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安全感 4
安全感
適度的安全感是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基礎,是幼兒人格完善的基礎。家長應該充分注意到安全感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性,從自己平時與孩子相處的點滴行為做起,為孩子營造一個輕鬆的、支持的、安全的心理氛圍。
概述
- ·什麼是安全感
- ·安全感對兒童心理發展作用
- ·寶寶缺少安全感有三表現
-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主要原因
- ·家長如何建立寶寶的安全感
什麼是安全感?
著名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安全感是決定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甚至可以被看作是心理健康的同義詞。作為心理學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安全感最早見於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的理論研究中,雖歷經百年的爭論和探討,但至今仍未形成統一的概念。社會文化精神分析的代表霍尼(Karen Horney)認為兒童在早期有兩種基本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和滿足的需要,這兩種需要的滿足完全依賴於父母;當父母不能滿足兒童這兩種需要時,兒童就會產生焦慮。即如果父母不能滿足兒童安全的需要(如父母不能向幼兒提供持續的、穩定的、持之以恆、前後一致的、合理的愛),幼兒就會缺乏安全感。
我國學者認為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礎,有安全感的幼兒才能有自信和自尊,才能與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際關係,積極挖掘自身的潛能。而缺乏安全感的幼兒更多地會感知到孤獨和被拒絕、對他人通常持有不信任、嫉妒、傲慢甚至仇恨和敵視的態度,行為上也更容易出現逃避、退縮或攻擊性的行為,較難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缺乏安全感也是多種心理疾病的隱患之一。
安全感在學前兒童心理發展中的作用 Go Top
1、安全感有利於學前兒童形成積極的認知探究傾向
人都有認知內驅力,嬰幼兒的認知內驅力表現得尤為強烈,嬰幼兒總是不知疲倦地探索自己周圍的環境, 對任何事情都要親自去嘗試和操作。這種好奇好問好動的傾向是極其寶貴的認知品質。這種認知品質的形成和發展與兒童的安全感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它一般是在兒童有安全感或者沒有意識到危險和威脅的情況下產生的,也是在這種情況下得到鞏固的;反之,如果兒童意識到了危險和威脅,那麼他往往就不敢去探究,也可能停止正在進行的探究,使其認知需要得不到滿足。美國心理學家華生和雷諾所做的實驗也說明了這一點。實驗對象是一個叫艾伯特的4個月的男孩。起初玩白鼠時,他一點也不怕。後來,實驗者就在孩子玩白鼠的同時敲打鋼棒,發出猛烈的響聲。幾次以後,這個孩子只要一看到白鼠,即使沒有響聲伴隨,也表現出極度的害怕,以後甚至還害怕與老鼠類似的物體,更不用說撫摸和認識這些動物了。由此可見,給兒童創造一個安全輕鬆的認知環境是培養其積極的認知探究傾向的重要條件。
2、安全感是學前兒童樂於交往、與人建立積極情感關係的保證
安全感是人與人進行交往、建立信任關係的前提。一般而言,當兒童擁有了安全感,他就敢接近別人,與人交往,並建立信任關係,從中體驗到交往的快樂,而這會進一步增強兒童與人交往的意願,提高他社交的能力;反之,如果兒童對人缺乏安全感,那麼他就不敢或不願與別人進行交往。從另外一種情況看,假如在與別人進行交往的過程中,兒童的安全感遭到了破壞,那麼,他的社交意願也會遭到阻抑。
