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之技擊作用
中華武術,門派繁多,攻防技巧,各有所長,拳打腳踢,謂之一般。然而陳氏太極拳卻獨樹一幟。太極拳將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等太極思維應用到拳藝上,雖然玄妙,但仍符合物理力學的原則。其拳理是:應用自身的體重,以我整體對他人之局部,以槓桿積小成大。又如門軸般的方式結構,達到時間上不先不後,空間上不多不少。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太極拳之技擊作用。
太極拳之技擊作用
太極拳是一種技擊術,其特點:「以柔克剛,以靜制動,以圓化直,以小勝大,以弱勝強,借力發力。」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隨人則活,由已則滯。其技擊遵循陰陽之理,以「引化合發」為主要的技擊過程。技擊中,由聽勁或知對方來力大小及方向「順其勢而改其路」,將來力引化,再借力發力。
陳氏太極拳是要靠內功的推動習練,有了內功,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談得上防身與競技。而陳氏太極拳不僅講究入門手法和勁法,同時注重步伐的練習,並把步法的習練融入各類纏絲勁之中。每個肢體的局部自轉纏絲與整個身體的公轉纏絲連綿運轉,使全身一靜無有不靜,一動無有不動,形成由大及小,由外及內的螺旋纏繞的纏絲圈,撞之不散,擊之不破,且能隨心所發,隨勢聽用。從另一個層面上講,防身可預防突發的意外事故,通過太極拳的鍛煉,會使肢體靈活,反應迅速,極大地提高了自身的應變能力,故關鍵時刻能起到救已於危難之中的作用。拳法者,古兵家之支流,故《漢書-藝文志》曰:「所謂技巧者是也。」
太極拳之技擊作用太極拳主張動作「剛柔相濟,快慢相間,有圓有方,有開有合」,運動特點:「纏繞摺疊,松活彈抖,蓄髮互變」,運動形式:「螺旋式」,這些運動方式,不僅僅運行於肌膚之上,而且貫穿於全身促使各個關節、肌肉、細胞都得到運動,從而產生內氣,發揮技擊的效果。
總體上說:「太極拳是武術,必須有一定的功力,要有體力和耐力,離開了這些,它就不是武術。正因為是武術,所以就離不開武術的規律。太極拳是在力量的基礎上,鬥智、斗勇、鬥技巧。所以在練習太極拳的方法及指導思想上與別的武術拳種有一些區別:外家拳以拳打腳踢為主,躥蹦跳躍,騰挪閃戰,攻防含意明顯。而陳氏太極拳則別具特色」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外形寂然不動,內氣一動,外形隨氣而動,其攻防大都隱於內而不顯於外。意到氣到,氣到勁到,立身中正,八面支撐。周身需完整統一,勁則俱動,靜則俱靜,勁斷意不斷,才能一觸即發。使身體內外部建立起鞏固的防線,一身形成了俱備五張弓的蓄髮之勢。才能做到蓄勁如張弓,發勁如發箭。
「頭頂碎磚,脖纏鋼筋,搶鎖咽喉」等是氣功的運氣方法,而太極拳則結合了力學和經絡學的理論,採用螺旋繚繞的運氣方法,以小力勝大力,以弱力勝強力,而所謂的太極拳蓄髮相變,引進落空,借力打人,皆是螺旋勁所起的作用,從而達到周身完整的統一。故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說:「虛籠詐誘,只為一轉。」太極拳不僅僅有健身一說,而且技擊奧妙,它以棚(用於化解或合力發人)、捋(用於借力向後引力)、擠(對下盤的外棚勁)、按(對上盤的外棚勁或作反關節拿法)、肘(以肘尖擊人)、靠(以肩
膀前後寸勁擊人)為中心,在粘、黏、連、隨的基礎上以螺旋纏絲的內勁為統馭,將抓、拿、摔、滑、打、跌焙為一爐,內外兼修。《拳論》中說:「斯技旁門甚多,雖有區別,概不外乎壯欺弱、慢讓快、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可見,太極拳技擊不是比力而是比技巧。太極拳充分利用了自然界的槓桿原理,就具有了「四兩拔千斤」的功能。並揉合了一切重力,牽引在上,運化在胸,儲蓄在腿,主宰在腰,蓄而後發,達到「後人發,先人至」。
歌云:「棚捋擠按須認真,周身相隨人難侵,任人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拔千斤」。
推薦閱讀:
※[特別訪談] 功夫與境界:走進陳正雷老師的六十年太極人生
※太極雜說49
※太極拳晨練更高效,熱身不可少!(3)
※貴為天子的皇太極為何娶倆寡婦為妃
※混元太極三字經(潘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