可鄙,突出了岳將軍的莊嚴可敬。 4.連動結構倒裝 兩個前後兩連的動作,沒有按正常的時間順序,而把後一動作先說,前一動作後說。如「憑欄縱目」,應是先憑欄而後縱目,卻加以顛倒,說成「縱目憑欄」。這多半是為了平仄對仗的原因而倒裝。如長沙嶽麓山嶽麓宮聯: 二十年前此讀書,記古寺夕陽,常看青楓紅葉臨絕頂; △△△△△△△△ 一千里外更窮目,數今朝風物,只有月色灘聲似昔時。 按正常順序,應是「常臨絕頂看青楓紅葉」,節奏是「二二一四」,與對句「只有月色灘聲似昔時」的「二四一二」節奏不能對;而一顛倒,「常看青楓紅葉臨絕頂」,上下聯句式節奏相同,正好相對。 倒裝還有其它情況,如狀語後置。 四 詞類活用 詞類活用,在文言散文中時有所見。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舍相如廣成傳舍」,後一個「舍」,是名詞,前一個「舍」,是名詞作動詞用,全句意思是安置藺相如住在廣成傳舍。對聯中,詞類活用也較常見,情況不一。 1.名詞作動詞、形容詞 如阮元題西湖葛嶺朝暾聯: 魏晉詡風流,是翁抱朴傳書,棋局樗蒲忘世業; △△△△ 湖山薄雲氣,此處煉丹成汞,柳堤松島護仙寰。 葛洪,東晉道家,好神仙煉丹術,著有《抱朴子》,死葬葛嶺。樗(chū)蒲,古代博採戲。「棋局樗蒲」,這裡作動詞用,即下棋、博採。全聯讚揚葛洪清高避世,修道煉丹,如處仙境。 又如春聯: 歲去江山不老; 年來松柏長春。 △ 「春」,名詞,這裡形容松柏的繁茂青蔥,作形容詞用,與上聯形容詞「老」相對。 2.形容詞作動詞 如龍非池題岳陽金鶚公園南大門聯: 物阜民康,風薰南面; △ 鳶飛魚躍,日麗中天。 △ 薰,本意和暖,這裡作動詞用:和暖地吹著。麗,這裡不用其「附著、懸掛」義,與上「薰」相對,意為燦爛地照射著,也作動詞用。 形容詞作動詞用,有「使動」、「意動」兩種情況。前者是「使它怎樣」,如「匠人斫大木而小之」,匠人 △ 使木頭變小。後者是「感到它怎樣」,如「登泰山而小天下」,感到天下小。 △ 康熙帝題蘇州行宮聯: 松聲竹韻清琴榻; △ 雲氣嵐光潤筆床。 △ 上聯說,四圍傳來松聲竹韻,使人感到琴榻分外清涼、清雅:「清」是意動用法。下聯說,因雲氣嵐光近在咫尺,令人感到筆床也是濕潤的:「潤」仍是意動用法。 3.形容詞作名詞 如上海豫園卷雨樓聯: 鄰碧上層樓,疏簾卷雨,曲檻臨風,樂與良朋數晨夕; △ 送青仰靈岫,幽澗聞鶯,閑亭放鶴,莫教佳日負春秋。 △ 「鄰碧」,是鄰近碧色的假山。「送青」,是送來青翠的山色。「碧」、「青」都作名詞用。 又如乾隆帝題瀋陽故宮大政殿聯: 龍涎翠裊金仙宇; △ 鶴焰紅翻寶相花。 △ 此聯極寫宮殿的華美。上聯說,龍涎香的煙氣裊裊上升,繚繞著殿上「泰交景運」的金字匾額。下聯說,燃著的香料在銅製的仙鶴爐里翻騰著紅浪,與柱壁間雕飾的珍美花朵相輝映。「翠」,翠色的煙氣。「紅」,紅色的火焰。兩處都是形容詞作名詞用。 4.動詞作名詞 如清吳鎮撰天津大悲院聯: 禪門無住始為禪,但十方國土莊嚴,何處非祗園精舍; △ 渡世有緣皆可渡,果一念人心迴向,此間即慧海慈航。 △ 「無住」,佛教語,指事物不會凝住於自身不變的性質,「住」作名詞用。「慈航」與「慧海」自對,動詞「航」也作名詞用。 第十一講 對聯的一般修辭手法 修辭,是修飾文字詞句,運用各種表現方式,使語言表達得準確、鮮明而生動有力。修辭,既要把話說對,又要把話說好。本書前邊幾講,講對仗、平仄聲、句法等,可以說都是在講修辭。本講和下一講,是集中講修辭手法,即修辭格、修辭方式。 對聯是運用修辭手法最多的一種文學樣式。其它文學樣式所沒有用到的修辭手法,在對聯中也有,有的還較常見。本書不求完備,只擇常用的一些修辭手法,舉例說明。 一 比 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把抽象的、深奧的、人們不熟悉的事物,化為具體的、淺顯的、人們所熟悉的事物,給讀者以鮮明深刻的印象。好的對聯,常有好的比喻。比喻貴貼切、新穎,忌陳舊、牽強。 比喻有三要素:一是本體,即被比喻的事物;二是喻體,即用來比喻的事物;三是喻詞,即聯繫本體和喻體的詞,如「如」、「似」、「若」、「是」等。 比喻有三種形式: 1.明喻(甲像乙) 本體、喻體、喻詞齊全。如山西應縣木塔聯: 俯瞻桑乾,滾滾波濤熒似帶; △△ △△△△△ 遙臨衡岳,蒼蒼岫嶂屹如屏。 △△ △△△△△ 此聯寫登木塔所見山河狀況。桑乾「波濤」、恆山「岫嶂」是本體,「帶」、「屏」是喻體,「似」、「如」是喻詞。 2.暗喻(甲是乙) 喻詞多用「是」、「為」。有時省去喻詞。如郭沫若題新疆天池聯: 一池濃墨盛硯底; △△△△ △ 萬木長毫挺筆端。 △△△△ △ 上聯,將深藍的天池水比作盛在硯底的濃墨,池周圍的山如硯池邊緣;下聯,將山上的密密樹木比作挺立在筆桿前端的毫毛,座座尖山就如枝枝筆桿。生動、形象,有意境。 3.借喻(乙代甲) 本體、喻詞都不出現,只出現喻體。如小鳳仙挽蔡鍔聯: 不幸周郎竟短命; △△ 早知李靖是英雄。 △△ 蔡鍔是護國軍統帥,是推翻袁世凱後死的,死時年僅三十五歲。周瑜是在赤壁大捷後死的,享年不過三十六歲。用周郎比蔡鍔恰當。下聯又將蔡鍔比作唐初軍事家李靖,自比慧眼識英雄的紅拂女,都很得體。 二 比 擬 這是把人或物異化,即把物當作人來寫,把人當作物來寫,把此物當作另一物來寫。可以使語言生動形象而且新鮮,喚起讀者的聯想,增強作品的美感,提升作品的意境。 比擬有兩種: 1.擬人 將物當作人來寫,移情於物。擬人在比擬中最常見,富有情趣,多出佳句。如趙朴初題峨眉山清音閣聯: 天著霞衣迎日出; △△△△△△△ 峰騰雲海作舟浮。 上聯寫日出時景象:朝霞滿天,老天像為歡迎紅日出來,特意穿上霞衣。這是把天當作人來寫。下聯是比喻。 又如鄭燮撰的春聯: 春風放膽來梳柳; △△△△△△△ 夜雨瞞人去潤花。 △△△△△△△ 春風多情,不怕柳樹怪他唐突,而大著膽子為柳梳理秀髮;夜雨風格高尚,不願驚擾人,偷偷地去滋潤嬌嫩的花朵,做了好事不希望人知道。這樣一寫,使風拂柳條、雨下花草頓生濃濃的情趣。下聯還使人聯想起杜甫《春夜喜雨》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2.擬物 這是將人當作物、此物當作另一物來寫。 人擬物,如文化部門聯: 文壇花爭艷; △△△△△ 桃李果竟先。 △△△△△ 這是說文藝界人才濟濟,年輕作家朝氣蓬勃,流派多,成果不斷湧出。 物擬物,如昆明金殿聯: 金殿鳳凰鳴曉日; △△△△△ 玉階鸚鵡醉春風。 △△△△△ 金殿在昆明市東北的鳴鳳山上,鳴鳳山又稱鸚鵡山。「鳳凰」、「鸚鵡」本為山名,此聯本意是說金殿華麗,很有生氣,山上景色可觀,卻將無生命的山,真當作有生命的鳳凰、鸚鵡來寫了。 擬人的對聯多,擬物的對聯少。 比擬和比喻有相通之處。二者區別是:比喻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比擬是把甲事物模擬作乙事物來描述。 三 誇 張 誇張是在客觀實際的基礎上,將描述的事物故意誇大或縮小,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它可以將深厚的感情、難狀的物象,有力地表達出來,使文辭飛動。誇張要使讀者明白這是誇張,不致引起誤會。誇張要「誇而有節,飾而不誣」。誇張的事雖不合理,卻合乎情。 誇張有兩種: 1.擴大 將描述的事物加以主觀想像,盡量擴大。如徐悲鴻言志聯: 直上青天攬日月; △△△△△△ 欲傾東海洗乾坤。 △△△△△△ 聯意是:我將直上青天去摘取日月,給人間帶來無限光明;我想傾倒出東海的水,去洗凈這世界上的一切骯髒。事實上人不可能去「攬日月」、「傾東海」,但是表現了他追求進步、追求光明和濟世利民的熱切心情。此聯激情澎湃,氣魄雄大。 又如寧夏古蕭關城樓聯: 峰高華岳三千丈; △△△ 險據秦關百二重。 △△△ 蕭關在固原境內,背倚六盤山,是古代關中往塞北的要衝。它「襟帶西涼,咽喉靈武」,形勢險要,是阻拒匈奴入侵的重要關口。明初大將徐達與元兵大戰六盤山,入蕭關,取平涼,定關中。蕭關是古來兵家必爭之地。六盤山主峰海拔2942米,華山主峰海拔2100米,六盤山峰確實比華山高,高約三千尺,但聯里說高出「三千丈」顯然是誇大了。此聯說蕭關控制秦地關口「百二重」,這個數字也是誇張。雖然如此,讀者仍信服蕭關的險要,不認為其誇張為虛妄。 2.縮小 將描述的對象盡量縮小,比實際狀況小得太多。如抗日戰爭時,愛國人士嘲諷在南京的汪精衛偽政權聯: 國祚不長,八十多天袁皇帝; 封疆何窄,兩三條巷偽政權。 上聯從時間說,以袁世凱稱帝作比,極言汪偽政權存在的短暫;下聯從地域說,極言其管轄的範圍狹小。總之,這個偽政權極不得人心。此聯反映了愛國同胞對這個日本帝國主義卵翼下的偽政權的極度憎惡。誇張而合乎情理,事實上,汪偽政權就是政令不出都門,為時不長。 又如昆明睡佛山達滅洞聯: 乾坤浮一鏡; △△△ 日月跳雙丸。 △△△ 上聯寫此洞俯瞰浩渺的滇池,感到世界在其中浮動,意境從杜甫《登岳陽樓》「乾坤日夜浮」化出。下聯說輪流出沒的太陽月亮,如同跳動的雙丸,取宋方夔《春歸雜興》「雙丸不肯駐頹光,字宙悠悠萬物長」之意。全聯寫在達滅洞所見的遼闊景象,將極大的乾坤日月視作微小物,傳達對宇宙人生的感悟。 四 襯 托 襯托是為了突出某事物,運用相似、相關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為陪襯,使某事物顯得更加鮮明,使表達宛轉多味。被襯托的事物叫本體,用來襯托本體的事物叫襯體。 襯托有兩種: 1.正襯 如鎮江金山寺聯: 帆遠浮天闊; △△ 江空得月多。 △△ 用「帆遠」來襯托出「天闊」,用「江空」來突出「月多」。這是用相關事物作陪襯。 又如劉季子撰紀念彭德懷元帥誕辰百周年聯: 金牌飲恨,屬鏤含冤,歷史總無情,又演廬山千古恨; △△△△ △△△△ 逐客諫書,出師上表,文章誠有價,何如彭帥萬言書。 △△△△ △△△△ 屬鏤,劍名。吳王夫差不聽伍子胥諫,賜屬鏤劍令其自殺。上聯以古代忠臣岳飛、伍子胥被冤殺為陪襯,襯出彭帥的蒙冤。下聯以古文名篇李斯《諫逐客書》、諸葛亮前後《出師表》為陪襯,顯出彭帥為民請命的萬言書的崇高價值。全聯含蓄而又嚴正地評價廬山會議,為彭帥的負屈感慨萬端。此聯用相似事物作陪襯。 2.反襯 用具有相反特點的事物作參照,從反面來襯托本體。如王安石集句聯: 風定花猶落; △△△ 鳥鳴山更幽。 △△ 此聯寫山的幽靜,用花落、鳥鳴的「動」來顯「靜」。 又如秦澗泉題西湖岳墓聯: 人從宋後羞名檜; △△△ 我到墳前愧姓秦。 △△△ 由此聯可見奸臣秦檜的受世人鄙棄,誰取名「檜」都覺得是一種羞辱,連後世姓秦的人都感到慚愧。此聯是反襯岳飛的崇高,受人尊敬。襯托的本體在聯內未出現。 