3、安全感決定兒童對群體的歸屬感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其需要層次論中指出,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滿足後,人就會產生歸屬的需要。顯然,兒童也有這種需要,而且,他們由於身體弱小,缺乏足夠的應付環境的能力,因而其歸屬需要往往顯得更為強烈,他們需要歸屬於一個或幾個群體。在群體中,他與其他人共同活動,一起娛樂,認識自己,也認識別人;體驗別人的關愛,也關愛別人。通過群體歸屬感的滿足,兒童的心理得到了發展。但是兒童是否願意歸屬於某個群體,在群體中他的歸屬需要是否能得到切實充分的滿足,這主要取決於兒童能否在群體中體驗到安全感。如果兒童在群體中感受到安全、穩定、有秩序、民主,受到尊重和關心,免受驚嚇、威脅和懲罰,那麼,他往往就會樂於參與群體生活;反之,則容易逃避群體,拒絕參與群體活動,甚至封閉自己。如果兒童總是把自己封閉在群體之外,那麼這對其心理的正常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4、安全感會影響兒童的價值評價體系
人既是自然實體,也是社會實體。從出生第一天起,人就開始了其社會化的歷程。在這個過程中,在需要的基礎上,人逐漸有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動機,養成了自己的行為方式,形成了自己的道德觀、人生觀、世界觀等價值體系。很顯然,價值體系的形成是個人經驗的結果。一個人是否擁有安全感,是否體驗到足夠的安全感,對其行為方式和價值體系的形成會產生重要影響。來自民主和愛的家庭的兒童較之來自充滿衝突和暴力家庭的兒童,往往更有安全感更自信更樂觀,對同樣一件事,兩者往往有不同的看法和體驗。因此,兒童的安全感對其人格的健全發展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其實,安全感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遠不止這些。
寶寶缺少安全感有三表現 Go Top
寶寶情緒有良好的,也有惡劣的,然而,孩子並未意識到自己處在什麼情緒中,更不清楚這是良好還是惡劣。於是,對家長和老師來說,忽視嬰幼兒的心理因果關係,是一個非常大的隱患。讓我們一起透視寶寶安全感,為寶寶的情感發育加加分。
表現一:「害怕」或「害羞」的情緒
幼兒園裡的新生傑傑小朋友,非常開朗,活躍,和小朋友們相處得相當不錯,是個適應性很強的孩子。不過,當和老師交流時,他就完全判若兩人了:老師和他說話時,他就像做錯事似的,馬上將頭低下來,眼睛一點也不敢看老師;小手不斷地變換擺放位置,神情非常緊張的樣子。
老師提問時,明明他剛才和同伴們一起已經大聲把答案都說出來了,可是只要老師請他單獨回答,他馬上就臉漲地通紅,說話也結結巴巴、一字一頓了,聲音小得象蚊子。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其實他就是缺乏安全感,缺乏來自於老師的安全感。因此,他在老師面前非常不自信,總是小心翼翼、唯唯諾諾的,生怕做錯什麼。
引導原則:
撫愛式交流
當他與老師交流出現上述緊張表現時,首先:我裝作「不知其然」的樣子。僅僅用「摸摸他的頭、蹲下來親切地看著他、對他和藹地笑笑」等肢體語言或者表情回應他的緊張表現,也通過這些間接向他傳達「老師是友善的」這個訊號,以「淡化」其不安的心理。此時,我們若表現得很關注,或者用「語言」直接介入、問詢的話,反而會促使其更加的緊張、不自在。
第一次這樣做的時候,傑傑的反應是「戒備」的;而當我「第二次、第三次」依然向他如此傳達友善的信號時,他也終於從半信半疑到完全接受了,他開始會用「微笑」回應老師了。
心理疏導
在請他回答問題時,走到他跟前去,不斷地用眼神、語言、肢體動作鼓勵他。當然,這種鼓勵要包含著使孩子能夠感受得到的真誠。不論他講得對或者錯,老師都盡量尋找閃光點肯定他。讓他進一步體會到老師對其表揚的「真實性」。家長來接他的時候,告訴家長他如何的棒,諸如:「傑傑非常不錯」之類的話語。
不久,在老師面前,傑傑的緊張表現緩解了。回答問題從「結結巴巴」逐漸過渡到「完整的講述」,而後「舉手回答」且能「大聲而完整地講述」了。有時候,傑傑還會跑到老師面前:沖老師笑笑或者拍拍老師後又走開了。雖然他沒有說話,但這一個很小的細節,就足以體現傑傑對老師的充分信任了。因此,作為家長,也應及時捕捉到孩子的心理問題,積極而有效地為寶寶的情商加分!
表現二:媽媽在與不在「大變樣」
我班孩子小妤,對媽媽的依賴非常嚴重。在家時:和保姆阿姨在一起非常乖,一旦媽媽回來了,則粘著媽媽不放。送入園時,保姆送來園的時候,情緒很好,但是只要是媽媽送,小妤非哭得一塌糊塗不可:「我要媽媽,我要媽媽,媽媽不要走……」沒有媽媽的場合,小妤是懂事、講道理的;一旦媽媽在身邊,小妤則相當任性,蠻不講理,甚至大聲哭鬧了。
為什麼媽媽在與不在的情況下,小妤會判若兩人呢?
