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小脾氣大?4大原則搞定1-4歲的情緒小怪獸

  我是暖暖媽。北大碩士畢業,原世界頂級諮詢公司諮詢顧問。專註科學育兒、親子教育、旅行攻略、女性成長。希望我的原創分享,成為你育兒路上的溫暖陪伴。

 

前幾天,一位媽媽在微信後台向我諮詢:

「暖媽,我的兒子一歲半,一直是我全職帶。為了做個好媽媽,我從懷孕的時候就努力學習科學育兒知識,所以孩子被我照顧得不錯。可最近兒子開始亂髮脾氣,不是小臉漲得通紅大聲尖叫,就是大哭大叫頭往後仰,或者乾脆躺在地上拉都拉不起來。家人都說孩子被我寵壞了,不能由著他,該打也得打。難道除了打罵,就沒有別的辦法可以控制他的情緒了嗎?」

這位媽媽的苦惱其實並不是個例。除了傳說中的天使寶寶,絕大多數1-4歲孩子,都會讓媽媽產生類似的不解、怒火、委屈和糾結,分分鐘開始懷疑人生:

「那個一年前的天使寶寶怎麼了?難道我真的得打孩子才能聽話了?」

    

其實我想說的是,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會遵循一定的規律。突然變得人小脾氣大,並不一定是孩子哪裡變了或者不對勁。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偏偏1-4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容易變成動不動就發脾氣的情緒小怪獸?

脾氣大的背後,寶寶到底想表達什麼?

1

「媽媽我好著急,你怎麼就是看不到我的需要呢?」

1歲的孩子並不太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對於那些平時跟孩子關係親密,能積極響應孩子餵奶、哄睡、陪伴需求的媽媽來說,及時察覺和平復孩子的情緒並不難。

而對於那些信奉哭聲免疫法、對孩子的正常需求冷漠忽視或者否定扭曲的媽媽來說,可能會發現孩子的哭鬧越來越頻繁,情緒越來越難控制,母子之間的情感交流也充滿了障礙。

2

「媽媽,我想探索這個世界,你為什麼總是要打擊我?」

1-2歲是對這個陌生世界充滿好奇的階段,手和腳逐漸解放了,喜歡到處跑、爬,看到什麼都要摸一摸、拍一拍、不高興了還喜歡用手抓人;他們會對微小事物感興趣,撿石頭、看螞蟻、撕紙片;他們會用扔碗、扔玩具等方式探索物體與空間的關係。而3歲以後的孩子,喜歡爬高上低用身體探索空間,也到了破壞敏感期,破壞玩具都是小case了,家裡電器都有可能遭殃。??

而這些行為,偏偏是被很多家長所不理解的,是被禁止的。「我說了多少次了——不可以!你怎麼這麼不聽話?」

一邊是內在生命力的萌芽,一邊是來自父母的壓制,孩子肯定會感覺到憤懣、委屈、無助。除了哭鬧,還能怎麼發泄呢?

3

「這是我的!這才是對的!這才是我想要的!」

2歲以上的孩子,自我意識達到了人生的第一個小高峰,什麼都說「不,不要」,因為他想自己做主,體驗自己的力量。

他有了物權意識,自己的東西被人碰一下可能都要生氣,更不要說慷慨地跟別人分享了;他有了秩序意識,不僅自己要按固定的方式穿衣服、吃飯、上學,就連父母家人的生活他也要干涉,穿錯了拖鞋他都要鬧一場,非得大家換回來才罷休;他有了審美意識:碎了的餅乾、被咬了一口的蘋果,都可能讓他情緒崩潰。?

聽上去是挺讓人頭疼的,如果沒有對孩子發育特點充足的了解,很多父母可能就要跟著孩子一起崩潰了;如果沒有足夠的愛和耐心,也就不可能陪伴孩子安然度過所謂的「terrible 2」和「三歲四歲討人嫌」的階段。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被家長無底線縱容、無原則溺愛培養出來的熊孩子,孩子的習慣性情緒失控,和父母的習慣性退讓,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家有小怪獸,我該怎麼做?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一點最根本的原則:這並不是咱們的孩子不懂事、不聽話,而是絕大多數孩子成長的必經過程。

其次,從可實操的解決方式上,我們可以從下面這四個方面,來試著跟這隻小怪獸和解。

1

學會與孩子「共情」

對孩子來說,一個最關鍵的原則就是「先通情,再達理」。

關注我的老粉都知道,前年十一期間,暖暖得了一次非常嚴重的支原體肺炎,高燒39度以上持續了10天。在看過3次醫生確診之後,暖暖需要連續服用三個療程的抗生素阿奇黴素分散片。

暖暖是個非常反感吃藥的孩子,每次喂葯的時候都異常痛苦,非常不配合。甚至有一次她開始嚎啕大哭,臉漲得通紅,不管老人們如何按住她的頭,都死活不肯張開嘴。

我走上去抱住嚎啕大哭的她,輕輕的拍著她的後背,說:「媽媽知道,媽媽懂的。暖暖不想吃藥,媽媽也不喜歡吃藥。媽媽知道的。」

這時,暖暖開始減小了哭聲,像個可憐蟲一樣的偎依在我懷裡。然後我跟她說,「雖然媽媽也不喜歡吃藥,但是吃了葯對身體好呀!吃了葯,病好了,就可以再跟媽媽一起出去游泳騎車吃冰淇淋了。」