五 對 照 對照又稱對比,是把兩個相對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個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並列在一起,加以對比,用以突出主題。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就是對照。對聯運用對照手法的,如松江女史撰岳墓聯: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鐵無辜鑄佞臣。 對比鮮明,突出地表達人民對民族英雄岳飛的尊敬和對奸臣秦檜的憎恨。含蓄宛轉,膾炙人口。 又如陶大明塞上即景聯: 紫燕嬉微雨; 蒼鷹擊大風。 兩相對照,顯出個人襟懷。 六 借 代 借代是捨去人或事物的本來名稱,借用與它關係密切的事物來代替,也就是換一個說法,換一個名稱。借代可以增強語言的形象性。 常見借代有三種: 1.用有關的事物代人 人的籍貫、郡望、官職、謚號、用物、作品、事業所在地等,都可用來代表此人。如柳宗元,河東人,所以稱「柳河東」;杜甫,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所以稱「杜工部」。如項王廟聯: 八千子弟隨流水; 百二山河委大風。 △△ 劉邦曾作《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本聯惋惜項羽兵敗人亡,險固的山河都歸屬劉邦了。這裡借《大風歌》代劉邦。 又如文廟聯: 泗水文章昭日月; △△ 杏壇禮樂冠華夷。 △△ 此聯讚頌孔子的文化教育,如日月光華燦爛,在中外堪稱第一。泗水、杏壇,相傳是孔子講學處。這是借地代人。 2.用具體代抽象 用具體事物代抽象事物,如用干戈代表武器、戰爭。如舊時一塾師自輓聯: 想吾生竭力經營,無非是之乎者也; △△△△ 問此去何等快樂,不管它柴米油鹽。 △△△△ 「之乎者也」,文言文常用虛詞,代表文章,這裡引申作文章的句讀、講解,即塾師的日常工作。「柴米油鹽」,代稱日常生活。 又如李白詩句聯: 吳宮花草埋幽徑; 晉代衣冠成古丘。 △△ 衣冠,是人體的服飾,就用以代人,特指有身份地位的人。這裡借代晉朝的名門世族。 3.用個別代一般 用個別事物代一般事物,如音樂茶座聯: 一杯龍井消煩渴; △△ 幾曲焦桐解慮優。 △△ 「龍井」,僅是茶葉的一個品種,用來代一般優質茶。「焦桐」,古琴名,這裡用此古琴代替樂器,進而代替高雅的樂曲。 借代與借喻不同。借喻的本體和喻體是兩種事物,二者只是相似;借代的本體和惜體關係密切,借體往往是本體的一個組成部分。 七 用 典 用典是使用典故,即引用古代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以使聯文內容豐富,語言簡潔,表達婉轉,意思含蓄。用典要準確,忌牽強。用典最好是如同自己說話,不露痕迹,使人不覺得在用典。 用典有種種情況。有上下聯共用一典,有上下聯各用一典或數典,或一聯用典,另一聯不用典。用典的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用典有直用,有化用。 例如秋日婚聯: 詩題紅葉同心結; 灑飲黃花合巹杯。 此聯四處用了典故:①詩題紅葉。傳說唐宣宗時,盧渥赴京應考,偶臨御溝,拾得一片紅葉,葉上題詩云:「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闌。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後來宣宗放出部分宮女,盧渥恰好與題詩的宮女婚配。後人用紅葉題詩表示良緣巧合的婚姻。②同心結。梁武帝蕭衍《有所思》:「腰中雙綺帶,夢為同心結。」後用同心結表示恩愛。③酒飲黃花。黃花即菊花。古代有重陽節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李白《九日龍山歌》:「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④合巹(jǐn)。舊時婚禮飲交杯酒。巹,婚禮用的酒器。《禮記·昏儀》:「合巹而酳。」酳(jìn),用酒漱口。以上典故的運用,正適合秋日婚禮,表明婚姻是最佳配合,夫妻恩愛,禮儀完備,熱烈歡洽。這是典故的直用。 又如朱自清自題堂聯: 但得夕陽無限好; 何須惆悵近黃昏。 唐李商隱《登樂游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詩是慨嘆流光易逝,有個人遲暮之感。朱自清是反用其意,改變了原句傷感、失落的情懷,代之以樂觀、洒脫的情調。這是典故的化用。化用,或多或少地要改變典故的原句原意。 詩詞對聯,都不是典故用得越多越好。可用典也可不用典時,最好不用典。須要用典時,最好用容易為人理解的典故,少用、不用僻典。 八 排 比 排比是結構相同、意思相關、語氣一致的片語或句子,成串地排列起來,可以充分酣暢地表達意思,加強語言的氣勢。排比,應當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片語或句子,如果只有兩個,應屬對偶。排比,可以在聯首,也可以在聯中或聯末。 使用排比手法,要注意事物的排列順序。或以時間先後為序,或以空間方位為序,或以事物的主次輕重為序。 長聯中常有排比。如昆明大觀樓長聯:「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 △△△△ △△△△ △△△△ △△△△ 又如1941年元旦,長沙開追悼抗戰殉職軍民大會,有聯云: 揮淚敘從頭:抗戰三四年,吾伯有死,吾叔有死,吾兄有死,吾弟有死,吾師有死,吾友 △△△△ △△△△ △△△△ △△△△ △△△△ △△ 有死,吾徒有死,吾侄有死。到如今五親離散,六眷飄零。總算為國家盡忠,替民族盡孝。 △△ △△△△ △△△△ 傷心話遺裔:悲愁千萬種,飢者無依,病者無依,老者無依,幼者無依,鰥者無依,寡者 △△△△ △△△△ △△△△ △△△△ △△△△ △△ 無依,孤者無依,獨者無依。徒令我兩鬢枯蕭,百憂叢集。真不知何處報怨,到幾時報仇? △△ △△△△ △△△△ 此聯用死難者家屬親友的口吻,直抒胸中悲憤。連用了八個「有死」、八個「無依」,顯出日寇的野蠻殘暴,我全民族受難之深。這樣用排比的修辭方式,聲聲血,字字淚,如暮鼓頻敲,震撼人心。倘若將排比改成普通句式,成為」伯、叔、兄、弟、師、友、徒、侄皆有死」,「飢、病、老、幼、鰥、寡、孤、獨俱無依」,感情就不若排比強烈,氣勢減弱。 短聯,有全部用排比的。如格言聯: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 △△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 △△ △△ 上聯講思想方法和自我修養,不要主觀、固執,夾雜個人成見。下聯講治學之道,如同治玉要切磋打磨。 九 設 問 設問是本無所疑,故意提出問題,以引起讀者注意。提問後自己再作回答,以示強調;提問後不作回答,以引起讀者的思考和回味。設問,可以使聯語形成一點波瀾,避免一味平實陳述。 設問,有半聯內自問自答;有上聯問,下聯答;有上下聯問,都不作回答。 如舊時自勉聯: 何物動人?二月桃花八月桂; △△△△ 有誰益我?三更燈火五更雞。 △△△△ 「三更燈火」,指深夜燈光供我讀書。「五更雞」,指拂曉雞鳴,催我早起,「聞雞起舞」,不忘國事。此聯是半聯內自問自答。如果不用設問,改為一般陳述:「二月桃花八月桂動人;三更燈火五更雞益我。」顯然,語言效果就差了。 又如廣州越秀山鎮海樓聯: 幾千劫,危樓尚存,問誰摘斗摩霄,目空今古? △△△△△△ △△△△ 五百載,故侯安在?只我倚欄看劍,淚灑英雄。 越秀山鎮海樓,始建於明洪武十三年(1380),高五層,登樓眺望,全市盡收眼底。故侯,指主持建樓的朱亮祖,封永嘉侯。此聯弔古抒懷,悲壯激越,感慨難平。上聯說,經過無數次兵火劫難,從前摘星摩空的英雄人物都過去了,只剩下這座高樓。下聯說,時間過去五百年,當初樓的修建主持人也不存在,只剩下我心潮翻滾,為英雄人物激動不已。「看劍」,出自辛棄疾詞《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有英雄壯志未酬之意。上聯設問,「問誰……」,下聯回答,「只我……」。作者實是以「目空今古」的英雄人物自許的,悲英雄,又是悲自己。 再如明董其昌撰杭州飛來峰冷泉亭聯: 泉自幾時冷起? △△△△△△ 峰從何處飛來? △△△△△△ 上下聯設問,均不作回答,從而加深讀者對冷泉的「冷」、飛來峰「飛」的印象,趣味雋永。兩百多年後,清學者俞樾夫婦游亭,為此聯作答:「泉自有時冷起;峰從無處飛來。」「泉自冷時冷起;峰從飛處飛來。」改設問為陳述,缺乏興味。 十 反 問 反問是無疑而問,為了加強語氣,用疑問句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它既有啟發性,又有說服力。口語「難道……嗎?」「怎麼不……呢?」就是反問。反問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反問句中。 如朱曼華挽魯迅聯: 差幸吶喊有聲,忍聽南腔北調? △△△△△△ 從茲彷徨無適,哪堪月黑風高。 △△△△△△ 「吶喊」、「彷徨」、「南腔北調」,魯訊小說、雜文集名。「忍聽」,怎忍聽。此聯巧借魯迅著作名入聯,表達對魯迅在文化思想戰線上業績的尊崇,同時抒發了對魯迅逝世的悲痛。反問,使語言深沉,更有力量。 又如馮玉祥諷刺國民黨會議聯: 一桌子點心,半桌子水果,哪知民間疾苦; △△△△△△ 兩點鐘開會,四點鐘到齊,豈是革命精神? △△△△△△ 此聯用反問,表達了對國民黨官僚老爺作風的憎恨。如果不用反問,改「哪知」為「不知」,改「豈是」為「未是」,語氣就輕,語意也會受到影響。 反問與設問不同。反問的意思是確定的,用肯定表示否定,用否定表示肯定;設問本身一般不表示肯定或否定什麼。反問不需要回答;設問一般需要回答。 第十二講 巧趣聯的修辭手法 巧趣聯,既可以使用比喻、誇張等一般修辭手法,又有它常用的修辭方式。 一 雙 關 雙關是利用語言文字的同音和多義性,有意使聯語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表面說一件事,暗中指另一件事,從而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幽默性、趣味性,充分發揮對聯的社會作用。