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孩子青春叛逆時期的表現與溝通

一、孩子叛逆期的典型表現

1、破壞性強:摔東西、拆玩具、亂寫亂畫、撕書、故意把玩具丟的滿地都是。

2、倔強固執,情緒反應激烈:堅持要特定的某一件東西,即使是外表相同的也不要;堅持要穿某件衣服某雙鞋,即使不符合季節;想要做的事堅決要做到,否則就大哭大鬧;在公共場合坐地耍賴、打人。

3、和父母唱反調,不理睬:父母要求的事偏不做,越是禁止做的事情越要做;不理睬父母,寧願自己玩,不要父母一起玩。

4、挑戰規則和權威,攻底線 :故意破壞之前訂好的規矩;層出不窮的提出新要求;和父母講條件,要達到要求才肯做事。

孩子叛逆期的叛逆行為,呈現出一些共同的年紀特點:14歲左右是許多孩子叛逆行為的高峰年齡。

孩子叛逆期的性別特點;就當下調查數據而言,一般叛逆性格的學生當中,小學、初中時代、高中生涯、大學時光甚至成年後,男生叛逆的人數會多於女生,男生叛逆的程度也會大於女生。

孩子叛逆期的性格特點;會時常頂撞父母,不聽父母的話,即使在父母教訓嚴厲的時候,也是表面上應付一下,背後依舊我行我素,在每一個細節上表現自己的叛逆。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特點;在不順心的情況下,在憤懣、壓抑、不滿的時候,敢於發泄,不會讓不愉快的事情長期滯留在心中,並能防止畏縮、懦弱、壓抑、保守、逆來順受等消極的心理品質的形成。

孩子叛逆期的教育特點;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要比學習成績好的孩子更加反叛。

孩子叛逆期的誘因特點——主要表現在家長和孩子,老師和孩子之間的激烈對抗。

孩子叛逆期可能會出現的錯誤行為;叛逆的孩子大多不計較行為後果,做出某些十分極端的事情,長期在網吧,甚至可能流浪乞討、賭博、進行違法犯罪。

這時候的青少年正處於心里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年人的監護。他們反對成年人把自己當「孩子」,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於批判的態度。正是由於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忽視自己的存在,才產生了叛逆心理,從而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雖然說不上是一種非健康的心理,但是當他反應強烈時卻是一種反常的心理。他雖然不同於變態心理,但已帶有變態心理的某些特徵。如果不及時加以矯正,發展下去對青少年的成長非常不利。

二、青少年產生叛逆心理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父母不恰當的教育方法是導致學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

一是傳統思想影響著一些家長。

中國長期的家長專制思想在一些家長中仍然存在,家長對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識,總以為孩子還不成熟,要絕對服從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則就是「忤逆」「對著干」,因此,孩子不會或很少會把父母當成自己的傾訴對象,怕自己做錯事後,受到家長責備。許多中學生認為自己做錯事後,最反感家長指責,而對他們反感的原因是因為家長們盛氣凌人,態度生硬。

二是家長認識上的錯誤,造成教育方式不當。

一些家長缺乏普通的心理學常識,對子女教育急於求成,方法簡單粗暴,經常無視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別是孩子們有了過失時,不是與孩子們一起分析錯誤,商量補救方法,而是責罵甚至毆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錯時孤立無援,產生叛逆心理。還有,如前面舉過的小軍的家長的例子,認為主要是主觀上對孩子好,就可以不講究教育方法。

三是父母與子女缺乏雙向交流,產生思想矛盾。

隨著學生的成長,獨立意識漸強,要求有自己的處事方式,不希望受到過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長出於對子女的保護,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包辦,這樣子女的渴望獨立與家長不恰當的好意關心,就會產生思想上的衝突、矛盾。或許有家長因工作繁忙,很少與子女談心,進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嚴格的規定來約束限制子女的行為。因為,作為子女的初高中生沒有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與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產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為。學校老師的教育方式也是導致學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

三、有些老師不了解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居高臨下,指示學生必須怎樣想,必須怎樣做,根本不與學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這容易激起學生叛逆心理。

