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所記載的內容可看出,當時的陳氏拳械來源於少林寺的紅拳、炮捶拳系(稱宋太祖趙匡胤為其創始人)、通背纏拳系、千載寺十三勢拳及陳王廷同李仲、李信一起創的太極養生功。
其中,盤羅棒與少林盤龍棍相同(按:《陳氏拳械譜》里關於盤羅棒還附有一個《盤羅棒訣語》:「古剎註銷少林寺,堂上又有五百僧,百萬紅巾滅佛教,悖羅地上顯神靈。若知此棒出
何處,盤羅流傳在邵陵」。唐豪認為這訣語中說的「註銷」是登封之誤,「邵陵」是少林
之誤,「盤羅」是那羅之誤,「悖羅」是盤羅之誤, 而「那羅」就是神話的緊那羅王之略稱)。
八槍、十三槍、二十四槍是六合槍中的主要內容。在陳氏舊抄拳械譜文修堂本槍法圖勢附記:「此槍法圖,系汜縣禹家槍法流傳」;又文修堂本有槍法自序一篇,記有;「以上槍棍譜系河北王堡村得來,道光二十三年歲在癸卯中秋,張開周重抄謹志」,因此而知陳氏的槍法也是源自千載寺董老道的六合槍。(註:此處的「河北」指黃河之北。)
其「散手」「短打」以及「金剛十八拿法」均與戚繼光著的勢名相同;其紅拳、炮捶譜也與少林寺紅拳、炮捶相同;其太祖下南唐也與戚氏拳譜同。
其長拳一百單八勢及雙鐧等均與山西洪洞通背拳譜的長拳一百單八勢、雙鐧等相同。也就是說被唐豪稱失傳的陳氏長拳並非太極拳經中所說的長拳,是通背拳,並且現在發現與博愛的通背拳一百單八勢也全同。(博愛有郭家村專練通背拳,乾隆年間去山西洪洞傳通背拳的郭永福很可能是博愛通背傳人。太極拳譜中指的長拳就是十三勢拳,也就是八門五步十三勢,當然也不是指十三個姿勢。順便提一下,後來在楊氏門人中,有李景林、陳微明及武式太極門人陳固安所傳的一百零八式太極長拳皆是他們自己在楊式太極拳及武式太極拳基礎上,增益而成)。
其第四套拳(第四路),就是「通背纏拳二十四勢」,兩者的歌訣完全一樣。(通背二十四勢:懶扎衣立勢高強,丟下單鞭鬼也忙。出門先是翻花炮,望門攢立逞英豪。堂樁後帶掩手紅拳,騎馬勢
上連著握弓射虎。左拗步十面埋伏,右拗步誰敢當先。劈身拳勢如壓卵,指當勢高挑低捧。金雞獨立芑留情,護身拳八面玲瓏。劉封四避實難客,轉身劈打縱橫。上一步二換跟打,到回來左右七星。翻花炮打一個孤雁出群,下扎勢誰敢來攻。翻花舞袖入把城,分門庄去喪殘生。轉動一拳打倒,兩腳穿梭難停。舞袖一推往前攻,急回頭當陽路終。)
陳王廷的確是第一個將武術引入陳家溝的人。從《李氏家譜》中可知陳王廷最初習武的目的是為了求取功名,在明末為武庠生(陳王廷為明末武庠生、清初文庠生,陳鑫在「陳氏家乘」中將其弄顛倒了)。明末天下大亂,匪盜常侵擾各鄉,這也是陳王廷決心將武藝教陳溝族人練習緣由,以自衛防匪。
陳鑫 在「陳氏家乘」中記載 「公(指陳王廷)與登封縣武舉李際遇善。」少林寺在登 封,陳家溝又離登封不遠,所以陳王廷 與當時精少林拳法的登封縣武舉人李際遇是好朋友,陳王廷當時所學並在陳家溝傳授的少林紅拳等內容,完全有可能是李際遇傳授的,這是陳王廷早期所學的武術。
但陳王廷主要所學的還是千載寺的十三勢拳、通背拳,又與姑表兄弟李仲、李信(岩)一起創拳。其中李信創完拳後可能感悟到當初所學尚未達到高深境界,於是數年後家譜記載他又去千載寺「再拳」,也就是再去深造十三勢軟手。同樣陳王廷後來遇到蔣發,也將其請回家,隨其深造。 陳王廷所以遇到太極傳人蔣發宗師,並願從之學,是因為明末官逼民反,離趙堡鎮不遠水運村的蔣發隨登封李際遇造反。
而陳是李的好友,擔心李觸犯朝廷,於是上山勸阻李。在上山途中,見一叛民,陳想捉住他,以便讓他帶陳去見李。但這人的功夫極好,陳追了幾圈也未能趕上,自嘆不如。後來,李際遇事敗,陳王廷見
敗兵中有當時自已追趕不上的那個人,知其功夫非凡,於是收留於家中,為了避開朝廷嫌疑,名義上為僕人,暗地裡隨之學拳,這個人便是太極傳人蔣發宗師。
