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數七十年代至今香港重要電影人及歷史地位評價

曆數七十年代至今香港重要電影人及歷史地位評價  由 楊思勖 發表在虎撲籃球·影視區 http://bbs.hupu.com/ent雖然早在1913年香港人黎民偉(黎姿祖父)就拍攝了香港史上第一部電影作品,然而因為總總原因,香港電影的發展並不盡如人意。1937年到1949年

上海電影人連番南下,才算是真正有了自己的電影產業。1950年至1966年則是其第一個高潮,期間黃梅戲、粵劇等劇種充斥,黃梅調導致演藝圈陰盛

陽衰,粵語片則因為從籌備到拍攝到上映只需要七天甚至三四天則質量低下至極,期間一度導致粵語電影在香港竟完全沒有銷量,到1973年楚原版《

七十二家房客》後才算翻身,本文就以1967年起盤點之後四十多年,香港真正具有影響力的電影人。

PS:邵逸夫、陸運濤、雷覺坤、廖一元、向華強、鄒文懷、江志強等一線院線、製作、發行公司老闆不在內。排名則以年代及我想起來的順序為序。

1、王羽

(王羽與李小龍)

王羽自1967年到1970年連續四年主演電影票房第一,打破之前香港影壇陰盛陽衰的局面,也是香港第一個打入日韓市場的巨星,《獨臂刀》

則是香港武俠電影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可惜1970年以後被過江龍李小龍死死壓住,之後介入了幕後工作,與多家獨立電影製作公司合作,70年代

中期提攜還未成名的成龍,替成龍解決被綁架事件,80年代以後在台灣與*河蟹*牽涉甚深,他的朋友演員柯俊雄等人刺傷另外一個朋友,武俠小說宗

師,香港重要的電影編劇古龍,間接導致其肝炎致死,90年代重返香港拉來如日中天的洪金寶加成龍加劉德華加梁家輝陣容拍攝《火燒島》,可惜票

房不算理想,之後基本淡出香港演藝圈。

票房:四年第一,S

業內影響、貢獻:打破陰盛陽衰局面,70年代扶持小型公司,幫扶成龍脫離羅維 A+

地位:S

2、李小龍

李小龍70年返港,第一部唐山大兄就力壓之前的第一明星王羽位列當年第一,第二年的猛龍過江、精武門則分別排名年度第一第二,繼王羽之後進入

日韓市場,並成為第一個引起好萊塢重視的華人明星,可惜73年橫死,當年的遺作之一《龍爭虎鬥》票房也敗給了《七十二家房客》。

票房:5部作品,2部第一、2部第二、1部第四。 S+

業內影響、貢獻:讓新生的嘉禾站穩腳跟,打破邵氏一家獨大局面;讓功夫片打入歐美 S+

地位:S+

3、李翰祥

李翰祥本質上屬於1949~1966年的人物,這個巔峰期內他算是香港影壇邵逸夫、陸運濤兩個大鱷外最有權勢的人物之一,然而我們討論的僅僅是他

1971年從台灣返回香港之後的成就。1971年,之前叛出邵氏自立門戶的李翰祥因為幕後金主陸運濤空難去世的原因無力維持電影公司的運營,在被台灣當局限制出入境自由的情況下空手

