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港曾有個「政治部」

香港曾有個「政治部」

朱江明 今天 12:19

分享

近日,香港大公報和文匯報等知名媒體忽然報道了前港英當局「政治部」的相關消息,明確指出:該部門原為英國特工機構MI5的駐港分支機構,回歸前被裁撤。之後就地秘密潛伏,更有不少退休特工現已迴流香港,伺機破壞中國對香港的管治。這條新聞發出之後,立刻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

SB「政治部」

「政治部」在港英時代一直是個存在、但很少被提及的名詞,猶如電影《黑衣人》中的特工一樣,幾乎沒人知道他們的確切情況,存在於迷霧之中。「政治部」的英文名稱是「Special Branch」,縮寫成「SB」,因此該部門的探員對外稱自己是SB。

港英時代,任何市民或者警員若在犯罪現場遇到表明自己是SB身份的便衣人員,往往都會避而遠之。在當時的香港,「政治部」凌駕於一切執法部門之上,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甚至可以說,「政治部」對於回歸前的香港歷史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雙十暴亂、克什米爾公主號爆炸、67暴動、廉政公署成立等影響香港歷史的重大事件背後均有「政治部」的身影。

由於英國情報當局刻意銷毀或帶走了這個部門的所有檔案資料,所以外界很少有人知道這個神秘單位曾經存在過,關於「政治部」的討論也很少在中文互聯網上出現。筆者對香港警察制度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對「政治部」也有所了解,藉此機會,淺談自己對這個神秘部門的一些認知。

「政治部」的由來

「政治部」與香港警察最初確實不是一個部門。1934年「政治部」在香港成立,成立的原因並非是當時有著什麼具體的政治威脅,而是英國反間諜機構軍情五處1931年被改編成為安全局。通過這次改編,軍情五處被正式確定負責英國本土及所有海外屬土(殖民地)的反間諜及安全工作,安全局也因此獲得了在所有殖民地設立分支機構的權利和相關預算。在同一時期,幾乎所有的英國殖民地均設置了「政治部」這樣的軍情五處分支機構。遠東地區軍情五處的總部設在新加坡,香港當時在英國的殖民地中戰略地位排名並不高,所以那時的香港「政治部」僅作為存在性機構而已,直到二戰爆發該機構也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成就。

珍珠港事件之後,日軍很快佔領了香港。「政治部」官員一部分被日軍俘虜關入集中營,一部分回家待著。1946年「政治部」重新建立,國內有很多文獻認為「政治部」重建是為了對付國共兩黨對香港的滲透,實際上,在最初的幾年,「政治部」的主要工作是對被日本佔領期間的香港公務員進行背景審查,以確認他們是否可以繼續留任。

二戰後的香港勞動力嚴重缺乏,無論是工商業還是政府均需要大量的人手,因而不得不把一些在日據時期作惡不多的人留任在政府架構中。當時香港警察也留任了一批日據時期的「憲兵糾查隊(簡稱憲查)」成員。有趣的是,當時的憲查成員中有部分華人成員還曾經是戰前的香港警察,而這些有過歷史污點的警員就必須重新經過審查和訓練,尤其是日據時期成為憲查的成員,更是需要特別對待。除了政治上的考慮之外,這些憲查未曾受過英式警務訓練也是必須回爐的原因之一。「政治部」就相對乾淨得多,因為其成員均為英國派遣或者重新招募的青年。

隨著中國內戰的白熱化,國內難民大量湧入香港,使得香港的勞動力不再是個問題,轉化日據時期公務員的工作也就開始告一段落。

懷柔是「政治部」的風格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中央政府曾經為是否收復香港而進行過認真的討論,結論是暫時留下香港作為中國對外的窗口。這也就決定了港英政府將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維持英國在香港的統治地位。中國政府和英國政府通過秘密接觸,達成了一定的共識。中國政府承諾不會武力收復香港,但是英國必須恪守以下原則:

1.不能攻擊或者搜查中國政府在香港的派出機構;

2.不得使香港成為反華的基地;

3.不得以香港為入侵中國的軍事基地。

基於這三條原則,當時的港英當局和中國政府建立了非常微妙的互動關係,香港政府允許敗退到台灣的國民黨政府特務機構和殘部在香港境內處於被監管的存在,但是不得使用武力和執行秘密作戰。

此階段「政治部」的主要工作就是瓦解國民黨敗退到香港的殘餘勢力,例如著名的調景嶺駐紮的大量國民黨軍事人員。儘管這些人被繳械後安置在香港的荒山腳下,港英政府卻仍然對他們很不放心。

除了國民黨之外,還曾經有過一股被稱為第三股力量的政治勢力在香港出現,他們是以國民黨將軍張發奎和中共叛變元老張國燾為代表的閑散政治力量。美國崛起之後,這股力量被美國中情局視為可以利用的力量,駐香港的中情局站長哈德曼曾親自接見主要成員。在解放戰爭後期,美國對國民黨已經不再信任,而二張宣稱不同於國共任何一方的主張得到了美國情報官員肯定,不僅給予資金支持,甚至還打算幫助其在菲律賓建立一個武裝人員訓練基地用以反攻廣東。然而,英國情報機關卻不希望他們以香港為基地,所以「政治部」也對這股所謂的「第三勢力」聯盟組織進行瓦解和滲透。

儘管「政治部」壓制了台灣當局及第三股勢力的特工人員對內地的武力進攻,卻並不意味著他們和中國政府之間合作無間。作為主要的西方國家,英國對當時的中國政府毫無好感,合作僅僅是為了保有對香港的統治權。

作為英國對香港統治的直接行動力量,「政治部」自然扮演了秘密警察的角色,一切行為目的都是為了維持英國對香港的管制。他們特意在港島域多利道建立了監獄,專門用來關押政治罪犯。這個監獄又被稱為摩星嶺四號或者白屋,曾經也是一個非常神秘的地方。

史料顯示,「政治部」很少長期關押政治犯或者間諜,他們喜歡用驅逐出境的方式解決問題。這樣既可以讓威脅馬上消除,也不至於因為關押或者殺傷造成特工人員背後的國家秘密機關惱羞成怒。

一般情況下,國家情報機關對內部潛伏人員的處分都非常嚴厲,而「政治部」卻僅僅將曾昭科遣返廣東,並未進行審判治罪。港英當局從來沒有訂立有關間諜或者顛覆政府的刑事條例,實際上就是為了避免失去處理問題時的靈活性。

然而,由於國際政治的風雲變化,「政治部」在後來的行動中變得越來越鐵腕。

(未完待續)

(責任編輯:余江波)

閱讀(1.7萬)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香港大學學生衝擊校委會議並禁止校董委員離開現場?
泰王去世,泰國政局會不會陷入動蕩?對中泰關係有何影響?
建國初期共產黨看待知識分子是什麼態度 ?
幻想鄉今天沒什麼新聞
如何評價辛亥革命?

TAG:香港 | 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