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轉載]孫存周傳授孫氏拳基本功練法2

形意劈拳

    劈拳者,屬金,是一氣之起落也。前四節三體重生萬物張,三體總是陰陽相合,陰陽相合,總是上下內外合為一氣。故其形像太極,是三體合一,是氣之靜也。氣以動而生物。其名為橫,橫屬土,土生萬物,故內包四德。按其五形循環之數,是土生金也。故先練劈拳,是氣之起落上下運用之,有劈物之意,故於五形之理屬金,其形象斧,在腹內則屬肺,在拳中即為劈。其勁順,則肺氣和;其勁謬,則肺氣乖。夫人以氣為主,氣合則體壯,氣乖則體弱,體弱即必病生,而拳必不通矣。故學者不可不先務也。  

  劈拳:  

  第一動作

    左手下落時,胳膊不可曲回,亦不可故意伸直。落至小腹處,兩手同時握拳,左手如托下頦,與左足同時向前,起躦手高不過眉,低不過口,左足落地,足尖向外側前進,遠近以右足前進不費力為度。

  注意:左手向上起躦時,右肩不可向前,左足前進時,右足不可提起,身微斜而面正,由前面視之,左拳對鼻。

  第二動作

    右手與右足同時向前,手隨行,隨翻足,頭微向上抬,落時足跟先著地,仍成三體式。

  注意:右手出時肩不可向前,手不可先翻,不可伸至極度而後翻,身體不可先高後低。

  向後轉

    收式

  與前進同,惟若在手與回身,出右手時,由前或後視之同在一線上為要,收式左足極力前進,右足隨即跟步。有欲習崩拳先練步之意,不可忽之。

    形意崩拳

    崩拳者,屬木,是一氣之伸縮,兩手往來之理也。式如連珠箭,在腹內則屬肝,在拳中則為崩,所謂即崩拳似箭,屬木者是也。其拳順則肝氣舒,其拳謬則肝氣傷。肝氣傷則脾胃不和矣。其氣不舒,則橫拳亦必失和矣。此拳善能平氣舒肝,長精神,強筋骨,壯腦力,故學者,當細研究也。    

  崩拳:(學者聞預令即將兩手握拳,其它仍如三體式)

    第一動作

    左足前進,右拳從左拳上少許打出,左拳拉回,右足跟步,手足要一致。

  第二動作

    同上,惟舊法左首張開,似握右胳膊向前俟,右手退後,方握拳打出,此系實用於發之意。學者不可不知。

  注意:出拳時肘靠脅,肩不可先向前,前拳是否心平,後手是否在心下臍上,倘發現身向後仰是塌腰不縮腿根,前撲是縮腿根不塌腰所致,兩足相距四寸許,姿勢如三體式,惟步小耳。

