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鬼門關,黃泉路,彼岸花,忘川河,奈何橋,望鄉台,孟婆湯,三生石,斷腸草

鬼門關,黃泉路,彼岸花,忘川河,奈何橋,望鄉台,孟婆湯,三生石,斷腸草

……前世 今生 來世……前世 今生 來世……

   

 鬼門關【含義解釋】

  1.迷信傳說中的陰世、陽間之交界外;死亡的邊緣。 元 楊顯之 《酷寒亭》第四折:「在鬼門關奪轉這凍形骸。」《西遊記》第十回:「忽見一座城,城門上掛著一面大牌,上寫著『幽門地府鬼門關』七個大金字。」 郭鵬 《劉亞生》:「像他這樣站在鬼門關上開玩笑的人,真是少見!」

  2.古關名,省稱「陰陽道」。《輿地紀勝》作桂門關,明宣德中改名天門關。在今廣西北流縣城西,位於北流、玉林兩縣間。有兩峰對峙,其間闊30步,俗號鬼門關。古代為通往欽、廉、雷、瓊和交趾的交通衝要,漢伏波將軍馬援征交趾,經此勒石,殘碑尚存。因其瘴癘尤多,去者罕有生還。諺云:「鬼門關,十人去,九人還。」故名「鬼門關」。唐宋詩人遷謫蠻荒,經此而死者迭相踵接。

  3.比喻險惡的境地。 元 范康 《竹葉舟》第一折:「我與你踢倒鬼門關,打開這 槐安 路,把一枕 南柯 省悟。再休被利鎖名韁相纏住。」《老殘遊記》第十四回:「這一賣, 翠環可就夠他難受了……眼看著一個老實孩子送到鬼門關裡頭去,實在可憐。」 老舍 《蛻》第二:「即使 天津 是鬼門關,他們也得闖出來,做個自由人。」

    【相關傳說】鬼門關是進入鬼國的必經關卡。無論是誰來到這裡都必須接受檢查,看看是否持有鬼國通行證一一路引。鬼門關是一座牌樓,上面橫書蒼勁有力的「鬼門關」三個大字。傳說是人死後到陰曹地府報到的第二座關卡。兩旁有十八個鬼王和把門小鬼把守。森嚴壁壘、銅牆鐵壁,牢不可破。無論哪個亡魂來到這裡,必遭檢查,看是否有通行證。這個通行證就是「路引」。它是人死後之魂到陰曹地府報到的憑證。在這張長三尺、寬二尺的黃紙上印有「為豐都天子閻羅大帝發給路引」和「天下人必備此引,方能到豐都地府轉世升天」,上面還蓋有「閻王爺」、「城隍爺」、「豐都縣太爺」三枚 印章。 凡是人死後,即燒掉它,亡魂就拿著它到鬼門關,經查驗無訛後,方能入關。

  上梯坎,有無常殿。內塑無常、無常娘娘和保山大王。傳說無常是陰間捉拿亡魂的差頭,舊時豐都有許多無常的故事流傳。保山大王,是專管山間猛獸,保護人畜安全的山神。鬼門關前塑「陰曹地府」門亭,右側外樹一碑,隸書「此冥府也!」四個大字,來源於《聊齋志異》。進門兩側塑十八形象猙獰怪異、栩栩如生的鬼王,讓人覺得陰森恐怖。

  路引一說起源於唐太宗貞觀年問。丞相魏徵夢斬涇河老龍,唐太宗李世民受到牽連而被閻羅王傳訊到了地府,當閻羅王問明情況後,知道李世民是一個賢明的君主,他不但文韜武略,而且安邦定國,創造了唐朝初年的盛世局面即「貞觀之治」。於是決定放李世民還陽。臨行前,陰天子委託陽天子把鬼國護照「路引」帶回陽間,發給善臣善民,使他們死後憑此路引進入鬼國首都——豐都,可以免受地獄眾鬼欺凌和刑罰折磨。所以自唐以後,路引就象聖物一樣被流傳了下來,從無變動。所以這種路引只有好人才能買到,作惡的人是買不到的。以前來豐都旅遊的人都要為家裡的老人買一份路引回去,以表示自己的孝心。因此,以前豐都城裡的路引非常流行,很多人就靠賣路引為生,使得豐都鬼城名聲遠揚。

  鬼門關前為新刻的十六大鬼,傳說是閻羅王專門挑選的一批惡鬼來此鎮山把關的。他們對劣跡斑斑、惡性未改的亡魂野鬼盤查得格外苛刻、嚴格,不使一個矇混過關。這組石刻體現的是鬼城民俗文化的「懲惡揚善」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主旨,揭示的是鬼城民俗文化蘊含的豐富的人文精神。它以寫實和誇張相結合的手法並按大眾審美心理要求塑造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渲染烘托鬼城特有的文化氛圍,形象個性突出,神態生動,造型新穎,具有一定的視覺衝擊力。  黃泉路

    黃泉路在中國的神話和宗教典籍中是指人死後到陰曹地府報到時走的路。

    【人死後的說法】

  在中國,傳說人死後,會有陰間的捕快黑白無常來捉拿人的魂魄,把他們帶到陰曹地府去接受陰間大法官閻羅王的審判,以決定他們是升天做神仙;或再次投胎做人;還是打入十八層地獄去受苦。人的魂魄到陰間報到要走很長一段路,過很多的關;黃泉路一是對這些關和路程的總稱;另一種是專指這一路程中的一段叫黃泉路的路。

  有人認為,人的陽壽到了就會死,這是正常的死亡,正常死亡的人首先要過鬼門關,過了這一關人的魂魄就變成了鬼,接下來就是黃泉路,是接引之路。在黃泉路上還有很多孤魂野鬼,他們是那些陽壽未盡而非正常死亡的,他們即不能上天,也不能投胎,更不能到陰間,只能再黃泉路上遊盪,等待壽陽到了後才能到陰間報到,聽候閻羅王的發落。在黃泉路上有火紅的彼岸花。彼岸花是一般認為是生長在三途河邊的接引之花。在那兒大批大批的開著這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 又因其紅的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 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 人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獄。花香傳說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 接下來還要過忘川河,奈何橋,跨過三生石,喝孟婆湯等等。

  因此中國人有時稱人死了叫赴黃泉。

  【「黃泉」一詞的來歷】

  黃泉原指地下的泉水,後來被引作陰曹地府的代稱,黃泉路也成了通往陰曹地府的必經之路。走完黃泉路後,就意味著即將受到閻羅王的最後審判以及十八層地獄的最後考驗了。黃泉一詞的出處是《東周列國》故事「鄭莊公掘地見母」:鄭莊公的父親是鄭武公,娶姜氏為妻,生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寤生,二兒子叫段。因為段長得一表人才,姜氏便偏愛他,希望鄭武公立段為太子,可是未能如願,姜氏一直壞恨在心。等武公去世後,寤生繼承王位,號鄭莊公。姜氏多次向庄公提出無理要求,庄公礙於母親情面,都滿足了她。但是姜氏毫不知足,居然煽動次子段篡位。但後來被庄公識破,段自刎而死,庄公大怒之下把母親從京城趕到穎地,還發誓說:不到黃泉不相見。可是他事後非常後悔,畢竟姜氏是他的生母。

  當時穎地的官員叫穎考叔,為人正直無私,一向有孝順愛友的美譽。他見庄公把母親安置這裡,便對人說:母親雖然不象母親,但兒子卻不能不象兒子。於是抓了幾隻小鳥來見庄公。庄公問:這是什麼鳥?穎考叔說:這種鳥叫號鳥,最不孝道,母親把它養大,但他長大後反過來卻啄食母親,所以抓來準備吃掉它。庄公聽後啞然無語。

  時值膳房送來一隻蒸羊,庄公割下一條羊腿給考叔,考叔卻將羊肉撕下放於袖中。庄公不解。考叔說:我家母親因家中貧困,從不曾吃過如此美味,我要拿回家給母親食用。庄公不覺凄然。考叔知道已經說動了庄公,卻因為有「不到黃泉不相見」的誓言所阻,於是獻計,挖掘地下,直到泉水湧出時,建一地下室,然後把母親接來居住。最後終於使庄公母子團聚。

 彼岸花【相關傳說】關於彼岸花,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以前有兩個人名字分別叫做彼和岸,上天規定他們兩個永不能相見。他們心心相惜,互相傾慕,終於有一天,他們不顧上天的規定,偷偷相見。正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他們見面後,彼發現岸是一個貌美如花的女子,而岸也同樣發現彼是個英俊瀟洒的青年,他們一見如故,心生愛戀,便結下了百年之好,決定生生世世永遠廝守在一起。 

    結果是註定的,因為違反天條,這段感情最終被無情的扼殺了。天庭降下懲罰,給他們兩個下了一個狠毒無比的詛咒,既然他們不顧天條要私會,便讓他們變成一株花的花朵和葉子,只是這花奇特非常,有花不見葉,葉生不見花,生生世世,花葉兩相錯。註定此生無法相見。

    傳說輪迴無數後,有一天佛來到這裡,看見地上一株花氣度非凡,妖紅似火,佛便來到它前面仔細觀看,只一看便看出了其中的奧秘。佛既不悲傷,也不憤怒,他突然仰天長笑三聲,伸手把這花從地上給拔了出來。佛把花放在手裡,感慨的說道:「前世你們相念不得相見,無數輪迴後,相愛不得廝守,所謂分分合合不過是緣生緣滅,你身上有天庭的詛咒,讓你們緣盡卻不散,緣滅卻不分,我不能幫你解開這狠毒的咒語,便帶你去那彼岸,讓你在那花開遍野吧。

    佛在去彼岸的途中,路過地府里的忘川河,不小心被河水打濕了衣服,而那裡正放著佛帶著的這株紅花,等佛來到彼岸解開衣服包著的花再看時,發現火紅的花朵已經變做純白,佛沉思片刻,大笑云:大喜不若大悲,銘記不如忘記,是是非非,怎麼能分得掉呢,好花,好花呀。佛將這花種在彼岸,叫它曼陀羅華,又因其在彼岸,叫它彼岸花。

    可是佛不知道,他在忘川河上,被河水褪色得花把所有得紅色滴在了河水裡,終日哀號不斷,令人聞之哀傷,地藏菩薩神通非常,得知曼陀羅華已生,便來到河邊,拿出一粒種子丟進河裡,不一會,一朵紅艷更勝之前的花朵從水中長出,地藏將它拿到手裡,嘆到:你脫身而去,得大自在,為何要把這無邊的恨意留在本已苦海無邊的地獄裡呢?我便讓你做個接引使者,指引他們走向輪迴,就記住你這一個色彩吧,彼岸已有曼陀羅華,就叫你曼珠沙華吧。

    從此,天下間就有了兩種完全不同的彼岸花,一個長在彼岸,一個生在忘川河邊。

    彼岸花從此之後開在忘川河旁。人死後會踩著它一路前行到奈何橋邊,聞著花香就會想其前世的自己。那一地的赤紅,如血,美麗,妖艷。春分前後三天,秋分前後三天,她會非常準時的開花。花開,就在生與死的彼岸。於是,人們看她著迷但更害怕,於是人們把災難,死亡與分離加在了她身上。

    守護忘川河旁彼岸花的是花妖曼珠,葉妖沙華。他們守侯了幾千年的彼岸花,但從來沒有見過面,因為彼岸花花開無葉,有葉無花。他們瘋狂的思念彼此,終一日,他們也違背神的旨意偷偷的見了一面。那一年的彼岸花,紅艷艷的配著耀眼的綠色,格外的妖艷美麗。神知道後,他們被打入輪迴,並被詛咒永遠不能在一起,生生世世受盡磨難。從此,曼珠、沙華每一次的輪迴,在黃泉路上聞到彼岸花的花香想起前世的自己,發誓不分離。然後再度輪迴……