究其原因,是孩子所獲得的「母愛」不夠而導致的安全感缺乏。象小妤這一類寶寶,在平常生活中大有人在。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出現這種現象的比率日益增多。許多父母由於工作忙碌,常常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者保姆看管。雖然說在物質條件上,孩子們並不缺啥,但是,對於學齡前的孩子,最關鍵的一環--母愛,卻往往不能保證。
引導原則:充分的母愛
儘管大量的零食玩具,漂亮的衣物都被家長用來作為傳達或補償「母愛」的方式,但是,恰恰是最重要的一點被忽視了:來自於母親無微不至的觸膚情感刺激,才是孩子安全感滿足的基礎;與孩子進行各種心靈的交流,才是孩子精神愉悅的先決條件。小妤的「癥狀」,是明顯的「母愛缺乏症」,由於缺乏最直接的親子溝通,導致孩子情感的不滿足,引發了孩子的不安全感。致使孩子不能形成正確、正常的性格以及情緒情感,嚴重影響到孩子的情商發展。
給予無微不至的觸膚情感刺激,是嬰兒安全感滿足心靈平和的基礎,同時,母親給予嬰兒所需的各種心靈交流,也是嬰兒精神愉悅笑迎生活的資本。為孩子購買一件新衣服,一個新玩具都是次要的,關鍵是要給孩子留下充分的時間,多與孩子遊戲,交流,滿足孩子情感的需要,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這才是至關重要的。
表現三:外表強悍與內心脆弱
愷愷小朋友平時非常容易和小朋友之間發生衝突。只要未遂其意,他必定要用「拳頭」來取得「勝利」,若老師指出其錯誤,他則常常用「仰天長嘯」表示抗議或者直接「攻擊」老師。
為什麼小小的孩子會如此固執和偏激呢?
這一類孩子,往往家庭的氛圍不和諧,或者家長的態度粗暴,教育方法不得當影響到了孩子。使孩子對任何事物都產生了戒備,抵觸的心理,從而將這種心理也反應在了行動上。往往其外表的強悍反而更加證明了其內心的敏感與脆弱,也就造成了孩子「憤世嫉俗」的外部表象。
引導原則: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的確,由於缺乏安全感,會導致孩子:膽怯、畏生、敏感、內向而不愛交往、偏激而固執等一系列心理問題的外部表現。
因此,對於這一類孩子,建議家長先從自身做起:從權威型家長逐步向民主型家長轉變,逐步營造一種和諧,民主,講道理的家庭氛圍,充分發揮家長本身「榜樣」的作用,逐步引導孩子養成平和,友善的性格與交往習慣。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主要原因 Go Top
一般情緒較穩定,自控能力強的父母,在親子溝通上少用威脅與回拒,通常都能培養出具有安全感的下一代。
為人父母者,問自己這個問題:「你有沒有把孩子當孩子看待?」這問題有點矛盾,但是這的確是個普遍潛在的問題,困擾著無數家長。
你會不會有這樣的疑惑呢:「我們的父母,有時把孩子當成學生一樣來管,而不是把他當成孩子來教,我覺得這樣的偏差,不但會使孩子覺得你不友善,而且也會影響親子關係,因為除了功課和成績之外,你似乎找不到更好的話題跟孩子談心。」
不少父母把孩子當學生一樣要求學業表現傑出,連家裡好像也變成了補習中心一樣,周末的補習和輔助課程多得讓人吃驚。即使現在已是年中學校假期,請問問你身邊的父母,有多少孩子必須在這期間,照舊上補習課和各種活動,根本沒有輕鬆的時間。
新一代孩子價值觀變了樣
現代父母所承受的壓力,跟上一代父母完全不同,最關鍵的是社會轉型,學校也轉型,他們得面對生活費高漲,更棘手的親子問題,沉重的工作負擔,還有學校的壓力。另一方面,孩子的接觸面更廣,包括電子與媒體資訊爆棚,新一代孩子的價值觀也變了樣,已更懂得自己要追求的是什麼,可以拒絕什麼,這些東西都是讓父母始料不及,甚至是衝突的源頭。
現代孩子覺得爆粗口是等閑事,但是父母卻無法接受。現代孩子接觸電腦、電視節目、電影等等,對說粗話習以為常,但是,他們卻沒顧及說粗話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因此覺得父母反對,是不講理的,更覺得他們是落伍的。
期望跟父母有更多快樂時間
我們經常問孩子他們對家裡(父母)有什麼期望時,他們的答案是:能跟父母和家人有更多快樂的時間。」這個小小而簡單的心愿,卻在現代生活和繁重的課業中,變得遙不可及,甚至是很奢侈的。
父母擔心孩子在生命(生活)中輸了人,是否能克服種種挑戰,也擔心他們誤入歧途。往往父母接到老師的電話,即使對方只是表達對孩子的關注之情,父母也會把它詮釋為自己是個不稱職、失敗的父母,因此把更多壓力轉嫁到孩子身上,這反而變成一種惡性循環,不利親子關係。我們把這種父母稱為『over-parenting』!」
把目標定得太遠
舉例一個過分為孩子操心的父母來說:「這個媽媽看到六歲的孩子仍舊綁不好鞋帶,非常氣憤地說,這樣將來你出國時怎麼生存。這話扯遠了,父母對孩子要有目標,但是不能把目標定得那麼遠。孩子也承受了無謂的壓力。
「當父母過分投入於解決孩子的各種問題時,將會忽略跟孩子進行有效的輔導(指導),變成讓孩子感到厭惡的嘮叨、愛操控的家長。當缺乏正確的溝通時,進入少年期的孩子會變成叛逆,覺得父母只珍惜他們所取得的好表現或良好的行為。」