跑回香港重投邵氏。此時的香港電影因為王羽、李小龍等人風格影響已經與八年前李翰祥縱橫香江時大不一樣,為了一顯身手以示寶刀不老,李翰祥

拉著攝像師和幾個演員在街上隨意拍了幾段展現騙術的小橋段湊在一起,立馬湊成了一部在李小龍、王羽重頭戲上映的前提下依然能拿到年度票房第

六佳績的電影。之後李翰祥一改50、60年代清宮戲、黃梅戲的拍法,專心拍攝騙術系列和大軍閥為代表的一系列風月片,捧紅許冠文的同時也成為70

年代當之無愧的最賣座導演之一。80年代更是作為首個非*河蟹*電影人身份和國內合作、取景拍攝了《垂簾聽政》、《火燒圓明園》等佳作,培養了梁

家輝這個被不少網友認為是香港電影圈演技第一的優秀演員(值得一提的是梁家輝說過,李翰祥排戲時表演一段,演員能重複起70%的水平就足以拿

影帝),可惜之後就開始沒落,再也無法導出票房、口碑出色的作品,1996年執導電視劇時於片場心臟病突發去世。

票房:進入70年代後李翰祥依舊是票房成績最出色的導演之一,但是比起顛峰時期已經不可同日而語,雖然年年都有票房前列的作品,但是一次也沒

有再拿過年度第一,A

業內影響:回歸邵氏後無力壓制新崛起地嘉禾的強勢 發掘了許冠文和梁家輝 A

地位: A

4、張徹

張徹與李翰祥同為一代人,不過他的巔峰則正好是1967年到70年代末期。1967年張徹拍出扭轉香港影壇陰盛陽衰局面的《獨臂刀》,捧紅王羽,之後

又陸續捧紅了狄龍、姜大衛等乾兒子,70年代中期之前可算是香港最當紅的導演。可惜李翰祥返港後一山不容二虎,張徹遠走台灣,到他再度返港時已經物是人非,再無之前的輝煌。80年代後他效仿李翰祥自組公司北上大陸,可惜

一兩部作品新鮮感過去後連大陸市場也嫌棄其風格陳舊,投資血本無歸,之後更是拍出了被吐槽嚴重的大爛片《西行平妖》,晚景可謂凄涼。

票房: 67~73年較為出色,之後迅速下滑 B+

業內影響:培養了王羽、狄龍、姜大衛、李修賢(李修賢則提拔了周星馳、成奎安)、錢小豪等一系列成功男星。 A

地位: A-

5、胡金銓

李翰祥的小老弟,60~70年代三大導演之一,李翰祥專攻清史,胡金銓則通明史,兩人的作品歷史氛圍濃郁的能讓所有後來者汗顏。

1965年拍攝了《大醉俠》,1967年拍攝《龍門客棧》,之後的《俠女》、《空山靈雨》、《山中傳奇》屢獲國外大獎提名,不過因為他對鏡頭要求很高,經常為了一朵雲不夠好看,一場雨沒來之類原因推遲電影進度,為了一個鏡頭能夠拍出一個月,所以電影成本和投資回報率不夠理想。這也間接導致他在八十年代以後浸透心血的《華工血淚史》拉攏投資困難,等他拉到投資和六易其稿敲定劇本後,身體已經吃不消了,《華工血淚史》的流產可謂是華語電影史上最大的遺憾之一。

曾與黑澤明一併入選世界五十大電影導演

票房: 胡金銓的票房相對於兄長李翰祥來說並不算特別出色 B

業內影響:培養了徐楓(《霸王別姬》投資人,60年代著名女星)等一大批人物,早期極少數能夠在國際上聞名的華語電影工作者。   A

地位:A-

6、許冠文

(許氏兄弟)

(《半斤八兩》時期許冠文的形象簡直可以說是面目可憎,一樣當喜劇明星,深的觀眾喜愛)

(91年的《豪門夜宴》周星馳和許冠文搶雞冠,新舊喜劇之王接替)

許冠文原本是個夜校老師,靠著弟弟唱歌許冠傑出名,被介紹到TVB擔任主持人,後來與弟弟一起主持《雙星報喜》,成為港島第一撥綜藝節目大咖。

1972年李翰祥返港後香港結束了陰盛陽衰的局面,男性演員地位上升,李翰祥敲定此前從未有影視表演經驗的許冠文作為《大軍閥》主演。《大軍閥》開創的風月片潮流,當年票房僅次於風頭正盛的李小龍的《猛龍過江》、《精武門》,之後許冠文跟隨李翰祥接連拍了《一樂也》、《聲色犬馬》等片,都取得相當成功的佳績。1974年,許冠文為自己和弟弟許冠傑量身定做了《鬼馬雙星》的劇本,要求與邵氏分賬不獲同意。正好剛剛失去頂樑柱李小龍的嘉禾大肆招賢納士雙方一拍即合,達成五五分賬的協議,開創了獨立製片公司與集院線、製作、發行於一體的大公司分賬的創作模式(然而之後同樣操作的洪金寶等人的言論而看,香港本埠嘉禾能做到五五分賬,但是嘉禾最強勢的海外發行方面,經常把洪金寶等認為能賣出五六百萬版權費的作品一塊錢賣掉,顯然嘉禾是在搞鬼。)