    又過了很多年,天下有兩個很相愛的人,可是有一年,男的在出外辦事的時候不幸遇難了,他來到忘川河邊,看見滿眼的血紅,心裡哀傷無比,他痛哭道:「我不要輪迴,我要回去找我的妻子,她還在家裡等我。」他跌跌撞撞的來到孟婆這裡,喝下忘情湯前,他問孟婆,為何天下諸般,最後這湯獨要人忘情。孟婆笑而不語,只是要他快喝,他獃獃的看著湯,說:「人都要忘情,我偏不忘,輪迴後,我要去找我的妻子。」

    男人的妻子得知他的死訊後,悲痛絕倫,幾度尋死都被男子的家人救了下來,最後女子答應不再輕生,但是要終生守寡。男子的家人一來看她性格剛烈,怕舊事重提,又要徒惹她傷心,二來念她有心,便暫時答應了她,等她情緒穩定後再勸她改嫁不遲。就這樣,女人便在男子家繼續住了下來,靠縫補為生。

    又說這男子輪迴後,還真重新生在他和女子一起生活的小鎮里,光陰飛逝,不知不覺二十年過去了,一天他出門經過女子守寡的門前,感覺到心裡怪怪的,便停下來看了一眼,這一看不要緊,剛好被女子迎面看見。輪迴後,這男子的相貌氣質均已完全變了,可是女子一看見他,眼淚就嘩嘩的流了下來,她走到男子面前,說了一句:「你來找我了。」便昏倒在地。男子一看一個素不相識的老女人倒在自己面前,趕忙嚇的逃離了那個地方。

    後來這個女的重病不起,到死前翻來覆去的說什麼,但是聲音太小,沒有人聽清楚過,所以也沒有在意,這女子最後滴下兩行血淚,一命嗚呼了。女子來到地府,看見孟婆,突然很輕的問她:「老婆婆,以前是不是有個男子在這裡告訴你,他不會忘記我,一定會回來找我?」孟婆點點頭。女子心疼非常,哽咽道:「那為何他回來卻不肯認我,哪怕他跟我說句話,在我臨死前來看看我也好呀。」孟婆拍拍她的肩膀,說:「你們很相愛,我很欣賞你們的勇氣,這樣吧,二十年後答案來臨那一刻,我答應讓你看看,只是這之前你無法轉世,要在這裡受苦二十年,你願意嗎?」女子說:「我願意,不看見那個答案,我放不下對他的愛,即使投胎轉世,也要心痛一世。」這女子於是被孟婆安排給彼岸花鋤草,其實本無草可鋤,但是女子的眼裡滿岸是草,鋤了又生,永遠鋤不完,就這麼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二十年後,孟婆把她帶到輪迴門前,說:「你站在這兒看著,但不要說話,你等了二十年的人,要來了。」女子激動的站都站不住了,好不容易平復下情緒,緊張的站在那裡等著她愛的人出現。終於他走過來了,原來他得了病,沒有治好,四十齣頭,又死了。他走到她和孟婆面前,孟婆把忘情水遞給他,他拿起就要喝,女子急了,說:「你忘了你說的話嗎?」男子看了她一眼,把手中碗里的水一飲而盡,接著走進了輪迴門。

    孟婆看著失魂落魄的女子,說,愛情是什麼?不過一碗水罷了,你也喝了吧,能不能忘掉不是你說了算的,有今生,沒來世,縱然你記得,他若忘了,跟真的忘記又有什麼不同?

    佛曰:

    梵語波羅蜜 此雲到彼岸 解義離生滅 著境生滅起 如水有波浪 即名為此岸 離境無生滅 如水常流通 即名為彼岸 彼岸無生無死 無苦無悲 無欲無求 是個忘記一切的極樂世界 而有種花 超出三界外 不在五行中 生於弱水彼岸 炫燦緋紅 那是彼岸花彼岸花開 花開彼岸 花開無葉 葉生無花 想念相惜卻不得相見 獨自彼岸路

    傳說中,

    彼岸花是開在冥界忘川彼岸的血一樣絢爛鮮紅的花。

    有花無葉。

    當靈魂度過忘川便忘卻生前的種種,

    曾經的一切留在了彼岸,

    開成妖艷的花。

    有一個長相奇醜無比的鬼愛上了一個美麗的姑娘,可正因為他丑,姑娘並不愛他,出於愛戀,他只有把姑娘囚禁起來,後來,來了一個武士,他救出了姑娘並與她相愛,而同時,武士用劍斬殺了鬼。鬼的血濺在亂草叢中,一種紅黑相間的花絢麗地綻放開來,這花就是「彼岸花」,那個地方就是地獄中叫「忘川」 的地方,那裡是死去的人忘卻今生情緣,轉身投胎來世的地方……

    愛情,大概也是如此,只因為彼此愛得不同,就要葬送很多很多,也要忘卻很多很多。於是,彼岸花成了來自黑暗的愛情使者,因為它見證了一段黑色的死亡。

    【關於神話傳說的評析和導讀】

    (= = 留段編者的話 關於神話傳說中難以理解的部分)

    彼岸花的傳說 是彼和岸違背了神的旨意偷偷私會 所以神將他們變成花葉 詛咒他們永世相愛 卻不得相見 佛祖無法解除這惡毒的詛咒 便帶走它們 讓他們在彼岸花開遍野 從此不用再輪迴無數 歷經磨難 但他們依舊永世相愛 卻不得相見

    但當路過忘川河時 河水卻帶走了彼岸花的顏色 佛祖見花已變白 以為彼岸從此相忘 但是佛祖不知 花的顏色留在了忘川河中 他們寧願帶著怨恨在地府徘徊 也不願接受佛祖的恩惠 更不願意彼此相忘

    地藏菩薩神通 得知一切 於是不忍他們徘徊在黃泉路上 便讓它在長忘川河旁 引導亡魂(與前文「相關內容」處吻合)

    花妖曼珠和葉妖沙華 守侯了幾千年的彼岸花 但因為彼岸花花開無葉 有葉無花 一直沒有見過面 於是他們瘋狂的思念彼此 終有一天 他們偷偷的見了一面 那年的彼岸花 鮮艷的紅色配著耀眼的綠色 格外的妖艷美麗 但是這違背了神當初讓花葉永不相見的旨意 所以花妖曼珠和葉妖沙華也被打入輪迴 生生世世受盡磨難

    最後的男女故事也告訴我們 如果彼此相愛 就算永不相見 歷經磨難 也不可忘記 但是不愛了 忘記了 又何必勉強 何必堅持不放呢

    「彼岸只是佛祖開的一個玩笑 站在此岸看彼岸 又何站在彼岸看此岸有什麼區別呢 但是佛祖又說的很認真」 無非是說 愛情是兩個人努力 而愛只是一個人堅持 就像站此岸 正因此岸才會有彼岸 「彼此」是兩者

    為愛情值得付出一切 為愛堅強 受傷的始終是自己  忘川河【解釋】

  ①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人死之後要過鬼門關,經黃泉路,在黃泉路和冥府之間,由忘川河劃之為分界。忘川河水呈血黃色,裡面儘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蟲蛇滿布,腥風撲面。

  忘川河上有奈何橋,奈何橋邊坐著一個老婆婆,她叫孟婆,要過忘川河,必過奈何橋,要過奈何橋,就要喝孟婆湯,不喝孟婆湯,就過不得奈何橋,過不得奈何橋,就不得投生轉世。

  為了來生再見今生最愛,可以不喝孟婆湯,那便須跳入忘川河,等上千年才能投胎。千年之中,你或會看到橋上走過今生最愛的人,但是言語不能相通,你看得見他,他看不見你。千年之中,你看見他走過一遍又一遍奈何橋,喝過一碗又一碗孟婆湯,又盼他不喝,又怕他受不得忘川河中千年煎熬之苦,受不得等待的寂寞。 

  喝孟婆湯,了前塵舊夢,斷前因後果。忘盡一世浮沉得失,一生愛恨情仇,來生都同陌路人相見不識;跳忘川河,污濁的波濤之中,為銅蛇鐵狗咬噬,受盡折磨不得解脫。千年之後若心念不滅,還能記得前生事,便可重入人間,去尋前生最愛的人。

  ②忘川(Lethe) ,希臘神話中不和女神厄里斯(Eris)的女兒和遺忘的化身,又是冥府的河流或平原的名字。

  【三途河」與「忘川河」的關係】

  傳說1.

  「三途河」與「忘川河」是同一條河,國外稱「三途河」中國謂之「忘川(河)」。

  傳說2.

  「忘川(河)」是匯入「三途河」最長的支流之一。

  三途河也叫做「三途川」。傳說中,「三途河」是生界與死界的分界線。因為水流會根據死者生前的行為,而分成緩慢、普通和急速三種,故被稱為"三途"。

  就像生與死只有輪迴可以跨越一樣,渡過「三途河」的方法也只有一個,那就是「三途河」上的渡船,除此之外別無他法。然而渡船是要付船費的,沒有路費的靈魂將不能登上渡船,就算登上了,也會被船夫丟進「三途河」。那些無法渡河的靈魂在輪迴慾望的驅使之下,會涉水渡河,但是「三途河」的河水不但沒有浮力,而且還具有能夠腐蝕靈魂的劇毒。那些下水的靈魂將永遠沒有上岸的機會了,只能變成「三途河」里的水鬼。永遠無法轉生的痛苦和徹骨冰冷的河水使那些水鬼對其它還有輪迴希望的靈魂產生了妒忌。只要有靈魂落水,他們就會一擁而上,將其拉入河底也變成和他們一樣的水鬼。

  奈何橋

     奈何橋在中國道教觀念中是鬼魂歷經十殿閻羅的旅途後準備投胎的必經之地,在這裡會有一名稱作孟婆的年長女性神祇,給予每個鬼魂一碗孟婆湯以遺忘前世記憶,好投胎到下一世。奈何一詞,引自梵文,意即地獄。傳說死者到此,有罪的要被兩旁的牛頭馬面推入「血河池」遭受蟲蟻毒蛇的折磨,而行善之死者過橋,卻非常簡單。而「奈何」兩個字,在中文裡,也正好有無可奈何、毫無辦法的意思。【概述】

  關於此橋,存在兩種流行的說法,一種叫做奈河橋,另一種叫做奈何橋。二者有一定的聯繫,但是有區別。

  奈何橋/奈河橋abyss bridge (a Buddhist place); the Bridge of No Return

  【奈河橋】

  「奈河」,是佛教所說的地獄中的河名。《宣室志》第四卷對此有所記載:「行十餘里,至一水,廣不數尺,流而西南。觀問習,習曰:『此俗所謂奈河,其源出地府』。觀即視,其水皆血,而腥穢不可近。」因河上有橋,故名「奈河橋」。橋險窄光滑,有日游神、夜遊神日夜把守。橋下血河裡蟲蛇滿布,波濤翻滾,腥風撲面。惡人鬼魂墮入河中,就好似《西遊記》第十回中的描寫:「銅蛇鐵狗任爭餐,永墮奈河無出路」。不由讓人想到陰間奈河的恐怖。《西遊記》第十一回:判官道:陛下,那叫做奈何橋。若到陽間,切須傳。

  民間傳說:人死亡後魂都要過奈河橋,善者有神佛護佑順利過橋,惡者被打入血河池受罪。《酆都宗教習俗調查》一書對此有過詳細的描寫:「……橋分三層(或三座),善人的鬼魂可以安全通過上層的橋,善惡兼半者過中間的橋,惡人的鬼魂過下層的橋,多被鬼攔往橋下的污濁的波濤中,被銅蛇鐵狗狂咬。每年香會時,香客爭以紙錢或銅板擲入池內,並以炒米撒入池中,以為可以施給餓鬼。許多老年香客,喜歡從上走過,以為走過此橋,死後可以免去過奈河橋之苦。」由此可見,建國前一些善男信女到橋前燒香化紙,施捨錢物的虔誠,只求死後佛能護佑過奈河橋。

    【奈何橋】

  相傳有一條路叫黃泉路,有一條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橋叫奈何橋。走過奈何橋有一個土台叫望鄉台,望鄉台邊有個老婦人在賣孟婆湯,忘川河邊有一塊石頭叫三生石,孟婆湯讓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記載著你的前世今生。我們走過奈何橋,在望鄉台上看最後一眼人間,喝杯忘川河水煮,「今生有緣無份」又何必強求?