親子溝通少用威脅與回拒
在教養孩子的原則上,父母仍然不可以太寬待,有些父母認為跟孩子做朋友最好,但是這有時反而會失了分寸,孩子無法對父母有所敬畏。
我覺得最好是做個友善的父母,讓孩子容易親近,沒有太多距離。父母應該適當地使用其權威,讓孩子更有責任感。父母應該是家裡的導航者,甚至讓孩子覺得家是一個避風港,無時無刻都能找到安全感。一般來說,情緒較穩定,意志較堅定,自控能力強的父母,在親子溝通上少用威脅與回拒,通常都能培養出具有安全感的下一代。
最後要提醒的是,親子關係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學習的一條道路,如何彼此生活,如何更好地溝通,用愛心攜手創造更完滿的人生。當孩子長大後,回頭看年少歲月,覺得童年充滿快樂的回憶,跟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感情美好,這才是一個成功的親子關係。
家長如何建立寶寶的安全感 Go Top
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埃里克森(E。H。Erikson)在1950年曾提出,在個體發展的早期,人格發展最主要的課題是建立對世界最初的信任感。嬰兒如果能受到父母或其他看護人的良好照顧,尤其是母親,如能夠對嬰兒採取慈愛的態度,並且這種慈愛是經常的、一貫的和可靠的,嬰兒就會覺得舒適與滿足,進而會產生最初的安全感,會對周圍的世界產生信任和期待。那麼,家長們應該如何幫助幼兒建立安全感呢?
1、不對孩子撒謊
誠如文章開頭所舉的例子一樣,大多數家長對孩子撒謊的出發點都是善意的。而且由於家長自身也承受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所以有時儘管家長明知對孩子撒謊不好,但還是會尋求這種看起來速效的方法來安撫孩子的情緒。但無論如何,如果家長經常使用撒謊矇騙的方法來對待孩子,就會給幼兒人格的健全發展帶來損害。幼兒對世界最初的、基本的信任感主要來自對父母教養行為的感知。如果幼兒感知到身邊的父母是可信任的、安全的,那麼幼兒就會將這種感知推及外在世界,推及他人。如果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焦慮恐懼的狀態下(例如害怕打針的狀況)發現即使是最信任的父母也會騙自己,也是不值得信任的,那麼幼兒對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和安全感就會相應地受到損害。
2、全身心地關注幼兒
有些家長認為自己一天24小時幾乎都和孩子在一起,孩子就應該安全感十足了吧?其實未必。度量幼兒安全感被滿足的程度不能僅僅看家長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時間總量,更應該看家長和孩子相處的質量。事實上,我們總能發現有些家長雖然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不多,但彼此仍能相互信賴,相處融洽。決定家長和孩子相處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家長要全身心地關注孩子,關注孩子的每一個舉動,了解這些舉動後面的心理意義。對孩子發出的每個信號都很敏感,這樣的家長就會讓孩子感到溫暖、感到安全,親子之間也會形成基於彼此信任的默契。
細心的母親可以分辨出嬰兒因為飢餓、睏倦或疼痛所發出哭聲的細微不同,進而準確地識別、滿足嬰兒的需要,獲得嬰兒對自己的信任。而嬰兒不管因何發出的哭聲,在粗心的母親耳朵里都是同一種聲音,這樣的母親只能靠猜測來滿足嬰兒的需要,時間長了親子之間就會缺少基於信任而形成的默契。想要獲得孩子的信任,幫助幼兒建立安全感,家長只需和孩子相處時把自己的眼睛、耳朵及其他所有的感官都用在孩子身上,全神貫注地對待孩子,就可以敏感地捕捉到孩子發出的信號。
3、不拿幼兒當出氣筒
如埃立克森所述,幼兒需要得到來自主要照料者的一貫的、可靠的愛,才會形成對外在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和安全感。但有些家長在處理幼兒頑皮行為時會習慣說:「你如果再……,我就不喜歡你了(我就不要你了)。」這種方法的長久使用會使幼兒對家長給自己的愛產生懷疑,因為擔心父母真的不要、不愛自己而感到焦慮,進而引發安全感的降低。
另外,家長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因為各種各樣的壓力難免會積累一些負面情緒。某些情況下,這些負面情緒就會有意無意地由家長傳遞給幼兒。最常見的情況就是父母在自己心情不好時,拿孩子當出氣筒。在這種情況下,幼兒通常不知道自己錯在什麼地方,但就是惹得父母不高興甚至還招來嚴厲的懲罰。這種不確定性會讓幼兒茫然失措,進而損害幼兒已經形成的對父母、對外在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和安全感。
兒童遇緊急事件 家長救助指南
&bnsp; 來源:搜狐母嬰2013年05月23日 11:12
尊敬的家長和看護人:您好!