四、另外,大眾媒體一些不恰當的渲染也是導致叛逆心理一個因素。

比如一些影視作品,極力美化叛逆者的個人行文,誇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個人主義。許多高中生十分欣賞電視、卡通片中描寫的「叛逆英雄」。叛逆心理對孩子人生觀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它會導致青少年出現對人對事多疑、偏執、冷漠、不合群等病態性格,使之精神萎靡、學習被動、意志衰退、信念動搖、理想泯滅等。叛逆心理的進一步發展,還可能向病態心理或犯罪心理轉化。小軍的叛逆心理直接影響他的學習和生活,自從和父母關係僵化後,它的成績不斷下降,性格變得孤僻,又易暴怒,與老師、學生的關係不融洽 。

當然,孩子叛逆期的叛逆心理並非全盤皆壞;我們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來看待孩子叛逆一事;叛逆從另一方面反映了孩子自我意識強,好勝心強,勇敢,有闖勁,能求異,能創新等積極的心理特質。

五、當我們孩子出現這些情況,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如何和他們溝通?避免些什麼呢?

(一) 避免兩極教育誤區

家長[微博]應辯證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該階段是孩子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其個性和創造性都恣意升騰,侍機張揚;同時,由於孩子身心發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們形成的諸多想法並不成熟甚至偏激,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確引導孩子。但在現實的教育中,一些家長卻很容易陷入教育兩極分化的誤區。

誤區一:全面打擊。有的家長面對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頂嘴、不聽話等,大為惱火,覺得不把孩子的這股「邪勁」壓下去,孩子就有可能變壞。於是家長採取了強硬的措施,非打即罵。漸漸地,孩子表面上恢復到以前那個言聽計從的「乖孩子」,實際上,已關上心靈深處那扇與父母交流的大門。

誤區二:放任自流。在現實中,一些家長面對難教的孩子,在幾度管教而無多大起色後便失去了信心,開始對孩子放任自流。此時,無論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樣,家長都不再過問、指導。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響,行為發生偏差,待家長懊悔時,才發現已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二)下放權利給孩子

徐教授稱,孩子進入青春叛逆期後,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認可和尊重。所以,家長要注意對他們下放各種權利,以幫助孩子從不諳世事向成熟過渡。自主權「你應該」、「你必須」、「你懂什麼」諸如此類的話是不少家長的口頭禪。徐教授建議家長們面對叛逆期的孩子盡量少說這樣的話,內心深處認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會接受這種命令的口吻的。發言權「考不上大學就去掃馬路」等話語,不少家長都對孩子說過,雖然是為了孩子好,但他們的耳朵已經長繭,叛逆期的他們對這些話可以說是「百毒不侵」了。這時家長應少說多聽,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麼。時間支配權這個時期的孩子渴望擁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長不要自作主張,將孩子的時間按自己的意願排得滿滿的,要將時間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對安排的不合理處,家長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議,千萬不要全盤否定孩子。表決權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買房之類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徵求孩子的意見,有著民主氛圍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動向父母靠近。隱私權孩子在進入初中後,一些家長發現,以前經常跟自己說心裡話的孩子變得不太愛搭理自己了,孩子開始有了自己上鎖的日記本、私人信件。徐教授稱,如果孩子實在不願同家長交流,也不必過於強迫,尤其是不要偷窺孩子隱私,尊重孩子的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尊重。

(三)親子溝通有技巧

對於叛逆較明顯的孩子,家長會感覺到與之不好溝通。徐教授介紹了幾條比較實用的親子溝通技巧。

尊重孩子家長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的弱點,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同別的孩子的優點比較。在與孩子接觸時,家長應儘可能多找孩子的優點,並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換位思考家長也是從青春叛逆期走過來的,只是沒有現在的孩子表現得明顯,所以面對孩子令人不解的行為,不妨換位思考,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有了共鳴後就會理解孩子,能找出問題的癥結。忌從學習入題同孩子交流,家長不要老以學習成績入題,這樣只會讓孩子心有壓力,懷疑家長交流的動機。交流時,家長可以從家事入手,將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後,再談正事。穩定情緒家長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會導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長在急躁、心煩、不冷靜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靜後,再去同孩子交流。允許孩子犯錯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見的關鍵時期,小錯肯定難免,所以,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一點錯、吃點虧,不要過分束縛孩子的手腳。同時,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強,家長的良好言行能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如果父母的教育能做到這樣,再叛逆的女兒也會和自己的父母成為朋友。

最後祝所有家庭都闔家歡樂,萬事如意!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乖男生都喜歡壞女孩嗎?
十二歲的初戀姑娘
六一
昨日雞湯(四) 月光男孩
迷茫是怎樣煉成的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青春 | 孩子 | 家庭 | 溝通 | 表現 | 叛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