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8.精誠是什麼?就是內心堅強而外表光明磊落

【原文】夫所謂大丈夫者,內強而外明,內強如天地,外明如日月,天地無不覆載,日月無不照明。大人以善示人,不變其故,不易其常,天下聽令,如草從風。

政失於春,歲星1盈縮,不居其常;政失於夏,熒惑2逆行;政失於秋,太白3不當,出入無常;政失於冬,辰星4不效其鄉。四時失政,鎮星5搖蕩,日月見謫6,五星悖亂,慧星出。春政不失,禾黍滋;夏政不失,雨降時;秋政不失,民殷昌;冬政不失,國家寧康。

【譯文】所謂的大丈夫,內心堅強而外表光明磊落,內心堅強如天地一樣運行,外表光明磊落如日月一樣可以照耀萬物,天地無不覆蓋與承載,日月無不照耀萬物。大人以善行昭示眾人,不會改變歷史的經驗,不會變易常規,天下人聽從他的政令,就象是小草順從風向。

春天的政令失去時機,木星就會出現盈虧,不能居處其常規路線;夏天的政令失去時機,火星就會倒行;秋天的政令失去時機,金星就會不恰當,出現隱沒無常規;冬天的政令失去時機,北極星就不會出現在北極上空。四季失去政令,土星就會搖擺動蕩,日月就會出現變化,金木水火土五星就會悖亂,慧星就會出現。春天政令不失時,禾黍就能得到滋養;夏天政令不失時,雨水就會適時降下;秋天政令不失時,民眾就會殷實昌盛;冬天政令不失時,國家就會安寧康泰。

【說明】精誠是什麼?就是內心堅強而外表光明磊落,內心堅強如天地一樣運行,外表光明磊落如日月一樣可以照耀萬物,天地無不覆蓋與承載,日月無不照耀萬物。大人以善行昭示眾人,不會改變歷史的經驗,不會變易常規。只有知曉天地的道路,擁有自己的人生道路的人,才會有這個精誠。所以,這樣的人施政,無論春夏秋冬,政令都不會失時。

本篇《精誠》,所謂精,就是細緻、精密,所謂誠,就是真心實意依照事實。那麼這個精誠從哪裡來的呢?文子認為就是從天地而來,天地各自按照自己的道路而運行,陰陽、四時也按照自己的道路而運行,人類和萬物就自然而然而產生了,這就是天地的精誠。然後他又說,天地誕生出萬物,如果要象管理人類社會一樣進行管理,那麼天地就會累死。但天和地什麼都沒有做,萬物也能共同和諧地生長發展,這就說明,管理人類社會可以象天地管理萬物一樣,無為而無不為,萬物就能和諧,人們也能和諧共存。然後他又說,天地無為而無不為,萬物各司其職,各盡所能,這個世界就是有次序的世界。有人弄懂了這個道理,就成為聖人。聖人於是效法天地,無為而無不為,讓人們各司其職,各盡所能,於是人類社會也就和諧了。然後他又說,遵從天意的無為而無不為,就能使天下和諧,違背天意而有為呢?就會殘害萬物,使太陽月亮發生日食月食,就會擾亂四時的運行,會使白天昏暗而夜晚明亮,會使高山崩潰河川乾枯,會使冬天打雷夏天降霜。然後他又說,天地、大自然的精誠的內核就是無為而無不為,就是讓萬物各司其職,各盡所能,做人要能做到這樣,還有什麼做不成的呢?然後他又說,聖人治國依靠道路,而不依靠智慧,按照道路上的既定方針,解決道路上出現的問題,那麼國家就能治理了。然後他又說,憑藉無所作為就能夠有所作為。然後他又說,借用天地大自然的道路,黃帝也明白了人類的道路,由此而建立了人類社會的社會行為規範。所以,天地、萬物與人類一樣,都有自己獨特的道路。然後他又說,聖人只是希望人們懂得並明白萬事萬物的道路和自己的人生道路,走自己的人生道路並允許萬事萬物也有自己的道路,就是明白事理。明白了這個事理,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還追求什麼智慧呢?然後他又說,失去了道路才會作為於規律,規律外溢而作為於仁義,仁義樹立了而道路和規律就被廢棄了。然後他又說,做人的關鍵是跟著道路走,而不是跟著規律走,不是跟著精氣神氣走,更不是跟著感覺走。所以,堅守自己的道路才是唯一的選擇。然後他又說,我們之所以經常偏離人生道路,就是我們經常被世俗所牽累,經常被俗事所牽累。然後他又說,走什麼樣的道路,就會有什麼樣的後果,這就是必然的規律。所以,一個領導人的道路,關乎許多人的道路和生死存亡。然後他又說,只有事物的原理才能說服別人,只有尊重事物的原理才是真誠。然後他又說,人們擁有很多智慧,可是不明白事理,智慧再多又有什麼用呢?自身的修養,全靠靜心,靜下心來弄懂事物的原理,才是真智慧,才能得到精誠。然後他又說,人為的功能是永遠不能與天地的功能相比的。所以聖人重視天地的功能。然後他又說,創造良好的社會風氣、社會習俗,是所有統治者的重要責任。其重要性遠勝於創建新的法律條文。然後他又說,如果懷抱真誠,就能夠感動天地,神奇超越境外,令行禁止,精誠暢通於道而能表達意願。然後他又說,萬物有所作為,但所作所為都要憑藉道路。所以,道路是萬物賴以所作所為根源、本源。然後他又說,我們學歷史,繼承歷史的經驗,並不是要學某人的事迹、智謀、機巧,而是要學他們的人生道路。只有學到他們一生的道路的走向,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然後他又說,不論處上位居下位,聖人的目的只有一個,讓人們都有利,讓人們都得利。而在人生道路上,聖人以端正自己為目標,並沒有去期待什麼長遠目標。然後他又說,凡事只要發自於內心的精誠,就會有人響應,如果沒有人響應,只能說明不夠精誠。時時刻刻端正自己的觀念,時時刻刻端正自己的道路,時時刻刻端正自己的意願,那麼就能無所作為而能成就於有所作為。然後他又說,希望人們凡事要找到根本,而不要專註於技巧,如果只是專註於言論的技巧,或者是技藝上的技巧,那麼就會失去宗旨和根本。然後他又說,我們只要關注聖人們的話,就能夠尋求到自己的道路,獲得幸福和快樂。然後他又說,根據自己的道路,根據自己的職責而行為的人,不叫有所作為;背離了自己的道路,背離了自己的職責而有所作為的人,才是有所作為。然後他又說,知曉天地的道路和規律,知曉自己的道路和規律,就能夠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就能夠心懷精誠,就能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從所有聖人身上都能體現出來。然後他又說,只有知曉天地的道路,擁有自己的人生道路的人,才會有這個精誠。