雙關,既要著眼於語言的含蓄微妙,又要注意含義明朗,而不晦澀。 雙關有兩種形式: 1.諧音雙關 利用同音或近音造成雙關效果。例如傳說某朝文武官員宴遊,互爭高低,武將出句,文臣對答: 兩船並進,櫓速不如帆快; △△ △△ 八音齊奏,笛清難比簫和。 △△ △△ 表面上是議論行船和奏樂,實際暗有所指。「櫓速」、「帆快」、「笛清」、「簫和」,分別諧音「魯肅」(三國吳謀士)、「樊噲」(漢大將)、「狄青」(北宋大將)、「蕭何」(漢大臣)。出句意思說文臣不如武將,對句針鋒相對,說武將不如文臣。 又如1940年,大漢奸汪精衛就任南京偽政府主席,有人送聯: 昔具蓋世之德; △△ 今有罕見之才。 △△ 汪逆看了,洋洋自得。後來聽人念道: 昔具該死之德; 今有漢奸之才。 汪逆才知被人譏笑嘲罵,上了大當。 2.語意雙關 利用文字一詞多義,表達兩重意思。如理髮店聯: 雖然毫末生意; △△ 卻是頂上功夫。 △△ 「毫末」,指頭髮屑末,又指利微。「頂上」,頭頂上,又指技術頭等。此聯既切合理髮店的工作,又宣傳了此店理髮技藝高明和收費低微,是一副很好的行業聯、廣告聯。 又如姚蘇丹蒙冤,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給予平反,他對落實政策有感,題穿衣鏡聯: 毫髮無訛,還我本來面目; △△△△ △△△△△△ 瑕疵不掩,見君坦蕩精神。 △△△△ △△△△△△ 表面寫穿衣鏡,對人「毫髮無訛」,客觀真實地照出人的面目;對己「瑕疵不掩」,鏡面有何疵點,也毫無遮飾地呈現在人面前。此聯深層意思,卻是讚揚了黨的平反冤假錯案政策,推倒一切不實之詞,如實地反映並恢復幹部的真實狀況,同時坦白承認過去對人作了錯誤處理。聯語的「君」,既指穿衣鏡,實際指當時中央主持平反冤假錯案工作的胡耀邦。 二 復 疊 復疊可分三種情況: 1.疊字 同一字重疊使用,以加重語氣,烘托氣氛,渲染感情,別出意趣。有的部分用疊字,有的全聯用疊字。 (1)全聯疊字 如蘇州網師園聯: 風風雨雨,暖暖寒寒,處處尋尋覓覓; △△△△ △△△△ △△△△△△ 鶯鶯燕燕,花花葉葉,卿卿暮暮朝朝。 △△△△ △△△△ △△△△△△ 網師園內建築有軒亭館室,配以水池和花木山石,景色秀麗,在清代已成為青年男女的遊樂地。此聯描述了男女春遊的情景。 (2)部分疊字 如杭州九溪十八洞聯: 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 △△△△ △△△△ 高高下下樹,叮叮咚咚泉。 △△△△ △△△△ 2.重字 一個或幾個字重複出現,上下聯同位對應,用以加強語氣,有時還產生一種巧趣。如胡靜怡頌焦裕祿聯: 只裝他人,不裝個人,耿耿丹心昭日月; △ △ △ △ 梧桐鳳引,泡桐焦引,滔滔綠意滿乾坤。 △ △ △ △ 又如一婚介所聯: 容貌美,體型美,莫若心靈美; △ △ △ 身材高,級別高,當讓品德高。 △ △ △ 有時重字和疊字相混,加以同形而不同義,別有趣味。如山海關孟姜女廟聯,原作是: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朝」讀zhāo,或借為「潮」,意為漲潮。「長」讀zhāng,或同「常」。此聯有多種讀法,一種讀法為: 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雲長,常常長,常長常消。 更奇特的重疊字聯,是流傳的豆芽店聯: 長長長長長長長 長長長長長長長 「長長」,讀chángzhǎng或zhǎngcháng,也有多種讀法。 3.反覆 一個或幾個詞語在半聯中一再出現,用以突出某種意思,加強語氣和感情,加深讀者印象。如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時,吳芝瑛的愛國宣傳聯: 挺起,挺起!四億病夫快挺起! △△ △△ △△ 醒來,醒來!百年睡獅猛醒來! △△ △△ △△ 反覆有時可以構成巧對,產生某種趣味。如成都一副對聯: 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 △△△ △△△ △△△ △△△ △△ △△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印,月井萬年,月影萬年。 △△△ △△△ △△△ △△△ △△ △△ 相傳上聯是清代一位名士所作,詠成都望江樓,但無下聯,百餘年中無人續對。直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才由什邡李吉玉以該縣古印月井為題,對出了下聯。上聯四用「望」字,三用「江樓」、「江流」,兩用「千古」,且「樓」、「流」押韻,屬對難度很大。但是下聯對得工整(只「流」、「影」詞性不對),可稱奇巧。 三 回 文 迴文又稱迴環,是運用詞序的迴環往複,表現事物的相互關係,加深讀者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理解。用迴文手法構成的聯語,可以順讀,也可以倒讀(局部迴環除外)。迴文,可以橫生妙趣。 迴文常見有三種情況: 1.本句迴環 順讀、倒讀均可,意思不變。例如廈門彭浪嶼魚腹浦聯: 霧鎖山頭山鎖霧; △△△△△△△ 天連水尾水連天 △△△△△△△ 與此類似的,有海南望海國際大酒店聯: 水連天,天連水; △△△ △△△ 樓望海,海望樓。 △△△ △△△ 本句迴環,順讀、倒讀均可,但意思有所改變。如村居聯: 鷗飛滿浦漁舟泛; △△△△△△△ 鶴伴閑庭仙客來。 △△△△△△△ 有的本句迴環,順讀、倒讀,意思有改變,但用順讀倒讀的兩句構成半聯,順讀倒讀意思不變。如1983年《解放日報》「讀書」版征聯的佳對: 志同求書讀,讀書求同志; △△△△△ △△△△△ 心恆有業勤,勤業有恆心。 △△△△△ △△△△△ 2.局部迴環 在聯中只有部分詞語迴環。這種對聯實際應用頗廣。如西泠印社聯: 面面有情,環水抱山山抱水; △△△△△△ 心心相印,因人傳地地傳人。 △△△△△△ 又如郭軍贊時代新風聯: 車上客讓上車客; △△ △△ 鄉下人誇下鄉人。 △△ △△ 3.上下聯迴環 一個句子既作出句,其迴文句又作對句,或一個分句既作出句,又作對句。如1946年昆明學界挽聞一多聯: 千萬人站起來,一個人倒下去; △△△△△△ △△△△△△ 一個人倒下去,千萬人站起來。 △△△△△△ △△△△△△ 「一個人倒下去」,一指被特務暗殺的聞一多教授,一指國民黨政府領袖蔣介石。此聯巧用對比、迴文手法,悲壯慷慨,激動人心。 使用迴文,要注意內容,避免成為單純的文字遊戲。 四 聯 珠 聯珠,一作連珠,又名頂真(頂針)、蟬聯,是前一語言單位尾字與後一語言單位首字相同,上遞下接,前後相連,用以突出事物的銜接和因果關係。聯珠的語句連接緊湊,生動明快,富有情趣。 聯珠可分三種: 1.詞詞聯珠 聯珠在一句里進行。如長沙白沙井聯: 常德德山山有德; △△△△ 長沙沙水水無沙。 △△△△ 此聯讀作「常德|德山|山有德;長沙|沙水|水無沙」,前詞尾字與後詞首字相同、相接。 又如江南某地流傳的趣聯: 菜籽榨油油煮菜; △△ 茶枝燒火火烹茶。 △△ 此聯既是聯珠,又是部分迴文。 2.句句聯珠 聯珠在句與句間進行。如道教通用聯: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 △ △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 △ △ 又如過去一州官告老還鄉,六十壽辰宴請賓朋,一鄉紳出句致賀,賓客無一能對。州官將上聯懸掛在大門征對,當地一窮秀才對上了。出對句是: 壽比南山松,松不老,老來坐享皇天榮華富貴,貴客滿庭,庭前芝蘭八百,百齡再仰仙翁 △ △ △ △ △ △ △ △ △ 德澤; 福如東海水,水長流,流去儘是黎民血淚優怨,怨聲載道,道旁冤魂三千,千刀當剮老賊 △ △ △ △ △ △ △ △ △ △ 心肝。 3.詞句聯珠 既有詞與詞聯珠,又有句與句聯珠。如傳說祝允明和唐寅對句: 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止; △△△△ △ △ 風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生。 △△△△ △ △ 聯珠,以表達的內容來看,前後句的關係大致有以下三種: (1)後句是前句的注釋補充。如彌勒佛殿聯: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 △ 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 △ (2)後句對前句作概括說明。如明顧憲成題東林書院聯: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 △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 △ (3)語意逐句推進,逐步深化。如戲劇大師梅蘭芳最喜歡的一副對聯: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 △ △ △ 裝誰像誰,誰裝誰,誰就像誰。 △ △ △ △ 上聯先是說別人看我非我,因為我已進入角色,所以「我看我,我也非我」。下聯是別人說我梅蘭芳裝誰像誰,其實,只要是嚴肅認真的演員,「誰裝誰,誰就像誰」。此聯道出了表演藝術的真話,又反映出梅蘭芳認真不苟和謙遜的態度、作風。 聯珠,前後相聯的字,詞性詞義一般相同,如彌勒佛殿聯的「容」、「笑」。有時詞性詞義甚至讀音不同,如「水車車水」、「風扇扇風」,前「車」名詞,後「車」動詞;前「扇」名詞,仄聲,後「扇」動詞,平聲。 五 嵌 字 嵌字是將人名、地名、事物名或規定的字,嵌入聯中一定位置,使聯語意中有意,言外有言,從而增強對聯的針對性。嵌字,應用範圍廣泛,名勝、婚慶、行業、題贈、諧趣等,均可使用。嵌字,一般用於較短的對聯。 嵌字的形式,有整嵌、分嵌。分嵌又分橫嵌、豎嵌等。 1.整嵌 嵌入的名稱在聯中佔一個位置,不拆開。如吳小如題茅盾紀念館聯: 一代文章輝子夜; △△ 滿腔心血化春蠶。 △△ 《子夜》、《春蠶》,都是茅盾代表作,嵌入聯內,意義豐富。上聯說,一代文章應推《子夜》,《子夜》就像黑暗社會的一盞明燈;不僅《子夜》一書,茅盾的其它著作也意義重大。下聯既說《春蠶》是茅盾的心血結晶,又說茅盾本人就像春蠶一樣,向人民貢獻了一切。 郭沫若題濟南李清照紀念堂聯也是整嵌: 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 △△△ △△△ 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後主遺風。 △△△ △△△ 上聯嵌入二地名,下聯嵌入二著作名。 2.分嵌 將所嵌的名稱拆開,有規律地嵌入聯內幾個位置。分嵌可分兩種: (1)橫嵌 就是將所要嵌的名稱在半聯內嵌完。如西湖水月亭聯,嵌「水月」二字: 水清魚讀月; △ △ 山靜鳥談天。 (2)豎嵌 就是將所要嵌的名稱拆開後,分別嵌入上下聯中。按嵌字位置的不同,豎嵌分若干格,如: 鶴頂格 又稱鳳頂格、冠頭格等。字嵌於上下聯第一位。如華昌商號聯: 華實春秋富; △ 昌明歲月新。 △ 燕頷格 又稱葉底格。字嵌於上下聯第二位。如嵌「振興」一詞: 大振軍威寒敵膽; △ 勃興國運暖民心。 △ 鳶肩格 又稱鹿頸格。字嵌於上下聯第三位。如嵌人名「翠荷」: 調將翠黛眉偷畫; △ 吟到荷花口亦香。 △ 蜂腰格 字嵌於上下聯第四位。如嵌人名「鳳仙」: 此地之鳳毛麟角; △ 其人如仙露名珠。 △ 鶴膝格 字嵌於上下聯第五位。如嵌地名「北京」: 春風吹綠北方草; △ 瑞雪洗紅京內花。 △ 鳧脛格 字嵌於上下聯第六位。如嵌刊物名《紫荊》: 泗水文章流紫水; △ 尼山木鐸振荊山。 △ 雁足格 又稱鶴足格、風尾格、脫靴格等。字嵌於上下聯末位。如諷刺屢敗於太平軍的曾國藩部將李元度聯: 士不忘喪其元; △ 公胡為改其度? △ 魁斗格 字一嵌在上聯首,一嵌在下聯末。如嵌「迎春」: 迎來細雨滋芳草; △ 化作蒼苔點暮春。 △ 連理格 又稱蟬聯格。字一嵌在上聯末,一嵌在下聯首。如嵌「紫娟」: 雁過聲傳暮雲紫; △ 鵑滴血染碧山紅。 △ 鼎足格 所嵌三字,上聯嵌一,下聯嵌二,或上聯嵌二,二聯嵌一,位置不限。如嵌「瘦西湖」: 東樓人比黃花瘦; △ 西子湖同碧玉澄。 △ △ 碎錦格 幾個字任意嵌於上下聯中,不要求上下聯所嵌字數相等相對和依照順序。如嵌「中國文學史」: 中華國粹垂青史; △ △ △ 文苑人才學白頭。 △ △ 此外,還有雙鉤格、鴻爪格、捲簾格等。 總之,嵌字要切人切事,切情切景;重在自然,不生硬牽強,既要不露痕迹,又要顯露所嵌的字,表達嵌字意圖。 六 析 字 析字是通過對某些字的拆分或者拼合,引申出某種道理,以構成對聯。 1.拆字 將一個或幾個字拆開,化整為零。如明代蔣燾幼年應對客人出句: 凍雨灑窗,東二點,西三點; △ △ △△△ △△△ 切瓜分客,橫七刀,豎八刀。 △ △ △△△ △△△ 「凍」宇拆開是「冫」、「東」』「灑」字拆開是「氵」、「西」,所以說「東二點,西三點」。同理可知「橫七刀,豎八刀」。 又如下邊一副對聯: 踏破磊橋三板石; △ △ △ 分開出路兩重山。 △ △ △ 2.拼字 又稱合字,將一個或幾個分拆開的字合起來,化零為整。如: 少水沙即露; △△△ 是土堤方成。 △△△ 「沙」字由「氵」、「少」合成,「堤」是由「土」、「是」合成。此聯說明了有關治沙防洪的事理。 又如下邊一聯: 寸土為寺,寺旁言詩,詩曰:明月送僧歸古寺; △△ △ △ △△ 雙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時入山林。 △△ △ △ △△ 上下聯各拼兩字,層層遞進。下聯說明要保護山林。 有的對聯,有拆有拼。如一副戒煙聯: 信是人言,敬欲取信於人,必也言而有信; △ △△ △ △ △ 煙乃火因,常見抽煙起火,應該因此戒煙。 △ △△ △ △ △ 上聯拆開「信」為「人、言」,後又拼合;下聯拆開「煙」為「火、因」,後又拼合。此聯語言平易,說理明徹,勸告吸煙的人決心戒煙,言而有信。 七 隱 字 隱字又稱藏字,就是故意將句中某一個或幾個字隱去,而使聯意曲折、含蓄,或生出別的意思。 隱字可分兩種: 1.藏頭 把詞語第一字隱去,只用其餘部分。如諷刺一秀才聯: 手綉鳳; 心雕龍。 本詞是「巧手綉風」、「文心跳龍」,藏去首字,意思說秀才文章沒有寫作技巧,缺乏文采,即「無巧、不文」。 2.護尾 又稱縮腳,即把詞語末一個字隱去,只用其餘部分。如嘲諷一庸醫聯: 未必逢凶化; 何曾起死回。 成語是「逢凶化吉」、「起死回生」,隱去「吉」、「生」,意思是請這樣的醫生看病,結果只能是「無吉無生」。 又如諷刺錢謙益聯: 逸居無教則近; 老而不死是為。 錢謙益,明末江左三大家之一,降清,任禮部右侍郎,後被革職。晚年自號「逸民」,手杖上刻「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論語·述而》),為自己的變節和宦海浮沉寬解。正直之士因在其「逸老堂」兩側加上了上邊這副對聯,罵他是「禽獸」,是「賊」。《孟子·滕文公》:「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論語·憲問》:「老而不死是為賊。」此聯首嵌「逸老」,句末隱字。 護尾有比較曲折複雜的。如清代有挽一官員聯: 士為知己; 卿本佳人。 此聯表面上看,是稱讚死者,其實不然。上聯是成語「士為知已者死」,藏「者死」二字。下聯本是《北史》中語:「卿本佳人,何為作賊?」藏去下半句。該官員系清皇室,因犯貪污被處死。此輓聯說明他是咎由自取,「找死」,另外也含有惋惜之意。 有的對聯,既藏頭,又護尾。如北宋宰相呂蒙正,早年家貧,除夕曾書一聯貼於大門: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橫批)南北 使用諧音雙關和隱字手法,表達的是「缺衣(一)少食(十)無東西」。 八 借 改 借改是將已成的對聯加以竄改增添,使別出新意。借改,多用於嘲諷,也用於讚揚和正面陳述事理。借改,要嚴肅慎重,避免流於庸俗油滑。 常見借改分兩種: 1.改字 又分兩種情況: (1)改動原字 就是在筆畫上加以改動。相傳一個鄉紳為富不仁,靠賄賂考官,父子都中了進士,他在大門上張貼一聯,炫耀鄉里: 父進士,子進士,父子同進士; △ △ △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皆夫人。 △△ △△ △△ 有人氣不過,就在對聯上稍加幾筆,改為: 父進土,子進土,父子同進土; △ △ △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皆失夫。 △△ △△ △△ (2)改換原字 這種情況最多。如明代徐渭有一副自題青藤書屋聯: 兩間東倒西歪屋; △△△△ 一個南腔北調人。 △△△△ 後人改此聯以贈鐵匠鋪: 兩間火烤煙薰屋; △△△△ 一個千錘百鍊人。 △△△△ 描述鐵匠鋪和鐵匠,都很傳神。 諷刺貪虐的改字聯不少。如清代湖北浠水縣令貪贓枉法,盤剝百姓,卻自題聯以裝門面: 奉君命來守是邦,兩度牒飛,只求對頭上青天,眼前赤子; △ △ △△△ 與其民共安此土,八年鴻爪,最難忘山間白石,寺里清泉。 △△ △ △△ △△△ 有人十分氣憤,趁夜把對聯改了十幾個字: 奉君命來虐是邦,兩度蝗飛,哪管你頭上青天,眼前赤子; △ △ △△△ 與胥吏共刮此土,八年狼藉,只剩得山間白石,寺里清泉。 △△ △ △△ △△△ 1925年孫中山先生逝世,留下遺訓: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須努力。 遺訓在各地懸掛,成了著名對聯。但一些自稱總理信徒的國民黨人營私舞弊,有人改此聯以嘲諷: 同志尚未成功; 革命仍須努力。 揭露這些「同志」尚未撈夠,還要繼續打著革命旗號。後來,這些人乾脆把革命旗號拋在一邊,明目張胆地結黨營私。有人又將原聯改為: 革命尚未努力; 同志仍須成功。 對這些「革命同志」的醜惡心靈、無恥行徑的揭露和抨擊十分有力,入木三分。 2.增字 不改動原聯,只是增添字句。如明朝大臣洪承疇懸聯於府門: 君思深似海; 臣節重如山。 明亡,洪承疇降清成了新貴。有人痛恨其厚顏無恥,在其上下聯分別添上一個虛詞: 君思深似海矣; 臣節重如山乎? 對其「臣節」進行辛辣的嘲諷。 又如清代一官員,既貪婪又兇殘,為了表白自己清正廉明,春節自貼一副門聯: 愛民若子; 執法如山。 不久,有人在上下聯尾各添了一行字,給予諷刺: 愛民若子,金子、銀子,皆吾子也; △△ △△ △△△△ 執法如山,錢山、靠山,其為山乎? △△ △△ △△△△ 九 集 引 集引是摘引前人詩文語句,構成對聯。集引不同於移用。移用,是直接從前人詩中移來一聯作為對聯,如用王勃詩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為對聯。集引,是在不同詩文中摘句,組合成聯。集引分集句、引句兩類。 1.集句 常見的是集詩句、集詞曲句、集文句。以集詩句最多,因為容易構成對仗。集句,原則上全用原句,一個字也不許更動。如集李、杜詩句聯: 讀書破萬卷; 落筆超群英。 上聯出自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下聯出自李白《望鸚鵡洲悲禰衡》。 又如郭沫若集毛澤東詞句: 江山如此多嬌,飛雪迎春到; 風景這邊獨好,心潮逐浪高。 四句分別出自《沁園春·雪》、《卜運算元·詠梅》、《清平樂·會昌》、《菩薩蠻·黃鶴樓》。 又如集曲句的月下老人祠聯: 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為眷屬; 是前生註定事,莫錯過姻緣。 上聯出自王實甫《西廂記》,下聯出自高則誠《琵琶記》。 再如集文句的揚州平山堂聯: 銜遠山,吞長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 送夕陽,迎素月,當春夏之交,草木際天。 上聯出自范仲淹《岳陽樓記》、歐陽修《醉翁亭記》,下聯出自王禹偁《黃岡竹樓記》、蘇軾《放鶴亭記》。 有的集句聯,雖是原句,但個別地方有縮簡。如集詞聯: 雙槳來時,有人似桃根桃葉; 畫船歸去,余情付湖水湖煙。 上聯出自姜夔《琵琶仙》,原句是「雙槳來時,有人似舊曲桃根桃葉」,此處省「舊曲」。下聯出自俞國寶《風人松》,原句是「畫船載取春歸去」,此處省「載取春」三字。 2.引句 引用前人詩文語句,作為自己對聯的一部分。如董必武題成都武侯祠聯: 三顧頻煩天下計; 一番晤對古今情。 上聯引自杜甫《蜀相》,下聯自撰。 又如丁文堂題武夷山摩崖聯: 曾經滄海難為水; 看到武夷方是山。 上聯引自唐代元稹《離思》,下聯自撰。 引句聯有時也對原句略加縮簡或改動。如南京莫愁湖勝棋樓聯: 人言可信,我始欲愁,仔細思量,風吹縐一池春水; 勝固欣然,敗亦可喜,如何結果,浪淘盡千古英雄。 上聯尾句引自馮延巳《謁金門》,原句是「風乍起,吹縐一池春水」,省「乍起」。