  此橋為界,開始新的一個輪迴。

  青石橋面,五格台階,橋西為女,橋東為男,左陰右陽。「誰若九十七歲死,奈何橋上等三年」。千年的回眸,百年的約定。也許這一世的夫妻情緣,開始於斯,恩斷於此。

  奈何橋下幾千丈,雲霧纏繞,等待來生的是什麼道,誰也不知。來生的約定,只是此生的一種後續,喝過了孟婆湯,已經把所有忘卻,來生的相見,只是一種重新的開始。

  奈何橋,奈何今生的相見,無奈來世的重逢。

  「孟婆湯」是一個中國的古老傳說,這在瀾子家一本古書上記載著。在那個傳說中人是生生世世輪迴反覆的。這一世的終結不過是下一世的起點。生生世世循環的人無法擁有往世的記憶,只因為每個人在轉世投胎之前都會在奈何橋上喝下忘記前塵往事的孟婆湯。所以,走在奈何橋上時,是一個人最後擁有今世記憶的時候。這一刻,很多人還執著於前世未了的意願,卻又深深明白這些意願終將無法實現,就會發出一聲長長的嘆息。這也是這座連接各世輪迴的橋命名為奈何橋的原因。

    【奈何橋的來歷】

  橋可通神、通仙、通天國,也可以通鬼、通冥府、通地獄。從民間文化的層面看來,橋樑及其象徵性甚至更多地被人們用來在人與鬼、生與死之間建立聯繫或形成過渡與中介。

  與「神話」與「仙話」相映成趣的是,中國民間口碑文學中,另有一類獨特的「鬼話」。雖然我們常用「鬼話連篇」,來形容某人所言荒誕不經或不足為信,可是在民間「鬼話」里反覆出現的「橋」,卻不是偶然的,在我們看來,它並不荒誕。在中國民間信仰里,「鬼」是由於死亡而產生的一類消極的超自然存在。中國各地流傳的許多鬼話中,橋樑往往是鬼,尤其是溺死者的鬼魂出沒之所。

  那些水死或從橋上跌落水中而死者的鬼魂,總是在橋樑上下或左右橋頭,為自己尋找替身者,以便使自己能夠托生而轉世。在這個意義上,橋樑既是死者的鬼魂脫離陰間,轉生到陽世的所在,又是新的死者不斷續出,由陽間去冥途的所在,生命與死亡的交替和轉化,是以橋為中介而實現的。在日本,也有冤死者的鬼魂或者怨靈,徘徊於橋上,常在「橋普請」時,弄歪橋板使人落水的說法。

  一些心地善良,不忍拖人落水做替身的水鬼,在鬼話中雖然不能馬上託身轉世為人,卻往往能夠在冥府陞官,或最終總能感動冥府閻王,甚至得到閻王的特許轉生為人。

  有一則題為「陸阿唐」的鬼話,說寶山境內練祁河上原本有座陸家橋,橋南為陸家宅,橋北為唐家宅,兩姓人共利此橋,故雙方協議於每年的三月份要輪流維修此橋。有一年,陸家修橋時,不幸有一人落水成了水鬼。第二年三月,這個水鬼拖唐家修橋者落水為替身,使自己轉世回到了陽間。從此,每年三月修橋時,總要有人落水死亡,人們害怕,遂不敢再修,致使該橋淪於荒廢。後來,有一個從唐家入贅陸家,名叫陸阿唐的人,自願成為替死鬼,讓大家放心去修橋。陸阿唐成了水鬼後,不僅不忍心拖他人落水,還在橋下保佑修橋者。於是,他備受陸、唐兩姓的奠祭與供性。後來,凡路過此橋者,均要先在橋頭拱手,表示對陸阿唐的尊敬,然後才過橋。每年一度到三月修橋時,人們供奉給陸阿唐的香火便更加興盛,最後終於驚動了陸、唐兩家的「土地」。

  土地公上天廷告玉帝後,玉帝封陸阿唐為陸橋的橋神,並賜給他一根打鬼棒。從此以後,陸家橋就更加安全了,即使有落水者也不會被淹死,因為陸阿唐受封為橋神以後,一心為民除害。有時候,有人被鬼驅趕,但只要跑到橋上,就會受到橋神陸阿唐的保護。

  從這則鬼話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生與死之間的聯繫,還可以看到玉帝與閻王之間的聯繫、「人柱」與橋神之間的聯繫,以及橋在兩姓人之間形成的聯繫等等。

  有趣的是,有一些關於橋的鬼話里,還常有女鬼在陰間生子,又為嬰孩求食於橋上或橋頭的情節。其中有一個故事說,嬰孩被命名為橋,後來還中了頭名狀元。此外,甚至還有閻王命令他的心腹助手陰才,治理水鬼之患,命他為人們搭架浮橋,從而將功贖罪的鬼話。

  在有關鬼府豐都的文學描寫中,除了夢筆生的《金瓶梅》之外,另一則關於明代名士王世貞游地府的鬼話說,陰府的茶亭王婆,只給出鬼城過橋的人喝茶,而不給過橋進鬼城的人喝。王世貞來到橋上,但見橋下泛著七色浪花,變幻莫測,他想這大概就是情慾禍水了。王婆以橋下之水煮茶,讓投胎之鬼吃了,就會使之情慾迷心,良知頓失。…這則鬼話中的「橋」,或者就是奈何橋的另外一種說法吧。

    【與奈何橋相關作品《孟婆的碗》】

  有這樣一個傳說你知道嗎?說的是人死後要經過黃泉路,投胎轉世要經過奈何橋,奈何橋上有位慈祥的老奶奶叫「孟婆」,不停的在煮著一鍋以「遺忘」為調料的湯。凡是要投胎轉世的人必須喝下孟婆煮的湯,喝了這碗孟婆湯,就會將前世的一切忘得乾乾淨淨!所以,人總是不記得上輩子的事。

  歌曲由剛剛踏上黃泉路的那一刻寫開去,一個孤單的靈魂「走」在黃泉路上——腳步輕飄的失去平衡,你在哪裡我喊著你的名——用盡全力想要呼喚那個刻骨銘心的名字,卻發現,無論如何也發不出聲音,無助,極度的無助彌散在字裡行間,也縈繞於聽者耳畔……

  孟婆的碗

  詞曲:穆真 演唱:魏佳藝

  腳步輕飄的失去平衡

  你在哪裡 我喊著你的名

  可聲音來不及擴散

  便消失的沒了蹤影

  踉蹌著來到奈何橋前

  我死也不接孟婆的那隻碗

  我不能忘記你我的甜蜜

  我不能忘記你我的點點滴滴

  我要帶著今生的記憶

  在輪迴中找到你

  永生相守

  抱著你不再分離

  想起你讓我讓我心揪

  揪碎了揪碎了哽住了喉

  揮起手打翻孟婆的碗

  落在地碎成兩半

  孟婆她會對我發慈悲

  不讓我魂魄隨風飄飛

  我的愛濃濃將你包圍

  來世相依偎

  想起你讓我讓我心揪

  揪碎了揪碎了哽住了喉

  揮起手打翻孟婆的碗

  落在地碎成兩半

  怎麼能忘記與你纏綿

  怎麼能丟棄對你牽絆

  只為能換回那根紅線

  再續一段情緣

  《孟婆湯》

  歌手:游鴻明 專輯《五月的雪》

  如果真的有一種水可以讓你讓我喝了不會醉

  那麼也許有一種淚可以讓你讓我流了不傷悲

  總是把愛看的太完美那種豪賭一場的感覺

  今生輸了前世的諾言才發現水已悄悄泛成了淚

  雖然看不到聽不到可是逃不掉忘不了

  就連枕邊的你的發梢都變成了煎熬

  雖然你知道我知道可是淚在漂心在掏

  過了這一秒這一個笑喝下這碗解藥

  忘了所有的好所有的寂寥

  如果真的有一種水可以讓你讓我喝了不會醉

  那麼也許有一種淚可以讓你讓我流了不傷悲

  總是把愛看的太完美那種豪賭一場的感覺

  今生輸了前世的諾言才發現水已悄悄泛成了淚

  雖然看不到聽不到可是逃不掉忘不了

  就連枕邊的你的發梢都變成了煎熬

  雖然你知道我知道可是淚在漂心在掏

  過了這一秒這一個笑喝下這碗解藥

  忘了所有的好所有的寂寥

  雖然看不到聽不到可是逃不掉忘不了

  就連枕邊的你的發梢都變成了煎熬

  雖然你知道我知道可是淚在漂心在掏

  過了這一秒這一個笑喝下這碗解藥

  忘了所有的好

  所有的寂寥

  《極品公子》

  ---第五卷<名動京華>你不配

  葉無道喃喃道:"詩韻這曲<<孟婆湯>>,是專門為你譜寫的,我要讓你哪怕喝了孟婆湯.下輩子都不會忘記對我的恨.

  從他那修長如玉的指尖傾瀉出一曲清雅哀傷入骨的悲歌.大廳中流溢著這曲充滿東方意境的鋼琴曲,不由自主的的終止了拍賣,喧嘩的大廳頓時寧靜下來.浮躁的心鏡也安詳起來,感受到一種痛澈心扉的落括.

  所有人在那一刻,從他的背影,讀懂了深刻的哀傷.

  淚眼婆娑的夏詩韻輕輕的哽咽起來,終於卸下那張執著的面具,潛然淚下如雨.

  一條路叫黃泉 不滿哀傷 一條河名忘川 流溢凄涼

  一座奈何承載忘川 一碗孟婆湯可以忘卻今生 換取來世

  一塊石頭 立於忘川之畔 名曰"三生"

  一口井 指明來世

  一個熟悉身影 欣然躍下

  一張容顏 下輩子

  為君傾城

    【總結歸納】

  中國各地關於奈何橋的說法,有很多異傳。或說陰間有奈河,河上有橋為奈河橋;或說在去陰間的途中有「血水池」、「血污池」、或「血河池」,池上有橋名為奈何橋。據顧炎武《山東考古錄》講,人們甚至把奈河及奈何橋附會確指為山東泰安附近的一條實在的河流。

  由上可見,奈河橋是地道的佛教術語,而奈何橋是中國人的特有產物,是融合了中國人的「地獄」觀和佛教轉世輪迴觀的產物。

  那麼,何時使用奈河橋?何時又使用奈何橋?根據各位網友提供的資料,可以得出未經嚴格考證的初步結論:如果涉及佛教,且偏重於過橋時要受罪,或是過橋要通過重重考驗、若未通過則墜入橋下不能重生,則使用奈河橋,同時奈河橋後面緊跟著的不是望鄉台和孟婆婆的湯,而是六道輪迴或是無法重生的血水池;如果只是過橋到陰曹地府的閻王殿報道,則使用奈何橋。雖然過奈何橋依然要受苦,但奈何橋貌似已經弱化了受苦的含義,成了進陰間必經之地,而且強調了尚未進到陰間的半人半鬼的靈魂的無奈和對人間的留戀。奈河橋是沒有這層含義的,奈河橋只會讓人望而生畏,起到的只是篩選善惡鬼的作用。

    【有關奈何橋聯】

  關於重慶豐都的奈何橋,有兩幅橋聯分別為:

  積德修行,奈河橋易過

  貪心造孽,尖刀山難逃

  三步跨過奈河橋,知爾是善是惡

  一氣走通金銀道,賜汝發福發財

    【有關奈何橋的詩詞】

  黃泉路

  奈何橋上道奈何,

  是非不渡忘川河.