緊急事件可能帶來壓倒性的衝擊,特別是對兒童而言。一切都可能突然發生變化,甚至是重大變化。但即使是在最困難的情況下,您也能從家人和社區獲得溫暖和力量。
您的首要任務是保證家人安全,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事件過去後,您的安慰和支持將有助孩子乃至全家人渡過困境。有些簡單的方法可以幫助大家互相安慰、互相協助。通過這些日常的活動,您能給生活增添一份平和。
溝通和安慰
以下是關於如何和孩子溝通,如何安慰孩子,讓他們感到被愛的一些小提示。您可以這樣做:
1. 陳述事實 用簡單的語言來陳述發生了什麼事情(參見本文件最末尾的「發生了什麼?」章節)。例如,如果發生了颶風,就解釋說這是一場風大雨大的風暴。解釋說這種情況可能有點嚇人,但是大人們會盡最大努力保證孩子們的安全。
2. 給予安慰 孩子往往會學大人的樣,您怎麼做,他們就怎麼做。所以,在孩子面前應盡量表現出冷靜沉穩,在消除孩子的恐懼之前,先要消除自己的恐懼。要回答提出的問題,哪怕這些問題是反覆提出來的,用坦誠的態度和簡單的語言來作出明確的說明。安慰孩子說發生的事情並不是他的錯,告訴他您愛他,將會照顧好他。
3.傾聽和交談 順著孩子的意思。如果孩子寧願不講話,就和他玩遊戲,陪他干他喜歡乾的事情。如果孩子表現出悲傷、憤怒和恐懼,告訴他有這些情緒是可以的,並鼓勵他繼續用辭彙或圖畫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交談和溝通
當孩子說「我害怕」的時候該怎麼辦?
2歲或以下
讓您的孩子知道感到害怕沒有關係。除了語言之外,年幼的孩子還需要可觸摸的安慰。試著給孩子找一個能帶來安慰感的物品,讓他拿著,讓他呆在您的身邊。多抱抱他也很有用。
3-5歲
「感到害怕沒有關係。能否告訴媽媽為什麼害怕?媽媽愛你。媽媽會在這裡照顧你。」
6-11歲
先問問孩子就他所知發生了什麼事情,他感覺怎樣,這樣您就明白他具體的問題在哪裡,就可以設法解決了。給家長和看護人的小提示照顧自己緊急事件發生後,在身體和精神上照顧好自己,您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在緊迫的危險消除後,和親戚、朋友、輔導員或可信任的人一起建立一個援助體系。關注您在緊急事件剛發生後的感受,以及緊急事件過去後幾天或幾個月後的感受。
一些方法可讓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人在緊急事件後保持樂觀的心態。這裡有些小建議:
1. 保持一項日常例行活動 孩子喜歡一致性。盡量保持一項日常的例行活動,讓您的孩子更容易感到安全和穩定。鼓勵孩子參與日常活動,比如玩積木塊或講床邊故事。
2. 聚在一起 哪怕只是微笑、大笑或和孩子一起玩耍,都能讓孩子感覺安全。鼓勵孩子做一些能表達他情感的事情,比如畫畫或唱歌。
3. 避免接觸媒體 避免讓孩子觀看或看到報道災害情況的內容,如自然災害或它所造成的損害。小孩子可能會誤以為在現實中災害正在一遍又一遍地發生。
交談和溝通
「一起來編一個故事,講講我們現在的感受吧。」
互幫互助
在緊急事件發生後,大家可以互幫互助,找到共渡困難的方法。這裡有些小想法供參考:
1. 注意壓力跡象 兒童往往用自己的行為告訴人們有事情正在困擾著他們。經歷過緊急事件後的兒童通常會出現做惡夢、尿床、好鬥、漫不經心和黏人等情況。如果您注意到這些跡象(不論是緊急事件一過去或在此之後),請找醫生、老師、學校輔導員、心理專家或其他援助人員談談。
2. 給孩子力量 如果您的孩子直接受到緊急事件的影響,您可以分配給他一些簡單的工作或任務,讓他有控制感。對孩子的努力表示讚許。樹立自信和建立自豪感對兒童都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您的孩子沒有受到直接影響,那麼可以鼓勵他表現出對別人的關心和照顧,他也會感到這麼做給了自己力量。
3. 燃起希望 向孩子解釋雖然很多事情發生了改變,但總會有人會幫助並安慰你的家人,也會有安全和舒適的去處。
交流和溝通
「不論發生了什麼,我們仍然擁有彼此,仍能一起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剛剛發生了什麼?」
簡潔具體的言辭能很好地把困難情況解釋清楚。以下的一些方法可以用於向孩子解釋剛剛發生了什麼。
緊急情況 ??