下聯尾句出自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原句是「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為了對仗,所以省「風流」,改「人物」為「英雄」。 集引聯,要注意上下聯分量相當,要防止只顧對仗而忽視內容。集句,一般還要注意原句作者的時代、地位、品格是否大致相當。 第十三講 怎樣撰寫常用聯 一 春 聯 春聯使用的人最多,遍布城鄉,尤以農村為盛。 春聯,一般要表達人們對冬去春來的喜悅心情,要表達人們希望新年吉祥幸福的善良願望,要表達對國家社會繁榮昌盛的美好憧憬。 千餘年來,人們常張貼的春聯,如「三陽開泰;萬象回春」、「爆竹聲聲除舊歲;梅花點點迎新春」、「梅柳迎春早;門庭集慶多」、「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人間福滿門」等,缺乏新鮮感,在新時代顯得有些陳舊。現在撰寫春聯,對過去的春聯,既要有繼承,更要有發展。 現在撰寫春聯,應當具有時代氣息,具有時代特色。可以讚美祖國建設,描繪城鄉新貌,歌唱時代新風,宣傳政策法令,總結過去,展望未來。好的春聯,應當立意新穎高遠,語言鮮活,避免千篇一律。春聯要鼓舞人心。 撰寫春聯,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1.描繪景色,表達祝願 寫有春日特有的景色,借景抒情,帶出人們的祝願。這類春聯最多,比較容易下筆。如: 一枝紅杏探牆外; 百囀黃鶯偕燕來。 此聯全是寫春景,借喻新年有不尋常的成績,有聯翩而至的喜事和幸福。 瑞雪飄飄融凍土; 春風拂拂綻香花。 此聯也全是寫景。雪兆豐年,寄寓著人們的美好希望。「融凍土」、「綻香花」,有深藏的意思。 2.結合時事,展現特色 不同時代的春節,人們的希望有所不同。結合時事的春聯,最能表現時代特色。如1940年《大眾日報》上一副春聯: 保衛家鄉,方得太平耕綠野; 驅逐日寇,才能安樂過新年。 「耕綠野」、「過新年」,切合春節;「保衛家鄉」、「驅逐日寇」切合時事。 又如夏勝千所撰癸酉年春聯: 國步邁新階,群星朝北斗; 市場呈異采,億眾頌南巡。 癸酉年,即1993年,在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後,進一步改革開放,繁榮經濟,「邁新階」、「呈異采」。此聯準確反映了那個年代的特點。 3.嵌入年代,化出新意 公元年代,生肖年,都可以嵌字入聯。生肖年,既可明嵌,又可暗嵌。如張定才所撰1991年春聯,嵌公元年代: 一陽吐瑞九州暖; △ △ 九嶺流丹一國春。 △ △ 又如陶俊新所撰戊寅春聯: 梅塢喜添香,一犁春雨牛衣濕; △ 柳營新試馬,萬里東風虎帳開。 △ 戊寅,虎年,上一年丁丑,牛年,所以聯中嵌「牛」、「虎」。作者是部隊離休幹部,切合自身特點,所以用「柳營」、「虎帳」。寫出「虎」,這是明嵌。 又如胡靜怡所撰兔年(1999)春聯: 反腐肅貪,務窮三窟; 發家致富,莫守一株。 巧用成語「狡兔三窟」、「守株待兔」,化出新意,表達了億萬人民殷望大力反腐肅貪的心聲,同時又為農民提示發家致富的途徑;既提出了任務,又指出完成任務的手段。用詞精確。切合兔年,而不見「兔」字,這是暗嵌。 春聯的常用語很多,如「山明水秀」、「日麗風和」、「鳥語花香」、「鶯歌燕舞」、「民康物阜」、「人壽年豐」、「國泰民安」、「龍驤虎步」等。初作對聯,盡可使用。到了一定程度,要注意求新,適當避用熟語。一些到處使用的概念化詞語,如「興偉業」、「展宏圖」,不宜濫用。「桃符」、「爆竹」等舊詞,一般不宜再用。(不少城市己禁放爆竹) 春聯的常用字中,有古入聲、今平聲的,如「吉」、「發」、「福」、「拂」、「足」、「宅」、「國」、「捷」等,在調平仄時須加註意。 二 婚 聯 婚聯一定要寫得充滿喜氣。用詞宜華麗,有色彩,喜悅,有樂趣。如: 鳳鳴鸞舞; 花好月圓。 又如: 寶靄樣光,花團錦簇; 天生佳偶,璧合珠聯。 1.比喻 婚聯多用比喻法,把夫妻比喻為鴛鴦、鳳凰、鸞鳳、璧玉、琴瑟、雙飛燕、並蒂蓮、比翼鳥、連理枝、合歡花、同心結等。如: 鸞鳳和鳴,蓮花並蒂; 鴛鴦對舞,玉樹連枝。 又如: 雲漢橋成牛女渡; 春台簫引鳳凰飛。 上聯用民間傳說,把夫妻結合比作牛郎織女渡河相聚。下聯據《列仙傳》,傳說蕭史善吹簫,秦穆公將女弄玉嫁給他,一夕,蕭史吹簫引來鳳凰,與弄玉共跨鳳升仙而去。這裡將新郎新娘比作蕭史和弄玉,又比作鳳凰。 2.嵌字 婚聯常用嵌字法,嵌新婚夫婦姓名。如新娘姓謝,新郎姓王,聯云: 卻喜雪花吟謝女; △ 不圖天壤見王郎。 △ 此聯用了典故。謝女,即謝道韞,東晉謝安的侄女,王凝之之妻。天下雪,謝安問:「白雪紛紛何所似?」侄謝朗答:「撒鹽空中差可擬。」道韞說:「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對道韞的回答非常滿意。此聯讚揚新娘有文才,巧與新郎結合。 又如吳小如賀謝蔚明續弦(夫人名從美)聯: 晚花蔚作秋明色; △ △ 新燕從歸奐美家。 △ △ 「晚花」,暗點中年續娶。聯嵌入二人名。 3.結合特點和職業 婚聯可以從新郎新娘的某種特點、關係等人手,可以結合二人職業來寫。如賀一位醫生和一位女教師結婚: 眼鏡大夫,采中西,治頑疾,藥到病除,交稱華佗扁鵲; 斯文小姐,嘔心血,育桃李,餐忘寢廢,堪譽蠟燭春蠶。 有結合職業,寫得比較詼諧的。如賀兩位曾合演《西廂記》的演員結婚: 娘子官人,平日無非演戲劇; 生哥鶯妹,今宵真要做夫妻。 有賀雙方都在民政部門工作的,寫得也比較詼諧,語帶雙關: 努力下層工作; 產生上等國民。 4.結合婚姻情況 婚姻有不同狀況:新婚,再婚,復婚,招婿,晚婚,集體婚禮,旅行結婚等。婚期又各有不同,有春日婚,夏日婚,秋日婚,冬日婚。婚聯可以根據不同情況措詞。 如大齡青年婚,武淑賢撰聯: 愛經歲久情方永; 瓜到秋深味更甜。 招婿,賀男到女家聯: 小夥子出嫁,打鼓敲鑼,全村相送; 大姑娘招親,鳴鞭放炮,合隊歡迎。 老年再婚,王翹松撰聯: 願人間鰥寡成親,再婚有理; 望世上子孫同意,反對不該。 5.結合時代 婚聯內容因時代而異,因地域而有所不同。婚聯要宣傳新觀念,宣傳婚姻法,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要提倡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互助互學,計劃生育;反對包辦買賣婚姻和門第觀念,反對鋪張浪費,鄙棄多子多福。如: 你敬我愛,幸福伴侶,共謀集體富裕; 志同道合,模範夫妻,齊攻生產難關。 又如: 男女合栽連理樹,同心同德干四化; 夫妻共育一枝花,利國利民又利家。 又如: 婚尚新風崇節儉; 禮除舊俗免奢華。 6.婚聯的避忌 婚聯,不要觀念滯後。不宜隨意搬用某些舊詞,如「夫唱婦隨」、「舉案齊眉」、「幽嫻貞靜」、「螽斯」等。即便使用,也要化用。像「舉案」、「鴻案」,典出《後漢書·梁鴻傳》,梁鴻為人舂穀,每次歸家,妻孟光就準備好飲食,舉案(托盤)齊眉。現在對女性要求再像孟光一樣,未必恰當。「螽(zhōng)斯」,蟲名,喻子孫眾多。顯然,不合時宜。 婚聯,也不宜觀念超前。擺出一副嚴正面孔說教,如「英年有作為,莫把精神移少艾;社會正開拓,須將心力獻宏圖」,或是宣傳節儉過度,「嫁女婚男,處處從簡;移風易俗,事事當先」,恐怕有點煞風景,掃人興緻。 婚聯,應避免玩笑過度,有傷感情,或流於庸俗。例如舊時有賀聾啞人與表妹結婚聯:「鴛鴦從小曾相識;鸚鵡前頭不敢言」,拿人的生理缺陷來開心,不合道德。如果跟新婚夫婦關係親密友好,婚聯不妨開點玩笑,以烘托喜慶氣氛,但要適度,俗不傷雅,謔而不虐。如賀某數學教師結婚聯:「解括弧,加因子,求得結果;過中點,作垂線,直達圓心」,巧入數學名詞,堪稱妙趣、自然,但是究竟有點「味」,似不宜提倡。 婚聯,忌用會被認為不祥不吉的字詞。例如梁啟超長女梁令嫻自日本歸國結婚,婚期在農曆二月十五日花朝節,有送賀聯云: 絕代藝蘅詞,三島客星歸故國; 傳家愛蓮賦,百花生日賀新郎。 梁女土著有《藝蘅館詞選》,新郎姓周,祖上宋代周敦頤有名篇《愛蓬說》,此聯切合二人情況。上下聯末又巧用詞牌名《歸國謠》、《賀新郎》,很雅緻。但是作者在讚頌中有疏忽,使用了「絕代」和「傳家」,並且作為對仗,會使人雙關地想到「絕了後代」、「絕了傳人」,是大不吉的。似此,宜從世俗,加以避諱。 三 壽 聯 1.他壽聯 他壽聯,簡稱壽聯,大都祝賀對方多福長壽,頌揚對方的品德事業,既是祝賀,又是對人的鼓舞。如: 雲開五色; 戶拱三星。 五色雲,古人以為祥瑞。三星,舊稱福、祿、壽三神。 又如: 福如東海長流水; 壽比南山不老松。 又如: 白髮朱顏,啟登上壽; 豐衣足食,樂享晚年。 壽聯,可以採用比喻法。如以南山、青松、白鶴、靈芝、靈龜、大椿等為喻體,取延年益壽之意。要注意區分男壽和女壽。男壽,可以用大椿、松柏、南極(星名)為喻體;女壽,可以用蟠桃、黃花、寶婺(星名)為喻體。雙壽,可比喻為:椿萱並茂,雙星並耀,壽鶴雙棲,極婺同輝等。 男壽聯如: 壽酒盈樽,春風滿座; 嵩山比峻,南極增輝。 女壽聯如: 秀添慈竹; 榮茂萱花。 慈竹,俗稱子母竹,子母相依。唐王勃有《慈竹賦》。萱花,萱草,古植子母親居處的北堂。 壽聯內容,最好是有針對性,密切結合壽者的性別、年齡、地位、職業、品德和某些特點來寫,避免一般化。 如鄭林賀畫家賈敬之壽聯: 活到老,學到老,老不服老; 畫亦精,字亦精,精益求精。 這是緊密結合其書畫特長和進取精神著筆的。 又如郭沫若賀黑人領袖、學者杜波依斯博士九十一壽辰聯: 替有色人種爭光,鐵骨錚錚欽此老; 為世界和平努力,東風習習壽期頤。 此聯突出杜波依斯為黑人解放、為世界和平而鬥爭的功績,祝願他壽滿百歲。 又如吳小如賀文學家俞平伯七十九壽辰聯: 共看明月皆如此; 且喜年華去復來。 上聯取蘇軾《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句意。下聯據俞平伯自壽詩句「童心猶十九,周甲度年華」,祝賀他返老還童,青春長在。 再如清俞樾祝賀沈蘭舫五十生辰聯: 共學東湖,同客西湖,坐對臘燈懷舊雨; 五年遲我,一日先我,互斟春酒祝長生。 俞比沈年長五歲,論生辰,沈比俞早一天。俞先後主講東湖、西湖書院,沈隨俞在一起工作和學習。此聯反映二人交遊和生辰的特殊情況,富有感情。 2.自壽聯 自壽聯,內容是抒懷言志,自我安慰或自我勉勵。 如清袁枚八十自壽聯: 桑榆晚景休嫌少; 日落紅霞尚滿天。 不因年老而消沉,立意奮發進取,心緒樂觀。 又如鄭燮六十自壽聯: 常如作客,何問康寧?但使囊有餘錢,瓮有餘釀,釜有餘糧,取數頁賞心舊紙,放浪吟哦。興要闊,皮要頑,五官靈動勝千官,過到六旬猶少。 定欲成仙,空生須惱。只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將幾枝隨意新花,縱橫穿插。