  三生石前無對錯,

  望鄉台邊會孟婆.  望鄉台的簡介

  望鄉台﹐稱古人久戍不歸或流落外地﹐往住登高或築台以眺望故鄉之處。也是舊時迷信﹐謂陰間有望鄉台﹐人死後鬼魂可登台眺望陽世家中情況。亦借指陰間。

    【望鄉台的由來】

  後因功被封為閻羅天子,有權有勢。那時,名山懸崖邊,經常有鬼思念親人而在深夜啼哭,聲音悲慘,催人淚下。閻羅天子大慈大悲,又動了惻隱之心,遂將望鄉台遷至天子殿旁邊,允准陰曹亡魂遙望自己生時的家鄉與親人。因此,望鄉台又稱「思鄉嶺」,成了鬼魂遙望陽間的窗口和活人與死人聯絡感情的聖地。

    【望鄉台的作用】

  傳說人死後,「一天不吃人間飯,兩天就過陰陽界,三天到達望鄉台,望見親人哭哀哀。」鬼魂去地府報到前,對陽世親人十分挂念,儘管鬼卒嚴催怒斥,還是強登望鄉台,最後遙望家鄉,大哭一聲,才死心塌地前往「陰曹地府」。正是「望鄉台上鬼倉皇,望眼睜睜淚兩行。妻兒老小偎柩側,親朋濟濟聚靈堂。」

  望鄉台被傳說這亡魂最後一次向陽世親人告別的地方。又傳說陰間望鄉台建造甚奇,上寬下窄,面如弓背,背如弓弦平列,除了一條石級小路外,其餘儘是刀山劍樹,十分險峻。站在上面,五大洲、四大洋都可以望見。最初望鄉台設在第一殿,因包老閻羅原執掌第一殿,由於他過於慈悲,憐憫屈死,屢放還陽伸雪,被降調第五殿,司掌叫喚大地獄並十六誅心小地獄。

    【望鄉台的傳說】

  傳說一

  從前每天夜裡,在豐都名山絕頂處,都有一些鬼魂在那裡失聲痛哭,哭聲驚天動地,吵得整座地府都不得安寧。閻王每夜聽見鬼哭,心情十分煩躁,於是宣平鬼元帥鍾馗上殿,說道:「愛卿,你可知道近段日子,夜裡為何有鬼哭聲呢?」 鍾馗答道:「卑職剛從陽間斬鬼回來,尚未知曉。」 閻王道:「孤令你前去查看,凡上山哭泣者一律斬首。」 鍾馗領命而去。

  當天晚上,鍾馗提著寶劍來到山頂,果見朦朦朧朧的夜色中,一些鬼魂聚在崖邊大聲哀號,一個個無精打采,愁容滿面,雙目失神,哭得實在讓人難受,好像誰家死了人一樣。鍾馗大惑不解,舉器青鋒寶劍大聲喝道:「深更半夜的,你們平白無故跑到山頂來哭啥?」誰知那些鬼聽了,反而更加悲痛欲絕,兩頰淚水長流,哭得更傷心了。

  鍾馗見此情景,也禁不住心情沉重。指著一個低頭啜泣的哭鬼問道:「你為什麼傷心落淚呢?」

  那鬼哭道:「回稟老爺,小人生前是種田的,因妻子生病,小人去集鎮抓藥,糊裡糊塗地就被一個炸雷劈死了。」

  「生死有命,你休怨天尤人。」

  「小人不怨天,不怨地,只怨自己的命不好。好不容易娶了個媳婦,恩恩愛愛才過了三年,就陰陽分離,也不知她的病好了沒有,想起來實在是讓人牽腸掛肚,好不傷心。」

  「一日夫妻百日恩,恩愛夫妻不能離。你想你媳婦也是人之常情。」鍾馗放下舉起的寶劍,內心十分躊躇為難:若要懲治這些哭鬼,他們又事出有因,無甚罪惡;待要不治,又確實哭得惱人。她沉吟半晌,收見而去。

  走不多遠,又見一面色蒼白,兩眼紅腫的女鬼,一邊用頭撞著岩壁,一邊放聲大哭。鍾馗此刻再也忍耐不住,上前問道: 「你又為何在此痛哭?」

  「想我女兒。」

  「你女兒現在何處?」

  「在陽間。」

  「骨肉之情,精血相連,哪有不想的。」鍾馗點了點頭,頓生憐憫。

  他提著寶劍在山上轉了半天,一連問了好幾個哭鬼,這些鬼魂不是想兒女,就是想父母。他們來到地府,因思念故土,思念親人,終日悶悶不樂,茶飯不思,聽說名山絕頂處的懸崖邊能遙望陽間,便趁著黑夜紛紛跑上山來,誰知陰陽一紙相隔,任憑他們望穿秋水,哭斷柔腸,眼前除了一片茫茫霧海,哪裡能見親人的影子?於是就忍不住傷心大哭起來。鍾馗聽了,心裡很不是滋味,如石擊入心田,泛起層層波瀾,心想:自那日別了父母兄妹,親朋好友,到京城長安應試,遇上奸賊盧杞,自己氣氛不過,自刎在金鑾殿上,被德宗皇帝封為驅魔大神來到豐都城,便遍行天下斬妖除魔,不知不覺十年過去了,也沒有見過家人一面,不知他們現在怎麼樣了。想那日老父把自己送到十里山坡,千叮萬囑,揮淚而別,說不定現在還苦盼著自己的消息哩!想到此,不由黯然神傷,淚濕衣襟。

  「鍾元帥,這個鬼魂私自溜出鬼門關,想逃回陽間,閻羅王吩咐押來交你處治。」一個小鬼報道。

  鍾馗回過神來,見兩個鬼卒押著一個年輕女鬼站在面前,那女鬼面容憔悴不堪,見了鍾馗也毫無懼色,只顧低頭哭泣。

  鍾馗喝問道:「你為何要逃跑?」

  女鬼回答:「我要回陽間看我的父母。」

  「你既然已作鬼魂,為何還要思念凡塵。」

  「我父母都快七十歲了,中年得子,好不容易才養下我這個獨生女,養兒養女為送終,誰知白髮人送了黑髮人,我死了,父母還不知怎樣哭得死去活來哩。要知道,我今年才二十八歲呀。」

  「陰曹律條嚴明,你私自逃出鬼門關,你不怕遭受陰間刑罰么?」

  「只要能見父母一面,就是打入十八層地獄我也情願。」說著,又嗚嗚地哭了起來。

  鍾馗陡然感到非常難過,好像有什麼東西在咬著他的心一樣,揮了揮手,道:「你走吧.....」

  兩個鬼卒在一旁看了,都感到有些莫名其妙,急道:「她違反陰律理當嚴懲,要是陰天子知道了......」

  鍾馗道:「閻君那裡,自有我去交代!」說罷,快步離去。

  鍾馗來到天子殿,閻羅王見他臉色憂鬱,十分不解,問道:「孤派你去斬鬼,為何悶悶不樂?」

  鍾馗交出寶劍,伏地奏曰:「萬歲,臣不稱職,請你另派神明去吧。」

  閻羅王道:「愛卿來道陰曹,一向辦事神速認真,斬妖除魔,立下赫赫戰功,從沒打過退堂鼓,今天是怎麼啦?」

  「陛下,這次我實難從命,卑職情願受罰。」

  「莫非愛卿遇到了什麼為難之事?」

  鍾馗突然抱頭痛哭,淚如泉湧。閻王見此,更是惶惑不安,不知何故,走下寶座,雙手將鍾馗扶起,溫言說道:「愛卿有事儘管直言,孤決不怪你。」

  鍾馗擦了擦眼淚,顫聲說道:「那些來到地府的鬼魂,因思念陽間的親人而傷心痛哭,人都是父母所生,豈能無情呢?卑職不忍下手,故只好請萬歲罷免我這平鬼元帥之職。」

  閻羅王聽了,沉默不語。晚上,他脫下官袍,穿上便服,來到山崖遍暗暗察訪,見鍾馗之言果然屬實,心裡頓感急躁不安,一連幾天都沉默寡言,茶飯不思。判官見此很是擔憂,建議道:「如能讓地府亡魂與他們陽世的親人見面......」

  閻羅王眼睛一亮,茅塞頓開,大喜道:「你說得對,想法讓他們見見親人,不就了卻了他們的思念之苦!」

  閻羅王立即召集地府文臣武將商議,決定修一座「望鄉台」,讓陰曹亡魂遙望自己生前的家鄉與親人。

  從此以後,鬼魂的哭聲消失了,豐都名山絕頂處,天子殿旁邊就多了一座望鄉台,高楹曲欄,巍峨宏偉,聳立雲端。每年正、二月香會,這裡香火特盛,香客雲集,一些香客在此台焚香祈禱,期與死去的父母和親友相會。傳說那裡就是亡魂與家中親人遙遙想見的地方。

  傳說二

  相傳民間有對雙胞胎兄弟,大的叫戈矛,小的叫戈盾。兄弟倆雖是一胎所生,但性格截然相反。戈矛成天悠手好閑、不務正業,惹得鄉里鄉親皆不歡喜,隔三差五總有人告他的狀,令人望而生畏,側目視之。戈盾品貌端正、眉清目秀,性情溫和、舉止大方,從小愛好書棋琴畫,十九歲上中了頭名狀員,令人十分羨慕。看在戈盾的份上,老百姓對戈矛總有幾分讓謙。在他們四十七歲那年初夏的一天中午,忽然電閃雷鳴、風雨交加,雷聲過後有人發現戈矛忽然口吐白沫,沒有等人反應過來,他已兩眼發直暴死在街頭。戈盾在外做官多年,從千里之外趕回來後痛哭了一場。因為他哥哥在生前做了許多傷天害理之事,竟哭得死在街頭,或許這就是天意吧!正好城隍爺手下的黑白二鬼,俗稱「黑白無常」巡邏人間。他們披著長發、吐著長長的紅舌,面目猙獰,令人毛骨悚然。他們手持勾魂令牌和鎖鏈,把二人的亡魂勾到城隍廟,經過「六曹」判官查核,二人陽壽已盡,因為戈矛一生做惡多端,判為惡鬼;而戈盾一生求進好學,判為好鬼。

  相傳他們死後都在「望鄉台」上停留了三日,以回眸自己曾搏擊一生的美好世界,最後望一望家鄉,並觀察自己的子孫、親戚在自己死後的表現,去辨別「孝悌親情」的真偽。傳說戈矛悔恨自己生前所做所為,還在「望鄉台」偷偷哭泣,但已為時晚矣。到了第三天,六曹判官將二人之善惡資料以文牒形式隨本人之魂發往「豐都鬼城」,交閻王爺依法予以懲處,這也就是現今人們所說的「燒紙」。也就是在第三天晚上二更時要舉行「行魂禮」,把鬼魂發往「豐都鬼城」,即「豐都府」。由司禮人持引魂燈籠在前引路,孝子扶持他們,入殮前枕過的土坯和哭喪棒由眾親朋友扶著哭呼帶路,他們生前的親戚朋友也焚香哭泣隨行,也有鼓樂哀曲相送,還沿路拋灑些紙錢以打點鬼卒和散濟遊魂,這大概也是現今人們說的「買路費」吧。相傳,死者在出殯前還喝了由守衛陰間最後一道關口的「夢婆亭」的夢婆熬的迷魂湯,喝完這種湯後會忘掉生前種種瑣事。夢婆還要猛踹死者一下,讓它們記住「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到了出殯那天要順著「燒紙」的路線前往墳地,埋葬以後使屍魂相隨。此禮之文化內涵即在於「孝悌為人生之首」。   孟婆湯概述