《鬼馬雙星》上映後大獲成功,順利拿到了當年年度票房冠軍,之後連續四部作品都獲得年度票房冠軍,之後在成龍和弟弟許冠傑的夾擊下才顯出頹勢,到1992年最後一部年度前十《神算》後退出超級明星行列。

票房: 從1972年到1992年的二十多年裡,許冠文的作品並不算太多,卻依然五次獲得年度第一的佳績(尤其是1974~78五年四部作品四次第一極為難得),足以與成龍、周星馳、李小龍相提並論   S+

業內影響:接替李小龍成為嘉禾公司招牌明星,對抗邵氏壟斷局面,兩個弟弟也成為香港高票房號召力明星。其中許冠傑本身即是香港第一位本土紅歌星,後期最紅期更多是動作戲不提,許冠英純粹是在許冠文系列喜劇片中獲得人氣,他不但參與了哥哥大部分作品,1977自己主演的《俏探女嬌娃》則因為許冠文無作品推出而勇奪年度票房第一,延續了許氏三兄弟11年8次票房冠軍的神話。許冠英80年代中期以後因為哥哥減產,開始更多的參與其他公司電影作品,在鬼片、殭屍片中扮演了一系列人氣頗高的丑角,堪稱80年代最出色的諧星之一。   S-

地位:S

7、許冠傑

許冠傑貴為香港粵語歌曲之父,第一代歌神,然而其最初的電影生涯並不算特別出彩,一直到1974年哥哥許冠文為兩兄弟量身打造《鬼馬雙星》後才算真正成長為頂級影星,之後跟隨哥哥拍攝了其所有作品,在許冠文電影五年四票房冠軍的階段做出了不菲的貢獻。

1982年新藝城靠著喜劇片立住腳跟,與嘉禾、邵氏三分天下,為了更進一步,以當時足以拍攝兩部中成本電影的200萬片酬為代價,挖角許冠傑與麥嘉合作拍攝了《最佳拍檔》,成為香港影視觀影人數最多的電影。之後最佳拍檔系列逼得之前十年斗的你死我活的邵氏、嘉禾聯手對抗,其他作品如《笑傲江湖》、《全家福》、《打工皇帝》等也取得不錯的成績。90年因為三位股東麥嘉、黃百鳴、石天的利益分配分歧導致新藝城解體,許冠傑跟隨黃百鳴拍攝了《花田喜事》、《水滸笑傳》等片,又和哥哥聯合拍攝了《新半斤八兩》等片,雖然都有非常出色的票房成績,但是距離七八十年代兩兄弟一舉一動足以改變影壇格局時的影響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票房:最佳拍檔三連霸,逼得嘉禾、邵氏聯手對抗,連同跟著許冠文一起主演的電影八次拿到票房第一,25部電影17次排名年度前十 S+

業內影響:由於許冠傑不像哥哥一樣身兼創作、經營等職,故而在業內影響並不如其一般明顯。不過82年以演員身份助新藝城壓制兩家大公司,居功至偉。 A

地位:A+

8、成龍

四五十年代的香港有多家學習京劇的舊式京劇學校,于占元的戲校則因為培養出洪金寶、成龍、元彪、元奎、元華等台前幕後出色人才而最為聞名。

成龍,則是於家班中最出色的一個。

成龍的日後揚威海外的招牌雖然是諧趣功夫和危險動作,然則最初讓他踏入影壇的則是因為他帥氣的外表。

雖然曾經被古龍揶揄『我的戲是給岳華、羅烈他們拍的』然而細看成龍初出道作品,除了模仿李小龍的一系列電影外,一樣出演了《風雨雙流星》、《劍花煙雨江南》之類古龍作品中的帥哥劍客,當然比之狄龍、岳華等真正公認大帥哥遠不夠帥的他在這一階段並不得志,然而依然不影響他是於家班最帥的一個的事實。