睡得遲,起得早,一日清閑似兩日,算來百歲已多。 不為物累,心懷曠達,是真高人雅士。 3.寫作壽聯的注意事項 (1)不要錯用詞。關於年齡有傳統用語: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古稀,八十耋(dié),九十耄,百歲期頤。五十杖家,六十杖鄉,七十杖國,八十杖朝。人已八十,還祝他「古稀」,豈不笑話。 (2)頌揚要注意分寸。如過於誇大,受者不舒服,會疑心你在挖苦他。 (3)注意避諱,忌用會使人聯想到不祥的字詞。要防止發生歧義,產生誤解。 四 挽 聯 1.他輓聯 寫作輓聯,跟壽聯一樣,要有針對性,要結合逝者的性別、年齡、地位、職業、品德、事功、與自己的關係等來寫,避免一般化。輓聯,除了頌揚逝者的德業以外,常常要表示悼念和悲痛。 輓聯是寫給活人看的,不是給逝者看的。輓聯內容要合乎實際,語言真摯懇切,表述得體,對逝者家屬是一種慰藉,能獲得活人們的認同。 輓聯,雖不可能對逝者一生作全面論述,但對逝者的主要優點、特點和突出貢獻要作出適當評價,不宜空泛籠統。力求做到文與人相稱,抑揚太過,都不可取。 好的輓聯歷來不少。對逝者能作出中肯評價的輓聯,如佐藤村夫挽魯迅: 有名作,有群眾,有青年,先生朱死; 不做官,不愛錢,不變節,是我良師。 樸實平易的語言,對魯迅的不平凡的事業和品格作了準確的概括。朴字有色,平中見奇,能深入人心。 又如陶劍挽鄧小平聯: 睿智過時人,不管黑貓白貓,一語驚天開格局; 奇功昭後世,無論知我罪我,千秋有史任評章。 獨持的構思,精悍的語言,一以當十。此聯以高屋建瓴之勢,提綱挈領,準確評價鄧小平拔亂反正、富國強兵、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睿智」和「奇功」,贊而有度,頌而不諛。 又如邵循正挽歷史學家陳垣聯: 稽古到高年,終隨革命崇今用; 校讎捐故技,不為乾嘉作殿軍。 清乾隆、嘉慶年間興起的乾嘉學派,是講究訓詁考據的經學派系,從校訂經書擴大到史籍和堵子,對古籍和史料的整理有較大貢獻。陳垣教授治學精勤刻苦,對宗教史及元史、年代學、校勘、輯佚、史諱等,均有開創性的成就。他捐棄了乾嘉學派的故技,突破其局限,「隨革命祟今用」,因而成就和貢獻也大。此聯在學術界傳誦一時,許多人都認為評價得當。 寫作輓聯,可用比喻、典故、誇張、設問、復疊等修辭手法。筆端要帶感情。 輓聯中常用詞語有「悲」、「痛」、「嘆」、「恨」、「泣血」、「嗚咽」、「永訣」、「傷神」、「凄清」等。但不一定非用不可。不說悲而自悲,更顯深沉。 如佚名撰悼周恩來總理聯: 灰灑江河,看不盡波濤,涓滴都是人民淚; 志華日月,信無際光焰,浩氣長貫神州天。 周總理逝世消息傳出,神州億萬群眾頓時沉浸在悲哀之中,十里長街送總理,人山人海。上聯由骨灰撒江河寫到波濤,「涓滴都是人民淚」,形象地表現人民巨大的悲痛,是比喻,又是誇張。下聯仍用比喻,頌揚周總理的崇高品格。全聯虛實結合,上下聯相互補充映襯,很感人。 又如楊述挽鄧拓聯: 丹心共見燕山夜: 健筆終存天地間。 鄧拓,人民日報社前社長兼總編輯,主編理論刊物《前線》,著有《燕山夜話》,並與吳晗、廖沫沙合寫雜文《三家村札記》,「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此聯言約意豐,語短情濃。與當時誣衊之詞針鋒相對,認為就是在那黑雲壓城城欲摧的年月,他著文的一片丹心也是人所共見。但是含冤莫白,被圍剿,被封殺。黑雲終於散去,著作重新閃現光輝,真理長存。「燕山夜」雙關,既指著作,又關合地點和形勢。全聯表現了對逝者的無限同情和尊崇,深沉,激昂。 再如清曾國藩挽乳母聯: 一飯尚銘恩,況保抱提攜,只少懷胎十月; 千金難報德,論人情物理,也應泣血三年。 《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少時貧困,在淮陰城下釣魚,有一漂絮老婦每天帶飯給他吃,達幾十天之久。後來韓信封為楚王,拿千金報答她。這就是所謂「一飯千金」。此聯引用這個典故,說乳母對自己恩重,決不忘記,只是用千金也難以報答這種厚恩大德,應當像對待生身父母一樣,為她守孝三年。情詞懇切,恰如其分地寫出自己與逝者的關係。 以景托情,融情於景,是我國詩詞藝術常用的手法。寫作輓聯,為表達哀痛之情,也可藉助景物的作用。 如挽父母聯: 想見音容雲萬里; 深思教訓月三更。 「雲萬里」,人天永隔,渺然不可再見。「月三更」,凄涼冷清,輾轉不眠。悲痛,懷念,溢於言表。 又如挽老師聯: 對春風而一哭; 懷化雨兮千秋。 「對春風」,觸景傷情,聯想到老師春風化雨般的教育,以樂景春風而反襯哀。 又如挽友聯: 月照寒風,空谷深山徒灑淚; 霜封宿草,素車白馬更傷情。 宿草,隔年的草。《禮記·檀弓上》:「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素車白馬,古代凶喪事所用的白色車馬。《後漢書·范式傳》:山陽人範式與汝南張劭為友,劭亡,將葬,範式「素車白馬,號哭而來」。此聯用了典故,加上月照寒風、霜封宿草等凋殘凄冷的景物,以哀景襯哀,更顯其哀。 有的輓聯無直接悼念之詞,全是寫景,寄哀思於景。如: 三徑寒松含露泣; 半窗殘竹帶風號。 「露泣」、「風號」,以物擬人,人、物合一。 2.自輓聯 自輓聯,內容大致是對自己生平主要方面作的一個總結,也可以寫對生者和後輩的希望,略同於遺囑。如古代一名醫自挽: 我愧無能,卅載功夫,可謂深焉,終難治貧者病根,富家錢癖; 人死何知,五尺棺木,齊雲足矣,更毋需經懺損產,苫塊傷身。 經懺,請僧道念經拜懺。苫(shān)塊,寢苫枕塊,古喪禮,以草荐為席,土塊為枕。從上聯,可知這位醫生醫術高精,並且關心社會問題;下聯遺囑喪事從簡,表現出科學眼光和對家庭下輩的關愛,人品高尚、可敬。 五 廣告聯 廣告聯是為商品和商家作廣告宣傳的對聯,屬於行業聯。內容是介紹商品的質地、性能和特色,宣傳商店或廠家的名稱、經營宗旨、生產優勢、服務態度、社會影響等。廣告聯,是將廣告的內容加以藝術概括,轉化為對聯的形式,以打動人心,招徠顧客,取得比一般廣告更好的效果。廣告聯文字一般不長。 1.注入文化內涵 廣告聯要將商家商品注入文化內涵,將世俗升華到高雅。具體作法,可以結合歷史地理,提高產品或廠家的文化品位。如孔府宴酒聯: 喝孔府宴酒; 做天下文章。 下聯很好,使平平的上聯頓然生光耀彩,振翅騰飛。孔子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天下文章」,既指做各體詩文,又指做治國平天下以及處事待人等各種「文章」。它能引起各界各業人士的嚮往,刺激起購買和飲用孔府宴酒的慾望。它將購買和飲用此酒的生活中事變得高雅起來。 又如張驊撰西安白雲章餃子館聯: 白雲生處,香飄萬里; 長安古道,美味一家。 上聯「白雲」由杜牧《山行》「白雲生處有人家」脫出,為餃子館生出詩意。下聯「長安古道」使人聯想到這裡悠久的歷史,聯想到李白詞《憶秦娥》「咸陽古道音塵絕」,使餃子館有了濃厚的文化氛圍。「香飄」、「美味」,生逢今世,被提起興緻的顧客,就樂於進店一嘗。 又如夏志仁撰揚州印染廠聯: 妙手印成八怪詩書畫; 精工染就三友松竹梅。 聯語揭示廠家的經營特色,就是印、染;又借「揚州八怪」詩書畫、松竹梅,點明這是揚州印染廠,品位高,非同一般。「妙手」、「精工」,一開始就宣傳了工藝水平。 2.嵌字 廣告聯常用嵌字法,宣傳廠店名或商品名,展示特色,豐富意義。上邊兩聯,各嵌了店名「白雲」、廠名「印染」。 嵌字有不同形式,以鶴頂格最多,因為最引人注目。如辛亥革命成功,中華書局開業,大門聯是: 中原新氣象; △ 華國大文章。 △ 聯繫時代時事,壯大廠家氣魄,使人過目不忘。 又如勞念任撰同仁堂藥店聯: 同氣同聲,濟民濟世; △ △ 仁心仁術,醫國醫人。 △ △ 重複嵌字,店名更為突出。此聯道出經營宗旨、服務思想和作風,眼界開闊,能取得群眾信賴。 又如聞楚卿撰四通電腦公司聯: 四面八方傳信息; △ 通天繞地辨宏微。 △ 全聯道出電腦的巨大功用,嵌公司名非常自然。 再如劉多壽撰美足鞋行聯: 美不用談,古今獨步; △ 足何須削,小大由之。 △ 此聯既說店內鞋美,又說貨源充足,任客挑選。首嵌「美、足」,「步」暗扣「足」。又化用成語「削足適履」、古語「小大由之」。此聯還有言外意:做人做事追求高標難,爭取「古今獨步」,要有自信心;另外,遇事不可拘泥,掌握規律,就有自由。 嵌字有用其它格式的。如1992年「金利來杯」征聯,為設獎的東道主金利來公司所制的上聯嵌「金」,要求下聯嵌「利」、「來」兩字,黃飛對句獲獎,全聯如下: 金裝銀飾領新潮,風流獨攬; △ 玉帶錦衣馳美譽,義利同來。 △ △ 這是鼎足格。全聯顯示了金利來服裝企業的經營特色,領新潮,既營利,又重視道義和信譽。雅緻清新,做到了商業性與文藝性的完美結合。 3.暗扣品牌名稱 廣告聯也有不用嵌字,而是暗扣廠家品牌名稱的。如佚名為「中意空調」撰聯: 運籌人間冷暖; 遙控雅室春秋。 交代了空調的功能是調節室內溫度,連季節也能由人隨意安排,並且可以遙控,如此優越,還不「中意」嗎? 4.形象描繪 廣告聯還可以形象地描繪產品,渲染營銷氣氛,以招徠顧客。如白帝城火鍋大酒店聯: 沸沸揚揚,下水調和成上品; 熙熙攘攘,海鮮系列配山珍。 「沸沸揚揚」,既指火鍋湯汁翻滾,熱氣騰騰,又形容席上人聲嘈雜。海鮮、山珍滿案,顧客滿店,來來往往。如此氣氛,十分誘人。 第十四講 對聯的學習和寫作 學習寫作對聯,從步驟上說,大致要在讀、練、創、改四個方面下功夫。 一 讀 首先要多讀多看古今佳聯名聯。逐步學會欣賞,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溶人作品之中,領會作者的內心世界,與之形成心靈交流和情感共鳴;同時,能加以鑒別,在思想內容和藝術上,知其優缺得失。要選擇一部分佳聯熟讀,達到能背誦的程度。前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同理,可以說:熟讀佳聯三百副,不會作聯也會對。 讀,在初學階段,要讀一點與對聯有關的基礎讀物,如《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幼學故事瓊林》等。另外,要讀一些聯話、對聯知識之類的書籍報刊。 詩詞曲必讀。可以從唐詩、宋詞入門。詩,尤其要熟讀絕句和律詩。上溯漢魏六朝和先秦,下及元、明、清及近現代。 駢文,包括賦和帶駢偶的散文,也必須讀。可選讀六朝有代表性的小賦如謝庄《月賦》、江淹《別賦》等,和《古文觀止》上某些名篇如陶潛《歸去來辭》、王勃《滕王閣序》、韓愈《進學解》、蘇軾《赤壁賦》等。 逐步擴大範圍。