    孟婆湯(Five-Flavored Tea of Forgetfulness)是傳說中一種喝了可以忘記所有煩惱、所有愛恨情仇的東西,當你離開這個世界去到另一個地方的時候,它被端在孟婆手裡,奈何橋前。人生在世,多苦多難,這一碗下去,是種釋然,徹徹底底地與前世做了一個了斷。有同名的歌曲。

  真的有五種味道嗎

    傳說

  那些愛過的人啊,那些放不下的事啊,那些滾滾紅塵中的糾葛都會隨著「孟婆湯」的入喉,永遠凝固於走上奈何 橋上那欲言又止、充盈淚水的黯然一回眸,化做縹緲,淡淡散去。是不舍?還是揮刀割袖的決斷?都已經不再重要了;因為——忘了,忘了所有種種。傳說孟婆湯是由「彼岸花」曼珠沙華熬成的。

  在《閻王經》中說,鬼魂在各殿受過刑罰後,依序解送至下一殿,最後轉押至第十殿,交付給轉輪王。第十殿掌管鬼魂投生,凡被送到這裡來準備投生的鬼魂,都會先被押到由孟婆神所掌管的醧忘台下灌飲迷湯,讓鬼魂們忘卻前生。

  

    做法

  相傳孟婆湯的做法,先取在十殿判定要發往各地做人的鬼魂,再加入采自俗世的藥材,調合成如酒一般的湯,分成甘、苦、辛、酸、咸五種口味。凡是預備投生的鬼魂都得飲下孟婆的迷魂湯,如有刁鑽狡猾、不肯喝的鬼魂,它的腳底下立刻就會出現鉤刀絆住雙腳,並有尖銳銅管刺穿喉嚨,強迫性的灌下,沒有任何鬼魂可以倖免。 相傳有一條路叫黃泉路,有一條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橋叫奈何橋,走過奈何橋有一個土台叫望鄉台,望鄉台邊有個老婦人在賣孟婆湯,忘川邊有一塊石頭叫三生石,孟婆湯讓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記載著你的前世今生,我們走過奈何橋,在望鄉台上看最後一眼人間,喝杯忘川水煮。今生有緣無份,又何必強求? 孟婆

  據說,孟婆生於西漢時代,自小研讀儒家書籍,長大後,開始念誦佛經。她還在世時,從不回憶過去,也絕不想未來,只是一心一意地勸人不要殺生,要吃素。一直到她八十一歲,依然是處女之身。她只知道自己姓孟,於是人稱她為「孟婆老奶」。後來,孟婆老奶入山修行,直到後漢。因為當時世人有知前世因者,往往泄露天機,因此,上天特命孟婆老奶為幽冥之神,並為她造築醧忘台。准予選拔鬼吏供使喚。將第十殿所擬定,發往何地人的鬼魂,用采自俗世的藥物,合成似酒非酒的湯,分為甘苦辛酸辣五味。

  

    孟婆庄的故事

  孟婆在陰間開有一家孟婆店,而她所住的地方就叫孟婆庄。在清人沉起風的《諧鋒》卷八中有一關於孟婆庄的故事:

  葛生不喝迷魂湯得返生從前有一歌妓叫蘭蕊,她有一個如花似玉的妹妹玉蕊。玉蕊和葛生相戀至深,但因為葛生很窮,娶不起玉蕊,後來蘭蕊因病而死,葛生則因無力與玉蕊相守一生而殉情。

  葛生死後,來到陰曹地府,閻羅王看他死得無辜,就判他投生為人。葛生聞令後,便準備再去投生。葛生一個人獃獃地走著,忽然來到一個攀滿蘿藤的棚子底下。只見好幾百個男男女女,爭先恐後的搶那付瓢杓,急急忙忙的向爐頭舀水來喝。

  葛生因為走累了,覺得口乾,便也想上前去飲用那瓢里的水。這時,有一女子從棚子後面走出來,葛生仔細一看,竟然是蘭蕊。蘭蕊問他為何來此,葛生便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她。蘭蕊知道後,便輕輕地對葛生附耳說道:「你難道不知道這裡是孟婆庄嗎?還好今天孟婆去給寇夫人祝壽,命我暫時掌管瓢杓。要是你和那些人一樣,也喝了這瓢里的迷魂湯,你就返生無路了。」

  葛生一聽,不禁感到慶幸。後來,在蘭蕊的指點下,葛生尋得舊路,重返人世。

  另外,在清人王有光《吳下諺解》的「孟婆湯」中,也有一段關於鬼魂被灌迷魂湯的描寫:

  人死之後,首先經過的是孟婆庄。眾役卒押送鬼魂從孟婆庄的牆外走過,至閻王殿去接受審問。判定後,則將生前功過錄入轉回冊中。凡是被判轉世投胎的鬼魂,就再從孟婆庄走回去。孟婆庄的門口有一個老婆婆站在那兒招呼來者,步上階梯,進入裡面。庄內全是雕樑畫棟、朱欄石砌;屋內,觸目皆是精緻華麗的擺設,有珠玉做成的帘子,廳中還擺了一面玉雕的大桌子。

  待來者入屋後,老婆婆便叫出三個女孩子來,這三個女孩子分別是孟姜、孟庸與孟戈。三人都穿著紅色的裙子和垂著綠袖的上衣,個個如花似玉、貌賽天仙,而且輕聲細語地呼喚郎君,還以手拂凈席子請來者坐下。

  來者坐下後,丫鬟便送上茶水。三個美女環伺在側,皆以纖纖玉指親奉送茶,玉環叮叮脆響,陣陣奇香襲人,在如此情境中,實在很難拒絕不喝。才一接過茶杯,便覺目眩神馳,輕輟一口,只覺清涼無比,其能解渴,不禁一飲而盡。喝到底忽見有一匙左右的濁泥在杯底沉著,待抬眼一看,發現原本貌美迷人的美女和老婆婆都成為僵立的骷髏。

  走出門外一看,原先的雕樑畫棟盡成朽木,如置身荒郊野外,並忘卻生前一切事物。就在驚慌失措、痛苦不已的當頭,忽然大哭墮地,成了一個什麼都不知道的小嬰孩。 【歌曲】 

    同名歌曲  

  游鴻明〈孟婆湯〉

  如果真的有一種水 可以讓你讓我喝了不會醉

  那麼也許有一種淚 可以讓你讓我流了不傷悲

  總是把愛看的太完美 那種豪賭一場的感覺

  今生輸了前世的諾言 才發現水已悄悄泛成了淚

  雖然看不到聽不到 可是逃不掉忘不了

  就連枕邊的你的發梢 都變成了煎熬

  雖然你知道我知道 可是淚在漂心在掏

  過了這一秒這一個笑 喝下這碗解藥

  忘了所有的好 所有的寂寥

  

    相關歌曲

  孟婆的碗(魏佳藝)

  詞曲:穆真 演唱:魏佳藝

  腳步輕飄的失去平衡

  你在哪裡 我喊著你的名

  可聲音來不及擴散便消失的沒了蹤影

  踉蹌著來到奈何橋前

  我死也不接孟婆的那隻碗

  我不能忘記你我的甜蜜

  我不能忘記你我的點點滴滴

  我要帶著今生的記憶

  在輪迴中找到你

  永生相守抱著你不再分離

  想起你讓我讓我心揪

  揪碎了揪碎了哽住了喉

  揮起手打翻孟婆的碗

  落在地碎成兩半

  孟婆她會對我發慈悲

  不讓我魂魄隨風飄飛

  我的愛濃濃將你包圍

  來世相依偎

  想起你讓我讓我心揪

  揪碎了揪碎了哽住了喉

  揮起手打翻孟婆的碗

  落在地碎成兩半

  怎麼能忘記與你纏綿

  怎麼能丟棄對你牽絆

  只為能換回那根紅線

  再續一段情緣

  薛之謙《黃色楓葉》

  橋過水流深處 屋外有一片楓樹林

  戰火硝煙瀰漫 過了今夜我要遠行

  你摘下黃色楓葉 證明 我在秋天離開

  我答應你會回來 當紅色 楓葉再開成海

  秋風掠過戰場 深愛的人兩散

  我握著希望衝出重圍

  我知道 你的眼淚早已流成海

  當 鮮血慢慢吞沒了期待

  利劍刺入胸口 視線逐漸模糊

  為何還能看見你容顏

  你 揮動萬縷千絲間我隨著你的美淪陷

  那片 黃色楓葉飄入硝煙來見我最後一面

  我彷彿 可以看見那片楓樹海

  看 見你還在樹下守著愛

  我要飛過萬水千山 能回到你身邊

  哪怕只能再說聲再見

  眼 淚在閉上雙眼只前和淺出的血凝結

  那片 黃色楓葉飄過人間來到了我的身邊

  好想再好好看你一眼 在喝孟婆湯前  

    三生石簡介:

  三生石的三生分別代表"前生""今生""來生",上面有今生前世的糾纏!很多人的愛情是從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開始的,而相愛之後我們一定會期待能夠再有一個相愛的來生。在有過似曾相識感動的愛情中,相信這輩子的姻緣其實上輩子早已註定……

  三生石的三生分別代表"前生""今生""來生", 人死後,走過黃泉路,到了奈何橋,就會看到三生石。它一直立在奈何橋邊,張望著紅塵中那些準備喝孟婆湯、輪迴投胎的人們。

  傳說三生石能照出人前世的模樣。前世的因,今生的果,宿命輪迴,緣起緣滅,都重重地刻在了三生石上。

  千百年來,它見證了芸芸眾生的苦與樂、悲與歡、笑與淚。該了的債,該還的情,三生石前,一筆勾銷。「三生石」一直是中國極有名的石頭,可以和女媧補天所剩下的那一塊頑石相媲美,後來發展成中國人對生前與後世的信念,不但許多朋友以三生石作為肝膽相照的依據,更多的情侶則在三生石上寫下他們的誓言,「緣訂三生」的俗話就是這樣來的。

  

    1、【三生石的傳說】 

  人死後,走過黃泉路,到了奈何橋,就會看到三生石。它一直立在奈何橋邊,張望著紅塵中那些準備喝孟婆湯、輪迴投胎的人們。

  傳說三生石能照出人前世的模樣。前世的因,今生的果,宿命輪迴,緣起緣滅,都重重地刻在了三生石上。

  千百年來,它見證了芸芸眾生的苦與樂、悲與歡、笑與淚。該了的債,該還的情,三生石前,一筆勾銷。

  

     2、【現實中的三生石】 

  三生石是一塊狀貌奇欽磊落的巨石,在與飛來峰相連接的蓮花峰東麓,是「西湖十六遺迹」之一。該石高約10米,寬2米多,峭拔玲瓏。石上刻有「三生石」三個碗口大小的篆書及《唐·圓澤和尚·三生石跡》的碑文,記述「三生石」之由來。石上多唐、宋時的題詞石刻,大多已不可辨認,只有元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太史楊瑀、翰林張翥等人的題詞仍清晰可見。

  