「緊急情況是指發生了我們沒有預期到的事情,而且我們必須迅速採取行動來保證自己的安全。」
地震 ??
「發生地震的時候,大地會震動,因為地底下的石頭在移動。」
火災 ??
「火是很亮很熱的,而且會冒煙。火會把碰到的所有東西都燒掉。大火或者小火都可能難以撲滅。」
水災 ??
「雨下得太多,水淹沒了土地,就發水災了。」
幫助 ??
「幫助是指做好事或照顧別人。這裡有很多人能幫助你,像你的媽媽、爸爸、我們的朋友、老師、醫生和消防員。你也能幫助
…… 閱讀全文>>[責任編輯:李春娟]
怎樣能消除BB的嫉妒心
2013年02月21日 06:27
嫉妒大約是破壞力最強的情緒了,如何把這種情緒的殺傷力降低?在此之前,還是先來了解一下孩子們的內心,看看為什麼他們會說「不許你比我好」吧!
小朋友們的心事很明顯,都明明白白寫在臉上,表現在動作上,出現在話語中。
1、「我是最好的!」
寧寧從小就很優秀,在幼兒園裡很多活動中都常常得第一,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但最近媽媽發現,只要老師誇別的小朋友,寧寧就會顯得很失落, 好像每一次的焦點都必須是他
…… 閱讀全文>>[責任編輯:郭慧靜]
讓兒童失去安全感的4句話
2012年08月22日 06:35
【導讀】兒童到了一定年齡便會提出「我從哪裡來的」之類的問題。長期以來,「你是撿來的」幾乎成了家長們的「統一答案」。事實上這樣回答容易傷害孩子的心靈,使得親子關係產生隔閡,部分孩子因為得到了這樣的答案而整天悶悶不樂。
「我說不行就不行!」
情景再現:小丁睡覺前還吵著要吃糖,磨了很久還不肯睡覺。媽媽只好搬出爸爸來說服小丁。爸爸嚴厲地說:「睡覺前不許吃糖,我說不行就是不行!」
專家分析:這是典
…… 閱讀全文>>[責任編輯:郭慧靜]
咋對孩子說:"我愛你"
&bnsp; 來源:搜狐母嬰社區2012年05月21日 06:38
記得女兒卡羅琳呀呀學語時,她會緊緊地抓住我的手指,在我身邊蹣跚學步,因為她需要依靠我的支撐來使自己不跌倒。
不管是在公園裡隨意漫步,還是在匆匆趕去託兒所的路上,只要卡羅琳的小手握在我的手裡,我都會溫柔地捏它兩下。孩子們喜歡秘密,小卡羅琳也不例外。因此,捏兩下手就
…… 閱讀全文>>[責任編輯:郭慧靜]
學步車是兒童跌傷重要原因
&bnsp; 來源:中國江蘇網2011年11月22日 06:04
《老年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因為湖北剛剛發生老人摔倒街頭無人敢救致身亡事件引起熱議。但現在看來,衛生部可能還真是在發純「技術帖」:繼老人跌倒指南後,衛生部在其網站(網址:www.moh.gov.cn)又接連發布包括《兒童道路交通傷害干預技術指南》、《兒童溺水干預技術指南》、《兒童跌倒干預技術指南》的一系列救助指南。
根據這幾個指南提供的數據,2000年~2007年期間,溺水是我國兒童傷害死亡…… 閱讀全文>>[責任編輯:李春娟]
爸爸,把你的煩惱關在門外
2011年10月27日 06:44
前幾天因為工作上的緣故心情煩躁,總覺得無處發泄,又累又氣地回到家,看到兒子還在津津有味地看電視,想想他放假後就天天只顧玩耍、看電視,我便氣不打一處來,衝過去就是一頓訓斥。第二天醒來,我發現枕邊放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爸爸,把你的煩惱扔在外面,把快樂帶回家好嗎?看到你不高興,我也不快樂。」
「看到你不高興,我也不快樂。」這句話帶給我的震撼不亞於被人猛抽了一巴掌:兒子不快樂,就是因為我的心情煩
…… 閱讀全文>>[責任編輯:郭慧靜]
未滿3個月寶寶的早教方法
2011年10月26日 06:14
【導讀】0-3個月的親子早教,可以通過以下的遊戲方式來培養。
能力1:對他人表情做出反應
如果寶寶的情緒訊號能夠得到迅速的、合理的回應,他就能從回應中得到滿足,進而增強繼續表達需求的願望。隨著寶寶的情感需求不斷得到滿足,他就能逐漸熟悉這樣的交流模式,並有助於同父母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讓反射性動作逐漸進化成有意義的情緒表達。
§遊戲培養法:親子對視
§抱起寶寶,讓他能
…… 閱讀全文>>[責任編輯:郭慧靜]
用關愛撫平孩子內心的恐懼
2011年10月26日 06:13
關愛不足讓她內心充滿對「不夠」的恐懼