凡中國文學史上有代表性的作品以及文史哲名著,近現代和當前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各方面的著作和文章,都可以讀,也需要讀。以正確的世界觀為指導,博觀約取,寫作對聯時,自可思路開闊,左右逢源。 當然,讀書不能代替一切。古人尚且主張「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決不能忽視社會實踐、體驗生活的重要性。 二 練 在讀的同時,可以進行對仗練習,由簡到繁,由淺入深。在民國以前,蒙學有對課,由先生出句,學生對句。開始練習一字對,然後二字對,三字對……對課,既講究詞性和語法結構,又講究平仄。如一字對,出句「雨」,對句「雪」,錯了,詞性雖同,但平仄不對;應該對「風」或「雲」、「霜」才好。魯迅童年在三味書屋讀書時,先生出句「獨角獸」,魯迅對以「比目魚」,先生讚揚對得很工整(只是第二字仄對仄,略有欠缺,首字平仄可不論)。如今作對仗練習,可請先生出題,或者自己出題,自己作對。不妨也從一字對開始,逐步加多。如: 一字對 風—雨 霜—雪 春—夏 年—歲 橋—路 草—花 杏—桃 身—體 目—眉 富—窮 智—愚 二字對 春風—夏雨 白日—青天 西江—北海 蜀道—秦關 紅玉—綠珠 三江—五嶺 狩獵—耕耘 吳牛—蜀犬 鸚鵡—鷓鴣 三字對 風吹花—日照樹 煙初散—露未乾 山有色—水無聲 水如煙—濤似雪 杏花村—桃葉渡 雲外雁—水中鷗—交響樂—自鳴鐘 看電視—聽新聞 四字對 風映檻外—日照山前 曉風殘月—微雨淡雲 萬頃波光—千山雨意 繞城水綠—排闥山青 白手起家—丹心報國 躍馬橫戈—聞雞起舞 中華美德—先烈英名 四字對如是聯合結構的自對,可以用不同門類的詞相對,如「天翻地覆」可對以「燕舞鶯歌」,甚至「舞扇歌衫」。 五字對、六字對、七字對不再舉例。 從一字對到多字對,可參看《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前者載拙著《詩詞寫作指導》附錄,有注釋。後者簡編見本書附錄。) 除了對詞句以外,寫作對聯也是一種練,是更重要的一種練。 在老師指導下,練習寫作對聯,當然最好。如無老師指導,自作對聯,可與朋友切磋。如果連切磋的朋友也沒有,不妨大膽參加某些征聯活動。入選獲獎與否,可以不管,重在參與。也可以不寄出自己所作的對聯,最後與揭曉獲選的對聯作對比,從中獲得進益。 《中國楹聯報》辦有「征聯擂台」,每期有出句,稍後揭曉,有攻擂作品選登,配有攻擂點評,指出來稿的優缺得失,是練習寫作對聯的一個很好園地,對聯愛好者、習作者都不妨參與。例如2000年總第386期出句: 三峽移民,山歡水笑移民富 應徵攻擂和習作者,先要分析出句的特點和要求:「三峽」地名,偏正結構;「移民」,動賓結構;「山歡水笑」,是兩個主謂式組成的聯合結構;「移民富」,又是主謂結構。「移民」重複出現,對句在相應位置要有相同結構的詞語重複出現。首字「三」是數詞,對句首字最好也是數詞。再看平仄聲,「峽」字古入聲今平聲,在這裡作仄聲用,可知此聯要求用古平仄。出句平仄是「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對句最好與它平仄完全相對(一、三、五字可放寬,但須不犯孤平)。 該報同年總第394期揭曉,選登攻擂作品十七副,如: 八方創業,志壯心雄創業興 百年決策,斗轉星移決策明 九州創業,地覆天翻創業艱 九州建鎮,日麗風和建鎮新 編者所作的攻擂點評,肯定了成績,同時指出部分來稿對句平仄失調,或古今平仄誤用;有的指代不明,有的對句與出句不能內容相關,因而落選。地名應對以地名,和孤平的問題,一般有所忽視,為鼓勵習作,編者放寬了要求。 有獎征聯征對,多半要求全面,須嚴格合律。習作對聯,不妨一開始就從嚴要求;當然,也可以由寬到嚴。 在練的過程中,要常查字典、韻書、《辭源》、《辭海》等工具書,避免發生用詞用典和格律上的失誤。 三 創 一切文藝作品貴創新。對聯合乎格律規範,那是習作階段的要求。進入創作階段,從立意到語言,都要有所創新,而不是隨大流,人云亦云,陳陳相因。 創新,對事物要有深入的觀察、體驗、研究,有個人的獨特發現。如寫山水聯,見風來水面,漾起層層波紋,山頭有白雪堆積,跟平時不大一樣,於是撰聯: 水面風來,波紋疊起; 山頭雪積,面目全殊。 雖然合律,但是平庸,缺乏意味。這是許多人都能寫出寫出,事實上已屢見不鮮,不算什麼創作。真正的創作,則是: 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 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 將水、山賦以人性。風吹起的波紋,正如綠水面孔披風吹起的皺紋;平靜的不盈不虧的綠水啊,你本來是無憂無慮的,為何此時皺眉,滿臉皺紋呢?年年月月青翠欲滴的山峰啊,你本來也是無憂無慮,永遠年輕,永不衰老的,為什麼現在變成白頭老翁了呢?是風,是雪,告訴你們什麼不幸消息嗎?或是他倆施展了什麼魔法,使你皺面、白頭嗎?作者有如此深入的觀察、體驗,採用了擬人手法,煉意又鍊句,所以寫成這副佳聯。 創新,要避免程式化。一般文藝作品的構思,很容易受傳統思維所限制,很難擺脫某種模式的束縛。尤其是對聯,根據出句作對時,往往會被限定在有限的空間之中,創意思維不得自由伸展。這就要求我們在緊扣主題的前提下,多角度、全方位地對事物進行觀察和研究,找出個人的獨特發現,選用合適的語言,從而創造新鮮的意象,創立全新的意境。 創新,要求立意構思新,思想感情新,語言新,手法新。對聯雖是傳統文學樣式,現代創作對聯,卻應當有現代氣息、時代精神。文言詞語,有生命力的應當繼續使用,已經過時的陳舊詞語,如「更漏」、「鴻案」等,一般應予摒棄。即使是現代詞語,已經用濫了的、喚不起讀者美感的,也宜慎用,或者活用。 創新的對聯,試舉四例: 1.蕭髯公泰山絕頂聯: 一日無心出; 群山不敢高。 寫山之高,「星辰近」、「白雲低」、「眾山小」,這類詞語常見,幾乎成為一種模式。前人這樣寫,是創;後人這樣寫,就是仿。此聯別出心裁。因泰山頂上觀日出絕佳,由此想到紅日在東海平面下,知道到泰山這麼高,也就自慚,含羞,懶洋洋地,好像不想出來,不想升空了。下聯由杜甫《望岳》詩中化出,根據雖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但是起了變化。不再說齊魯眾山小,而是說齊魯眾山見泰山之高,心服口服,再驕傲自大的,也不敢與泰山相比,不敢自誇其高。此聯運用了擬人法,雖然此法不新,但用來寫泰山,將「日」和「群山」比擬為人,卻是新穎,語言新鮮有味。 2.左宗棠題蘭州拂雲樓聯: 積石導流歸大海; 崆峒倚劍上重霄。 拂雲樓,遺址在蘭州黃河北岸,明景泰年間所建,樓高三層,可遠眺群山,清代是西北官商士紳往來會聚之地。積石山在甘肅青海交界處,距蘭州好幾十公里。平涼崆峒山距蘭州更遠,在地面用高倍望遠鏡都無法看到。可是作者登樓,馳騁想像,似乎見到大禹在西邊積石山鑿山導河,黃河滾滾滔滔,曲折東流,流過蘭州,流歸大海。又彷彿見到東方的崆峒山,如長劍倚天,直刺高空。此聯立意新,「大海」、「重霄」,一闊大,一高峻,「歸」、「上」有力。平涼是左宗棠駐節之地。此聯借景抒懷,表現了他治國平天下的遠大抱負和豪邁氣概。 3.陳自如撰的新春聯: 旭日行天,喜蓋通紅大印; 神州鋪紙,欣簽致富合同。 新舊春聯很多,適用農村的就有「勤勞門戶;福壽人家」,「春麗百花艷;歲新五穀豐」等。此聯不落窠臼,從改革開放時期國家農業新政策出發,反映給農村帶來的可喜變化,農民情緒昂揚,生產熱情高漲,積極承包,奮力奔小康。全新的構思,全新的語言。作者把神州大地比作合同書的紙,把旭日比作簽訂合同所蓋的鮮紅大印,這是創造性的聯想,比喻新穎。全聯新風撲面,喜氣充盈。 4.王慶新應香港回歸征聯: 情系回歸線; 心催倒計時。 香港回歸,洗刷百年奇恥,是中國人民多年艱苦奮鬥,國家振興強盛的結果,是二十世紀全球炎黃子孫密切關注的大喜事。越是臨近回歸,人們越是盼望。在不少對聯中,「還我河山」、「共望團圓」、「喜收明珠」、「玉壺春酒」一類詞語常見。此聯與眾不同,巧借天安門廣場香港回歸倒計時鐘和香港地處北回歸線附近位置,由此展開聯想,結合群眾場面,構成對聯。使用新詞「回歸線」、「倒計時」,對得非常工穩;「情系」、「心催」,貼切自然,「系」、「催」堪稱「聯眼」。此聯言約意豐,生動有力地表達了億萬人民盼望香港回歸的熱烈場面和殷切心情。 由此可見,創,需要作者創造性的思維,善於從現實生髮想像。立意構思,比擬、誇張等,都要從模式程式中解脫出來,自出心裁。所寫有時看似無理,實為情至。 四 改 古來流傳許多關於修改詩文的佳話。賈島的「推敲」,不用說了。齊己的早梅詩,原是「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鄭谷說:「『數枝』不算早,不如改為『一枝』。」齊己佩服,拜鄭谷為「一字師」。王安石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原稿開始是「又到江南岸」,圈去「到」,注說「不好」,改為「過」,又圈去,改為「入」、「滿」,這樣改了十來個字,才定為「綠」。「綠」字確實好,形容詞作動詞用,「吹綠了江南岸」,句法新,有形象,言少意多,有韻味。 寫作對聯,要勇於修改,勤於修改,樂於修改。杜甫「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追求至善至美。寫作對聯,有這種精神,才可以出精品。 有的已成對聯,甚至是名聯,並不是無瑕可議,並未達到盡善盡美的程度。如酒店聯: 鐵漢三杯軟腳; 金剛一盞搖頭。 「搖頭」一般表示否定,酒不好才搖頭。要說酒好,金剛羅漢喝一盞即醉,那就應另換一種說法。 又如成都望江樓聯: 引袖拂寒星,古意蒼茫,看四壁雲山,青來劍外; 停琴仁涼月,予懷浩渺。送一篙春水,綠到江南。 典雅,工緻。一「看」一「思」,上下聯相配合。「四壁雲山、青來劍外」、「一篙春水,綠到江南」,尤富詩情畫意,罕見的佳句。問題是本聯寫月夜登樓遠眺的感受,無論將寒星拂拭得怎麼明亮,加上清亮的月光,看四野雲山,也只是黑糊糊的輪廓,看不到「青」色,上聯寫得不大合事理。下聯說「綠」,多少有點勉強。但由於是寫心情,寫懷想,還可以說得過去。 因此,我們寫作對聯,寫成之後,最好全面檢查,仔細推敲,多加修改。 對於習作者來說,需要按照對聯規範要求,從內容到語言,從結構到平仄,加以審視,發現疵病,儘可能予以改正。習作對聯,容易出現生硬拼湊,話不順暢,平仄失調。改,首先要切合主題要求,把話改通順,力求全面合乎對仗格律;其次是進一步把話寫好,力求對聯富有情致韻味。 試看一副有疵病的婚聯: 梧桐枝上棲雙鳳; 菡萏花間立並鶯。 鳳凰,雄為鳳,雌為凰。