    緣定三生的故事 

  師名圓澤,居慧林,與洛京守李源為友,約往蜀山峨嵋禮普賢大士。師欲行斜穀道,源欲沂峽。師不可,源強之,乃行。舟次南浦,見婦人錦襠負嬰汲水,師見而泣曰:「吾始不欲行此道者,為是也,彼孕我已三年,今見之不可逃矣,三日浴兒時,顧公臨門,我以一笑為信。十二年後,錢唐天竺寺外,當與公相見。」言訖而化。婦既乳兒,源往視之,果笑,尋即回舟。如期至天竺,當中秋月下,聞葛洪井畔有牧兒扣角而歌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用論,慚愧故人遠相訪,些身雖異性長存。」源知是師,乃趨前曰:「澤公健否?」兒曰:「李公真信士也,我與君殊途,切勿相近,唯以勤修勉之。」又歌曰:「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江山尋已遍,欲回煙棹上瞿塘。」遂去,莫如所之。

  這真是一個動人的故事。它寫朋友的真情、寫人的本性、寫生命的精魂,歷經兩世而不改變,讀事令人動容。

  富家子弟李源,因為父親在變亂中死去而體悟人生無常,發誓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食,把自己的家捐獻出來改建惠林寺,並住在寺里修行。寺里的住持圓澤禪師,很會經營寺產,而且很懂音樂,李源和他成了要好的朋友,常常坐著談心,一談就是一整天,沒有人知道他們在談什麼。

  有一天,他們相約共游四川的青城山和峨眉山,李源想走水路從湖北沿江而上,圓澤卻主張由陸路取道長安斜谷入川。李源不同意。圓澤只好依他,感嘆說:「一個人的命運真是由不得自己呀!」於是一起走水路,到了南浦,船靠在岸邊,看到一位穿花緞衣褲的婦人正到河邊取水,圓澤看著就流下淚來,對李源說:「我不願意走水路就是怕見到她呀!」李源吃驚地問他原因,他說:「她姓王,我註定要做她的兒子,因為我不肯來,所以她懷孕三年了還生不下來,現在既然遇到了,就不能再逃避。現在請你用符咒幫我速去投生,三天以後洗澡的時候,請你來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作為證明。十三年後的中秋夜,你來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來和你見面。」

  李源一方面悲痛後悔,一方面為他洗澡更衣,到黃昏的時候,圓澤就死了,河邊看見的婦人也隨之生產了。三天以後李源去看嬰兒,嬰兒見到李源果真微笑,李源便把一切告訴王氏,王家便拿錢把圓澤埋葬在山下。李源再也無心去游山,就回到惠林寺,寺里的徒弟才說出圓澤早就寫好了遺書。

  十三年後,李源從洛陽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赴圓澤的約會,到寺外忽然聽到葛洪川畔傳來牧童拍著牛角的歌聲:

  我是過了三世的昔人的魂魄,賞月吟風的往事早已成為過去;慚愧讓你跑這麼遠來探望我,我的身體雖變了心性卻長在。

  李源聽了,知道是舊人,忍不往問道: 「澤公,你還好嗎?」牧童說:「李公真守信約,可惜我的俗緣未了,不能和你再親

  近,我們只有努力修行不墮落,將來還有會見面的日子。」隨即又唱了一首歌:

  身前身後的事情非常渺茫,想說出因緣又怕心情憂傷;

  吳越的山川我已經走遍了,再把船頭掉轉到瞿塘去吧!

  牧童掉頭而去,從此不知他往那裡去了。

  再過三年,大臣李德裕啟奏皇上,推薦李源是忠臣的兒子又很孝順,請給予官職。於是皇帝封李源為諫議大夫,但這時的李源早已徹悟,看破了世情,不肯就職,後來在寺里死去,活到八十歲。

  --

  這個故事歌頌了人生最寶貴的東西——情義。圓澤禪師和李源的故事流傳得很廣,到了今天,在杭州西湖天竺寺外,還留下一塊大石頭,據說就是當年他們隔世相會的地方,稱為 「三生石」。

  

     真有「三生石」嗎? 

  「三生石」一直是中國極有名的石頭,可以和女媧補天所剩下的那一塊頑石相媲美,後來發展成中國人對生前與後世的信念,不但許多朋友以三生石作為肝膽相照的依據,更多的情侶則在三生石上寫下他們的誓言,「緣訂三生」的俗話就是這樣來的。

  前面說過,這個故事很可能是真實的,但不管它是不是真實,至少是反映了中國人對於生命永恆的看法、真性不朽的看法。透過了這種「輪迴」與「轉世」的觀念,中國人建立了深刻的倫理、生命、哲學,乃至於整個宇宙的理念,而這正是佛教的一種入世觀照和慧解。

  我們常說「七世夫妻」,常說「不是冤家不聚頭」,常說「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常說「緣訂三生,永浴愛河」……甚至於在生氣的時候咬牙說:「我死了也不會放過你!」在歉意的時候紅著臉說:「我下輩子做牛做馬來報答你!」在失敗灰心喪志的時候會說:「前輩子造了什麼孽呀!」看到別人夫妻失和時會說:「真是前世的冤家!」

  這種觀念在中國是無孔不入的,民間婦女殺雞殺鴨時會念著:「做雞做鴨無了時,希望你下輩子去做有錢人的兒子。」乃至連死刑犯臨刑時也會大吼一聲:「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所以,「三生石」應該是有的。

  其實,輪迴與轉世都是佛教的基本觀念,佛教里認為有生就有死,有情慾就有輪迴,有因緣就有果報,所以生生世世做朋友是可能的,永生永世做愛侶也是可能的,當然,一再的做仇敵也是可能的……但生生世世,永生永世就永處纏縛,不得解脫,唯有放下一切才能超出輪迴的束縛。

  在《出曜經》里有一首謁,很能點出生死輪迴的本質:

  伐樹不盡根,雖伐猶復生;

  伐愛不盡本,數數復生苦。

  猶如自造箭,還自傷其身;

  內箭亦如是,愛箭傷眾生。

  在這裡,愛作欲解,沒有善惡之分,被仇恨的箭所射固然受傷,被愛情的箭射中也是痛苦的,一再的箭就帶來不斷的傷,生生世世地轉下去。

  另外,在《圓覺經》里有兩段講輪迴,講得更透徹: "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慾,故有輪迴,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慾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愛性,且故能令生死相續。欲因愛生,命因欲有,眾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欲為因,愛命為果。」

  "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複,種種取捨,皆是輪迴。未出輪迴,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迴,無有是處。譬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猶迴轉火,雲駛月運,舟行岸移,亦復如是。」

  可見,輪迴的不只是人,整個世界都在輪迴。我們看不見雲了,不表示雲消失了,是因為雲離開我們的視線;我們看不見月亮,不表示沒有月亮,而是它運行到背面去了;同樣的,我們的船一開動,兩岸的風景就隨著移動,世界的一切也就這樣了。人的一生就像行船,出發、靠岸,船(本性)是不變的,但岸(身體)在變,風景(經歷)就隨之不同了。

  這種對輪迴的譬喻,真是優美極了。

  

    嘴裡芹菜的香味  

  這是一個談輪迴的故事,和蘇東坡齊名的大詩人黃山谷的親身經歷。黃山谷是江西省修水縣人,這故事就出自修水縣誌。

  黃山谷中了進士以後,被朝廷任命為黃州的知府,就任時才二十六歲。

  有一天他午睡的時候做夢,夢見自己走出府衙到一個鄉村裡去,他看到一位滿頭白髮的老太婆,站在家門外的香案前,香案上供著一碗芹菜面,口中還叫著一個人的名字。黃山谷走向前去,看到那碗面熱氣騰騰好像很好吃,不自覺端起來吃,吃完了回到衙門,一覺睡醒,嘴裡還留著芹菜的香味,夢境十分清晰,但黃山谷認為是做夢,並不以為意。

  到了第二天午睡,又夢到一樣的情景,醒來嘴裡又有芹菜的香味,因此感到非常奇怪,於是起身走出衙門,循著夢中的道路走去,一直走到老太婆的家門外,敲門進去,正是夢裡見到的老婦,就問她有沒有擺面在門外,喊人吃面的事。

  老太婆回答說:「昨天是我女兒的忌辰,因為她生前喜歡吃芹菜面,所以我在門外喊她吃面,我每年都是這樣喊她。」

  「女兒死去多久了?」

  「已經二十六年了。」

  黃山谷心想自己正好二十六歲,昨天也正是自己的生日,於是再問她女兒生前的情形,家裡還有什麼人。

  老太婆說:「我只有一個女兒,她以前喜歡讀書,念佛吃素,非常孝順,但是不肯嫁人,到二十六歲時生病死了,死的時候對我說她還要回來看我。」

  「她的閨房在哪裡,我可以看看嗎?」黃山谷問道。

  老太婆指著一間房間說:「就是這一間,你自己進去看,我給你倒茶去。」

  山谷走進房中,只見房裡除了桌椅,靠牆有一個鎖著的大櫃。

  山谷問:「裡面是些什麼?」

  「全是我女兒的書。」

  「可以開嗎?」

  「鑰匙不知道她放在哪裡,所以一直打不開。」

  山谷想了一下,記起放鑰匙的地方,便告訴老太婆找出來打開書櫃,發現許多文稿。他細看之下,發現他每次試卷寫的文章竟然全在裡面,而且一字不差。

  黃山谷這時才完全明白他已回到前生的老家,老太婆便是他前生的母親,老家只剩下她孤獨一人。於是黃山谷跪拜在地上,說明自己是她女兒轉世,認她為母,然後回到府衙帶人來迎接老母,奉養終身。

  後來,黃山谷在府衙後園植竹一叢,建亭一間,命名為「滴翠軒」,亭中有黃山谷的石碑刻像,他自題像贊曰:

  似僧有發,似俗脫塵;

  作夢中夢,悟身外身。

  為他自己的轉世寫下了感想,後來明朝的詩人袁枚讀到這個故事曾寫下"書到今生讀已遲」的名句,意思是說像黃山谷這樣的大文學家,詩書畫三絕的人,並不是今生才開始讀書的,前世已經讀了很多書了。

  碑文:[唐圓澤和尚三生石跡 師名圓澤,居慧林,與洛京守李源為友,約往蜀山峨嵋禮普賢大士。師欲行斜穀道,源欲沂峽。師不可,源強之,乃行。舟次南浦,見婦人錦襠負嬰汲水,師見而泣曰:「吾始不欲行此道者,為是也,彼孕我已三年,今見之不可逃矣,三日浴兒時,顧公臨門,我以一笑為信。十二年後,錢唐天竺寺外,當與公相見。」言訖而化。婦既乳兒,源往視之,果笑,尋即回舟。如期至天竺,當中秋月下,聞葛洪井畔有牧兒扣角而歌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用論,慚愧情人遠相訪,些身雖異性常存。」源知是師,乃趨前曰:「澤公健否?」兒曰:「李公真信士也,我與君殊途,切勿相近,唯以勤修勉之。」又歌曰:「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江山尋已遍,欲回煙掉上瞿塘。」遂去,莫如所之。]

  第一次知道這故事,初次聽到三生石以為是講愛情的,沒想到是友誼.是哦,有時候友誼遠比愛情來的更讓人感動,下次去飛來峰一定要去找一找三生石.碑文:[唐圓澤和尚三生石跡

  師名圓澤,居慧林,與洛京守李源為友,約往蜀山峨嵋禮普賢大士。師欲行斜穀道,源欲沂峽。師不可,源強之,乃行。舟次南浦,見婦人錦襠負嬰汲水,師見而泣曰:「吾始不欲行此道者,為是也,彼孕我已三年,今見之不可逃矣,三日浴兒時,顧公臨門,我以一笑為信。十二年後,錢唐天竺寺外,當與公相見。」言訖而化。婦既乳兒,源往視之,果笑,尋即回舟。如期至天竺,當中秋月下,聞葛洪井畔有牧兒扣角而歌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源知是師,乃趨前曰:「澤公健否?」兒曰:「李公真信士也,我與君殊途,切勿相近,唯以勤修勉之。」又歌曰:「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江山尋已遍,欲回煙掉上瞿塘。」遂去,莫如所之。]

  第一次知道這故事,初次聽到三生石以為是講愛情的,沒想到是友誼.是哦,有時候友誼遠比愛情來的更讓人感動,下次去飛來峰一定要去找一找三生石.