  向後轉

  第一動作

    左足須向前進,再勾回身向右轉,右手躦出如劈拳之第一動作,右足提起,膝距右肘二寸許,左腿勿立直。

  第二動作

    出左手若劈拳第二動作,落右足跟,左足在足尖著地。

  注意:兩手張開若劈拳勢,雖不動要用意向前推,左膝抵住右膝曲處,兩腿蹬力,身無高起,重心在左腿,右腿若實若虛。

  收勢

  收勢於練習時,似不重要,然寓有進退之意,故亦應同一注意。

  注意:形意拳以劈崩形拳為各形出手方發之基礎,故練習時亦以此二拳為最難,其它姿勢用握拳以崩拳為本,學者於此二拳時時自習,則其它各形自然正確而事半功倍矣。

  形意拳劈拳實戰注意要點

    劈拳的重要在於後手,很多朋友練形意拳都知道有句拳經叫:「如同撕綿」,其勁路就是指此。

    真正的拳家交手,都講距離,這在孫祿堂先生武學著作中有詳解,在此不在多論。拳師是不可猛然前沖,否則會被人以逸待勞。好拳手是講究「後法先至」,而且打拳更本就不是打人,而是打空間距離,更本不需要看人,講究是「一」沒有「二」;但如果先下手就有了「二」,「一」是引手。形意拳的引手和其他門派的引手目的是一樣的,只是外形不同而已,其實拳本無拳,凡是只是一理,如果道理明白,自然融會貫通。也不會有什麼門戶之爭。凡是保留下來的拳種都有他獨特之處,只是後人練習的好壞不同罷了。形意拳擊人,是以身體最近的距離直取對方,可肩、可肘、可膝、可手......,如果用後手劈拳作為防守,也道罷了,如同太極拳之捋,但如果用於進攻可叫人貽笑大方了。因為犯了拳家之忌!因為大家想想後手的距離就知道了,時間對於搏擊之人有關重要,有時一拳之距,勝敗生死之事已定。用後手擊人是將自己性命看為兒戲。劈拳是在引手的掩護下突法之拳,無論何手在前,一旦引出對手反應,不可停滯,在前之手或拳或掌向下劈擊,二後手配合下後劈撕對方被引出之手,這是前後手有一合,下面就是平時大家練的劈拳之動作了。得手後,往往人被擊出而不知何故。此拳甚毒,不可輕用,拳無定法,甚至使人致盲。本人與他派朋友試手是過去往往引手得手後,輕擊對方前額,以達「點到為止」之意,無奈自己功夫不純,尚沒有達到收發自然的地步,在幾次試手時,出現擊中對手面部導致對手短暫失明,牙齒鬆動出血,而對手尚不知如何上手所致。形意拳有「當年形意打死人」之說,此言決飛妄語,因出手是周身之整勁,非一拳、一臂之力,動手之時一定要有分寸,切切!形意拳的傳授必須要武德好之人方可教之以理。

    如何練好形意拳崩拳的發力

    很多習練形意拳的朋友都喜歡崩拳,過去形意老師郭雲深有半步崩拳打天下的美名,其再傳弟子孫祿堂先生和其子孫存周先生取人之時,往往也用崩拳,如何能練好崩拳並能發揮其力度呢?這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打崩拳時,要求整,具體的做法時,要注意胯和蹬腳的角度及後腿膝關節的內扣。如不注意上述幾點,崩拳就會變成了蹦拳,不但打不出力道和整勁,而且會腳下不穩,為人所乘。

    具體做法:送拳之時,注意蹬腿、合膝、抽胯;

    1、蹬腿注意要領:蹬腿時後腳的角度為45度角,這是最科學的發力角度,前人不懂現代科學,但經驗是從實踐中得來的,形意拳腳的角度大多為45度夾角。

    2、合膝注意要領:膝如外翻,蹬腿的夾角就是45度角,力量也會分散,不是整勁,這時正確的方式是膝內扣,使後小腿和地面構成45夾角,小腿與進攻方向保持一致,配合蹬腿而力不散,為之整勁。

    3、抽胯:打崩拳時如僅僅注意上述兩點還是不夠的,上述兩點加大了前衝力度,但也帶來了負作用,就是不易控制慣性給人造成前沖,這樣很容易給人機會被其所乘。解決的方法是:注意在打拳時抽反方向的胯,如右拳及抽左胯,這樣不但削減了前沖的慣性,而且隨著左胯的回抽,右胯自然送出,以腰發力,肩催肘、肘催手、加大右拳的打擊力。再配合前兩點,形意崩拳的整勁就體現出來了。隨著練習實踐時間的增多,自控能力也就增強了,久而久之,法成自然。  

    五、兩儀式:單換掌

    青龍轉身

    (一).左青龍轉身:起點時譬如一氣左旋流行不已,擬欲換身右轉,是一氣生兩儀也,其法右足先走至前邊落下。

青龍縮尾

    (二).左青龍縮尾:隨後左足再往前邁時,足尖極力往裡扣。落下與右足尖相齊,遠近相離二三寸許。兩足後根均向外扭勁,兩膝相離似挨未挨之意,兩胯里根均向回抽勁,又兼向外開勁,此式是內開外合之意。腰要塌住勁,此時上身兩手仍合住勁不動,兩肩似乎有往回縮勁之意,亦謂之含胸,稍微穩住。[眼看前掌]

    左青龍返首

    (三).左青龍返首:即將右掌伸直,極力往外擰勁,擰至大指朝下,小指朝上,[中、食和無各指朝前,手心朝右外的反掌]停住。右足在右手擰時,一齊隨著往外[向右擺步]邁出,足落下與右手上下相齊。兩足相離遠近隨乎人之高矮,總以再邁左足不費力為至善。其時身子微微有往下遁縮之意,左手緊靠著身子在胳膊根窩下邊,手心仍朝外往前推住勁。