陳鑫在「陳氏家乘」中記載「陳奏庭,名王廷。明庠生,清入武庠,精太極拳,往山西訪友,見兩童子扳跌,旁有二老叟觀,公亦觀之。老者曰:『客欲扳跌乎?』曰:『然』老人命一童子與之扳跌,童子遂摟公腰,亮起用膝膝公,氣海者三,將公放下,忽老幼皆不見,天亦晚,公悵然而歸。公與登封縣武舉李際遇善。登封因官逼民亂,以際遇為首,公止之。當上山時,山上亂箭如雨,不能傷公,遇一敵手,公追之。三周御 寨未及。李際遇事敗,有蔣姓仆於公,即當日所追者,其人能百步趕兔,亦善拳者也」。
在陳鑫這段記述中可以看出除上述內容外,還有其它意思:
· 暗示太極拳學自山西:蔣發教陳王廷太極拳時,一定會對陳說其藝是學自山西的。與陳鑫同時期的趙堡太極傳人杜邁育所著的「太極正宗」一書中道「余先師蔣老夫子,原籍懷慶溫縣人,生於大明萬曆二年(1574年),世居
· 小留村,在縣之東境 ,距趙堡
· 鎮數里之遙。至22歲學拳于山西太原省太谷縣王老夫子諱林禎。事師如父,學七年貌不衰,師亦愛之如子。據聞王老夫子學於雲遊道人,學時即告以此拳之來歷久矣」。
而目前仍保留在趙堡鎮趙堡太極傳人的拳譜數據又記載「蔣發,祖居河南溫縣東鄉劉村,後遷水運村,曾至山西王宗岳處學藝十餘年。後際遇事敗,隱入陳家溝,匿名為仆,傳弟子陳邢喜懷、陳王廷。王宗岳,山西晉陽縣七里堡人,人稱華北大俠,業客店。」
但陳鑫由於出於農村文人的心態,是極不情願說是蔣發學自山西或是其九世祖陳王廷間接學自山西的,於是說了一通令人摸不著邊際的話,即「往山西訪友,見兩童子扳跌,旁有二老叟觀,公亦觀之。老者曰:『客欲扳跌乎?』曰:『然』老者命一童子與之扳跌,童子遂摟公腰,亮起用膝 膝公,氣海者三,將公放下,忽老幼皆不見,天亦晚,公悵然而歸」。
· 暗示蔣發功夫相當了得,不但能百步趕兔,而且拳術也非常好,陳王廷不及他。然在陳績甫(陳照丕)的著書中,陳績甫更有發揮,其雲「清康熙年間,先世奏庭公, 系武庠生,拳尤高超,曾降服河南登封縣玉岱山巨寇李積玉(為李際遇之筆誤)。隻身入山,眾不能敵,一寨驚拜投焉;後在山收孝子蔣發為弟子,授以真傳,負名當世。奏庭公老年,繪一肖像,以蔣發侍立,用示後人,至今像存祠中。」
說陳王廷一人上山,而降服全寨之人。試想陳王廷連蔣發一人都不及,如何能使全寨人降服,何況寨中又有武舉人李際遇?陳王廷不過武庠生而已。陳績甫說有孝子蔣發拜陳為師,這無非是想製造一個「趙堡太極來自蔣發,而蔣發是學自陳王廷」的混亂。試想陳王廷怎麼會讓功夫遠遠超過自己的蔣發拜自己為師?這是製造笑話。在陳王廷的詩歌「長短句」及十四世陳長興的拳論中,均未稱陳王廷是太極拳創始人。看來,陳績甫不但功夫不及前人,其它方面也不及前人。
陳王廷有長短句雲「嘆當年,披堅 執銳,掃蕩群氛,幾次 顛險,蒙恩賜本枉徒 然,到而今,年老殘喘,只落得黃庭一卷隨身伴,閑來時造拳,忙來時耕田, 教下些弟兒孫成龍成虎任方便…… 笑那萬戶諸侯,兢兢業業,不如俺心中常舒泰,名利總不貪,參透機關,識彼邯鄲,陶情於魚水,盤桓于山川, 興也無干,廢也無干,若得個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忮不求,哪管他世態炎涼,成也無關,敗也無關,不是神仙誰是神仙。」
現在看來,陳王廷「一卷黃庭身伴,悶來時造拳……」, 「造」的是「太極養生功」。也就是,除了 十三勢學自千載寺道人及蔣發外,其所造的拳大概就是後被稱作二套拳、三套拳、四套拳、五套拳的源於通背纏拳的四套拳法了,更確切地說是「改造」而不是憑空「創造」。
