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詩詞對仗技巧

文學理論《淺談傳統詩歌的對仗技巧》[引用]2010-01-19 15:49

對仗,是中國語言文學中特有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運用十分廣泛。特別是創作傳統體裁詩歌的文學愛好者,必須學會使用對仗。什麼叫對仗呢?簡而言之:就是把字數相等、意思相對(或相反)、結構相同(或相近)的兩個句子對稱地排列在一起,使兩句之間從形式上相互映襯、從內容上相互補充。

對仗不僅僅運用於傳統詩歌,而且還運用於對聯、辭賦、散文、現代詩歌、歌曲唱詞、戲曲唱詞等。因此,文學工作者和文學愛好者學習對仗知識,對於文學創作和文學欣賞都大有益處。

一、對仗的起源

對稱之美是一種大自然的現象,天地對稱、日月對稱、東西對稱、晝夜對稱、寒暑對稱、陰晴對稱……等等,涵蓋了天地萬事萬物之變。就拿人體來說,有雙手對稱、雙耳對稱、雙眼對稱……等等。中國古人將這些現象演化為文字形式來抒發情感、表達意願,可謂是一種偉大的創舉。對仗,從美學角度上講就是一種類比之美和對比之美。對仗以文學藝術形式出現應該在兩千多年以前,最早的詩集《詩經》和後來的《楚辭》中就已經有了對仗的雛型。

例1.古代詩歌的對仗

①《詩經》〈小雅·採薇〉中的四句: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②《楚辭》中的《九歌(屈原)》有兩句:

與天地兮同壽,

與日月兮齊光。

到了漢代賦文興起,駢體文中運用對偶句式逐漸多了起來。魏晉以後,駢偶之風盛行,文人詩歌中運用對仗的越來越多。隨唐時期在律詩形成過程中,詩歌中對仗的形式發展演變成為幾種規範,唐代把對仗作為五律、七律、長律(五言七言)的一種固定表現形式。宋代格律詞中也有要求必須對仗的句子。

二、對仗的要求

對仗的基本要求有:字數相等、結構對稱、字面相對、詞性一致、聲調(平仄)相對、避免同字,其中古體詩歌不要求聲調相對。分述如下:

㈠字數相等:相對兩個句子字的數量相同,如:四字對四字、五字對五字、六字對六字、七字對七字等(見例2)。

㈡結構對稱:傳統詩歌句子結構是由片語構成,相對仗兩個句子的片語結構相同,單字詞對單字詞、雙字詞對雙字詞,就是結構對稱。

例2.結構對稱

格律詩《七律·題國畫(江山勝景圖)》雅石/作:

意寫青山氣象新(⊙仄平平仄仄平),

情抒綠水景觀親(⊙平⊙仄仄平平)。

風為赤地吟詩客(⊙平⊙仄平平仄),

雲作藍天繪畫賓(⊙仄平平仄仄平)。第二字仄聲粘下

兩岸黃鶯歌美曲(⊙仄平平平仄仄),第二字仄聲粘上

一江翠鯉舞佳音(⊙平⊙仄仄平平)。

懸帆碧艇逐晨浪(⊙平⊙仄平平仄),

旭日丹霞染曉林(⊙仄平平仄仄平)。

上詩八句共分四聯,均為對稱結構,「情抒對意寫、綠水對青山、景觀對氣象、親對新………」等。

㈢字意相對:相對仗兩個句子中的字詞意義要相同或相反。

意義相同或相近的字詞對仗叫正對。前面例2全詩均用正對,如五六句中「一江對兩岸、翠鯉對黃鶯、舞對歌、佳音對美曲……」等等。

意義相反字詞的對仗叫反對。如:有對無、是對非、冷對炎、暖對涼等等。

㈣詞性一致:詞性一致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數詞對數詞、量詞對量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見例2)。

㈤聲調相對:聲調相對就是平聲字與仄聲字相對。

例3.聲調相對

格律詩《五絕·風雨楊柳》雅石/作:

細臂柔如絹(仄仄平平仄),

纖腰瘦若絲(平平仄仄平)。

風拂舒百媚(平平平仄仄),

雨沐展千姿(仄仄仄平平)。

上詩前兩句為一聯,後兩句為一聯,都是平仄相對。

㈥避免同字:不能用「少對少、草對草、明月對明月、人老對人老」等相同字對仗。唐代以前的古詩有同字對仗(見例1),唐代以後少見。

三、對仗的分類

對仗,在符合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從內容和形式上劃分為八種。分述如下:

㈠工對:工對是對仗中最工整、最嚴格的一種,要求用同一類事物的字詞對仗,字詞類別範圍越小,難度越大就越工整。比如把名詞分為天文類、地理類、時令類、居室類、器物類、衣飾類、飲食類、文學類、文藝類、植物類、動物類、形體類、人事類、人倫類等若干小類。

例4.工整對仗

①同小類對仗:

毛澤東《七律·冬雲》中:「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上下句中「豪傑」對「英雄」、「熊羆」對「虎豹」,是極小類工對。

②非小類對仗:

毛澤東《七律·送瘟神》中「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上下句中「地動」對「天連」、「三河」對「五嶺」,是非小類工對。

③反義詞對仗:

李商隱《無題》中「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上下句中「無」對「有」,是反義詞工對。

④重疊詞對仗:

格律詞《搗練子·初春小雨》雅石/作

情楚楚,

意徨徨,

絮絮綿綿話語長。

縷縷絲絲縈腦海,

思思念念繞心房。

上詞第一二句「徨徨對楚楚」,第三四五句為:「縷縷絲絲對絮絮綿綿」、「思思念念對縷縷絲絲」,是重疊詞工對,同時這三句全句互為對仗,也是鼎足對(連環對)。

⑤雙聲詞與疊韻詞對仗:

杜甫《九日》中「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上下句中「衰謝」(雙聲)對「蕭條」(疊韻),是雙聲對疊韻工對。

⑥句中自對仗:

毛澤東《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中「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概而慷。」上句中「虎踞」對「龍盤」、下句中「天翻」對「地覆」,上下兩句「天翻地覆」對「虎踞龍」。這種對仗罕見而工整。

㈡借對:就是借用某字的字音或字義,與相對的字構成對仗。漢字中有很多字是一字多音、一字多義、一音多字、一義多字。在運用對仗時,有時某個字的字音不能與相對字構成對仗,但借用這個字的字義卻可以構成對仗;有時某個字的字義不能與相對字構成對仗,但借用這個字的字音卻可以構成對仗。

例5.借義對仗

①李商隱《無題》中「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上句中「石」字本義為土石「石」,借另義金石「石」字與上句相對「金」字構成對仗。

②杜甫的《涪江泛舟送韋班之京》中「飄零為客久,衰老羨君還。」上句中「君」 字本義為君臣、君子的「君」, 借另義第二人稱代詞「你(君)」字與上句相對的「客」字構成對仗。

例6.借音對仗

①王安石《江亭晚眺》中「清江無限好,白鳥不勝閑。」上句借「清」字讀音同「青」,與下句「白」字構成了對仗(青色對白色)。

②李商隱《錦瑟》中「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上句借「滄」 字讀音同「蒼」, 與下句「藍」 字構成了對仗(蒼色對藍色)。

借對如果運用得當,可以構成工整對仗。

㈢鄰對:鄰對,就是用相鄰兩類不同事物的字詞構成對仗。如:天文類對時令類、器物類對衣飾類、地理類對居室類等等。

例7.鄰對

①李商隱《籌筆驛》中「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上句「筆」對下句「車」,為文具類對器物類。

②李賀《七夕》中「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上句「鵲」對下句「花」,為動物類對植物類。

鄰對也可以用任意兩類不同事物對仗。

㈣寬對:凡是詞性相同字詞構成的對仗叫做寬對,只要求名詞相對、動詞相對、形容詞相對、副詞相對……。寬對比較自由,在律詩中運用廣泛。

例8.寬對

①劉禹錫《始聞秋風》中「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盼青雲睡眼開。」下句「青雲」對上句「邊草」,是植物類對天文類。