    左黑虎出洞

    (四).左黑虎出洞:[右足稍右撇]再將左足邁至前邊,仍與右足尖相齊,兩足尖相離遠近仍二三寸許。兩足後根仍往外扭勁,兩胯里根亦均往回抽勁,兩手極力均往回裹勁[兩小臂里裹,兩手外翻],裹至兩手心朝上。裹時兩肩極力往回抽勁,又兼往下垂勁式,式似停未停之時,即將腰向右邊極力擰去,如擰繩子之意。左手心朝上,肘往下垂著極力挺往勁勿動,左手心朝上隨腰擰時,徐徐往右胳膊根外邊,與左胳膊成為丁字形,又往前、往高斜著穿出。左肩如同穿在右胳膊根窩下之意[兩手心逐漸擰成手心朝里,手背朝外,手指朝上的仰掌],頭項豎住勁,隨著腰向外扭勁,兩眼看所穿之左手,左手穿至極處為止。此勁之理,如同上滿表條,不留余隙,外勁形式似合,而內中心氣似開、似虛之意,若其不然,胸中恐有內擠氣努胸隔心痛之患。[此時面向右側]

    右青龍轉身

    (五).右青龍轉身:身子再往右轉走時,先將左足往前直著邁去[身向左偏轉45度,左腳向左前方擺步邁出],落下兩足相離遠近,仍隨乎人之高矮,要之再邁右足不費力為至善。左手隨著左足邁時,連穿代伸代往外擰勁,右手與左手一齊均往外擰勁。兩足隨走,兩手腕隨著極力往外擰勁,擰至左手食指朝上直立,亦與圓圈中虛處相對為準則,手指高仍與眉齊[豎掌]。右手仍極力靠著身子,一氣推至左胳膊肘處,食指朝上穩住[俯掌]。腰亦隨著左手向右邊如擰繩子相似擰去,兩眼亦看前食指稍。兩手腕擰時,兩胳膊中屈仍朝上,兩肘仍朝下,兩手腕擰勁時,亦不可擰之容易,似覺擰不過來的意思,兩手腕往上托手虎口,有往前推之意,二者均停不可顯露。兩肩亦極力一齊往回抽勁。兩手亦許三五步擰過來,亦許轉走周圈擰過來勿拘。要之若走步或換式,總要上下相連,內外六合一氣。六合者,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此內三合也;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此外三合也。內外如一,成為六合也。

    其中意思,練者若是不曉,即求明人指點可也。學者勉力而深思之,功久自能知焉。兩儀再往回換式走,與此法之理相同。以後凡換式,自兩儀以至於神化之功,雖分左右換式,手法足法,諸處之勁左右無不相同。

    六、懶扎衣

    第一節

    先將兩手合向里扭,扭至兩手心相對,兩手再徐徐同時一氣如抱著大圓球相似。兩手之距離遠近,順著自己的兩肩,向左斜角,自下邊往前,又往上邊起。兩手起時與吸氣同時如同畫兩條弧線,畫至離丹田處(即小腹二、三寸許)。

    第二節

    前式似停而未停之時,即將兩手仍如抱著一圓球,靠著身子,與呼氣同時往回返畫弧線。此種呼吸不可有聲。右手畫至心口,與左手平直,身子仍直立,不可俯仰歪斜。兩腿於兩手畫時,要同時徐徐往下彎曲。彎至里曲圓滿,上下似半月形,腰要塌住勁(昔人云:以腰為主宰,刻刻留意在腰間,是此意也。)。兩腿里根同時往回縮勁,右足後根,極力往上蹬勁,(語云:勁起於腳根,亦此意也。)頭亦極力往上頂勁,心要虛靈。(將兩肩鬆開,再將氣力用意往回收縮,用神逆運于丹田,則心自然虛靈矣)。

第三節

    將前式,亦似停而未停之時,左足再向左斜角邁去,足後根似落未落地之時,兩手再從心口前後著徐徐一氣,向左斜角伸去,伸至極處。兩肩亦同時往回縮勁(即是鬆開兩肩)。兩股前節要有力。以上蹬頂伸縮,皆是用意,不要用拙力。先哲云:虛靈頂勁是也。又雲;不丟不頂,引進落空,是打手用法之意,不在此例。右足於兩手伸時亦同時向前跟步,足尖著地點前左足二三寸許停住。左足於右足邁時.亦漸漸滿足著地。兩手仍如同抱著圓球相似.兩眼隨著兩手當中看去。