所謂的陳式二路,在陳長興、陳有本之時並沒有列入太極拳範圍內,只是近世陳發科將其更改,加入一些柔化的動作,稱為陳式太極二路,是少林拳的太極練法。由於炮捶震足動作多,後人不明者以為陳式太極拳越震足越顯示功力,於是漸漸失去了作為輕靈沉著的原有陳氏太極拳踏足,變得甚於少林拳數倍的恨步震腿。現代醫學證明,如此震足震蕩腦脊髓,對身體遺害無窮,實宜刻不容緩改正的敝病。而目前流行的陳氏一路即由頭套拳而來,不過與原傳道家的十三勢已有相當區別。
從陳王廷的「長短句」看他變得淡泊名利,與世無爭,只想做「活神仙」,這是受千載寺道人及蔣發的道家思想影響所致(因為太極拳是由雲遊道人傳給山西王宗岳的,而王宗岳又是蔣發等的老師)。
此外,顧留馨也聲稱陳王廷是太極拳開創人。顧著《太極拳源流小考》一文在1961年發表,其中有「據說李際遇的部將蔣發,武功很好,能在百步內追獲野兔,後來投奔陳氏避禍,對陳氏造拳可能有很大幫助。陳氏後裔保存的陳王廷遺像,旁立一人,手執大刀,就是這個蔣發。」當時顧
並未寫蔣發受陳王廷所傳,而是「對陳氏造拳可能有很大幫助」。但後來顧著《太極拳術》中附表:《陳家溝陳氏家世表》中,卻將蔣發列為陳王廷所傳。兩論自相矛盾,可能受其師陳照丕的影響。趙堡太極傳人著中均說蔣發受山西王宗岳所傳。如按顧說「對陳氏太極拳可能有很大幫助」之語,陳王廷該是受蔣發所傳(或指點)了。
關於「陳王廷遺像旁立一人……就是蔣發」,並且顧說 :「畫像背後有記載」(按:目前流行的這張畫像可能是今人畫的,不知原畫像是否還存在?現今的畫像中人物仍著明朝服裝,但李際遇部隊被清兵剿滅時已是順治十八年)。按古今之習,畫像題字都在正面,為何獨此題字在畫像背面呢?陳王廷時,陳氏家族一定有比蔣發更重要的陳家溝人,為何一定要把作為「僕人」的蔣發與陳王廷畫在一起並讓陳氏後裔拜祭?唯一的解釋是:蔣發與陳王廷關係特殊,是陳王廷的十三勢拳老師,但礙於朝廷猜疑,故將字題在像後,以示不忘陳氏太極拳來源。
顧氏《太極拳術》中又說:「可以推定(指陳王廷)創造太極拳,應在十七世紀的七十年代,即1644年明之後的三十年光景」。而據唐豪考證,蔣發生於明萬曆二年,從明萬曆二年到1674年是99年,也就是說蔣發在陳王廷創成太極拳時已經99歲了,如此高齡的蔣老夫子竟然跟陳王廷學起太極拳來,不能不使人忍俊不禁。
另外,趙堡歷代相傳張三丰為太極拳創始人,王宗岳傳蔣發。如按顧氏所說陳王廷傳蔣發,陳清平傳趙堡架,為何陳清平在趙堡鎮傳拳時,不將趙堡架之說推倒,而立陳王廷為太極拳創始人,說蔣發並非學於王宗岳之說呢?陳清平又未另立門戶,自己所傳為什麼不稱為陳氏太極拳,武林中所分門派歷來已久,卻甘願作趙堡太極拳的一代傳人。
楊露禪學拳於陳長興,古來武林中最重師傳,既然楊露禪學於陳氏門中,陳氏在傳授太極拳源流時是怎樣說的呢?如陳長興傳楊露禪為「陳王廷是太極拳創始人」,楊氏決不會違師所傳而尊「張三丰創太極拳」,雖然在拳藝上獨具風格可自成一派,但都承認師傳,決不會數典忘祖,違背歷史事實,這樣看來,陳長興是根據歷史傳授,即:張三丰是十三勢拳創始人,王宗岳傳蔣發,蔣發傳陳王廷的。
不僅如此,而且這也表明,陳長興的前人也是承認上說這一歷史的。顧氏不惜篡改歷史,將李亦畬《太極拳小序》中雲「……旋里後,示諸同好,母舅武禹襄,見而好之,常與比較。……素聞豫者,懷慶府趙堡鎮有陳姓清平者,精於是技逾年,母舅因公赴豫者,過而訪焉。研究月余,而精妙始得,神乎技矣……」改成「……武禹襄為了進一步探索陳氏拳法的奧秘,想訪其師陳長興。1852年,禹襄在其兄住所—河南舞陽時,便道去陳家溝,擬訪楊露禪的師父。在途經趙堡鎮時,知悉長興已老病,遂從陳清平學拳……」。李文中並未有訪陳長興之意,而顧氏卻不惜塗改。
在陳氏拳術史上,作這種小動作甚至篡改的不僅有顧留馨及其師陳照丕,更多的還是陳氏十六世陳鑫。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