欣悅總是不知節制:衣服同一式樣買好幾套,怕過一陣子就沒貨了,上餐館每一樣菜式都要點,吃撐了也不在乎。此外,她也總是覺得「時間不夠」,非常焦慮。她若有需要,會要求現在、馬上、立刻就要得到,也要求別人立刻給予。這樣的狀態給她帶來很多困擾,在朋友的建議下,欣悅走進心理診室。
臨床診斷:基本需求不能得到滿足讓她內心充滿對匱乏
…… 閱讀全文>>[責任編輯:郭慧靜]
寶寶最怕父母做的八件事
2011年10月25日 06:53
2011.10.24 NO.480
現在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健健康康地成長,他們在培養子女方面都捨得花錢,花精力,但卻很少注意自己家庭氣氛的創造。
而據專家調查得出,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最害怕會出現的這八件事就與父母的行為有關:1、父母吵架 2、父母發脾氣 3、偏心,對孩子不能給予同樣的愛 4、父母失信、撒謊
現在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健健康康地成長,他們在
…… 閱讀全文>>[責任編輯:郭慧靜]
讓孩子最沒安全感的四句話
&bnsp; 來源:搜狐母嬰社區2011年10月18日 06:01
與初涉人世的小寶寶對話是一門微妙的藝術。寶寶的安全感是需要您用心去呵護的,有時您的無心之語可能給孩子帶來傷害。
「再不聽話打你了!」
情景再現:超市裡,西西不停地要這要那,爸爸不許,西西一屁股坐在地上哭。爸爸覺得很沒面子,便揚起手來嚇唬西西:「再不聽話打你了!」西西不但沒止住哭,反而哭得更厲害。
專家分析:有時候,孩子的表現確實令父母很生氣,氣憤
…… 閱讀全文>>[責任編輯:郭慧靜]
透視寶寶安全感為情商加分
&bnsp; 來源:搜狐母嬰社區2011年10月18日 06:01
幼兒期(1-3歲),寶寶大腦生理結構逐漸發育完善,機體各系統器官加強了調節作用;並且斷奶後,開始攝取幼兒飲食,接觸周圍環境日漸增多,促使情感、想像等心理活動逐漸發育,語言發育更為迅速。這一時期,寶寶的行為也常常被情緒所左右,他們的情緒外露、善變,往往腮邊還掛著眼淚卻一會兒就笑了。
情緒有良好的,也有惡劣的,然而,孩子並未意識到自己處在什麼情緒中,更不清楚這是良好還是惡劣。於是,對家長和老師來
…… 閱讀全文>>[責任編輯:郭慧靜]
留守兒童怎避"社會性斷乳"
2011年10月14日 05:45
對留守兒童的關注,要著眼於對單獨個體的關切,更應擴展至對龐大流動人群的關懷
「村莊沒有生氣,孩子的內心是荒涼的」、「沒有學校的村莊就像沒有孩子的家庭」,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清華大學等多所高校的師生深入農村,尋找鄉村教育的希望,同時呈現了許多「空心村」的荒蕪與糾結。 伴隨著這樣的「宏觀關切」,前不久發生在湖南農村的慘劇,再一次以極端的方式,讓「留守兒童」闖入我們的眼帘:一個年僅1歲8個月的留…… 閱讀全文>>[責任編輯:李春娟]
寶寶夜間驚恐怎麼辦?
2011年03月09日 06:08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外來的刺激能引起做夢,來自身體內部的刺激也能產生夢。一般來說,做夢不會影響健康。但是,有些孩子常會出現夜間驚恐的現象,弄得爸爸媽媽束手無策。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要分析孩子白天有無受過什麼刺激或身體有什麼不適的地方,最近一段時間是否經常這樣,作出判斷後再作處理。
出現夜間驚恐現象的原因一般有:
1.孩子在白天受到不良刺激,如恐怖的故事,成人的責
…… 閱讀全文>>[責任編輯:李春娟]
面對陌生人孩子安全咋防範
&bnsp; 來源:搜狐母嬰社區2010年11月11日 07:19
安全和信任,哪個更重要?家長的普遍矛盾是,讓孩子跟陌生人接近怕不安全;但教孩子處處留心、小心提防的話,又怕孩子成為一個自私、多疑、心理不健全的人。
上周,月琦媽在東快早教QQ群轉了個帖,說的是福州的一個小女孩被人販子拐走,砍了雙手割了舌頭,轉到廣州成了街頭討錢的工具。
從童話故事中的大灰狼,到屢見報端的綁架、拐賣案,一旦涉及孩子的安全問題,相
…… 閱讀全文>>[責任編輯:李春娟]
你給BB最初的安全感了嗎?
