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說南明弘光政權不是「小朝廷」

很多時候,很多人把大明王朝定位始於公元1368年,亡於1644年。我認為是不妥的。

明朝正宗之後,崇禎帝自縊殉國。

同年,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了南明,隨後清朝趁亂入關,擊敗大順、大西、南明諸政權,直到1662年永曆帝被殺,南明才算滅亡。

1683年清軍攻佔台灣後,延平王鄭克塽降清,寧靖王朱術桂自殺殉國,明朔才始亡。

眾所周知,崇禎帝朱由檢在煤山自縊。清軍入主中原,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還據有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抵抗清兵,其中包括了弘光政權、魯王監國、隆武政權、紹武政權、永曆政權及明鄭時期。

台灣明鄭那段且不多講。但1644年後的南明弘光政權,遠非世人所認為的「南明小朝廷」。

史料記載,公元1644年崇禎帝殉國後,福王朱由崧監國於南京,後即皇帝位,改元弘光。

當時的地域分布是這樣的:除冀、魯、晉、陝及河南北部落在滿清手裡面,當時的大半個中國仍處弘光朝懷抱。

南明政權

可以說整個黃河以南的統治已經覆蓋,起於河南南部、蘇皖北部,直到贛、浙、閩、粵、桂、滇、黔等地域都是保存完整的。即便當時的四川和湖廣地區,動亂不堪,統治鞭長莫及。但從史料來看,當時也是建制猶存、官吏俱各在任。

即便也是曇花一現,但當時仍屬於明朝。

如此,將南明弘光政權說成是什麼「小朝廷」,實則謬論。

那麼,我為什麼說南明南明不是「小朝廷」不是「小朝廷」?

是有根據的,我們不妨來看:

公元1644年(甲申年)3月,李自成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禎皇帝煤山自盡。

公元1644年(甲申年)5月(實則未到5月),滿清攝政王多爾袞由吳三桂導引入了北京城,李自成倉皇西逃。

這兩個事兒,無論是歷來的史家、教科書或辭書,都給了一個最終的結果:明朝滅亡。

如果把事兒再捋細了講,是這樣的:

公元1644年(甲申年)3月19日清晨,崇禎自縊於煤山;

公元1644年(甲申年)3月19日北京全城徹底告破。

明朝沒有亡。此時的大明王朝經歷了43天的無君狀況。

公元1644年(甲申年)5月3日,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宣布監國,12天後即皇帝位,年號弘光。就這樣,以史可法(稍後改馬士英)為首的新政府,隨之受命、履任。

那說明了什麼事情呢?

北京城的明庭已然入了滿清,但明朝的系統並未因崇禎殉國而死機、崩潰。而是在崇禎殉國43日後,崇禎殉國。崇禎的死根本不曾讓明朝的鐘擺停擺,它運轉自如。

更何況,當時弘光皇帝朱由崧所建的南明弘光政權,無論是地域還是機構運作都是未曾停歇。

即便是曇花一現,但總不能否認他的合法性。因為從道理上說,如果認崇禎是明朝的合法皇帝,便無任何理由否定弘光皇帝的同樣地位。

但事實上,我們諸多史著卻執意在崇禎後面畫上句號,將朱由崧的存在抹去,給了他一個「小朝廷」的帽子。

實為謬論。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有你在,南明怎能不亡國!
董嘯 | 想跟清軍搞統戰——南明君臣的幼稚病
中國官修歷史為什麼以崇禎自殺為明朝結束的標誌,而不認可南明對明朝的延續?
南明弘光帝:江山萬里不如梨園一佳人
李定國沒有被收錄在《殉節諸臣》中,是因為李定國是病亡,還是曾經為寇的經歷的原因?

TAG:南明 | 政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