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了解自己,男人了解女人,讀這本書就夠了

2017《時代周刊》評選年度人物,「打破沉默者」脫穎而出,意在激勵女性勇敢表達自我,打破沉默。可見,世界越來越關注女性,鼓勵女性在男權社會中站起來,即便現今男性仍佔有主導權。同時,蘭登書屋推出了46本關於改變世界女性的書籍,《第二性》是其中之一。

《第二性Ⅱ》,鄭克魯翻譯,上海譯文出版的這個版本,上架建議是外國文學作品,確切的說,這並不是一本文學類作品,哲理性更多,或許這也是「啃」它的痛點,越痛成長也越快。存在主義,這是西蒙娜···德·波伏瓦談論女性的理論根基。

這本書從多維度分析女性。女性成長時期--童年、青春、性啟蒙、成熟、老年;女性扮演的角色--妻子、母親、社會角色;女性不同的狀態--自戀、戀愛、虔信。最後鼓勵女性走向獨立。走向獨立不僅僅是簡單脫離父母的依賴,還伴隨著自我人格的獨立。從依賴性人格轉向獨立型人格。對於國人來說,或許這種改變更難。

男人是主要,女人是次要,男性是主體,女性是客體,波伏瓦認為是社會以及男人使女人成為第二性。最敬佩波伏瓦的一點在於,她敢於正面去探索、去觸碰女性本身的弱點,並能勇於面對,以辯證的態度去思考。我們去摸索人性最深暗處,就是為了更光明的生活,試圖與天性抗爭。

波伏瓦深挖女人的生理機能和特點,從生物屬性考察男女的差異性。沒讀這本書之前,我從未真正知道當生理周期第一次降臨女性身體後,或許會對女性造成心理陰影,或許會產生一些不那麼健康的觀念。女性了解女性,男性了解女性實屬必要。

波伏瓦追朔人類歷史,探尋女性所處的歷史地位。在漁獵採集社會,並沒有「男尊女卑」的觀念,關係更為平等。女性不僅撫育孩子,還要採集大部分食品,男性負責狩獵動物和部落防衛。分工不同,任務卻同等重要。直到農業革命,才開始引發不平等現象--城市農村,階級形成,男女地位等等。

義大利有文藝復興,德國有宗教改革,法國有啟蒙運動。在伏爾泰的影響下,法國開始思考。女性意識悄悄在十八世紀的法國思潮中應運而生。然而,女性實際獲得自身權利卻是緩慢的。即使是美國,1973年經過「羅訴韋德案」,才全面實行墮胎合法化。

波伏瓦從女性主義的角度,對五位男性作家--蒙泰朗、勞倫斯、克洛岱爾、布勒東、司湯達--提出文學批評。勞倫斯自主選擇處於文學和文化的邊緣,當他長期被大肆攻擊和封殺時,波伏瓦對勞倫斯的批評顯得很有學者風度。作為理想主義者,勞倫斯追求男女完美結合,但相對於女性,他筆下仍有男性作為主導者的痕迹。

波伏瓦提出「婚姻制度本身一開始就是反常的」。渡邊淳一也闡述過類似觀點,「現代婚姻制度未必能讓人們真正幸福」,「男性和女性始終相伴、共度餘生,且能心無旁騖,這違背動物世界基本規律」。這再次印證,要找到高度契合的伴侶尤為艱難。

事實確實如上兩位所說。婚姻制度是由人類利用文明構建出來的,目的在於穩定人類社會的基本結構和秩序,它的構建本身違反人性。需要明確的是,夫婦關係不等於兩性關係。女性在孕育生命過程中,具有單系性;子女從嬰兒到成人的生長中,夫婦保證撫育子女的雙系性。夫婦關係是親子關係中的結果,兩性關係是男女之間的體現。

誠然,在沒有親耳聽到女性給出的答案和想法之前,對波伏瓦書中的一些論述仍然持有懷疑。不管怎樣,要想做到男女平等,還得首先承認男女之間的差異。你可以如《末路狂花》里兩個姑娘去尋求自由,但不要像她們那般開往不歸路。

這本書或許能從宏觀上解答一些困惑。比如,為什麼姑娘這麼愛拍照?為什麼姑娘渴望被讚美?為什麼說姑娘比男孩更早熟?為什麼姑娘喜愛布娃娃?為什麼姑娘溫柔如水?

但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追尋,比如,為什麼姑娘心裡還住著一個小姑娘?為什麼姑娘會痴迷一個渣男?為什麼姑娘笑起來比陽光更燦爛?

推薦閱讀:

每個生肖最固執的一面,你了解嗎?
徐子珊有哪些作品?
人生七大秘密,你了解之後一輩子受用
大家怎麼看待余華的活著?了解的發表一下意見好嗎?
學習了解佛法是人生最重要之事

TAG:自己 | 了解自己 | 了解 | 夠了 | 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