——————————————————

【注釋】1.歲星:即木星。古代用以紀年,歲星約十二年運行一周天,因以「周歲星」指十二年。《韓非子·飾邪》:「此非豐隆、五行、太一、王相、攝提、六神、五括、天河、殷搶、歲星非數年在西也。」《史記·天官書》:「察日、月之行以揆歲星順逆。」

2.熒惑:火星別名。因隱現不定,令人迷惑,故名。《晏子春秋卷一·內篇諫上第一》:「景公之時,熒惑守於虛,期年不去。」《韓非子·飾邪》:「又非天缺、弧逆、刑星、熒惑、奎、台非數年在東也。」《史記·天官書》:「察剛氣以處熒惑。……禮失,罰出熒惑,熒惑失行是也。出則有兵,入則兵散。」

3.太白:星名,即金星,又稱「長庚」、「啟明」。《文子·精誠》:「政失於秋,太白不當。」《史記·天官書》察日行以處位太白。

4.辰星:星名,即北極星。《文子·精誠》:「政失於冬,辰星不效其鄉。」《史記·天官書》:「察日辰之會,以治辰星之位。曰北方水,太陰之精,主冬,日壬、癸。刑失者,罰出辰星,以其宿命國。」

5.鎮星:星名,土星的別名。亦作「填」。《黃帝內經·素問·金匱真言論》:「其應四時,上為鎮星。」《資治通鑒·孝武帝太元七年》:「今歲鎮守斗,福德在吳。」《廣雅·釋天》:「鎮星謂之地矦。」王念孫疏證:「鎮或作填。《開元占經填星占篇》引《荊州占》云:『填星其行歲填一宿,故名填星。』」

6.謫:(zhé哲)古代天文學術語,指天象變化,變異。《文子·精誠》:「四時失政,鎮星搖蕩,日月見謫。」《左傳·昭公三十一年》:「庚午之日,日始有謫。」杜預註:「謫,變氣也。」

推薦閱讀:

高山花卉篇:立於苦寒的堅強「女孩」
唐華初:一無所有讓我選擇了堅強
殘疾並沒有改變它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依舊笑著、堅強著……
你若不勇敢、誰替你堅強
我們都需要堅強

TAG:內心 | 堅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