有一部分人知道洪金寶是大師兄,最早進入演藝圈,便順理成章的認為成龍發跡是大師兄提攜,實則不然。

香港龍虎武師這個行當最初是由一南一北兩個知名人士創立,南是黃飛鴻嫡傳曾徒孫劉家良,北則是于占元的女婿韓英傑。

韓英傑在電影圈站住腳跟拉著洪金寶一起做武師,成龍年幼則當起了童星,76年洪金寶還在幕後之時成龍便改藝名為成龍,被自認為發掘了李小龍的羅維簽下作為李小龍接班人正式入行。78年《蛇形刁手》、《醉拳》一炮而紅,而同年洪金寶開始執掌導筒獲得重視,可謂同時成名卻各有門路,並非相互提攜。之後兩人聯手又推出師弟元彪,可惜元彪雖然也算一流武打明星,比起兩位師兄的成就卻差了很遠。

回到正題,1978年導演吳思遠自組思遠電影公司,除了矇騙張國榮演了處女作一部風月片(也即是色.情.片)外另外的一個動作就是扶持袁和平作為導演,借來成龍擔任主角,之後功夫喜劇作品《蛇形刁手》年度票房第八、《醉拳》第二,成龍一下便成為最炙手可熱的大明星。

可惜羅維這人有識人之明卻無用人之能。

同年拍的精武門票房不敵李小龍自己執導的猛龍過江,之後跟李小龍矛盾到李小龍拿刀威脅。

簽下成龍兩年沒有成績,外借兩部片約後立馬讓成龍走紅,召回成龍後粗製濫造的電影卻依然不夠出彩,逼得成龍只能親自上陣導演出一部《笑拳怪招》拿下年度票房冠軍,之後成龍被人挖角時只能靠篡改合同,綁架演員來挽回。

成龍走後羅維又盯上了在內地大獲成功的李連杰,等李連杰離開美國時就簽下他拍了一系列爛片,一直到自己的兒子羅大衛作為經紀人才替他安排到徐克手下拍攝《黃飛鴻》才算找穩戲路。結果最後依然鬧得李連杰與嘉禾決裂,黃飛鴻系列換成趙文卓主演,李連杰為了擺脫羅大衛更是找上了涉黑經紀人蔡子明,導致蔡子明被人槍殺,之後李連杰徹底倒向向華強尋求庇護,甚至在功成名就後依然跟向家來往密切,可見當年的慘狀,這是後話,以後再說。

說回成龍。

1979年嘉禾以270萬港幣的巨額簽字費挖角成龍,之後安排他拍攝了一系列好萊塢電影,可惜成績慘淡口碑也極為差勁,1981年成龍結束西遊,返港自編自導自演《龍少爺》重振聲威,之後更是搞出了80年代最成功的系列劇之一《警察故事》,之後星途一片坦蕩,成龍作品成了質量保證,再1994年後更是投資了高於香港市場容量七八倍的《霹靂火》順利打入好萊塢,成為好萊塢極少見的東方面孔一線明星,最後更是憑藉著《尖峰時刻》成為當時最精貴的『兩千萬俱樂部『中的一員。

97年嘉禾何冠昌去世、鄒文懷投資房產、股市失利,加上邵逸夫的打壓,輝煌的嘉禾時代結束,成龍離開嘉禾協助楊受成組建英皇成為英皇股東,之後又與香港奢侈品代理商耀萊集團合作開發內地院線,成為中國電影圈舉足輕重的院線商之一,近年來票房成績雖不如周星馳般連續拿下年度第一,然則依舊居於最有票房號召力的巨星行列。

票房:從1978成名到2014年的近四十年里一直擁有香港最頂級的票房號召力,7次年度票房第一,年度票房前十影片不計其數,更是亞洲極少數擁有全球票房號召力的演員。 S++

業內影響:在許冠文減產後成為嘉禾最重要的票房支柱,維持嘉禾一線公司地位,然則第一次西進計劃失敗。90年代捲土重來,成功打入好萊塢,提高了香港功夫片的知名度。新世紀後香港本埠影業枯萎,轉戰大陸雖然成功,但不列入對香港電影的影響。 S+