「棲雙鳳」,與結婚無關。「菡萏」(荷花)對「梧桐」,連綿字對,平仄合律,是好的。「並鶯」,生造詞;而且鶯常在樹,立在荷上少見。此聯有明顯的拼湊痕迹,為對仗而對仗。如何改?改「雙鳳」為「鳳凰」當然不可,上聯平聲落腳大誤;改為「凰鳳」,又沒有如此倒用的成例。全聯有這樣修改的: 梧桐枝上棲鸞鳳; 菡萏花前戲鴛鴦。 用「鸞鳳」好,包含了雌雄。「戲鴛鴦」也改得好,合乎荷池情景,又切婚姻。只是「鴛」平聲,不合。此聯內容顯得單薄。再如何改,就很難了,需要有較大的改動了。可以考慮改為: 雲隱梧桐宿鸞鳳; 霞飛菡萏戲鴛鴦。 上聯用「仄仄平平仄平仄」的變格句式,下聯用「平平仄仄仄平平」。這樣改,增添了意思,有色彩,多一點喜氣。 根據聯友的創作經驗,對聯在初稿寫成後,要進行自我診斷。重新審題,準確反映對象持征,如移動通信公司征聯,需要突出移動和數字技術,僅以一般有線通信應對,不算切題。審題,要審查所撰聯語是否合乎實用,合乎時宜,如軍營哨所用聯就不同於民居民宅,國慶用聯不同於一般春聯。對聯張貼懸掛的條件環境,甚至也要考慮,以決定聯語的長短。 對聯稿成後,不妨冷卻處理,過一兩天後重新審視,或者虛心求教別人。這樣,就可發現當初沒有察覺的疏漏缺失。 任何有價值的藝術作品,不只是以藝術手法取勝,而主要是以思想情趣感染人。寫作對聯,有時容易忽視內容,片面追求對仗的工、巧、趣,流於文字遊戲,雖可自娛,但無多大意義,難登大雅之堂。習作對聯,要注意避免。 第十五講 對聯的書寫與張貼 對聯是很好的裝飾品。必須聯語、書法、載體工藝很好結合,三美齊備,才能很好發揮其裝飾作用。 一 書 寫 1.字體 書寫對聯的字體,根據對聯內容和應用場合而定。莊重肅穆的,一般用正楷。典雅的,可用篆隸。其它多用行楷、行草。草書宜少用。正文、橫披的字體應當統一。正文用正楷或篆隸書寫的,題款可用行草,不求統一。 2.款式 橫披,橫書,過去習慣是由右向左寫,現在由左向右寫的日益增多。 對聯正文,豎宜書,一般由右向左寫。題款文字寫在正文以外的適當位置。下邊幾種格式供參考。 (1)單行款 一般書寫在下聯左側。有的只寫書者姓名,有的加上年月,佔一行,如圖(一)。 (2)雙行款 最常見的是,一款書於上聯右側,另一款書於下聯左例。兩款位置通常是右高左低。上款是稱謂或年月,如圖(二)、(三)。偶有上款書於上聯左側,或雙款均落於下聯左側的。 (3)三行款 有上聯左右書一款,下聯左側書一款,如圖(四);有上聯書上款,下聯左右作款的,如圖(五)。三行落款高低無定規,可齊平,可遞降,原則是上款稱謂最高,自署名款最低。 (4)四行款 即上下聯左右各有書款,一般多為較長的題款,如圖(六)。 (5)下部款 一般是題款稍長,上下款均書於聯文的下部,如圖(七)。 對聯正文一般是上下聯各一行寫完。有時一行寫不完,需要寫兩行、多行,就要計劃文字。不宜數行並齊,而是末行較短,留下空白以作題款。上聯文字由右向左,下聯文字由左向右,排列成立刀形,稱為龍門對。 3.題款用語 (1)稱謂 對長輩,除一般親屬稱呼以外,可稱「老」、「老前輩」、「老先生」、「先生」、「前輩」。對老師,可稱「師」、「尊師」、「恩師」、「夫子」,或在其後再加「函丈」。 對飽學之士或者專家,可稱「方家」、「大家」、「法家」。有頭街、職稱的,可稱「局座」、「教授」等。 對一般人包括有身份的人,男的可稱「先生」、「閣下」,女的可稱「女士」、「小姐」。對知識女性可稱「女史」,也可稱「先生」。 對平輩,朋友可稱「君」、「兄」、「仁兄」、「賢兄」、「足下」;對同學,可稱「同學」、「同窗」、「學兄」、「學長」等;對同鄉,可稱「鄉兄」、「邑兄」、「梓兄」等,或在前再加「賢」字。 對學生,可稱「弟」、「賢弟」、「賢棣」、「賢契」、「仁棣」、「君」等。 長輩如有字型大小,不可直書其名,而應稱其字或號。 (2)標聯語 題贈聯,意在請人指教的,可寫「正之」、「政之」、「指正」、「雅正」、「教正」、「賜正」、「請正」、「雅教」等;意在請人觀覽的,可寫「清鑒」、「雅鑒」、「清玩」、「雅賞」等;意在表明應命而作的,可寫「屬(囑)」、「屬書」、「雅屬」等。 婚聯,可寫「大喜」、「燕喜」、「新婚」、「花燭之喜」等。女家可寫「于歸」、「出閣」。 賀新居,奠基時可寫「奠基」、「奠居」;落成時可寫「落成」、「華居落成」、「大廈落成」;遷居時可寫「喬遷」、「喬遷誌喜」等。 壽聯,男女壽均可寫「華誕」、「壽誕」、「壽辰」、」晉壽「、「初度」、「×旬華誕」、「×秩榮慶」等。女壽還可稱「帨誕」、「帨辰」。 春聯,一般不寫標聯語。如果為了突出題贈性質,也可寫「春禧」、「年禧」、「新禧」、「春福」等。 稱謂和標聯語構成對聯的上款。如果直接送給某人,只寫某人即可,如「□□七十華誕」。如果是因某人的關係而寫,送給他的長輩、晚輩或別的人,則二者都要稱呼到,如「□□仁兄令郎(□□)結婚誌喜」。 (3)署名 凡寫標聯語的對聯和自題聯,下款都要署名。在長者面前,名前可加署「愚晚」、「後學」等自謙性詞語。 (4)年月 紀年可用干支、生肖、公元。四季三個月都分孟(初)、仲(中)、季(晚、暮),如農曆四月可稱「孟夏」。農曆每月都有別稱,不一一列舉。 4.鈐印 書寫對聯,最後要有鈐印。鈐印,是對聯作品整體藝術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不容忽視。劉一聞《怎樣寫對聯》中說:鮮紅的印章固然能起到標誌性的裝飾效果,而它的真正意義卻在於有效地平衡章法。一副對聯需鈐幾方印章為宜,要視章法需要而定。印章有大小,一般上小下大、上輕下重,與繪畫中點苔遠小近大、內緊外松有些相似,以得宜為要。閑章內容要典雅些,不能老是「江山多嬌」、「墨戲」之類。閑章主要是起「醒一醒」的作用,補通篇之不足,因此使用時要恰到好處,不要給人有蛇足之嫌。 二 標 點 1.對聯書寫的標點 對聯書寫是否應該加標點?這日益成為大眾關心的問題,需要討論,需要解決。 從有對聯以來,對聯無論短長,書寫時一概不加標點,已成定式,已成習慣。習慣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時代社會的發展,習慣可以逐漸起變化,有的加入新內容,有的終於衰亡。像過去的書籍,習慣是不加標點,不分段落,近一百年中,已大起變化,標點分段成了習慣,不標點分段,反而大家不習慣了。 為了對聯接近和深入群眾,為了更多的人易於讀懂文字,能欣賞對聯,能掌握和利用對聯,書寫對聯時,應區別情況,使用或不使用標點。 短聯,不使用標點。遵照傳統習慣,以求幅面的簡明,更有利於表現書法藝術。 中聯,使用或不使用標點。主要看閱讀的難易,聯文長的程度。標點可用可不用時,就不用。 長聯,全聯八九十字以上,應當用標點。如不用標點,就是飽學之士,讀起來也費力,有時不免顧此失彼,一般人誰有那份耐心去捉摸。不加標點,無異下決心不讓群眾讀,只起一個表面的裝飾作用。如果不用標點,就應配發宣傳材料,在材料中將此長聯加上標點。 書寫對聯,標點的寫法,可由書法家去實踐。記在字的右側下,不佔字的位置、或者佔半個一個字位置。或在用空格代替標點。在實踐中,會總結出妥善的辦法來,既不影響幅面的美觀,又便於群眾念讀聯語。 2.對聯在書籍中的標點 對聯在書籍中,現在一般使用標點。半聯一句的短聯雙行並列時,有的不加標點,但是單行連排時,一般仍非用標點不可。對聯在書籍中,已不是用不用標點的問題,而是如何使用標點。現在爭論的問題集中為兩個: (1)一句聯,上聯末用逗號或分號?(問號、嘆號根據語態可用於任何地方,不在討論之列。) 比較常見的是用逗號。上下聯如果單行接排,中間用逗號,不足以顯示對聯的特點,會被人誤認為引用的兩句或一句話。況且上下聯的兩句話,各有相對的獨立性。所以,一句聯上聯未,似以用分號為宜。 (2)中長聯,文中已經用了分號、句號,上聯末該用什麼標點? 一種主張仍然用分號,這樣可以更好顯示對聯的特點和上下聯對立統一的關係;缺點是分號管不了文中的句號,混同於文中的分號。上下聯接排時更要亂套。 一種主張用句號。當然,上聯末的句號,將混同於文中的句號,但滿足了上聯段落性特點的要求,避免了使用分號所產生的矛盾。一個缺點是上下聯並列排列時,又沒有很好滿足對聯並列性、連貫性特點的要求。 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大。中長聯,文中已經用了分號、句號,上聯末似以用句號為宜。 中長聯,中間老是逗號,一逗到底,看不清條理層次,不可取。可句可逗時用逗號,少用句號,倒是習慣樂於接受。 新詩分行書寫、接連書寫或排列時,分行處用斜線「/」隔開。這個方式可以引進,用於對聯的單行連寫或接排。它可以作為對聯分行並列的標誌,並代替上聯尾的標點。在上聯末尾處,讓視覺和心理有個較大的停頓,準備迎接下聯。特別是中長聯文中已用了句號的情況下,它是區分上下聯的明顯界線,既保持了上聯的段落性,又保持了全聯的連貫性。用於短聯,可以增加美感,讓人聯想到分行排列的詩歌。對聯本來就是詩中之詩,像詩一樣用「/」有何不可? 至於特意製作的歧義對聯,文中當然不用標點。幾種句讀,饒有趣味。一用標點,就成為一個確定的意思,興味索然。 三 張 貼 對聯的張貼,千百年來,就是右邊上聯,左邊下聯。左右以人面對門時左右手為準,而不以門自身的左右為準。它合乎漢字豎行書寫,由右至左的習慣。 對聯上下聯的標誌,一般就是看兩個聯腳的字。是平聲的,即是下聯,是仄聲的,即是上聯。如對聯書寫格式舉例,圖(一)「下」仄聲,上聯;「今」平聲,下聯。對聯的張貼法,就跟書寫格式所舉各例一樣。這樣,小學生一般也不會貼錯。 造成目前對聯張貼混亂的原因有三:①對聯本身不規範,兩聯腳都平、都仄,或上平下仄;②對聯合乎規範,但人們不辨平仄,分不清上下聯;③對聯合乎規範,由於橫披不少是從左向右寫,有的人牽就橫披,對聯也就由左向右貼,將上聯貼於左邊,下聯貼在右邊了。 對聯上左下右,違反傳統習慣。對聯既是豎寫,應當保持豎寫由右至左的傳統習慣。豎排的書,即使封面書名橫排,書的正文也以從右至左為常例。如果因為橫披是從左向右寫,對聯也就以左為上、右為下,勢必造成混亂。影響所及,沒有橫披的,也可以左上右下。你能批評他不對嗎?他會有種種借口。 橫披與聯文相比,正文是主要的。許多對聯沒有橫披。看對聯,人們習慣看正文。看到左上右下的對聯,看到右聯腳平、左聯腳仄的對聯,心裡先就有幾分不順、不快,然後再追尋橫披,見橫披是從左向右寫的,才能消除已產生的不順、不快,這畢竟給人增添了一點負擔或困惑,怎能及一律右上左下的輕快。 所以,儘管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本書對於對聯的張貼,仍然贊同右上左下的傳統貼法。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