  《僧圓澤傳》,使三生石名揚四海,千古不衰。三生石來源於佛家故事。唐代袁郊作《甘澤謠》,其中有一篇《圓觀》,實為故事觴源。其後北宋朝時,蘇東坡刪略袁郊舊篇,又寫成《僧圓澤傳》一文,故事大致未變,只是將主人公圓觀改為了圓澤。故事大意是:唐時李源與僧人圓澤相友善。一日二人相約同游蜀中峨眉山,圓澤主張從長安走斜谷路,而李源則堅持從荊州走水路前往。圓澤拗不過李源,於是兩人走荊州水路,當二人走到南浦時,遇到一個懷孕三年卻沒有生育的女子,圓澤大哭說這女子只所以三年不育,正是要等他前來投胎,他不想走荊州水路,正是想避開,如今遇上了便不能避開了。李源很後悔,但也沒有辦法。圓澤三天後就死了,臨終前與李源相約十三年後的中秋月夜於杭州天竺寺外再相見。十三年後李源如期赴約,中秋月夜下只見一牧童騎牛作歌而來,兩人遙談數語,略證前生後,牧童卻道俗緣未盡,後會有期,說完復又扣牛作歌「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而去。 故事很簡單,卻講了兩位友人一世相誼,相約二世;二世一逢,又隱約三世的友情,含意雋永,很是耐人尋味。相傳他們隔世相會之地,天竺寺外,今存一石,稱"三生石」。 三生石畔悟三生,真性不朽思永恆。 今生知遇來世盼,幽魂一縷證前盟。 《三生石》作者:日暮

  三生石上望三生,流水年年江月橫。

  曾是天家仙人客,只隨江流無痕迹。

  別來春月無數山,春江有水春江潸。

  春江山水難慰我,春月無邊空婀娜。

  我望遠山數芳菲,遠山望我似依稀。

  幾番追光春愁盡,一瞬年華相思引。

  金烏流火只無名,魂隨汗發何其輕。

  時來秋風勾葉落,秋風蕭殺只漠漠。

  莫道紅葉好相思,無數相思難載詞。

  思來飛雪似可待,落紅紛紛無人采。

  蒼山可憐白雲深,戚戚無聲恨無心。

  死去來生猶不易,別是春風又一夕。

  三生石上三生緣,底事年年不見還?

  只今風做三生石,生生相望不相識。 一世岩石出,化作英雄冢,情意無可摧。

   二世磐石破,擺渡姻緣橋,鴛鴦兩雙飛。

  三世玉石焚,誓守金玉盟,生死永相隨。 上聯:三生石上定三生,三生廟前許三生。

  下聯:三世情緣圓三生,三世繾綣情三生。

  橫批:情深繾綣共三生,緣起不滅戀三生。

  引自:子雁《金玉盟》 《三生石賦》作者:秋碩

  川江水碧東流急,上有白鷺雙展翅。

  抵喙對鳴盈盈語,吻頸相戲綿綿意。

  舉翅欲飛還徘徊,留連嘻戲又遲疑。

  雙雙高飛望巫山,巫山道遠陰雲雨。

  巫峽楓葉紅如火,歡啼雙飛隱秋荻。

  日暮雙棲在江邊,江邊石上理細羽。

  羽細如錦白如雪,交喙互理訴情意。

  雙眸凝視情意久,江石有靈記三生。

  蜀江水碧蜀山青,巴山蜀水蘊靈氣。

  巴男手巧葦做笛,巴女歌喉婉如水。

  妹騎牛背唱竹枝,郎吹竹葉聲相隨 。

  少小不曾弄青梅,自幼牧牛偕同歸。

  同慕天邊雙飛鳥,共覓石間並蒂枝。

  巴山高遠人跡少,兩心相許有天知。

  曾向青天立重誓,地老天荒不相離。

  家中阿爹憐阿女,富戶豪門覓佳婿。

  欲嫁巴女出巴山,山高水闊遠別離。

  震雷驚碎鴛鴦夢,長跪門前哀求乞。

  此生願同塵與灰,天踏地陷死難離。

  生難雙飛何惜死,來世為弟伴阿姐。

  瞿塘浪高蜀水惡,斷魂悠悠無歸期。

  巴山秋雨細如織,梧桐葉落孤雁棲。

  獨對蜀山空垂淚,猿啼聲哀淚沾衣。

  來年家中添阿弟,眉目宛似斷魂人。

  喃喃私語訴前事,默默凝視嘆今生。

  前世悠悠堪可嘆,今生漫漫空遺恨。

  堪羨江上雙飛鳥,雙飛雙棲兩情深。

  願化雙鳥續前緣,豈抱孤枕了殘生。

  日隱雲間不忍看,江濤拍岸猿啼緊。

  三生石空江自流,魂魄不見水悠悠。

  俄見雙鷺出江面,循江繞石久盤旋。

  低飛低鳴訴三生,驚天泣地三生戀。

  生難相擁共枕眠,死亦同飛比翼展。

  生生世世不相離,笑煞七夕長生殿。

  

    【歌曲】歌曲:三生石 三生路 歌手:alan(阿蘭)

  窗外寒星冷月隔著霧 長夜對殘燭

  鏡中愁容滿面發未梳 素顏眉頭蹙

  自古多情總被無情誤 相思穿腸肚

  悠悠歲月幾番寒暑 此去經年陌路

  三生石 三生路 三世情緣塵歸土

  但相思 莫相負 再見時盼如故

  如花美眷誰人顧 浮生無你只是虛度

  似水流年惹人妒 人間有你卻勝無數

  今生的我還在讀 前世訣別的一紙書

  手握傳世的信物 而你此刻身在何處

  沒有你 不見你 未見你 芳心問誰吐

  沒有你 滿腹的心事向誰訴

  窗外寒星冷月隔著霧 長夜對殘燭

  鏡中愁容滿面發未梳 素顏眉頭蹙

  自古多情總被無情誤 相思穿腸肚

  悠悠歲月幾番寒暑 此去經年陌路

  三生石 三生路 三世情緣塵歸土

  但相思 莫相負 再見時盼如故

  如花美眷誰人顧 浮生無你只是虛度

  似水流年惹人妒 人間有你卻勝無數

  今生的我還在讀 前世訣別的一紙書

  手握傳世的信物 而你此刻身在何處

  只因你 讓青史絕唱於千古

  誰說莫把青春誤 浮生無你只是虛度

  誰說莫把伊人負 人間有你卻勝無數

  今生的我還在讀 前世訣別的一紙書

  手握傳世的信物 而你此刻身在何處

  今生的我還在讀 前世訣別的一紙書

  可你轉世的臉譜 究竟輪迴在哪一戶

  沒有你 不見你 未見你 芳心問誰吐

  只因你 讓青史絕唱於千古

  

    《情殤》

  望川河畔有黃泉 奈何橋上常相憐

  三生石邊見孟婆 三生你我共黃泉

  生死與共我已知 惟有孟婆笑我痴

  痴中驚醒已覺晚 今生緣滅三生石

  我代孟婆已千年 千年輪迴視等閑

  黃泉花開花又落 命中注定良緣破

  良緣即破無對錯 塵煙一屢眼前過

  後記:

  看似塵煙

  亦非塵煙

  有誰堪破

  情思萬千?

  疑似神傷

  而非神傷

  心中所思

  憂鬱彷徨

  前塵過往待思量

  一點相思

  一處《情殤》

  

    《三生石》詞曲:張世彬  演唱:焦恩俊 周奇奇

  電視劇《華夏演義》(又名《遠古的傳說》)片尾曲

  (周)看不清 醒沒醒 往事如煙水如鏡

  聽不聽 耳畔飄忽的聲音

  三生石 焦恩俊行不行 定不定 履行前世的約定

  說不明 是否冥冥中註定

  (焦)心不靜 等天明 遠遠看見雲泛青

  風不腥 貌似熟悉的情景

  睡不醒 似曾經 冷山雲霧的約定

  記不起 思緒剎那已透明

  (周)縱然是緣來緣散分分合合又何妨

  命中注定刻在三生石上

  (焦)嘆息無法遺忘上天捉弄分兩旁

  三生石上留下淚兩行

  (周)無怨無悔 就算無法抵擋心會傷

  三生石上留下雕刻時光

  (焦)嘆息無法遺忘上天捉弄分兩旁

  三生石上留下淚兩行

  (周)心不靜 等天明 遠遠看見雲泛青

  風不腥 貌似熟悉的情景

  (焦)睡不醒 似曾經 冷山雲霧的約定

  記不起 思緒剎那已透明

  (周)縱然是緣來緣散分分合合又何妨

  命中注定刻在三生石上

  (焦)嘆息無法遺忘上天捉弄分兩旁

  三生石上留下淚兩行

  (周)無怨無悔 就算無法抵擋心會傷

  三生石上留下雕刻時光

  (焦)嘆息無法遺忘上天捉弄分兩旁

  三生石上留下淚兩行

  (合)縱然是緣來緣散分分合合又何妨

  命中注定刻在三生石上

  嘆息無法遺忘上天捉弄分兩旁

  三生石上留下淚兩行

  無怨無悔就算無法抵擋心會傷

  三生石上留下雕刻時光

  嘆息無法遺忘上天捉弄分兩旁

  三生石上留下淚兩行

  

    三生石 詩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

  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

  吳越山川尋己遍,卻回煙棹上瞿塘。

  三生石三世

  三生石第一世

  那一世,你為古剎,我為青燈;那一世,你為落花,我為綉女;那一世,你為清石,我為月芽兒;那一世,你為強人,我為駿馬。我知道,我將生生世世與你結緣。於是我跪在佛前求了500年,求他讓我在最美麗的時候遇見你,求他讓我們結一段美麗情愫。佛於是把我變成一棵樹,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關下,我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期盼,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淚水。然而你,終於無視地走過。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我就是這樣枯萎了,在我死去的那一瞬間,我看清了你臉上的驚訝,你捧起我的枝葉,淚濕衣襟。那一刻,我含笑。回到佛前,我淚垂不止,長跪不起。佛垂首,嘆息。

  三生石第二世

  那一世,你為皇帝,我為戰俘,你是那樣意氣風發,少年得志。在我父兄叛亂後,你怒髮衝冠。我滿身愧疚,滿身痛楚。你殺光我的族人,搶掠我回宮,帶回一個滿身素縞的異族王妃。 你說,你等得我好苦,你會愛我,照顧我,生生世世長相廝守。是的,我愛你,在生命的輪迴中,我是經過了怎樣的期盼與你相逢啊。 然而我,抽出你腰間的匕首刺入自己的心臟。我無聲的睜大雙眼,輕聲說:「對不起。」是的,我就這樣自絕在你面前,我很殘忍,彌留中,我看到你莫大的悲憤與哀傷,我聽見整個宮殿回蕩你無助的唉嘯,你咬破中指,將一滴鮮血點在我的手腕,指天發誓,以此為印,永不棄我,那一刻,我心碎了 你還記得嗎?這是三生石上的第二世。

  第三世

  我與苦海中掙扎沉浮,哀求了700年,佛終於肯原諒我,向我伸出蓮花聖手,讓我再次與你相遇 然而你卻不記得我了。輕扶手腕,那血紅胎跡竟在發燙。為了這前世未了的溯源,我在你孤傲的身資下握住一把殘破舊事。:對我微笑吧,即使那微笑里有千里的距離,我也心動。對我怒視吧,若那怒視里有痴心的責備,我亦無悔 然而你只是漠視。每日夜裡,我含淚祈禱神明,如果你看了我一眼,我就會幸福的死掉,如果你不看我,我就會痛苦的死掉。是不是愛一個人就是這樣生生死死而又心甘情願?而你,仍然漠視。我等待的心 痛苦又幸福,我微笑地看你從我身邊無視地走過,看著你的目光從我頭頂越過,有你存在的故事裡,怎樣的結局都好 夕陽溫柔,聽耳邊許多新鮮又陌生的笑聲響起。

