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錢不會喊娘 ■走不耳 中國軍網

 

錢不會喊娘

走不耳  2015-01-12

 

        過完陽曆新年,春節就要到了,出門在外卻又不打算回家的遊子往往會通過不同方式給父母寄去過年禮、拜年錢,然而許多父母卻總覺得少了些什麼,甚至更懷念過去那種「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的日子。一位母親說出了心裡話:「要這麼多錢物幹啥?錢又不會喊娘。」

       是的,現代社會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壓力,包括交通擁堵,使許多遊子有家不能回。在父母生活有需要時及時接濟、生病時給錢醫治、過年過節時寄回禮物,這當然是盡孝心、踐孝行。與那些屢屢見諸報端的不贍養、不孝敬父母的行為相比,彰顯了倫理責任和社會道德的正能量。

       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孝作為一種自悟自願行為,一種精神反哺活動,如果以為給錢給物就是盡孝,孝敬父母與養犬馬又有什麼區別呢?當今社會,我們不缺乏物質上富有孝德的人,卻少有人也能做到精神上的孝。唯錢物以為孝,是對孝道的歪曲和抹殺。

     我們經常說孝順,其實指的是兩層意思:一是物質上的奉養,二是精神上的給予。物質之孝就像一件外衣,使父母身體不再寒冷,生活有保障;精神之孝則如一縷陽光,使父母內心溫暖,精神不寂寞。「寒門出孝子」之所以千百年來成為孝道的榜樣,就在於「精神之孝」相較「物質之孝」,更能傳遞孝愛的力量,迸發中華民族的道德情操。

     有社會學家認為,許多父母感嘆「錢不會喊娘」,甚至認為錢物盡孝是違背倫理的孝道缺失,是有道理的。父母、子女之情,是一種自然親情。過去幾代人同堂是常事,長輩對晚輩的關懷,晚輩對長輩的關心,都體現在日常行為中。現在基本上從孩子求學開始,除重大節日、活動外,三口之家也很難長時間聚在一起,親情溫情大為降減。一些子女孝敬父母卻不注重精神上的撫慰,從某種角度講,大多數人得了價值觀流失、道德觀缺失的「社會病」。

     有句諺語是這樣說的:「眼睛能看到所有的東西,但看不到它自己。」作為子女,應該深刻反省。即便信息化時代,「鍵對鍵」也代替不了「面對面」。有人網上孝心泛濫,祝福的話說了一籮筐,人人是孝子,網友卻反諷:「可惜父母不上網。」詩云:「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塵。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怨風塵。」一語道盡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和心情。我們是不是記住了「哀哀父母,生我夠勞」?有沒有把孝敬父母當負擔、累贅的情況?真該好好想一想。觀言察行,許多人說「沒有時間回家」其實是借口,說「擁堵擠不上車」顯然是錯覺,說「錢少沒臉見父母」明明是誤判。我們很多人很多時候在應酬著社會上的各種事情,唯獨見了父母就沒什麼話說。

        傳統是活著的從前。好的傳統文化都與時代相吻合,都是有生命力的。孝是愛他,更是自愛。盡孝不在錢物,行孝就在眼前。世間萬事轉頭空,切莫等「子欲孝而親不待」,到那時候再想回報父母,只能淚兩行、空喊娘、悔斷腸……

推薦閱讀:

中國史綱課06:法、道、儒:皇上到底喜歡誰(周秦之變)
中國古典占星術——七政四餘 講義二(楊國正著)
中國羅盤詳解-第一層天池
中國風水各學雜派的整合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