2010年10月21日 11:16
身為父母,怎樣才能給剛出生的寶寶心理上充分的安全感?寶寶的安全來自媽媽,媽媽的安全感很大程度來自自己和家庭的支持。下面聽聽心理諮詢師爸爸如何給予他的寶寶安全感的。
寶寶的安全感,是父母給予的。而原始安全,絕對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寶寶的安全來自媽媽,媽媽的安全感很大程度來自自己和家庭的支持。因此,全家人相互理解,相互扶持,就帶給寶寶安全的愛。
一個心理咨
…… 閱讀全文>>[責任編輯:李春娟]
培養孩子獨立建立安全依戀
&bnsp; 來源:搜狐母嬰社區2010年10月19日 12:05
「別走!別離開!帶上我!」── 建立孩子的安全依戀
珍妮和韋伯非常喜歡社交聚會。沒有孩子之前,他們的生活自由自在、充滿激情。可是現在,他們的生活規律和方式已經越來越不是他們所期望的樣子了,因為2歲的女兒伊麗莎白越來越多地「黏」著他們。
今天,應朋友的邀請,他們決定再去體驗一次久違的攀岩。自從有了孩子之後,他們已經拒絕了很多次朋友的邀請,疏遠了「年輕」的衝動。
…… 閱讀全文>>[責任編輯:李春娟]
最讓寶寶沒安全感的4句話
&bnsp; 來源:搜狐母嬰社區2010年09月20日 10:50
與初涉人世的小寶寶對話是一門微妙的藝術。寶寶的安全感是需要您用心去呵護的,有時您的無心之語可能給孩子帶來傷害。
「媽媽不要你了!」
情景再現:寶寶在飯桌上不肯好好吃飯,媽媽教訓了她兩句,寶寶故意把飯菜弄得到處都是。媽媽拍了她兩下,還大聲喝斥寶寶:「你再哭,媽媽不要你了!」
&nb
…… 閱讀全文>>[責任編輯:秦曉雪]
給寶寶建立安全感4條通路
2009年11月02日 06:51
不要對孩子說「你好笨」,這會讓孩子感到受傷,他也會相信自己很笨。如果你跟孩子說「你不漂亮」,也會讓孩子感到特別自卑,他會覺得別人都不喜歡他,他心裡對自己也無法認同,沒有安全感。不要總是強調孩子的缺點,但是也不要過分強調孩子的成績,比如孩子得了100分,你表揚孩子,給孩子買禮物,下一次他沒考100分,得不到禮物會很失落。其實他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及時只得了50分,也應該得到表揚。
1
…… 閱讀全文>>[責任編輯:秦曉雪]
孩子在哪兒丟失了安全感
2009年07月01日 08:01
「爸爸抱抱!」「媽媽別走。」「你們是不是不要我了?」這樣的話語相信很多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口中都可以聽到。在早期教育的研究中,這是孩子缺少安全感的直接表達。那麼究竟是什麼拿走了我們孩子的安全感呢?經調查發現,父母說話不當是引起孩子安全缺失的一個主要原因。
表現一:「媽媽(爸爸)不要你了!」
這樣的話往往出現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很多父母都喜歡用這樣的話語來「恐嚇」不乖的孩子,雖然這隻
…… 閱讀全文>>[責任編輯:秦曉雪]
誰動了寶寶的安全感
2009年03月02日 11:18
家長心聲:
最近換了一份工作,沒有想到的是要頻繁出差,大約14天左右才能回一趟家,呆幾天然後再出差,而且會持續兩三個月左右。這個是應聘的時候沒有提到的。目前將工作辭掉經濟上不允許,再找一份更加合適的也不是很容易,因為已經為這份工作拒絕了其他的機會了。
孩子一歲多了,其實我這次出差等於也是斷奶了,幸好爺爺奶奶非常細心,也是親密監護人。平時我上班,下班回到家和老公的任務就是抱著孩子玩,親子關係
…… 閱讀全文>>[責任編輯:秦曉雪]
推薦閱讀:
※揭秘!女生口口聲聲所說的安全感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在四線城市,更覺沒有安全感?
※為什人在感到恐懼的時候會讓自己處在一個狹小的空間,或者用衣物裹緊自己?
※如何讓女人覺得你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