②杜甫《詠懷古迹五首(其三)》中「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下句「環佩」對上句「畫圖」,是飾物類對文學類。

㈤流水對:相對仗的上下兩句意思連貫、一意相承,或者互為因果,不能相互倒置的對仗,就叫流水對。雖然上下兩句意思連貫、一意相承,或者互為因果,但不構成對仗,就不能算作流水對。流水對較難,工整者少見。

例9.流水對

①王安石《四月果》中「行看果下蒼苔地,已非人間白頭翁。」上句「蒼苔地」引聯出下句「白頭翁」,是因果關係,從語意上不能倒置。

②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上下句語意關聯順序為:先從「巴峽穿巫峽」之後又從「襄陽向洛陽」,順序已然固定不能倒置。

㈥扇面對:隔句對仗就叫扇面對,扇面對最少四句兩聯才能構成。

例10.扇面對仗

①格律詞《沁園春·詠雪》雅石/作:

上片節選:

望高原上下,(A)

皆更舊貌; (B)

大江南北, (C)

盡換新顏。 (D)

下片節選:

憶流光歲月,(A)

躍馬疆場; (B)

韶華志願, (C)

舞劍昆巒。 (D)

上詞C句四字對A句後四、D句四字對B句四字,A句第一個字為一字領。

②白居易《五律·夜聞箏中彈瀟湘送神曲感舊》節選:

縹渺巫山女,

歸來七八年;

殷勤湘水曲,

留在十三弦。

上詩第三句「殷勤湘水曲」與第一句「縹渺巫山女」對仗,第四句「留在十三弦」與第二句「歸來七八年」對仗,為隔句對仗。

㈦錯綜對:上下句對仗字詞的位置前後錯位叫錯綜對。錯綜對是為了顧及平仄聲律、或為了保持詞序而使用的對仗方式。

例11.錯綜對

①劉禹錫《江州留別薛六柳八二員外》中「江海相逢少,東南別處長。」下句「別處」對上句「相逢」,按常例應該是「別」與「逢」相對,第三字「別」對上句第四字「逢」錯了一個字位。因為漢語不能把「相逢」倒置為「逢相」,也不能把「別處」 倒置為「處別」,就保持了原詞順序。

②劉禹錫《宿北山禪寺蘭若》中「上方鳴夕磬,林下一僧還。」下句「林下」對上句「上方」,應該是「上、下」相對,但錯了一個字位,原因同上。

㈧半句對:上下句前半句對仗、後半句不對仗,或後半句對仗、前半句不對仗,就叫做半句對。

例12.半句對

①李商隱《重有感》中「豈有蛟龍愁失水,更無鷹隼與高秋。」下句前四字「更無鷹隼」對上句前四字「豈有蛟龍」,下句和上句後三字不對仗。

②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下句後三字「棄置身」對上句後三字「凄涼地」,下句和上句前四字不對仗。

附:對仗的運用

對仗雖然看起來很複雜,但只要真正掌握了上述方法,運用起來並不困難。對仗運用的總體原則是:以詩歌意境主,以對仗相輔,在不損害意境的同時,盡量發揮對仗的藝術作用。詩歌的精神在於意境,往往形式可以幫助意境的深化,就是藝術內容與藝術形式之間的辯證關係。對仗運用,是一個較大的題目,本文只作基本常識介紹。

㈠傳統詩歌的對仗

⒈古體詩歌:沒有對仗要求,也沒有聲律排列要求,有人用對仗是為了增加難度或修辭需要。

例13.古體詩歌對仗

古風《秋日感懷》雅石/作:

金風有情送炎夏,玉露無意迎涼秋。

丹楓遙思南飛雁,碧桂遠憶北馳舟。

天高氣爽輕雲閑,地闊山清淡霧悠。

川歸滄海融綠水,葉落桑田化黃土。

識貫萬物閱盛衰,知通百事觀沉浮。

三盞暮酒譜新曲,一首晚歌唱神州。

上詩共十二句分六聯全用對仗,但不入律。

⒉格律詩:五絕、七絕不要求對仗;五律、七律只要求三四句、五六句兩聯對仗,有用扇面對(見例10②),也有八句四聯全用對仗(見例2);五長律、七長律(長律也叫排律)從頭至尾全用對仗。律詩的對仗可寬可嚴,先學寬對,後學嚴對,循序漸進。律詩中不完全是平仄相對,有時會出現平對平、仄對仄,分為下列兩種情況:

①放寬處作者自選平聲或仄聲字,出現平平相對、仄仄相對。例2第三句第一字和四句第一字本為平仄相對,因為放寬和顧及詩意就用「風、雲」兩個平聲字相對。

②相粘處是格律要求上聯下句第二字與下聯上句第二字相粘,即:平粘平、仄粘仄。例2第四、第五句第二字就是仄與仄相粘。長律相粘為:二與三句、四與五句、六與七句、八與九句……以此類推。

⒊格律詞:只要求某一部分對仗,各詞牌格式不同要求不同,有的詞不用對仗。用對仗的詞主要有四種形式:

①單聯對:某處用兩句一聯對仗,與律詩方法同;

②雙聯對:某處用四句分兩聯對仗,與律詩方法同;

③扇面對:某處用四句隔句對仗(見例10);

④鼎足對(也稱連環對):某處用三句互為對仗(見例4④)。

⒋格律曲:與格律詞相似,但在對仗的句子中另加的襯字也要對仗(舉例略)。

㈡對聯的對仗簡介

對聯是文學藝術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具有律詩對仗的一切特徵和要求,同時又有自身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⒈在篇幅上只有一幅,分為上聯和下聯,上下聯字數相等。每幅字數可以少到六字、多達百字以上;

⒉在聲律上雖然和律詩一樣平仄相對,但排列方式更自由,可以平仄自由交替排列。無論上聯或下聯,結尾的三個字和律詩一樣不能用三平字或三仄字。上聯尾字為仄聲字最好;

⒊在對仗上有寬有嚴,嚴格時甚至字形、字義、字聲全用對仗;

⒋在內容上趣聯、賀聯、輓聯、節聯、景聯、格言聯等等無所不有。

㈢現代詩歌的對仗

現代詩歌不要求對仗,一般不用對仗,有人用對仗是修辭的需要。現代詩歌對仗源於傳統詩歌的對仗,又與傳統詩歌對仗不同,屬於作者自由安排。歸納為下列幾點:

⒈不受聲律限制,可以同字相對,字數基本對等;

⒉用在某一段或某幾句,位置不固定,也有段與段相對應;

⒊大多數屬於寬對,甚至更寬。傳統詩歌的對仗形式經過變化以後,運用在現代詩歌上有對比、排比兩種形式。

例14.現代詩歌對仗

①郭小川現代詩歌(摘):

東山的梅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紅旗手中的書。

上詩屬民謠體,下句除多了「膀」字外兩句互為對仗,沒用聲調相對,仍然節奏鮮明。

②艾青現代詩歌《光的讚歌》(節選):

山野的篝火是美的

港灣的燈塔是美的

夏夜的繁星是美的

……

上三句為排比似的對仗,「山野、港灣、夏夜」相對應,「篝火、燈塔、繁星」 相對應。艾青和其它許多詩人一樣,善於運用對比的手法,形成詩歌的張力,特別是他的《花樣滑冰》幾乎整首詩都用對比。

③現代詩歌《風雲雨雪·雨》(節選)雅石/作:

點點滴滴垂落到地上,

絲絲縷縷牽掛在天上。

上詩寫雨只用兩句,互為對仗,沒用聲調相對。

(現代詩歌用對仗的例子很多,因篇幅所限不一一列舉)

特別提示:初學對仗者請參看《聲律啟蒙》和清代李漁的《笠翁對韻》,可以從中獲得啟發。

結束語:

詩歌創作取乎於法、存乎於心、變呼於理、出呼於情、達呼於意!

  

     

 
推薦閱讀:

上班族平息怒氣三技巧
平易是一種技巧,更是一種美
探戈舞腳部的運用技巧
家庭養花施肥和澆水經驗技巧
找到適合自己的服飾色彩及簡約風格的技巧

TAG:詩詞 | 技巧 |