    第四節

    外形式似停,而內中之氣不停,兩肩里根與兩腿里根,即速均往回縮勁,腹內要圓滿虛空,神氣以意逆運至丹田(神氣收斂入骨是此意),再將兩手一氣往右邊,如劃平弧線,右手劃至與右肩平直,左手心與右胳膊里曲相齊,左足尖仰起,足後根著地,如羅絲軸之意。左足尖與身手,同時向右邊旋轉,右足根亦同時徐徐著地。兩眼望著右手看去,不可停住。

    第五節

    再將右足往前邁去,足後很著地,隨即將兩手一氣著,於右足往前邁時,同時如轉一圓圈相似,轉至兩手心向外。左手心離著右手裡腕二三寸許,兩手再一氣往前推去。兩胳膊略彎曲點。左足於兩手向前推時同時跟步,足尖著地,離右足二三寸許,右足尖亦同時往下落地,兩足尖均對斜角,兩眼仍看前右手,微停。腹內要虛空(即是松靜)後頂上胯,轂道上提,腰要塌勁,足蹬勁,頭頂勁(古人云:腹內松靜氣騰然,尾間正中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是此意也),兩肩兩腿,里根縮勁仍如前。亦皆是用意,不是用拙力,以後仿此。自起點至五節,要一氣流行,不惟五節如此,由始至終亦要周身節節貫串,勿令絲毫間斷,學者不可忽也。

   

    懶扎衣,練法分定步、動步兩種。定步分四拍,以右式為例:

    一、右手上綳,左手隨之,右足進步,左足跟至右足跟,腳尖點地;

    二、右手向右後平捋,左手隨之,左足後退半步,右足尖翹起離地;

    三、右手前按,右足進步,左足跟步;

    四、雙手握拳下采,虎口向前,手心相對,至兩胯前,左足後退踏實,右足退至左足前足尖點地。左右式相同。

    活步練法可前進,也可後退,旨在手足協調即可。

    無極式和三體式要練到每次站30分鐘;劈崩兩式和懶扎衣左右練習每次要超過百次;單換掌走圈每次要超過30分鐘;以上基本功要每日練習,時間要不少於3個小時。

    七、四象式:雙換掌

    青龍轉身(右)

    (一).青龍轉身(右):起點兩儀式,無論左旋右轉,皆可變換四象雙換掌也,先以右旋之,左手在前,右手在後,從正北往西順著圓圈轉去謂之右旋。

    青龍縮尾

    (二).青龍縮尾:換掌時左足在前,右足隨後邁在前邊,足尖極力往裡勾,落下與左足尖相齊,遠近相離二三寸許;兩足後根極力均往外扭勁,腰塌住勁,兩胯里根均往回抽勁,式似停未停。

    青龍返首

    (三).青龍返首:即將左手伸直往外擰勁,擰至大指朝下,小指朝上,手心朝外,左足抬起,足尖隨著左手擰時,一齊往外擺勁落下,左足後根與右足尖成為錯綜八字式。兩足相離遠近,亦隨人之高矮。足落下時形雖往外擺,兩胯里根亦均往回抽勁,內里似乎開圓圈之意。腰隨著左手往外擰,兩肩里根亦均往回縮力,亦是含胸之意。右手仍靠著身子,手心朝外,在左胳膊根窩下邊推住勁,肘往下垂著不動。式子身雖停而意未停.

  右黑虎出洞

    (四).右黑虎出洞:即將兩手均向里裹勁,裹至手心朝上,即將右手從左胳膊根窩下邊穿出,右足與右手一齊邁至前邊,與左足尖相齊,兩足尖相離遠近亦二三寸許,右肩亦極力望著左胳膊根窩下邊穿去,兩足後根亦均往外扭勁,兩胯里根亦均往裡抽勁,腰仍塌住勁,式不可久停,譬如書句大長,字當中點點為讀句,即一氣似斷而未斷之意也.

    右鷂子鑽天

    (五).右鷂子鑽天:再將右胳膊靠著右耳,手極力往裡裹著勁[經右額]往上穿去[為豎旋掌],穿至極處手心朝里,身子隨著右手往上伸長;左手心朝里[上]在右手往上穿時,一齊往下挨著右胳膊里根落下至肋,手指朝下,手背靠著身子望著右胯穿下,兩手分開要上下一齊皆到極處。左足與兩手分開時即速抬起。足尖極力往上仰著,靠住右足里脛骨,同時身子往下縮勁,腰亦塌住,右手可極力仍往上穿住勁,左手仍極力往下穿住勁,兩眼往上看著右手,身子要穩住。