地位:S+

9、洪金寶

洪金寶跟成龍一樣跟著真正的大師兄韓英傑一起進入電影圈,身材肥碩的他很快轉型為專業武師,成龍在電影中被李小龍暴打,洪金寶則在片場跟李小龍發生衝突,結局可想而知,洪金寶甘拜下風。

1975年跟韓英傑一同開創武術指導這一職務的劉家良率先轉型導演獲得成功,兩年後洪金寶也簽約嘉禾成為一名導演,1977年年底,洪金寶自編自導自演的《三德和尚和舂米六》拿到年度票房第六的成績,轉年3月,成龍的《蛇形刁手》大獲成功,兩兄弟成為香港最炙手可熱的青年電影人。

1978年洪金寶與麥嘉合組嘉寶,洪金寶一面捧師弟元彪拍攝民初功夫片,一面以茅山道法斗惡鬼為題材創作了一系列的靈異喜劇電影,這個系列不但直接催生了片中扮演二叔公的林正英的《殭屍先生》系列,也為之後洪金寶替嘉禾對抗新藝城的招牌群體喜劇五福星系列做了充分的預熱。

1980年新藝城橫空出世後,嘉禾加邵氏的組合都敗在最佳拍檔這個香港影史觀影人數最多記錄的神話成績下,不過除了最佳拍檔系列外,80~85年階段嘉禾成龍的A計劃、洪金寶的五福星都是常年票房前五乃至前三的成績,讓嘉禾在整體成績上仍能稱霸本港。

1985年珠寶鐘錶大亨潘迪生為了追求楊紫瓊買下洪金寶與岑建勛創建的德寶公司,接手邵氏院線繼續三分天下,而製作大權就全部交給洪金寶負責。

洪金寶當然不會讓人失望,拿手的群星喜劇、為楊紫瓊量身打造的皇家師姐系列都取得了不俗票房,撐起了德寶這三分之一的天下。與此同時,他仍然執掌嘉禾院線下屬的製作公司寶禾(嘉禾不但自己製作電影,還扶持了一批獨立製作公司跟他分賬,除了許冠文的許氏、成龍的威禾、洪金寶的寶禾外還有個著名的向華強的永盛),拍出《富貴列車》等經典作品,這種左右互搏周旋於兩大院線且被兩家公司都奉為至寶的能力也談得上奇特了。

可惜的是91年時洪金寶的電影票房成績毫無徵兆的突然大幅跳水,之後一直沒能再恢復舊日榮光,洪金寶只好西遊加北上,輾轉多年後雖然扔在台前幕後頻頻出場,但是已然沒了八十年代影響整個香港電影格局的大氣魄。

縱觀香港影壇,雖然期間也湧現過不少電影方面的全才,如陳勛奇、徐小明等導、演、編、監、動作指導甚至連配樂和主題曲也能親自上馬,但是這些都只是曇花一現且成就一般。真正能身兼監、導、編、演、動作指導還能無論台前幕後成就都做到一流水準的,唯洪金寶、成龍師兄弟二人而已。(後來的周星馳也在這些方面有一定的成就,但是部分觀眾仍然會明顯區分喜劇之王前後周星馳的表演風格和導演風格之間的區別,把導演周星馳和演員周星馳一分為二,這一部分我會在周星馳條目細說,略過不提。)

票房:雖然僅有85年和成龍聯合主演(雖然成龍參與了不少福星系列群戲,但是唯有這部是真正的主演)的福星高照拿過票房第一,然而其主導的系列影片在1977~1990一直是香港最賣座的電影行列 幾乎每年都有前十甚至前五作品  A+

業內影響:寶禾、德寶都是八十年代極其重要的製作公司,一己之力扶持德寶對抗嘉禾、新藝城,拉攏麥嘉拍攝《最佳福星》間接導致新藝城解體,寶禾同威禾為嘉禾保持霸主地位居功至偉,一人之力影響八十年代三大公司,僅此一人而已。洪家班同成家班一樣,為香港培養了不少台前幕後的出色人才。  S+

地位: S10、麥嘉1970年代,在李小龍、許冠傑等自編自導自演的出色年輕人的衝擊下,儘管如李翰祥、張徹、胡金銓、楚原等人還能勉力維持,但是大部分成名於70年代之前的著名導演如王天林、陳靜波等導演卻迅速被時代拋棄(李翰祥等基本也只堅持到80年代初期後被淘汰)。