鬼門關是傳說中的陰世、陽間之交界外;死亡的邊緣。在中國,傳說人死後,會有陰間的捕快黑白無常來捉拿人的魂魄,把他們帶到陰曹地府去接受陰間大法官閻羅王的審判,以決定他們是升天做神仙;或再次投胎做人;還是打入十八層地獄去受苦。人的魂魄到陰間報到要走很長一段路,過很多的關; 相傳過了鬼門關便上一條路叫黃泉路,路上盛開著只見花,不見葉的彼岸花。花葉生生兩不見,相念相惜永相失,路盡頭有一條河叫忘川河,河上有一座橋叫奈何橋。走過奈何橋有一個土台叫望鄉台。望鄉台邊有個亭子叫孟婆亭,有個叫孟婆的女人守候在那裡,給每個經過的路人遞上一碗孟婆湯。忘川河邊有一塊石頭叫三生石。喝下孟婆湯讓人忘了一切。三生石記載著前世今生來世。走過奈何橋,在望鄉台上看最後一眼人間,喝杯忘川水煮今生。。。   

傳說人死先到鬼門關,出了鬼門關,途經黃泉路,路上盛開著大片大片的彼岸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黃泉路因其花紅的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

彼岸花,是開在黃泉路上的花。彼岸花——曼珠沙華,惡魔的溫柔。由於花和葉盛開在不同的兩個季節,因而花開時看不到葉,有葉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傳說中自願投入地獄的花朵,被眾魔遣回,但仍徘徊於黃泉路上,眾魔不忍,遂同意讓她開在此路上,給離開人界的魂們一個指引與安慰。花香傳說有魅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當靈魂渡過忘川,便忘卻生前的種種,曾經的一切都留在了彼岸,往生者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獄。

過了那條盛開著彼岸花的黃泉路,就來到忘川河邊,忘川河水呈血黃色,裡面儘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蟲蛇滿布,腥風撲面,波濤翻滾......

忘川河上有一座唯一的橋,便是奈何橋。 橋這邊寂寂無聲,因為心死,失了往生的記憶   ,橋那邊哀哀嗆天,因為心動,忘不掉的牽牽纏纏    。橋分三層,上層紅,中層玄黃,最下層乃黑色。愈下層愈加兇險無比,裡面儘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生時行善事的走上層,善惡兼半的人走中層,行惡的人就走下層 。。。

奈何橋上有孟婆,要過奈何橋,就要喝孟婆湯,不喝孟婆湯,就過不得奈何橋,過不得奈何橋,就不得投生轉世。凡是喝過孟婆湯的人就會忘卻今生今世所有的牽絆,了無牽掛地進入輪迴道開始了下一世的輪迴。

孟婆湯又稱忘情水或忘憂散,一喝便忘前世今生。一生愛恨情仇,一世浮沉得失,都隨這碗孟婆湯遺忘得乾乾淨淨。今生牽掛之人,今生痛恨之人,來生都形同陌路,相見不識。陽間的每個人在這裡都有自己的一隻碗,碗里的孟婆湯,其實就是活著的人一生所流的淚。

每個人活著的時候,都會落淚:因喜,因悲,因痛,因恨,因愁,因愛。孟婆將他們一滴一滴的淚收集起來,煎熬成湯,在他們離開人間,走上奈何橋頭的時候,讓他們喝下去,忘卻活著時的愛恨情愁,乾乾淨淨,重新進入六道,或為仙,或為人,或為畜。

不是每個人都會心甘情願地喝下孟婆湯。因為這一生,總會有愛過的人不想忘卻。孟婆會告訴他:你為她一生所流的淚都熬成了這碗湯,喝下它,就是喝下了你對她的愛。來的人眼中最後的一抹記憶便是他今生摯愛的人,喝下湯,眼裡的人影慢慢淡去,眸子如初生嬰兒般清徹。

為了來生再見今生最愛,你可以不喝孟婆湯,那便須跳入忘川河,等上千年才能投胎。千年之中,你或許會看到橋上走過今生最愛的人,但是言語不能相通,你看得見她,她看不見你。千年之中,你看見她走過一遍又一遍奈何橋,喝過一碗又一碗孟婆湯,你盼她不喝孟婆湯,又怕她受不得忘川河中千年煎熬之苦。

千年之後若心念不滅,還能記得前生事,便可重入人間,去尋前生最愛的人。   

奈何橋邊有塊青石叫三生石,三生石前,緣訂三生!三生石記載著每個人的前世今生,石身上的字鮮紅如血,最上面刻著四個大字「早登彼岸」。。。你可以在石頭上刻下你今生你最愛的人和來世你想等待的人的名字。過河後 孟婆湯讓你忘了一切 ,來生你若再次過橋時,可以在三生石上找到你前世今生和來世,還有你最愛的人的名字。傳說它記載著每個人的前世、今生和來世,前世的因,今生的果,宿命輪迴,緣起緣滅,都重重地刻在了三生石上。千百年來,它見證了芸芸眾生的苦與樂、悲與歡、笑與淚,該了的債,該還的情,三生石前,一筆勾銷......

引文:

「今生已知前生事,三生石上留姓氏,不知來生他是誰,飲湯便忘三生事。」

「三生石上望三生,流水年年江月橫」

「三生石上三生緣,底事年年不見還?只今風做三生石,生生相望不相識。」

   世上有一種葯叫「龍蜒草」,它能使垂死之人不死,但卻不能活人。

   傳說世上還有一種葯叫「孟婆湯」,它能使人還陽,但卻令人忘卻過去。

   世上有一種草叫「斷腸草」,它會讓人恢復記憶,但它也可致命,一旦服之三天之內必會暴斃而亡。

「風雨散,飄然何處,不過是似水流年,相逢一醉是前緣。 」

   三生石、奈何橋、孟婆湯,都是來生的無奈。

   只有輪迴沒有愛,愛就在轉身的一剎那,忘記……

我原本並不太相信鬼門關,黃泉路,彼岸花,忘川河,奈何橋,孟婆湯,三生石,龍蜒草,斷腸草這些東西,但看了這篇文章里的一些東西,還是忍不住想要去相信,人是有前世,今生和來世。也許,有時候,偶爾去相信一下這些東西,人生會更美好,更吸引人,想著,現在我所認識的人,有可能在前世我們已經認識,只是在奈何橋上忘卻了,是緣份又讓我們在今生重新認識。又或者,可以想一下,我現在的愛人,或許是我幾世以前的愛人,或許你們之間的愛情會更浪漫一些。

相傳過了鬼門關便上一條路叫黃泉路,路上盛開著只見花,不見葉的彼岸花。花葉生生兩不見,相念相惜永相失,路盡頭有一條河叫忘川河,河上有一座橋叫奈何橋。走過奈何橋有一個土台叫望鄉台。望鄉台邊有個亭子叫孟婆亭,有個叫孟婆的女人守候在那裡,給每個經過的路人遞上一碗孟婆湯。忘川河邊有一塊石頭叫三生石。喝下孟婆湯讓人忘了一切。三生石記載著前世今生來世。走過奈何橋,在望鄉台上看最後一眼人間,喝杯忘川水煮今生。。。

 

  相傳過了鬼門關便上一條路叫黃泉路,路上盛開著只見花,不見葉的彼岸花。花葉生生兩不見,相念相惜永相失,路盡頭有一條河叫忘川河,河上有一座橋叫奈何橋。走過奈何橋有一個土台叫望鄉台。望鄉台邊有個亭子叫孟婆亭,有個叫孟婆的女人守候在那裡,給每個經過的路人遞上一碗孟婆湯。忘川河邊有一塊石頭叫三生石。喝下孟婆湯讓人忘了一切。三生石記載著前世今生來世。走過奈何橋,在望鄉台上看最後一眼人間,喝杯忘川水煮今生。。。 傳說人死先到鬼門關,出了鬼門關,途經黃泉路,來到忘川河邊,便是奈何橋。橋分三層,上層紅,中層玄黃,最下層乃黑色。愈下層愈加兇險無比,裡面儘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生時行善事的走上層,善惡兼半的人走中層,行惡的人就走下層。。。 奈何橋上有孟婆,要過奈何橋,就要喝孟婆湯,不喝孟婆湯,就過不得奈何橋,過不得奈何橋,就不得投生轉世。凡是喝過孟婆湯的人就會忘卻今生今世所有的牽絆,了無牽掛地進入輪迴道開始了下一世的輪迴。  孟婆湯又稱忘情水或忘憂散,一喝便忘前世今生。一生愛恨情仇,一世浮沉得失,都隨這碗孟婆湯遺忘得乾乾淨淨。今生牽掛之人,今生痛恨之人,來生都形同陌路,相見不識。陽間的每個人在這裡都有自己的一隻碗,碗里的孟婆湯,其實就是活著的人一生所流的淚。 每個人活著的時候,都會落淚:因喜,因悲,因痛,因恨,因愁,因愛。孟婆將他們一滴一滴的淚收集起來,煎熬成湯,在他們離開人間,走上奈何橋頭的時候,讓他們喝下去,忘卻活著時的愛恨情愁,乾乾淨淨,重新進入六道,或為仙,或為人,或為畜。  不是每個人都會心甘情願地喝下孟婆湯。因為這一生,總會有愛過的人不想忘卻。孟婆會告訴他:你為她一生所流的淚都熬成了這碗湯,喝下它,就是喝下了你對她的愛。來的人眼中最後的一抹記憶便是他今生摯愛的人,喝下湯,眼裡的人影慢慢淡去,眸子如初生嬰兒般清徹。 為了來生再見今生最愛,你可以不喝孟婆湯,那便須跳入忘川河,等上千年才能投胎。千年之中,你或許會看到橋上走過今生最愛的人,但是言語不能相通,你看得見她,她看不見你。千年之中,你看見她走過一遍又一遍奈何橋,喝過一碗又一碗孟婆湯,你盼她不喝孟婆湯,又怕她受不得忘川河中千年煎熬之苦。 千年之後若心念不滅,還能記得前生事,便可重入人間,去尋前生最愛的人。   奈何橋邊有塊青石叫三生石,三生石記載著每個人的前世今生,石身上的字鮮紅如血,最上面刻著四個大字「早登彼岸」。。。  今生已知前生事 三生石上留姓氏 不知來生她是誰飲湯便忘三生事。 世上有一種葯叫「龍蜒草」,它能使垂死之人不死,但卻不能活人。 

    傳說世上還有一種葯叫「孟婆湯」,它能使人還陽,但卻令人忘卻過去。

    世上有一種草叫「斷腸草」,它會讓人恢復記憶,但它也可致命,一旦服之三天之內必會暴斃而亡。  

    曼珠沙華,又名彼岸花.意為死亡之花。一般認為是生長在三途河邊的接引之花.花香傳說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盛開在陰曆七月下,大片大片,鮮紅如血,它美麗而憂傷的名字來自法華經<摩訶曼陀羅華蔓珠沙華>,為天界四華之一,梵語意為開在天界的紅花。彼岸花開開彼岸,相傳彼岸花是開在黃泉路上的花朵,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其紅的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這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人們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獄。

    「彼岸花,開一千年,落一千年,花葉永不相見。情不為因果,緣註定生死。」 ——《佛經》


推薦閱讀:

彼岸花,三生石上寫三生,奈何橋說
三生石的傳說

TAG:三生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