    右白蛇伏草

    (六).右白蛇伏草:再將右手極力望著左肩尖前邊扣去,落於左胳膊上邊;身子隨著右手扣時,一齊往下縮矮[同時懸著的左腳向左後橫跨一大步,落在圓圈線上,身隨同向左後轉180度,右腳尖里扣,左腳尖外撇成大馬步],兩手再往前後分開,如同擺物一般,兩手腕均往外撐住勁,前後兩手虎口相對,兩胳膊皆如半月形式。左足與左手一齊往前邁去,足落下要半斜著。腰塌住勁,身子往前撲去,小腹要放在大腿上,兩眼隨著右手看下來,望前邊左手看去,兩肩前後極力縮住勁,兩胯前后里根亦極力縮住勁。此時腹內要似覺圓圈虛空一般,若是方能得著拳中之靈妙。

    右黑虎出洞

    (七).右黑虎出洞:再將兩手極力均向里裹勁至兩手心朝上,即將右手靠著身子,望著左胳膊根窩下穿出,手穿至極處,與左胳膊亦成一丁字形式;右足與右手同時邁至與左足尖相齊,落下遠近相離二三寸許,兩足後根亦均往外扭勁,兩胯里根亦均往回抽勁;腰要塌住勁,隨著手穿時往左邊擰勁,亦同擰繩子相似。而時身子之勁亦如同表條上滿之意,但內中總要虛空之意。內中何以能虛空之意,即著兩肩兩胯里根皆往回縮勁,則胸中自然有虛空之意,而腹內亦不能有努氣擁擠之患也。

    青龍轉身

    (八).青龍轉身:身子再往左轉走時,先將右足往前直邁去落下,兩足相離遠近亦仍隨乎人之高矮,總之,無論何項步法,前走後退要自然為至妙處。右手隨著右足邁時,連穿代伸帶往外擰勁,左手與右手一併均往外擰勁。兩足隨走,兩手腕隨著極力往外擰勁,擰至右手食指朝上直立,亦與圓圈中虛處相對為準則,手指高矮仍與眉齊。左手亦仍極力靠著身子,一氣推至右胳膊肘處,食指朝上穩住,腰亦隨著右手,向左邊如同擰繩子相似擰去。兩眼亦看前手食指稍。兩手腕擰時,兩胳膊中屈亦仍朝上,兩肘仍朝下,兩手腕擰勁時亦不擰之甚易,亦似覺擰不過來之意思。兩手腕往上托。兩手虎口有往前推之意思,二者均停不可顯露。兩肩亦極力一齊往回抽勁,兩手亦許三五步擰過來,亦許轉走周圈擰過來亦勿拘。要法亦與兩儀走步換式,上下相連內外一氣之理相同也。此四象練法隨分四候則為起承轉合之意,實即一氣串成之道也。習者要知之。

    八、虎撲二式

    九、雲手

    第一節

    先將左手,從左邊,胳膊靠著身子,往右邊劃一下弧線,至右胳膊里根處,似停而未停。左足於左手劃弧線時,同時微往右邊邁去落地,足尖仍往左邊斜著點。

    第二節

    再將右手從右邊,胳膊靠著身子,往左邊劃一下弧線,至左胳膊里根處,似停而未停。左手再從右胳膊里根處,與右手往下落時,同時往左邊劃一上弧線,從眼前邊劃至左手原起處,似停而未停。右足與右手劃時,同時足尖仍往左邊,微斜著點邁去,兩足相離二三寸許落下,兩足之形式,足尖仍向左邊斜著點。再右手往右邊劃時仍如前,左足再往左邊邁去之形式亦如前;惟左足落地之遠近,隨人之高矮,仍不能移動重心為至善。兩手兩足循環之式,仍如前。兩手之形式,如同兩個套環圈相似,循環不已。數之多寡自便。但云手時,腰要極力塌住勁,身子微有向下坐之形式,左手往右,隨著往右,右手往左,隨著往左,要與兩胳膊一氣,隨著搖動。外形雖然搖動,而腹內之松空,及神氣注于丹田,與動作之虛靈,並各處之勁,亦仍然如前。
推薦閱讀:

[轉載]天合地合鴛鴦合
(388)[轉載]寅巳相刑,婆婆作怪
轉載: 中國結婚吉日的選擇(經典)
[轉載]再析官殺混雜透印的女命
(925)[轉載]凈空法師談念佛集要

TAG:轉載 | 基本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