老人們的淡出和離去,加上嘉禾的衝擊,香港電影市場內對於新人導演的需求自然不用多說。

在這種情況下,從國外留學的電影人才如徐克、許鞍華等逐漸開始參與電視節目製作,之後又都投身電影節;洪金寶、劉家良、成龍、袁和平等武師則紛紛轉型功夫片導演;剩下的則自然是從演員)、副導演等工作人員中提拔。

麥嘉、黃百鳴就是這批對新人導演的迫切需求中誕生的幾位對香港電影圈影響極其重要的角色。

1973年,麥嘉返港後同洪金寶、黃百鳴、石天、劉家榮等輪番合作,建立了一批如先鋒、嘉寶等獨立的電影製作公司,不過在這個階段里,他們的低成本電影僅能算維持生存,絲毫無法對嘉禾、邵氏兩大霸主造成任何影響。

1980年經營地產和運輸的九龍巴士公司老總雷覺坤眼見華語片市場蓬勃發展,有心入行,便收回手下四間戲院後又以租賃和合作的方式另外簽下了十多家戲院組成新的金公主院線。

有了院線還不成,因為之前幾十年香港電影市場都被邵氏、國泰(後來國泰變電懋,電懋完蛋後嘉禾頂替,總之不是邵氏一家獨大就是兩強並立。)等集電影院經營、院線、發行、電影製作等電影行業方方面面無不涉足的巨型電影公司壟斷,不願意受制於人的雷覺坤便把目光投向了獨立電影公司和獨立製作人。

麥嘉則是他最後選定的意中人。

1979年黃百鳴、麥嘉、石天合作成立了奮鬥公司,1980年雷覺坤注資後三人又成立了新藝城影業有限公司。儘管後來助新藝城成功與嘉禾、邵氏(85年被德寶取代)三分天下的號稱為新藝城七人組,除管行政的施南生外,麥嘉、黃百鳴、石天、徐克、泰迪羅賓、曾志偉六人都算是貢獻良多、缺一不可(泰迪羅賓台前稍弱,但是因為之前他做過珠城電影公司的總經理,幕後管理能力上更強一些,珠城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投資了不少出色的電影如許鞍華的胡越的故事等,雖然沒法和後來的新藝城相提並論,但是比起來麥嘉、黃百鳴、洪金寶們一系列小公司來說強太多了。),然而最初的股權分配比例上卻完全看不出這間公司是以六位主創為核心。

新藝城的持股比例是影城公司持72%、石天19%、黃百鳴9%。 而影城公司則是雷覺坤的金公主51%麥嘉49%  也即是麥嘉幾乎掌握了新藝城35%以上的股份,超過石天、黃百鳴二人的總和。之後加入的徐克、泰迪羅賓、曾志偉更是一毛錢的股份也沒有,這樣不合理的分配模式也為日後新藝城鼎盛之時分崩離析埋下了伏筆,這事後話,之後再說。

值得一提的是在內地成長到14歲才到香港的麥嘉說起拍戲就當打仗一般,經常援引毛.主.席軍事理論,新藝城採用集體創作制就是因為他認為毛打敗蔣的原因是能夠集合多人的才智。

在最初吳宇森化名吳尚飛所創作的創業作滑稽時代(七人組之一的石天主演)和其他幾部電影取得尚可的成績後,1982年麥嘉竟然以當時可以拍攝兩部中成本電影、買四套豪宅的兩百萬巨資加上日本分紅權為條件邀請許冠傑參演電影最佳拍檔。

要知道此前新藝城票房最為成功的作品就是麥嘉導演的《追女仔》(這部電影基本集結了新藝城七人組,除了徐克夫婦外,麥嘉導演,石天、黃百鳴、曾志偉主演,值得一提的是麥嘉的好友洪金寶也參與了演出,泰迪羅賓則發揮專長負責音樂。徐克夫婦在這一年則拍攝了年度票房第三,打破當時新藝城票房記錄的《鬼馬智多星》,當日徐克這是佔了電影早上一個月的便宜,一個月後追女仔就超過了鬼馬),貴為1981年年度票房榜亞軍的它票房也不過940萬左右,即便按5:5分成比例,新藝城也不過470萬的稅前利潤。而為了邀請許冠傑,麥嘉們就把之前的最佳成績一半的利潤給許諾了出去。