慢慢的,暖暖開始小聲的說:「那我是吃了葯,病就好了嗎?」、「可是我只想吃一點,不想吃太多,可以嗎?」

這個時候,雙方的情緒就從完全的對抗,變成了可以慢慢的協商了。

這就是共情的力量。

顯然,如果大人忽略孩子的情緒,選擇用強硬的手段和態度去逼迫孩子,即使暫時能滿足大人的目的,也會實實在在給孩子內心留下陰影。何況很多時候結果還是兩敗俱傷,導致孩子和大人一起情緒失控。

共情除了可以讓孩子合作,還可以用來陪伴孩子度過低潮。

比如,孩子因為餅乾不完整了而哭鬧,家長會趕快說:「別哭了,再給你買一大包新的餅乾。」孩子因為小狗死了而痛苦,家長會說:「別難過了,我給你買一隻新的小狗。」其實,跟這種轉移注意力法比起來,孩子更需要的是你的共情:「媽媽知道寶寶喜歡完整的餅乾。」、「媽媽知道寶寶很喜歡那隻小狗,媽媽知道的。」而不要輕易的去說「給你買新的」。因為這樣可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當下的感受不被重視,反而會讓他更惱火。??

2

語氣和善,但態度堅定

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孩子逐漸會明白這一點。也許跟需求被滿足比起來,他們更在意的是得到你的愛。那些大哭大鬧的孩子,有多少是真正為了得到一個玩具一個零食?大多數是在你的批評指責下而恐懼失去了你的愛。

所以,如果你不能給孩子買下那個玩具,可以和善而堅定地告訴他,因為家裡已經有很多同款玩具了,你覺得沒有必要買,如果孩子特別喜歡,可以自己攢零花錢來買。

如果孩子看動畫片超過了規定時間仍然要看,你也可以和善而堅定地告訴他,看動畫片是很有趣,但你需要為他的視力負責,所以希望他遵守約定。

和善的態度背後是堅定的原則,兩者缺一不可。

最後別忘了,給孩子一個擁抱,讓他知道你只是不贊同他的行為,但永遠愛他。

 

3

大人先做好,給孩子樹立榜樣

有不少父母描述因為孩子情緒脾氣難以控制很苦惱的時候,如果我一反問:「平時家裡大人的溝通方式和跟孩子相處的方式是怎樣的呢?」這些父母十有八九都會陷入反思:「好像我們平時也做得不好,經常當著孩子面跟對方吵架發火,孩子做錯了也是打罵的方式。」

這是典型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作為成年人,都不能冷靜地解決問題,你又指望一個兩三歲的孩子能理性到什麼地步?

我們從來都不主張父母應該刻意保持完美,這不可能也不真實。其實父母解決負面情緒的過程,也是在給孩子示範:「原來有情緒不可怕,我可以這樣控制情緒,而不是讓情緒控制我。」

 

4

教會孩子認知自己情緒

 

一定要知道,並且也要讓孩子知道的是,人的情緒從本質上講,沒有優劣之分,喜怒哀樂都是正常的。當孩子發脾氣鬧情緒的時候,與其壓制,不如藉機讓孩子認識一下情緒是怎麼回事,以及如何跟自己的情緒友好相處。

這篇題目的靈感就來自於我們曾經推薦過的《我的情緒小怪獸》,看不見的情緒在書中化身為黃藍綠黑紅粉等幾個性格迥異的小怪獸。比如暖暖生氣的時候,我會看著她的眼睛說:「你現在心裡是不是被那個紅色的小怪獸佔領了?」暖暖就會重重地點頭表示同意,但很快也不再那麼生氣,好像在認真揣測內心那個小怪獸在哪裡。暖暖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告訴我:「媽媽,我現在心裡是藍色小怪獸了,我好憂傷。」

知己知彼才能打勝仗,幫孩子認知和接受不同的情緒,讓他們知道自己身體里湧現的一切想法和感受都是正常的、被接納的,他們才會慢慢去學著管理情緒、掌控情緒。

那些控制不了自己情緒的成年人,想一想,是不是你小時候的情緒沒有被正確對待過呢?如果是這樣,最好和孩子一起,重新補上這一課。

 

最後我想說,愛不是刻意塑造,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按照你的想法行事;愛也不是無限妥協,孩子一哭就無原則妥協只會害了孩子。

如果家有情緒小怪獸,試著去覺察和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根據他的個性特點給予智慧的引導,去共情、去幫他成長。你會發現這隻小怪獸不僅不可怕,反而會很可愛呢。

 

暖媽相關原創:

可怕的2歲?我們還要誤解孩子多少次?

這也不能玩,那也不能玩?小心錯過孩子的敏感期

比terrible two更傷人的「詛咒敏感期」,你誤會了孩子多少次?

貴人語遲?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可千萬別錯過!

六步法!迅速搞定寶寶在大庭廣眾之下的哭鬧!

暖暖媽愛分享

北大碩士畢業原世界頂級諮詢公司諮詢顧問

專註科學育兒、親子教育、旅行攻略、女性自我成長

用我的原創心得和分享

成為您育兒路上的溫暖陪伴

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加白名單

個人微信:nnbaby119

新浪微博:@陳小暖成長記

推薦閱讀:

【引用】看財運的基本原則:
《恭喜發財 家居裝修財位風水布局九大原則》中國最著名博客女王干群精美作品編號2012041201
生肖吉祥物佩戴原則
胃病飲食原則
婚姻幸福,女人要把握的六個原則

TAG:情緒 | 怪獸 | 脾氣 | 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