敢打硬仗的麥嘉果然沒有失望,由曾志偉導演的《最佳拍檔》上映之後獲得了空前絕後的成功,票房超過前一年的冠軍近千萬,成為香港本埠市場史上觀影人數最多的電影(一般說法是260萬觀眾,佔了當時香港人數的一半,如果現在能有一部香港人過半看的電影,本埠票房過億都輕輕鬆鬆,但是實際上到新世紀香港票房記錄也不過6000來萬)。自此之後,最佳拍檔逼得鬥了十多年的嘉禾、邵氏院線聯手對抗,黃百鳴主演的小成本喜劇開心鬼系列不但部部票房大賣還捧紅了李麗珍、陳加玲、羅美薇、袁潔瑩、柏安妮等少女明星。加上徐克、石天主導的其他出色喜劇,新藝城迅速壓倒嘉禾、邵氏成為香港第一大電影製作公司。

可惜好景不長,因為公司成立時的利益分配不公(麥嘉、黃百鳴各自有最佳拍檔、開心鬼系列,徐克才華橫溢部部大賣,曾志偉執導最佳拍檔,做編劇成功,結果麥嘉佔了公司三成半、黃百鳴不到一成,徐克和曾志偉則只能拿分紅,而除了初期表演上有一些成績外乏善可陳的石天則佔了近兩成。),後期壓制創作(因為新藝城在本埠成功的多為喜劇,所以不允許徐克拍攝《英雄本色》,後來徐克才把電影交給好友吳宇森拍,讓吳宇森鹹魚翻生。)等原因,徐克直接聯絡大老闆雷覺坤共組電影工作室,與新藝城平起平坐;曾志偉轉投嘉禾與好友洪金寶一起拍攝80年代最佳拍檔之外最賣座的喜劇福星系列,新藝城集體創作模式宣告解體。

1985年麥嘉作為麥石黃中佔有股權最多一位竟然私下聯合好友洪金寶把香港兩大喜劇系列合體創作出了《最佳福星》,票房大賣的同時也讓三人組真正開始離心離德,黃百鳴等也有樣學樣外出搵食,80年代後期新藝城雖然依然不乏佳作誕生,但是已經遠沒有前幾年力壓嘉禾、邵氏的輝煌。

80年代後期麥嘉沉迷於遊戲機,對電影已經完全失去了興趣,1991年後更是趁著公司租約到期退股徹底退齣電影圈,之後雖然偶有作品問世,卻早已經不再算是真正的電影人。

新藝城的輝煌也隨之結束。

票房:麥嘉主演了香港電影史上最賣座的『最佳拍檔』系列,然而許冠傑和他到底誰是扛票房主力難以分清。更重要的是早期新藝城電影以質量取勝,麥嘉、黃百鳴主演票房大賣不說,長相滑稽的石天演高富帥一樣成功,甚至連徐克都出鏡主演,票房號召力不好過於高估。    A-

業內影響:新藝城製作上的話事人,力助新藝城壓制不可一世的邵氏及嘉禾,奈何巔峰太短 S+

地位:S-

11、黃百鳴

12曾志偉

13 徐克

14 麥當雄

15 吳宇森

16 周潤發

17 周星馳

18 杜琪峰

19 劉鎮偉

20 王家衛

21 劉德華

22 李連杰

23 林正英

24 王天林、王晶

25 劉家良

26 梁家輝

27 楚原

28劉偉強

29吳思遠

30張艾嘉

31袁和平

未完待續

明天繼續

[ 此帖被楊思勖在2014-10-09 19:59修改 ]
推薦閱讀:

切身體會告訴你,學習音樂素養的重要性!
生命是一個惜福的過程,珍惜活著點滴最重要
幾個重要的特殊數列
子宮對女性多重要
家長言傳身教比奧數更重要

TAG:電影 | 香港 | 歷史 | 歷史地位 | 年代 | 十年 | 地位 | 重要 | 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